首頁 > 文章中心 > 綠色經濟市場研究

          綠色經濟市場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綠色經濟市場研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綠色經濟市場研究

          綠色經濟市場研究范文第1篇

          Abstract: As the world's attention on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is increasing. Green housing has become a prevailing concept that China has gradually put into practice. Start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green housing, the article took Nanjing as an example, launched specific market research for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green housing market in Nanjing through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Then the article did typical case study according to value engineering theory to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omotion of green housing and gave feasible advice about developing strategies for developers.

          關鍵詞: 綠色住宅;市場調研;開發戰略

          Key words: green housing;market research;developing strategy

          中圖分類號:F29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22-0001-04

          0 引言

          2013年1月,發改委和住房與城鄉建設部了《綠色建筑行動方案》[1],明確了推廣綠色建筑的重要意義和重點任務,各地開始如火如荼地開展綠色節能建筑的推廣工作。我國建筑節能工作的研究和推廣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速度還是比較可觀的。短短幾年內,節能維護結構、水源地源熱泵系統、太陽能規模化系統以及能量管理和節能診斷系統等關鍵性技術已經在新建的項目中實現了廣泛的應用。作為綠色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綠色住宅因為其在全壽命周期內能最大限度地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而受到南京市廣大購房者的青睞,為順應市場需求,許多開發商爭相開發新型樓盤。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行業競爭日趨同質化,想要避免同行業內其他企業的競爭,房地產開發企業必須通過市場調研,在透徹了解市場情況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市場開發戰略。

          1 綠色住宅的發展背景

          1.1 綠色住宅的內涵與外延 綠色住宅與一般住宅相比,其主要的不同之處在于:一般住宅隨著建筑設計的標準化、生產用材的產業化,形式的一律化、單調化,形成了大江南北住宅“千城一面”的格局;而綠色住宅更為注重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和居住者的舒適健康,秉承著健康環保、“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因地制宜,推行本地材料,隨著氣候地貌、自然資源和地方風俗等地域差異、文化差異而使建筑呈現出各具特色的風貌。

          綠色住宅涵蓋了建筑規劃、設計、建造及改造、材料生產、運輸及回收再利用等所有與建筑活動相關的環節;涉及到建設單位、勘測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建筑產品研發企業和有關政府管理部門。狹義而言,綠色住宅是在其設計、建造以及使用過程中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的環保型住宅。廣義而言,綠色住宅是人類與自然環境協同發展、和諧共進,并能使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文化。它包括持續農業、生態工程、綠色企業,也包括了有綠色象征意義的生態意識、生態哲學、環境美學、生態藝術、生態旅游以及生態倫理學、生態教育等諸多方面。

          由于中國經濟在近些年間的持續高速發展,我國房地產行業也同樣面臨著產業結構的整合、升級和優化,同時,建筑與設計也逐漸呈現出專業化和高科技化的趨勢。與過去的建筑物相比,現代城市建筑對于溫控和通風的需求顯得更為突出,同時,對其運行成本、環保指標、用戶感受和與建筑外觀的結合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建筑的能源結構調整和技術革新都有著超乎想象的進展。因此,大范圍推廣能夠達到節能環保效果的綠色建筑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對于房地產開發商來說,只有不斷了解技術前沿信息,關注被成功由理論轉化為實踐的最新技術,把客戶需求與前沿技術結合起來,才能在新的歷史機遇面前,獲得更高的收益。

          1.2 綠色住宅的綜合評估體系 近十余年來,綠色建筑的概念從理念到實踐,正在不斷完善。發達國家制定了多個綠色建筑評估體系,通過具體和可操作的指標體系,為可持續發展建筑賦予了明晰的概念界定。

          英國BREEAM評估法是最早的綠色建筑評估系統[3]。20世紀90年代初,英國建筑研究所對多種建筑類別公布了五種適用評估版本。BREEAM評估法主要根據地球環境和資源利用、當地環境和室內環境三個方面進行評估。該評估法在英國并非義務,但卻頗受業界關心。

          美國綠色建筑協會所倡導的LEED評估法是如今運用最廣泛的綠色建筑評估體系[3]。這個評估體系于1996年正式執行,共包括了69個綠色性能指標,其中7個指標是必要選擇,62個是自行選擇。涉及當地環境、節水效益、能源與大氣、材料和資源、室內環境等多個領域。對這些選項進行計分后,獲26分即可獲得LEED認證,52分以上可獲得最高等級鉑金認證。

          而我國的“綠色建筑評價標識”,一方面是政府組織行為,即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及其地方建設主管部門開展的強制性評價;另一方面是社會組織行為,即自愿參與的非強制性評價。我國政府結合中國能源狀況的國情,提出綠色建筑的核心是“四節一環保”,即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保護環境,具體來講就是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和綠色建筑。

          我國在綠色建筑的發展上起步較晚,2005年,我國首次頒布已編制5年之久的《中國綠色建筑導則》,同年舉辦了“首屆國際智能與綠色建筑研討會”,并在會上頒布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4]。同時,公眾對建設部正在研究制定的《建筑節能管理條例》在推進綠色建筑發展方面也寄予了厚望,而《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建設要點與技術導則》、《國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設技術要點》、《中國生態住宅技術評估手冊》、《綠色奧運建筑評估體系》等作為綠色建筑評價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過程中的起重要指導書。目前,在我國綠色建筑標準體系中,應用較多的還是2006年出臺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 50378-2006。

          1.3 推廣綠色住宅的必要性 隨著全世界經濟的發展,各國建筑能耗都在逐漸上升,逐漸成為一個國家總能耗的重要組成部分。表1顯示了世界上主要國家建筑能耗占其總能耗的比例[5]。從中可以看出,發達國家建筑使用能耗占總能耗的30%~40%,這個比例是相當可觀的。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建筑能耗占我國能源消耗量的比例也逐年上升。根據相關統計顯示,我國現有建筑的總面積高達400億平方米,每年新增的建筑面積約為19億平方米,照這樣的增長速度,預計到2020年我國還將新增建筑面積約200億平方米。建筑業的大量用地,使得在建筑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消耗的能源總量占到社會總能耗的近30%,加之建材的生產能耗和建筑垃圾,建筑耗能占全社會總能耗的比例高達46.7%。而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重要階段,面臨經濟發展的巨大壓力。要爭取在未來15年內保持年均7%以上的GDP增長,將面臨資源約束和環境惡化帶來的巨大挑戰。因此,建筑節能尤其是綠色住宅的推廣迫在眉睫。

          2 南京市綠色住宅市場調研

          為更好地引導江蘇省綠色建筑的健康發展,提高綠色建筑建設水平,江蘇省建設廳成立了“江蘇省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辦公室”,辦事機構設在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建筑節能與科研設計處。截至2011年,江蘇省已評出綠色建筑標識項目共32項,總面積524萬m2。其中住宅類項目22項,共441萬m2,包括保障性住房12項,共228萬m2。

          2.1 市場分析 筆者為了了解購房者對綠色住宅的了解和接受程度以及業主的居住感受,分別對購房者和業主各發放了600份問卷。其中受訪的業主為南京朗詩國際街區、銀城東苑、鋒尚國際等多個綠色住宅小區的住戶。表2和表3顯示了目前使用中的綠色住宅業主的學歷和收入情況。

          由以上兩表的結果可以看出,目前綠色住宅的受眾大多為高學歷高收入人群,因此開發商可以將這一人群作為客戶定位的重點,同時,受訪業主家庭月收入非常集中地處于10000-29999元這一區間,其中又以家庭月收入處于15000-19999元的業主占絕大多數,這也給綠色住宅的合理市場定價、客戶定位提供了一定的指導性意義。

          受訪的購房者為筆者在南京市房產交易中心、各樓盤售樓處等地隨機抽取的人群。調查發現,有16.5%的受訪者完全不了解綠色住宅,接近七成的受訪者表示只是聽說過和初步了解,只有16%的少數購房者表示對綠色住宅的內涵很了解。圖1顯示了購房者對綠色住宅的了解方式。

          由以上圖表的結果可以看出,對于大多數購房者而言,綠色住宅的概念并不陌生,但僅處于初步了解階段,還有相當一部分被訪者完全不了解綠色住宅。超過七成的受訪者對于樓盤的了解是通過朋友介紹的,這是綠色住宅住宅的一個突出特點。在住宅業利用平面媒體、電視、網絡媒體如此普遍的今天,對綠色住宅的了解停留在口口相傳階段,一方面凸顯了綠色住宅在宣傳推廣方面的力度有待加強,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購房者在選房過程中,對于綠色住宅營銷傳統而常見的推廣媒介持信度不足。因此,對于開發商來說,現階段需要加強對綠色住宅概念的推廣和營銷。

          2.2 案例分析 南京朗詩國際街區是朗詩在南京開發的第一個綠色住宅項目。基地地處南京市雨花區板橋新城東北組團,東起規劃道路四號街,西至板橋大道,北起湖景路,南至八號路。

          小區采用地源熱泵集中空調系統,利用土壤及開式冷卻塔作為冷熱源,采用4臺地源熱泵機組及2臺制冷機組為末端天棚輻射及新風系統提供冷熱量。新風系統夏季由熱泵機組+制冷機組提供7℃/12℃的冷凍水,冬季則由熱泵機組提供35℃/30℃的熱水;天棚輻射系統夏季由熱泵機組+制冷機組提供 18℃/20℃的冷凍水,冬季則由熱泵機組提供28℃/26℃的熱水。不同季節運行工況的轉換靠閥門的切換實現。兩臺開式冷卻塔則完全根據熱泵系統運行情況及地下溫度監測情況實時開啟,即在夏季運行時為地埋管系統放熱提供補充,以保證地下熱場平衡,避免冷熱堆積。

          末端新風機組帶全熱回收,熱回收形式為轉輪熱回收。對住宅內的回風進行熱回收以預熱/預冷新風,從而降低機組自身的運行能耗。該項目實現了分戶獨立設置分集水器,滿足分戶計量和室內室溫調節。表4展示了該項目的增量成本和節能的相關數據。

          從增量成本[6]的角度來看,該項目的綠色技術增量成本為324元/m2,超出了綠色建筑評價三星級標準的平均水平182元/m2。該項目的總投資額為74000萬元,綠色技術總增量成本為4114.3萬元,占總投資的5.56%,增量比例低于品牌推廣型建筑的平均水平15.9%,從這個角度來看該項目的成本合理。

          從項目的增量成本效益來看,該項目的增量成本效益為733160元/年,按其設計使用年限70年計算,其增量成本效益總量為5132.1萬元,該項目的效益費用比為:

          CE=SE/LCC=1.25

          由此可見,該項目的效費比大于1,項目理論上可行,但是其投資增量的回收期約為56年,項目全生命周期內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并不可觀。另一方面,該項目實際的使用壽命目前還無法確定,能否在后期運營過程中收回增量成本也不得而知。

          根據相關標準,節能60%的情況下綠色住宅投資增量的回收期為7-8年,由此可以看出,雖然獲得了綠色住宅三星級評價標識,但是該項目的綠色住宅關鍵技術還是相當不成熟的,這也是南京市現有的綠色住宅項目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節能技術的落后使得綠色住宅的前期投資增量大大增加而后期運營成本減小不明顯,這就使得開發商不得不提高開盤價格以盡快實現投資的回收,而高昂的價格不僅限制了綠色住宅的購買人群,也阻礙了其進一步的推廣。因此,開發商在現階段降低綠色住宅開發成本的關鍵一步就是組建自己的研發團隊,引進先進的人才和技術,這對開發商的綜合實力提出了一定的挑戰。

          3 市場開發中的戰略研究

          根據市場調研得出目前南京市綠色住宅市場的SWOT分析如表5。

          根據前述的市場調研和分析,筆者針對開發商提出其在市場開發過程中的產品差異化戰略。房地產企業開發的產品在質量、性能上明顯優于同類的企業或者產品的性能滿足了被競爭對手忽視的市場需求,從而形成產品的差異化,提高競爭力。對于綠色住宅的開發商來說,要形成產品的差異化而獲得競爭優勢,必須從產品本身和營銷手段兩個角度實現。

          3.1 組建研發團隊,降低開發成本 根據前文的分析,目前南京市綠色住宅的技術落后是導致其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開發組建自己的技術研發團隊,降低產品的成本從而獲得價格和品質方面的優勢,是其實現產品差異化的關鍵步驟。

          綠色住宅的研發和設計,需要綜合運用當代建筑學、建筑技術科學、人工環境學、生態學及其它科學技術的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個小的生態系統,為居住者提供舒適、健康、環保、高效、美觀的居住環境。相對于一般住宅,綠色住宅的研發和設計對企業研發設計團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于房地產產品而言,其差異化主要依賴于設計階段,因此,為了適應研發設計需求的變化,房地產開發企業必須重新塑造綠色住宅關鍵技術的研發能力,重構企業內部研發團隊,這是實施綠色住宅產品差異化戰略的必要保證。

          綠色住宅的設計涉及了能源系統、水環境系統、綠化系統、廢棄物管理系統等九個領域,每個系統的專業性都比較強,如果僅僅依靠企業內部的研發團隊,不僅難度較大,還有可能大幅度增加研發成本。因此可以考慮從每個系統出發,尋找外部技術團隊建立合作關系,也可以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漸提高企業自身的研發能力。但是這樣的外部系統各模塊之間相互關聯對企業的戰略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管理者,很容易因為其中一個環節出現問題而滿盤皆輸。

          3.2 聚焦目標客戶,實現多樣化營銷 根據前述市場調研和分析,由于技術的革新沒辦法在短期內實現,目前南京地區綠色住宅市場的主要目標客戶群體為高學歷高收入人群,因此現階段實現產品的差異化可以繼續瞄準中高端住宅,定期進行市場調研,通過多種手段收集業主的反饋意見,不斷針對業主注重的方面著重進行新技術的研發和升級,作為企業的主打優勢,推出綠色系列樓盤,根據業主的反饋進行細節上的調整,對業主不甚滿意的地方在新的產品中加以改進,使業主看到項目技術的持續性和進步,實現產品的差異化。

          同時,為了吸引更多潛在的購房者,開發商需要在營銷手段上多做一些文章。根據之前的市場調研,大部分購房者對綠色住宅全生命周期的綜合效益并不了解,因此開發商在宣傳上要注重綠色理念的營銷,而不僅僅是產品的營銷。讓購房者樹立綠色消費的理念,從而接納一定的價格差,也在無形中給自己的產品帶來了巨大的優勢。

          4 結論

          由于綠色住宅在南京乃至全國本身出于發展初期,很多開發商對它的認識不足導致制定戰略時出現了誤區,使得市場陷入同質化競爭的怪圈。本文從市場調研出發,根據調研的結論,結合具體案例提出了針對性的開發戰略。當然,企業的戰略實施和結構調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段時間的市場適應和融合,尤其在目前的政策導向下,需要房地產企業及時做出迎合市場發展的決策,希望本文能對有助于戰略南京市綠色住宅市場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戰略調整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綠色建筑行動方案[J].中國勘察設計,2013(2):50-55.

          [2]黃蓉.我國綠色節能建筑發展的綜述[J].科技創新導報,2011(27):27-28.

          [3]W.L. Lee,J. Burnett. Benchmarking energy use assessment of HK-BEAM, BREEAM and LEED[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08,43(11):1882-1891.

          [4]程志軍,葉凌.綠色建筑技術應用分析及《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修訂建議[J].建筑科學,2012,28(2):1-7,22.DOI:10.3969/j.issn.1002-8528.2012.02.001.

          綠色經濟市場研究范文第2篇

          劉力:中國并不缺乏設計機構,可以說遍地都是,我們在這個市場上要生存,就得采用獨特的方式。近年來,我在這些方面設計了幾個創意點。

          第一是給地產界提供全程服務解決方案。我們有一個專門從事市場分析研究的團隊“五合智庫”,使得洲聯集團是現在市場上唯一一個擁有專業市場研究機構的設計公司。這樣有利于我們貼近市場,從開發商角度考慮、解決問題。有些地產商也許拿到的地塊沒有什么優勢資源,比較難做。可是既然拿了地就得做,甚至還想做好做大。然而,說得容易,你能有什么創意?怎么靠這個項目凝聚人氣,拉動經濟?洲聯由于具有專業市場分析人員、專業策劃人員、專業規劃人員等各個行業精英,大家跨專業親密合作,為一個項目出謀劃策。我們做的,實際上已經遠遠超過了市場對設計師的本職要求,而這正是我們的特色,是一個很大的亮點。

          第二個方向是領先的工程技術,比如建筑生態節能技術。我們是中國最先大規模推廣生態節能的建筑設計企業。現在大家都在做綠色建筑,要了解一個建筑是否是綠色,要看它總體是否節能和環保。現在歐洲第一個綠色建筑認證系統,就是DGNB,這是一個全面衡量一個建筑是否綠色,是否可持續發展的系統,而我們公司是該標準唯一的中方合作伙伴。

          第三,作為一個設計公司,我們在形象創意設計方面一直領先,擅長于大型公建項目,以獨特的形象帶來視覺沖擊力。

          提倡房地產低碳,在設計方面有什么標準?是越省錢越好嗎?

          劉力:低碳其實是一個目標,是要從各個方面來努力的,不是說越省錢越好,如果這樣的話,延安窯洞就是最節能、最環保的低碳住宅了。這里忽略了一個前提,就是舒適。現在很多企業做建筑時打著環保綠色招牌,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就像是一個水桶里,最短的木板才代表盛水量,而這些企業打廣告的卻是最長的那塊木板。實際上,房子的節能效果要從整體上來衡量。

          從專業角度來看,低碳住宅比現在的普通住宅成本要高嗎?

          劉力:現在建筑的成本更高了,舉例來說,如果普通住宅開發成本是一平米2000元,那么我們加上生態節能系統后可能要一平米3000元。成本好像是提高了,但是我可以保證的是,即使能源價格上漲3倍,在10年間,業主節省的電費可以彌補初期一次性投資增加的費用。

          對開發商來說,他愿意做這種高成本的節能住宅嗎?

          劉力:其實這要看市場,看老百姓買不買,現在老百姓還不能完全了解這個概念,所以得靠政府、媒體和產業鏈各個環節一起來宣傳。

          能談談你個人的經歷嗎?

          劉力:我是清華大學念的本科和碩士,然后到英國去讀了8年博士,在一家外國公司干了一年,接著在2000年左右回國發展。

          你掘到第一桶金是什么時候?

          劉力:其實,我們這個行業沒有第一桶金的概念。第一桶金指的是一個白手起家的人掙得的錢,然后可以用這筆錢再進行投資。我們的企業是靠純智力投入生存的,不需要投資廠房這樣的固定資本,所以沒有第一桶金的說法。如果一定要給自己定義一個第一桶金,我或許更愿意理解為自己所設計的第一批作品。

          綠色經濟市場研究范文第3篇

          關鍵詞:綠色貿易壁壘;農產品出口;國際貿易;影響;對策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7-0164-02

          一、綠色貿易壁壘的主要相關理論

          (一)綠色貿易壁壘的內涵

          綠色貿易壁壘也稱環境貿易壁壘,從其意義上說,它是指那些以維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安全為目的而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有關國際貿易活動的法律、法規、標準、政策及其相應的行政措施,以避免這些貿易活動可能導致的環境污染,實現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1]。

          (二)綠色貿易壁壘的產生及原因

          談起綠色貿易壁壘,也許大家并不陌生,但在剛開始其實并沒有“綠色貿易壁壘”這一專業名詞,其相關的概念都被包含在技術貿易壁壘之中,所以綠色壁壘其實是技術貿易壁壘的一種形式。綠色貿易壁壘作為一種非關稅壁壘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于各國[2]。從其背景來看,以下因素加快了綠色壁壘的產生和發展:

          1.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迫切需要改善環境。隨著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環境污染問題也嚴重威脅著人類生存和健康,從而引發了人們對于環境保護的思考。國際社會關于環境保護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漲,世貿組織也在相關文件中指出環境保護的重要性。“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aim to improve the use of resources and reduce pollution by setting specifications for products and production methods.They cover objectives such as energy efficiency,emissions performance,waste minimization and recycling,forestry management,and soil,wildlife and natural habitat protection.Because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set specified targets,they provide greater certainty about outcomes for the environment。”[3]

          2.傳統的非關稅壁壘已不能滿足發達國家對外貿易的需要。二戰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受到重創,為了重新崛起,西方各國開始考慮實行貿易自由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以及GATT和WTO的運行,關稅壁壘不斷降低,非關稅壁壘也受到了限制。發達國家為了限制一些發展中國家進口產品,開始尋求新的貿易保護,貿易壁壘應運而生[4]。發達國家工業的迅速發展,產生的經濟污染也給環境問題帶來傷害。這些問題的產生使得國際社會不得不開始關注環境問題。其中WTO和GATT在對外貿易中也對環境問題做出了相關規定,這些環保浪潮的興起促進了綠色壁壘的產生和發展。

          3.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生產力水平的差距是綠色壁壘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在國際貿易中,發達國家憑借在國際貿易中占據的主導優勢,由此造成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對外貿易問題上尖銳化。發達國家為了保護快速發展的經濟,不得不考慮從別的國家獲取資源。另外,發達國家為了保持其在國際貿易中的領導地位,便讓檢驗不合格的進口產品限制在本國市場之外,因此使得綠色貿易壁壘迅速在國際市場中發展開來。

          二、河南省農產品出口總體現狀

          (一)河南省農產品出口貿易現狀

          河南省作為傳統農業大省,但農產品出口量在全國來說并不大,而且相對于農產品出口大省山東省來說差距較大。2006―2013年,河南省農產品出口額呈增長趨勢,但相對于全省總出口額來說河南省農產品出口額占全省產品總出口額比率并不大,2006―2013年均未超過10%,這種趨勢的造成很大程度上是由綠色貿易壁壘引起的。

          隨著河南省政府和企業對農業的扶持,農產品出口速度呈快速增長趨勢。其中在2014年,河南省共出口農產品達93.1億美元,出口總額再創新高。至2014年河南省新增8家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總數已達17余家,位居全國第二。從出口種類來看,主要集中在香菇、蔬菜及其制品、果汁、禽肉等少數優勢產品,而產量居全國前列的小麥、棉花、油料等出口量很小[5]。

          (二)河南省農品出口的主要市場

          河南省農產品的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地區,在這些地區中,又主要集中在美國、歐盟、日本等市場[6]。從2011年情況來看,河南省出口到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農產品分別達到7.12億美元、1.47億美元和1.13億美元,所占比重分別為66.25%、13.7%和10.51%,三大洲占河南省農產品總出口額的比重達到了90.46%,而新拓展的市場所占比重之和尚不足10%[7]。而三大洲都是綠色貿易壁壘比較盛行的地方,由此看來,河南省農產品還需向非洲、大洋洲等洲際國家開拓市場,加快農產品出口。

          (三)河南省農產品出口的主要貿易方式

          隨著河南省近年來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河南省農產品出口貿易方式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但以傳統貿易方式出口的農產品比重仍然高于其他貿易方式。加工貿易對技術和人才要求較高,而河南省生產技術相對比較落后。但隨著河南省經濟和科技實力的增強,加工貿易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發展,已逐漸成為農產品出口主要方式。自2008年以來,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產品的出口額增長迅速。出口額由2008年的15多億美元增長到2013年的228多億美元,并且超過了傳統貿易方式。

          三、規避綠色貿易壁壘,擴大農產品出口

          (一)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

          隨著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傳統農業的生產技術和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因此,要改善河南省農業生產技術,不得不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培養一批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專業人才,并研制出一系列現代化的生產技術。另外,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在河南省并不普遍,沒有形成大規模的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不能形成統一的出口市場,限制了河南省農產品的對外出口。

          (二)廣泛建立農產品行業協會,應對綠色壁壘

          農產品行業協會是由同類農產品供應鏈中的眾多市場主體為實現共同利益和可持續發展而自愿組成的具有行業代表性的社會團體[8]。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外農產品行業協會便紛紛要求進入中國市場,為本國農產品開辟國際市場,由此可見,農產品行業協會對農產品的重要性。河南省目前雖然也建立了農產品行業協會,但目前只有4家,鄭州市2家,南陽市1家,濮陽市1家。所以,加快建立農產品行業協會的步伐,對于積極應對綠色貿易壁壘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轉變農產品出口貿易方式,向加工貿易發展

          目前,河南省農產品的出口貿易主要是傳統貿易方式。因此,農產品出口不注重對環保質量的檢測,很容易因為農藥殘留超標不符合出口國家的檢測標準而遭到出口國的綠色壁壘限制。而且出口初級產品的利潤也較低,所以轉變農產品出口方式,促使農產品出口向具有高附加值、高標準的加工貿易發展,對于擴大農產品出口、規避綠色貿易壁壘十分必要。

          (四)適應市場化潮流,開展綠色營銷

          現如今,綠色營銷已經成為一種人們比較關注的營銷方式,也更容易使消費者接受。因此,開展綠色營銷也成為出口企業應對綠色壁壘的一個有效手段。企業可針對貿易國特定的綠色壁壘,積極進行市場調研,探索相應的綠色營銷方式,研發綠色產品、綠色包裝,樹立綠色形象,形成一個綠色營銷體系[9]。在推廣綠色品牌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市場口碑,加快農產品出口的步伐。

          (五)做好ISO14000國際標準認證

          ISO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標準化專門機構,它在國際標準化中占據主導地位[10]。ISO14000系列標準是國際標準化組織編制的環境體系管理標準,在制定環境標準時綜合考慮了其他國家的情況,最大限度地使標準能在國際社會中普遍適用[11]。因此,實施ISO14000標準是對外貿易的“綠色通行證”。而河南省農產品出口的市場大部分是歐美國家,所以河南省企業必須提高農產品出口質量檢驗標準,使農產品獲得ISO14000國際環境認證,這樣才能使河南省出口的農產品檢驗能夠通過發達國家嚴格的檢驗標準,順利進入發達國家市場。

          參考文獻:

          [1] 王紅梅.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貿易與環境的影響及對策[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2).

          [2] 嚴艷榮,劉成群.綠色壁壘對我國花卉產品出口的SWT0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2,(21).

          [3] WORD TRADE ORGANIZATION.Harnessing trad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a greeneconomy[J/OL].https:///english/

          res_e/publications_e/brochure_rio_20_e.pdf[J/OL].

          [4] 桑玉芬.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5] 胡紅月.河南省食品農產品出口現狀[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1).

          [6] 何學松.后危機時代綠色貿易壁壘對河南省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J].江蘇商論,2012,(2).

          [7] 車.河南省農產品出口市場研究[J].中國商貿,2010,(4).

          [8] 丁長琴.農產品綠色貿易壁壘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0,(5).

          [9] 呂玉花,毛健.行業協會對提升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作用[J].經濟導刊,2010,(6).

          綠色經濟市場研究范文第4篇

          關鍵詞:茶葉貿易;綠色貿易壁壘;法律策略

          我國是一個茶葉生產及出口大國,茶葉生產及出口在促進農民增收、農業經濟發展及減輕國內積壓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一直以來在全球茶葉貿易活動中,我國茶葉出口總量居于領先地位,但是因嚴重綠色貿易壁壘的影響,使得我國茶葉出口貿易發展受到極大阻礙[1]。為有效保障我國茶葉出口貿易健康穩定發展,對綠色貿易壁壘及相應的法律策略進行研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綠色貿易壁壘的概念及特點

          1.1概念

          所謂綠色貿易壁壘,就是在國際性貿易活動中,各國家基于保護環境,維護人類健康等名義,制定的一系列嚴苛的環境要求對產品進口予以限制。通常依照形式將綠色貿易壁壘分為綠色標準、綠色包裝、綠色關稅、綠色環境標準等。因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人們環保意識逐步增強,以致于綠色貿易壁壘出現。在國際社會中,制定諸多環保相關的法律法規。其中有些屬于綠色保護措施,有的則會形成綠色貿易壁壘。如果國家所制定出的法律法規的目的是保護人身健康和生態和諧則屬于綠色保護性措施;如以環境措施構建門檻,限制乃至禁止國外產品進入,保護自身貿易就是一種綠色貿易壁壘。

          1.2特點

          和一般貿易壁壘相比,綠色貿易壁壘有其自身特點,具體表現在:

          (1)內容廣泛性,綠色貿易壁壘主要包括包裝、產品品質及標準、法律政策等方面。從產品層面看,主要包括初級產品、工業半制成品及成品等產品。因綠色貿易壁壘有著較為廣泛技術及適用范圍,所以其復雜度明顯大于許可證、配額等非關稅貿易壁壘。另外,綠色貿易壁壘很容易導致連鎖性反應,往往會從一國影響到多國[2]。

          (2)形式合法及名義合理,在WTO環境相關條例中明確規定,任何一個國家均可在一定范圍內實施公正、合理,同時不會限制國際貿易的環保措施,這就使綠色貿易壁壘的形式具有合法性。但在實際貿易活動中,部分國家已環保為借口對本國內的產品及市場進行保護,在某種情況下綠色保護和綠色貿易壁壘在動機上存在一定的交叉性,難以辨認。

          (3)不公正及歧視性,有些進口國家往往不考慮到發展中國家出口貿易的利益,對于不同國家產品實施相同市場準入機制。因這類規定復雜而又多變化,且往往具有雙重標準,導致國外產品難以達到規定要求。一旦出口產品未達到對方標準要求,該類技術性標準就可能阻礙產品的出口,進而構成貿易壁壘。通常貿易雙方基于綠色標準的差異就是綠色貿易壁壘之實質。而此種差異在提升本國產品質量同時,也損害參與貿易活動另外一方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貿易發展。

          2綠色貿易壁壘給我國茶葉貿易帶來的影響

          2.1積極影響

          為了協助我國茶葉行業有效應對歐美等國家設立的綠色貿易壁壘,同時為有提升出口茶葉的品質及綠色性,我國農產品管理部門不斷加大出口茶葉質量相關的培訓與指導。深入田間、地頭,就茶葉出口質量標準要求、種植規范及質量監管體系等專業知識對茶葉種植、生產及企業管理者進行系統講解,大大提升了茶葉生產者的質量意識和安全意識,有效保證了茶葉質量安全。在政府、茶葉出口協會及企業一同努力下,我國茶葉的整體質量得到大幅提升,促進了高端茶葉出口貿易發展,茶葉出口市場也日益多元化。

          2.2消極影響

          綠色貿易壁壘雖說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茶葉質量提高,茶葉出口得到發展,但是綠色貿易壁壘給我國茶葉貿易帶來消極影響更為明顯,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

          (1)茶葉出口量減少。在歐盟實施農產品、食品農藥殘留標準以來,及茶葉進口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消費者對茶葉質量及綠色安全性要求日益提高,這直接導致我國茶葉出口量大幅降低。

          (2)增加出口成本。茶葉的生產、包裝、銷售等環境均納入到綠色貿易壁壘中。歐美等國家設置的綠色貿易壁壘明確要求在茶葉生產、加工、包裝、儲存及銷售等環節中要充分體現環境科學性,進而構建無污染、無公害的環境保護和管理機制[3]。這就使得我國茶葉出口企業為達到進口國所提出的嚴苛環境要求,只有不斷加大投入,強化質量檢驗、認證等環保相關工作,有效調整產品包裝出口標簽。而這些舉措的實施,使得企業成本大幅增加,而內在環境成本也相應提升,進而造成茶葉出口總成本增加。

          (3)減少市場占有份額。當前,我國是茶葉種植品種最為齊全的一個國家,具有豐富、多樣化茶葉資源。據統計,2012年我國茶葉國際市場占有份額降至20%以下。伴隨茶葉出口配額許可管理取消及茶葉經營權的逐步開放,更多茶葉企業進行出口貿易,但是茶葉出口市場仍處于無序狀態中,不利于茶葉出口的有序發展[4]。

          3應對茶葉綠色貿易壁壘的法律策略

          為有效應對茶葉進口國家設置的茶葉綠色貿易壁壘,促進我國茶葉出口貿易的穩定發展,應制定科學有效的法律策略,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3.1制定并完善茶葉質量標準

          政府管理部門和茶葉社團等應在全面分析茶葉相關國際標準基礎之上,完善制定能夠和國際接軌的茶葉質量標準體系,進而為我國茶葉生產、出口貿易給予重要的法律支持。另外,要特別重視農藥殘留超標問題,應根據國際食品安全法典(CAC)相關規定及標準嚴格管控。為使茶葉種植戶和茶葉生產出口企業生產出無公害、安全且滿足國際食品安全標準的綠色優質茶葉,就需要制定出高質量技術標準,以提升整個茶葉產業的檔次及品質。在制定標準過程中,需要茶葉生產企業、出口企業、科研機構及政府相關部門一同參與。

          3.2建立健全茶葉監管及認證機制

          在整個茶葉生產過程中,應充分重視茶葉質量的檢測,有效落實從種植、加工到消費飲用的全過程質量管理和控制,同時還應在生產到銷售的每個環節中,嚴格執行相關標準及規范要求。茶葉生產企業、茶葉流通管理部門及茶葉質量監督管理部門應各司其職,強化合作,發揮自身的功能效用,有效服務于茶葉種植農戶及茶葉生產、出口貿易企業。同時,為實現茶葉出口的順利通暢,政府部門應不斷強化綠色環境相關的認證工作。另外,為強化出口茶葉質檢力度,質檢部門應做好這幾項工作:一是不斷加大投入,配置先進的質檢設備及儀器;二是重視并強化茶葉種植、生產等相關人員的業務培訓,并組織茶葉商會、政府農業、質檢及商務等部門的專家、技術人員對茶葉質檢人員開展技術理論和技能培訓,以強化茶葉質檢工作效率和質量。三是建立統一化管理機構,對茶葉生產及銷售等行業實施全面性、專業性管理,認真履行茶葉質檢及監督等職能。

          3.3完善茶葉綠色包裝制度

          隨著全球循環經濟發展的推進,為充分利用好各種資源,降低對環境生態有破壞的廢棄物產出率,使廢棄物逐步資源化、無害化,以強化我國茶葉等農產品出口能力,這就需要盡快建立和完善茶葉綠色包裝制度。在茶葉出口貿易中,綠色包裝制度的落實有助于減小進口產品帶來的環境影響力,進而實現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實際上,綠色包裝制度是合法的、非關稅壁壘措施,能夠有效保障我國茶葉產品出口。現階段,我國雖制定諸多標簽和產品包裝相關的法律法規,但未能真正落實到實處。所以,要積極吸取發達國家的先進方法及成果經驗,為出口茶葉設置特有的綠色標簽,同時在積極推廣基礎上,使綠色包裝和標簽獲得世界上更多國家的認可。這些措施不但可保障我國茶葉良好出口,還有助于我國實現經濟的循環發展。

          3.4充分應用好WTO相關原則

          作為WTO重要的成員國,應充分應用好WTO相關規則,通過WTO/TBT-SPS通報機制對各WTO成員實施的合格審核程序、技術標準及有關法規等壁壘措施進行及時性評議,同時還應提出有關建議。另外,在WTO有關協議中,為發展中國家給予了某些特殊優惠、貿易爭端協調解決機制等,可充分應用這些機制,對違反WTO相關規定的綠色壁壘進行申訴。為我國茶葉出口營造良好的貿易環境,并積極強化政府部門的對茶葉出口企業引導,以有效維護茶葉種植農戶和茶葉出口企業的正當權益。

          3.5實行回避式跨越

          當前,大多數國家設置綠色貿易壁壘的根本目的就是限制國外產品進入本國市場,維護本國相同產業利益,往往會對國外企業產品生產環境及質量安全,對國內企業則相對寬松。基于此,國內企業可充分利用好本土茶葉資源豐富優勢,吸引國外企業合作經營,并結合相關稅收政策制定法律制度,實現企業本土化生產經營,進而跨越進口國設置的綠色貿易壁壘。另外,國內茶葉種植、生產及出口貿易企業應學習和借鑒優秀出口企業的經驗,和進口國開展合資經營,通過其先進技術、質量標準及營銷渠道,有效回避綠色貿易壁壘,實現茶葉的順利出口,促進企業對外貿易經濟效益發展。

          4結語

          總之,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推進,國際茶葉市場逐步擴大,不僅為我國茶葉貿易發展提供良好機遇,還面臨新的貿易壁壘。為拓展我國茶葉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應在認清自身不足基礎上,完善茶葉質量管理、出口貿易等制度,確保我國茶葉出口貿易的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薛妮.茶葉貿易中綠色壁壘及法律對策研究[J].農業考古.2014,23(6):144-146

          [2]朱茂利.淺析中日茶葉貿易中的綠色壁壘問題[J].市場研究.2014,11(7):201-202

          [3]王金南,夏友富等綠色壁壘與國際貿易[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0:65-68

          綠色經濟市場研究范文第5篇

          >> 低碳視野下我國產業園區的技術創新路徑研究 低碳技術創新的路徑和策略研究 基于低碳經濟下煤炭企業技術創新的研究 價值分析視角下低碳經濟與技術創新的辯證關系研究 低碳經濟視角下高鐵的綠色技術創新 碳交易條件下高碳企業低碳技術創新的SWOT分析 甘肅省低碳經濟發展制度創新路徑的思考 低碳經濟模式下的產業發展新路徑 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出口貿易發展的新路徑 低碳經濟視角下的中小國有機械企業技術創新研究 低碳經濟背景下煤電技術創新戰略研究 路徑依賴理論下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制度創新與政策選擇 我國低碳技術創新模式的選擇問題研究 區域低碳技術創新合作的財政激勵政策選擇 論發展低碳經濟的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 低碳技術創新在低碳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及對策 服務業企業的技術創新路徑 低碳經濟環境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路徑選擇 基于低碳經濟視角的武漢企業技術創新研究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技術創新制約因素與對策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0-10-13.

          ②環保資訊網.“最環保華能IGCC火電站”成本高居不下.[EB/OL].’2010-11-8.

          ③王國棟,楊志.低碳經濟[M].石油工業出版社.2010,1.

          參考文獻:

          [1]王國棟,楊志.低碳經濟[M].石油工業出版社.2010,1.

          [2]黃棟.低碳技術創新與政策支持[J].中國科技論壇.2010,(2).

          [3]孫滔.低碳技術――低碳經濟的核心競爭力[J].河南科技,2010,(8下).

          [4]王文軍.低碳經濟發展的技術經濟范式與路徑思考[J].云南社會科學,2009,(4).

          [5]趙卓,肖利平.發展低碳經濟的技術創新瓶頸與對策[J].中國科技論壇,2010,(6).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