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公園景觀設計特點

          公園景觀設計特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公園景觀設計特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公園景觀設計特點

          公園景觀設計特點范文第1篇

          【關鍵詞】城市;主題公園景觀設計

          城市主題公園是伴隨著大都市的建立而成長起來的,當居住環境被各種高樓大廈環繞時,城市公園的作用日益被人們所重視起來,不僅為人們提供娛樂休閑設施,而且也為人們更多的認識社會、了解自然、享受現代高科技帶來的生活方式改變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便利。而于此,也為城市主題公園景觀的設計帶來了更多的考驗。

          一、城市主題公園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在城市主題公園景觀設計中人文氣息的缺乏

          目前,在我國城市主題公園景觀的設計中,只是側重于了對公園景觀的美觀的設計,在對于景觀的設計中,往往只是追求了景觀的壯觀,而對于結合居民的生活所需的設計較少,對于人文氣息是比較缺乏的。在城市主題公園景觀的設計中,對生活氣息的融入較少,不能很好地體現出城市主題公園與居民之間的和諧。

          2.城市主題公園景觀設計重復,缺乏新意

          在我國主題公園景觀設計中,真正有新意的設計比較匱乏,往往只是一個城市的主題公園景觀設計較好,那么就會有很多其它城市在復制,使得公園景觀設計的選題過于重復化,而往往缺乏了當地應有的特色,也缺失了城市主題公園的意義。對于城市主題公園景觀在具體選題時,往往缺乏對市場的分析和真正創意,只是為建造景觀而建造景觀,從而早成了主題的大量重復。

          二、城市主題公園景觀設計原則分析

          1.以人為本的原則

          在現代城市公園中,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要體現人與自然的充分的和諧發展,因此,在城市主題公園景觀設計的時候,要充分注重以人為本的這一原則,更好地強調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使得人在公園中的主體地位體現出來。在城市主題公園景觀設計的時候,不能只是一味地強調景觀設計的樣式、不能只是為了景觀設計的漂亮而設置各種障礙物。在城市主題公園景觀設計的時候,要注重對人文的關心,對于主題公園內的各種設施要以滿足人的生理與心理需求而設計。

          2.藝術與實用性相結合的原則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意識也得到了不斷的發展與進步,對于城市主題公園景觀的設計,我們要更加注重形態的藝術性及其與整體環境的結合。在主題公園的設計中,戶外空間形式的組合與創造是其首要因素,但要也要考慮到其藝術美感。在城市主題公園景觀設計中,要把藝術與實用性更好地結合,起到發揮或重塑地域風格的效應,從中傳遞出藝術美感,從而用藝術魅力來達到對環境育人的促進。

          3.生態性原則

          在城市公園中,生態化是其最基礎的功能,也是對于公園建造的最初目的。而城市主題公園更是要符合這一標準。因此,對于城市主題公園的景觀設計,要考慮到從生態的角度來出發,更加符合生態化的特點,利用各種植物的復合種植,更好地保持植物的多樣性,進而滿足城市主題公園景觀設計中人們對于綠色植物的鑒賞。

          三、 城市主題公園景觀設計研究

          對于城市主題公園的景觀設計,我們要加強對城市自身優勢的自然資源及人文資源的利用,從而更好地將城市周邊的優勢更好地聚集在一起,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城市主題公園資源。

          3.1主題公園景觀設計應以當地文化內涵為核心。主題公園景觀設計應該講文化內涵作為景觀設計的核心,通過將文化內涵融入到景觀設計中,來表現人類的文化,再設計過程中應該保留文化的真實性。公園景觀設計師在進行主題公園景觀設計時可以將現代文化與古典文化以及審美和科技結合起來。將地域特征、歷史底蘊及文化內涵與主題公園的景觀設計有機融合在一起。

          3.2加強名勝微縮型的設計。在城市主題公園景觀設計時,為了更好地迎合一些群體的特殊要求,在景觀設計時,我們可以把世界各地有名的名勝古跡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微縮,使其集中地排列在一起,從而以標本的形式集中的展現出各類景觀的風貌,從而使得游客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縱觀到較多的世界名勝。

          3.3加強對動植物生態型的設計。在城市主題公園景觀的設計中,為了更好地呈現出遠古時代的一些原始森林和稀有植物,區域性植物、野生動植物等,可以利用盆栽或者森林公園的形式,形成一個具有多樣性、門類較為齊全的動植物生態型主題公園,這樣不僅可以保護野生的一些動植物,還可以向人們宣傳一些保護動植物的科普知識。對于公園景觀的設計,我們要堅持植物配置的適地性與生物的多樣性,合理地利用當地資源。優先使用成本低、適應性強、本地特色鮮明的鄉土樹種。盡可能保留地形地貌,并加以利用,減少施工成本,突顯城市特色。

          3.4主題公園的園路設計

          在城市主題公園景觀設計中,園路是公園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公園景觀的營造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組織園林空間和引導交通游覽路線,還是人們休息散步的場所。在城市公園中,需要通過對游人特征、行為、數量等的調查與預測,全面系統地考慮游人的行為特點,進行人性化的園道設計。如人們有抄近路、走捷徑的行為習慣,在布置公園游覽路線時,就應該考慮不同的使用者的需求,使他們能迅速便捷地到達自己想去的活動空間,減少不必要的路程,避免相互之間形成干擾。又如,當公園中道路存在高差的變化時,也應盡量避免使用臺階,用緩坡代替,這樣可方便坐輪椅的使用者,這樣也可更好地體現出主題公園的人性化設計。

          3.5主題公園的水景設計

          水是人類生命的源泉,在主題公園里的水體可以調節城市空氣濕度和溫度,凈化空氣,形成氣候宜人的環境。水有聲有色,有動有靜,能給人以不同的體驗。作為公園中的主要活動者,人都具有親水性,在公園中適當地設置水體,也是以人為本思想的體現。在人性化的水景設計中,首先要考慮的是安全性,要對池岸和水體深度進行控制,處理成淺水或設置深水防護措施,保證游人的安全。同時,在因人而異,結合不同年齡的不同要求,設置不同的具有親和力的水景,如涉水池、旱噴泉、水臺階、水流雕塑等,使人能與水親密接觸,增加空間的活力。

          結束語:

          在現代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現代城市公園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而城市主題公園的出現,就滿足了人們對業余休閑時間的去處的選擇。因此,對于城市主題公園的景觀設計要求也就更高。主題公園的建設需要有合理的規劃和設計為前提,而規劃與設計的前提是對影響其建設的各個因素做充足的考慮和分析,以主題公園自身的魅力去吸引游客以及投資商,還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主題公園的管理模式,重視公園的持久的生命力的維持,讓主題公園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給與人們更多地歡愉的享受。

          參考文獻:

          [1]保繼剛.大型主題公園布局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2011(33)

          [2]郝美田、李靜.國內外主題公園發展研究動態[J].西部林業科學,2012(41)

          公園景觀設計特點范文第2篇

          關鍵詞:開放式公園;景觀設計

          開放式公園就是指坐落于城市中,以綠地為主并具有一定的面積,由政府出資建設,歸城市綠化局和原公園管理機構管理,建成后向社會大眾免費開放的公園。它是人們休閑、放松的自然化游憩境域,同時兼具社會、文化等多種功能。開放式公園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免費向公眾開放的城市休閑娛樂設施,其目的在于供廣大市民休閑娛樂,享受都市生活的樂趣。

          1 景觀設計在開放式公園中的作用

          開放式公園是城市的綠肺,是城市生態園林環境的重要體現,但作為開放式公園它并不是簡單的植物種植,不是單獨存在的個體,它是城市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需要與人互動,有人參與的。良好的景觀設計可以通過對景觀資源進行全面的調查、準確的評價、對其用科學和藝術的手法進行設計或改造,使開放式公園在發揮其應有的生態效益的基礎上吸引市民前來休閑、游憩,帶來社會與經濟雙重效益,保證開放式公園健康、可持續發展。

          2 開放式公園景觀設計的原則

          2.1社會化原則

          城市公園的發展從原先的封閉式管理逐步向開放式邁進,體現了社會對人們精神生活的滿足,是社會的福祉,也是人人平等的體現。景觀設計中首先就要滿足開放式公園要成為普通百姓經常活動的地方,景觀設計要能吸引百姓并且保證公園的通達性良好,人人都有機會進入其中。

          2.2人性化原則

          開放式城市公園作為城市公共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主要功能之一給生活在壓力中的人們提供一個舒心、可以放松的場所,其服務對象是居民和旅游者,設計時考慮的主體是空間的使用者,尤其是公共空間的使用者——社會大眾,而非設計者本身的喜好,故設計時應該注意百姓的特性和需求,盡可能的使設計符合人們的意愿,如果在景觀設計中忽略了人的因素,那么這個景觀設計和建設就很失敗。

          2.3藝術化原則

          開放式公園是城市系統的組成部分,是城市的花園,是美與生態的代表,如果一個公園內僅僅是一些的雜亂無章的樹木,即使能達到生態的效果卻沒有絲毫的吸引力,因而要通過對開放式公園的景觀元素進行合理地藝術化處理及設計,傳遞出藝術美感,用藝術魅力來促進環境育人。

          2.4生態化原則

          作為開放式公園其最基礎的功能,也是公園建造的初衷就是作為城市的“綠肺”,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因而景觀設計首先就要從生態角度的出發,要符合生態化的特點,利用喬、灌、等植物的復合種植,保持植物的多樣性,滿足人們對于綠色植物的需求。

          2.5自然化原則

          景觀設計是人們思想創作的現實體現,它可以打破設計規范、條列,采用不同的設計手法,但作為開放式公園的景觀設計是融入生態系統中的,因而其設計的風格滿足自然化的特征,不生硬,不做作,不突兀,富有情趣并與周圍能很好的融合。

          3 開放式公園景觀設計在實踐中應注意的問題

          3.1建立多物種的復合植物群落

          作為生態系統的一部分,開放式公園采用大面積的綠色植物進行營造,草坪是其中的一項選擇,但鑒于草坪屬于高養護性綠地,建植及養護費用都很高,往往會增加公園的經濟負擔,不建議大面積使用,相對而言可以選擇較為好養護的植物群落,并將果樹和經濟作物引入景觀造景中,同時以鄉土樹種為主,多樹種組合,適地適樹,高大喬木、中小喬木、灌木等被合理搭配;珍貴樹種與普通樹種兼顧;慢生樹種與速生樹種兼顧;以常綠樹種為主,搭配落葉樹種。

          3.2設計獨特的植物造景風格

          在植物景觀設計上可以突破前期對設計方案一味追求規范、法規及條例,加強對綠化的前瞻性預測,設計出有情趣、有人情味的可持久的綠化空間;設計出特色性強,識別性高,可以讓游人快速、準確地界定其所在位置的植物造景;充分考慮居民的心理要求,發揮綠化的實用功能。

          3.3構筑特色公園小品

          公園小品種類繁多,體量小巧,富于神韻,具有藝術性、時代感在點綴園林環境,活躍景色,烘托氣氛,加深意境方面起著獨特的作用。公園小品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它融合于公園的景色之中,是公園環境中的一景,但因它自身具有的色彩、質感、肌理、尺寸、造型等特點,除組景外同樣具有觀賞的作用。因而景觀設計要注重對小品進行形式美的加工,使其個體具有觀賞的價值,不僅可以提高公園的藝術價值,而且帶動其他公園要素的觀賞價值。例如一組休息的坐凳或一塊標志牌,如果設計新穎,處理得宜,做成富有一定藝術情趣的形式,會給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公園環境更具有感染力。

          參考文獻

          公園景觀設計特點范文第3篇

          【關鍵詞】:濕地公園;植物設計;松雅湖濕地公園

          【前言】:植物設計作為濕地公園整體建設的基礎,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掌握濕地原有的植物資源,然后合理選擇適宜植物品種,進行協調、搭配,完善濕地原有的自然景觀及生態系統,呈現給游客一個完美的狀態。長沙松雅湖濕地公園,就是一個相對成功的濕地公園建設工程,雖然項目還在建設中,但現有的植被,也很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1、濕地公園的植物設計原則

          1.1生態可持續原則

          濕地作為城市環境保護的重要因素之一,維持濕地的生態持續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濕地具有生物多樣化的特點因此在進行植物設計時,要考慮為濕地生物提供足夠的生存空間。此外,要保持濕地的透水性,以及與周邊自然環境的良性循環,保證陸地環境與水域環境的完整共存[1]。

          1.2合理利用原則

          濕地原有植物加以合理利用,濕地原有植物適宜原本的生存環境,生命力強,在保證原有植物的生存的情況下,進行植物種植設計,與其他植物合理搭配,提高其原本的觀賞價值,也易于管理。

          1.3植被演替原則

          濕地生態公園的豐富植物種類,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進行植物景觀設計時,要依據植被演替規律,設計符合生態系統要求的植物群落結構,保持生態系統的長期穩定。

          2、長沙市松雅湖濕地公園植物景觀設計

          2.1概況

          松雅湖公園位于長沙市長沙縣北部,北至撈刀河,南至濱湖路,東至東六線北段和東八線南段,細致松雅河,占地面積489.62公頃。1973年圍湖造田,2003年長沙縣啟動團結垸退田還湖工程,形成現在的松雅湖濕地公園。項目目前還在建設當中,該項目規劃以松雅湖為核心,建設一個以湖光山色、自然生態為基礎,集休閑、旅游、健身、娛樂、水上活動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濕地公園[2]。

          2.2分區設計

          2.2.1陸地分區。為滿足公園的休閑娛樂等多種功能,采用分區設計的方式,不同功能區設計不同的植物景觀,依據不同植物的特點,來滿足不同功能區的使用要求。公園主要分為三個功能區:創智企業區、歷史人文區、健康養生運動區,創智企業區的行道樹,選取香樟樹,香樟樹適宜長沙的氣候,生長速度快,且四季常青,有欣欣向榮之意;歷史人文區的行道樹是楓香,楓香秋葉變色,搭配長沙豐富多彩的歷史、人文和藝術十分協調;健康養生運動區選取布迪椰子作為行道樹,搭配沙灘區域,熱帶風貌的活力特色十分適合這一功能區。

          2.2.2水域設計,松雅湖公園全面蓄水后水域面積達6000畝,公園內濕地植被種類眾多,生物多樣、豐富,在水域設計中,嚴格保育水質保障水量是項目重點,為搭配大面積的水域景觀,設計柳岸鶯啼的景觀設計[3]。這類景觀設計應用垂柳、醉柳、香樟、樸樹、楓楊、紅楓等植物,配以大面積水域,營造陽春三月,春意盎然的景觀特點。

          2.3文化設計

          湘楚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中一支獨具風采的區域文化,在設計植物景觀時,要對湘楚文化進行深入了解,將其融入到設計理念當中,合理選擇植物品種并進行搭配,使植物的文化特點能夠得到更好的體現。位于歷史人文區的碧竹園,種植金鑲玉竹、紫竹、剛竹、哺雞竹、青皮竹等各種類的竹子,將瀟湘名人園包裹其中。竹子堅韌,不屈不撓,寓意古代先賢,利用不同形態構件不同優美景觀的同時,利用自身具備的文化特點,與名人園的幽、雅特色完美融合。

          2.4特色設計

          2.4.1茶園的設計。長沙縣著名的產茶基地,茶文化由來已久,因此,在歷史人文區設計一片茶園,用以展示長沙縣濃厚的茶文化。茶園在布置上順應地勢種植高橋銀峰茶,形成梯田式的視覺效果,在展示茶文化的同時,表現出有優美的視覺景觀。

          2.4.2梯田花階。由于松雅湖的歷史成因,規劃時為紀念曾經的農耕記憶,設計了梯田景觀,梯田花階由種植水生植物的水梯田和種植各類花草的旱梯田共同組成,種植香蒲、黃菖蒲、水生鳶尾等植物[4]。水梯田采用分層種植的方式,選用的水生植物,多為挺水植物,基部沉于水中,扎入泥土中生長。水生植物本身就對于創建良好的生態系統有重要作用,能夠凈化水質,保持水體美觀。

          2.5空間特色設計

          在進行植物景觀設計時,建筑與植物有機結合,形成合理的空間分。植物的搭配,既能美化建筑的優勢,又能掩蓋空間不足的劣勢。植物與建筑的協調搭配,能夠營造舒適的植物生態景觀。位于運動養生區的煙雨林,將酒店、漫步跑道、健身館等隱匿于林中,利用香樟、木荷、紅花木蓮、獨本女貞等植物,按照不同生長特點,分層次規劃,將煙雨林打造成一個天然氧吧,同時將給在這里健身的游客營造一個幽靜、隱秘的環境效果[5]。

          3、濕地公園植物設計品種選擇

          在進行濕地公園的植物景觀設計時,會涉及到大量的植物品種選擇,在選擇時,首先要優先選擇鄉土樹種,能夠做到適地適樹;常綠植物與落葉類植物協調搭配,使四季都有景可賞;開花植物適當選擇,花期會影響整個景觀效果,適當選擇開花植物,合理規劃景觀效果;盡量節約成本,選擇植物保證生物多樣性及可持續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以長沙市松雅湖濕地公園植物景觀設計為對象,簡要分析了濕地公園的植物設計,目前項目還在繼續中,生態雛形已現,吸引了黑天鵝等動物的到訪。這一成功的濕地公園植物設計案例,值得我們在其他濕地公園的植物景觀設計中借鑒學習。

          濕地公園作為城市環境凈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效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因此在進行濕地公園的建設中,要在保證濕地的可持續生存環境的大前提下,營造一個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濕地公園。

          【參考文獻】:

          [1]張瑞吉,王菲.淺談濕地公園的植物配置[J].現代園藝,2016,19:115-116.

          [2]孫桂玲.淺談城市濕地公園植物景觀的規劃設計[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32:118-121.

          [3]趙胤,張克.濕地公園植物景觀設計初探[J].北京農學院學報,2012,01:77-80.

          公園景觀設計特點范文第4篇

          隨著各國經濟進入到后工業時代,后工業景觀設計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景觀生態設計需遵循功能性、生態性、藝術性、文化性這四種景觀生態設計的原則,后工業景觀生態設計也需要借鑒這些原則。后工業景觀設計的方法眾多,最常見的方法為保留再利用、生態恢復與促進這兩種方法。無論使用何種方法,應該遵循后工業景觀生態設計的原則——最小干擾性原則,保護原則和生態、藝術、功能三者相協調的原則。設計者還應該掌握生態重建的策略,以修護被損害的工業廢棄地的生態環境。

          [關鍵詞]

          后工業景觀;生態設計;方法;原則

          一、后工業景觀概述

          1.概念產業成長階段論將社會經濟發展階段劃分為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和后工業時代,這種劃分方法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農業時代以農業為主要產業,工業時代以工業為主要產業,后工業時代以第三產業為主要產業。當一國經濟進入到后工業時代,往往會產生逆城市化的傾向,大量的工業廠區由此變為廢地。而經過設計者對工業廢地進行再設計就產生了后工業景觀,所以,后工業景觀就是在后工業時代的背景下產生的。根據后工業景觀產生的背景,可以將后工業景觀定義為根據工業廢地的自然資源特點,充分利用后工業時代的工業元素進行規劃設計,使工業廢地具有休閑、娛樂、觀賞等多種功能的景觀。例如,后工業城市再生景觀、后工業景觀園林就屬于后工業景觀設計的典型。

          2.分類按照地域類型可以將后工業景觀劃分為城市開放空間和郊野后工業景觀兩大類。城市開放空間指的是地處城市區域的后工業景觀,例如,北京著名的改造自原國營798電子廠老廠區的798藝術中心因為地處朝陽區,而屬于城市開放空間。郊野后工業景觀指地處市郊的后工業景觀,例如,德國魯爾工業區因為地處市郊而屬于郊野后工業景觀。按照使用功能可以將后工業景觀劃分城市后工業公園、城市后工業廣場、郊野廢棄地公園和礦區后工業公園。城市后工業公園指依托城市的工業廢棄地建立起來的生態公園,例如,世界著名的美國西雅圖煤氣廠公園便屬于城市工業園公園。城市后工業廣場指的是依托工業遺址建立起來的生態廣場,例如,萬科在天津老玻璃廠遺址上建立的大型水晶城廣場便屬于城市后工業廣場。郊野廢棄地公園是指依托市郊的工業遺址及地理環境建立起來的生態公園,例如,粵中造船廠公園便屬于郊野廢棄地公園。礦區后工業公園是指在廢棄的礦區遺址上建造并充分利用礦區地勢特點而建成的生態公園,例如,德國艾森礦業區公園便是典型的礦區后工業公園。

          3.特點后工業景觀和一般的景觀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其特點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依托性即后工業景觀需要遵從原工業廢地的景觀特色,要依托原工業廢地的建筑、設施、生態環境來進行修建。設計者往往需要全部保留或者部分保留原工業廢地的一些建筑設施和構筑物。例如美國的西雅圖煤氣廠公園就保留了原煤廠的一些設施和構筑物,遵從了原工業廢地的景觀特點。(2)功能性后工業景觀作為公共場地,應該具備最基礎的功能性。所以后工業景觀往往具有觀光、休閑的綜合使用價值。例如有的設計者將廢棄工廠的會議及展廳改造成大型音樂廳,將工廠的墻壁改造為攀巖墻,將煉鋼廠的冷卻池改造成潛水區都使得工業廢地發揮了一定的功能性。(3)生態性設計者追求效益最大化,無論用材及施工都注重最小消耗、最小污染,為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自然環境。設計者往往因地制宜使用材料,使用可循環再生的材料,使用原工業廢地的材料來起到保護生態環境的效果。

          二、景觀生態設計

          1.生態設計的概念和內涵生態設計是指設計者將環保作為最重要的設計參考因素,將生態環境作為設計的最終目的。生態設計也稱環境設計或綠色設計。生態設計的內涵包括兩方面:從環境的角度看,應注重減少資源消耗、將對環境的危害值降到最低;從經濟效益的角度看,應注重降低建造成本,提高產品的利用率,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2.景觀生態設計的原則目前對景觀生態設計的原則眾說紛紜,有的學者強調文脈原則,有的學者強調生態原則,有的學者強調經濟原則。本文認為這些說法從不同角度來看待景觀生態設計,因而都有道理。綜合各位學者的觀點,本文認為景觀生態設計的原則應該是多元的,具體包括四項原則。(1)功能性原則功能性原則要求景觀生態設計盡量多地提供給人們多元的使用價值。將工業廢地的歷史加以保護,就具有了文化價值;將工業廢地的設施加以改造,就具有了實用性價值;將工業廢地的廢舊設施進行藝術美化就具有了審美價值。(2)生態性原則生態性原則要求景觀生態設計必須注重保護自然景觀資源,展現更為豐富的自然生態特點。工業廢地的自然環境各不相同,良莠不齊,設計者需要取長補短,實現生態價值的最大化。(3)藝術性原則生態景觀設計能體現視覺審美價值。工業廢棄地的建筑和設施往往不具有視覺審美價值,這就需要設計者通過藝術創造賦予工業廢地以藝術價值。(4)文化性原則文化性原則即學者們強調的文脈原則,指的是生態景觀設計能體現出景觀以外的內在內容。這些內在內容包括歷史文化、地域文化等方面。工業廢地與其他的遺址一樣,也具有豐富的文化價值。這就需要設計者保留并突出這些文化價值。雖然有的景觀生態設計不能完全符合以上四點要求,或者有的長于此、短于彼,但是這四點卻應是景觀設計者們所重點依托的原則。

          三、后工業景觀的生態設計

          1.后工業景觀生態設計的方法后工業景觀生態設計的方法非常多,而且隨著設計理念的進步,設計的方法還將越來越多,但是最主要的方法卻是亙古不變的。后工業景觀生態設計最常見的方法是保留再利用。保留再利用的方法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這種方法一直受到了設計者們的青睞。綜觀世界上著名的后工業景觀設計無一不是利用了保留再利用的方法。對原工業廢地進行保留包括全部保留和部分保留。很多工廠廢棄物經設計師的點染,往往就具有了藝術審美價值。例如設計師將廢棄的車道改為景觀中的通道就非常自然而輕松,將廢舊的圍欄改為攀援墻則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來的建筑構造。在高明的設計師那里,廢棄的礦堆、渣山、墻壁、鍋爐都可以是某種靈感的源泉。另一種為生態恢復與促進。這是因為工業遺址往往受到了自然力的破壞以及人力的損毀而變成了毫無實用價值和視覺美感甚至是嚴重被污染的棄置地。這就需要設計者采取一定的策略來恢復被破壞了的工業廢棄地的生態環境。對工業廢棄地的生態恢復與促進包括土壤、水源、植被、生產設備等范疇。根據現實,工業廢棄地受污最為嚴重的往往是土壤,于是對土壤的處理就成為生態恢復與促進的關鍵。常見的對受污土地的恢復辦法有凈土法、翻土法和改造法。目前國際上通過的生態恢復與促進的方法是4R原則。4R原則即改建(Rehabilitation)改造(Reclamation)、重建(Re-creation)和恢復(Recovery)原則。

          2.后工業景觀生態設計的原則目前設計者在設計后工業景觀時往往遵循以下三大原則。(1)最小干擾性原則后工業景觀生態設計首先需要依托原工業廢棄地的特點來進行設計。不同的工業棄地,其建筑規模、構造和廢棄設備各不相同,設計方案需要充分利用工業廢棄地的條件。當然這不是說,景觀生態設計就必須完全順應工業廢棄地的特點,而是指人為對環境的破壞值應該降到最低。(2)保護性原則設計者應該最大限度地保護原工業廢地的優勢的自然生態環境,想方設法改變原工業廢地被破壞的生態環境。考慮使用可再生的材料,可以循環使用的材料,綠色材料。設計者應該最大限度地節省材料成本,以保護工業廢地的生態環境。(3)藝術、功能、生態相協調原則設計者無論從材料的選用,還是對工業廢棄地環境的改造都必須重點考慮生態價值,但是僅僅以生態價值為標準是不夠的。設計者還必須綜合考量藝術價值、功能價值和生態價值三者之間相協調的關系。綜觀世界上優秀的后工業生態景觀無一不是兼具藝術價值、功能價值和生態價值的景觀。

          3.后工業景觀生態設計的生態重建席卷全球的生態主義浪潮促使景觀設計者們重新站在生態主義的角度上審視景觀設計,促使景觀設計師們將保護生態環境作為自己的使命和行業的本質。景觀設計師也在使用各種各樣的手段來實現后工業景觀的生態重建。其中依托原建筑的構造進行設計、能源與物質的循環利用、因地制宜選擇材料都已經成為設計者們常用的策略。在設計的過程中,景觀設計師對生態意義的考量往往勝過對審美價值的考量。盡管從外在表象上看,很多后工業生態景觀不夠精美,但是其生態價值卻是值得肯定的。工業廢棄地的生態環境由于受到了自然的和人力的損害,因此往往需要生態重建。生態重建包含對工業廢棄地的土壤、植被、水源、垃圾的處理和改造。要求設計師能因地制宜地采取有針對性的策略,以促進工業廢棄地的生態重建。

          四、結語

          對于工業廢棄地的生態化改造,發達國家已經帶給了我們很豐富的經驗。隨著我國經濟的進步,后工業時代的趨近,越來越多的工業廢棄地將會產生。首先我國應該加大對工業廢棄地的保護力度,以審美的眼光來看待工業廢棄地。因為工業遺產也屬于世界遺產的一部分,具有豐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設計者需要將工業遺址和景觀設計結合起來,運用生態設計的方法加以改造。后工業景觀生態設計和景觀生態設計一樣,也需要遵循功能性、生態性、藝術性、文化性這四種原則。設計者還必須遵循后工業景觀生態設計的原則——最小干擾性原則、保護原則和生態、藝術、功能三者相協調的原則。設計者們需要靈活使用各種方法最大限度地實現工業廢地的生態改造。后工業景觀設計的難度大于一般的景觀設計,屬于跨學科的行業,其涉及建筑設計、環境藝術、景觀設計、遺產保護、城市規劃等多個學科,這要求后工業景觀設計者應該不斷學習,勇于開拓。

          參考文獻

          [1]劉松茂,張明娟.景觀生態學原理與方法[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2]麥克哈格.設計結合自然[M].北京:建筑出版社,1999.

          [3]俞孔堅,李迪華.景觀與城市的生態設計:概念與原理[J].中國園林,2012(8):103.

          公園景觀設計特點范文第5篇

          關鍵詞:水生植物;公園;濕地;景觀設計;應用

          中圖分類號:S682文獻標識碼: A

          1.引言

          水生植物的各類非常繁多,目前已經開始應用于城市的園林水景布置中,它能夠對周圍的環境起到美化作用。現代城市的人口數量不斷增多,環境持續惡化,需要通過一定的景觀改善來對城市的環境進行優化,讓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適度增加。近年來,城市景觀研究不斷深入,公園濕地景觀設計城為現代景觀中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水生植物可以充分應用于公園濕地景觀設計中,讓居民更能夠感受到自然的和諧與美麗。

          2.水生植物特點

          水生植物主要是指常年生長在水中的植物。目前我國的高等水生植物有三百多種,按照生活方式可以分為挺水型、浮葉型、漂浮型與沉水型等。挺水類主要是將莖與葉露在水面之上,根系較為發達,尺寸較大的植株適水能力強,浮水類的植物葉片漂浮于水面上,一般浮水類的植物葉片海綿組織相對發達,有著大量的空氣,浮葉植物相對于挺水類植物的適應水特性更強,菱的適應水深可以達到3米,當植物生長到一定程度時,可以斷根生存,而不再受到根的限制。漂浮類植物的根會直接漂浮到水中,葉在水外,可以隨著水體的流動而不斷移動,可以對水中的礦物質進行吸收,如浮萍、鳳眼蓮等。[1]沉水類植物的根在泥中,而莖懷葉都隱藏于水體中,可以有效阻止水上層的動力對濕地底部進行擾亂,有效保持底泥營養,可以凈化水質,在白天生成足夠的氧氣,有利于魚類的生長,如苦草等。

          3.公園濕地景觀設計概述

          濕地公園是一種以規模化的濕地景觀為主體,通過對其他生態系統進行充分保護的基礎上對原有濕地進行適當開發,形成可以供人們觀賞、發展生態旅游的濕地區域。城市濕地公園可以分為天然濕地公園與人工濕地公園,人工濕地公園以自然濕地為基礎,采用人工挖掘的方式創造一個濕地來進行公園建設,人工濕地公園需要把濕地盡可能地打造成接近自然狀態,它的規劃方式與自然濕地有所不同。[2]

          公園濕地景觀與其他的公園景觀有所不同,濕地公園中綠色元素更多,可以納入綠地系統規范的范疇。公園濕地景觀的規劃設計首先需要對周圍的環境進行了解,對不同的區域進行豐富與完善。濕地景觀中要在原有自然濕地風貌景觀的基礎上,通過植物各類與數量的引進不斷完善,在對植物的選擇時,要按照一定的原則,根據城市的發展需求、居民的喜好、當地的特色等綜合地考慮設計。

          4.水生植物在公園濕也景觀設計中的作用

          4.1景觀效果

          水生植物可以觀葉、賞花,人們能夠欣賞到水生植物映照在水中的倒影,給人以一種清新、舒適之感。水體寬廣,給人以一種平靜的感覺。通過亭、橋等一些建筑體對水體進行隔開,根據不同的質地地面與圍合空間進行植物的生長與欣賞。整體會顯現出一幅掩映、幽靜的景觀效果。整個水生植物在公園濕地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可以改善當地的氣候,提升城市品味、形象,吸引更多的人來到這座城市工作、生活。

          4.2生態效果

          現代城市的環境不斷惡化主要表現在噪音污染、垃圾污染與大氣污染,水生態環境惡化的案例也在多個城市中頻繁出現。充分利用好水生植物在公園濕地景觀中的設計可以有效降低污染。水生植物可以吸收、富集水中的營養物質與元素,提高水體中的氧氣含量,避免底泥中的營養物質流失,利于生態平衡。大部分的水生植物都具有葉綠素,可以進行光合作用,提供氧氣為魚類呼吸,而水生植物的枝葉可以為魚類與水棲動物提供庇護場所,水生植物與濕地中的水生動物、鳥類的棲息地形成生物多樣性,促進公園濕地景觀生態的自我調節。另外水生植物可以為人類或動物提供食物,或者成為人工飲料,作用非常大。[3]

          4.3經濟效應

          水生植物在公園濕地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公園的環境形象,結合其他的建設、景觀投入,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來到這里,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著名的公園濕地景觀都是經過多年的發展,在水體中加入水生植物已經成為設計者的共識。公園的建設在現代城市中作為重要的戰略措施,已經受到管理者的高度重視,也對公園建設投入了更大的支持。

          5.水生植物在公園濕地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5.1水生植物在公園濕地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原則

          濕地是水陸相互作用形成的獨特生態系統,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也是自然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與人類生存環境體現之一。[4]水生植物的濕地景觀設計要堅持多樣性原則,要盡可能地選擇多種類的植物類型,建立更多的水生植物群落,恢復沼澤環境,建立多種生存環境,對物種進行保護;堅持功能性原則,發揮濕地生態功能參與者,對染污環境進行改善;適應性原則,選擇本地植物為佳,盡量避免外來物種,外來物種有可能存在性差,也有可能會對其他的物種造成毀滅性打擊影響,避免過度繁殖的水生植物;美觀性原則,水生植物的選擇與搭配要注重主次分明,高低錯落,取得優美的景觀構圖,根據水深淺,依次種植各種類型植物,根據水生植物的特性,進行環境滿足。

          5.2水生植物的選擇

          在公園濕地景觀設計應用中,要選擇適合當地的鄉土水生植物,如紅線草、水芹等挺水植物,二是要選擇對城市污水有美化作用的水生植物,根據相關實驗,在不同的濕地景觀中不同的植物美化作用有所不同,如在滇池公園濕地景觀中,香浦、水芹對水中的TN、TP有著良好的凈化作用,可以達到高達50%的去除率。[5]

          5.3水生植物的配置

          在水體的植物的搭配上,要通過藝術性的構圖原理進行設計,充分體現植物的個體與群體的形式美,最為和諧的配置是對水生植物進行高低錯落,在岸邊進行點植,實現植物的色彩與線條多變,避免種植一些裙邊式的種植方法。一些規則式的水體需要在圍合規則的種植槽,其中的水生植物不需要太多,避免生長蔓延后對整體的景觀起到破壞作用。目前曲折溪流的配置手法相對特別一些,對于品質與色彩的要求都比較高。[6]在水生植物的種植時,還要充分考慮卵石的排放次序,一般選擇在點植植物之前,充分緩解水流對水生植物的沖擊作用。在品種搭配上,要充分體現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相呼應的特點,保持水生植物與陸生植物相協調配置。同時水生植物還要注意與耐水濕的喬灌木和色葉樹種的配置。盡可能地將水生植物的配置與環境達到和諧、自然、舒適,充分體現出現代濕地公園景觀之美。

          5.4新技術應用

          生物浮島是通過植物的栽培基盤與固定系統構成,它的作用類似于水體中的植物帶,通過植物的生長直接將水中的營養物輸出,通過根系形成一個生物膜,利用微生物的分解與合成代謝作用,有效去除有機污染物,生物浮島技術有凈化水質,創造生物的生息空間、改善景觀的作用,目前已經在有景觀要求的池塘等水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形成一道水上風景線。[7]

          6.水生植物在公園濕地景觀設計案例

          位于珠海高欄港裝備制造區的南虎湖園林綠化工程(已建成),總面積為71萬平方米,水體面積60萬平方米,平均水深為2米,投資約2000萬元。項目規劃充分根據現有地形特點,結合項目制約條件,遵循生態原則、開發與維護原則,以水體、植被、園路為主,打造自然、野趣同時具有一定休閑功能的開放性濱海生態濕地項目。在水體周邊主要與南水大道及裝備二路的銜接地帶,生長著蘆葦、香蒲、微甘菊等野生植物,在綠化設計時要充分與道路綠化相銜接處理。項目綠化工程總體可概括為“一湖三帶多景點”,本次南虎湖公園規劃適合咸水生長的植物種類主要有秋茄、桐花樹、拉關木、海漆、蘆葦等。

          圖一 高欄港南虎湖項目園林綠化工程總平面圖

          圖二 高欄港南虎湖項目園林綠化工程苗木表

          6.結語

          水生植物對于公園濕地景觀設計與應用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對水生植物的類型選擇、合理搭配,創造出適當審美需求的水上風景線。把水生植物的良好凈化環境作用與景觀設計特性充分結合,實現景觀多樣性,滿足欣賞需求,促進城市公園環境更加美好和諧,形成良性循環,提高城市的形象,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溫連芳.東營市城市濕地景觀生態設計研究[D].齊齊哈爾大學,2013.

          [2]王玉琳.武漢綜合公園中濕地景觀營建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13.

          [3]鐘琪.城市濕地公園景觀色彩規劃設計初探[D].四川農業大學,2013.

          [4]劉妍.城市濕地公園設計方法和景觀創意的研究[D].安徽農業大學,2012.

          [5]陶冶.黑龍江省濕地植物景觀設計初探[D].東北農業大學,2013.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