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航空航天標準

          航空航天標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航空航天標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航空航天標準范文第1篇

          航空航天行業信息化是指航空航天行業在生產和經營、管理和決策、研究和開發、市場和銷售等各方面廣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現代企業信息系統,從而不斷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決策及研究開發方面的能力、水平和效率,最終提高我國航空航天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我國航空航天企業信息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已經廣泛應用在產品設計、制造、管理的各個環節,諸如CAD,CAPP,CAM,CAE,PDM,PLM和ERP等單項技術與系統的應用比較普及,產品研制周期明顯縮短,設計制造質量顯著提高。

          1 航空航天行業的信息化建設內容與作用

          航空航天行業方面信息化建設主要包括企業總體的信息管理、研制與制造的協同及產品研制能力的提升3部分。

          1.1 企業總體的信息管理

          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系統,是指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為企業決策層及員工提供決策運行手段的管理平臺。在航空航天企業中,由于需要涉及整體調動和資源整合很多,ERP作為對企業資源進行有效共享和利用的系統,可以使航空航天行業達到整體的資源規劃統一。

          1.2 研制與制造的協同

          在航空航天行業,信息化主要為科研生產服務。該行業的重大工程是1個多學科綜合、多專業集成、多個子系統集成和多單位跨地域協同的龐大系統工程;其復雜性、研制周期以及研制過程中各種因素的不確定性,需要采取信息化手段進行約束;其設計與制造中涉及大量的信息系統,并且需要在嚴格的流程管理控制下實現這些信息系統之間的交互和協作,以支持并行的協同設計和制造。設計研制過程中會涉及到成百上千個子系統、多種BOM表和多種變更管理。航空航天產品研制生產數據分散存放在各承擔單位,大多數分系統和單機的研制生產數據沒有實現集中存放和統一管理,上下游間難以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和數據的有效重用。同時,近年來航天企業的研制與生產并重,設計與制造間的協同需求也很迫切。如此眾多的系統、流程以及異構的數據協同實現集成需要1個統一的管理平臺和集成環境。

          航空航天行業又與其他行業不同,對質量管理、產品可靠性的要求非常嚴格,每個零部件要能追溯生產制造源頭。

          PDM主要針對的是產品數據管理。它以軟件技術為基礎,以產品為核心,實現對產品相關的數值處理過程、資源一體化的集成管理技術。PLM則指產品生命周期管理,作為全局信息的集成框架,可有效實現資源集成和協同研發生產及精益化管理。所謂集成框架,即在異構分布式計算機環境中能使企業內各類應用實現信息集成、功能集成和過程集成的軟件系統。PDM和PLM可為航空航天產品的研制和制造創造協同工作環境。基于信息化協同工作環境,設計人員可以跨越空間的限制,利用計算機通信網絡等技術實現資源共享,完成異地協同設計與協同制造。

          重點需要實現下列兩個方面的集成:(1)PDM,PLM與CAD/CAPP/CAM的集成;(2)PDM,PLM與ERP的集成。ERP與PDM,PLM的互通,可以最大限度地共享企業全部信息系統。將PDM和PLM技術引入航空航天企業的研制和生產過程中,對改進現有技術和管理流程有非常重大的意義,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航空航天企業在研制過程中信息與流程的集成與管理及協同。

          1.3 實現航空航天產品的三維全數字化定義設計與制造集成,提升產品研制能力

          CAD,CAPP,CAM及CAE主要針對航空航天產品的研發及制造過程的信息化,在產品設計和制造加工的集成上提升產品的研制能力。從技術角度看,航空航天產品的研制過程涵蓋現代科技的諸多領域,如機械、材料、電子、力學、聲學、熱學和能源等;多學科多性能的要求致使各種CAE之間需要協同,而在CAE仿真后進行的優化也需要CAD與CAE之間實現協同。

          在航空航天產品的研制技術方面(CAD和CAE),通過數字樣機的建立,可以實現部件或整機的虛擬裝配運動機構仿真、裝配干涉檢查、空間分析管路設計、氣動分析和強度分析等。總體而言,在航空航天產品研制中全面采用信息化技術,可實現三維數字化定義、三維數字化預裝配和并行工程,建立產品的數字樣機,取消全尺寸實物樣機,使工程設計水平和產品研制效率得到極大提高,大幅度降低干涉、配合安裝等問題帶來的設計更改。

          CAPP與CAM則指航空航天產品的制造協同。CAPP包括工裝設計系統建立和工藝系統,在工裝分類和典型化基礎上,建立各自的工裝設計資源庫;開發基于工裝族和有工藝知識支持的專用輔助工裝設計系統,加強工裝標準化、組件化和系列化工作,顯著提高工裝設計效率;實現產品模型在工裝設計過程中的信息共享,提高工裝設計與產品設計的協同程度;進行基于三維模型的計算機柔性化組合夾具工裝研究,使工裝快速組合裝配,滿足型號不同研制階段和狀態的快速工藝準備需求。工藝方面,針對產品制造過程中的鑄造、數控加工、鈑金成型、焊接等關鍵工藝過程,利用CAE進行計算機模擬的研究與應用,實現工藝方案的評估及優化;最終實現工藝流程的優化。CAM方面,運用CAD進行制造過程的前期設計,利用CAE進行計算機模擬,實現CAM方式與過程的優化。

          總之,設計人員通過CAD完成設計,由專門仿真人員利用CAE完成設計多性能之間的協同仿真優化,通過CAD得到最終設計;而后通過CAD,CAE與CAPP,CAM的協同完成航空航天產品制造的過程。同時,運用兩者之間的溝通,通過對航空航天產品的整體信息化建設,建立起CAD設計知識庫、CAE仿真知識庫、CAPP和CAM的制造工裝知識庫,使其成為航空航天企業在研發、制造方面的寶貴經驗財富。

          2 航空航天行業的信息化建設目標

          通過上述幾個部分的交互運用和協同,可以實現航空航天行業的管理、資源、設計、制造的全方位信息化工程,最終達到以下目標:

          (1)實現信息的共享和傳遞速度,加強各地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2)確保整體信息流的暢通,如產品各方面性能的仿真協同、設計協同等,有效開展工藝與設計的網上協同工作;

          (3)提高總體設計能力,建立航空航天行業的設計知識庫、仿真知識庫和制造知識庫等;

          (4)提高制造過程信息化應用水平,建立工藝管理平臺。實現制造過程計算機化,工藝流程管理及工藝信息與其他信息系統的集成,優化工藝和制造過程;

          (5)建立產品設計、制造協同平臺;

          (6)加強管理信息系統的集成和共享,形成基于網絡的、可視化的、高效的生產管理平臺。

          航空航天標準范文第2篇

          以信息化為基礎的知識分享

          在價值鏈分析的基礎上,霍尼韋爾航空航天集團梳理、精簡自身業務流程并建立了GDM,定義了各個業務之間的銜接關系。其中,采購、生產、分銷和訂單管理等運營核心流程全部交由統一的ERP 系統實現。統一的ERP系統能夠實現整個集團業務的可視化,比如供應商名單、全球庫存、生產流程、分校流程、訂單管理、維修管理、財務狀況等,提升集團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統一的ERP系統能夠實現集團信息存取共享,高效完成集團資源在全球的優化配置。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指出,企業的競爭優勢來源于企業自身的知識儲備與知識分享。在霍尼韋爾航空航天集團當中,客戶主數據、供應商主數據、物料主數據都屬于公共主數據,在集團內部可以進行同步更新,員工可以實時了解自己所需的信息,優化決策與工作流程。

          打破內部外部壁壘的流程

          作為相關多元化的企業集團,霍尼韋爾航空航天集團必須在相關業務上實現協同效應,才能充分利用相關多元化的優勢。基于統一的ERP系統,相關業務各自的流程變得清晰,流程中互補、互聯的活動得以合并(比如新產品開發所需的全周期活動集中在PLM系統中);流程中相同的活動得到標準化(比如財務上實現會計科目的統一化),這便是所謂的“橫向協同化和縱向集中化”。以流程為中心的管理方式能夠打破企業內部不同部門間的壁壘,但更重要的是這種管理方式能夠實現與上下游企業的流程對接,打破企業間的壁壘,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供應鏈管理”,而這一切都以集團的知識共享為基礎。

          橫縱向管理的供應鏈管理架構

          航空航天標準范文第3篇

          關鍵詞:質量管理、航空企業、轉包生產、首件檢驗、自主放行、特種工藝、過程認證

          轉包生產是指由對方企業發包(包,即工作包,包括需采購產品的品種、規格、數量、交貨期等),必要時提供設備、技術和培訓,由我方按對方企業圖紙、技術規范等要求制造,最后由對方企業接受產品的生產模式。隨著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兩融、三新、五化、萬億”大集團戰略的提出,為增強中國航空制造業的競爭優勢,滿足與國際接觸、市場相融的需求,中國的航空轉包業務不斷擴大,為了適應顧客以及市場的需要,本文重點敘述了國外航空企業(以下簡稱國外航企)在質量管理上對轉包生產的幾點應用。

          一、國外航空企業質量管理體系AS9100的介紹

          1、AS9100產生的背景

          AS即Aerospace(航空),AS9100的名稱為《航空航天質量管理體系―要求》。AS9100是國際航天太空行業以ISO9001為基礎,增加航空航天產品在安全、可靠度及質量上的特殊要求,而專門制定的質量管理體系。

          航空航天質量體系標準AS9100產生于1997年,1999年正式公布,2001修改為SAE 9100:2000版標準,2004年將SAE 9100:2000作為AS9100B出版,2009年1月SAE正式頒布了AS9100C版標。是美國航空質量集團(AAQG)根據ISO9000基本要求開發的針對航空航天領域相關產業的AS9100國際質量體系標準,并獲得國際航空航天質量協調組織 International Aerospace Quality Group (IAQG)的認可。在中國,國家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于2003年9月25號HB9100-2003,等同采用了AS9100標準要求,并于2003年12月1日開始實施。由于ISO9001:2008的,IAQG(國際航空航天質量協調組織)也對AS9100進行了調整,并于2009年1月了AS9100C版.

          2、AS9100標準適用的企業

          該標準適用于機場和航空公司的運作、飛行操作和貨物處理,以及航空設備、零配件產業和飛機維修產業,為世界各地的組織使用供方建立運用要求,以改進質量和安全,降低成本,是國際航空航天的供方市場準入的先決條件之一。波音(Boeing)、空客(Airbus)、通用航空(GEAE)、聯合技術公司(UTC)等公司均要求將該要求作為對其供應商的必須要求。從行來來分:可以是五金加工企業、電子零件制造商、塑膠加工企業、化工制造企業,只要為航空航天器提供零件制造的任何企業。

          3、AS9100標準認證給企業帶來的效益

          (1)獲得知名供應商名譽。認證后的企業,將在航空航天整個供應鏈中得到廣泛公認,將獲得更多的航空航天商機。

          (2)提升商業競爭力。尤其是在明確要求認證作業采購供應先決條件的商業場合,通過AS9100成為企業進入航空航天領域的首準入證。

          (3)樹立商業信用。按照全球認可的行業標準進行獨立的第三方驗證,提升企業信用度及客戶滿意度。

          (4)增進顧客滿意。向客戶持續提供始終滿足的產品或服務。

          (5)降低運營成本。標準采用過程管理的思路,重視過程控制,減少發生質量問題的可能性,在持續改進的基礎上大幅提高組織的運營效率,進而降低運營成本。

          (6)提高風險管理能力。標準要求企業進行關聯的風險評價,增強產品的一致性或可追溯性,最大限度降低企業風險。

          (7)符合法律法規。AS9100標準關注并要求企業嚴格遵守國際、國家及行業的法律法規,這必將提升企業法律法規的意識,并將法律法規的要求貫徹在企業的實際運營中。

          二、國外航空企業在質量管理上對轉包生產的要求

          1.首件檢驗

          (1)首件檢驗的定義

          首件檢驗是指對試生產的一件(或首批中的幾件)產品零部(組)件進行全面的過程和成品檢查,以確定條件是否能保證生產出符合設計和訂單要求的產品。是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并文件化的物理的和功能的檢驗過程,用以驗證規定的生產方法可生產出工程圖樣、采購訂單、工程規范和其他適用的設計文件鎖規定的合格產品。

          (2)首件檢驗所適用的范圍

          對于以下情況需要進行首件檢驗:

          (a)首次投產及賺點生產的首件。

          (b)影響零(組)件的配合、外形或功能的設計更改。

          (c)可能潛在的影響配合、外形或功能的制造源、過程、檢驗方法、制造場所、工裝或材料方面的更改。

          (d)可能潛在的影響配合、外形或功能的制造貨源、過程、檢驗方法、制造場所、工裝或材料方面的更改。

          (e)當發生自燃或人為的事件,造成了對生產流程的影響。

          (f)產品生產間隔時間超過2年。

          (g)顧客或技術規范有特殊要求時。

          (3)首件檢驗的報告的構成

          根據AS9102標準的要求,首件檢驗報告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零(組)件編號明細表,如果該零件由多個單件組成,必須在第一部分中明確各單件的圖號及其對應的首件報告編號。第二部分是原材料、特殊過程及其試驗信息的表格,如果零件在加工中采用了特殊過程,必須在第二部分明確所有特殊過程的名稱、對應的規范、顧客批準的情況及其各個過程的合格證信息等。第三部分是特性的檢查、驗證和符合性評價,設計圖的每個特性應有唯一的特性編號,應驗證每個特性并記錄結果,包括驗證的結果、驗證的方法、驗證的頻率及其人員等。

          2.授權供應商自主放行產品的資格

          由于成本及其對供應商質量管理的需要,國外航企對供應商交付的產品不再進行入庫檢驗,而是要求供應商建立一套供應商自主放行的體現,國外航企在對該體系進行審核后進行供應商自主放行進行授權,授權后對供應商交付的產品施行免檢。如果供應商未取得自主放行資格,國外航企將會邀請第三方機構或客戶自己對將要交付顧客的產品在供應商處進行產品的放行,而供應商將支付很大一筆放行零件的費用,因此供應商必須取得自主放行的資格。

          供應商質量驗收代表是由國外航企批準的在供應商處進行產品放行的供應商員工,供應商的質量驗收代表除具有檢驗員的相關要求外,還要具有英語的讀寫說及理解能力。在國外航企進行供應商的質量驗收代表授權前,必須參加相關的培訓并通過考試。在供應商進行自主放行產品后,供應商的質量驗收代表必須定期參加國外航企組織的再授權培訓,以便供應商的質量驗收代表能及時掌握其要求,通常是兩年一次。供應商的質量驗收代表在放行產品時,需對采購文件、圖紙、技術要求、生產記錄、特種工藝等與產品有關的要求進行驗證。國外航企會對供應商的質量驗收代表在履行職責后每年進行一次審核,以確認其工作的有效性和準確性。

          3.特種工藝及其無損檢測的批準

          在特種工藝及無損檢測方面,供應商往往在接到國外航企的訂單前,國外航企就會對供應商的特種工藝及無損檢測進行審核,審核的內容涉及到人員的資質、操作指導說明書、設備及輔料的管理等,一些國外航企還要求供應商的實驗室獲得認可,像GE公司要求供應商必須經過S400的認可。審核完成后,國外航企會發出一些整改通知并在供應商整改完成后發一份認可報告告知供應商其特種工藝和或無損檢測已得到客戶批準,可加工該客戶的產品。批準報告的內容有批準的有效期、特種工藝的名稱及使用的規范等,批準的有效期一般為1年到3年不等,過了有效期還必須批準。

          航空航天標準范文第4篇

          關鍵詞:新材料 復合化 航空飛機 優勢

          中圖分類號:V2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0(c)-0004-02

          與鋁合金結構、鋼結構材料等傳統材料相比,先進性復合材料在綜合性能上更具優勢,其用量成為了代表著航空航天先進性的一個標志,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我國若要在競爭激烈的世界市場中站穩腳跟并且不斷向前發展,就要對先進性復合材料這一被全球強國重視的核心技術進行深入研究與重點發展。

          1 先進復合材料的基本定義

          先進復合材料,簡稱ACM,即是在進行主承力結構與次承力結構等加工過程中,可以運用的剛度性能以及強度性能≥鋁合金等傳統材料的一種復合材料,不但在質量的輕度上占據優勢,其比強度、比模量都更加高,還具有抗腐蝕、耐高溫與低溫、減震隔音及隔熱的良好性能,并且具有較佳的延展性,如今被大量地推廣應用在建筑行業、機械制造行業、醫學行業以及航空航天行業等領域中[1]。

          2 先M復合材料的特點

          作為當今時代的主導材料,復合材料有著以下一些特點:首先是可設計性與各向異性,根據構件的使用要求與環境條件,可以在設計環節進行合理的組分材料選擇、材料匹配,并且通過界面控制盡可能地滿足預期要求,達到工程結構所需性能的標準要求。傳統材料的運用上常見的材料冗余問題也可以很好地避免,實現材料結構的效能最大化。其次,復合材料的構件和材料一起形成,提高了結構的整體性能,無需過多的零部件,實現了加工周期的縮短與成本的減少。然后,復合材料在其復合效應下形成新性能,并不存在單一材料或幾種材料簡單混合的性能缺陷問題。

          再者,復合材料能產生很多功能,比如吸波和透波、防熱和導電、透析和阻燃等等一系列功能,在結合其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形成一種新復合材料,比如納米復合材料、生物復合材料和智能復合材料等。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復合材料的成形過程中,其組份材料會發生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使得復合材料構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其復合工藝,難以準確地對工藝參數進行適當的控制,以至于性能具有較大的分散性。

          3 先進復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

          3.1 先進復合材料在無人機領域的應用

          現代戰爭理念的改變,使無人機倍受青睞。無人機除在情報、監視、偵察等信息化作戰中的特殊作用外,還能在突防、核戰、化學和生物武器戰爭中發揮有人軍機無法替代的作用。無人機的發展方向是飛行更高、更遠、更長,隱身性能更好,制造更加簡便快捷,成本更低等,其中關鍵技術之一就是大量采用復合材料,超輕超大復合材料結構技術是提高其續航能力、生存能力、可靠性和有效載荷能力的關鍵。

          3.2 先進復合材料在民航客機的應用

          復合材料在民機結構上的應用近年來取得較大進展。復合材料的優點不僅僅是質輕,而且給設計帶來創新,通過合理設計,還可提供諸如抗疲勞、抗振、耐腐蝕、耐久性和吸/透波等其他傳統材料無法實現的優異功能特性,增加未來發展的潛力和空間。尤其與鋁合金等傳統材料相比,復合材料可明顯減少使用維護要求,降低壽命周期成本,特別是當飛機進入老齡化階段后差別更明顯。同時,大部分復合材料飛機構件可以整體成型,大幅度減少零件數目和緊固件數目,從而減小結構質量,降低連接和裝配成本,并有效降低總成本。

          3.3 先進復合材料在航空器領域的應用

          功能材料在航天領域的應用更為廣泛,其中最重要的是返回式航天器的表面熱防護功能材料。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學者唐見茂研究指出,航天飛行器(導彈、火箭、飛船、航天飛機等)以高超聲速往返大氣層時,在氣動加熱下,其表面溫度高達4 000 ℃~8 000 ℃;固體和液體火箭發動機工作時,燃燒室產生的高速氣流沖刷噴管,燒蝕最苛刻的喉襯部位溫度瞬間可超過3 000 ℃。

          4 結語

          通過以上的研究可以發現,隨著航空航天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材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個國家新材料的研制與應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其國防和科研技術水平,因此許多國家都把新型材料的研制與應用放在科研工作的首要地位。新型航空航天器的先進性標志之一是結構的先進性,而先進復合材料是實現結構先進性的重要基礎和先導技術。我國將成為世界上先進復合材料的最大用戶,筆者認為,我國應該針對國外技術封鎖與國內技術儲備不足的國情,不斷地自主創新,努力探索原材料、設計問題,運用理論、低成本技術以及政策支持等一系列的解決方法,不斷提高航空航天器的結構先進性,不斷加強對先進復合材料先導技術的研究與發展。

          參考文獻

          航空航天標準范文第5篇

          關鍵詞:信息服務集成 協同理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圖書館

          1、研究背景

          隨著1999年高校開始大幅度擴大招生規模,“大眾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大幅度增長。與此同時,全國各地進行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和布局結構調整,即由原先的蘇聯模式向歐美模式(主要是美國模式)轉變,首先是重組教育資源,開展聯合辦學、高校合并;其次是仿效歐美,集中辦學,興建大學城或高教城。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例,響應國家擴招政策,21世紀初開始規劃建設沙河校區以緩解學生人數激增造成的教學和生活壓力;2010年入駐昌平沙河高教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沙河校區正式投入使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形成學院路、沙河、廣西北海等多校區辦學模式,在北京市范圍內,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圖書館形成以學院路校區為總館,沙河校區為分館,及學院路校區的若干學院分館:經管分館、法學分館、人文分館、高教分館等的多校區多層次信息服務模式。

          近年來,以上服務模式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這種共存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不同校區不同學科信息服務的方便快捷。但隨著圖書館運行發展的變化,我們發現存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造成一些問題,比如,資源匹配是否適用?業務工作是否標準統一?服務是否普遍均等?最主要的問題在于總分館沒有真正成為一個體系,一直沒有解決真正意義上的服務集成化問題。

          2、協同理論

          協同論(synergetics)亦稱“協同學”或“協和學”,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多學科研究基礎上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是系統科學的重要分支理論。其創立者是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教授、著名物理學家哈肯(Hermann Haken)。1971年他提出協同的概念,1976年系統地論述了協同理論,發表了《協同學導論》,還著有《高等協同學》等。指的是“國家行政機構系統內部各子系統之間相互關系的‘協調作用’。這種協調是組織系統內部各部門之間、各層級之間、成員之間以及行政運行各環節之問經過協調、平衡,從彼此或大多數對象的利益出發,合理地進行協調,達到協作、協力、和諧、一致,從而提高政府組織行政效能,最大限度實現行政目標的行為”

          在公共服務機構中,協同效應表現為通過對各個服務部門之間的資源進行配置、及時獲取所需的信息資源,從戰略的高度協調各種資源之間的關系,為服務布局提供依據,提高服務效益。

          3、多校區圖書館服務集成的原則和思路

          (1)總體原則

          多校區環境下大學的人才培養涉及辦學思想、學科專業、資源配置、服務延伸等許多重要而復雜的因素,而每種因素對多校區環境下大學辦學的協同效應都會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根據學校整體發展規劃和校區特點,確定適當的原則和方法,合理安排各校區的資源是發揮多校區優勢,降低多校區辦學成本,提高多校區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效率的前提條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從2010年入駐昌平沙河高教城后,新校區采取了邊建設邊使用的辦法,首先用于一年級的教學,逐年形成了一、二年級學生在新校區,三、四年級和研究生在老校區的布局,隨著建設進展,學校還將采取混合型人才培養的布局方式,即在布局上既考慮年級分布,又考慮學科分布,將低年級的學生放在一個校區集中培養,同時將若干學科集中在一定校區。根據以上規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圖書館需要形成以學院路校區為總館、沙河校區為分館的協同服務模式。

          (2)圖書館信息服務集成思路

          根據學生為先原則、學科發展原則和資源有效配置原則,圖書館多校區信息服務的思路是,從集成的觀點出發,以圖書文獻業務自動化管理系統和圖書館網站統一揭示為基礎,協同完成圖書館內各部門之間、圖書館與所處服務鏈上下游進口和出口之間的服務集成。具體操作需要從資源采購、加工整合、館藏布局、文獻流通、讀者服務和全國及地區文獻保障體系服務等業務流程人手。這種信息服務集成的方式,在圖書館內部以OA系統呈現,對外部讀者以圖書館信息門戶實現及文獻保障體系方式補充。依據協同理論,將信息服務集成中的協同分為內部協同和外部協同。

          4、信息服務集成的內部協同框架

          信息服務集成首先應從圖書館內部工作環節開始。內部協同是通過引進自動化管理系統和構建圖書館OA系統的方式,將內部各個部門協調的日常信息集成起來,如圖1所示。該集成服務系統借鑒國內相關MIS系統的理念整合完成,所涉及的服務模塊包括e—Documents,e—CRM,e—Proj ect,e—HRM,e—Financials等。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如北航使用匯文系統)為這些模塊提供基礎數據支持,集成了各校區圖書館日常運行的基礎信息。

          e—Documents是進行文檔管理的框架,允許各校區圖書館工作人員在統一平臺上,創建、存儲、修改、反饋文檔,共享基礎業務工作中的各項業務信息。所有的文檔都是電子的,并劃分成不同等級,給不同權限的人使用。文檔管理系統使得內部業務部門之間的交流更加便易,圖書館通過建立內部網,友好地為不同工作人員提供不同的內容呈現。

          e—CRM集成的是來館借閱讀者信息。主要是將各個校區的學生讀者信息集成到年級、學院、學科、借閱頻次、預約、續借、推薦購書、委托借書等關聯信息中,真正獲得對學生讀者全方位的觀察,通過這個集成方案,圖書館可以統一收集并管理關于學生、教師、科研工作者的文獻需求等相關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