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手術護理體會

          手術護理體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手術護理體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手術護理體會

          手術護理體會范文第1篇

          中圖分類號:R248.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1)02-0083-02

          痔是肛腸科的常見病、多發病,長期以來,主要治療為中西醫治療包括手術治療,PPH手術方法是近年來提出的借助醫療器械治療痔病的一個新方法,該手術較傳統手術具有創傷小、術后疼痛輕、恢復快、并發癥少、治療效果良好等特點,是治療的佳選。2008年3月~2010年7月,本科采用PPH術治療環狀混合痔216例,均取得了滿意療效,主要是術前心理護理、腸道準備、術后排便護理、飲食指導及并發癥的觀察,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8年3月~2010年7月,本科共收治216例診斷為環狀混合痔患者,其中男147例,女69例;年齡26~78歲,平均47.6歲。

          2 術前護理

          2.1 心理護理 (1)要合理地向患者解釋病情,詳細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取得患者的信任。(2)如患者對手術表示疑慮,要用恰當的語言闡明PPH手術的優越性,介紹PPH手術具有安全、高效、住院時間短、病情恢復快等優點。(3)介紹科室情況,增強患者的安全感,使患者順利度過圍手術期。

          2.2 皮膚護理 術前督促患者更衣,手術區皮膚按備皮范圍要求備皮。

          2.3 術前準備 (1)及時做好患者術前各種檢查。2)術前宣教:要注意安全宣教,坐浴一般每日2次,每次便后也須坐浴。(3)保證睡眠:精神緊張、睡眠欠佳者術前晚給鎮靜藥。(4)藥物過敏試驗:根據可能應用的藥物,做好藥物過敏試驗。(5)術前飲食:術前第1d進易消化少渣飲食,手術當日早晨禁食、禁飲。(6)術前晚22:00和手術當日06:30用開塞露40 mL注入后排便。

          3 術后護理

          3.1 病情觀察

          3.1.1 觀察有無出血 術后應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和患者的面色及病情變化,吻合口出血是本手術最嚴重的并發癥,應觀察敷料上是否有滲血,壓迫有無松動或脫落,及時觀察記錄,如有出血,應及時通知醫生處理。

          3.1.2 觀察有無尿潴留 術后12 h內護士應特別關注患者排尿情況,從心理、物理、藥物三方面采取相應護理措施,即術后3~5h在沒有尿意、膀胱未充盈情況下主動引導患者完成首次排尿,通過暗示、熱毛巾敷下腹部、聽流水聲誘導、肌注新斯的明等,以達到排尿的目的,仍無效時行留置導尿,術后第1d行膀胱沖洗后拔除。

          3.1.3 觀察疼痛情況 傳統的痔手術,有其最令人生畏的術后問題即疼痛,有人描述術后疼痛像排玻璃渣一樣疼痛,術后多數患者容易接受消極暗示,觸發疼痛,而PPH手術后部位疼痛明顯減輕,大多為中輕度疼痛,一般可以忍受,如疼痛明顯則給予口服撒列痛或肌注曲馬多等處理后緩解。

          3.2 排便護理 患者手術當日一般不排便,術后第1~2 d自行排便,鼓勵患者盡早排便以保持大便通暢,防止術后便秘及肛周水腫,可給予緩瀉劑以增加大便軟度,可口服通便靈、槐角丸等,必要時可使用開塞露注入后排便,應保持肛周皮膚清潔干燥,每日早晚及每次排便后用蛇黃洗劑或痔消洗劑兌溫開水坐浴20min,換藥時給予復方角菜酸酯栓或肛泰栓1粒塞肛,每天2次。

          3.3 飲食指導 食物應清淡、易消化,術后正常飲食可加強營養,使排便正常,減少對創面的刺激,而加快創面愈合,早期通過調節飲食控制大便在術后48 h后排出,即手術當日進食流質,但不宜飲用豆漿、牛奶,以免腸脹氣不適;術后第1d可進食少渣半流質,術后第1次正常排便后可根據平日喜好正常進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蔥、蒜、羊肉等,除了進食一些高營養易消化飲食外,還應進食一些富含維生素和高纖維素的食物,如香蕉、蘋果、菠菜、芹菜等。

          3.4 健康指導 向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指導,囑患者避免久站久立,避免重體力活動1個月,保持大便通暢,排便最好一次排空,如老年人體力弱,可長期服蜂蜜,以利于排便,有習慣性便秘者可服麻仁丸、通便靈、槐角丸等。如有較長時間未排便,可用灌腸或開塞露促使排便。平時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和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多飲水,注意合理搭配飲食,忌飲酒及辛辣食物,注意保持局部清潔,若出現排便不暢和腹瀉等,及時咨詢或定期到醫院復查。

          手術護理體會范文第2篇

          手術是治療很多疾病的重要手段,如穿孔、大出血、腫瘤、外傷、剖宮產等都必須通過手術治療才能完成。手術室是對患者進行搶救、治療和手術的場所,由于手術室的工作繁忙、變化快,勞動強度大,時間長,隨著臨床醫療的不斷發展,各種疑難病癥、微創、介入等手術的開展,對手術室的護士的護理流程和要求也越來越高,手術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直接影響到手術的質量和效果,與患者康復快慢有直接的關系,所以及時、有效地護理可以確保手術治療的安全,預防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杜絕因醫療護理糾紛的發生。2011年1月―2013年12月對收治的2309例患者手術期間進行有效地護理,大大減少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現將臨床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本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2309例需手術患者,其中男1223例,女1086例,年齡19―77歲,平均年齡56.8歲。剖腹產手術189例,外科手術1964例,其中急性膽囊炎154例,急性闌尾炎423例,腫瘤123例,外傷性手術230例。

          環境護理:手術室環境應保持明亮、安靜、整潔,清潔無菌環境,應每日進行紫外線空氣消毒機消毒,由于手術室人員流動性大,手術室如不保持清潔狀態,會在手術時傷害患者,造成患者傷口愈合慢或發生醫院感染。

          手術前護理:1、核實患者姓名、了解患者近期情況和生命體征,查看患者有無心慌、胸悶、氣促等其他不適,對女性患者應詢問其月經情況,以便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手術日期。向患者說明手術的必要性及手術前應注意的事項,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查看患者的神志和生命體征。2、心理護理:患者在手術前會產生精神過度緊張、考慮問題多、擔心手術后恢復和愈合、怕手術拖延時間長,特別是有些經濟負擔不起的患者,擔心醫護人員看不起自己,手術不細心做,對手術缺乏正確認識及對手術室特殊環境,造成很多患者在手術前心理恐懼、緊張、焦慮、心慌等情況,我們護士應注意觀察患者情緒變化,重視和關心患者,耐心向患者講解其病情和為其手術采用的術式和治療后的效果,及手術中的一切情況,我們可以制作出生動的圖片給他們觀看以消除和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有利于手術的開展。

          麻醉時護理:麻醉前,根據患者的病情和心理向患者講解所使用的麻醉方式以及是需要患者配合,使患者初步認識麻醉時的感覺以及麻醉所產生的效果,麻醉前一定要查對麻醉時應保證手術室的溫度和濕度適宜,麻醉用藥后注意觀察患者血壓、脈搏、呼吸、體溫等情況,所輸液體經應進行加溫處理,尤其兒童、老年人。手術開始時,護士應協助麻醉醫生擺好,以利于各種麻醉操作的順利進行,使患者及時得到監護。

          手術時護理:患者在手術時,護士應配合醫生做好患者的護理工作,及時清理手術中流出的污物,并查看、核對術中的用藥和患者的神志變化,保證手術安全、順利進行。

          手術后護理:1、心理護理:手術后由手術室護士與麻醉醫生一起將患者送回病房,向患者及其家屬交待好術后注意事項。術后物失效后常會引起疼痛,使患者想到是否手術時損傷其他部位等各種想法,增加了患者的思想顧慮,給患者術后鎮痛,并且護士應向患者耐心地解釋,讓他知道手術非常成功,術后的轉歸也一定很好,同時要做好耐心細致的解釋工作,還要做好保護性醫療,需要和家屬交待的都要避開患者,以防引起情緒波動,影響切口愈合,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取得家屬的配合,共同搞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促進患者傷口愈合和恢復。2、麻醉及疼痛護理:全麻后或其他麻醉中用量過少或過多時會導致患者延期蘇醒,應保持呼吸道通暢,將患者頭側向一側以利于鼻內分泌物排出,必要時進行吸痰處理。物和手術切口的創傷對循環系統有一定的抑制。麻醉后繼續密切觀察血壓、中心靜脈壓、脈搏、尿量、引流管及傷口滲液等情況,并根據情況給予補液、藥物應用等。麻醉過后患者會出現傷口劇烈疼痛,72小時后逐漸減輕,如患者出現疼痛難忍時,應及時向醫生報告,給予鎮痛藥治療。

          2 結果

          經過良好的護理,所有患者均未出現不良反應和并發癥,全部康復出院。

          3 討論

          手術是治療一些疾病的首選方法,手術的成敗關系著患者的生活和生命,因此,作為手術室的一名護士必須了解手術病人的心理狀態,認真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地護理,幫助患者建立起有利于治療和康復的最佳狀態,使之利于手術的成功,疾病的恢復轉歸和健康的恢復,提高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春英,趙經英,運用手術室護理質量反饋表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天津護理,2002,10(4):197-198。

          [2] 陳麗萍,夏浮和,新形勢下護理工作面臨的問題和對策,護理雜志,2005.20(2):60。

          手術護理體會范文第3篇

          關鍵詞:膽道疾??;再次手術;圍手術期;護理

          膽道解剖變異大,結構復雜,膽道疾病因各種原因需再次手術。而再次手術難度高,手術風險大,并發癥發生率高。我院2009年5月~2014年11月共收治93例膽道疾病患者,經再次手術恢復順利,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93例,其中男61例,女32例,年齡23~89歲,平均52歲,首次手術至再次手術為2~23年,平均為4.6年。既往手術情況:69例行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術,5例肝葉(段)切除術,3例膽腸吻合術,1例膽囊空腸吻合術,3例膽總管十二指腸吻合術,6例EST術后,1例囊腫空腸吻合術,2例膽囊切開取石,3例膽囊部分切除術。

          1.2臨床表現 9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劍突下或右上腹部疼痛,23例出現發熱,75例出現黃疸,其中部分患者反復發作。

          1.3輔助檢查全組病例均行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血電解質等實驗室檢查及B超、CT和/或MRCP等影像學檢查。

          1.4再次手術原因 ①殘株膽囊或膽囊結石復發5例;②復發性或繼發性肝內外膽管結石72例;③膽腸吻合口狹窄3例;④返流性膽管炎10例;⑤肝內膽管囊腺瘤1例;⑥先天性膽總管囊腫未切除2例。

          1.5治療

          1.5.1術前治療對急性膽管炎患者給予積極抗炎,營養不良者積極補充白蛋白、氨基酸、脂肪乳、維生素等,補充維生素K糾正凝血功能障礙,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失衡,合并休克者積極處理休克,對合并癥請相關科室會診,了解和評估心、腎、肺等重要臟器功能狀態,必要時進行改善和調整。

          1.5.2手術治療單純行膽囊切除2例、殘株膽囊切除3例,行膽總管切開取石膽總管空腸Roux-Y吻合術16例,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術69例,其中聯合左半肝或左外葉切除23例,先天性膽總管囊腫切除肝總管空腸Roux-Y吻合術2例。

          2 圍手術期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老年膽道疾病患者由于病程遷延,長期受疾病折磨,多數患者對手術存在憂慮和恐懼,有的甚至對治療喪失信心,護理人員應以積極的語言,溫和的態度感染患者,耐心傾聽患者和家屬的訴述,具體情況應給予詳細解釋,舉例說明手術的安全性、重要性和手術效果,護士應用同情、關心、愛護、和諧、安慰的語言進行交流,與患者家屬一起鼓勵患者,以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并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2.1.2了解患者整體情況 了解和掌握患者家境、心理、受教育程度、個人需求及對疾病的認知情況等,根據不同的心理活動,給與相應的護理,消除患者的恐懼,使患者消除戰勝疾病的信心[1]。部分患者因長期忍受疾病的折磨,四處求醫,多次手術,經濟與精神都處于崩潰的邊緣,對此類患者要特別關心、愛護并安慰,可以請同類疾病手術后恢復好的患者現身說法,樹立信心,接受治療。

          2.1.3基礎護理 膽道疾病患者大多合并有黃疸,本組中有73例患者有黃疸,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膚瘙癢,入院后要做好健康宣教,讓患者及家屬了解瘙癢是由于膽鹽沉積所致,為患者修剪指甲,囑患者不要抓撓皮膚,指導家屬每日用清水清洗皮膚。帶有引流管入院的患者,應做好引流管的標記,定期為患者更換一次性無菌引流管,并妥善固定,避免扭曲打折。

          2.1.4合并癥的護理 老年患者大多伴有其他疾病,對其積極的治療與控制,對增強手術的耐受性,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具有重要作用。如糖尿病患者術前空腹血糖宜控制在7.8 mmol/L,餐后10 mmol/L以下為宜。應用降糖藥物期間,每天必須準確記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防止發生低血糖反應,如有發生應及時報告醫生及時處理。高血壓患者應遵醫囑服用降壓藥物,定時檢測血壓,血壓應控制在100~160 mmHg/60~90 mmHg之間手術為佳。如血壓太高,術中血壓波動太大極易發生腦血管意外。術前對于這一類患者,要求患者注意休息,避免緊張。有吸煙史者,囑其戒煙。

          2.1.5飲食指導 膽道再次手術患者手術復雜、時間長、風險大,為增強患者免疫能力和對手術的耐受力,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非常重要。建議患者進食易消化、易吸收、營養豐富的低脂飲食,給予含優質蛋白和維生素的飲食。有消化道癥狀的患者,遵醫囑給予營養支持治療。

          2.2術后護理

          2.2.1一般護理 術后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持續心電監測及低流量給氧,觀察患者面色及精神狀態以早期發現有無并發癥。全麻術后6~8 h改為半臥位,以減少腹壁張力,減輕傷口疼痛,并鼓勵患者多翻身,早期下床活動,促進腸蠕動的恢復。對嘔吐者將頭偏向一側,以防嘔吐物誤吸,清除口腔分泌物,保持口腔清潔。

          2.2.2營養支持 膽道再次手術后部分患者行膽腸吻合術,短時間內禁飲食,加之引流管內大量膽汁和胃腸減壓引流的胃液等大量消化液的流失,極易造成患者營養不良,遵醫囑給予靜脈營養支持治療?;颊吣c功能恢復后,指導患者從流質飲食過度到正常飲食。以高蛋白、纖維素含量高飲食為主,產氣少、易消化飲食為主,保持大便通暢。

          2.2.3引流管及T管的護理 膽道再次手術患者術后一般都帶有腹腔引流管或T型管,各引流管要準確標示及妥善固定,注意不要受壓、扭曲、折疊、脫出,固定時要為患者活動、翻身留有余地。按時巡視了解切口及引流管情況,保持腹腔引流管及T型管通暢,注意引流袋中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及量,并做好記錄[2]。如腹腔引流管中引流出膽汁則說明有膽漏,腹腔引流管放置時間要延長。

          2.3并發癥的護理

          2.3.1膽漏 膽漏是膽道再次手術后常見的并發癥,患者可表現為輕度的腹痛、發熱,注意保持腹腔引流管通暢,讓膽汁引流出腹腔外,避免膽汁在腹腔內擴散,導致彌漫性腹膜炎而再次手術,每天記錄膽汁引流量并向醫生匯報。

          2.3.2肺部感染 由于膽道再次手術為全麻氣管插管,患者大多體質差、病史遷延長,術后活動能力差,術后常合并有胸腔積液或肺部感染,所以術后要協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勵患者咳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對痰液粘稠者,要給與霧化吸入或化痰藥物治療,防止痰液淤積導致肺不張。

          2.4出院健康指導 飲食合理,定時進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3]。膽囊切除術后,會造成膽汁排泄功能紊亂,短期內會出現脂肪性腹瀉,一段時間需進低脂飲食,根據身體情況適當增加脂肪攝入量。勞逸結合,適當活動,提高生活質量。如帶T型管出院,指導患者及家屬如何在家中做好引流管護理,特別強調無菌和妥善固定以免引流管脫出的重要性。定期門診隨診,一旦出現腹痛、發熱、黃疸等情況及時就診。

          參考文獻:

          [1]時彥遠.老年患者膽道手術圍手術期的觀察及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1,82(6):23-24.

          手術護理體會范文第4篇

          關鍵詞:眼科;全麻手術;圍手術期;護理體會

          隨著電視、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在人們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兒童對已經對其形成了依賴,整天對著電子屏幕生活,使人們用眼過度,造成視力疲勞,嚴重的就會造成眼部疾病,直接影響了人們的眼部健康。當然眼科疾病不全是用眼過度造成的,還有很多器質性原因,外傷也是造成眼科疾病的原因之一。我們對臨床治療的眼科全麻手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進行了系統的觀察和研究,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來我院治療的100例眼科全麻手術兒童患者圍手術期進行醫療專業護理的病例,其中男性兒童患者60例,女性兒童患者40例。所有患者中眼部斜視患者24例,眼腫瘤患者18例,眼外傷患者21例,青光眼患者15例,白內障患者16例,視網膜玻璃體患者5例,眼球摘除患者1例?;颊呓洐z查確診后都在我院進行了眼科全麻手術。

          1.2 方法

          1.2.1全麻手術患者 在所有眼科患者中首先要確定全麻手術適應癥患者。他們包括不能配合醫生完成局部麻醉手術的少年兒童,眼部腫瘤摘除以及眼部整形等手術時間較長的患者,患智力障礙或聽力障礙、不能積極配合手術的未成年人,還有部分因心理素質較差恐懼手術、害怕疼痛或堅決要求進行全麻手術的小兒患者。

          1.2.2 麻醉方式 在麻醉方式的選擇上,我們根據患者身體情況,采取異氟醚吸入式麻醉、舒芬太尼或芬太尼靜脈注射麻醉、以及使用氯胺酮進行分離麻醉的方法進行麻醉。另外,可以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使用杜冷丁、氟哌叮加以強化,使用維庫溴銨做肌肉松弛劑,使用丙泊酚做為鎮靜劑。

          2 專業護理

          2.1 術前護理 患者的術前護理包括術前心理護理和術前準備工作兩個方面。術前心理護理是指對兒童患者、有視聽障礙不能自控的患者,要向其家屬講解手術前后的注意事項共同做好患者工作,要引導和分散他們對于手術的注意力,改善患者的情緒,保持術前安靜,使他們在術前得到很好的休息。對于小齡患者首先是要取得他們的信任,多與他們聊天,掌握他們的真實想法,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對視網膜玻璃體手術患者要詳細說明手術的復雜性和難度,告知患者父母手術可能發生的危險,使患者家屬對手術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風險承擔能力,以免因手術失敗而給患者造成嚴重的心理打擊。對白內障患者要鼓勵其盡早實施手術治療,改善生活質量。對青光眼患者要講清楚疾病對人體的危害性,要及時進行手術治療,避免造成視力徹底喪失的后果。

          2.2 術前準備工作 在對患者實施手術前,要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把手術禁忌癥患者排除掉。在全麻手術前4h要禁止飲水,在術前6~8h要禁止進食,直到手術全麻完全清醒才能進食。要按照手術要求備皮及進行皮膚清潔,要監測患者的體溫和血壓情況,術前要用生理鹽水沖洗術眼結膜囊,并用碘酒、酒精對眼外局部皮膚進行消毒,在手術前患者要排空大小便,手術前30min對患者按體重及手術類別給予術前用藥,并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使患者感覺到安全和被重視,在手術前30min把患者送進手術室,按全麻手術要求進行手術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2.3 術后護理 對于全麻手術患者在術后要取去枕平臥位,頭部偏向一側,時刻保持呼吸道暢通,要注意觀察患者的呼吸頻率、深度,詳細記錄患者的各項生理參數,如病情發生變化要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置。兒童患者在全麻蘇醒期會出現躁動,雖然時間不是很長,但是對患者生理方面的傷害是十分巨大的,這就要求具有專業護理知識的人員進行操作,要限制患者活動或按醫囑給予小量的鎮靜劑。手術時造成的創傷和疼痛等刺激容易引起患者的應激反應,要加強觀察患者的各項生理指標,發現異常及時配合醫生進行處理。

          要指導和幫助患者對術眼按時滴用抗生素和糖皮質激素等滴眼液,做內眼手術的患者要使用護眼罩,防止觸碰到術眼,同時要注意觀察患者傷口有沒有滲血或滲液現象?;颊咝g后眼部的繃帶要松緊適度,敷料不能發生脫落或移位現象,患者在康復前要避免頭部用力和彎腰、低頭等動作,不能用力擠眼,要保持術眼清潔衛生?;颊咝g后有前房出血的要采用半臥位或高枕臥位,避免出血量加大。視網膜脫離的手術患者要根據視網膜裂口的位置以及所選用的手術方法來選擇不同的,這樣會有利于患者視網膜復位,及早的恢復健康。

          2.4對患者進行術后健康指導 患者在出院后要遵照醫囑繼續用藥,1w后來院進行門診復查。如果出院后出現眼部不適、頭疼、眼脹痛、視力急劇下降等情況要立即來院就診。手術后眼部不適時不能用手揉眼,更不能用手碰觸術眼,以防人工晶體脫位、前房出血以及切口裂開等情況。對于視網膜脫落患者要防止手術后復況,要避免勞累。青光眼患者要保持心情愉悅,避免產生情緒波動,要堅持按摩眼球,堅持按時用藥。在手術后一個時期內要食用易消化的食物,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生活上要有規律,要保證睡眠質量,注意用眼衛生,不能用眼過度。

          3討論

          通過對100例眼科全麻手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情況進行研究分析,全麻手術患者在專業護理人員的護理下,無1例發生手術意外,對控制發生麻醉意外、嚴重的手術并發癥以及心腦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護理效果。在對患者的手術過程中,專業護理人員的配合不僅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還加快了患者術后身體康復的時間,促進了患者視力的恢復。由專業人員對患者進行圍手術期護理,可以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通過和患者及時溝通,能夠掌握患者的心理動態和訴求,及時加強心理疏導,降低患者的心理負擔,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手術治療,發揮了專業護理人員的積極作用[2]。

          現在各地由于專業護理人員短缺,還無法實行全病房無陪護及全封閉式管理,需要提高專業護理人員的人數,建立健全陪護的各種規章制度,改善護理人員的待遇,營造良好的治療環境。要以患者為中心,加強護理工作的服務質量,培育專業護理人才,要接近患者,溝通關系,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加強患者術前術后的用藥和康復指導,使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健康,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手術護理體會范文第5篇

          自出生至6歲稱為嬰幼兒期,由于其生長發育不完善,對外界刺激和環境改變的反應性大,而且不能合作,給麻醉和護理工作增加了難度。我院先后開展了嬰幼兒疝囊高位結扎術、多指(趾)切除術、臀肌攣縮松解術及各種急腹癥、眼外傷、各種骨折與顱腦手術等,現就其手術中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資料與方法

          所有患者均術前常規準備,肌注苯巴比妥及阿托品后平車推入或抱入手術室,入室后建立靜脈通路,根據手術部位選擇合適臥位,麻醉方式選擇基礎麻醉、靜脈全麻、氣管插管靜脈復合全麻等。術中均持續吸氧,使用多參數監護儀監護BP、P、R、ECG、SPO2及T。

          結果

          所有患者均麻醉順利,術中生命體征平穩,術后平車護送回病房,與病房護士床頭交接。

          討論

          嬰幼兒由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對護理工作不配合,加之手術室這一特殊的環境,陌生的人群,使患者處于恐懼的心理狀態。對待這類患者,首先要有愛心和耐心,態度和藹,語言親切,操作輕柔,并盡量爭取患者合作。術中加強巡視,注意保暖。所有患者均手術經過順利,手術期間無不良反應及并發癥。

          嬰幼兒由于不能合作,給臨床護理工作增加了難度,筆者有以下幾點體會。

          巡回護士術前對患兒進行訪視及評估,與患兒建立感情,取得患兒的信任,減少其恐懼心理。與患兒家屬溝通,強調禁食禁飲的重要性與時間。長期禁食禁飲,嬰幼兒因饑渴而哭鬧不休,家長煩燥,易增加醫患矛盾,并可引起虛脫、低血糖反應,影響手術麻醉的安全性[1]。應書面通知禁食禁飲時間,一般禁食最少6小時,但以不超過8小時為宜,禁流汁、水最少4小時,新生兒可以術前4小時禁乳,2小時禁飲,以減少長期禁食禁飲的不良反應。

          尊重愛護患者,耐心解釋,熱情關懷,主動與患兒交談,分散其注意力,詳細解答患兒的提問。

          所有患者入室后均測量體重,按照體重嚴格用藥。

          入室后迅速建立靜脈通路。嬰幼兒由于生理特點,加之禁食、禁飲使血管塌陷,更增加了靜脈穿刺的難度。擇期手術病人,可在術前一日行靜脈留置針穿刺。急診手術且不合作的患者,在給小劑量基礎麻醉后再行靜脈穿刺,以保證靜脈穿刺的成功率,一般用氯胺酮2~6mg/kg[2],肌肉注射。

          采取適當的臥位并妥善固定。使用約束帶時不能過緊,以防止肢體受壓,仰臥位時,可在肩下及膝下分別放S形折疊的中單,將兩側肢體分別塞入S形折疊處,拉平中單,將中單尾端塞入床墊下,使上肢平行放于肢體兩側,下肢伸直略外展,以固定肢體,充分暴露手術野。

          嬰幼兒基礎代謝率高,術中要注意保暖,減少肢體暴露。由于其皮膚嬌嫩,易致損傷,術中各項操作輕柔,嚴格無菌操作。使用電凝時,負極板應放置于接近手術區、肌肉血管豐富、且易于觀察的部位,如股前部、背部、臀部等,合理設置電凝功率,以免燒傷皮膚。

          麻醉過程及術中備吸引器,及時吸凈口咽部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嘔吐物誤吸發生窒息。

          加強巡回,嚴密觀察病情,按手術護理常規做好各種工作。認真查對,嚴格清點并詳細記錄。注意液體是否通暢,肢體有無受壓,密切觀察病人的P、R、BP、SPO2、T、面色及神志,隨時調整輸液量,維持呼吸循環平穩。協助麻醉師做好術中管理及用藥。

          術后妥善固定敷料及各類引流管,麻醉清醒后平車護送回病房,與病房護士床頭交接,給持續低流量吸氧,交代術后注意事項。

          參考文獻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