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對語文的學習計劃

          對語文的學習計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語文的學習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對語文的學習計劃

          對語文的學習計劃范文第1篇

          一、文化差異對小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

          1.觀念方面的障礙

          學生學習英語時,會把傳統的思維方式帶到英語表達當中,或者把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等同起來,根據自己民族的思維定式去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許多在中國文化背景下屬于常識性的行為,在另一個文化背景下可能就是不禮貌的。比如,學生跟老外交流時,經常會問道:“How old are you?”對于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老外通常會幽默地告訴你:“It’s a secret.”這與西方人的價值觀念有關,他們非常尊重個人隱私。因此,在與英語國家人士交談時,忌問收入income,體重weight,年齡age,信仰religion,婚姻marriage等問題。

          在中西方國家,人們之間稱呼的習慣相差較大。在西方,人們相互稱呼時,可以直呼其名,也可以用Mr.,Mrs.或Miss,與姓連用表示尊敬,如Mr.White等。英語中的稱謂除了親人之間的dad,mum,grandpa,grandma,uncle,aunt等幾個經常使用外,其他的幾乎不用。而中國人重視血緣關系和長幼尊卑,稱呼因人而異,種類繁多,比如“大爺,嬸嬸,阿姨,大叔”等。

          2.詞義、語義方面的障礙

          英語中有不少常用詞,如顏色、動物等單詞都有引申義,學生不知道他們隱藏的含義,因而會望文生義,理解也會出錯。比如Lucky dog(幸運兒),green hand(新手),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等。

          另外,英語中人稱代詞的分類較多,有主格、賓格、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名詞性物主代詞、所有格等,它們意思相近,學生使用時容易混淆,而漢語相比較就簡單得多。這主要因為:西方社會關注人的情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例如:

          (1)我家在那邊。My home is over there.

          (2)我愛我家。I love my family.

          3.書寫方面的障礙

          中西方文化差異所造成的書寫差異在小學生英語學習中時常發生。比如,學生書寫時通常記得句子開頭首字母要大寫,但卻忽視了個別單詞的特殊性。比如“I”(我)要大寫,這與西方人以自我為中心、崇尚個人自由的思想有關。再如,中國人寫信封地址是按由大地址寫到小地址,而英語國家則恰恰相反,從小地址寫到大地址。

          二、消除文化差異的教學對策

          對于英語教學面臨的文化差異和學生跨文化交際障礙,筆者認為,教學中應采取以下教學策略。

          1.加強課內文化知識的滲透

          課堂是文化教學的主陣地,如何在有限的40分鐘時間內,既讓學生掌握所學內容,又能提升文化素養,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設計上多下功夫。

          (1)結合詞、句進行滲透。英語中有不少單詞都有其引申意義,教師可借助教學內容滲透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比如,學習了色彩,可以呈現中、西方人對色彩的不同理解,比如white,在中國人看來是凄涼、慘淡,而西方人則認為白色是純潔無瑕的。再如,中西方人對待贊揚的態度也有較大差異。西方人贊揚別人時,希望別人以道謝或爽快的方式作出回答,而中國人受到表揚時就比較謙虛。其實,我們不能說哪種文化更好一點,因為每種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同的是兩種文化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的摩擦,因此在跨文化交際時要盡量避免這種沖突。

          (2)結合語篇進行滲透。高年級英語教材中涉及不少風俗、習慣的文章,如Holidays,Christmas Day,Ben’s birthday等。學生閱讀課文時,文化上的差異往往成為理解的較大障礙。教學時,教師可加入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通過不同的形式,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也使他們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2.拓展課外渠道

          人們的交際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進行的,語言的運用和發展離不開社會文化環境。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日常交際中多講英語,并積極參加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英語活動,在活動中強化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筆者所在的學校借“英語節”這一契機,開展了中西方文化知識競賽,通過班級海選、年級預賽、學校決賽,在層層級級的選拔比賽中,學生的文化知識、文化素養得到了充分的提高。再如,結合中西方主要節日,開展了賀卡、彩蛋、南瓜燈制作大賽等等,學校自編的《英語校本教材》以及訂購的外文閱讀教材等。這些生動、豐富,具有文化內涵的材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為學生初步了解異國文化和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對語文的學習計劃范文第2篇

          【摘 要】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深刻地影響著教師的教育觀念,促進著教學模式的改革。在中學化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也日益廣泛,它逐步成為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但教師認識上的誤區和踐行中的偏差,致使其優勢不能充分地發揮,只有反思存在的問題、研究改進的策略,才能把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深度地融合,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 信息技術;化學教學;問題;對策

          一、信息技術應用于中學化學教學的優勢

          在現今的中學化學課堂中,被廣泛應用的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已占據著一席之地。它改變了原有的教學方式與方法,推動著教育朝著信息化的方向不斷發展。課堂上多媒體課件、教學視頻的放映使學生直觀而生動地了解授課重點,掌握教學進度;課堂下網絡技術的運用不僅拓展了師生的交流途徑,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學的科學性。同時,中學化學中一些比較抽象的理論和概念都可以在課堂上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解決。例如在化學平衡反應、氧化還原反應、酸堿中和反應教學中,如果針對這些知識點照本宣科地進行講解,那么就會過于枯燥和嚴肅,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果僅僅是對化學公式和原理進行解析,那么就會過于死板和教條,難以體現教學的創新性,也難以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這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使上述教學難點得到解決,使教學時間得到有效利用、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學生的思維得到解放、積極性也能得以充分調動,從而實現教學目標達成良好效果。信息技術在化學教學中還能起到教學器材達不到的作用??偠灾?,信息技術的內容豐富性、教學的交互性、傳播的深度效應都有利于構建一個良好的教與學的氛圍,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及記憶效率。

          二、信息技術視域下中學化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引入增加了課堂教學內容的廣度和趣味性,極大地改變了課堂教學的模式,所帶來的教學效果立竿見影、有目共睹。但由于國內對于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方式方法的應用仍處于發展期,還沒有把其優勢充分地發揮出來,在實踐中主要存在兩大問題。一是由于有些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方面不抓重點、不把握方向的行為所造成的知識過度輸送問題。研究表明,當呈現信息過于龐大復雜或內容轉換頻繁,將會給人帶來腦部的不適和注意力的分散。眾所周知,網絡上的教學資料紛繁而復雜,這就需要教師在多媒體教學的準備過程中進行篩選和輸送,如果過度地強調信息多樣化或抱著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進行多媒體展示,效果將會適得其反。二是,多媒體在應用過程中大部分是依托于課堂的現代化設備,許多教師在使用的過程中不由自主地會充當起“放映員”的角色,一味追求充滿趣味性的圖片、聲音或視頻來吸引學生的興趣,欲達到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然而,當課堂上僅僅是利用多媒體展示的方法教學時,將會讓課堂互動變成單純的“人機互動”,即冷冰冰的鼠標貫穿著課堂的始終。學生因為缺乏與教師言語、目光的交流,變成了一名“普通觀眾”,思維也最終得不到鍛煉。更為嚴重的是,過多“娛樂化”的教學模式淡化了學習本身的目的,教學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更是對學生理性思維方式的培養。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化學教學中一方面要關注對量的掌控,另一方面要把握好質的提升,如何正確對待多媒體在化學教學中的使用,需要我們正確認識信息技術的利與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大限度地體現其優越性。

          三、信息技術視域下中學化學教學的改進策略

          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資源,現已廣泛運用于中學化學教學中,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這就需要我們理性而辯證地看待它,科學而合理地利用它,從而改進我們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1.提高教師的理解運用能力

          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理解與運用不單單指會制作、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設備,而應視為如何正確結合授課需要進行信息技術的整合利用。這就要求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有一個良好的把握,把全局觀念滲透到制作和運用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觀念,教學要體現傳統教學中的嚴肅態度和嚴謹思維,也要重視思維引導和模式創新,適應時代要求和課程改革,化學不再是簡單的周期表、方程式的背誦,而是要讓學生們意識到生活處處有化學,化學與人類的發展休戚相關。同時,教師也要顧及到學生對知識的接納和領會能力。再者,教師應該關注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信息反饋,可以開辟健全完整的網絡信息反饋渠道,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體會,加強教學的改進工作,帶動整個教學模式多樣化、信息化發展。因此,教師在開發課件時要務必考慮到其使用的多媒體技術是否有助于突出教學重點從而使理論與實際更加緊密結合,是否適應教學體制和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根據現有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安排,避免產生顧此失彼的現象。

          2.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并鼓勵學生的參與熱情

          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在課堂教學中可發揮其巨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教師的講解過程,但這不能說明它可以代替教師的地位。如果讓學生感覺到原本趣味十足、寓教于樂的化學課堂變成了只能眼觀大屏幕“影院”的狀況,那么課堂氛圍將會變得冷冷清清,學生的積極性將得不到調動,教學信息也不能得到良好的反饋。例如,一場簡單的課堂演示實驗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中可直觀地達到應有的教學目的和效果,這時如采用復雜的多媒體模型就不太合適,既耗費精力又難以吸引學生;再比如有時嚴謹的理論說明和現成的公式推導比宏觀的圖片放映和視頻解說更加直接有效。因此,教學中要求教師能夠合理權衡多媒體教學所占據的比重,不能過度依賴多媒體,要在課堂教學中靈活利用各種載體的優勢,達到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及參與熱情的目的,使課堂效率不斷提高。信息技術涵蓋豐富,內容多樣,在課堂上教師要強調多媒體的作用,在課后也要重視信息網的建立,尤其是在網絡高度發展的今天,信息的采集和歸納對化學教學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四、結語

          信息技術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發揮了其有目共睹的重要作用,有利于營造獨特的教學環境,可簡單直觀地對學生進行思維刺激,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但與此同時,教師還應深入思考這種教學模式下可能存在的問題,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教學策略,將多媒體技術的教學優勢和中學化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將傳統教學與新型模式結合起來,使其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溫龍英.利用信息技術開辟中學化學教學新天地[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09)

          對語文的學習計劃范文第3篇

          關鍵詞:漢語言 產業化 國際化 發展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綜合實力的提高,實現文化領域的交流和發展已經成為重要的問題之一,做好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既是文化發展的需要,更是實現國際間交流的友好橋梁。而語言作為一個重要的交流媒介,其對于國際雙方的交流來說意義重大。中國作為語言文字的重要起源國家,語言文化歷經長期的發展和演變,具有了深厚的歷史積淀。而隨著新時期的發展,漢語言的發展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因此必須大力的開展漢語言文化的傳播,擴大其影響的力度,逐漸的實現產業化和國際化的大發展和大交流,進而實現其全面的發展。當然,要做好漢語言的產業化和國際化,讓漢語言文學走向世界、走向未來還需要積極的進行探索,進而尋求出有效的方式呵呵途徑。下面,筆者就將結合這一問題展開分析和探討。

          一、新時期漢語言文學發展的背景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國際間的交流和溝通也越來越頻繁,這不僅僅體現在國際間的經濟貿易上,在文化產業的發展上也是這樣。作為重要的交流媒介—語言,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對于中國來說,漢語言的發展也經歷了較為長期的發展和變遷,在新的時期,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也在逐漸的擴大。這樣一來,人們對于漢語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不少國家的人民都在積極的學習漢語,開始接觸古老的中國文化,感受魅力無窮的漢語言文學,在世界廣泛的范圍內實現了學習漢語的“熱潮”。這對于漢語言文化的發展來說是具有重要的意義的,也是漢語言文化走向世界、走向國際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因此必須迎接機遇,實現漢語言文學的大發展。

          當然,漢語言文學要實現產業化和國際化的發展目標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對于漢語言文學的發展來說,實現更大范圍內的發展需要樹立長遠的發展目標。結合產業化和國際化發展的要求進行積極有效的探索。在這方面,漢語言文學就要更加的樹立自身的特色,同時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和影響范圍,不斷的實現突破和提升。與此同時還要建立起國際化的規劃,有步驟有層次的實現漢語言文化的推廣和發展。

          二、對于漢語言文學產業化和國際化發展的探討和分析

          1.樹立起產業化發展的理念,不斷的實現產業化發展目標。對于文化產業的發展來說,產業化的發展道路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他對于這種文化自身的發展以及長期的發展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積極的作用。在這方面,我們也知道任何一種文化如果要實現好的發展就需要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和傳播發展的力度,針對這一問題,產業化地發展模式就備受人們的關注。對于漢語言文學的發展來說,要想實現產業化和國際化,那么就要有效的對漢語言文學進行分析和探究,進而尋求出有效的發展策略和發展規劃。那么,從當前的漢語言文化發展現狀來看,我們就需要依照漢語言文學自身的特點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探討。古漢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也是漢語言文學最為豐富的素材寶庫, 他對于漢語的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一系列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隨著近代歷史的發展和變革,近代的白話文開始興起,漢語言文學也就開始了一場變革和發展,而現代青少年對于深入學習研究古漢語和國學的耐心正逐步喪失。漢語言文學的產業化應該與漢語支撐并由漢語表達的中國的價值觀理念結合在一起,而不應該是由漢語描繪出的其他文化的內容,在這方面需要加強注意。

          2.漢語言文學的國際化。對于漢語言文化的國際化發展來說就需要做好全面的規劃和詳細的分析。對于漢語言的發展來說,要想實現其國際化的發展,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實現漢語的國際化,讓更大范圍內接受漢語。這對于漢語言的發展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前提。讓漢語在更大的范圍內接受認可,這對于漢語的發展至關重要。而且中國的文化走向世界,語言也是較為重要的一個代表。在這方面漢語言的發展就有了很好的一個發展平臺。與此同時,實現漢語言的國際化就要建立漢語言文學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中國的文化產業有很多重要的組成,但是在發展漢語言國際化的過程中就需要將漢語言作為文化產業的一部分進行國際化。針對這一問題就需要在各方面做好準備,尤其是在人力以及物力和財力上,在這幾個方面做好支持。最后,漢語言文學要滲透到的是世界各國,不應該急功近利只盯住擁有文化話語權的歐美各國。要實現漢語言的國際化發展就需要建立以自身為核心,放眼全球的發展規劃,進而建立起漢語言發展的體系。

          3.走產業化與國際化相結合的發展道路。對于漢語言的國際化發展來說必須緊密的和國際化的發展大環境聯系起來,對于漢語言的發展來說,任何淡化了或者是脫離了國際化來談產業化都是片面的,缺乏客觀性的。對于漢語言的發展來說國際化與產業化是互相支持和緊密相連的。所以實現漢語言文學的大發展和產業化路子就要將二者很好的結合起來。

          與此同時,對于漢語言文學的發展來說還需要加強其自身的影響力,這就需要我們在漢語言文學的發展過程中逐步的樹立品牌意識。對于漢語言的產業化發展來說樹立品牌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當然也是市場化發展的重要需求。同時,產業化和國際化應該是共同進行的,這一點美國的全球精英教育不可謂不是典范。漢語言文學的發展與振興不僅僅只是一個獨立的事件,而應該是與中華民族的崛當然實現漢語言文學的發展還需要和中國的發展歷程緊密的聯系起來,實現和中國經濟和產業的發展聯系起來,隨著中國的發展一道走向世界。而漢語言文學的產業化與國際化的過程也需要一定的支持和后盾,這就需要國家在漢語言的發展上予以支持。我們相信只有多方聯手進行準備,漢語言的發展就會取得更大的進步和更好的發展,最終實現產業化和國際化的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對語文的學習計劃范文第4篇

          【關鍵詞】行為文化;觀念文化;日本留學生;漢語學習;影響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日本留學生作為中國外國留學生的主要生源。日本民族行為文化與觀念文化對日本留學生漢語的學習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對日本留學生的教學方面,應注重文化方面的影響,不僅要傳授中國文化知識,還要了解日本文化。通過對行為文化與觀念文化對日本留學生漢語學習的影響及其教學策略進行研究,有效促進教學內容的改革。

          一、行為文化對日本留學生漢語學習的影響

          所謂行為文化就是人們常說的習俗文化,是人們日常交往中形成的社會風俗習慣與行為標準,例如民間風俗、生活習慣、人際交往、禮俗等。文化的形成離不開語言,語言的學習也離不開文化,二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一)日本行為文化影響下的日本留學生的勤奮好學特點。日本文化的發展,是從明治維開始的,日本通過對其他國家文化的學習,形成日本獨有的文化特征。日本作為一個大和民族,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在對新事物的學習與接受的同時,融入民族的文化特色,在新事物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梢哉f,日本民族的這種勤奮好學精神體現在日本留學生在漢語教學課堂上,在漢語學習的過程中,日本留學生有著自己的一套學習方式。

          (二)日本行為文化影響下日本留學生的禮儀特點。日本作為一個傳統的國家,不僅講禮儀,而且還重視禮儀教育。在日本的家庭中,父母從小就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在日本的教育中,對學生的禮儀教育有著明確的規定,可以說,在日本的教育過程中,禮儀教育貫穿著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當中。在日本的社會活動中,對禮儀教育也有著嚴格的要求,例如日本人見面不僅客套話很多,而且還要彎腰、行禮。在日本,不僅親朋好友之間要說“謝謝”,對待家里的親人也要說“謝謝”??梢哉f,在日本的交際活動中,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會出現致謝語與致歉語的使用。因此,在日本,使用頻率最高的語言就是致謝語與致歉語。而在中國卻并非如此,禮數過多就會顯得人有些虛偽。所以說,在日本留學生的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禮儀問題,在語言交流過程中也不要用一些強硬的語言,這樣有效避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誤解。

          二、觀念文化對日本留學生漢語學習的影響

          所謂觀念文化是人們在社會活動中逐漸形成的價值觀念、宗教道德觀念、倫理觀念以及文學藝術、科學等,涉及到民族精神文化,屬于深層文化教育。

          (一)日本觀念文化影響下的日本留學生表達曖昧特點。日本是一個單民族國家,只有日語一種語言,因此在日本一般不會產生思想與觀念文化的沖突,也因此,日本人在語言交流時總是有種曖昧的情愫。日本人在交流過程中,為了不傷害對方,在對話時盡可能與對方觀點保持一致。日本這種“中庸”交流方式,無論是針對任何交際場合,日本人都不能坦率直言。而中國作為一個深入交際國家,在交際過程中喜歡開門見山,坦率直言。因此,在與日本人進行交流時,通過尋找共同語言的方式,建立雙方的信任感。

          (二)日本觀念文化影響下的日本留學生競爭意識的特點。日本是一個不甘落后的國家,也是一個競爭意識較強的國家,這主要體現在日本的政治、軍事等方面。隨著中國經濟與政治的快速發展,中國世界地位也逐漸提高,其他國家為了了解中國,引起了漢語學習熱潮,漢語就此登上世界舞臺。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學生為了增加就業機會,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日本留學生來到中國學習漢語,這也是日本人努力學習漢語的主要原因。

          三、對日本留學生漢語學習的教學策略

          (一)教學過程中要素及關系的相互轉換。教學過程中要素是指教材、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而教材則起著中間作用。在教材過程中,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文化互動是十分必要的,這樣不僅有利于日本留學生漢語的學習,還有利于增加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有利于中日文化的傳遞與學習。

          (二)教材的選擇。教材作為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因素之一,教材的選擇不僅要充分體現出漢語教學目標、教學要求等內容,還要考慮到對外漢語教學的特點,選擇具有雙向文化特點的教材,不僅涉及漢語語音、語法的學習內容,還要涉及一些日常交際知識,通過提高日本留學生的交際能力,一方面可以提高日本留學生的漢語學習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日本留學生的漢語應用能力。

          四、結語

          文化影響因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首先明確日本留學生的行為文化與觀念文化影響特征,尋找適合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果,還可以提高日本留學生的漢語學習能力,有利于中日雙方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淼,王曉蕓.行為文化與觀念文化對日本留學生漢語學習中的影響及其教學策略[J].吉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09):118-124.

          [2] 葉綠,王曉音.高級水平日本留學生漢語語氣詞“吧”的使用情況分析及教學建議[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8):110-120.

          對語文的學習計劃范文第5篇

          【關鍵詞】高中化學;問題;對策;分析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日益深入,高中化學教學也深受影響。新課程改革對傳統高中化學教學帶來了巨大沖擊,使得深入高中化學教育活動的學生與教師深受心靈震撼。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產生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是,我們在滿足于既得的教學成就的同時,需要對于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做一下梳理。

          例如,如何處理教材內容與擴展內容?高中化學教師如何面對新課程標準以及高考帶來的新壓力?高中化學教師要怎樣做才能夠更好的、更為有效的組織課堂教學?如何處理課時與教學內容之間存在的較大差距?如何才能夠真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等等。

          筆者結合上述問題認為,在新課程改革影響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革新。

          一、加強對高中化學教學新課程標準的研究與深入探索

          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之中,作為新時期的高中化學教師要能夠加強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與研究。新課程標準之中對教師的要求要進行整體把握,并在實踐過程之中努力糾正自己傳統教學之中的突出問題。同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之中,需要努力的使自己的教學活動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二、加強高中化學教學之中,實驗教學的比例

          從化學學科教學來看,可以說實驗是化學學科的基礎。在整個化學實驗過程之中,可以使學生深刻的體會到相應的化學科學思想以及科學的方法。這對于學生學習相應的實驗操作技能以及內化其高中化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具有著重要意義,同時,也對其創造性、啟發性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在實驗教學過程之中,要注意對整個實驗課堂的把握。筆者在高中化學實驗課堂發現,部分學生由于對實驗室充滿了好奇,進而很容易在實驗課堂之中與教師所傳授的內容之間存在巨大的偏差。這樣的實驗課堂將大大影響高中化學教學的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