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牙齒口腔保健知識

          牙齒口腔保健知識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牙齒口腔保健知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牙齒口腔保健知識

          牙齒口腔保健知識范文第1篇

          [關鍵詞] 口腔保健;農村居民;調查

          [中圖分類號]B78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208(2009)13-0018-02

          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5歲兒童乳牙齲病的患病率為66.O%,12歲兒童恒牙齲病的患病率為28.9%,35―44歲中年人齲病患病率為88.1%,65-74歲老年人齲病患病率為98.4%。齲齒、牙周病是口腔科的多發病、常見病,幾乎人人都需要改善口腔衛生狀況。但只要掌握口腔保健知識,重視口腔衛生,建立良好的口腔保健行為,定期檢查、及時治療,就可以預防齲齒和牙周病,人們就可以終生保持牙齒健康。本研究旨在評價湖州市農民口腔保健水平。為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開展口腔保健知識宣傳、教育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以湖州市的農民為調查對象,隨機選擇安吉縣的1個鄉鎮的4個行政村,每村隨機調查40人,共調查160人。共發放問卷160份,回收155份,回收率96.9%。其中男性80人,女性75人,年齡11~77歲,平均年齡37歲。文化程度:文盲13人(8.4%),小學22人(14.2%),初中44人(28.4%),高中34人(21.9%),大專及以上42人(27.1%)。年純收入≤500元的42人(27.1%),500~1000元的15人(9.7%),1000~3000元的17人(11.0%),3000-6000元的12人(7.7%),6000元以上的69人(44.5%)。

          1.2 調查方法 自行設計調查表,經預調查并進行部分修改后,進行正式調查。調查員經過培訓,統一方法,統一標準。調查時由調查員詳細介紹調查目的、填寫方法后調查對象自行填寫。調查結束后,調查員當場檢查調查表,填寫合格時收回。文化程度低的居民由調查員提問,調查對象回答,調查員代為填寫。對完成問卷的調查對象贈送1份與問卷有關的口腔健康知識介紹或防暑藥品。

          1.3 調查內容 (1)口腔基本情況。(2)口腔健康行為和習慣,包括刷牙方法、刷牙次數、刷牙時間、牙刷選擇、牙膏的選擇、換牙刷時間間隔等。(3)口腔保健知識認知情況。(4)獲得口腔保健知識的途徑。(5)利用衛生資源接受牙科保健服務的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2.O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統計學方法主要為描述性統計。

          2 結果

          2.1 口腔基本情況 在患齲齒方面,27.7%的農民一直以來都患有齲齒,21.4%的農民在小時候患過齲齒,18.7%的農民記不清是否患過齲齒。29.0%的農民從未患過齲齒。

          2.2 口腔健康行為和習慣 3個月以內換一次牙刷119人(76.8%),早中晚刷牙12人(7.7%),睡前不吃零食72人(46.5%),飯后漱口80人(51.6%)。刷牙時間為3 min38人(24.5%),使用保健牙刷110人(70.9%),使用含氟牙膏67人(43.2%),幾種刷牙方法混合用6人。

          2.3 口腔保健知識認知情況 對“甜食對牙齒有好處”回答正確的有132人(85.2%),對“含氟牙膏對預防齲齒是否有作用”回答正確的有80人(51.6%)。

          2.4 了解口腔保健知識的渠道 看電視18人(11.6%),看報紙8人,網絡10人,朋友介紹56人(36.1%),口腔醫生53人(34.2%),兩種以上途徑10人。

          2.5 利用衛生資源接受牙科保健服務的情況 對于農民看牙醫的時間間隔,只有5.8%的農民在半年之內看一次牙醫,1年和2年看一次牙醫的農民分別占14.8%和8.4%,而剩余71.0%的農民都是2年或2年以上才去看一次牙醫。在去醫院進行牙齒保健方面,從不去、偶爾去的農民占61.3%,34.85%的農民都是牙痛才去,只有3.9%的農民經常去醫院進行牙齒保健。在對牙痛處理方面,選擇立刻去醫院檢查的農民占35.5%,選“自己找藥吃”的農民占20.0%。選“能拖就拖”和“忍痛讓它慢慢好”的農民分別占30.3%和14.2%。

          3討論

          農村居民的患齲情況普遍存在,幫助農村居民掌握豐富的口腔保健知識,養成良好的口腔行為習慣極為重要。本調查顯示湖州地區農村居民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比較低,對刷牙的意義以及如何正確刷牙了解不多,說明農村口腔保健知識宣傳教育的任務十分艱巨。有關口腔保健知識的問題回答正確率與性別無關。但與年齡及文化程度關系密切,提示部分居民掌握了一些口腔保健知識,且高學歷者具有相對高水平的口腔保健知識。因此,健康教育雖要面向所有農村居民,但宣教內容要細致全面,通俗易懂,使人們了解口腔保健應以預防為主。

          由于大眾媒體等的影響,人們對氟化物有一定了解,有51.6%的患者了解氟化物能預防齲齒,但選擇含氟牙膏者占43.2%。了解甜食對牙齒無好處的居民有85.2%,但睡前不吃零食的居民卻只有46.5%,這提示居民的知識與行為之間有一定的脫節,存在“有知識,無行為”的問題。健康傳播學理論認為,人們的行為改變過程一般分為4個層次:知曉健康信息――健康信息認同――態度改變――采納健康行為。因此,要做到既有知識又有行為,就不僅僅是大力宣傳口腔保健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大眾認同并接受。運用健康信念模式、價值期望理論、行為矯正等現代健康教育理論和方法,幫助人們樹立信念,轉變態度,促使其自覺采納健康行為。提示口腔健康教育不但要長期地、重復地進行。還必須進一步深化,并轉化教育理念。要在分析、了解影響人們健康行為的障礙的前提下,有重點地排除障礙。鑒于此,健康教育不應只停留在知識的傳播上,還要注重行為的干預和效果的監測,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及醫務人員長期不懈地努力。

          居民們在對牙膏、牙刷以及換牙刷的時間間隔方面都能夠采用正確的行為,這與近幾年口腔健康教育及口腔醫療單位的蓬勃發展是分不開的。但對于刷牙方法、刷牙時

          間以及刷牙次數方面存在著嚴重的認識不足和行為缺陷,說明居民的口腔行為存在偏差。

          調查還顯示,34.2%的居民是從口腔醫生處獲取口腔保健知識的,36.1%的居民是通過朋友介紹的,表明了農村居民對口腔醫生和周圍朋友的信任,提示要充分利用醫院患者集中這一優勢,豐富宣傳欄的內容,播放口腔宣教片。加強椅旁宣教,使大眾獲益,從而間接影響其家庭乃至社會的口腔健康水平。由于文化程度的局限,大眾媒體對農村居民生活的影響不是很大,只有少數居民分別從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獲取口腔保健知識,這可能與大眾媒體以學術型宣傳為主有關,提示大眾媒體要在農村實現優化配置,適當增加貼近農民生活的科普型宣傳。

          牙齒口腔保健知識范文第2篇

          【關鍵詞】老年人 口腔健康 護理教育

          中圖分類號:R473.7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0-149-02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老年人口腔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1],在我國,口腔疾病是威脅我國中老年人身體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2].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中老年人齲齒患病率分別高達88.5%和98.3%,牙齒健康率分別是14.5%和14.1%.口腔健康問題使很多中老年人過早喪失咀嚼功能,還可以引起或加重其他疾病,如心臟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嚴重危害全身健康。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年齡在60歲以上的口腔科門診患者600例,其中男性360例,女性240例。

          1.2 方法 采用問卷法了解患者口腔保健行為情況,選擇自愿合作的患者以即刻答題方式完成問卷。

          2 調查結果

          2.1 就診原因 牙列缺失570例(95%),食物鑲嵌576例(96%),牙體缺損510例(85%),牙齒疼痛240例(40%),牙齒松動180例(30%)。

          2.2 對口腔保健知識 不了解120例(20%),一般了解390例(65%),讀過相關書籍90例(15%)。

          2.3 常用治療方法 自行常用抗菌藥物治療120例(20%).定期主動做保健檢查30例(5%),有病后就診:①接受醫生治療建議420例(70%),②不接受醫生治療建議30例(5%)。

          3 口腔疾病的危害 口腔疾病危害多,并發癥危險,它不僅是引起中老年人牙齒喪失的首要原因,更是影響心臟,肺,腎等重要器官功能導致各種死亡的重要原因.[3]

          3.1 中老年人肺炎與牙周疾病 口腔內的很多細菌都可以被吸入肺部,導致肺炎.據調查,口腔衛生差者容易發生牙周病,其發生慢性肺部感染及肺功能降低的幾率是口腔衛生良好者的兩倍。

          3.2 心腦血管病與牙周疾病 牙周細菌所長生的酶能促進體內血栓形成,牙周細菌進入血液會促進人體產生一種作用類似于血小板的膠狀蛋白,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導致心臟病與中風。據調查,牙周炎患者發生冠心病與中分的幾率分別為牙周正常者的1.4倍與2.1倍。

          3.3 消化道疾病與牙周疾病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的致病菌。近年來,研究者再牙菌斑與唾液中檢出幽門螺桿菌,而且牙周病患者的菌斑中幽門螺桿菌的檢出率高于牙周健康者。

          4 口腔衛生的護理與護理工作方向

          4.1 口腔衛生護理的健康教育[4]

          4.1.1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堅持上下豎刷,力量較柔,使用含氟牙膏,早晚各一次,每次3分鐘左右,牙刷不宜久用,一般2-3個月定期更換。

          4.1.2 注意飲食多樣化,多食蔬菜,水果及含氟量較高的食物,如茶葉,多葉青菜,白菜等,很多口腔疾病可通過合理飲食來改善口腔衛生條件,病起到預防口腔疼痛作用。經常參加戶外保健操等活動,增強體質。

          4.1.3 定期體檢,早期發現牙病,及時治療,牙周病常使牙周膜破壞,牙槽骨吸收,牙齒松動脫落,如能早期治療可保住牙齒。近年來國內在局部治療同時給滅滴靈0.2克,一日三次口服。效果較好,也可配合中醫中藥,如清胃腸,六味地黃丸等調治。

          4.1.4 中老年人牙病多,義齒也多,帶義齒的基牙患病率高,因此經常保持義齒清潔很重要。臨床及門診病例觀察到食鹽水洗刷義齒和0.2%氟化剛液漱口效果好,可防腐抗菌。

          4.2 護理工作方向

          4.2.1 工作指導原則 認識口腔保健的重要性,以WHO的“8020”計劃來指導中老年人口腔保健工作,即80歲人應保存有20顆有用的牙齒。向患者詳細解釋,使患者明白保留患牙的目的。

          4.2.2 做好口腔分診咨詢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口腔護理人員常使患者首先接觸的醫務人員,因此,口腔護理人員具備一定的口腔知識和保健知識,有助于對患者進行口腔衛生知識宣教。

          4.2.3 專業知識與技能 作為口腔專業護理人員應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和保健知識,掌握口腔衛生保健的技能,配合醫生做好治療工作。

          5 討論

          中老年人是口腔疾病的高發年齡,中老年人應該多關注口腔黏膜變化,如有不適要及時就醫。如果口腔黏膜長期受到不良刺激或有藥酒不良嗜好,容易發生口腔白斑甚至口腔癌。因此應早期預防,消除不良刺激和戒除藥酒嗜好,一旦出現疾病癥狀應及時就診,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總之,對中老年人的口腔預防保健應予重視,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才會有所保障。

          參考文獻

          [1]盧愛工,李莉莉,我國口腔護理學的回顧與展望[J],護士進修雜志,2004,,1(6);499-501.

          [2]劉英,老年人口腔健康與生命質量[J],國外醫學;老年醫學分冊,2005,26(6);280-284.

          牙齒口腔保健知識范文第3篇

          從我科對我市多所幼兒院及一所小學共計1000多名兒童進行免費口腔檢查及700名7-9歲小學生免費窩溝封閉治療過程中,隨機調查家長及幼教工作者中得知,家長、幼教工作者對口腔保健知識及齲齒預防知識知之甚少,而家長日常主動帶孩子到口腔醫院及口腔門診進行口腔健康體檢的甚少,因此筆者認為,欲降低幼兒乳牙齲患率。關鍵在強化家長、幼教工作者健康教育入手,做到家庭、幼兒園齊抓共防兒童齲齒。

          1 強化家長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意識,把好幼兒齲齒防護第一關

          家庭是幼兒培養自我保健能力、預防齲齒發生的第一重要場所,要真正起到這第一場所的作用’,家長必須做到,轉變理念.充分認識到保護幼兒乳牙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口腔衛生保健知識,才能承擔起家庭齲齒防護的重要職責。

          1.1 家長應充分認識齲齒的危害性。齲病是嚴重影響牙齒正常功能的口腔常見病和多發病,其對兒童危害常見為:

          1.1.1 齲齒可能導致疼痛,影響咀嚼功能。不及時治療,可引起各種類型的牙髓病,進一步發展可導致牙髓壞死,繼發牙根尖炎及牙周炎等并發癥,如不及時治療就使牙槽骨遭到破壞。

          1.1.2 齲齒除劇烈牙痛外,還可造成牙齒的過早缺失,導致恒牙萌出順序和位置異常,加上牙齒咀嚼功能不全會影響頜面部畸形,引起相貌不雅及兒童正確發音。

          1.1.3 全身影響:咀嚼功能降低,因痛又使幼兒不愿飲食,就會影響兒童從食物中攝取身體所需的足夠的營養,從而影響身體發育,誘發和加重某些全身性疾病,如關節炎、心肌炎、腎炎,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1.2 充分認識齲齒的致病因素,積極預防。病因之一:細菌 變形鏈球菌是最主要的口腔致齲病菌,這些微生物能將含糖的食物發酵、產酸。酸性產物長期作用于牙齒使牙齒脫礦而形成齲病。刷牙是最基本重要的去除菌斑手段,從幼兒開始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將終身受益,堅持使用含氟牙膏,含氟牙膏有助于防齲。當第一顆乳牙萌出后,就應每天清潔它,父母在喂完奶以后,用棉簽或紗布蘸溫水清洗嬰兒口腔和牙齒,每天至少1次。2歲幼兒就要開始在家長的幫助下刷牙,每天1次,3~4歲,每天刷牙2~3次,每次刷牙時間3min,真正做到“科學刷牙”、“有效刷牙”。以有效去除菌斑,飲食后漱口也是防齲的有效措施,;還可以使用漱口水,防齲涂膜等。日常的口腔保健是防齲措施的重中之重。 病因之二:宿主 乳牙本身存在缺陷,礦化程度低,抗酸力弱,兒童唾液分泌量小,牙齒的凸度大,自潔作用差,咬合面的點隙窩溝、鄰面的接觸區域是刷牙不易清潔部位,需要家長協助清潔。

          病因之三:食物 多數甜食含有可發酵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粘性強,含糖性高食物,餐間這些甜食、飲料的頻繁攝入,為口腔細菌連續提供底物,齲斑的PH值連續低于臨界的PH值,導致釉質溶解脫礦形成齲損。因此在保證必須能量提供前提下應控制攝入食甜食,晚上睡覺前應嚴格禁止含甜食入睡。

          另外,“六齡齒”萌出后,及時到醫院進行窩溝封閉及預防性充填,給牙齒做個保護層。定期到醫院檢查也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兒童每半年一次,以發現日常自檢無法發現的早期病損,有利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2 注重兒童在幼兒園的健康防護

          大部分幼兒一天基本上都是在幼兒園渡過的.一日三餐都在學校吃.而且,幼兒都特別聽老師的話,這使幼兒園自然成為幼兒齲齒防護的第二重要場所,幼兒園保育員、老師要熟知口腔保健知識,承擔起幼兒口腔預防保健健康教育的職責.以從小培養幼兒自我保健能力為目的.向幼兒反復傳授口腔衛生知識,并相應地進行口腔健康行為(如堅持飯后漱口,早晚刷牙)的反復訓練,使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3 醫院的健康防護

          醫院積極開展口腔防齲健康教育工作如,門診及兒科制作發放口腔健康教育宣傳資料,開始視頻教育,開設兒童口腔健康體檢專門診室,口腔保健防護咨詢等,

          牙齒口腔保健知識范文第4篇

          關鍵詞:系統口腔護理;護理干預;牙周病;口腔保健

          為進一步探討系統口腔護理干預對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識認知率的影響,本文選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牙周病患者進行調查問卷和健康教育,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資料來源于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牙周病患者,其中男123例,女77例,年齡在45~75歲。排除標準:①排除意識不清患者,所有患者都可以自主填寫調查問卷;②排除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等伴有特殊疾病患者;③排除不愿意參加調查的患者。

          1.2調查方法對所有患者發放口腔保健知識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①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文化教育程度等。②患者牙周病情況及就診情況;③患者對口腔保健知識的認識情況;④患者的口腔保健行為等。

          1.3護理方法

          1.3.1心理護理對所有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安慰患者心理,并向患者講明有關牙周病的相關作用機制、發作原因、治療方法和治療效果,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和思想負擔,從而提高治療、護理依從性。

          1.3.2口腔健康教育由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口腔健康教育[1],包括菌斑、致病細菌等健康教育;牙石、牙垢與牙周病的關系;牙周病的常見癥狀、危害、防治措施等。

          1.3.3指導患者控制菌斑的方法①護理人員向患者演示正確的刷牙方法:選用軟毛牙刷,使牙刷的毛尖對準牙齦邊緣,并與牙齒成45°角,略加壓。使得牙刷能夠深入牙齦溝,清潔牙齦處的污垢,并按照一定順序進行全口牙的清潔;②指導患者正確使用牙線:圈形法使用牙線,使牙線與牙齦邊緣貼合,進入牙齦溝,并緊貼牙面進行反復刮動,清除菌斑;③牙簽的使用:在使用牙簽時要使牙簽深入牙齒間隙,輕輕移動牙簽,防止傷害牙齦。

          1.3.4治療中護理①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用藥護理時要嚴格按照醫囑進行,不得隨意更改藥品用量或停藥;②利用濃度為3%的雙氧水對患者進行牙齦溝或牙周袋的沖洗,并利用碘甘油擦涂患者傷口處[2];③根據對患者口腔環境的分析,選擇合適的漱口水,對患者進行漱口;④患者就餐完畢后進行漱口,防止菌斑的積累。

          1.3.5預防交叉感染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要佩戴口罩、帽子、手套,保證在進行口腔操作時清洗器械、洗手,保證無菌操作[3],防止發生感染。患者要盡量使用一次性的醫療器械,防止交叉感染。另外,病房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室內干凈清潔,定時進行消毒。

          1.3.6出院護理患者出院時,護理人員要叮囑患者相關注意事項,叮囑患者及時復診,保持口腔清潔等。并每周進行一次電話回訪,及時解決患者康復中出現的問題。

          1.4觀察指標對比患者接受系統口腔護理干預前后,患者對口腔保健知識的認識情況。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用X±S表示,P<0.05說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患者護理干預前后對口腔保健知識認知正確率的比較患者在實行系統護理干預后,其對于口腔保健知識的認知正確率有著明顯的提高,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結果見表1。

          表1患者護理干預前后對口腔保健知識認知正確率的比較(%)

          項目 干預前(n=200) 干預后(n=200)

          了解牙菌斑、致病菌與牙周病的關系 51.23 83.59

          了解牙石、牙垢、食物鑲嵌與牙周病的關系 61.25 94.58

          了解牙周病的常見癥狀 42.58 89.68

          了解牙周病是導致失牙的原因 57.68 97.58

          每天飯后漱口、早晚刷牙 45.84 87.55

          刷牙時間不少于3min 59.58 91.25

          能正確使用牙線、漱口水等 44.58 88.58

          定期進行口腔健康復查 61.58 91.84

          3討論

          牙周病是臨床常見的口腔疾病,其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常見的誘發原因為牙菌斑生物膜及其代謝產物共同作用[4]。臨床上認為控制感染因素、清除牙齦炎癥,恢復牙齦解剖形態、促進牙周組織再生是預防牙周病發生和復發的關鍵。因此,要求患者注意保持口腔衛生,減少口腔感染可能。

          臨床上,因牙周病而引起的失牙已居拔牙者中的第一位,約占拔牙數的40%[5],而大多數患者并不知道牙周病的危害,對其認識不足,導致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因此,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牙周病的認識,從而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口腔衛生習慣,對于進行牙周病的預防和治療十分重要。

          本研究中,通過對200位牙周病患者進行系統口腔護理干預,提高了患者對于牙周病的認識,對于引發牙周病原因的認識,同時也改變了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使得患者對口腔保健知識有了更深刻、更準確的理解,有利于牙周病的預防和治療,效果作用明顯。

          參考文獻:

          [1]鐘秀芬,陳燕,盧其芳,等. 系統口腔護理干預對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識認知率的影響[J]. 護士進修雜志,2010,25(2):155-156.

          [2]盧飛,應麗芬. 口腔內科患者口腔基本保健知識認知的調查與分析[J]. 護理與康復,2013,12(10):928-929.

          [3]王麗芳,雷建華,劉敏. 健康教育對牙周病患者健康行為的影響[J]. 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2,17(3):59-60.

          牙齒口腔保健知識范文第5篇

          牙列缺損是口腔修復治療中常見的疾病。牙列缺損可使咀嚼功能降低而直接危害病人的身體健康,同時,還可影響發育功能和面部美觀,使患者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尤其是對演員和教師等,將直接影響其工作。此外對牙周組織和顳下頜關節亦有一定影響。牙列缺損后常采用可摘局部義齒修復,進行咀嚼功能重建,恢復患者的語言、美觀及吞咽等功能。使其減少因牙列缺損而產生的心理壓力,恢復到最佳的心理狀態。但由于多數患者缺少修復后的衛生保健知識,修復后可能繼發口腔炎癥、余留牙齲壞及牙周組織病變等。因此我們應對患者進行多方面的知識宣教和行為指導,以延長義齒的使用時間,使牙列缺損的修復達到滿意的效果。

          1 口腔衛生保健宣教

          我們對每位可摘局部義齒修復后的患者進行宣教,以提高他們對口腔衛生保健的認識,向其闡明保持修復后的口腔衛生清潔是保證戴義齒期間牙周組織健康,防止余留牙齲壞和延長義齒使用時間的前提,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義齒始終保持良好的功能,達到滿意的修復效果。

          2 行為指導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口腔醫學的迅速發展,科學的口腔衛生保健已經取代了傳統的單純刷牙方法。所以有必要對患者進行口腔衛生保健行為指導,以提高口頜系統的防病抗病能力。

          2.1 食物在口腔清潔中的作用 攝取天然食物時,在咀嚼過程中,牙齒與牙齦之間互相摩擦同時唾液穿流及口唇的運動次數增加,使口腔取得自潔作用。隨著現代食品工業突飛猛進的發展,天然的粗纖維食品日趨減少,而經過加工的軟食逐漸增多,由于可摘局部義齒體積較大,患者食用軟食后更易在天然牙齒表面及義齒的溝隙間形成軟垢牙結石,影響口腔衛生,因此應鼓勵多食用較硬或含纖維素豐富的食物,這樣有助于清潔牙面和增加牙周組織防御能力。

          2.2 牙刷的使用及刷牙 牙刷應選擇保健牙刷,它為我國現行推廣的標準牙刷,其刷頭短而窄,刷毛的粗細、稀疏、軟硬適宜,優點是洗刷靈活,剔刷干凈,易于清洗和干燥,且經濟耐用。刷牙是保持口腔清潔,保護口腔健康的好方法。它不僅可以去除牙面和牙間隙中的食物殘渣和軟垢,清除口臭防止齲病發生及牙石沉積,更重要的是對牙齦有一定的按摩作用,對牙周組織起到良好的刺激作用,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減少口內的致病因素,提高牙齒和牙周組織的抗病能力。正確的刷牙方法是豎刷法,刷上牙時刷毛向上,自上轉向下刷;刷下牙時刷毛向下轉向上刷;刷舌(腭)面時用同樣的方法。如刷前牙的舌面時,將牙刷豎起,做提上(刷下前牙)和拉下(刷上前牙)的動作;刷咬合面時將刷毛放在頜面上前后推拉刷動。刷牙時用力要適當,動作不可過快,既達到按摩牙齦又避免損傷,每日應早晚刷牙兩次。

          2.3 漱口 采用刷牙方法來保持口腔清潔固然好,但不是每個人每餐后都能方便刷牙。所以,應采用漱口作為刷牙的必要補充方法。漱口既方便又適用,漱口時水流的沖擊力和波動力對牙齦有一定的按摩作用,且可使口腔清潔。我們應養成每餐后漱口的良好習慣。有條件也可采用特制的漱口液漱口,這樣不僅可以抑制口腔致病菌的生長,也可使口腔更清爽、舒適。

          2.4 可摘局部義齒的清潔及保護 可摘局部義齒應在刷牙時、每餐后取下刷洗干凈,然后再帶入口腔。晚間為了使義齒承托區的粘膜得到充分的休息,應將義齒取下用牙膏或肥皂刷洗干凈泡入涼開水中,避免用開水燙和藥物浸泡。如條件許可每日應用牙托凈刷洗一次,以去除義齒基托上的煙斑茶漬,保持義齒清潔。

          戴義齒后應囑病人定期復診,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以延長義齒的使用時間,使它更好的發揮其功能。

          2.5 其它行為指導 除上述保持口腔以及可摘局部義齒清潔方法外,還可采用牙簽、牙線等,它不僅可剔除牙齒間殘留的食物殘渣和按摩齦,更重要的是去除牙鄰面根部的菌斑,防止齲齒的發生。在使用時,用力要適當,不可過猛,每個牙間隙反復2~3次,按順序進行,每處理完一個區段的牙齒,應以清水漱口,沖凈被刮下的菌斑。

          相關期刊更多

          牙體牙髓牙周病學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第四軍醫大學

          人類學學報

          CSSCI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科學院

          實用口腔醫學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第四軍醫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