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甲狀腺手術后的護理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甲狀腺;并發癥;護理
【中圖分類號】R4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6-0073-02
甲狀腺疾病是臨床上一種比較常見且多發的疾病,對于該病的治療來說,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一種方法就是手術治療[1]。但因為甲狀腺部位有著十分復雜的生理解剖結構、重要血管和神經的分布十分密集,所有在術后出現并發癥的可能性會非常得大,如果不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就會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如何對該病患者的術后并發癥進行有效預防及處理已經引起社會和臨床的廣泛關注,是當今醫學界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2]。在術前對患者的健康狀況進行充分了解、對手術進行積極準備,在術后對并發癥的跡象進行嚴密觀察及周到的護理,是對該類患者進行有效治療的關鍵,可對患者的康復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3]。為了對患有甲狀腺疾病的患者在手術所出現的并發癥的預后情況進行觀察,并對相關護理體會進行總結,為今后臨床對該類患者進行更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并發癥現象的發生提供可靠依據和方法,我們進行了本次研究。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我們隨機抽取在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這三年時間里,在我院就診的接受了甲狀腺手術的患者病例106例,對這些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進行整理,總結其在手術后所出現的并發癥類型和原因,并對相應的護理措施和體會進行系統的總結分析。現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抽取在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這三年時間里,在我院就診的接受了甲狀腺手術的患者病例106例,其中包括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39例;患者年齡在17至69歲之間,平均年齡35.8歲;患者病程在1至19年不等,平均病程6.4年;41例為甲亢患者,36例為結節性甲狀腺炎患者,29例為甲狀腺癌患者。所有患者的自然資料,沒有顯著統計學差異,可以進行比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前均經過臨床確診,并在同意書上簽字。
1.2方法:隨機抽取在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這三年時間里,在我院就診的接受了甲狀腺手術的患者病例106例,對這些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進行整理,總結其在手術后所出現的并發癥類型和原因,并對相應的護理措施和體會進行系統的總結,對護理干預前后患者并發癥情況進行比較。
1.3 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差異性顯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護理
2.1 術后出血:①對術前準備進行完善,健康指導患者及家屬;②將負壓吸引器、氣切包等搶救物品常放在床邊備用;③手術過程中應先結扎而后在縫扎,止血要徹底,并將負壓引流管置在手術腔的最低處用來引流,確保引流能夠通暢,術后對引流出的液體量和顏色變化進行觀察;④術后要求患者采用半坐臥位或半臥位,對生命體征進行嚴密觀察,特別注意對有無呼吸困難和血壓變化進行觀察;⑤對敷料有無滲出進行觀察,并了解頸部是否迅速增大[4]。
2.2甲狀腺危象:該并發癥的臨床表現主要為體溫在39攝氏度以上,且持續不退;脈搏跳動快而弱,每分鐘在120次以上;并發有汗出、煩躁、嘔吐、腹瀉,甚至昏迷。護理措施為:①手術前對患者情緒進行穩定,充分對患者心理進行了解,心理疏導為對甲狀腺危象進行預防的前提;②術前給患者進行常規口服盧戈氏液2周,針對心率快的患者,服用鹽酸普萘洛爾,精神緊張者服用地西泮等要對癥處理;③手術后兩天內,要防止高熱,主要采用物理降溫[5]。
2.3喉部神經受損:①術中要輕柔操作,保證黏膜和腺體的完整,在對上極結扎時要靠近腺體,而且要避免對血管進行過分牽拉;②術后對患者的發音進行正確的評估,患者清醒后向其提問,要留意患者的聲音改變,讓其少說話;③保證呼吸道的通暢,對呼吸頻率、節律進行觀察,有沒有呼吸困難或窒息等狀況。將氣管切開包,吸痰器及搶救車放置在床邊;④進食尤其是飲水時,觀察患者有沒有嗆咳、誤咽等狀況,進食的速度不要太快[6]。
2.4受阻抽搐:①醫生要對手術中切下的腺體進行仔細檢查;②術后注意口唇周圍、面部和手足有沒有針刺或麻木感;③對飲食盡量控制,對高磷食物的攝入量要嚴格限制。
3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抽樣患者的并發癥類型主要包括術后出血、聲音嘶啞、音調降低、手足抽搐、甲狀腺危象、飲水嗆咳等,經過我們的積極治療和細致周到且有針對性護理,患者的上述手術后并發癥得到了有效和及時的控制,并發癥人數較護理干預前明顯減少,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
4 體會
對接受甲狀腺手術的患者在手術后對其進行嚴密觀察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并發癥現象出現,對并發癥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護理,對于提高該病的治愈率,促進患者早日恢復,使患者避免承受不必要的痛苦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值得在今后的臨床護理工作中進行推廣和普及。
參考文獻
[1]于向英.甲狀腺術后簡易負壓引流安置[J].中華護理雜志,2006,9(9):2645
[2]李 黎,李金葉.甲狀腺癌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4,6(1):27
[3]云 霞,柏亞玲,彭永杰,等.甲狀腺患者術后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9,6(5):445
[4]于向英.甲狀腺術簡易負壓引流安置.中華護理雜志,2008,9(9 :2645
[5]羅加.131I顯像用于分化型甲狀腺癌術后隨訪.中華核醫學雜志,2006,(2):2
[6]朱本章,劉莉.硒缺乏與甲狀腺疾病.國外醫學•內分泌學分冊,2007,6(3):86-87
作者單位:425500 江華縣人民醫院
[關鍵詞] 晚期甲狀腺癌;手術;護理
在醫學上,甲狀腺癌(thyroid carcinoma)是一種在頭頸部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占到全身惡性腫瘤的大約1%。如果癌腫一旦發展到晚期,這樣在對治療和手術前后的護理方面會造成非常高的難度系數,本文主要就是根據醫學的臨床數據,主要就是結合2007年5月一2010年5月,總共收治的16例晚期甲狀腺癌患者,通過對他們的研究進而得出結論,結果是這些全部經手術在治療和護理方面均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
1.臨床資料
這一組的16例患者都是晚期癌癥,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齡范圍在30~66歲;病程7個月―9年。平均2―6年。頸前包塊伴聲嘶14例,呼吸困難11例,咯血痰3例,吞咽困難2例。16例患者中,狀癌9例,濾泡性癌6例,髓樣癌2例。按國際TNM分期標準:T4NlM0l0例,T4N0M11例,叫1Mll例,T3N2M01例。其中6例行患側甲狀腺加峽部切除,8例行患側甲狀腺加峽部加對側甲狀腺近全切除。5例行甲狀腺全切除加甲狀旁腺埋植術。都行患側根治性頸淋巴結清掃術,對側功能性頸淋巴結清掃術。3例術后2h并發創口出血,2例術后第3天并發乳糜漏,2例術后第6天并發食管吻合口瘺,均經及時發現,早期治療與正確護理后痊愈,12例在手術后順利的得到恢復。
2.護理
2.1急救護理本組5例急診患者就診時出現Ⅲ。~Ⅳo呼吸困難,護士隨即將這5例急診患者置半臥位,并且盡量對這些患者減少搬動,使耗氧量盡量減少,給予6~8L/min氧氣吸入,以改善缺氧癥狀。然后按照醫囑,建立靜脈通道,床頭備好氣管切開包、吸引器等急救器械和急救藥品,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和血氧飽和度。別且要安定患者和家屬情緒,與患者和家屬講明氣管切開是緊急的救治措施。配合醫生急診行低位氣管切開,呼吸情況立即改善,患者進而進入安全期。
2.2手術前的護理
2.2.1手術前的訓練:在手術前的一周開始,醫務人員指導患者慢慢地練習頭頸過伸位患者取仰臥位,雙肩墊20―30cml的高軟枕,使其充分暴露患者的頸部,從2次/d逐漸延長至5次/d,通常是在餐后2小時左右進行練習,這可以以防嘔吐發生。
2.2.2心理護理:恐懼心理是術前大部分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由于癌癥的長久不愈,并且反復發作,容易使患者產生恐懼和失落的情緒,有部分患者甚至出現不配合治療的情況。對于此類患者,護理人員應進行詳細介紹病情、治療效果和預后,說明醫患合作的重要性,穩定患者情緒,使其安心配合治療,鼓勵患者家屬多進行探望,減輕患者心理負擔。
2.2.3手術前準備
手術前為患者進行頸部與前胸部的備皮工作,以準備進行行胸骨劈開氣管吻合手術,氣管切開后,然后對周圍的急性炎癥予治療控制;床邊要準備氧氣、心電監護儀、吸引器、氣管切開包、拆線包以及無菌手套等急救用品。
2.3手術后的一般護理
2.3.1觀察病情是否存在變化:醫務人員要嚴格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并且觀察切口敷料滲血與滲液情況,然后要進行詳細的記錄。假如要是發現患者有呼吸困難的現象、切口周圍出現明顯腫脹質硬與發紺情況,醫務人員應立即協助醫生檢查切口,如果必要時要進行氣管切開手術。
2.3.2呼吸道護理:對手術后的患者要實行常規的平臥位,使患者的頭偏向一側,缸壓平穩后給予半臥位,及時吸痰與清除嘔吐物及分泌物,霧化吸入2次/d,如有煩躁、鼻翼煽動及呼吸困難,這就需要立即查明原因進行對癥處理,如果必要時對患者進行氣管切開手術。
2.3.3患者的飲食護理:患者在手術后應該根據醫生的囑咐,忠者在手術后要進行禁食,24小時后應從流食逐步過渡到普食;給患者進行高蛋白、高營養、易消化食物的,溫度不可過熱;進食宜細嚼慢咽,少食多餐。進食時,密切觀察患者有無嗆咳、呼吸急促等不適狀況。
2.4手術后并發癥的觀察護理
2.4.1出血:出血會伴隨這呼吸困難多發生在手術后的24-48小時之內。患者在手術后出血的常見原因包括:吞咽、咳嗽、頸部活動、嘔吐、說話動作過度以及過頻等造成結扎線脫落,或因止血不徹底、皮瓣廣泛滲血而造成皮下血腫。術后指導患者頸部勿劇烈活動,勿劇烈咳嗽,如局部血性滲液較多,應及時告知醫生給予對癥處理。
2.4.2患者呼吸困難與窒息。患者在手術后呼吸困難和窒息多發生于手術后的48消失之內,患者常因切口出血,血腫壓迫氣管與喉頭水腫而造成的。護士應該要嚴密觀察患者生命的體征與切口滲血以及頸部腫脹情況。
2.4.3喉返神經與喉上神經損傷。術后觀察患者有無聲調降低或聲音嘶啞,進食時有無誤咽、嗆咳,以便及早發現喉返神經、喉上神經損傷征象,及時對癥護理。如有上述癥狀應關心、安慰患者,告知這些現象多為暫時性,可通過理療的方式實現處理恢復。
2.4.4甲狀旁腺損傷。甲狀旁腺損傷這樣可以造成甲狀旁腺功能的低下,患者的典型癥狀為手足抽搐與麻木,嚴重的情況可能會出現癲癇發作和心功能障礙。
2.4.5醫務人員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患者在出院的時候,醫務人員要叮囑患者保持切口清潔,要預防切口感染,要指導患者學會檢查頸部與耳后有無淋巴結或包塊,然后定時服藥與復查,飲食方面要盡量低脂與高維生素,且要少食多餐,加強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
參考文獻:
[1]謝靜芳,黃映芳,鄒海棠.晚期甲狀腺癌患者手術前后的護理.南方護理學報,2004,06.
[2]楊立然,呂守鑾.內鏡下甲狀腺瘤切除術的圍手術期護理.齊魯護理雜志,2004,03.
1. 患者是在別的科室做完甲狀腺腫瘤切除手術后入住ICU的,文章里寫的是在ICU的患者去做甲狀腺手術,需要幫忙改一下。
2. 我覺得內容有點簡單,應該提高點深度。
【摘要】目的論針對性康復護理應用在ICU甲狀腺腫物切除術后患者中對并發癥的預防作用。方法對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來我院治療的58例ICU甲狀腺腫物切除術患者通過抽簽(奇偶數)方法分為觀察組(29例)與對照組(29例)。分別對兩組患者通過針對性康復護理(觀察組)和常規護理(對照組)進行干預,比較不同護理后的效果。結果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3.45% vs27.5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ICU進行甲狀腺腫物切除術的患者實施針對性康復護理可有效的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推薦。
【關鍵詞】針對性康復護理;甲狀腺腫物切除術;ICU;術后并發癥;常規護理
甲狀腺腫物屬于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內分泌系統病癥,臨床資料認為[1],患者年齡超過50歲以上的群體當中合并甲狀腺結節的達到50%。其中存在可接觸結節5%,6%的甲狀腺結節患者可能發展成惡性腫瘤,因此對這類患者要予以重視。隨著當今醫療技術的進步,也有越來越多的患者因為各種原因而入院治療[2]。醫院的重癥監護病房(ICU)主要是負責對一些急危重癥患者進行搶救和全麻術后留觀的場所,對甲狀腺腫物患者通過手術切除之后會對生活質量產生影響,甚至危及到生命安全。因此對這類患者需要轉移到ICU進行重癥監護,以避免在機體康復中自身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減弱而導致的風險出現[3]。(劃線內容需要改一下并加上甲狀腺腫物手術需要在全麻下進行,手術后需要轉入ICU治療,需要嚴密監護避免術后發生危險)為了降低ICU患者甲狀腺腫物切除之后的并發癥發生率就需要為患者提供更加周密的護理。本文主要基于此研究將針對性康復護理應用在ICU甲狀腺腫物切除術后患者中對并發癥的影響,詳情見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收治的58例ICU甲狀腺腫物切除術患者均于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入我院治療,入院后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通過抽簽(奇偶數)方法分為觀察組(29例)與對照組(29例)。觀察組:男/女=14/15,年齡為45歲~88歲,平均(72.08±11.28)歲,病程為1月~12月,平均(6.15±1.31)月;對照組:男/女=13/16,年齡為43歲~89歲,平均(42.62±12.24)歲,病程為1月~11月,平均(6.08±1.35)月。本文患者的資料均經過倫理驗證符合標準,臨床資料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標準。經統計學軟件驗證一般資料,各組之間無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可排除因方法不同以外的其他因素而導致的結果差異。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
(1)所有患者均被診斷為甲狀腺腫物,診斷符合標準[4],施行全麻手術,甲狀腺腫物切除;(2)患者均有手術指征(刪掉);(3)患者具備完整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需要改動,患者都是做完甲狀腺切除后的)
1.2.2排除標準
(1)合并其他嚴重甲狀腺疾病的患者;(2)合并其他部位的腫瘤疾病患者;(3)近期存在外傷史或手術史的患者[5];(4)凝血功能異常或近期服用過抗血小板聚集類藥物的患者;(5)精神障礙、溝通和交流障礙患者;(6)手術禁忌癥。(排除標準需要改動,患者都是做完甲狀腺切除后的)
1.3護理方法
1.3.1對照組
以常規的護理方法進行干預,監視患者的病情變化和實際情況,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并且進行科學的飲食搭配,護理中要注意為患者提供安全保護。
1.3.2觀察組
通過針對性康復護理進行干預,具體護理如下:
(1)針對性護理:患者術后麻醉未結束的時候選擇適合的,一般可應用平臥位,確保其頭部偏向一側,這樣能夠防止嘔吐、誤吸出現。在麻醉效果結束后將患者轉換為半臥位,促使痰液和引流液順利留出,保證呼吸系統沒有異常,提高患者創口恢復的速度。大部分ICU患者需要臥床休息,所以要為患者提供良好的,嚴格防止深靜脈血栓等多種并發癥出現。
(2)生命體征監視:重視對患者生命體征的觀察,要重點關注血壓、脈搏、體溫、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等各項指標,如果出現異常要及時進行處理。
(3)術后處理:重視對患者的觀察,評價是否存在呼吸困難、聲音沙啞和咳嗽等癥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按照術后康復的原則對患者進行干預,并擬定飲食計劃。術后6h若沒有特殊或其他的不良癥狀,可以為患者使用溫涼的流質飲食,禁止熱量飲食,以避免對頸部血管產生刺激而出現出血。甲狀腺腫物切除術后需要放置負壓引流管,或者為患者進行皮片引流,負壓引流管引流的患者要保證正常,定期對引流設備進行擠壓,保證引流管的通暢性。同時要每天對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和量進行觀測,定期更換引流袋。
(4)疼痛護理:疼痛是手術患者普遍存在的一種不愉快的主觀感覺,因此要重視對甲狀腺腫物切除術患者術后的疼痛干預。首先為患者進行疼痛評估,以確定患者疼痛的程度,之后采用階梯鎮痛的方法進行疼痛護理。輕度的疼痛患者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等方式進行干預,中度以上疼痛的患者需要遵醫囑應用止痛藥物,同時注意觀察用藥之后的副作用等。
(5)心理護理:要重視對患者的負面情緒的調整,積極的和患者進行心理溝通與交流,了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況,為患者創造心理發泄的出口。也可以采用轉移注意力、病友現身說法、健康宣教、主動情緒釋放等方式來進行心理干預,滿足患者的心理所需。
1.4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術后并發癥主要包括呼吸困難、手足抽搐、氣腫、神經損傷等。
1.5統計學方法
項目
n
呼吸困難
手足抽搐
氣腫
神經損傷
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
29
1
1(3.45)
對照組
29
3
1
2
2
8(27.57)
c2
/
4.7347
P
/
0.0296
3.討論
甲狀腺腫物是臨床上比較嚴重的一種內分泌系統疾病,對這種病癥通常實施全麻手術切除,但是因為重癥監護病房,術后需要轉入ICU繼續治療,患者的身體狀況相對較弱,這樣就加重了手術治療的風險和危險系數。在進行干預中如果不能及時采取措施對操作因素進行控制,這可能會導致術后患者合并多種并發癥出現,這會導致患者的康復周期大大延長,不利于患者的康復進程。
經過調查得出[6],ICU甲狀腺腫物患者術后常出現的并發癥主要包括呼吸困難、手足抽搐、氣腫和神經損傷等。呼吸困難是甲狀腺腫物手術以后很容易出現的并發癥,這種病癥發生之后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臨床認為[7]這種病癥是因為出血和水腫等因素而導致的,所以手術后醫護工作者要密切關注患者面部的變化,了解其頸部是否存在壓迫感,還要關注患者的汗液情況,如果出現異常應及時的通知主治醫師進行處理。手足抽搐一般是因手術對甲狀旁腺產生損傷而導致,在護理當中也要密切對相關臨床癥狀進行觀察,以便及時發現相關情況,及時匯報主治醫師。氣腫是因為手術當中存在較高的二氧化碳壓力而導致,所以在護理中,醫護人員要關注皮下是否有捻發感,積極的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通常術后1小時臨床癥狀會自動消失,盡可能避免不良情緒而導致患者出現的神經損傷等。醫護人員還需要關注患者的聲音、音色和飲水狀況,傾聽患者的主訴,感受情緒變化。喉返神經損傷是手術當中的相關操作而導致的,對這類患者要講解康復的知識,并針對實際情況制定康復措施。護理中盡可能減輕患者的緊張和焦慮等情緒,在患者出院以前要積極的進行健康宣教,叮囑患者進行合理的運動保證睡眠質量。
本文對ICU(刪掉)行甲狀腺腫物切除術(后轉入ICU治療)的患者實施針對性康復護理進行干預能夠有效的發揮康復作用。這種護理手段在干預當中可以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能及時對患者不良情緒進行疏導,對構建患者的心理康復信心具有重要意義,也能提升治療的依從性。手術以后可綜合性的通過護理措施的應用來降低并發癥對患者產生的影響,提升其整體滿意度。針對性康復護理屬于優質護理的范疇,在護理中可以從生理指標和心理指標雙方面出發,技能對患者提供生理性的干預指導,也能對患者提供心理的康復,通過二者的結合維持患者具有良好的恢復環境,這樣就可以為患者的術后康復提供優質環境,使得各類并發癥的發生率都大大的降低。
綜上所述,對ICU進行甲狀腺腫物切除術的患者實施針對性康復護理可有效的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推薦。
【參考文獻】
[1]李曉雨.針對性護理干預對ICU患者行甲狀腺腫物切除術后并發癥的影響分析[J].新疆醫學,2020,50(08):854-857.
[2]柴錦君.甲狀腺腫物切除術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J].名醫,2019(11):168.
[3]吳婷.探討分析腔鏡下甲狀腺腫物切除術的臨床護理策略[J].智慧健康,2019,5(17):143-144+146.
[4]鄒麗群.甲狀腺腫物患者行微型腔鏡下切除術的臨床護理[J].當代醫學,2016,22(25):105-106.
[5]王艷.甲狀腺腫物患者行微型腔鏡下切除術的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3):255.
【關鍵詞】術后出血 結節性甲狀腺腫 甲狀腺切除術 次全切除 再手術 氣管切開 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5-026-02
79 cases of bleeding after thyroidectomy nursing care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YU Shifang
(Fushu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of Zigong City, outside of a Section 643200)
【Abstract】The purpose of postoperative bleeding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of thyroidectomy. Bleeding after thyroid nursing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 of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6 ~ January 2010 implemented a total of 79 cases of thyroid surgery. Results in time, postoperative inflammation, bleeding and other treatment, recovered well, wound healing were discharged grade. Conclusions Thyroid surgery and emergency care is very important.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are divided into preoperativ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three stages, the strict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nd intraoperative drain placement of breath is the key to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bleeding, and after close observation and care can be dangerous to a minimum.
【Key words】bleeding; nodular goiter; thyroidectomy; subtotal; re-operation; tracheotomy; complications;
甲狀腺術后出血是甲狀腺術后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一般多發生在甲狀腺次全切或根治術后的24~48h 之間,其主要原因有術中血管結扎脫落,止血不徹底,術后病人過度咳嗽、嘔吐、活動頻繁等。發現不及時,可引起病人窒息甚至死亡。出血是甲狀腺術后最為兇險的并發癥,如不及時處理,往往造成呼吸困難而窒息甚至死亡。我院普外科于2006年1月~2010年1月共施行甲狀腺手術79例,發生術后出血的5 例,均搶救成功,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06年1月~2010年1月,共施行甲狀腺手術79 例,術后發生出血5 例,其中男2例,女3 例,年齡40~57 歲。5 例患者均在雙側頸叢神經阻滯麻醉下手術,行甲狀腺腺葉切除術2 例,一側腺葉切除加峽部加對側腺葉部分切除術3 例。術畢于原甲狀腺創面或甲狀腺殘腔內置硅膠引流管1 根2 例,2 根3 例,均接一次性負壓引流器,負壓≥5 kPa 。術中冰凍快速病理切片報告為:甲狀腺腺瘤2 例,結節性甲狀腺腫1 例,甲狀腺狀癌2 例。5 例中有2 例皮膚用絲線縫合,切口用紗布覆蓋,有3 例皮膚用可吸收線皮內縫合,切口用切口巾粘貼。
1.2 出血情況
本組5 例患者出血發生于術后6 h30 min~14 h 。其中1 例患者術后血壓偏高, 在18. 7~22. 0/ 11. 3~12. 7 kPa 范圍波動,突發出血;1 例患者術后有嘔吐癥狀,于嘔吐后發生出血;1 例患者術后出現咳嗽,后發生出血。3 例患者出血較多,其中2 例患者在不足5 min 的時間內,負壓引流器內引出鮮紅色溫熱血性液體200~300 ml ,有小的血凝塊,頸部無腫脹,患者呼吸無改變,自覺無不適,頸部敷料干燥。1 例患者引流器內無明顯液體引出,頸部出現腫脹,自覺頸部輕度緊迫感,但無呼吸困難、紫紺、缺氧等情況,切口未見滲血。另2 例患者出血緩慢,引流液逐漸增多,約100~120 ml/h ,觀察2 h 后,進行處理。
2 護理措施
表1 甲狀腺術后出血的鑒別
2.1 預防護理措施
2.1.1 充分的術前準備 對伴有嚴重咳嗽、咳痰的,提前給予化痰止咳藥,待癥狀控制穩定,再行手術,否則手術之后,會加重上述癥狀,誘發出血。另外對患有高血壓病史的,亦應控制血壓于基本正常范圍之內。
2.1.2 術中嚴格止血是預防術后出血的關鍵 對較大血管用雙重結扎,防止滑脫出血。止血不徹底的,可在創面噴灑生物蛋白膠,對止血不徹底或凝血機制差的病人應術野放置引流管24~48h ,隨時觀察積血情況。切忌創面留置引流片,以免引流不暢,給病人帶來嚴重后果。
2.1.3 術后床頭常規放置氣管切開包和急救器械等,以備急用 我科護士在氣管切開方面進行嚴格培訓,配合醫生進行搶救,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予最及時的處置。
2.2 臨床護理觀察
2.2.1 觀察重點
保持有效引流,注意引流量甲狀腺術后所置的引流管統一接一次性負壓引流器, 負壓≥5kPa 。與以往使用橡皮引流相比,負壓引流具有引流效果好,引流液容易觀察,引流量容易統計,且又能保持切口敷料清潔干燥的優點。使用過程中,負壓器要保持在有效的負壓狀態,如發現負壓器漏氣、接頭連接不緊密或頸部引流管引出處漏氣,要及時處理。經常檢查引流管的通暢情況,防止扭曲、折疊、受壓、脫出,特別是患者改變后,更要及時檢查。嚴密觀察引流液的量、顏色、性狀,做好記錄。本組4 例患者出血是通過引流液增多發現的,并且2 例患者短時間內引出鮮紅色溫熱血性液體量多,有小血凝塊,立即報告醫生,得到了及時處理。所以有效的負壓引流和引流液量的觀察,是發現術后出血的重要手段。
2.2.2 頸部腫脹與呼吸改變
經常查看患者的頸部情況,包括切口有無滲血、頸部是否腫脹、皮膚顏色有否改變等。對于應用紗布覆蓋切口的患者,查看更要仔細,由于紗布覆蓋相對范圍大,又比較厚,不利于出血的發現。如有家屬陪伴,要鼓勵家屬共同參與觀察,指導觀察要點、定時計數呼吸頻率、了解患者呼吸的感受等。本組有1 例患者,因引流不暢,出血不能及時引出,至頸部腫脹,血腫壓迫氣管,患者自覺頸部有輕度緊迫感,告訴家屬,家屬發現頸部似有腫脹,皮膚青紫,即刻傳呼醫生、護士,因發現及時,患者尚未出現呼吸困難及紫紺缺氧等癥狀和體征,立即送手術室行血腫清除、探查、止血,術后恢復良好,痊愈出院。
術后24 h 內盡量減少頸部活動,頭部兩側沙袋固定,避免劇烈咳嗽、嘔吐等使頸部壓力增加的因素,以免結扎線脫落引起出血。保持引流通暢,觀察引流液的量及顏色變化。術后血壓平穩后,讓患者取半臥位,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包括生命體征的觀察,有無呼吸困難和窒息,傷口敷料滲出情況,如敷料在數小時內濕透或12h 內引流量大于120ml,頸部腫脹明顯,患者出現呼吸費力、煩躁不安、口唇發紺,說明有活動性出血,應立即處理。甲狀腺手術后要禁食5h,3d 內勿食過熱飲食,以免血管擴張,血流加速而加重出血。術后24h內可給予冰袋壓迫,不僅可以減少甲狀腺手術后滲血,還可減輕疼痛,促進刀口愈合。
2.2.3 重點關注高危人群
對既往有高血壓、哮喘等病史的患者,要重點觀察,高度重視,警惕出血的發生。本組1 例患者,既往有高血壓病史,以降壓藥控制血壓。術日由于禁食、禁飲,未服用降壓藥物,術后血壓偏高,于術后14h 突發出血,約300 ml ,立即送手術室,行血腫清除加探查,發現甲狀腺殘腔下方有一血管活動性出血,結扎線脫落,予重新結扎止血。另外患者出現咳嗽、嘔吐,也易誘發出血。本組各有1 例患者分別因咳嗽、嘔吐而誘發出血。因此,當患者術后血壓升高、出現咳嗽、嘔吐時,要高度警惕,防止發生出血。
2.3 緊急處理的護理措施
甲狀腺術后出血,血腫壓迫可引起窒息導致死亡。當發現創口滲血較多或呼吸不穩時,應及時通知醫生,安慰病人,平臥,同時給予吸氧、建立靜脈通路,給予擴容藥,配合醫生拆除縫線、清除血腫、解除壓迫,若窒息尚不能緩解,可積極果斷的協助醫生行氣管切開、氣管插管,解除窒息后,到手術室進行徹底止血。取下敷料,判斷出血原因,動脈出血色鮮紅,靜脈出血色暗紅,創面滲血出血緩慢。如為明顯大出血應立即壓迫近端動脈或遠端靜脈止血。
參考文獻
[1] 周庚寅,[日]覺道健一主編; 甲狀腺病理與臨床[M].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
[2] 曹偉新,李樂之主編; 外科護理學[M].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
[3] 武正炎主編; 普通外科手術并發癥預防與處理[M].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2.
[4] 張愛玲; 李正霞;甲狀腺術后出血窒息1例[J]. 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 2000年06期.
關鍵詞:甲亢;手術治療;圍手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602(2014)01-0162-01
甲狀腺大部分切除術對中度以上的甲亢仍是目前最常用有效的療法,能使90%~95%的病人獲得痊愈,其復發率較抗甲狀腺藥物為低,甲狀腺功能減退的發生率低,是一種安全性高、效果確切的治療方法[1]。選取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36例甲亢患者手術治療前后護理效果滿意現分析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收治的36例甲亢患者,男14例,女22例,年齡21~49歲,平均32歲。病史8個月~12年,平均3年。原發性甲亢占26例,繼發性甲亢占10例。均有典型的甲亢表現,局部壓迫癥狀、消瘦、夜間失眠、性情急躁、易激動。甲亢時血清T3增高可高于正常4倍左右,而T4僅為正常的2.5倍,T3較T4敏感,心率均大于90次/min。
1.2方法:均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切除時應盡量保留腺體后被膜。在切除腺體時要注意保護脂肪顆粒樣組織,勿被切下;縫合創面時不要過深,以避免并發癥的發生。其中行一側腺葉全切、對側腺葉部分切除術6例,保留一側上極的方法,認為該術式手術難度較雙側大部切除低;減少了喉上神經損傷的機會;另外還保證了甲狀旁腺的血液供應,有效地避免了甲狀旁腺功能低下的發生。
2護理
2.1術前護理:術前除做全面體檢及必要化驗(如血、尿、糞三大常規、出凝血時間、血型)及常規胸部透視外,常需作鋇餐檢查以顯示氣管移位和受壓情況,喉鏡檢查以確定聲帶功能,心電圖檢查以了解有無心功能異常。必要時,還應對肺、腎、肝等功能進行檢查。由于患者代謝率高,能量消耗較大,易餓且食欲亢進,故應供應足夠的熱量,豐富的維生素和蛋白質,餐次可以根據病人病情需要適當調整并多給飲料。對血容量不足者,每天補充水分3000ml以上,以彌補因出汗多而丟失的水分。但應禁飲濃茶或咖啡之類刺激性飲料,以免患者過于興奮。患者腹瀉時應給含纖維素少且容易消化的軟食。完全控制甲亢癥狀是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和預防并發癥的關鍵,甲亢病人一般先在門診或內科服用抗甲狀腺藥物4~8周,癥狀基本控制后。再入外科治療。甲狀腺手術中可能出血較多,特別是甲亢或較大甲狀腺腫,故術前必須鑒定血型,進行交叉配血試驗,作好輸血準備。術前6小時禁食禁飲,避免麻醉時嘔吐誤吸。手術前一夜,要保證病人充足的睡眠.一般睡前給安眠藥或鎮靜劑。
2.2術后護理
2.2.1術后病房的準備: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要準備好病房床位,將病床鋪成麻醉床,更換床單、被套、枕套。在床旁常規準備氣管切開包、清創包、氣管套管、吸痰器、氧氣、沙袋等物品。甲亢病人最好置于單間或ICU病房,使病人安靜休息,同時便于觀察護理。
2.2.2一般護理:
當甲狀腺手術后,全麻病人未清醒前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誤吸。蘇醒后改為半臥位。于頭頸部兩側各放一小沙袋固定,限制頭頸部活動,避免傷口出血,并有利于傷口的引流,減輕傷口疼痛。一般甲狀腺手術后沙袋固定12~24小時。甲亢手術后用沙袋固定時間可較一般甲狀腺手術適當延長。沙袋大小長15cm,寬10cm。經過高壓消毒后應用,沙袋外面可包以塑料薄膜,以保持清潔。定時測體溫,每30分鐘測脈率、呼吸、血壓一次,直至平穩。繼續服用盧戈液,每日3次,每次15滴開始,逐日每次減少一滴,至每次3滴時止。密切注意切口滲血、引流管引流、發音和吞咽情況,以及是否出現手足抽搐等。引流管一般于術后24~48小時拔除。一般術后1~2天內遵照醫囑給予流質飲食,以后根據情況調整飲食。病人有喉上神經內支損傷的嗆咳時,為避免誤吸,不宜給予流質飲食,應改為成形軟食或半流質飲食。若發現甲狀旁腺有損傷表現時,飲食中要適當限制肉類和蛋。病人術后常因傷口疼痛不愿吞咽,口腔內分泌物較多,故術后1~2天應給含漱液間斷含漱,并加強口腔護理。為防止術后嘔吐物污染切口,可在頸部下方墊一中單、毛巾或布墊。一旦敷料被污染,要及時更換。術后病人常出現枕部頭痛,這可能與手術時頭部過度后仰有關,一般幾天后可自行消失。若出現上述癥狀,應向病人耐心解釋,消除顧慮,必要時對癥處理。
2.2.3術后并發癥及護理:
甲亢術后可能發生許多嚴重并發癥,必須嚴密觀察,以便及早發現并作緊急處理。對甲亢術后,傷口引流管的護理特別重要。要經常檢查頸部負壓引流管,防止扭曲、折疊和脫落,并30~60分鐘擠壓一次,保持其通暢;對其引流液的性狀、數量要有準確記錄。引流管一般放置24~48小時,以觀察切口內出血情況和及時引流傷口內的滲血滲液。呼吸困難及窒息是甲亢術后最危急的并發癥。應注意發音情況,有無聲嘶、失語等。注意呼吸頻率和深淺,呼吸聲音有無改變,口唇是否發紺等。病人自述有胸悶、氣憋感時,要檢查敷料包扎是否過緊,有無出血及頸部皮下瘀血和軟組織腫脹和引流管的引流情況。做好保持呼吸道通暢的護理,警惕痰液堵塞呼吸道[2]。首先鼓勵病人將痰咳出;對痰粘稠者應給予超聲霧化吸入,使痰液稀釋易咳出;對痰液咳出困難者,應立即吸痰或協助病人將痰咳出,神經損傷病人護理時,要細致、耐心并認真觀察。此類病人一般經過針刺、理療等治療后,可自行恢復部分功能或完全恢復功能。對于甲狀腺危象病人的護理,除嚴密觀察體溫、脈率、血壓、呼吸的變化外,對煩躁不安、譫妄或昏迷的病人要加床檔,防止病人墜床;對高熱病人可用冰袋,冰鹽水灌腸或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溫。
3心理護理
患者在經歷危象的發作和搶救后,不僅軀體備感疲乏,在心理上更對疾病充滿恐懼和對預后的擔憂。護士在完善患者各項治療、提供各項生活護理的同時,更要做好對患者的心理安慰,鼓勵其樹立戰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以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各項治療和護理措施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