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臨終患者的護理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綜合急救護理;有機磷農藥中毒;救治
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中毒急癥,同時也是急診內科和ICU中常見的一種重癥疾病。有機磷農藥中所含的有毒物質可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通過中毒者的消化道、呼吸道、皮膚及粘膜迅速進入到其體內,并出現相應的中毒癥狀表現[1]。本次研究對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應用綜合急救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F對整個研究過程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在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抽取70例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中男16例,女19例;患者年齡18-73歲,平均年齡(44.8±1.5)歲;中毒時間1-7小時,平均中毒時間(2.2±0.7)小時;觀察組患者中男14例,女21例;患者年齡19-75歲,平均年齡(44.6±1.7)歲;中毒時間1-8小時,平均中毒時間(2.4±0.8)小時。抽樣研究對象在年齡、性別、中毒時間等幾項自然資料方面比較均無顯著組間差異(P>0.05),可進一步進行科學比較研究。
1.2方法
1.2.1對照組護理方式采用常規急救護理模式在救治期間實施護理。
1.2.2觀察組護理方式采用綜合急救護理模式在救治期間實施護理,主要內容為:
第一,心理護理。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常會出現程度不同的精神和心理障礙,進而易發生絕望、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部分患者甚至會拒絕接受治療,此時,護理人員應加強患者的心理疏導,使患者認識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性,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鼓勵患者樹立自信心,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主動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和需求,用真誠的態度感染患者,通過親切的語言與患者進行交流,從而獲得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
第二,基礎護理措施。①對于存在大小便失禁、抽搐和昏迷癥狀的患者,需安排專門人員為其提供護理服務,降低患者意外事件的發生了。對于阿托品化患者需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以保證患者安全;對于危重癥患者,需加強其皮膚護理措施,幫助患者定時按摩、翻身,避免患者出現壓瘡癥狀;對于存在躁動不安癥狀的患者,可使用肢體制動措施或肌肉注射地西泮,但要注意控制好制度設施的松緊度,防止其發生皮膚損傷或是影響血液循環。②飲食護理。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通常在洗胃治療后禁食1至2d,后逐步恢復飲食,由流食、半流食逐漸恢復為普通食物,且應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的食物。③對患者的每天出入量進行準確記錄。若患者發生進食減少、洗胃后大汗、嘔吐等癥狀,需及時實施補液治療,并控制好輸液速度,防止過快輸液造成肺水腫。④發熱護理。有機磷農藥中毒會導致患者發生肌肉震顫,進而造成體溫的升高,但一般情況下無需特殊治療,可適當應用物理降溫措施。
第三,病情監測。對患者呼吸、心率、瞳孔、意識等生命體征進行連續監測,每15至30min進行1次呼吸、脈搏和血壓檢測。對患者是否存在阿托品中毒癥狀進行嚴密監測,避免患者發生中間綜合征?;颊呷朐?周后,適當減少阿托品用量,避免發生“反跳”癥狀。入院2至3周后,對患者多發性遲發型神經癥進行密切監測,患者一旦發生異常癥狀,需及時告知醫師進行對癥處理。
第四,口腔護理。將患者口腔內痰液和嘔吐物及時清除,對于存在呼吸障礙的患者,需行吸氧治療,根據患者缺氧癥狀確定用氧時間,通常氧氣吸入速度控制在3L/min至4L/min,以改善患者缺氧癥狀,提高其血氧濃度。
第五,建立快速靜脈通道,保證搶救的順利實施。在患者洗胃治療的同時,行膽堿酯酶復能劑和阿托品治療。
第六,對癥支持性治療。對于存在腦水腫和肺水腫癥狀的患者,需及時應用甘露醇、地塞米松和利尿劑。對于存在呼吸衰竭癥狀的患者,需行呼吸機或呼吸興奮劑輔助治療,以保持患者水電解質平衡。
1.3觀察指標將兩組研究對象的有機磷農藥中毒病情救治效果、中毒癥狀控制時間、臨床治療總時間、不良反應率等情況作為觀察指標進行對比。
2.3不良反應有8例對照組患者在急救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占該組總人數的22.9%;有1例觀察組患者在急救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占該組總人數的2.9%。兩組患者急救過程中不良反應率組間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
3體會
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者需要在第一時間對毒物進行徹底清除,這是臨床救治成功的一個重要基礎,合理應用阿托品類藥物是救治的一個關鍵,適量、反復輸入新鮮的血液可使臨床搶救的成功率顯著提高。有機磷中毒搶救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進行密切觀察,預防并發癥,全面掌握阿托品類藥物的中毒指征,積極配合醫師對用藥的具體時間及劑量進行相應的調整。
參考文獻
[1]李艷輝,姜興權,孫宏志,等.IL-6/IL-10及TNF-a 在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引發MODS 中的作用及臨床意義[J].中國急救醫學,2009,26(11):804-805.
德陽市人民醫院旌南分院綜合病區康復科,四川德陽 618000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舒適護理在肝癌晚期患者臨終護理中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該院42例肝癌晚期患者研究分析,并隨機將其分為治療組(21例)和對照組(21例),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舒適護理在肝癌晚期患者臨終護理中具有顯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臨終生活質量及患者家屬對護理總滿意度。
[
關鍵詞 ] 舒適護理;肝癌晚期患者;臨終護理;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7(c)-00143-02
Clinical Value of Comfortable Nursing in the Hospice Care of Terminal Liver Cancer Patients
CAI Zhaohui
Comprehensive Ward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Jingnan Branch Hospital of People’s Hospital of Deyang City, Deyang, Sichuan Province, 618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comfortable nursing in the hospice care of terminal liver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42 terminal liver cancer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or the study and analysi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21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21 cases),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Comfortable nursing in the hospice care for terminal liver cancer patients has significant effect,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t the end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and the total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families of patients.
[Key words] Comfortable nursing; Terminal liver cancer patients; Hospice care; Clinical value
[作者簡介] 蔡招輝(1969.1-),女,四川德陽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骨科康復。
肝癌疾病主要出現在肝臟的惡性腫瘤,其具有較高死亡率,嚴重威脅患者生命[1]。臨終護理為一種人性化護理措施,其有效滿足晚期肝癌疾病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社會需求,有效減輕患者疾病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使患者舒適、有尊嚴及無痛苦的走完人生最后時間[2-3]?;谠摷膊〔±硖攸c,該研究為詳細了解分析舒適護理在肝癌晚期患者臨終護理中的臨床價值,特選取該院2010年10月—2012年9月期間42例肝癌晚期患者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42例肝癌晚期患者,均為臨終前1~3個月的患者。其中,男34例,女8例;患者平均年齡為(55.52±1.03)歲;并隨機將其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為21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該次研究選取的42例肝癌晚期患者,入院后均采用護肝、高熱量營養支持、補充白蛋白、止痛及利尿等措施治療。對于肝功能衰竭合并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征、凝血功能障礙、嚴重嘔吐及癌性疼痛等患者,醫護人員采用針對性治療措施進行治療。在此治療基礎上,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臨床護理措施護理,治療組患者采用舒適護理措施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果。
1.2.1 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對肝癌晚期患者的疼痛具有顯著控制效果,因此,護理人員應及時為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心理疏導,有效減輕患者及其家屬在得知為絕癥時出現的絕望、恐懼及焦慮等不良心理反應,同時促使患者及其家屬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工作。部分老年患者因無人照顧,出現寂寞害怕心理,此時護理人員應建議患者家屬全程陪同,讓患者充分感受到關愛,減輕抑郁及孤獨感,確保患者保持短暫心理平衡,安然離去。
1.2.2 飲食護理 肝癌晚期患者食欲較差,因此其缺乏營養。護理人員應鼓勵患者進食,指引患者食用質軟易消化、清淡、高熱量、低蛋白及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避免飲用含氮高及刺激消化道的食物。
1.2.3 疼痛護理 護理人員嚴遵醫囑指引患者用藥,定時為患者使用鎮痛劑,同時,通過聽輕音樂、泡腳及溫水擦浴的方法,有效減輕患者疼痛感等。
1.3 護理療效判斷標準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疼痛等級對患者護理效果進行判定,非常滿意:患者實施護理后,疼痛級別降至Ⅰ度;滿意:患者實施護理后,疼痛級別降至Ⅱ度;不滿意:患者實施護理后,疼痛級別為Ⅳ度。
1.4 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
2 結果
治療組患者家屬對護理總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肝癌為威脅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患者在患該疾病時,極易出現恐懼及焦慮等不良情緒,該種不良情緒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屬對醫護人員工作的配合。基于該種現象的出現,護理人員應為患者實施有效的、科學的護理措施,有效減輕患者出現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臨終前生活質量,指引患者坦然面對死亡[4-7]。舒適護理措施在肝癌晚期患者臨終臨床上效果顯著,其可有效提高患者臨終生活質量及其家屬對護理總滿意度。采用舒適護理措施護理的治療組患者,其臨終前生活質量及家屬對護理總滿意度均同采用常規臨床護理措施護理的對照組患者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結果同謝麗學者[8]研究的結果較為相似。綜上所述,舒適護理可有效提高肝癌晚期患者臨終生活質量,促使患者坦然面對死亡,值得在肝癌晚期患者臨床上推廣應用。
[
參考文獻]
[1] 王春玲,蔡姣芝,李娟.晚期肝癌患者臨終護理體會[J].現代臨床護理,2009,8(4):30-32.
[2] 張志霞,何麗紅,羅菊英.肝癌晚期患者的臨終護理[J].醫學信息,2010, 23(11):4306-4307.
[3] 張玉英.循證護理在肝癌晚期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1(5):12-13.
[4] 丁永珍,周玲坤,馮偉平,等.肝癌晚期患者32例的臨終關懷與護理經驗探討 [J].吉林醫學, 2013(13):47-48.
[5] 沈霞.20例晚期肝癌患者的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 2013(14):59-60.
[6] 葉夏秋.肝癌晚期患者的疼痛控制與臨終關懷護理體會[J]. 中國現代醫生,2011(4):82-83.
關鍵詞:腫瘤患者;晚期;心理護理;人文關懷
【中圖分類號】R473.5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7526(2012)08-0191-01
患者一旦被確診為腫瘤,其治療的首選方式是放化療和手術治療。而我院呼吸科在2009年8月-2012年7月期間收治的腫瘤患者中,有32例為老年腫瘤晚期患者,這些患者在短期內隨時會發生死亡,所以給予必要的臨終關懷和心理護理,為患者創造一個舒適、安詳的臨終環境,最大程度的滿足他們的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下面對如何實施臨終關懷護理的措施進行探討。
1臨床資料
在本組資料中,老年晚期腫瘤患者為32例,其中女患者12例,男患者20例,年齡為58~86歲,平均69±3.8歲,所有患者診斷標準均符合《現代腫瘤學》(上海醫科大學出版),屬于晚期腫瘤患者,綜合治療方法為對癥支持、中醫藥、提高免疫等等。
2方法
2.1心理護理
2.1.1對患者實施人文關懷:晚期腫瘤患者的心理狀態和機體的T淋巴細胞免疫有著直接的關系,進而對患者的生存期限產生了直接的影響,所以對患者采取科學的心理護理是非常必要的。護士對患者要給予充分的同情和理解,同時給予積極的心理支持,對患者的心理狀態充分的了解,采取積極的心理疏導,減輕患者的心理痛苦,讓患者的心境保持安定和平穩,最大程度的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1]。
2.1.2鼓勵和支持患者家屬陪住和探視:患者一旦從熟悉的社會和家庭環境進入到醫院,會從生理和心理上產生極度的排斥和不適應,感到茫然無助,表現為恐懼、不安、寂寞和孤獨等等。而針對老年腫瘤患者,生命危在旦夕,往往這種感覺會更加強烈。若嚴格按照醫院的探視制度辦事的話,會讓人感到人情味的淡薄,使患者和家屬都無法接受[2]。所以應積極鼓勵和支持患者家屬和好友親朋的守護、陪住和探視,使患者能夠在生命的余光里感受親情、真情,慰藉心靈,能夠無懼、安詳、坦然的面對現實、毫無遺憾的告別人生,同時生者也能在患者彌留之際,全部的、無悔的奉獻愛心。
2.1.3對臨終患者的家屬實施人文關懷:患者家屬也是實施臨終關懷護理的重要的服務對象,由于即將失去親人,他們的行為和情感非常的脆弱,表現出來的痛苦常常難以克制,所以護理人員也要做好患者家屬的疏導工作。對其進行鼓勵,爭取讓患者在生命彌留之際能和家人在一起。若患者生命頻臨死亡,病情危重,醫護人員應該詳細向患者家屬告知病情,共同創造一個相對理想的就醫環境,使患者能夠舒適、安靜的離開人世。
2.2一般護理
2.2.1做好皮膚護理,預防褥瘡:進食時間要根據患者需要,同時在飲食中適度增加纖維素的含量,若患者留置導尿管,應降低泌尿系統感染率的發生.若患者發生躁動、譫妄、并出現意識喪失,應時刻保障患者人身安全,同時護理時動作要輕柔,做好皮膚護理,防治褥瘡的發生,若患者頻臨死亡,循環功能衰竭,會出現四肢冰涼或體溫升高的現象,應及時給予更換衣服,同時加蓋被服,并避免患者在意外刺激下發生抽搐[3]。
2.2.2做好口腔護理:患者保持呼吸暢通,必要時給予吸痰、吸氧,應經常用棉球或濕紗布對口腔進行擦洗,為防止口唇干裂,可涂抹石蠟油。
2.2.3對生命體征密切觀察:老年腫瘤晚期患者,往往會出現呼吸和循環衰竭,死亡隨時都會發生,因此應對患者的血壓、呼吸、脈搏、體溫等生命體征密切進行觀察,一旦有異常情況發生,應及時向醫生匯報,同時實施必要的措施進行處理。
2.3疼痛的護理:大概有70%的晚期腫瘤患者,其主訴是疼痛,而發生劇烈疼痛的又占了50%,所以及時發現和減輕患者的痛苦是非常必要的。由于老年腫瘤患者畏懼死亡,機體又極度衰弱,所以對疼痛具有較差的耐受力,疼痛感會非常強烈,甚至無法忍受[4]。所以醫護人員應該在心理上給予安慰,精神上給予支持,同時遵醫囑給予止痛藥物,盡可能降低患者的痛苦。
2.3.1疼痛的心理護理:應對患者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同情,在心理上給予鼓勵和安慰,使患者能夠積極的配合治療,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恐懼感,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痛苦,對患者疼痛的誘發因素,部位和特點準確、及時的掌握,為使患者的痛苦減輕,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
2.3.2按時給藥: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有規律的使用止痛藥物,而不要按需給藥。這樣才可在疼痛的初始階段得到有效緩解和控制,減輕患者的恐懼感,同時也規避了藥物劑量的加大。
3討論
針對老年晚期腫瘤患者,可采用藥物來緩解疼痛的癥狀。但臨終關懷和心理護理是必要的和基礎的措施,也是緩解和減低患者痛苦和不適的重要手段。這就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具有人文關懷,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同時對基礎的護理技術、理論和操作要熟悉和掌握。同時衛生行政部門也要加強培訓工作,建立和完善適合晚期腫瘤患者的支持療法和臨終關懷的組織機構,使晚期腫瘤患者的生命質量得提升[5]。在我院呼吸科就診的32例老年腫瘤患者,通過采用科學的心理護理和臨終關懷措施,能使患者在生命的最后時期舒適、安全的度過,同時給予患者家屬適度的關心和安撫,并做好后期的回訪工作,使其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的工作和學習生活。
參考文獻
[1]徐佳奕,方芳,章惠英,姜瑛,周. 三級甲等醫院腫瘤患者PICC置管依從性的調查與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1(06)
[2]陳釩. 剩下的時光,有我陪著你[J]. 心理與健康. 2010(11)
[3]田曉山,周宏灝,胡春宏,劉珈. 姑息治療與臨終關懷中的人文精神――有感于晚期癌癥患者的救治現狀[J]. 中國醫學倫理學. 2009(02)
關鍵詞:胃腸道腫瘤;臨終關懷;自我感受負擔;應對方式
消化道惡性腫瘤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類型,且近年來的發病率不斷升高。由于早期缺乏特異性癥狀,半數以上患者確診時已進入中晚期并逐步發展至臨終階段[1];處于該階段的患者會產生較為強烈的自我感受負擔且無法采取正確的應對方式,進而影響整體生活質量。這就要求在臨終階段采取必要的護理干預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3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胃腸道惡性腫瘤臨終階段患者納入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入組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男24例,女11例;年齡(67.95±7.92)歲;胃癌19例,結直腸癌16例;對照組:男23例,女12例;年齡(69.18±7.68)歲;胃癌20例,結直腸癌1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類型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進行臨終關懷護理干預:①組建臨終關懷小組:由醫生和護士組成臨終關懷小組,仔細分析與掌握患者病情、文化程度、個性特征、心理狀態,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②營造舒適的住院環境:盡可能安排單間,根據患者喜好配置電視、空調等,合理安排家屬與朋友探視與陪護;③生活干預:為晚期胃腸道腫瘤患做好各種管理的護理,積極防治壓瘡、肺炎等并發癥,指導患者家屬或陪護做好臨終前的生活護理,同時根據患者飲食習慣,提供口味適中、易于消化的食物;④舒適護理:姑息治療與安寧護理是胃腸道腫瘤患者臨終關懷的主要手段,舒適護理主要通過生理舒適、心理舒適、社會舒適等方式,使患者達到生理、心理、社會、靈魂上的愉悅;⑤生死觀教育:臨終關懷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純醫學上的護理概念,而應植入生死觀教育,特別是對于瀕臨床死亡的患者,對立正確的生死觀,克服對死亡的恐懼與不安,養成“活得莊嚴、死得尊嚴”的達觀心態。
1.3觀察指標
1.3.1自我感受負擔 護理前和護理后4 w時,采用自我感受負擔量表[2]從照護負擔、經濟/家庭負擔、心理/情感負擔和治療負擔4個方面評價患者的自我感受負擔,主要測評方向為對負擔感知的頻率,1分為從不感知、2分為偶爾感知、3分為有時感知、4分為經常感知、5分為總是感知。
1.3.2 應對方式 護理前和護理后4 w時,采用癌癥應對問 卷[3]從面對、回避與壓抑、發泄、屈服、幻想五個方面評價應對方式,總是為4分、經常為3分、有時為2分、從不為1分。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以P
2 結果
2.1自我感受負擔 護理后,兩組自我感受負擔明顯減輕,觀察組照護負擔、經濟/家庭負擔、心理/情感負擔和治療負擔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
2.2應對方式 護理后兩組應對方式均有改變,觀察組面對、發泄評分高于對照組,回避與壓抑、屈服、幻想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消化道惡性腫瘤在我國的發病率極高,包括胃癌、結直腸癌等,且近年來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由于消化道惡性腫瘤在疾病的早期缺乏特異性的臨床癥狀,容易與良性病變相互混淆,這就極大的妨礙了疾病的早期診斷[4]。
本研究在臨終關懷護理干預中對自我感受負擔采取了針對性措施,具體包括健康知識教育、心理疏導和關懷、放松性訓練和游戲等,旨在最大限度的緩解臨終患者的自我感受負擔。本研究結果說明,臨終關懷護理干預能夠緩解胃腸道惡性腫瘤患者臨終階段的自我感受負擔。
胃腸道惡性腫瘤患者在得知病情進入臨終階段后會采取不同的應對方式,主要可以分為面對、回避與壓抑、發泄、屈服、幻想五種類型,不同的應對方式對患者的心理、病情、生活質量等影響也不盡相同[5]。本研究通過給予臨終關懷護理后比較患者的應對方式,由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的面對、發泄評分高于對照組,回避與壓抑、屈服、幻想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臨終關懷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的應對方式。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臨終關懷護理干預能夠緩解終階段的自我感受負擔、改善應對方式,提高患者臨終生命質量。需要指出的是,臨床關懷護理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護理,對其研究還有待于更進一步的深入。
參考文獻:
[1]張紹平.血清急性時相蛋白檢測在消化系統惡性疾病診斷中的意義[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3,19(4):490-491,495.
[2]吳琳,屈紅,劉紅,等.臨終關懷護理對晚期癌癥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3):90-91.
[3]黃雪薇,郭寶江,王秀利,等.癌癥應對問卷的編制與測評[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7,21(8);517-520,525.
臨終關懷的理念是;1.以照料為中心,適度治療,控制癥狀,減輕痛苦,消除恐懼焦慮,獲得心理社會支持。2.不以延長生存時間為目的,而以提高臨終生命質量為宗旨。3.維持人的尊嚴和權力。4.幫助患者“準備死亡、面對死亡,接受死亡”,活的尊嚴死的尊嚴。5.為患者家屬提供居喪照料。【1】
癌癥晚期患者無論在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承受了常人無法想象的痛苦,經歷了與病魔的頑強斗爭,在得知自己已身患絕癥無法治愈,生命已時日無多的情況下,身體和精神都將經受巨大的打擊。醫務人員應盡力使其在臨終得到安寧和舒適。這是人道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也是人類文明進程的重要標志。我院腫瘤科自2005年對癌癥晚期已無法治愈的患者實施臨終關懷,建立關懷卡,記錄實施關懷的內容及效果。
臨終關懷的具體措施
1 心理關懷
臨終患者的心理狀態及其復雜。絕大部分患者首先是對疾病的否認、懷疑、幻想,表現為憤怒、抱怨、發泄、強烈的求生欲望,接著開始對疾病妥協,聽天由命,進而出現自卑自責憂郁,最終接受事實,變得平靜安然。著名美國學者Ku bler Ross將身患絕癥的病人從獲知病情到臨終的心理反應過程總結為5個階段,即否認期、憤怒期、協議期、憂郁期、接受期。
(1)用愛關懷病人 以滿腔的熱情、細致周到的服務,親切的語言去關懷體貼病人,吧病人當做自己的親人,尊重他、愛護他、親近他,以克服悲觀抑郁絕望的心理。
(2)用心理解病人 即將走向生命的終點,回憶一生的酸甜苦辣,病痛的折磨以及死亡的恐懼,使他們失去自信自尊,醫務人員主動接近病人,讓病人傾訴內心的憂慮和恐懼,容忍病人發泄情感,對病人的嘮叨應有極大的耐心,不能有絲毫的反感。
(3)尊重病人的權利,滿足病人的自尊 在治療護理中,尊重病人的知情權,鼓勵患者參與醫護方案的制定,維護患者的自我形象,尊重原有生活方式,保護患者隱私,尊重信仰,盡量滿足合理要求。
(4)真誠對待病人 不欺騙,維持適當的希望,鼓勵家屬增強信心,給患者以支持,多陪伴,使患者的心理、情感得到最大的安慰。
2 控制疼痛
據統計87 癌癥患者有疼痛,疼痛不僅影響睡眠、飲食,使情緒低落,免疫力下降,消弱病人的求生欲望,甚至使病人喪失尊嚴【3】。WHO推薦的階梯止痛方案【2】:①選用非阿片類藥物,如阿斯匹林、布洛芬,適用于輕度疼痛患者,②第二階段選用弱阿片類藥物,如可卡因、曲馬多、布桂嗪等。主要適用于中度疼痛的患者。③第三階段選用強阿片類藥物,如嗎啡、哌替啶、美沙酮、二氫埃托啡等。主要用于重度和劇烈癌痛的患者。近年來還采用硬膜外腔、椎管內給藥。針灸按摩、音樂、催眠都是可嘗試的??刂铺弁词桥R終關懷的重要內容,是減輕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質量、維護患者尊嚴的重要措施。醫務人員應充分了解患者疼痛的原因、部位、性質、持續時間,了解止痛藥物的作用,制定最佳止痛方案。 3 促進患者舒適
(1)提供舒適的修養環境,空氣清新,溫度適宜,光線明亮或柔和。病房保持優雅整潔。
(2)幫助患者采取良好的舒適的,保持皮膚的清潔,預防褥瘡發生,保護好切口、造瘺口、引流管等。
(3)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呼吸功能。清醒病人取半坐位利于通氣,昏迷著臥位頭偏向一側,或取側臥位防止呼吸道分泌物誤入氣管引起窒息。使用呼吸輔助器械應尊重病人意愿,做好呼吸機、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等相關護理,減少不適,預防感染。
(4)加強營養,增進食欲尊重患者飲食習慣,經常變換食物花樣,少量多餐,給予高蛋白、高熱量、易于消化飲食,鼓勵患者吃新鮮水果,蔬菜。創造良好的進食環境,胸部腫瘤患者常伴有食道梗阻,必要時采取鼻飼或完全胃腸外營養。同時做好相關護理,減輕不適,預防感染。
(5)加強口腔護理,眼部護理,聽覺是臨終患者最后消失的感覺,經常與患者交流,讓患者感到即使在生命最后一刻也不孤獨。
(6)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意識狀態等,觀察治療效果用藥反應。
(7)尸體料理也是臨終關懷的重要內容,患者死亡后做好尸體護理,既是對死者的同情和尊重,也是對家屬最大的心理安慰。在做尸體料理過程中應尊重死者和家屬的民族習慣和要求,應以唯物主義死亡觀,態度嚴肅認真
4 臨終患者家屬的心理行為反應與患者臨終的歷程密切相關,指導家屬對患者進行生活照顧,對家屬多關心體貼幫助,給予其精神心理社會等方面的支持,居喪期給予心理疏導,鼓勵表達情感縮短悲傷期。必要時通過電話、網絡方式對喪親者進行訪視
臨終關懷的學術研究和服務在我國開展起步較晚,存在巨大發展潛力。通過以上努力,最大限度地落實了臨終關懷的理念,體現了人文關懷,讓臨終患者在有限的時光里,享受人間溫暖,沒有痛苦,沒有遺憾、安詳平靜的度過最后時光。
【參考文獻】
[1]基礎護理學,本科護理學類專業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年版:P34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