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梨樹嫁接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 S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7-0094-01
核桃是我國重要的干果樹種,分布廣、用途多,經濟價值高。根據我多年的工作經驗,介紹一下核桃的幾種嫁接技術及管理方法。
一、接穗的采集與貯藏
接穗質量直接關系到嫁接成活率的高低,所以要選好采穗母樹。接穗必須是發育充實的1年生枝條的春梢,要求穗心較小,芽子飽滿,無病蟲害。接穗采集時間最好在秋季采果后至落葉期之間進行,也可在春季萌動期進行。采集的接穗必須用礦蠟封嚴剪口,防止接穗失水,核桃接穗封蠟要求比其他樹種接穗封蠟的溫度要高些,溫度控制在10-15℃,這樣蠟封的接穗在嫁接過程中蠟皮不易脫落。需要運輸的接穗,運輸前先用塑料薄膜包好密封,防止風干,影響嫁接成活。需要就地貯藏的接穗,可將接穗放入地窖、冷庫等。因嫁接時期在4月中下旬,接穗的保存期較長,芽子容易霉爛或萌發,接穗貯藏非常關鍵,核桃接穗貯藏的最適溫度是-5℃,最高不能超過8℃。
二、嫁接方法
根據嫁接時期和所用的接穗不同,可分為枝接和芽接兩大類。
枝接又可分為春季枝接、夏季綠枝接和微枝嫁接3種。目前主要應用的有插皮接、插皮舌接、劈接、雙舌接、切接等,核桃的最佳嫁接時期是從砧木萌芽至展葉期。
1.插皮接:削接穗:在接穗上部留2-3個飽滿芽,下端削一個馬耳形大削面,長3-5厘米,入刀部要陡些,深達髓部,再平直地向前斜削下去。削去部分,按接穗粗細而定,細接穗削去一半左右,粗接穗削去多一半,最后將馬耳形切面背面兩側各輕削1刀,深達韌皮部。
鋸砧:選擇適宜部位鋸斷或剪斷砧木,削平鋸面。選擇樹皮光滑的地方,由上向下直劃一刀,長2厘米左右,將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的皮層和木質部之間和用塑料薄膜綁縛包扎,接穗插入砧木皮層后,還要將砧木從接穗馬耳形切面尾端上下0.5厘米處各橫切一刀,并從下部切口處把上下切口之間的砧木皮層挑出,露出長方形傷口,最后再從接穗尾端至接穗頂部用塑料薄膜綁縛包扎,并使傷口下端露白,接穗插好后,用塑料條扎緊綁好即可。
2.插皮舌接:選擇適當部位鋸斷砧木,削平鋸口,選擇砧木光滑處由上至下削去老皮,長5-7厘米,寬1厘米左右,露出皮層。將蠟封接穗削成長6-8厘米的大削面,用手指捏開削面背后皮層,使之與木質部分離,然后將接穗的木質部插入砧木削面的木質部與形成層之間,使接穗的皮層蓋在砧木皮層的削面上,最后用塑料條綁緊接口。這種方法要求接穗和砧木都要離皮,接前3-5天要鋸斷砧木放水,以免傷流過多影響成活。適宜于苗木嫁接,也可用于大樹高接。
3.劈接:適于樹齡較大,苗干較粗的砧木。選用3-5厘米粗的砧木,離地面10厘米處鋸斷砧干,削平鋸口,用刀在砧木中間垂直劈入,深約5厘米,接穗兩側各削一對稱的斜面,長5厘米,然后迅速將接穗削面插入砧木劈口中,使一側形成層對齊,然后用塑料條將接口綁嚴,用地膜包住整個接穗和接口。
芽接的方法有方塊形芽接、丁字形芽接和工字型芽接等。芽接的最佳時間為5月20日-6月10日。嫁接越早枝條生長量越大,木質化程度高,嫁接過晚,當年抽條過弱,不利于越冬。
核桃芽接主要用方塊形芽接,這種方法成活率高,操作方便,下面我們詳細介紹一下方塊形芽接:首先,砧木處理去掉過密、多余的枝條,把樹形整出來。選留粗度在1厘米以上的枝條,在距主枝10厘米的范圍內(使樹形緊湊)選出嫁接部位,然后在枝上方留4-5片葉子去頂,接芽方向靈活掌握,中心干芽方向朝里,其余側枝芽朝一側或枝背,有利于恢復樹形。其次,取芽選與砧木粗度相近、發育成熟、飽滿的接穗上的芽子做接芽,取芽時上方距芽體1厘米左右時橫切回原下刀方向,然后在撕開的一側斷口處用力向另一側推芽體,使芽片木質部與韌皮部分離,要保證生長點全部取下,最后用手撕下芽片。最后,嫁接在需嫁接的砧木上,選一位置、方向合適、光滑的部位,按芽片的大小橫切一刀。豎切(長度要超過芽長度2倍左右,有利于放水),再橫切一刀,撕下韌皮部,取下的部分大于芽子的長度和寬度各0.2厘米左右。然后將取好的芽子放入砧木中,要確保芽子的一橫、豎邊與砧木的兩邊對齊。最后用彈性較好的塑料條自下而上把芽子綁緊,確保芽子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接觸,無跑風處。
三、嫁接后的管理
為更好的保證嫁接成果,不僅要加強嫁接工作,還要抓好接后管理,否則前功盡棄。通過多年經驗總結,需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經常觀察。嫁接后接穗開始萌發抽枝展葉時,每隔2―3天觀察一次,發現接口處有傷流液時,進行解綁防風,待干后再進行綁縛。防止碰撞。
2.除萌、剪砧。接后15天-20天,砧木上易萌發大量的幼芽,應及時抹除。一般芽接后在接芽以上留1-2片復葉剪砧,到接芽新梢長到10厘米左右時,再從接芽以上2-3厘米處剪除。如接頭未活,可在適當部位保留2-3個萌發枝,留待以后補接。
3.解除包扎物。當新梢長到30厘米以上時,應及時解除包扎物。保留葉片,以防直曬芽片,影響成活率;當接芽長到5厘米時進剪砧,把接芽以上的部分剪掉;當接芽長到15-20厘米時解綁,解綁后繼續保持除萌工作。
4.防折。接后25-30天,接穗陸續發芽,生長迅速,枝嫩、復葉多,易遭風折。因此,當新梢長到25厘米左右時,要及時在接口處設立支柱,將新梢輕綁在支柱上,防止折斷。
5.補接。沒有成活的接穗,應選位置合適,發生在砧樁上萌蘗留2-3個,在6月份進行芽接。
關鍵詞:地線 金具 發熱發紅 處理方法
在電力系統中,110kV及以上高壓輸電線路全線架設架空地線,除絕緣架空地線外,架空地線會通過接地引下線與桿塔地網相連,架空地線上的電壓、電流基本為零,正常情況下不會引起架空地線的連接金具發熱,但本局110kV沙井牽線038號鐵塔的架空地線連接金具卻發生了發熱現象,本文針對這一現象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安全可靠的解決方法。
1、異常現象
2、原因分析
在電力系統中,高壓輸電線路的發熱點通常發生在載流導線的接續金具接點上,而架空地線的連接金具發熱卻極少發生,要找出110kV沙井牽線038號鐵塔架空地線連接金具發熱的原因,必須弄清楚架空地線的電流從何而來?
結論:架空地線連接金具處溫度與氣溫大致相同,沒有過熱現象。
4、結論
(1)110kV沙井牽線038號鐵塔位于沙井牽引站內,從鋼軌泄漏到大地的一部分回流電流經過架空地線回流到牽引站變壓器,造成有較大的電流經過架空地線。
(2)終端鐵塔與牽引站的構架距離較近,架空地線的拉力很小,連接金具存在一定的接觸電阻,流經較大電流造成金具發熱發紅。
(3)當電力機車在牽引站啟動時,鐵塔架空地線的電流最小,當電力機車啟動到達牽引站附近1公里時架空地線的電流最大。
(4)在架空地線的楔型線夾尾線處加裝引流線能使連接金具與鐵塔可靠連接,避免連接金具發熱。
參考文獻:
[關鍵詞]杜梨樹 海棠樹 嫁接及管理
中圖分類號:D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2-0019-01
1、海棠樹及杜梨介紹
金秋時節,山東省平原縣馨鑫園林景觀有限公司的苗圃內,游客絡繹不絕。他們看到古樸蒼老的杜梨樹上竟能結出清新玲瓏、大小不一的海棠果,不約而同地駐足觀看、拍照留念,都被這奇景折服感染,紛紛詢問是如何實現的。為了滿足游客的好奇,我都一一講解。
我作為馨鑫園林公司的工程師和這項嫁接工程的實施者,對杜梨樹一往情深,對海棠樹更是情有獨鐘。
杜梨樹(Pyrus betulifolia Bunge)薔薇科梨屬落葉喬木,枝常有刺,杜梨具有抗旱、抗寒、耐鹽堿等的優良習性。在我童年時代就給我留下深深的美好記憶。老家水塘邊長著一大一小兩棵老杜梨樹,夏天的午后和傍晚,人們喜歡在樹下納涼啦呱,喜歡跳水的小伙伴則依次爬上小樹,做個鬼臉跳入水中,扎個猛子在很遠處浮出水面。秋天樹上掛滿杜梨果,等不到變黑成熟,人們便爭先恐后爬上樹,摘下果子放到棉被里捂幾天再吃。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六七十年代,這就是我們最好的水果了!
海棠樹,海棠是薔薇科蘋果屬(Malus)植物。和杜梨同科不同屬,是兩個不同的品種,但有“血緣關系”。憑借其廣泛的適應性,性喜陽光,也能耐半陰,耐寒,對環境要求不嚴,適于疏松肥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中生長。品種的多樣性,以及春天繁花,秋季碩果的多重優點,在園林綠化中異軍突起,扮演起重要角色。因為用戶青睞,且小苗價高好出手,苗圃里很難找到胸徑10cm以上的苗子。為了滿足大型廣場、公園對大規格海棠樹的需求,我便萌生了收集杜梨樹做砧木嫁接各種海棠的夢想。
2、實施過程
2.1 嫁接工具
嫁接刀一把、剪刀一包、塑料條若干卷、鋼卷尺一把、磨刀石一塊、黑色塑料袋若干、棉花1kg。
2.2 砧木準備
2013年平原縣大力實施合村并居工程,拆遷村的樹木需全部伐光。為保護老杜梨樹這一稀有種質資源,2013年秋季開始,我公司從全縣范圍收集到胸徑20―45cm的老杜梨樹52株,通過修根、截冠、帶土球、吊裝、施用生根劑等保活措施栽種到苗圃。
2.3 操作過程
2014年3月28至5月10日,在1個多月的時間里,我們選擇樹干較矮的杜梨樹作為嫁接對象,并按照發芽早晚順序,依次對發了芽的樹實施嫁接。具體嫁接步驟如下:
2.3.1 選砧木骨干枝。每棵樹選留4―10個層次、方位比較合理勻稱的骨干枝,保留40―50cm長短截,再用鋒利刀片將鋸口削平。
2.3.2 備接穗。嫁接前幾天選擇在我們當地適應性強、樹形美觀、葉花果均具較高觀賞價值的西府海棠、絢麗海棠、紅寶石海棠、凱爾斯海棠、王族海棠5個品種的成年健康樹,在其樹冠選擇芽眼飽滿的一年生早秋梢剪下。先去掉頂端細弱部分,其余的剪成10cm左右,將上剪口戳齊,放在加熱熬化的石蠟里速蘸一下,冷卻至常溫后每個品種放一塑料袋內,標明名稱,統一放在0―10℃的低溫處備用。現場削接穗時選頂芽對側削一長3―4cm的平薄長斜面,再在該面對側削兩個0.5cm長的短斜面,成箭頭形。
2.3.3 嫁接方法。采取皮下枝接方式,在削好的截面上豎切一刀,長約1厘米,分開韌皮部,左手拇指和食指按住切開,右手持接穗插入并注意“留白”。根據骨干枝粗細每枝接1―4個接穗。
2.3.4 包裹。接好后,迅速用稍大于橫截面的塑料膜蓋住截面,用專用的塑料條將砧木和接穗連同這塊塑料膜裹緊裹嚴,上面再套一尺寸合適的黑色塑料袋,里面放上濕潤的棉花團以增溫保濕,提高嫁接成活率。
因為這五個品種的葉、花、果的顏色、大小、形狀各有不同,為了確保每棵杜梨樹上都能呈現花期錯落有致、葉花果顏色豐富多彩、大小及形狀各異的奇觀美景,我們在每棵樹上接了至少3個品種,多數都根據骨干枝的方位和上下層次不同,分別接了5個品種。
3、后期管理工作
3.1 放風除萌蘗
接后2―3周,接穗和砧木上都會萌芽、展葉,為節約養分集中促接穗,要將扣在嫁接部位的塑料袋開口露出新長出的接穗葉條,以防中午溫度過高烤壞,并將砧木上的芽子全部抹除,以后的生長季節還要抹二至四遍。
3.2 摘心綁支柱
進入六、七月份,接穗條生長加快,為防止刮風下雨時新梢刮折,在其長度超過20cm時要及時摘心促生側芽,并促進接穗條增粗。每個骨干枝上還要綁縛2―3個長50cm左右的支棍,支棍上方再綁2道繩子,將新梢加固。
3.3 培養新萌條補接
對于沒有接活的接穗,還需培養一個砧木新萌條,粗度達到0.7cm以上時,采取秋季芽接法,具體時間以8月中旬―9月中旬,方法采用“T”字形芽接和嵌芽接兩種。接后一個月或來年春季影響新梢發粗時用刀片劃除綁縛的塑料條。
3.4 加強肥水管理防除病蟲
接芽萌發生長過程會遭受紅蜘蛛、蚜蟲、黃刺蛾、美國白蛾、葉斑病等危害,要及早防治,并結合噴藥摻加尿素等肥料進行葉面施肥,地下同時加強肥水管理,及時除雜草、疏松土表。
4、結果與分析
4.1 成活生長情況分析對比
嫁接的32株杜梨樹,有2棵屬于假活,七、八月份回抽,隨后徹底死掉。其余30株第一次嫁接的接穗80%以上的都成活并且生長良好,通過2014年八、九月份的芽接和2015年4月的枝接補接,2016年都呈現出春季紛繁芳香一樹花,夏季濃郁多色一樹葉,秋季紅橙黃綠一樹果的奇特美景。
4.2 通過對比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4.2.1 品種差別。這5個品種嫁接在杜梨樹上的成活率高低依次是王族海棠、絢麗海棠、凱爾斯海棠、紅寶石海棠、西府海棠。
4.2.2 樹齡差別。超過30a的老樹,其樹勢恢復較慢,嫁接成活率及長勢都不如20a以下的小樹。
4.2.3 季節差別。春季枝接和夏季芽接成活率無明顯差別。但春季枝接時,在接穗保存完好的前提下,以4月中旬后稍晚些時候嫁接成活率偏高,這時氣溫穩定樹液充分流動,最適宜嫁接。春季接在新萌發的一、二年生枝條上比接在十幾年的老粗枝上成活率明顯要高。
4.2.4 嫁接完扣袋比不扣袋的成活率和長勢明顯要好。
關鍵詞:梨;矮化栽培;技術措施
梨樹的發展趨勢是短周期、集約化生產,由于矮化栽培具有結果早、產量高、豐產性好、便于管理、光能利用率高及所結果個大、整齊、含糖量高、品質優良的特點,可通過群體增產措施,促進產量和效益的快速提升,因而進行矮化栽培是梨樹生產的必然趨勢。受傳統種植方式的束縛及矮化砧木的短缺、栽培技術不成熟、投資能力不足等多因素制約,我國梨樹栽培中矮化栽培所占的比例還極小,對生產影響也較小,但從長遠看,矮化栽培管理省工,收回投資早,前期種植經濟效益高,符合現代果業的發展特征。現將我國實現梨樹矮化栽培所采取的技術措施及應注意的問題介紹如下,以促進該產業的發展壯大。
1 我國實現梨矮化栽培采取的措施
1.1 利用矮化砧木
杜梨基砧、久保梨中間砧及榅桲基砧、哈代中間砧組合,然后嫁接栽培品種,可實現矮化、早果、豐產、優質、固地性良好的生產目標,但存在抗寒性差、怕旱、易感染病毒,與個別系統梨嫁接親合力差的不足之處。
PDR54,由香水梨與巴梨雜交選育而來,中國果樹所育成。本身生長勢弱,枝條較細,抗寒、抗腐爛病和輪紋病,作中間砧具有極矮化效應,結果早,與鴨梨、雪花梨、早酥梨、錦豐梨、碭山酥梨等品種嫁接親合性強,對接穗品種的經濟性無明顯影響。
S2和S5,錦香梨的自然實生單系,中國果樹所育成。本身為緊湊矮壯型,抗寒、抗腐爛病和輪紋病,其中S5屬于中等矮化類型,S2為一般矮化類型。
中矮1號,錦香梨的實生后代,中國果樹所育成。抗寒、高抗腐爛病及干腐病,具有良好的親合性,為半矮化砧木,用中矮1號作中間砧嫁接生產的果實顏色稍有發黃現象。
中矮2號,香水梨與巴梨雜交選育而成,中國果樹所育成。親合性好,沒有大小腳現象,矮化效應明顯,作中間砧嫁接品種后,早實性、豐產性可得到明顯的改善。
K系列矮化砧,用久保與身不知雜交獲得的系列矮化砧,山西省農科院果樹所育成。用K系列矮砧嫁接栽培種,樹體表現明顯矮化,與品種嫁接牢固,接口光滑,無劈裂現象,有利于果實品質的改善,早果、豐產
性突出,抗逆性強,抗旱、抗寒、抗粗皮病和腐爛病。
1.2 采用栽培措施
1.2.1 采用倒人字形樹形 陜西禮泉、彬縣等地應用倒人字形樹形,通過單株枝量的控制,人為限制樹冠的擴大,從而起到群體增產的目的。生產中將樹行整成籬狀,行間應始終保持有不少于1 m的作業通道,株間的交接量應控制在10%以內,樹高多控制在行距的70%左右,提高園內光能利用率,減少相鄰行之間的遮光率。由于梨樹密植栽培時,多采用窄株距、寬行距定植法,個體單株要整得窄偏矮,枝主要向行間延伸,可有效地防止光照惡化,對樹高控制應嚴格,一方面提高光合效能;另一方面方便田間作業。
1.2.2 應用植物生長抑制劑 利用生長抑制劑或延緩劑,抑制新梢生長,促進早停長、多成花,起到矮化作用。目前生產中應用較多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有B9、乙烯利、矮壯素和PP333等。主要應用方法為:在新梢生長期,用1 000~1 500 mg/kg B9溶液噴兩次(間隔1周),可有效地控制新梢生長量,促進新梢提前停止生長;在5月下旬和6月上旬,分兩次噴250 mg/kg的乙烯利,可控制梨樹的新梢生長;在新梢生長期,噴用2 000 mg/kg的矮壯素,可使節間變短,新梢提前停長;春季葉面噴1~2次500 mg/kg的PP333或1次600~1 000 mg/kg的PP333,可減少春梢的生長量,每1 m2樹冠投影面積土施有效成分0.15~0.5 g,可強烈地抑制后期和翌年的生長,具有良好的矮化效果。土施時在樹冠外開10~15 cm深的溝,將PP333施入溝內,然后埋土封溝。
1.3 篩選適宜矮化密植栽培品種
矮香,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從車頭梨自然實生后代中選育,樹高僅3 m,枝條自然開張,萌芽力強,成枝力弱,極易形成短果枝;結果特早,個別植株在栽后當年就可結果,果臺連續結果能力強,豐產穩產;抗寒性強,高抗黑星病,較抗腐爛病;管理簡便,栽植后5年內不必進行整形修剪,6年后逐步調整成紡錘形。果實濃香味美,品質優良,可采用1~1.5 m的株距,3~3.5 m的行距,高密度栽植。
另外,早實性強的品種進入結果期早,可實行以果壓冠,控制樹體的長勢,進行矮化栽培。如明月梨、翠冠梨、金秋梨、黃金梨、冀蜜梨、豐水梨等品種不但品質優良,而且在栽植后,定干的當年即可形成腋花芽,第2年即可結果,具有極早果性,很適宜矮化密植栽培。
2 梨矮密栽培應注意的問題
梨樹矮密栽培具有進入結果期早、前期產量高、收益好等諸多優點,但在我國梨生產中實際應用范圍不廣,主要是技術不配套,特別是矮密栽培中樹勢衰弱現象發生普遍,對后期及整個梨樹生長周期的產量、質量和效益影響較大,制約了其大面積普及和推廣,因而在梨樹矮化密植栽培中,對以下環節應高度重視,以利于矮密栽培生產效益的提高,促進矮化密植栽培的普及。
2.1 加大物質供給
梨樹矮化密植栽培時,單位面積栽培株數多,群體密度大,對肥水的需求量較高,梨園內土壤營養物質消耗多,因而必須加強肥水補給,以滿足梨樹在不同經濟年齡時期對各種營養元素和水分的需要,以利于樹體健壯生長,提高結實能力,促進產量和效益的提高。
2.2 嚴格控制產量
梨樹生產能力高,在不加控制的情況下,667 m2產量超過10 000 kg都是可能的,但過量結果會導致樹勢削弱,引發大小年結果現象,對后續產量和質量的形成均不利。因而在矮化密植栽培中,應以效益提高為前提,將產量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以利于穩產優質,促使栽培效益的最大化。一般在山旱地667 m2產量應控制在3 500~4 000 kg之間,肥料供給充足,澆水條件較好的梨園,667 m2產量可提高到4 000~5 000 kg之間,對過多的花果應及早疏除。
2.3保持壯枝結果
多數梨易形成短果枝群,而且短果枝群比較穩定,因而產量較穩定,果臺枝連續結果能力較強,這往往會導致生產中對結果枝更新不及時。結果枝連續結果多年,老化現象明顯,結果能力下降,產量降低,所結果實品質變劣,不利于生產效益的提高,因而在生產中要加大對結果后枝的更新力度,以保持壯枝結果,提高產能,每年應有計劃地刺激抽生一定量的中長枝,以利于替換老化的結果枝,保持結果枝枝齡在2~5年之內。
2.4 保葉保果
1 品種特征特性
樹冠為披散形。樹姿半開張。樹干褐色,皮縱裂,落皮層出現較早。2-3年生枝赤褐色,木栓層厚,皮部粗糙。1年生枝紅褐色。平均長50.8厘米,粗0.45厘米,節間長3.17厘米。葉片長狹,長9.0厘米,寬3.5厘米,葉尖長尾形,葉基楔形,葉緣紉鋸齒。母株至今未見開花結果。
在遼寧興城。4月上、中旬葉芽萌動,6月上、中旬新梢停止生長,10月下旬落葉。營養生長期200天。中矮2號與基砧(杜梨或山梨)及現有栽培品種嫁接親和性好,成齡嫁接樹生長結果正常,可作中間砧或自根砧。矮化程度為對照(杜梨砧木)的51.7%。嫁接樹結果早,豐產性好。嫁接樹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較對照提高1%-2%,果實大小無明顯差異。抗寒性較強。在吉林琿春、遼寧鞍山大凍害之年只有輕微凍害。平時年份能安全越冬:通過對中矮2號母株的枝干腐爛病和輪紋病的抗病性鑒定。高抗枝干腐爛病、枝干輪紋病(病情指數均為O)。
2 栽培技術要點
中矮2號作中間砧或自根砧適于在華北、西北、西南和遼寧等梨區應用,南方梨區可試栽。中矮2號做中間砧適宜株行距1米×3米的高度密植栽培。采用“斜式倒人字形”整形方式和修剪方法;應注意控制花果留量。進行矮砧短周期栽培要求平地高肥水條件,山地需深翻改土,有水土保持設施。在生長量大的地區中間砧段長以25-30厘米為宜。生長量小的地區中間砧段長以20~25厘米為宜。
姜淑苓 陳長蘭 賈敬賢 李振茹 方成泉 馬 力 呂寶和[《園藝學報》2006,33(6)]
杏優良新品種‘金亞’
我國杏栽培歷史悠久,但由于開花早,花和幼果常常易遭受晚霜危害。多年來杏育種工作者把抗晚霜作為重要育種指標之一。1998年我所從亞美尼亞引進一批杏優良品種。經過試驗栽培。調查研究。并在山西省不同氣候、土壤條件進行區域試驗。從中篩選出果個大、抗晚霜性強、品質優、豐產的杏優良品種‘金亞’。2004年2月該品種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委員會審定并命名。
1 品種特征特性
樹姿較開張,樹體長勢強健,萌芽率高,成枝力強。芽具有早熟性。枝條一年多次生長。樹體3年可成形。1年生枝陽面紅色,陰而黃綠色。葉片近圓形,平展,深綠色,葉片大,長6~8厘米,寬7~10厘米。花大型,花瓣粉紅。偏淡白,完全花比例95%以上。枝年平均生長量137厘米。結果初期長果枝比例43%。中短果枝57%。盛果期長果枝20%,而中短果枝80%。連續結果能力強。果實橢圓形,平均單果質量86克,最大120克。果皮底色黃白,陽面稍具紅暈,光潔漂亮;果頂尖凸,梗洼淺窄。縫合線淺而明顯,片肉對稱;果肉厚,淺黃,細嫩,味甜,汁液豐富。有香氣,可溶性固形物18%(普通鮮食杏品種為11%一15%);離核,核小,仁甜,可食率98%,較耐貯運。4年進入盛果期。平均產量20噸/公頃。
晉中地區,3月上中旬花芽萌動,3月底4月初開花,6月底7月初果實成熟,11月初落葉,果實發育期90天,全年生育期220天。
2 栽培技術要點
‘金亞’杏適栽范圍廣。是我國杏產區更新換代的優良品種。新疆、山西、山東、甘肅等杏產區均可發展。山地、丘陵、平川均可種植。該品種自花結實率低。栽植時應配置適宜的授粉品種,如亞美尼亞2號杏、串枝紅、金太陽、凱特等,比例3-5:1。栽植密度3-4米x4-5米。適宜樹形為紡錘形、疏散分層形或自然開心形。可利用‘金亞’杏芽具有早熟性特性進行夏剪。使樹體提早成形。
田建保 陳秋芳 王敏何美美 韓鳳[《園藝學報》2006,33(6)]
山地板栗新品種‘鎮安1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1998年承擔了陜西省林業廳重點項目“鎮安大板栗優選研究”,通過普查、初選、復選,共選出優樹38株,最后篩選出了早實、豐產、穩產、抗旱,耐瘠薄的優良單株98006號,定名為‘鎮安1號’,是適合于山地栽植的板栗新品種。2005年12月28日通過陜西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良種編號:QLS063-J045-2005)。
1 品種特征特性
樹冠圓頭形,樹形呈多主枝自然開心形,樹勢開張。自然分枝良好,結果母枝長26厘米,總苞圓形。針刺長2.3厘米。每叢8-12根,平均每苞堅果2.5個。堅果大,扁圓形,果皮紅褐色,有光澤,種仁澀皮易剝離。
在陜西商洛地區,4月初芽開始膨大,4月中旬芽萌發。4月下旬展葉,5月份新梢伸長,6月份枝芽加粗生長。6月初進入初花期,6月13日進入盛花期。6月25日進入末花期。9月份果實生長發育。9月24日果實成熟,11月上旬落葉進入休眠期。
該品種嫁接后第2年就可以掛果。平均單籽13.15克。堅果縱徑2.72厘米,橫徑3.15厘米。出籽率達35.3%,樹冠投影產量為0.246千克/平方米,早實、豐產。果實可溶性糖含量10.1%,蛋白質3.68%,脂肪1.05%,維生素C 376.5毫克/千克。品質優良,抗病力強。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