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脫硫除塵技術論文

          脫硫除塵技術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脫硫除塵技術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脫硫除塵技術論文

          脫硫除塵技術論文范文第1篇

          水泥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又屬高能耗、重污染行業。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水泥工業粉塵排放占全國總排放量的70%以上,氣體污染物如:氮氧化物、氟化物、二氧化硫的排放污染也不可低估,并且對大氣污染有加重趨勢,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占有相當的比重。目前,我國水泥工業中的新型干法窯水泥生產環保工作做得比較好,但仍有40%左右非新型干法窯水泥生產的污染治理困難依然較大,尚缺乏成熟的技術,急需開發適合我國國情的水泥污染治理技術和設備。但從整個行業來看,企業環境績效的取得主要靠末端治理,環保設備投資和運行成本很高,成了進一步做好水泥工廠環保工作、繼續提高環境績效的阻力,如何有效預防污染、改進污染控制技術裝備提高其性價比、加強污染控制技術裝備應用和管理、提高污染控制技術裝備運行可靠性、降低環保設備投資和運行成本是推進水泥工業環保工作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確保實現“十一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加快現有水泥工業污染防治設施建設,全面推進水泥工業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綜合治理,減降二氧化碳的排放,提升技術裝備質量和污染防治技術整體水平,提高污染防治工程技術和設備的國產化程度,加快推動我國水泥工業污染防治技術的發展步伐,滿足水泥企業對環保適用技術的迫切需求,使國際先進的污染防治技術和裝備及時在國內示范應用,使國產的先進、成熟、適用的污染防治技術和裝備更多地走出國門,為供需雙方提供相互交流、合作的機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與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建筑材料行業分會定于2009年4月1日-3日在北京中苑賓館召開“2009年全國水泥工業污染預防與控制技術及管理交流會”。由中國水泥協會與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建筑材料行業分會舉辦的“2009中國國際水泥峰會”和“第十屆中國國際水泥技術及裝備展覽會”同期舉行。

          本次交流會將重點圍繞水泥企業關注的環保效益與經濟效益、污染物排放標準、清潔生產與污染預防,除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二氧化碳治理與減排等應用技術實踐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交流研討。

          現將會議征文及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論文征集的主要內容

          (一)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

          1、國際先進的水泥工業污染物控制技術及在我國的示范和應用;

          2、國產先進、成熟、適用的污染防治技術和裝備在國外的示范和應用;

          3、水泥工業除塵、脫硫、脫氮、脫氟系統工程典型案例與分析;

          4、水泥企業粉塵污染治理現狀與發展趨勢;

          5、電、袋復合式除塵器的開發與應用;

          6、水泥廠袋收塵器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建議;

          7、脫硫除塵成套設備關鍵技術的最新研發與應用;

          8、水泥工業高濃度煤粉的袋式捕集技術和設備;

          9、大風量、長袋、低壓脈沖除塵技術和設備;

          10、水泥窯頭、窯尾袋式除塵技術及高爐煤氣袋式除塵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11、在水泥工業除塵工程設計、施工、安裝調試及設備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和采取的辦法與解決措施;

          12、水泥工廠加強除塵系統和設備的維護與管理提高設備運轉率的經驗和教訓;

          13、水泥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實現預防污染、節能減排的經驗;14、水泥工廠貫徹ISO14000實現減排、提高環境績效的經

          驗;

          15、水泥企業開展清潔發展機制項目CDM實現CO2減排的做法與經驗。

          (二)節能減排的新技術與新趨勢

          1、水泥工業節能減排新技術展望;

          2、水泥企業低品位石灰石資源利用新技術;

          3、水泥企業用回轉窯焚燒生活垃圾、固體廢棄物的新技術;

          4、水泥企業利用外行業尾礦、工業廢渣、粉煤灰等綜合利用的新技術;

          5、水泥企業采用新型多通道燃燒器利用劣質燃料、二次燃料的新技術;

          6、水泥企業采用低NOX生成分解爐的預分解新技術;

          7、水泥企業采用低NOX生成的燃燒新技術;

          8、水泥企業采用除塵、除有害氣體一體化的收塵技術與設備;

          9、水泥企業開放場合粉塵控制新技術;

          10、全密閉電石爐尾氣治理及綜合利用;

          11、水泥企業采用高新技術“留殼改仁”改造低效率收塵設備的經驗;

          12、水泥企業采用清潔生產措施預防與控制污染的新技術;

          13、新型干法水泥企業提高型清潔生產審核技術與方法;

          14、水泥企業開展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實現CO2減排新的做法;

          15、水泥企業噪聲治理新技術;

          16、水泥企業工業廢水治理新技術;

          17、水泥企業治理污染物高濃度、高含濕量、腐蝕性、爆炸性、粘性廢氣的新技術;

          18、低溫余熱發電、高效節能粉磨(立式磨、輥壓機、高效選粉機等)、高效低壓損預熱器、高效熟料冷卻器、散裝水泥、高效密閉輸送等節能減排型水泥成套技術裝備創新及產業化發展。

          希望各有關單位及相關人員,根據征文內容撰寫論文

          二、論文征集

          1.本次研討會面向全國征集與主題相關的學術報告、論文、調研成果,將擇優選用并安排會議發言。

          2.個人簡介:會議演講者需提供300字左右的個人簡介,供會場主持人向參會代表進行介紹。

          3.論文要求:①采用A4紙規格,5號宋體字,每頁42行,每行45字。一般不超過5頁。文責自負。論文摘要在500字左右;②題目下方為作者姓名,單位,郵編;③會議只接收論文的電子版(或軟盤)。;④論文截至日期為2009年3月1日。凡被錄用論文,將匯編到題為《2009年全國水泥工業污染預防與控制技術及管理交流會論文集》中,同時論文作者獲論文證書,參會人員每人一冊。

          三、主旨報告

          1.環境保護部有關領導介紹我國“十一五”環保規劃及當前環保形勢和任務,國家水泥工業污染治理規劃情況及大型水泥工業項目國家污染治理專項資金申請等內容;

          2.國家發改委有關領導領導介紹水泥工業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和節能減排等環保相關管理規定。

          四、特邀報告

          1.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介紹水泥行業面臨的環保形勢任務及環保治理技術需求信息;

          2.為了吸收與引進國內外的水泥污染控制方面的理念、技術與管理經驗,特邀請國內外一批知名領導、專家參加會議,并做基調發言或重要學術報告;

          3.專家就中國水泥工業的除塵發展歷程、現狀以及發展趨勢進行概括分析和總結,介紹已經推廣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水泥清潔生產技術和綜合的解決方案。

          五、參會人員

          1.管理部門:政府官員、行業協會、污染控制部門管理人員;

          2.研究單位:水泥、環保、系統研究單位、設計單位,高校、科研院所、監測機構、環評單位等;

          3.企業:水泥生產企業、水泥裝備制造企業、環保工程公司、脫硫除塵治理公司,環保工程施工、安裝單位,工業企業燃煤鍋爐單位技術負責人、科技及管理人員等;

          4.其他有意參加研討交流的單位及人員。

          六、會議安排

          1.會議安排:會期3天,相關政策主題報告、專題報告、案例分析、分組交流2天,考察1天。

          2.工作語言:會議期間主要用中文和英文交流,會場配備同聲翻譯。

          3.有關會議議程、日程安排等事宜將于會前一個月準時通知報名參會人員。

          七、會議聯系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北京市海淀區紅聯南村54號,100082)

          聯系人:

          電話:

          脫硫除塵技術論文范文第2篇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industrial boiler flue gas emissions, a new type of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process suitable for industrial boiler has been developed.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desulfur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of industrial boilers. In this paper, the desulfur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echnologies combined with ozone oxidation and chemical absorption are studied and analyzed.

          【關鍵詞】燃煤工業鍋爐;脫硝改造;臭氧氧化;脫硫脫硝

          【Keywords】coal fired industrial boiler; denitration modification; ozone oxidation; desulfur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中圖分類號】TK229.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6-0150-02

          1 引言

          在我國,燃煤工業鍋爐廣泛運用于各種工業生產之中,其數量較多,分布較廣。每年我國的燃煤工業鍋爐消耗標煤約四億噸,約占全國煤炭消耗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產生了大量的煙塵、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隨著環境保護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燃煤工業鍋爐的尾氣污染治理問題已經成為了環保問題治理的重要內容。目前大部分的燃煤工業鍋爐已經配備了除塵脫硫設備,但未安裝相應的脫硝裝置,需要進行脫硝改造。如何在保證脫硝效果的基礎上,降低投資和設備運行的成本,是目前必須予以充分考慮的問題。

          2 燃煤工業鍋爐脫硝技術的選擇

          我國燃煤工業鍋爐在運行過程中受生產供氣需求的影響,負荷變化較大,產生的氮氧化物濃度波動較大,并且燃煤工業鍋爐的爐膛工況較為復雜。大部分燃煤工業鍋爐的現有場地在設計時未考慮脫硝改造的需求,也給脫硝改造帶來了巨大難度。火電廠電站鍋爐上應用較多的SCR及SNCR脫硝技術,適合運行平穩的大型鍋爐脫硝處理,不適合直接應用在燃煤工業鍋爐的尾氣脫硝處理上。采用氧化吸收法結合濕法脫硫脫硝技術,不僅能夠解決鍋爐負荷變化較大帶來的煙氣處理難度,還具有同一設備實現高效率的脫硫脫硝的優勢,值得進行探討研究。

          氧化吸收法,即利用強氧化劑將煙氣中的氮氧化物氧化成NO2及N2O5等高價態氮氧化物后,再利用吸收液將氮氧化物及二氧化硫同時去除。

          目前常用的脫硝氧化劑有亞氯酸鈉、過氧化氫和臭氧等。[1]

          亞氯酸鈉氧化法是通過亞氯酸鈉作為氧化劑,將尾氣中的NO氧化為硝酸,SO2氧化為硫酸,達到脫硫脫硝的目的。但H.K.Lee等通過研究發現,僅當尾氣中的SOX被亞氯酸鈉完全去除后,NOX才會被除去。[2]由此可見尾氣中的SOX會影響脫硝反應,導致脫硝效率不高。而且亞氯酸鈉價格較高,反應產物復雜,容易導致二次污染,對設備腐蝕性較大。

          過氧化氫氧化法是利用過氧化氫直接將NO氧化成可溶性的NO2,再通過洗滌方式與SO2一同被去除。但過氧化氫是一種弱酸,在酸性環境下較穩定,影響了NO的氧化反應。同時,過氧化氫在高溫下分解加速,導致氧化劑利用率低,影響了脫硝效率。

          臭氧氧化法的原理是利用臭氧自身的強氧化性,很容易地將氣體NO氧化為溶解度較高的高價態氮氧化物,比如NO2、NO3、N2O5等,然后通入吸收塔內,將SO2和氧化生成的NOX一并吸收去除,達到同時脫硫脫硝的目的。臭氧脫硝的氧化化過程非常迅速,無危害環境的副產物生成,殘留的臭氧很容易分解為環境友好的O2。

          3 臭氧氧化脫硝的機理

          臭氧氧化脫硝技術的關鍵因素就是NO的氧化過程。NO的氧化是逐步完成的,煙氣中的NO必須先氧化生成NO2后,如果O3過量才會生成NO3和少量的N2O5。反應機制如下:

          O3+NO=NO2+O2(1)

          O3+NO2=O2+NO3(2)

          NO2+NO3=N2O5(3)

          通^實驗發現,O3與NO之間發生的氧化速度要高于O3與SO2的氧化反應速度。因此,SO2不會對O3與NO之間所產的氧化過程產生影響。

          4 燃煤工業鍋爐脫硝改造工藝流程

          目前大部分現有燃煤工業鍋爐已經配備了多管除塵器、布袋除塵器或水膜除塵器,并配備了脫硫吸收塔。因此必須盡量利用現有的除塵脫硫裝置的基礎上增加脫硝裝置,并利用原有的吸收塔同時進行脫硫與脫硝。改造后的工藝流程是:經過除塵后的煙氣通過引風機后、在進入吸收塔之前,將會與臭氧在臭氧反應器內進行充分的氧化反應,從而將NO氧化為高價態氮氧化合物后,再輸送至吸收塔內進行反應,從而達到脫除煙氣中SO2和NOX的目的,最后經過除霧器脫水后,煙氣輸送至煙囪排放。在整個煙氣脫硫脫硝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硝酸鹽和硫酸鹽將會進入循環池。

          5 臭氧氧化同時脫硫脫硝的主要影響因素

          影響O3氧化同時脫硫脫硝的主要因素有O3/NO摩爾比、反應溫度、吸收液等。

          5.1 O3/NO摩爾比

          從實驗研究的結果進行分析發現,當O3/NO摩爾比≤1時,NOx的脫除效率相對較低,約為50%左右。因此,在實際的脫硝過程中,通常選擇O3/NO摩爾比>1,因為NO氧化度過低將會對NOx的脫除工作產生不利的影響,反之如果臭氧對NO氧化度較高,則NOx的脫除效率可達90%以上。[4] 實際運行時,可以通過調節臭氧的產生量來達到預期的脫硝效率。

          5.2 反應溫度

          除塵器后部、吸收塔前端的煙氣溫度一般在100~150℃左右,該溫度為臭氧脫硝的合適溫度。此時臭氧的分解率較低、實際的生存時間將會大于NOx的動力學反應時間,有利于氧化反應順利進行。

          5.3 吸收液及吸收塔

          目前燃煤工業鍋爐的濕法脫硫常用石灰/石灰石―石膏法、雙堿法等。這些脫硫工藝的洗滌吸收液在脫硫的同時也能吸收NOx。但是,因為煙氣中的NOx增加了吸收塔的負荷,原有的吸收塔必須進行技改,增加噴淋層層數或者增加吸收液的循環水量,才能保證脫硝和脫硫正常運行。

          6 臭氧硝的優勢

          ①脫硝效率較高,脫硝效率可達90%以上;

          ②臭氧脫硝采用在吸收塔之前的煙道內安裝O3噴射格柵,對鍋爐設備產生的影響較小;

          ③脫硫脫硝在吸收塔內同時進行,節省了設備的占地面積,適合現有鍋爐的脫硝改造;

          ④可以根據鍋爐的工況變化,通過調節臭氧用量,從而將脫硝效率控制在經濟可行的范圍內。

          7 結語

          臭氧氧化結合濕法吸收同時脫硫脫硝技術,有效地解決了燃煤工業鍋爐煙氣脫硝改造存在的問題,在保留傳統濕法脫硫工藝的基礎上促進了脫硫脫硝效率的穩步提高,降低了投資運行的成本。因此,這一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對于促進我國現階段的工業鍋爐煙氣脫硫脫硝效率的提高,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柏源,李忠華,薛建明,等.煙氣同時脫硫脫硝體化技術研究[J].電力科技與環保,2010(03):56.

          【2】韓穎慧. 基于多元復合活性吸收劑的煙氣CFB同時脫硫脫硝研究[D].保定:華北電力大學,2012.

          脫硫除塵技術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大氣污染物;預防;治理

          大氣是人類生存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氣環境質量的優劣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一些常見的大氣污染物會對人體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危害。大氣污染物一般有2種形態,即顆粒狀污染物和氣態狀污染物,顆粒狀污染物主要以煙塵為主,氣態狀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含氫氣體等。大氣污染物能夠在大氣中擴散,具有污染范圍廣、區域性和整體性強的特征。因此,大氣污染的程度與該地區的自然條件、能源構成、工業結構和布局、交通狀況以及人口密度等多種因素有關。防治大氣污染物的根本方法,是從污染源頭著手,通過削減污染物的排放量,促進污染物擴散稀釋等措施來保證大氣環境質量,同時從區域環境的整體出發,充分考慮該地區的環境特征,對能夠影響大氣質量的各個因素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充分利用環境本體的自凈能力,采用最佳的防治方法,已達到控制大氣環境質量,減輕大氣污染的目的。大氣污染物的綜合防治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采取各種措施,減少污染物的產生

          1.1全面規劃,合理布局

          大氣污染綜合防治,必須從協調地區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之間的關系出發,對該地區各污染源所排放的各類污染物質的種類、數量、空間分布做全面的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上制定控制污染物的最佳方案。例如:工業生產區應設在城市主導風向的下風向;在工廠區與城市生活區之間,要有一定間隔距離,并營造城市綠化帶,以減輕大氣污染的危害。嚴格對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審批,對無污染治理設施或污染治理設施不完善的要責令其停工限期整改,對于現有污染嚴重、資源浪費、治理無望的企業,要堅決采取關、停等措施。

          1.2改善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

          我國是燃煤大國,煤炭燃燒過程中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以及懸浮顆粒等污染物。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在短時間內不會有根本改變,因此應優先推廣型煤和低硫等洗選煤的生產和使用,降低煙塵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此外,要根本解決大氣污染問題,還要從改善能源結構入手。例如,使用天然氣和焦化煤氣、石油液化氣等二次能源,加大對太陽能、風能、地熱、潮汐能、生物能和核聚變能等清潔能源的利用。

          1.3實行區域采暖和集中供熱

          家庭中的燃煤爐灶和分布在市區的各類采暖、燒水小鍋爐排放大量二氧化硫和煙塵是造成城市大氣環境惡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城市采取區域采暖,集中供熱措施,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區域采暖,集中供熱的好處表現在:一是可以提高鍋爐設備利用率,降低燃料消耗量;二是可以充分利用熱能,提高熱利用率;三是便于采用高效率除塵設備,大大降低粉塵排放量。四是減少燃料的運輸量,從而減少運輸設備的使用,間接減少大氣污染物的排放。

          1.4植樹造林,綠化環境

          綠化造林是大氣污染防治的一種經濟有效的措施,植物有吸收各種有毒有害氣體和凈化空氣的功能,是空氣的天然過濾器。蒙塵的樹葉經雨水淋洗后,又能夠恢復吸附與阻攔塵埃的功能,使空氣得到凈化。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夠釋放出氧氣,可吸收二氧化碳,一般1hm2的闊葉林,每天能夠消耗約1t二氧化碳,釋放出750kg氧氣,起到了良好的空氣調節作用。

          二、采用各種專業技術,控制污染物排放

          2.1顆粒狀污染物的治理

          大氣中的煙塵(主要由顆粒狀污染物組成)大部分是由于固體燃料(煤)的燃燒產生的。去除大氣中顆粒狀污染物的方法很多,根據其作用和原理,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一是干法去除顆粒狀污染物。利用機械力(重力、離心力)將粉塵從氣流中分離出來,達到凈化的目的。常用的設備有重力沉降室、慣性除塵器和旋風除塵器等。其中最簡單、廉價、易于操作維修的是沉降室。攜帶塵粒的氣流由管道進入寬大的沉降室時,速度和壓力降低,其中較大的顆粒(直徑大于40μm)則因重力而沉降下來。旋風除塵器的作用原理是使氣流在分離旋轉,塵粒在離心作用下被甩往外壁,沉降到分離器的底部而被分離清除。這種方法對5μm以上塵粒去除效率可達50%~80%。二是濕法去除顆粒狀污染物。該方法是用水或其他液體使顆粒濕潤,進而加以埔集去除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噴霧塔式、填斜塔式、離心式分離除塵器、文丘里式除塵器等多種,這些方法能除去直徑大于10μm的顆粒,如果采用離心式分離除塵器,其去除率可達90%左右,但這種方法的缺點是能耗較高,同時存在污水處理問題。三是過濾法去除顆粒狀污染物。有較高的除塵效率,其中最常用的袋式濾塵器對直徑1μm顆粒的去除率接近100%,它使含塵氣體,通過懸掛在袋室上部的織物過濾袋而被除去,這種方法效率高,操作簡便,適應于含塵濃度低的氣體;其缺點是維修費高,不耐高溫高濕氣流。四是靜電法去除顆粒狀污染物。該法的原理是所有塵粒通過高壓直流電場時吸收電荷的特性而將其從氣流中除去。帶電顆粒在電場的作用下,向接地集塵筒壁移動,借重力而把塵粒從集塵電極上除去。其優點是對粒徑很小的塵粒具有較高的去除效率,且不受含塵濃度和煙氣流量的影響,但設備投資費用和技術要求高。

          上述各種除塵方法原理不同,性能各異,使用時應根據實際需要加以選擇或使用,主要考慮因素為塵粒的濃度、直徑、腐濁性等以及排放標準和經濟成本。一般情況下,顆粒較大(數十微米以上)宜于采用干法,對于細小顆粒(數微米)則以采用過濾法和靜電法為宜。

          2.2氣態污染物的治理

          二氧化硫不僅在大氣中形成酸雨,造成空氣污染,而且嚴重腐蝕鍋爐尾部設備,影響生產和安全運行。因此,煙氣脫硫對我國來說更為重要。煙氣脫硫技術包括燃料脫硫(目前主要是重油脫硫)和煙氣脫硫2種。重油脫硫是采用加氫脫硫催化法,使重油中有機硫化物中的C—S鍵斷裂,硫變成簡單的氣體或固體化合物而從重油中分離出來。含硫量較高的重油首先進行脫硫處理,再提供給用戶,主要應用在那些沒有煙氣脫硫能力的中小工廠,而大型工業企業則要求安裝煙氣脫硫設施。

          煙氣脫硫可分為干法和濕法2種,濕法是把煙氣中的SO2和SO3轉化為液體或固體化合物,從而把它們從煙氣中分離出來,濕法脫硫主要包括堿液吸收法、氨吸收法和石灰吸收法等。堿吸收法是用氫氧化鉀、氫氧化鈉水溶液等作為吸收劑;氨吸收法用氨氣作為吸收劑;石灰乳法使用石灰漿作吸收劑,同時可回收石膏。

          濕法脫硫后,煙氣溫度降低、濕度加大,排出后影響煙氣的上升高度而難以擴散。為克服上述缺陷,采用固體粉沫或非液體作為吸收劑或催化劑進行煙氣脫硫,稱為干法脫硫。干法脫硫又分為吸附法、吸收法和冷凝法、催化轉化法、直接燃燒法、膜分離法以及生物法等,其中吸收法和吸附法是應用最為廣泛的2種方法。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固體吸附劑處理氣態污染物,使其中的1種或幾種組分,在固體吸附劑表面,在分子引力或化學鍵力的作用下,被吸附在固體表面,從而達到分離的目的。常用的固體吸附劑有骨炭、硅膠、礬土、沸石、焦炭和活性炭等,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是活性炭。吸收法是利用氣體、液體中溶解度的不同,以分離和凈化氣體混合物的一種技術,也適用于氣態污染物的處理。在吸收法中,選擇合適的吸收液至關重要,是關系到處理效果的關鍵。

          三、完善環境監管,加大執法力度

          在現階段我國的一些企業,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根本不考慮其排放污染物對大氣造成的危害。因此,監管措施和執法力度直接關系著對大氣污染物的防治效果。這就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減排指標體系、監測體系、考核體系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此外,還要加大對排污大戶的懲罰力度,走出“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怪圈,使企業逐漸走上規范化經營和良性競爭之路;鼓勵公眾參與監督,形成社會聯動、企業互動的強大合力。

          參考文獻:

          [1]黃振中.中國大氣污染防治技術綜述[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04,26(2):30-35.

          [2]黃成.我國城市大氣污染現狀及防治對策[J].科技信息,2008(21):136,137.

          脫硫除塵技術論文范文第4篇

          論文關鍵詞:煙氣;SO2;控制

          論文摘要:我國的能源以燃煤為主,燃燒過程中產生嚴重污染。本文分析了鍋爐煙氣SO2污染的產生;提出了控制燃煤SO2污染的三種途徑;討論了煙氣脫硫技術。

          我國的能源以燃煤為主。占煤炭產量75%的原煤用于直接燃燒,燃燒過程中產生嚴重污染,如煙氣中的CO2產生溫室效應,SOX 導致形成酸雨,NOX引起酸雨、破壞臭氧層以及產生化學煙霧。1995年國家頒布了新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并劃定了SO2 污染控制區及酸雨控制區,各地對SO2 的排放控制越來越嚴格,并且開始實行SO2 排放收費制度。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逐漸增強,減少污染源,凈化大氣,保護人類生存環境的問題,正在被億萬人們所關心和重視。尋求解決這一污染源的措施,已成為當代科技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因此,治理鍋爐煙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鍋爐煙氣的污染

          1.1 鍋爐內煤的燃燒過程

          在煤的燃燒過程中,當煤塊受熱后溫度達100 ℃,煤中水分就逐漸被烘干。當煤塊溫度繼續升溫時,在煤尚未與空氣作用的條件下,煤開始干熘出碳氧化合物及少量的氫和一氧化碳,這些氣體的混合物叫揮發物(著火250~700℃)。當溫度不斷升高,揮發物逸出的量不斷增多,煤粒周圍的揮發物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遇到空氣中的氧就開始著火燃燒,在煤粒外層形成黃色明亮的火焰。煤中的揮發物全部逸出后,所剩下的固態物質就是焦炭。當煤塊周圍的揮發物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將焦炭加熱到紅熱狀態,為焦炭的燃燒創造了條件。焦炭是煤的主要可燃物,它的燃燒是固體與氣體間進行的化學反應,它比揮發物難燃燒,如何創造焦炭燃燼的條件,關系到煤塊燃燒程度。綜上所述,固體燃料的燃燒都包括加熱干燥、干熘析出揮發物,形成焦炭燃燒和燃燼形成灰渣等4個階段。

          1.2 煤在燃燒過程中SO2 的生成

          煤中的全硫分包括無機硫和有機硫。在高硫分煤中,硫主要以硫鐵礦的形式存在。有機硫、游離狀態的硫和硫鐵礦中的硫皆為可燃性硫。硫燃燒生成SO2 、SO3 和H2O 生成H2SO3 。硫酸鹽中的硫難于分解出來,為不可燃燒硫,進入灰分中。但在高溫下有些金屬的硫酸鹽是可以分解的。煤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SO2 在鍋爐和煙道內要發生一系列復雜的物理變化和化學反應:SO2的氧化反應主要是在金屬氧化物、金屬鹽類和其它粉塵的接觸催化作用下轉化為SO3進而轉化為H2SO4或硫酸鹽。在硫的轉化過程中,濕度對SO2 的轉化率有重要的影響。相對濕度低于40 %轉化速度緩慢,相對濕度高于70%,轉化速度明顯提高。

          2、燃煤鍋爐煙氣脫硫技術及控制

          煙氣脫硫方法可分為拋棄法和回收法兩大類。拋棄法是將吸收劑與SO2 結合,形成廢渣,其中包括煙灰、CaSO4、CaSO3 和部分水,沒有再生步驟、廢渣拋棄或作填充處理,其最大問題是污染問題未得到徹底解訣,只是將空氣污染變成固體污染;回收法是將吸收劑吸附SO2 ,然后再生或循環使用,煙氣中的SO2 被回收,轉化成可出售的副產品如硫磺、硫酸或濃SO2 氣體,回收效果較好,但成本較高、一般按使用的吸收劑或吸收劑的形態和處理過程的不同,將回收法分為干法煙氣脫硫、半干法煙氣脫硫和濕法煙氣脫硫三類。

          2.1干法脫硫干法煙氣脫硫是用固體吸收劑(或吸附劑) 吸收(或吸附) 煙氣中SOX的方法,具有系統簡單、占地小、同時具有脫氮功能等優點,缺點是鈣利用率低,脫硫劑再生、更換費用高。一般鈣硫比為2 時,脫硫效率可以達到70 % ,干法脫硫又有活性炭法、活性氧化錳法、接觸氧化法和還原法之分。如活性炭法就是利用活性炭的活性和較大的比表面積使煙氣中的SO2在活性炭表面上與水蒸汽反應生成硫酸的方法。

          2.2半干法煙氣脫硫半干法煙氣脫硫介于濕法和干法之間,脫硫劑以溶液的形式被噴入煙氣中,SOX 與脫硫劑發生反應的同時,溶液的水分全部蒸發。一般鈣硫比為1.6 時,脫硫效率可以達到80 %。半干法煙氣脫硫要求的控制水平較高,以使噴水量能全部蒸發。

          2.3濕法煙氣脫硫濕法煙氣脫硫是用水或鈣鹽溶液作吸收劑吸收煙氣SOX 的方法,一般鈣硫比為1 時,脫硫效率可以達到90 % ,缺點是須建立水循環系統,防腐、煙氣脫水問題突出。濕法中由于所使用的吸收劑不同,濕法脫硫又有石灰石- 石膏法、鈉法、氧化鎂法、氨和催化氧化法之分。如氨法就是用氨(NH3?H2O) 為吸收劑吸收煙氣中的SO2 ,其濕灰(中間產物) 為亞硫酸銨(NH4 ) 2SO3 和亞硫酸氫銨NH4HSO3。采用不同方法處理濕灰,還可回收亞硫酸銨(NH4)2SO3、石膏CaSO4?2H2O和單體硫S等副產物。由于回收系統工藝復雜、投資高等因素80%濕灰采用經濟的拋棄法。

          3結論

          3.1目前我國燃煤鍋爐眾多,鍋爐煙氣脫硫治理難度大、存在問題多及造成污染嚴重,成為我國當今令人關注的熱點之一。

          3.2實現煙氣脫硫低成本的“經濟化”目標是煙氣脫硫技術發展的大趨勢。

          參考文獻

          [1] 劉志全1 關于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的探討[J ], 環境保護,2001 , (2) :8 - 101

          [2] 安恩科1 濕法脫硫問題的探討[J ]1 環境工程,2001 ,19(2) :25 - 261

          脫硫除塵技術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火電廠;大氣污染排放;脫硫脫硝技術

          中圖分類號:TM62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火電廠燃煤量在我國工業煤炭消耗量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帶來的污染非常嚴重。據統計,2010年,火電廠產生的SO2和NOx分別占我國SO2和NOx總排放量的52.8%和65.1%。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重點工業部門分工方案中指出,要繼續推進電氣行業污染減排,新建燃煤機組要同步建設脫硫脫硝設施。

          目前最具有發展前景的脫硫脫硝技術是煙氣同時脫硫脫硝技術,指在同一套設備內對煙氣中的SO2和NOx同時去除,該方法不但節約用地而且投資較低。

          一、我國燃煤火電廠大氣污染排放現狀

          燃煤過程產生的廢氣污染物具體包括粉塵、SO2、NOx及CO與CO2氣體,其中NOx與SO2的污染尤甚。據統計數據表明,2010年我國工業廢氣排放量達519168億m3,較2009年上升19.1%,其中工業SO2排放量達1864.4萬t,占全國SO2排放量的85.3%;“十二五”期間我國SO2排放總量及工業SO2排放量皆呈現出下降趨勢。與2005年相比,2010年我國SO2排放總量下降14.3%,超額完成“十二五”減排的任務;2010年我國SO2及NOx排放量較2009年上升9.4%(1852.4萬t),其中工業NOx排放量較2009年上升14.1%(1465.6萬t),占全國NOx排放量的79.1%。總體而言,我國工業NOx排放量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SO2屬“十二五”期間的重點污染控制對象,因此超額完成既定減排任務。從2000年以來,我國便開始對SO2的排放進行嚴格控制,同時逐步加大排放控制力度,到2010年我國已有2386家電力企業被列入重點調查統計范圍,其中1642家獨立火電廠,744家自備電廠。獨立火電廠共消耗16.6億t燃料煤,占全國工業煤炭消耗量的49.2%。SO2排放量達835萬t,較2009年下降4.8%,占全國工業SO2排放量的44.8%。

          二、火電廠燃煤煙氣脫硫脫硝技術

          (一)、煙氣脫硫技術

          在我國,對于工業煙氣脫硫,在燃煤電廠行業出現較早。現在大多的工業煙氣脫硫技術都是源于最初的燃煤煙氣脫硫技術。煙氣脫硫工藝按脫硫劑是否含水可分為:濕法、干法、半干法。其中具代表性的有:濕法中的石灰石-石膏法,氨法;半干法中的循環流化床法;干法中活性碳(焦)干法。

          1、煙氣濕法脫硫技術

          石灰石-石膏法以石灰石裝液(5%-15%)為脫硫劑,除塵煙氣中的SO2與石灰石漿液中的CaC03、Ca(0H)2以及鼓入的或使用噴淋技術時塔內空氣中的O2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石膏(CaS(V2H20);煙氣依次經過除霧器除去霧滴,最后經煙囪排入大氣,工藝流程如圖1。

          圖1石灰石-石膏法脫硫工藝流程圖

          2、煙氣氨法脫硫技術

          嚴格來講,氨法始于20世紀70年代,日本與意大利等國始研制氨法脫硫工藝并相繼獲得成功。氨法以NH3為吸收劑,在吸收塔中與SO2反應生成亞硫酸氫銨(NH4HSO3)和亞硫酸銨((NH4)2S03)。含NH4HSO3的溶液進一步與NH3反應生成(NH4)2S03,然后再對(NH4)2S03氧化、結晶,制取質量好而且穩定的硫酸銨((NH4)2S04)。

          3、煙氣循環流化床脫硫技術

          循環流化床法以消石灰(Ca(0H)2)為吸收劑,除塵煙氣從吸收塔底部進入,經文丘里管加速后與加入的Ca(OH)2、循環灰及水發生反應,除去煙氣中的SO2。攜帶大量吸收劑和反應產物的煙氣從吸收塔頂部進入脫硫布袋除塵器,進行氣固分離。凈化氣體通過煙囪排入大氣,脫硫干灰大部分進入循環系統,多余部分通過二級輸送系統排外,工藝流程如圖2。

          圖2循環流化床脫硫工藝流程圖

          (二)、煙氣脫硝技術

          在20世紀70年代,日本就已經實現了選擇性催化還原(SCR)的工業化運用。目前,煙氣脫硝技術有選擇性催化還原法(SCR)、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法(SNCR)、電子束法、吸收法、吸附法等。由于SCR法脫硝效率高、技術相對成熟等優勢,受到國際上的廣泛關注。

          1、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法

          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法(又稱熱力脫硝)是把尿素或氨等還原劑均勻噴入爐膛高溫區(900~1050℃),由此達到脫除NOx的目的。目前全球超過300套的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法裝置被應用到工業鍋爐、電站鍋爐、垃圾焚燒爐等領域。實踐證實,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法能夠直接經現有鍋爐改造而成,因此具有投資費用低等優點,但同時也具有脫硝效率低、氨逃逸率高、還原劑消耗量大等缺點,其中還原劑消耗量大的原因是還原劑與O2經氧化反應會生成H2O及CO2。目前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法試圖與再燃燒技術、選擇性催化還原法、低NOx燃燒器等技術實現聯合應用,此乃該項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

          2、選擇性催化還原法

          選擇性催化還原法是以催化劑及一定溫度為反應環境,以烴或氨為還原劑,同時把NOx選擇性地還原成H2O及氮氣。實踐證實,采用選擇性催化還原法能夠使NOx的脫除率超過90%,而目前NH3-SCR已成為全球應用范圍最廣的脫硝技術。1999年我國首次投運SCR脫硝工程,但投運后卻長期受到氨量控制誤差等原因的影響,因此實際脫除效率僅能達到65~80%。總體而言,選擇性催化還原法并不會影響到大氣環境質量,因此目前已成為應用范圍最廣、脫硝工藝最成熟的脫硝技術。

          (三)、煙氣同時脫硫脫硝技術

          煙氣同時脫硫脫硝技術也稱之為煙氣脫硫脫硝一體化技術。該方法可以在同一反應塔內同時脫除兩種甚至多種污染物,工藝流程簡單,減小了反應裝置的占地,同時也降低了一次性投資費用。煙氣同時脫硫脫硝技術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研究的熱點,但絕大部分還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還沒有真正實現大規模工業化應用。

          1、脈沖電暈法(PPCP法)

          國外已有脈沖電暈法脫硫脫硝的中試裝置,其中韓國建造的工業中試裝置煙氣處理量為2000m3/h,其脫硫脫硝效率分別為95%和85%。我國有研究者對處理量為12000~20000m3/h的中試裝置進行試驗后發現,在低能耗的條件下,SO2和NOx的脫除率可以達到85%和50%以上。

          脈沖電暈法不需要電子加速器也不需要屏蔽輻射從而降低了能耗和成本。雖然該方法具有很多優點,但是由于其發展時間較短,還不是很成熟,所以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2、絡合物吸收法

          該工藝一般先在堿性或者中性溶液中加入Fe2+形成絡合物,這類絡合物可以吸收NOx并且形成亞硝酰亞鐵絡合物,并進一步和溶解的SO2、O2反應生成其他形式的絡全物。有研究者采用6%氧化鎂增強石灰和Fe(Ⅱ)EDTA作為吸收液用于煙氣脫硫脫硝,實驗結果表明脫硫率和脫硝率分別可到99%和60%以上。該方法雖然可以獲得很高的脫硫脫硝效率,但是由于吸收液的再生困難并且容易損失,使得成本大大提高,使進一步的推廣收到了阻礙。

          結束語

          綜上所述,火電廠必須深入落實煙氣脫硫脫硝工作,此乃時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煙氣脫硫脫硝技術尚處在研究階段,而已經應用到工業領域的脫硫脫硝技術仍存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其中以脫硝技術為甚,因此我國必須加大研究力度,切實提高對火電廠大氣污染物的控制力度。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更多

          能源工程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華北電力技術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國家電網公司

          粉煤灰綜合利用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河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