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金融學目的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項目 大學物理 興趣 科研工作
大學物理是理工類高校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物理學的發展不僅對人類物質文明的進步和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深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為科學技術,尤其是高新技術提供了理論證明和技術支持。當今的大學物理課程,無一不與高新技術和其他尖端學科相互交叉,相互滲透,這也決定了大學物理廣泛的適用性、巨大的活力和很強的重組能力。針對大學物理這種知識結構較為寬泛且邏輯性強,對高等數學要求高,又和當前各個學科研究的前沿似乎相去甚遠等現象,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讓經典的物理知識進入科學研究的前沿,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科學研究是學校的基本職能之一。近年來,許多高校用“以科研促進教學,以教學帶動科研”的理念來指導大學物理教學,教給學生基本的科研方法和初步的科研創新能力,使學生自主地學習物理知識,促進學科建設,實現文化傳承和創新。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是教育部為推動創新人才培養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它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并建立以研究課題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倡導以本科生為主體的創新性實驗改革。通過項目實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筆者在從事大學物理教學的同時也在進行科研工作,科研方向為納米光學材料。下面筆者將國家級本科生創新項目實施融入到大學物理教學中進行一系列的探討,為進一步推動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一些經驗和借鑒。
一、用納米世界引發學生求知興趣
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永無止境,一方面向無限大的宇宙探索,一方面向無限小的微觀世界開拓。納米世界就是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發現的新大陸。物質在納米尺度上發生了許多不同于宏觀世界的奇妙物理和化學變化,蘊藏著更多的神秘莫測但又充滿誘惑的奧秘。在真正進入科研工作前,除了讓學生多讀一些科研文獻外,還要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認識,以引起學生對科研的興趣。比如先給學生看制備樣品的表面及截面形貌圖,而不是像培養研究生那樣要等到良好的物理性質測出來后再測形貌圖。這種測試順序與從事科研的測試順序相反,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從新奇的事物上找到興趣,進行自主自發的學習。
圖1:(a)多孔硅表面形貌圖;(b)多孔硅截面形貌圖
圖1是用電化W腐蝕的方法將N型(100)的硅基浸泡在體積比為1∶3的氫氟酸與乙醇混合溶液中,通以電流密度為50mA/cm2的電流腐蝕20min制備得到的多孔硅表面及截面形貌圖。多孔硅呈現出海綿狀的表面形貌,其孔徑大小約為2-3.5μm,厚度約為7μm。當學生看到自己制備樣品的形貌后,由于其形貌與自己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點不盡相同,會對其表示出極大的興趣。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大學物理中的波動光學就是掃描電鏡成像的基本原理,電子與物質相互作用會產生透射電子、彈性散射電子、能量損失電子、二次電子、背反射電子、吸收電子、X射線、俄歇電子、陰極發光和電動力等,掃描電子顯微鏡就是利用這些信息來對樣品進行形貌觀察、成分分析和結構測定的,且具有很多優越的性能,廣泛地應用于生物、醫學、材料、地質等領域,是用途最為廣泛的一種多功能儀器。當學生了解到這一點時,教師可以順理成章地啟迪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大學物理是不是驗證了過去最先進的科學研究成果?而我們現今的研究工作究竟能不能離開物理學?
二、從大學物理最基本的概念過渡到科研工作
在正式進入到科研工作前,教師問學生一個問題:為什么當光照射到某些物體時物體會發光?引導學生開始思考物體發光的各種可能性。從最基本的幾何光學入手,當光照射到物體上時,一部分被反射和散射,另一部分進入物體內部,除了透過的部分外,光被吸收。發光材料只有吸收激發能以后才能發光,所以就有激發光譜的概念。激發光譜表示發光強度隨著激發光波長的變化,它表示某一發射光可以被什么光激發。學生了解到材料的發光需要外部光源的激發,不同材料的發射光譜不同,就會討論究竟哪些因素會影響材料的發光。
三、讓具體的科研工作來促進大學物理的學習
圖2:(a)新制備的多孔硅光致發光譜;(b)氧化后
的多孔硅光致發光譜
圖2是用電化學腐蝕的方法將N型(100)的硅基浸泡在體積比為1∶3的氫氟酸與乙醇溶液中,通以電流密度為50mA/cm2的電流腐蝕20min的多孔硅光致發光光譜。(a)圖是新制備出來的多孔硅光致發光圖,從圖上可以看到多孔硅在625nm處有很強的光致發光峰;(b)圖是將制備出的多孔硅在雙氧水中浸泡24h得到的徹底氧化的多孔硅,從圖中可以看到多孔硅的光致發光峰完全消失。針對圖2,讓學生去尋找形貌完全一樣的多孔硅和氧化后的多孔硅為什么光致發光譜會有如此的差異,從而讓學生了解多孔硅光致發光的機理。這個階段是學生學習最快的階段,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體會大學物理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通過大學生創新項目的實施,很多學生在物理學習和科研能力培養上有了很大的收獲。
首先,學生參與大學生創新實驗最大的收獲是對物理知識有了一個系統的認識和掌握,大學生可以自己確定實驗課題,制定實驗方案,用書本上的物理知識來解釋實驗結果,使實踐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其次,學生在腦海中對多孔硅薄膜的生長有了較為清晰的直觀認識,了解到不同的制備條件影響薄膜的表面及截面形貌,同時也會表現出不同的物理光學性質。
再次,提高了分析和綜合能力,并且通過對創新實驗中每個細節都進行分析,運用各種方法和物理知識為實驗服務,真正開始接觸研究性實驗的精髓,同時對物理學習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
四、結束語
筆者依托大學生創新實驗平臺,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開展創新研究,從提出問題、選題立項、階段匯報、解決問題、結題答辯等各環節讓學生體會到研究型學習的完整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體會到了物理學的重要性,并將物理學習變成一種自主的行為。這種以大學生創新實驗為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中心,把教學和科研有機結合,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科學研究,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對大學物理基礎課的學習,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的物理學習熱情,提高了大學物理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性人才打下了基礎。
【參考文獻】
[1]寧長春,索朗桑姆.以科研工作介紹的融入促進大學物理教學[J].大學物理,2012,31(08):39-43.
[2]呂金印,唐燕,張立新,等.“大學生科研訓練”與植物生理學教學并軌模式探索[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2,14(04):65-68.
關鍵詞:項目案例教學;遞進優化式;
中圖法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1)16-4004-02
A Building Strategy of Teaching Content Based on Project-Case Teaching Method of Progressive Optimization
ZHANG Xiao-yan, HU Jing-peng
(Huizhou Economics and Polytechnic College, Huizhou 516057,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tent is structured with introduction, c #, controller and SQL CServer etc. However, this "series" teaching method maybe makes students do not understand one of the knowledge of , which can cause to students to lose interest at the whole course .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resents a building strategy of teaching content based on Project-Case teaching method of progressive optimization,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is strategy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eaching effect of course and progressively optimize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course.
Key words: project-case teaching method; progressive optimization type;
采用編譯型程序語言,摒棄了解釋型的腳本語言,建立在.NET框架平臺上的完全面向對象系統,其網頁內容和程序代碼分開,即“Code-Behind(代碼隱藏)”技術較JSP、PHP等技術使網站開發更有效率。
1 知識體系
圖1是的知識體系,其主要的知識點有:面向對象C# 語言、基礎控件、高級控件、數據庫與、操作數據庫、訪問其他數據源、 MVC、LINQ及Lambda表達式、WCF應用開發、WPF應用開發以及圖形圖像編程等知識。
2 傳統教學及其問題的分析
傳統教學表現有兩種特征:第一種是按照整本教材以其章節為序,用“串聯”的方式教授每一個知識節點。這種“串聯”教學策略經常因某一個知識點綜合較多的知識內容而使學生感到困惑,繼而導致對整個課程產生“犯難”的情緒。因為,采用編譯型程序語言,對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多種控件和代碼的記憶力能要求很高,很容易讓學生感到難以理解。第二種是弱化難點,如弱化C#語言的繼承性、多態性等知識而只強調其數據類型和控制語句等相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內容。這種教學策略,往往造成學生缺乏得心應手的設計網頁前臺和后臺的能力。如教學過程中,弱化后臺C#中類庫的分析,只教授的標準控件,一旦出現網站生成錯誤,學生就很難做到前臺和后臺協調調試。
3 項目案例遞進優化式教學理念
根據對傳統教學問題的分析可知,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構建教學內容十分重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學生具備做實際項目的能力,但由于課時和教學環境的限制,通常無法實現將大型的實際項目做為教學內容(如開發一個大型公司的ERP管理系統)。因此,只能把這個實際項目分解成很多的教學案例,也就是對實際項目的分模塊進行抽象化處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基礎內容如界面的介紹以及基本語法的解釋占用了很大一部分教學時間,如何讓學生在課堂外就已掌握這些基礎知識。另外,如何讓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效果,隨著每一年級學生的教授而做到遞進優化,從而優化建設該課程。
針對對上問題,本論文提出了項目案例遞進優化式教學,即把實際項目分成若干個模塊,對每一個小的模塊抽象成具有耦合性的教學案例。對每一堂課,教師可以把教學的內容和操作的過程用錄屏軟件(HyperCam、錄屏大師和WebEx Recorder等)錄制出來與學生共享。不僅方便學生課后復習,同時可以將視頻發到教學網站,為下一級學生學習該課程時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只要檢查學生學習上一級同學網上教學視頻的效果即可,沒有必要在課程基礎知識的講解上花費太多的時間。在學生自行掌握相關知識后教師就可以對其進行整合,在原來的教學案例的基礎上,進而抽象出可以包含原來教學案例模塊更加耦合性的教學案例,學生就可以站在前一級學生的教學內容的“肩”上學習,經過三、四屆學生的教授,該課程就會遞進優化教學內容,逐步趨進實際項目的教學,從而實現該課程遞進優化建設。
4 遞進優化式項目案例教學實施過程
遞進優化式項目案例教學實施過程可以為三步。
第一、對實際項目的選取。如本學期本課程的最終目標是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開發與設計基于技術的學生管理系統,這個大的系統包括學生基本信息登記模塊、學生學費網站交付模塊、學生選課模塊、學生成績管理和分析模塊等,下面以學生基本信息登記模塊為例,談談教學內容對實際項目的抽象。
第二、對實際項目模塊的抽象,構建出很多具有耦合性的教學案例,如上面的學生基本信息登記模塊就可以抽象為TextBox控件的用戶登陸案例、RadioButtonList和ListBox控制的單選與多選案例和FileUpLoad文件上傳控件的文件上傳提交案例等。
第三、用案例耦合的知識點。例如FileUpLoad文件上傳控件的文件上傳提交案例,其后臺核心代碼為:
public partial class fileupload : System.Web.UI.Page
{protected void btnSubmit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if (FileUpload1.HasFile == true)
{string strErr = "";
int filesize =FileUpload1.PostedFile.ContentLength;
//獲得上傳文件的大小
if (filesize > 1024 * 1024)
{ strErr += "文件大小不能大于1M\n"; }
if (strErr == "")
{string path = Server.MapPath("~");
//獲得服務器文件當前路徑
FileUpload1.PostedFile.SaveAs(path + "\\upload\\" +FileUpload1.FileName);
//把上傳文件保存在當前路徑的upload文件夾中
lblInfo.Text = "文件保存成功";} }
else{ lblInfo.Text = "請指定上傳的文件"; }}}
初次看這個代碼可能沒有頭緒,如果把這一段代碼分解為:int、string數據類型及其轉換,FileUpload控件屬性和C#語言控制語句等就很好理解了。
對于以上三步在教學過程,通過錄屏軟件和網絡教學等教學手段,進行每一屆學習教授遞進優化其內容,如下一次第一步就可以做學生管理系統做為一個獨立的模塊了,第二步就可以把中的控制就為了獨立的模塊,第三步就可以把控件和C#控制語句進行融合,從而實現為教學內容的遞進優化。
5 總結
遞進優化式項目案例教學經過筆者八年來的教學實踐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的加快學生領會開發實際項目所需知識的速度,可以不斷優化教學內容的改革創新,可以遞進優化課程建設。
參考文獻:
[1] 彭帥.高校課堂教學質量學生評價機制的思考[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版,2010(2):110-112.
[2] 孫剛,徐兵.基于技術的Web應用系統的開發[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80-83.
[3] 劉燁,吳中元.C#編程及應用程序開發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2-498.
[關鍵詞]產業金融 立體化 實訓內容
[作者簡介]廖霄梅(1977- ),女,甘肅天水人,廣西科技大學財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區域金融理論與實踐。(廣西 柳州 545006)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4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金融學本科人才立體化實訓內容開發與教學效果評價研究”(項目編號:2014JGB186)和2013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以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為導向的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研究”(項目編號:2013JGB19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35-0171-02
一、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學專業實訓的意義
相比于其他應用經濟學的二級學科,金融學更貼近產業的要求。對于主要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的本科院校金融學專業學生而言,不僅要求其掌握理論知識和前沿知識,而且要求其具有綜合實踐能力。構建內容全面、結構合理、強化實訓和提升綜合素質的實訓教學體系及其實施建設,對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有深遠的意義和作用。
(一)適應金融學科和行業發展的根本要求
金融理論從宏觀的理論分析轉向了市場化的研究,現代金融學越來越多地從微觀方面對金融行為進行研究,微觀金融本身具有應用性和操作性強的特點,因而在教學中應強調理論和實際的有機結合,通過不同實訓課程群所形成的實訓平臺,增強學生理論學習的目的性和方向感,強化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另外,金融業發展態勢較快,同時伴隨而來的是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這些都迫使金融行業展開對人才的競爭。這些人才既包括高端的金融產品設計人才,也包括基層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人員。為此,迫切需要高校構建和實施能與就業崗位有效對接、適應社會需要的金融學專業實訓,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
金融學專業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具備跨學科知識體系的高層次、復合型、應用型的金融管理人才。通過開設專業實訓教學體系,學生在校內就可以模擬到實務工作情景,既訓練了學生操作的基本技能,也加深了學生對金融理論知識的理解,形成與課堂理論教學的互補,還可彌補金融機構因業務資料保密性造成的校外實習效果不佳情況,最終實現人才培養與社會實際需求的“無縫”對接。
(三)彰顯地方院校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特色的重要窗口
全國已有一千多所高等院校開設了金融學專業。面對激烈的競爭,地方院校金融學本科專業在辦學歷史、學科建設、師資力量、生源層次等方面與研究型大學存在差距,其人才定位應該是“立足中上端的經營管理人才,兼顧少數高端精英人才,拓展中端和中下端的金融服務人才”。人才培養過程中應突出應用性,應用性就是要強化實訓教學,通過完善教學體系內的實訓項目的層次、結構、內容設計,彰顯地方院校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特色。
二、金融學專業實訓內容體系構建的原則
(一)校內教學與行業需求實際結合原則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和就業面臨著兩個大的變化,一是隨著經濟形態產業的升級,規劃的多個區域經濟圈逐漸形成了自己區域的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二是在產業升級過程中,對勞動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對金融學本科人才來說,不僅需要其具備較強的金融專業核心能力,而且要系統掌握產業投融資的知識和技能,熟悉產業運行、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地方本科院校要構建適合學校定位、彰顯產業金融特色的本科人才實訓教學內容體系,探索校內實訓與金融行業發展需求“無縫對接”的方式、方法,這樣才能使培養出的學生適應未來充滿變化的經濟環境,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
(二)立體化原則
金融行業分布主要是銀行業、基金和證券業、保險業,因此在設計金融學專業實訓教學內容時,可以分為銀行實訓模塊、證券實訓模塊和保險實訓模塊。對于每一個模塊的設計可以將相關的課程整合起來,做到“能力分層,課程分群”,構建一套以產業金融為特色的,與理論教學相對獨立而又密切聯系的多層次、立體化的實訓內容體系,促進各個實訓環節的對接和協作,提升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該體系融合“一個理念”(創新能力培養與基礎理論教學并重)、“二個訓練階段”(課程實驗和課程群實訓、專業綜合實訓和校外實踐)、“三個能力提升”(業務操作能力、金融分析能力、綜合管理能力)、“四個設計維度”(認知與操作、分析與判斷、風險與檢測、協調與管控)、“五個保障措施”(設計開發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建立專責實踐教學指導隊伍、以實踐化的理念指導教學實驗室建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考核機制建立)的構建原則(如圖1所示)。
三、金融學專業立體化實訓內容體系的具體構建
(一)能力分層,建立動態課程調整模式
以經濟和產業需求為導向,以“適應地方需要、完善課程體系、強化專業基礎、拓寬專業視角、提升實踐能力、培養應用人才”為思路,不斷調整、改革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按照課程的開設進展和相應課程的內在邏輯聯系,合理地設計課程教學順序和實訓學時,形成“課程實驗―課程群實訓―金融學專業綜合實訓―跨專業綜合仿真實訓”四個層次的實訓體系。前兩年著重開設公共基礎課和學科基礎課,主要目的是為后續課程和更深入的知識學習打好理論、方法及技術基礎。因此,學科基礎課的實訓主要凸顯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教會學生正確使用相關實驗軟件和一些數據處理的方法。目前這類實訓課程主要是“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原理”“統計學”等。后兩年開設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強調對學生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的培養,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獲得專業技能和專業工作能力。專業課的實訓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專業綜合技能的訓練,教會學生金融業務處理、投資分析、投資理財咨詢和綜合管理能力,主要在應用性、實務性較強的“證券投資學”“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保險學”“個人理財學”等課程開設實訓環節(如圖2所示)。
(二)課程分群,搭建綜合性實踐教學平臺
課程分群是指將課程內容緊密相關又具有內在邏輯聯系的課程編排到一起,構成一個“群”,系統地進行設計項目實訓。如金融學專業本科畢業學生需具備宏觀經濟綜合分析能力,可將開設的“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貨幣金融學”“計量經濟學”等課程整合為理論金融經濟學課程群,基于課程群設計開發實訓項目――金融與經濟環境分析。針對資本運作能力的要求,可將開設的“金融實務課程投資學”“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證券投資分析”等課程整合為產業金融課程群,來建立金融模擬試驗和金融市場投融資分析與決策實訓項目。基于課程群實訓項目,將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有機結合起來,既可以夯實學生的銀行業務操作與經營管理能力、公司財務分析能力、投資項目評價能力、金融風險分析與防控能力等專業核心能力,又可以拓展學生適應產業金融投資業務發展與創新的能力、管理溝通與協調能力等。在課程群實訓項目的基礎之上,可以搭建以產業投融資為特色的金融學專業綜合實訓――產業投融資綜合能力實訓。該實訓包括籌資決策平臺、投資決策平臺、直接融資平臺、中小企業產業金融平臺。
[參考文獻]
一、會計學和金融學進行比較分析的前提
正如我們平常所說的,思考即比較。借助比對的方式,研究分析事物特征,掌握異同之處。根據以往的研究,了解其環境背景與起源,同時借助移植的方式可以更快地推動學科進步、創新。把會計學同其他一些社會科學進行比較分析,能夠弄清楚這門學科和另外一些學科存在的差異。通過不同學科之間研究對象、研究形式、基礎理論、方法體系等方面的比對,發現它們的共同點與差異,把其他學科的優勢移植到會計學之中,推動會計學的發展。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跳出會計看會計”、“跳出會計研究會計”。所以說,把會計學同金融學進行分析和比較,正是要將兩者進行比對研究,尤其是研究對象、研究手段、基礎理論等環節的對比分析,尋求會計學同金融學間的共性與不同之處,把金融學的優勢植入到會計學當中,目的是為了推動會計學更快的發展。
二、會計學同金融學比較分析的必要性
之前,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曾提出:“比較解剖學、比較植物學、比較語言學等,恰恰是因為對比分析了被比較對象間的不同之處,從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諸多社會科學的實踐表明了對比分析對于學科發展起著關鍵作用。舉個例子,規范會計學派和實證會計學派的出現,起源于經濟學的規范研究和實證研究,同時這些研究手段來源于哲學中的方法論。把存在差異性的學科進行對比分析,弄清楚二者的特點、聯系及不同。然后,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互相補充,尋求結合點,追溯起源,挖掘出問題的本質所在,進而為有關學科的發展和創新提供借鑒。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中,會計學的理論基礎應該為西方經濟學、政治經濟學,但與此同時,不少新會計問題的出現都是因此產生的,像產權會計學問題、委托會計原則、衍生會計工具、外幣折算會計問題、通脹率問題等。會計學同金融學兩個學科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所以說,把會計學同金融學進行對比分析,尋求二者的不同,把金融學的優勢和長處植入到會計學當中,對于會計的創新與變革有著重大意義。
三、會計學和金融學進行對比分析的目的
(一)健全會計學的理論機制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進步,會計學這門社會科學也在不斷地創新、變革。同樣作為和社會經濟息息相關的社會科學,金融學對會計學的發展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因此,把這兩者進行全面深入的對比和分析,尋求經濟學的演變歷程、理論機制,對于健全會計理論體制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二)拓寬會計學理論研究的視角要想取得更好的研究效果,會計學的發展就不能只束縛于其本身的內容,這就好比“閉門造車”一樣,難以獲得理想的效果。這時,就應當跳出會計的視角,把它和金融學進行比較分析,同時把會計學的優勢植入相關學科理論中,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拓寬會計學理論研究的角度。
(三)推動會計學知識體系的改革和創新把會計學和金融學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包括兩者間理論基礎、研究手段、研究對象等內容的對比,根本目的是為了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勢,尋求具有創新性的發展道路及發展模式,從而推動整個會計學的進步。
四、會計學與金融學的特點對比分析
會計學和金融學均是社會學科,因此兩者間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現階段,會計學的演進朝著邊緣化的方向轉變,加上已取得的成績數不勝數。因此,兩者間更加深入的研究對比是推動會計發展的重要舉措。
(一)會計學的學科特征所謂會計學,即能夠準確體現會計客體本質、規律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將學科本身作為其研究對象,分社會功能、根本特性、認知方式及演變規律等角度分析并研究問題。會計令人們在不斷認知的過程中關注著自身發展。除了社會學科的共同特征外,會計學還具有其本身的特點:首先,會計學具有體系化的特點。歷經許久的發展過程,會計學已漸漸成為一個由多個分支構成的成熟體系。它并不是分析這些分支的細致情況,而是將一切分支串聯成一個總體進行特點、功能、發展形勢等方面的研究。
其次,會計學具有理論化的特征。在相關理論及實踐應用中,會計學的整體概念占據了主置。因其在長期的積累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成熟的體系,可以將這個體系作為各分支發展的指導。再次,指導性也是會計學擁有的自身特點之一。會計學是一個分析會計工作規律與發展演進形勢的理論體系,其理論指導來自于會計實踐又不同于會計實踐。對于各分支的理論可以用于引導具體會計工作,同時,會計學作為一個整體又指引著各分支的發展道路。
(二)金融學的學科特征對于“金融學”這一定義,是比較復雜的,相關術語對于此學科的發展有著關鍵性的影響。例如,韋伯斯特字典當中提出了“籌集、提供資本”的定義詞條。作為社會經濟學的一個分支,金融將市場的運作、資金的定價作為核心。金融學的方法論是借助相似的替代物來達成金融契約及工具定價。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各抒己見,均作出了自己的考慮:首先,在國內來講,金融學主要包括國際金融和貨幣銀行學兩方面內容。究其原因,一是上世紀后期的一些政策使得對外貿易加強,進而令大量的國際收支及貿易中心確立;二是受當前環境的影響,政府主導的金融業間接融資成為了金融實踐的核心。
五、結束語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制度不斷完善,教育水平不斷提高,這也對我國金融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為了積極響應國家人才興國政策的號召,各大高校要逐步開展金融學應用人才培養模式,這不僅能夠提高我國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還能夠優化人才培養內部結構。本文針對金融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有效的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
金融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有效策略
現階段我國教育逐步面向大眾化,已經由傳統的精英化趨勢逐步轉變為大眾化趨勢,這也是對社會人才需要的一種體現,在這個基礎上,各大高校都把培養應用型人才作為發展方向,尤其對于金融學而言,只有順應發展趨勢,才能夠逐步提高金融學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一、金融學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
所謂應用型人才主要是指畢業學生能夠將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或者是專業技能,真正運用于日后的實踐過程中,然后逐步將所學知識轉化成經濟效益或者是社會效益的一種人才。就目前而言,我國金融學逐步走向微觀化、實證化、系統化,因此其成果也日益成為經濟學主流派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更是成為了市場管理和企業管理的一種方式,由此可見,對于金融學而言培養應用型人才模式,其優勢是顯而易見的,這不僅是知識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重要手段。
二、金融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結合學生特點準確定位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滿足社會市場的需求,因此這就需要各大高校能夠制定一整套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計劃,結合學生特點準確定位。就金融學專業而言,其形式較為豐富,整體比較抽象,因此對于人才的培養應該改變傳統單一落后的管理和發展模式,真正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按照專業化、多學科等發展趨勢進行完美融合,這樣才能夠優化金融學課程的整體質量和水平,將金融專業知識融入其中,從而逐步優化我國金融學教學模式。與此同時,高校還應該與當地的政府、相關企業等進行積極的溝通和聯系,從而依據學生的實際特點,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和空間。
(二)健全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各大院校應該堅持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核心目標和宗旨,這樣才能夠進一步優化我國應用型人才的知識、能力、學習、素質等結構,從而將各項能力的培養作為學生發展的核心內容,進一步培養知識能力較強、基本功扎實、應用實踐水平較高的新型應用型人才。金融學(教師)結合自身實踐的特點和能力,優化整個理論課程改革的效果,從而進一步提升整個師資的能力和水平,這樣才能夠將我國升級為人才強國,從而滿足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和質量,健全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實現金融學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三)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對于金融學而言,其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尤其是案例教學模式,它屬于金融學專業課講解的核心內容之一,讓學生對于各種經典案例進行分析和學習,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對于金融學內容的理解和學習,真正掌握學習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獨立分析、解決問題以及應對問題的各種綜合能力。因此對于金融學教學而言,可以廣泛利用案例分析教學方法,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學能力,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法,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提高金融學教師自身素質
金融學教師具有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因此對于創新應用人才的培養更應該從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一方面,相關教師要努力增強自己的專業化知識,多讀書、多研究、多鉆研,努力借鑒先進的教學經驗,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和實踐能力,不斷提高金融學的教學質量和水平;另一方面,各大高校可以組織對教師進行系統的管理和學習,積極開展一些學習活動,集中對教師進行培訓,從而提高金融學教師的自身能力和素養,充分調動金融學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其認識到提高金融學教師自身素質的重要性和積極意義,這樣有利于進一步提高金融學教師自身素質和能力,從而實現我國金融學教學的目標。
三、結束語
目前,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教育制度不斷完善,在金融學教學中廣泛應用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其優勢是顯而易見的,更有利于培養應用型人才。通過提高金融學教師自身素質、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健全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以及結合學生特點準確定位等方法和途徑,能夠進一步優化我國金融學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提高金融學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效果。總之,要想創新金融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需要黨和政府、各大高校以及相關金融學教師三者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為社會培養更多金融學應用人才,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幫助畢業生解決就業問題,真正發揮其優勢,為我國社會主義人才發展戰略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作者:文莉 單位:內江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