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高中語文常見知識點

          高中語文常見知識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中語文常見知識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高中語文常見知識點范文第1篇

          【關鍵詞】高中語文 學習方法 學習重點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016

          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學科,不僅是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的重要方法,更是延續中華五千年文化的重要途徑。中華文化的綿延需要借助語文這門學科,中國的文化振興也需要語文學科的知識力量。語文教學事業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都決定了我國的文化軟實力的高低。因此,語文的學習不容輕視。

          語文的學習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有不同的學習重點。高中的語文學習更是有其特殊性,這不僅是由高中生的特殊性決定的,還與高中語文學習內容的特殊性有關。因此,學習高中語文時,我們不能簡單地等而化之,將其與其他學科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等混為一談,而是需要我們區別對待,特殊學科特殊學習。那么,現在的高中語文學習到底存在著哪些問題,需要我們來區別對待呢?我認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學習主次不分,不能把握學習重點

          學習語文時應該把握學習重點,這樣高中生在預習、聽講、復習等過程中才會有學習的側重點,能夠對重點、難點等進行重點攻破,提高學習的效率。但是,高中生在學習語文時卻沒有把握好這一點,他們往往不分學習的主次,總是選擇對課本內容進行通篇復習,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既浪費了學習的時間,也影響了學習的效率。比如說高中生最常見的問題是在復習語文時習慣性地將課本翻到第一課,從第一頁一字一字地復習學習。顯而易見,在這反復的復習過程中,高中生語文知識學習最扎實的往往都是前面幾篇課文,而后邊的幾篇課文往往都很陌生。

          高中生不能把握語文學習的主次、重點,對已經掌握的知識與陌生的知識不懂得區別對待學習、復習,而反復的習慣性的語文學習方法是無益于他們語文學習進步的。

          二、忽略基礎知識,學習不扎實

          高中語文的學習需要有較好的語文基礎,這樣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才不會由于基礎知識的疏漏而妨礙學習的進行。語文基礎知識主要包括:1.字詞的準確區分。高中語文考試中經??疾閷W生對成語、同義詞、多音字等的掌握,而這往往也是高中生最容易失分的地方。2.句子的充分把握。語文常常涉及對句子的理解、對病句的分析、對句子成分的判斷等等,這都要求高中生有著扎實的語文基礎能力。3.詩詞的全面記憶。高中語文經??疾楣旁娫~、重點句子的背誦,將詩句或掐頭或去尾的,讓學生填入空缺的詩句。這不僅考查學生對詩句的記憶把握程度,也是對學生字詞掌握能力的考查。

          由此可見,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絕對不容小覷,但是高中生卻對此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因而導致學習不扎實,考試時容易失分。

          三、課外知識了解不多,學習不全面

          高中生的課業壓力大,學習內容多是事實,但這不代表高中生在學習語文時就可以理所當然地忽視性學習。高中語文的學習不僅指課本知識的學習,還要求學生對課外知識有一定的掌握。課外知識的學習是有利于高中生學習語文的,因為課外知識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多樣化的思維方式,也可以開拓高中生的學習視野,增加寫作的素材。比如寫作文時就可以將一些名人軼事等添加進去,豐富作文的內容,增添作文的風采。另一方面,高中語文考試或多或少都會考查高中生對課外知識的把握程度,比如經常會考查學生對四大名著的把握,對《紅樓夢》《西游記》等故事情節、人物角色、經典臺詞等的把握。

          課外識的學習是高中語文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中生適當地進行課外閱讀,增加課外知識的儲備,才可以促進高中生語文的全面學習。

          由上可知,高中生在學習語文時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多是因高中生學習方法不恰當而引起的。那么,高中語文到底應該采用什么樣的學習方法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明確學習重點,把握學習主次

          高中生在學習語文時一定要明確學習的重點,這樣才有利于設計學習計劃。那么怎樣明確學習重點呢?1.對語文教師重點強調的知識點、篇章等,進行重點把握。語文教師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重點了然于胸。2.將課本與輔導書進行比較學習,把握重點知識。課本上的重點知識在輔導書上多有所側重,將兩者結合起來進行對比學習可以清晰學習重點。3.將課本習題、課后作業等重點考查內容列為學習重點??荚嚨哪康氖菫榱藱z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試卷上、習題上等都羅列了學習的重點知識,對這樣的習題進行整理歸納,必然有助于高中生把握學習的重點、主次。

          如果高中生能夠很好地明確學習的重點,那么在學習時便可以對重點知識進行重點學習,以免在學習時開小差錯過了學習的重點,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重視基礎鞏固,保證扎實學習

          高中生學習語文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鞏固基礎知識的學習:1.注重歸納。高中語文涉及大量字詞的考查,尤其是同音詞、多音字等,很容易在學習時產生記憶上的混淆。高中生可以對這類的詞語進行歸納整理,方便系統記憶。2.反復復習。語文基礎知識點多、繁雜,因而很容易就遺忘。高中生可以利用閑暇時間對整理過的這些基礎知識點進行鞏固記憶,在反復的記憶過程中加深印象,從而完全吸取知識。3.定期考查。高中生應該定期對所學的基礎知識進行考查,從而查漏補缺,鞏固學習。高中生往往以為自己對這些知識點把握得很清楚了,但考試時卻總是失分,這就是因為平時練習不多,記得不扎實,在考試時一緊張就混淆了記憶。

          (三)加強課外學習,保證充分學習

          高中語文常見知識點范文第2篇

          關鍵詞:高中語文 教師 小組合作 學習 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1-0099-01

          在現如今的高中語文實踐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方式,并且它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也發揮著無可比擬的作用,因此,要如何做好小組合作學習的工作顯得至關重要。但是,現實不是理想的狀態,因為各種因素導致小組合作在實踐教學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該要努力地改變這種狀況,從而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更好地開展語文教學活動。

          1 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不足

          1.1學生個體化

          小組合作的目標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參與其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有平等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在思想相互碰中得出一個做有效的方案,但是,在實際的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很好地做到這一點。當進行小組討論時,往往只是幾個較為積極地同學參與到談論中,而其余的同學則是如無其事,在一旁做著自己的事,既不發表自己的意見也不愿聆聽其他成員的答案。這樣就導致了小組合作失去了應有的效果,小組代表在回答問題時只是說出自己的答案,而沒有很好地綜合其他成員的意見,這樣的合作效率是非常低下的。

          1.2缺乏充足的時間

          因為教師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而且教學任務比較繁多,所以許多高中語文教師為了趕進度,減少了同學之間的交流時間,這樣導致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獨立的思考,也導致小組來不及總結就必須很快的回答問題,這樣的交流是起不到實際效果的,學生只會象征性的進行探討,而沒有真正的進行思想的交流。

          1.3教師沒能給與正確的評價

          當小組代表回答問題后,高中語文教師只是僅僅依照學生答案的標準程度進行批評和表揚,沒有結合小組在討論過程中的積極性進行綜合的評價,這就會導致那些積極參與討論但是沒能回答出正確答案的小組失去學習的熱情。

          2 提高小組合作學習質量的應對措施

          2.1有效地分組

          高中語文教學要打破傳統“就近原則”的分組方式,應該結合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優點與缺點進行互補式的分組,這樣學生才能在合作中取其所長、棄其所短;才能顯著地提高合作的效率;才能促進小組每個成員全面性的發展。

          2.2做好引導工作

          高中語文教師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中充當的是“指揮官”的角色,做好引導工作,才能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小組活動中。而且在進行小組討論時,高中語文教師應該走到學生當中,對同學討論的內容、方式進行了解,在必要的時候,教師應該及時地對錯誤進行糾正,這樣語文教師就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也能更好地開展往后的教學活動。

          2.3提出具有探究性的問題,開放式的探討模式

          高中語文教師提出的問題必須具有一定的探討性,這樣才能充分地調動小組成員的熱情,提高學生們的參與性,而且,要給每位學生足夠合理的時間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這樣才能形成一個“百家爭鳴”的教學課堂。因為大部分語文問題是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的,這樣可能導致小組內的意見和看法不統一,這也是小組合作過程中肯定會出現的問題,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更應該本著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教學理念,提倡小組成員要尊重他人的建議,在的方式下總結出一個合理的答案。例如:在蘇教版《麥當勞中的中國文化表達》的課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在文化碰撞中中國文化、外來文化與全球化之間有什么關系?”等具有探討性的問題讓同學們進行小組討論,必須要求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都說出自己的看法,因為這樣探討性的問題是沒有標準的答案的,所以高中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各抒己見。

          2.4有層次地進行合作

          當小組成員在發表自己意見時,要有一定的先后順利,而且下一位成員要很好地與上一位的意見形成銜接,使得小組發言有條不紊、觀點明確。例如:在回答《麥當勞中的中國文化表達》的問題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師可以讓小組內的代表先進行觀點總和,接下來就由小組內的其他成員進行補充和完善,這樣其實和辯論賽的形式差不多,通過這種層層遞進的方式,小組的最終答案會更加準確完美,也有利于調動課堂的氣氛,使小組的每一位成員能夠參與到探討中,這樣才能達到互相進步的目的。

          2.5組織更多的實踐活動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操和綜合素質,因為語文教學具有開放性,所以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各種各樣的具有教學意義的活動,例如課文朗誦比賽、即興創作比賽、演講比賽等等。高中語文教師可以依照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分組,針對不同的小組的成員結構組織形式各異的活動,因為愛好相同,所以小組內的每個成員彼此間的交流會更多,而且也會互相幫助和理解。在課下,高中語文教師還可以參與到學生小組討論中,積極引導學生主動的查閱有關語文資料,獲取更多課外的知識,這樣不僅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使得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與合作有更深一步的進展。

          總而言之,雖然高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還存在許多不足,但是只要高中語文教師積極地做出改變,將班級內的每個同學進行有效的分組,做好引導的工作,解放同學們的思維想象,豐富課堂的教學活動,讓每個小組都能夠多方面多層次的進行交流與合作,這樣才能夠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從而促進學生更好更快地學習,增加學生的團隊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劉愛琳,陳鴻秀.合作學習小組的穩定性探析[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03).

          高中語文常見知識點范文第3篇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

          文言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文言文考點在廣東高考語文試題中所占的比例比較重,而且文言文教學還承擔著引導學生學習歷史文化精華的功能。然而,許多高中生對文言文缺乏學習興趣,難以正確理解及掌握文言文知識,導致文言文教學效果低下的后果。那么,該如何提升高中文言文教學質量,幫助高中生啃下這塊“硬骨頭”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1.密切聯系歷史史實,激發學習興趣

          當前,高中語文文言文教材所收入的文言文大部分是先秦散文與諸子散文。而這些文言文跟當時時代社會背景緊密相關,可以說這些文言文作品雖然具有一定的文學性,然而均基本跟當時歷史史實相吻合,并且文言文作品中的人物與事件關聯性很強,牽一能動十。比如,《阿房宮賦》《季氏將伐顓臾》《過秦論》《鴻門宴》等文言文作品跟很多重要的歷史人物與事件相吻合,一起構成了比較嚴密的前因后果的聯系,假如高中語文教師僅是比較孤立地講解課文中的內容,不重視跟當時歷史史實相互聯系起來,則會導致出現一些不良結果。這些不良結果主要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第一、難以激發出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學生認為文言文學習比較枯燥;第二、難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歷史事件之間所存在的邏輯聯系,進而影響到文言文作品的記憶效果;第三、難以讓學生更好地領悟到文言文知識視野之深度及廣度,文言文求知欲望很難得到激發。鑒于此,高中語文教師要多讀些史書,多了解與掌握歷史史實,在傳授文言文作品的過程中細致生動地介紹清楚相關的歷史知識,這樣定能激發出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濃厚興趣,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注重指導,引導學生準確背誦課文

          誦讀是理解高中文言文的基礎。筆者所講的誦讀并不是引導學生隨意地朗讀文言文作品,而是要體會作品中的真實感情。對于作品中的真情實感,學生一時半會是不能準確理解與把握的,需要學生在對文言文作品具有足夠了解的基礎上才能夠準確領悟。鑒于此,高中語文教師在傳授文言文作品過程中,先要讓學生自己學習作品,即默讀,在默讀過程中去發現問題,從而初識作品的文意;接著是通過質疑與答疑,不斷引導學生去探究問題的答案,從而深入、準確理解文言文作品中的句意。而誦讀就是在完成上述幾個步驟之后實施的。唯有如此,學生才可以準確地把握文言文作品作者的創作主旨及字里行間所表達出來的真實情感,進而培養出學生對文言文作品的良好語感。誦讀做到位則可以大幅度提升學生對文言文作品之語言感受力,進而收到功到自然成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背誦要努力忠實于文言文作品的原文,并力求準確誦讀每一個詞語每一個句子。

          3.傳授文言文字、詞、句式應得法

          在高中文言文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傳授文言文字、詞、句式比較死板,在課堂上上經常反復強調基本的語法現象,這樣教條式的教法顯然難以收到良好的成效。其實,在高中文言文中文字的教學中,除了講授基本的文言文字形與字音以外,要著重介紹 “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與“詞類活用”等其他概念。

          所謂通假字,即是借用音同或者音近的字來表示另一外個字;這是文言文作品中經常遇到的用字現象,高中語文教師不必要向學生引經據典地分析這些通假字的形成及由來,不過強調通假字這個概念,引導學生理解與掌握高中文言文中常見的通假字是完全有必要的,因為通假字即使高考??嫉闹R點,也是正確理解、讀懂文言文作品所必備的基本能力。這不單是高考題中可能或必然涉及的內容之一,也是后人解讀文言文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凹s從離衡”中“衡”通“橫”,“制其弊”中“弊”通“敝”,“陳利兵而誰何”中中“何”通“呵”,“倔起阡陌之中”中“倔”通“崛”,“贏糧而景從”中“景”通“影”……都是通假字。高中語文教師應該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指導學生對這些通假字進行列表歸類,系統消化常見的通假字的基本用法。

          把握一詞多義,要注意了解調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如“畔”,其本義是田邊,所以引申為“旁邊”的意思,如河畔、橋畔等;“畔”與“叛”同音,所以又借用為“背判”的意思,如“親戚畔之”的“畔”,即用其假借義。

          句式也是高中文言文語法教學的一個難點,但是高中語文教師的任務是讓學生逐步認識、掌握諸如“判斷句”、“省略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狀語后置句”、“定語后置后”、“固定句式”等常見文言句式,了解他們的一般構成、識別和使用方法。

          4.注重講解文言文翻譯技巧

          如何準確翻譯文言文是高中文言文教學中的難點。語文教師應該注重文言文翻譯技巧的講解,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翻譯技巧。第一,要讓學生掌握文言文翻譯的基本原則,即“信、達、雅”。所謂“信”,就是要忠實于原文。所謂“達”就是譯文表意要明確,語言要流暢。所謂“雅”就是澤文應該簡明扼要、形象生動。第二,傳授“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翻譯特征。第三,要教會學生認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翻譯技巧。這些技巧包含下面幾個方面:一是留的技巧,即對專有名詞,如國名、地名、年號、官職名、人名、物名等,還有經常使用的淺易的成語、習慣語等,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和“席卷天下、門庭若市、氣象萬千”等,例句中的官職名和淺易慣用語不必翻譯。二是補的技巧,即補充省略的主語、謂語、賓語或介詞,以準確把握句意,如“(項伯)欲呼張良與(之)俱去”。三是換的技巧,即將古漢語直接換成現代漢語。比如,把“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中的“孰”換成“誰”。“使六國各愛其人”中的“使”換成“如果”。四是調的技巧,即將賓語前置、狀語后置、定語后置等倒裝句給予調整,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翻譯時應調序為“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健的筋骨”,使之與現代漢語語法規范相符合。

          綜上所述,高中文言文教學關鍵是要有效激發出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應用能力。高中語文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高中文言文不再成為學生拒絕接受的“殘羹冷炙”,從而有效提高高中文言文的實際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高中語文常見知識點范文第4篇

          關鍵詞:語文 銜接 過度

          一、高一學生語文成績下降的原因

          (一)初、高中課標的差異

          初、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不同,必然造成教學內容的差異、教法學法的差別,從而導致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困難。初中的課程標準淡化語法,致使一些教師和學生的不重視,甚至有些老師根本就不講授這一部分,結果學生在學習高中語文時遇到了很多問題,給高中語文學習造成了許多困難。

          如詩歌教學。初中階段實際教學不是很重視,基本只要求學生讀讀背背,了解詩歌內容。而高中階段則要求分析意象,品味語言,發揮想象,感受真情,審美,鑒賞詩歌的表現手法和結構形式。

          再如文言文閱讀。初中階段只要求理解基本內容,淡化語法、句法、修辭。而高中階段則要求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讀懂課文,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思想傾向。

          (二)教材的原因

          現行初中語文教材在內容上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難度、深度和廣度大大降低了,目前初中教材敘述方法比較簡單,語言通俗易懂,直觀性、趣味性強,結論容易記憶,應試效果也比較理想。相對而言,高中語文“起點高、難度大、容量多”,不可避免地造成學生不適應高中語文學習,而影響成績的提高。

          (三)教法的原因

          初中語文教學內容少,知識難度不大,教學要求較低,因而教學進度較慢,對于某些重點、難點,教師可以有充裕的時間反復講解、多次演練,從而各個擊破。另外,為了應付中考,初中教師大多數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單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并讓學生通過機械模仿式的重復練習以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結果造成“重知識,輕能力”的不良傾向。這種封閉被動的傳統教學方式嚴重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影響了學生發現意識的形成,創新思維受到了扼制。但是進入高中以來,教學教材內涵豐富,教學要求高,教學進度快,知識信息廣泛,題目難度加深,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樣通過反復強調來排難釋疑。且高中教學往往通過設導、設問、設陷、設變,啟發引導,開拓思路,然后由學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較注意知識的發生過程,傾重對學生思想方法的滲透和思維品質的培養。這使得剛入高中的學生不容易適應這種教學方法。聽課時就存在思維障礙,不容易跟上教師的思維,從而產生學習障礙,影響語文的學習。

          二、相關對策研究

          注重教法、學法的銜接。由于初、高中教學的不同。初、高中在目標要求上的側重點不同。初中更加重視學科素養的養成,學生能力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對學科知識體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中對學科知識體系的掌握要求比較高,不僅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學科知識,同時還要達到一定的能力要求,高中還面臨著一個國家的選擇性考試——高考。因此初、高中在教法和學法上必然存在差異。

          高中語文教師就應特別注意指導學生的學法,包括如何預習、怎樣讀書、記筆記、思考問題、考試方式的差別、對不同階段學生的要求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較強的自學能力。除堅持初中養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我們覺得學生要多讀多寫多說多聽才能提高學生語文素質,培養語文能力。

          多讀。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弊x的方式要多樣化,朗讀、默讀、精讀、略讀,兼而有之。讀的內容也要雜,課本要讀,報紙要讀,科技文章也要讀。只有廣泛閱讀,才能厚積薄發。指導學生正確使用教材,初中階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礎上熟讀成誦”,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是“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具體理解”,初中強調合作,高中更強調發展獨立閱讀能力,自己分析判斷。因此,對于教材中的文章,在誦讀背誦的基礎上,更強調理解。要求學生在完成語文作業的基礎上,更強調自我鉆研,自覺讀寫,擴大讀寫量,提高讀寫效率。

          多寫。據統計,一個人要達到文通句順,至少要寫夠十萬字。顯然,初中一學期按規定寫六次作文,每次五百字,三年總計約兩萬字,即使加上小學階段作文,考試作文等,寫作量也是遠遠不夠的。寫的方式也應多樣化,如日記、周記、筆記、感想,小作文、大作文等。同時要注意,作文不光是寫出來的,更是改出來的。要教給學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可互相評改,互相啟發,拓寬思路。

          多聽。不光聽教師說,聽教師泛讀,也要聽課文朗誦錄音。指導學生學會聽課。要求學生在記好筆記的基礎上,主動參與,積極的思維。強調重視學習過程,重視動態學習,重視能力提高。使學生認識到,有的內容,如中心思想、段意、文章思路等等,一旦記錄下來,也就沒有很大的價值了,關鍵在于思維的過程,只有在課堂上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踴躍發言,才能提高思維能力,提高閱讀能力,取得好的成績。

          高中語文常見知識點范文第5篇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的重要作用

          閱讀就是要借助作品來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這種閱讀活動本身就是一種讀者與作者之間的對話。每一次閱讀實際上都是讀者與作品之間的碰撞過程。閱讀有利于構建學生豐富的情感世界,有利于構建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閱讀的本質是以作品為媒介,借此體驗、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思想,是作者與讀者之間靈魂的擁抱、心靈的對話。閱讀貫穿整個高中語文教學,然而培養學生閱讀技能的重要時間就是高中語文時期,這便成了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高中生無論是在心理還是生理方面都逐漸趨向成熟,有了很強的獨立性,他們的情感正處于敏感、細膩時期,對閱讀文本中的情感更是有著較強的求知欲,需要的是教師對他們獨特情感的認可,因此,教師如果能合理地引導學生,那么其閱讀教學將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與此同時,理解伴隨著閱讀出現,教會學生理解書中的主題思想,并且擁有自己對書中思想內容的看法,“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使學生擁有獨到的見解也是教師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任務之一。所以,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閱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師僵硬地將閱讀任務強加于學生身上,那么其教學成果就是失敗的。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的引導的過程中要時時記得學生是閱讀的主體,要懂得教會學生享受閱讀中的美。這時期的學生大都處在一個愛玩愛鬧的年齡階段,沒辦法靜下心來品味書中精華也是很常見的事情。強迫閱讀只會收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吸引學生主動閱讀,提高學生閱讀興趣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學生是接受書本知識的主體,也是閱讀行為的主體,他們的配合是無法或缺的。

          二、正確理解閱讀,提高學習效率

          新課程提出閱讀能力的具體要求是:要綜合考查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考察閱讀的興趣、方法與習慣,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閱讀能力的提高意味著理解能力的提高,學生通過高中語文課堂的學習,閱讀能力大大提升,他的理解能力的提高是必然的。其實,閱讀的下一個瞬間就是理解,倘若只是大聲地讀出書上的字詞,并不用腦子加以理解,那么就不是閱讀這回事了。只要是用心去讀了,就算是深奧難懂的內容,多讀幾遍也是可以理解的。由此可見,閱讀能力的培養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是一個多么重要的方面。學生能夠自己體會到書中的內涵,并不是死記硬背得來的,真正理解了書中深意,也是學習效率提高的一種體現。在高中語文學習中,學生通過閱讀理解之后,理解了書本知識的內涵與精華,并且經過組織討論之后,相互交換自己的意見,取長補短,豐富自己的理解與見解。這樣一來,學生們汲取的知識都是自己得到的,而不是老師憑空塞給他們的,所以對知識點的記憶會更加長久,也就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得書本上的知識成為學生自己的東西。并且,不僅是在語文教學中,如果學生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閱讀理解的基礎,那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一定也會輕松許多。理解便是懂得,再加以學生自己的思想,教學的終極目標也就完成了,這就是學習效率的提高。

          三、拓寬學生視野,增強語言表達能力

          閱讀可以給高中語文教學帶來無限快樂,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如果學生能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中,抽出一點時間來讀書,那么這一定會是個非常享受的過程。在如今這個功利化的時代,學生就像是學習的機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學生們被迫局限于學校這一方小小的天地,根本不知道外面世界的美好或殘酷。這時,讀書就是很好的事情了,讀雜志,可以了解社會上近來發生的大事小事,拓寬視野,了解這個世界;讀小說,可以體會書中主人公的另一種人生,如同身臨其境般的在書中徜徉,經歷精彩的美妙生活,能夠學習主人公所展現出來的好的精神品質,也可以拓寬自己的視野,豐富靈魂。閱讀可以大大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高中語文教學中,很大的一個任務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無論在什么形式的自我展示中,語言表達能力是至關重要的。這里就有要說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了,閱讀量增加了,文學底蘊也就慢慢積累起來了,只要堅持閱讀,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會增強。而且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對提高高中生的素質、健全學生人格有著重要作用。高中生通過閱讀鑒賞,能夠擴大視野,增長知識,能夠使他們主動地尋求全面發展,使學生初步體驗到自己的獨立人格和社會價值,促進其心理成熟等。高中學生處在各個方面迅速成長的時期,他們想要表達自己的心情一定是非常急切的,在閱讀中遇到新內容,一定也會更加新奇,急切地想要表達出自己的感受,這也會促進學生的表達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