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兒科常見疾病預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方法:選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護理的150例新生兒,分析所采取的疾病預防措施及效果。
結果:通過科學、精心的護理,只有2例新生兒因病轉新生兒科治療,其余新生兒均正常出院。
結論:在新生兒護理工作中采取有效的疾病預防措施,可降低新生兒發病率,提高新生兒生活質量。
關鍵詞:新生兒 疾病預防 護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69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8-0323-02
從胎兒娩出、臍帶結扎后算起到滿28天,這段時期稱為新生兒期。這個期是新生兒進行生理功能調節并適應宮外環境的關鍵時期,由于新生兒器官組織功能不健全,調節能力差,身體機能非常脆弱,容易發生窒息、感染等各種疾病,死亡率較高。因此,新生兒期必須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預防疾病,以保證新生兒健康快樂成長[1]。為了更好地了解新生兒護理中的疾病預防措施,現選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出生護理的150例新生兒進行分析,現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出生的150例新生兒。其中,男81例,年齡4d~24d;女69例,年齡4d~25d。所有新生兒體征正常,年齡、性別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150例新生兒采取積極有效的疾病預防措施,具體如下。
1.2.1 維持體溫穩定,預防寒熱病癥。新生兒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善,容易受到體溫改變的威脅,因此需要采取以下護理措施:
(1)新生兒病房保持安靜、整潔,并且光線充足、空氣流通,配置空調設備、空氣凈化設備及溫、濕度計,在新生兒穿衣及裹被情況下保持室溫在22℃~24℃,相對濕度在55%~65%。
(2)采取適當的保暖措施,給新生兒頭戴帽、母體胸前懷抱、嬰兒培養箱等。在為新生兒進行其他護理時,盡量減少暴露在外的面積,以免身體散熱過多。氣溫過低,新生兒易患傷寒綜合征和呼吸道感染。但氣溫過高或保暖過度,新生兒可能患上濕疹或脫水熱,所以保溫措施應當適宜。
(3)觀察體溫,每4h監測一次,維持新生兒體溫在36℃~37℃。
1.2.2 喂養護理,防止窒息。
(1)新生兒出生半個小時左右可以給予母乳喂養,讓嬰兒吸吮母乳,并在出生1~2小時喂些5%~10%葡萄糖水,4~6小時或更早時候喂奶[2]。盡量給予新生兒母乳喂養,以確保新生兒獲得全面優質的營養。如果確實無法實現母乳喂養,可從喂養葡萄糖過渡到配方奶。
(2)人工喂養時,奶具必須專用并進行消毒。對于消化道畸形或咽下綜合征的患兒,應由臨床醫生進行診治。喂后應先抱起嬰兒頭部片刻,再以側臥位放到床上,避免嘔吐或溢奶。如果發生溢奶,可將嬰兒抱起,讓其頭部靠在喂奶者肩部,一手托住嬰兒臀部,另一手握成空心狀輕叩其背部,方向從腰部往上至背部,5~10min左右[3]。
(3)人工喂奶時新生兒容易發生嗆奶,應采用仿母乳奶嘴,并且一次喂奶量不宜過多,喂奶時奶液應充滿整個奶嘴,避免吸進空氣。發生嗆奶后護理者取坐位,將新生兒面朝下俯臥于護理者腿上,然后一手抱住新生兒,另一只手空心狀輕叩其背部,助其將嗆入的奶汁咳出來。
(4)為了防止新生兒窒息,及時調整新生兒睡姿,以平躺為宜,避免長時間趴睡。新生兒口鼻附近的被子、毛巾等軟質物品必須及時移開,避免其發生窒息。
1.2.3 預防感染。
(1)嚴格消毒隔離和無菌操作制度。新生兒病房定期進行全面清潔和消毒,采用濕式法進行清潔,每日以紫外線進行空氣消毒30min以上。進入新生兒病房必先更衣換鞋,接觸新生兒前后必須洗手。
(2)皮膚護理。新生兒應穿著柔軟舒適的棉質衣物。嬰兒體溫穩定后,每日沐浴一次。為防交叉感染,遵守“一嬰一盆一巾”原則。沐浴應采用煮沸過溫水(36℃~37℃)清洗。為保持皮膚皺褶處干燥,可用消毒過的植物油輕輕擦拭。然后進行5min左右的撫觸。每次換尿布或大便后,用溫水清洗臀部,再以毛巾蘸干,并涂抹少量油膏,防止紅臀和尿布疹。
(3)臍部護理。新生兒出生1~2min臍帶就可以結扎,處理時采用無菌法操作,殘端應保持清潔干燥,并敷上臍部無菌敷料。每天對新生兒臍部護理一次,洗浴后擦干全身,除去原有敷料進行觀察,并以0.5%碘伏涂搽臍窩。通過這種方法讓臍部殘端自然脫落,并可預防臍炎發生。
(4)眼、鼻、口腔及外耳道的護理。每天進行2次清潔護理。若眼部分泌物較多且為膿性時,提取分泌物進行微生物檢測。
(1)預防新生兒肺炎。新生兒病房經常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清新、潔凈,避免過多探視,謝絕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員探訪新生兒,乳母患有呼吸道感染時應采取隔離措施并暫停哺乳。
(2)預防新生兒敗血癥。主要感染源有羊水污染、產道污染及出生后皮膚、粘膜、臍部感染。由于新生兒對化膿性細菌抵抗力差、皮膚及淋巴組織屏障功能低等原因,新生兒容易感染敗血癥,并且同時可得腦膜炎、肝膿腫、肺炎等疾病,因此對新生兒敗血癥應采取措施積極治療,皮膚、臍部局部感染者應給以碘伏等進行處理,避免引起敗血癥。
(3)預防新生兒破傷風。破傷風主要由斷臍、臍帶結扎不潔引起,因此接生時應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要求進行,就能降低新生兒破傷風發生的機率。
(4)預防接種。新生兒出生3d接種卡介苗,預防結核病。分別在出生1d、1個月、6個月接種乙肝疫苗,預防乙肝感染。
2 結果
采取上述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150例新生兒中148例正常出院,有2例因病轉新生兒科治療,其中1例為高膽紅素血癥,另1例為濕肺。經過治療2例患兒也已痊愈出院。
3 討論
結合新生兒的生理特點,探討并總結了新生兒護理中疾病預防措施。綜上,在新生兒護理工作中采取有效的疾病預防措施,可以降低新生兒的發病率。由于新生兒生理器官和皮膚都很脆弱,容易受到感染和生病,因此在新生兒護理工作中應采取積極的疾病預防措施,以促進新生兒健康發育和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 陳琳華.新生兒護理及新生兒疾病的預防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2(35):68
關鍵詞:兒科護理學;高職教學;護理專業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全新護理模式的構建,培養高素質護理人才成為當前護理學科發展的要求,也是適應體制改革對人才層次、能力要求的必然結果[1]。兒科護理學是一門研究小兒生長發育規律、兒童保健、疾病預防和護理,以促進小兒身心健康的學科,是高職護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也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較強的臨床專業課,是培養兒科專業護理人才的重要的課程。兒科護理專業如何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一、兒科護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和教學目標不合理國外高等教育兒科護理學課程設置中,提倡以兒童的身心健康為中心,同時強調臨床護理、觀察;而國內高等教育兒科護理學課程設置與之差異很大,多數以兒科疾病的護理為中心,僅兒科疾病的護理就占總學時的80%[2]。課程目標側重于患兒疾病的診斷、臨床表現、治療以及護理,不能滿足社會對健康的需求。(二)教學方法落后多年來,兒科護理學教學一直偏倚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較單一枯燥,課堂教學以講授為主,師生缺乏有效的互動[3]。學生被動地灌輸知識,教師講得多,學生主動參與得少,上課注意力不能集中或無興趣,積極性不能被有效調動起來。(三)教學內容脫離了實際教學內容多缺乏臨床實踐教學,理論課所占比例偏大,臨床實踐教學內容偏少,教學內容與臨床脫節,拉大了與臨床實踐的距離,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四)考核形式單一目前,兒科護理學課程考核仍以試卷考核為主。試卷考核只能考查學生的理論知識和識記程度,不能有效考查學生的臨床綜合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團結寫作能力及護患溝通能力等。要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教學效果,就要實現考試形式的多樣化。
二、提高兒科護理學教學效率的策略
(一)優化課程目標教學目標的設定要以重視兒童身心健康,突出兒童保健的重要性,關注住院兒童心理、生理的護理為準則。學生要能陳述不同時期兒童的心理及生理特點;分析個人、家庭、社會因素對兒童生長發育的影響;能運用語言和非語言方式與患兒家屬和患兒交流;對不同時期的兒童進行綜合全面地健康評估;指出兒童常見健康問題;灌輸整體護理的觀念,強調病情觀察、健康宣教的重要性;讓學生持續、主動地獲取知識,提高知識運用能力及解決問題、健康宣教及護患溝通能力。(二)調整課程內容課程內容應突出高職護理的專業特色,強化技能訓練和實踐。如何讓學生將獲取的知識運用到今后的護理工作中,取決于教師所選擇的教學內容[4]。結合臨床工作實際,將教學內容分為生長發育評價、兒童保健、住院兒童護理、常見病患兒的護理四大板塊,做好三個突出:①突出生長發育評價、兒童保??;②突出整體護理;③突出綜合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三)改進教學方法采用不拘一格、多樣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注重教學反饋,實現教學相長。例如,患兒常見疾病護理采用OSCE模式教學法,模擬臨床場景,鍛煉學生臨床應變能力;生長發育章節用圖片、動畫、音頻等多媒體教學法授課,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學生更易理解接受。教師還要根據授課內容和學生自身特點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床旁教學法、PBL教學法結合CBL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四)完善考核評價模式教學效果的評價不僅要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還要考查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及臨床綜合能力等[5]。將考核科學化、標準化的同時,要體現客觀、公正、公平的原則。
三、結語
兒科護理學涉及范圍廣,技術要求高,與成人生理、心理、解剖等方面有很大差異。因此,新形勢下對兒科護理人才的培養具有緊迫性和重要性。兒科護理教學應從社會需求的角度制定教學目標,優化教學內容,改進考核評價,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席敦芹,鐘召平,楊興芳.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原則及實踐[J].濰坊高等職業教育,2006,4(2):24.
[2]錢燕,韓霞.護理本科生兒童保健門診實習的效果分析[J].護理研究,2004,18(12):2251-2252.
[3]楊.高職院校兒科護理學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改革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7):96-97.
[4]張立云.PBL結合CBL教學法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視野,2014(34):202-203.
二O一O級農村醫學專業實習計劃
一、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適合農村基層醫療機構的實踐能力較強的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相結合的實用型衛生人才。畢業后從事疾病的初級診治、轉診服務和預防保健、康復治療與護理等工作。
二、畢業實習目的
畢業實習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是培養學生臨床診療能力及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的關鍵階段。實習的主要目的是鞏固和加強理論知識、初步掌握臨床診療技能、培養正確的臨床思維方法、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高尚的醫德醫風,為從事臨床醫療及公共衛生服務打下扎實基礎。
三、實習時間
自2013年 6 月 10 日至2014年 3 月 21 日,共41周。內科12周,外科(含手術室)12周,婦產科3周,兒科3周,五官科2周,皮膚科1周,傳染病2周,急診科1周,疾病控制中心4周,機動1周。
四、實習內容與要求
【基本要求】
在實習期間,要以加強“三基"訓練,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能力為主,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臨床實踐,做到:
1、了解醫療預防機構的組織形式、工作職責、工作制度,學習醫務人員的工作方法,以及優良的醫療作風和職業道德。
2、善于采集病史,要求據實書寫出內容完整、系統、用語準確、重點突出、條理分明、文字通順、字體端正,符合要求的入出院病歷、再入院病歷、轉科病歷,手術病人要術前小結、手術知情同意書和手術記錄;善于觀察病情和做好病情記錄,能作病史總結(包括階段和最后總結)及病案整理。每兩周完成一份完整病歷。
3、能較熟練掌握系統的體格檢查,對常見疾病能做出正確診斷和處理,對于疑難雜癥能進行分析,并能進一步提出檢查的辦法和步驟。
4、在上級醫生指導下,學習各種技術操作,要求掌握該項技術操作的適應癥、方法及注意事項等。
5、要求掌握各項輔助檢查的臨床意義及其正常值,并了解其注意事項。
6、學會開醫囑處方及熟悉常用藥物的適應癥,使用方法、劑量、副作用和注意事項。
7、掌握疾病預防和控制的基本理論和技能,能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
8、了解和學習一般護理工作和護理技術,要求理解該項工作的重要意義。
【出科考核】
1、在各科實習結束前進行,考核內容:
(1)思想表現考核:包括學習態度、醫療作風、團結協作、組織紀律四個方面。
(2)基本技能考核:包括病歷書寫、體格檢查、病史采集、其它醫療和護理基本技能操作等。
(3)理論考核:包括病歷分析、多選題和問答題等。
2、考核的基本方法:
(1)思想表現考核(百分制)
學生進入科室實習,由帶教老師對學生各項進行考核累計,出科前在廣泛征求其他醫護人員和病人意見的基礎上,由帶教老師將考核情況量化計分,填入評定表。
(2)基本技能考核(百分制)
病歷書寫:教師考核時,任意抽查學生實習期間書寫的完整病歷一份,并結合日常醫療工作中醫療文書書寫情況,按評定標準量化打分。
體格檢查:出科前一周考核教師根據學生的數量,選擇好癥狀典型的病人,根據情況由學生進行全部或者部分??撇轶w,并對陽性體征的病理和臨床意義提1-2個有關問題,按評定標準量化打分。
病史采集:選擇住院病人或門診病人,由實習醫師現場詢問病史。
調查報告:書寫一份完善的突發事件調查報告,按評定標準量化打分。
抽考項目:含醫療基本技能操作和護理基本技能操作,此項考核可選擇性進行考核。
贛南醫學院附屬醫院
贛州市人民醫院
贛州市立醫院
贛州市婦幼保健院
贛南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
贛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贛州市中醫院
贛州市腫瘤醫院
贛州市人民醫院婦產分院
贛州市衛華口腔醫院
【關鍵詞】 小兒;預防保??;辨證論治;中醫
“預防為主”是我國衛生工作方針之一。由于衛生防疫、免疫接種工作發展,新科學技術的進步,兒科許多傳染病得到了控制,難治病有了新醫療方法,降低了兒童的病死率,提高了難治病的存活率。21世紀如何增強小兒體質的防病保健將是社會的極大需要。時下小兒中醫保健藥和食品有不根據兒科特點濫用“補養劑”、對脾虛型反復呼吸道感染和腸胃疾病的兒童濫用苦寒泄熱藥的現象。根據學習和應用中醫藥十幾年的體會,重溫“中醫預防學”和“辨證論治”的核心思想,結合兒科疾病的實踐闡述兩者的關系。
1 “對預防醫學”的兩種觀點
“預防醫學”是研究人體保健、預防疾病的科學,中西醫學都十分重視,但由于兩種醫學的發展各有不同時代背景,地域差異、所受哲學思想和科學文明的影響也各有不同,從而導致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論體系。由于西醫學引用新技術微觀研究致病因素理論比較清楚,在治療和預防措施上強調消滅致病因素,根據不同的致病原因選用不同的消炎藥,或手術和物理療法。中醫學則受中國古代陰陽、五行學說和樸素的唯物辯證法的思想影響,整體觀念強,宏觀是其主要分析方法,所以對疾病的預防強調扶正,治療以辨證論治為法則,其中同樣有扶正防病的預防思想。
2 中醫預防保健的指導思想
中醫學的整體觀認為“一身一整體”,局部組織或一個器官生理功能失調,或受疾病侵害,則整體功能受損,各臟器失去協調關系受到傳變。預防要注重整體,以扶正為主,治療也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求本”,要“標本兼顧”。所謂“天人一整體”是指人的生存靠天地、氣候、環境奉養,許多疾病的致病因素均來之于外界環境,因此人體生命根本機理在于人體內部“陰陽、氣血平衡、臟腑之間協調”。同時要“順應四時”,即隨四時氣候變化、外界環境不同加強保健防病措施。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絕、精神乃絕”“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所以祖國醫學特別重視養生保健和疾病預防?!端貑枴に臍庹{神大論》說“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這種“治未病”的預防思想不僅有“未病先防”,還有“已病防變”的涵義。由此可見“辨證論治”的涵義,除辨證候所屬,還有根據審機、求因、因人、因地、因時和防疾病傳變的預防思想進行辨證用藥、辨證飲食、辨證施術和辨證防病等廣泛意義。在整體觀點的指導下,辨證論治有預防觀點,預防保健同樣要根據辨證論治。
3 中醫預防保健的具體應用
3.1 未病先防
祖國醫學認為邪氣是導致疾病的先決條件,正氣不足是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素問·遺篇·刺法論》“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所以中醫預防以養生扶正為主。
3.1.1 平陰陽、調氣血、協臟腑
陰陽的消長在人體內呈動態平衡,是生命健康的標志。小兒素有“稚陽未充,稚陰未長”之說,意指陰陽均未成熟,一方偏盛,另一方則顯虛弱。起居、飲食、保健護理需遵從這一法則,不能按成人的方式進行保健。小兒脾常不足,小兒保健飲食要根據年齡、體質選擇健脾運、助吸收的保健食品和中藥,不能專從西醫營養學的觀點選擇保健品。所謂小兒“腎氣未充”是未成熟之意,與成人的腎虛不同,防治小兒遺尿、腎臟疾病慎用溫補壯陽藥物。小兒藩籬薄弱,肺氣不固,容易患外感疾病。所以飲食保健一定要考慮小兒肺、脾、腎三臟的弱點?!端貑枴っ}要精微論》曰:“夫五臟者,身之強也……得強則生,失強則死?!毙何迮K中有三臟薄弱和不足,五臟之間相生相克,臟腑之間互為表里,所以小兒整體臟腑嬌嫩,保健預防要遵從這一特點。
3.1.2 小兒飲食保健與辨證施治
《靈樞·天年篇》曰:“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薄吨T病源候論·養小兒候》曰:“小兒始生,肌膚未成,不可暖衣……宜時見風日。”《育嬰家秘》指出:“乳為血化,美如餳?!币陨暇f明祖國醫學對小兒起居、保健、飲食均應根據小兒的年齡、不同的氣候時節辨證進行。如梨,性寒味甘,入脾、胃、肺,有養陰清胃、潤肺生津止咳的作用。如嬰兒體質屬于脾氣虛,痰濕不化的痰稀便溏者應用秋梨膏或梨汁均不相宜。小兒缺鈣、佝僂病是常見疾病之一,防治此病除用鈣、維生素d以外,多囑咐添加魚蝦等海產品類輔食,海水咸,屬腎,屬陰,小兒佝僂病中醫辨證多屬脾腎虛,但嬰兒臨床未出現骨骼畸形時表現只有脾虛證,這時魚蝦等營養品對脾氣虛型嬰兒佝僂病是不相宜的。中醫食品中藥都有性味歸經,中醫書籍從未記載一藥、一方、一位醫家可以防治百病。
3.1.3 預防保健要順應四時
保健飲食要有季節性。春天陽氣升發,多風,不能過食油膩煎炸動火的食品,謹防受風引發過敏性疾病(哮喘、蕁麻疹、過敏性紫癜)的復發。夏天暑熱濕盛,出汗多,宜食祛暑清熱的食品,如綠豆荷葉粥、西瓜、冬瓜、酸梅等食品。秋天氣候干燥,蔥、姜、蒜、辣椒慎用。冬天寒冷,可用祛寒暖胃食品。小兒脾、肺、腎三臟薄弱應互相兼顧,必要時進行食物調配則可改變食物性能。如生姜性味辛溫辣,能治胃寒嘔吐,但刺激性大,脾胃虛弱或年幼兒童不宜食用,配以紅糖、大棗則既可祛寒止嘔又能和胃。
3.2 已病防變
辨證論治和已病防變都是中醫治則的指導思想?!峨y經》“上工治未病”與未病先防的涵義不盡相同,此處“治未病”,是“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于脾,故先實其脾氣,無令得受肝之邪”的已病防變之謂。是指防疾病傳變其他臟器,邪氣深入惡化,突變甚至死亡或預防合并癥、后遺癥的發生。這是中醫治病整體觀念的具體發揮。否則按“中工治已病”的辨證論治方法將會受到因用西藥給疾病造成的假象得到錯誤的辨證,或疾病的恢復期和隱匿型的感染使疾病無證可辨延誤了疾病的防治。
【關鍵詞】 兒童早期教育;嬰兒;生長發育;影響;分析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727-01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兒童早期健康及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兒童保健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兒童保健僅僅停留在量身高、稱體重和聽心肺的一般檢查上,現代兒童保健是一項綜合,包括健康教育、營養干預、早期教育、疾病預防、體格檢查等多方面內容。家庭是兒童保健的基礎,促進嬰兒健康成長,提高人口素質是兒童保健的目的[1],本文將分析兒童保健對嬰兒生長發育的影響,為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提供理論依據,現將分析結果總結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隨機抽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兒童保健門診定期體檢的滿月嬰兒157例,將其分成實驗組85例,對照組72例。實驗組中,男55例,女30例,日齡30-50d不等,平均日齡37.5d;對照組中,男33例,女39例,日齡31-51d不等,平均日齡37.3d。對比兩組嬰兒的性別、日齡、身高、體重,未見明顯差異,P>0.05,認為無統計學意義。
1.2 一般方法 經157例嬰兒家屬同意,為對照組進行常規兒童保健教育,定期測量嬰兒聽力、身高、體重,為實驗組進行兒童早期綜合發展指導教育,對嬰兒的體格發育情況進行評價,了解其中的偏差和問題,檢查兒童身高、體重的同時,對其精神發育情況進行檢查,了解其豎頭情況、抬頭情況、肌張力情況,若發現問題,給予糾正,此外,家長應在在醫師的指導下預防并治療兒科常見疾病[2]。
1.3 判斷標準 保健教育12個月后,調查兩組患兒的營養性疾病發病率(包括養性貧血患病情況、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患病情況)、神經心理行為發育(包括個人社交、語言、精細動作、大運動和適應性等內容)、體格發育情況(包括身高、體重),從以上三方面對比兩組保健教育的實際效果。
1.4 統計學分析 與157例滿月嬰兒相關的數據資料,借助SPSS11.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3])進行統計學錄入、分析、處理,嬰兒的營養性疾病發病率,用%表達,組間對比借助卡方檢驗;嬰兒的神經心理行為發育與體格發育情況,用正負標準差表達,組間比較借助t檢驗。若P
2 結 果
2.1 實驗組與對照組嬰兒營養性疾病發生率對比 85例實驗組中嬰兒中,6例出現了營養性貧血,8例出現了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72例對照組中嬰兒中,13例出現了營養性貧血,15例出現了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與對照組(營養性疾病發生率為38.89%)相比,實驗組(營養性疾病發生率16.47%)嬰兒的兒童保健工作效果更佳,經統計學處理,P
2.2 實驗組與對照組嬰兒體格發育情況對比 進行兒童早期綜合發展指導教育12個月后,實驗組嬰兒的平均體重大于對照組,平均身長高于對照組,經統計學處理,P
2.3 實驗組與對照組嬰兒神經行為發育評分對比 無論是適應性、大運動、精細動作,還是社交、語言,實驗組嬰兒發育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3 討 論
為了適應時代的潮流,兒童保健服務的體檢次數更多,增加了心理發育指導內容,能夠更加全面的對小兒的營養情況和喂養情況進行指導和評價[4]。在兒童早期綜合以展服務中,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家長的保健意識,指導其合理喂養、增加嬰兒輔食,增強其抵抗力,滿足嬰兒健康成長需要,加強嬰兒的發育指導教育,提高家長對兒童智能發育的認識。為嬰兒進行游泳撫觸,可促進其骨骼發育,加快其體內新陳代謝速度。對嬰兒進行營養干預與指導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疾病發生率,嬰兒出生14d后,需為其補充維生素D400IU,相關研究指出,讓嬰兒曬太陽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佝僂病,早期為足月兒補鐵(日總量15-18mg不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小兒出現缺鐵性貧血[5]。此外,從動作、聽覺、視覺多方面刺激嬰兒,可促進其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刺激其發展語言,增強嬰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嬰兒的智力水平,最終幫助小兒養成良好的適應行為與性格,全面提高兒童素質。
適當補充營養素,合理安排嬰兒飲食,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可預防其出現營養性疾病,保證嬰兒神經心理行為正常發育、體格正常發育。本文詳細分析了兒童保健對嬰兒生長發育的影響,為實驗組嬰兒進行了兒童早期綜合發展指導教育為對照組嬰兒進行了常規兒童保健教育,保健教育12個月后,從營養疾病發病率角度看,與對照組(營養性疾病發生率為38.89%)相比,實驗組(營養性疾病發生率16.47%)嬰兒的兒童保健工作效果更佳;從神經行為發育評分角度看,實驗組高于對照組;從體格發育情況看,實驗組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為嬰兒應用兒童早期綜合發展指導教育,可幫助小兒養成良好的適應行為與性格,全面提高兒童素質,在社會上應用兒童早期綜合發展指導教育的方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6]。
參考文獻
[1] 周莉莎.兒童保健對嬰兒生長發育影響的研究[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2,20(12):24-26.
[2] 陳靜.兒童保健對嬰兒生長發育的影響分析及護理對策[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2,24(13):50-51.
[3] 孫義秀.兒童保健對嬰兒生長發育影響分析[J].中外醫療,2012,09(23):53-53.
[4] 戴興芳.兒童保健對嬰兒生長發育影響的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2,21(10):14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