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甲狀腺疾病預防和治療

          甲狀腺疾病預防和治療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甲狀腺疾病預防和治療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甲狀腺疾病預防和治療

          甲狀腺疾病預防和治療范文第1篇

          碘-131攝入人體后,主要積聚在甲狀腺處對人體造成危害,大劑量情況下會導致甲狀腺腫、甲狀腺結節或萎縮等,遠后期的影響會使甲狀腺癌的發生率增加。

          從目前的監測結果來看,監測到的是極微量的放射性核素,不會污染我國食品和飲用水,更不會對我國公眾的健康造成影響。

          吃碘鹽能不能預防放射性碘攝人?

          碘鹽中碘的存在形式是碘酸鉀(KTO2),在人體胃腸道和血液中轉換成碘離子被甲狀腺吸收利用,我國規定碘鹽的碘含量為30毫克/千克。按人均每天食用10克碘鹽計算,可獲得0.3毫克碘。而碘片碘的存在形式是碘化鉀(KI),碘含量為每片100毫克。按照每千克碘鹽含30毫克碘計算,成人需要一次攝入碘鹽約3千克,才能達到預防的效果,遠遠超出人類能夠承受的鹽的攝入極限。因此,通過食用碘鹽預防放射性碘的攝入是無法實現的。

          有人說把碘酒涂抹在甲狀腺部位可以預防放射性碘輻射,這辦法可行嗎?

          關于把碘酒涂抹在甲狀腺部位預防放射性碘等措施都是不科學的。

          什么情況下服用穩定性碘?用量多少?

          核與輻射突發事件發生后,人有可能攝入放射性碘,并集中在甲狀腺內,使這個器官受到較大劑量的照射;此時服用穩定性碘就可減少甲狀腺吸收放射性的碘。如果在吸入放射性碘的同時服用穩定性碘,就能阻斷90%放射性碘在甲狀腺內的沉積。在吸入放射性碘數小時內服用穩定性碘,仍可使甲狀腺吸收放射性碘的量降低一半左右。對成年人推薦的服用量為100毫克碘;對孕婦和3~12歲的兒童,服用量為50毫克;3歲以下兒童服用量為25毫克。

          什么人服用穩定性碘時要更加小心?

          對出生后一個月內的新生兒,穩定性碘服用量應保持在有效的最低水平。對有些人,例如,甲狀腺有結節者、突眼性甲狀腺腫已經治愈者、曾接受過放射性碘治療者、甲狀腺慢性炎癥性疾病患者、甲狀腺單側切除者、有亞臨床性甲狀腺功能低下者、對碘過敏者、某些皮膚病(痤瘡、濕疹、牛皮癬)患者等,應慎用或不用穩定性碘。

          碘片(KI)是如何防輻射的?

          生理學上,人體碘的主要來源是甲狀腺的吸收,甲狀腺靠碘來產生甲狀腺激素。KI是穩定性碘,它可以使甲狀腺內的碘飽和從而阻止放射性碘的攝入。

          碘片不能防護來自于體外的和被身體吸收的除碘以外的放射性物質,所以碘甲狀腺阻斷在多數場合將與其他防護措施(如隱蔽待于室內、關閉門窗等)綜合使用。

          為了充分發揮穩定碘對碘甲狀腺阻斷效果的作用,需要在受照前或者受照后盡快服用穩定碘片。即使在事故后幾小時,通過服用仍然可以阻止甲狀腺對50%碘的吸收。為了防止吸入放射性碘同位素,通常一片劑量的穩定碘就足夠了,它可以起到24小時持續保護作用,在含放射性碘同位素的煙云來襲時對甲狀腺起到了充分的保護作用。然而,在長期持續性釋放狀況下,則有可能出現重復照射的情況。

          結核病防治背景知識

          關于結核病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可累及全身各個臟器。其中,肺部是感染結核菌的最主要臟器,稱為肺結核。個體一旦感染結核菌后,將終身攜帶病菌,有10%~15%的感染者會在一定條件下發展為活動性結核病,成為新患者并繼續傳染給其他人。結核病是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吸入肺結核患者咳嗽、打噴嚏時噴出的飛沫傳播。相關研究顯示,每個肺結核患者一生可以傳染10~15人。

          結核病是目前由單一致病菌導致死亡最多的疾病,是全球關注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肺結核是我國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是我國法定重大傳染病之一。關于耐藥肺結核

          從肺結核患者分離出的結核分枝桿菌在1種或多種抗結核藥物存在時仍能生長,即可確診為耐藥肺結核。耐藥肺結核有以下4種類型:

          單耐藥:僅對1種抗結核藥物耐藥。

          多耐藥:對1種以上的抗結核藥物耐藥(不包括同時對異煙肼和利福平耐藥的情況)。

          耐多藥:至少對異煙肼和利福平同時耐藥。

          廣泛耐藥:除對異煙肼和利福平耐藥之外,同時對任意1種氟喹諾酮類藥物及對3種二線抗結核藥物注射劑(卡那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卷曲霉素)中的至少1種耐藥。

          耐多藥肺結核患者與普通肺結核患者相比,一是傳染危害大,受感染者一旦發病即為原發耐多藥肺結核,且傳染期更長。二是治療費用高,耐多藥/廣泛耐藥肺結核的治療需要二線抗結核藥物,治療時間長達2~3年之久,治療費用大約是普通肺結核的100倍。耐多藥肺結核的流行,不僅會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的精神和經濟負擔,而且會直接影響到社會穩定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國家在定點醫療衛生機構對肺結核檢查治療的部分項目實行免費政策

          1 免費項目

          國家為初診的肺結核可疑癥狀者免費提供1次痰涂片(3份痰標本)和普通x光胸片檢查;為活動,1生肺結核患者免費提供國家統一方案的抗結核藥物、治療期間的痰涂片檢查(3或4次,每次2份痰標本)和治療結束時的1次普通X光胸片檢查(初、復治患者各提供1次免費)。

          目前全球基金項目地區為耐多藥肺結核患者免費提供二線抗結核藥物和相關檢查;在部分中國衛生部一蓋茨基金會肺結核防治合作項目試點地區由醫療保險和項目經費支付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的大部分醫療費用,個人承擔小部分醫療費用。

          甲狀腺疾病預防和治療范文第2篇

          關鍵詞碘缺乏病監測效果評價

          登封市轄6鄉、6鎮、3個街道辦事處、1個工業區和一個礦區管委會,298個行政村,20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648730人,面積1220平方公里,自然環境中(水、土、糧、菜)缺碘。登封市歷史上屬于碘缺乏病的重病區,地方性甲狀腺腫、地克病以前在該市是一種常見疾病,流行廣、病情重。通過大面積口服碘油丸治療,1982年基本控制無新發患者。該市自1978年開始堅持以食鹽加碘(濃度1/2萬)為主的綜合性防治措施,至1982年,經過省考核達到了國家規定的基本控制標準,病情處于穩定狀態。之后,3次調整碘鹽濃度,2000年、2006年經過上級考核均達到了消除碘缺乏病標準。為鞏固防治成果,登封市堅持了以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性防控措施,經過2006~2011年連續監測,目前登封市各項指標均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狀態。現將監測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調查對象:根據《河南省實現消除碘缺乏病目標縣市級考核評估方案》,結合我市實際情況,確定市東西南北中5個鄉鎮辦(大金店鎮、盧店鎮、徐莊鎮、東華鎮、嵩陽辦)中心小學8~10歲兒童及中心小學所在地居民為調查對象。

          指標與方法:1甲狀腺腫大率:采用B超法,按照GB16004-1995《地方性甲狀腺腫的診斷標準及分度標準》。2碘鹽含量:樣品為居民家庭食鹽采用GB/T5009 42-2003中的直接滴定法,評價標準按GB5461-2000《食用鹽》。3尿碘水平:標本為被檢測學生的中段尿,采用WS/T107-1999氯酸硝化砷鈰催化分光光度法,100~200μg/L為尿碘適宜值。

          統計方法:數據錄入Excel,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計量資料采用平均數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率和比表示。

          質量控制:1舉辦碘缺乏病防治效果評估業務技術培訓班。2由鄭州市疾控中心對登封市碘缺乏病檢測實驗室進行質量控制。

          結果

          2006~2011年居民戶合格碘鹽食用率均為90%以上,8~10歲兒童尿碘中位數170~350μg,同時未發現低于50μg/L;8~10歲兒童甲狀腺腫大率均≤5%。結果表明登封市已實現并連續6年保持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標。見表1。

          討論

          根據監測結果可以看出,登封市碘缺乏病防治效果是明顯的,各項監測指標均達到了國家消除碘缺乏病目標。但是從實際檢測結果仍然可以看出,食鹽市場仍然存在不合格樣品或非碘鹽,說明碘鹽市場仍然受到沖擊,提醒我們要加大食鹽市場監管,提高碘鹽供應,讓群眾用上放心合格的碘鹽。但同時還要看到兒童尿碘中位數保持在較高水平,提示我們目前的食鹽加碘量是否有些偏高有待探討。但同時不能以此為理由動搖食鹽加碘的防治策略。6年的檢測結果表明,我市的碘缺乏病防治策略是正確的,工作機制是健全的,本著“可持續性”戰略,把食鹽加碘防治碘缺乏病工作長期的堅持下去。

          參考文獻

          甲狀腺疾病預防和治療范文第3篇

          沙慧蘭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以下簡稱“武漢協和醫院”)婦產科的一名副教授。2012年12月底,她與同科室的兩名女同事被確診罹患甲狀腺癌。由于該病與遺傳和個人射線接觸史相關,三位在相同手術室工作了6年的副教授,最終把患病原因歸咎于樓上兩間骨科手術室放射防護措施不當。

          3月2日,騰訊微博上注冊為“心外科家屬”的賬號再曝猛料:武漢協和醫院再爆群發癌癥,心血管外科監護室一周內查出六名醫護人員罹患癌癥,年齡均小于45歲,其中三人小于35歲。“科室及醫院領導對此大面積罹患癌癥無任何表示,甚至仍安排患癌癥護士值夜班。”

          記者隨后多次致電該科室,但電話始終處于忙音狀態。記者通過其他渠道了解到,六人均為女性,其中除一名乳腺癌之外,其余五人均患甲狀腺癌。

          醫生病人們

          沙慧蘭在武漢協和醫院里工作了二十多年,除了休息日外,每天從早九點進手術室工作,幾臺手術下來一般都要持續待到下午兩三點,有時甚至要到下午五六點。

          與她同一科室的副教授趙虹(55歲)和董正紅(48歲)的工作強度亦是如此。從2006年9月,武漢協和醫院新的外科大樓落成后,她們三人平均每人每年的手術量都在400臺左右。

          如今,她們都離開了服務二三十年的崗位,在家休病假。

          去年12月底,武漢協和醫院組織職工例行體檢,原本的職工體檢并不包括甲狀腺B超,但婦產科的一名女同事無意中被診斷出甲狀腺癌后,沙慧蘭和她的同事們都自費去做了這個項目。

          2012年12月29日,沙慧蘭被診斷為甲狀腺癌。讓人吃驚的是,整個婦科44歲以上的女醫生無一人幸免,其中包括了趙虹與董正紅;而44歲以下的五六名女醫生中,除一人外均有甲狀腺結節。今年1月7日前后,三名女副教授相繼在武漢協和醫院進行了甲狀腺全切術并淋巴結清掃術,術后病檢確診為甲狀腺癌。

          盡管甲狀腺癌的治愈率在八成以上,目前的治療效果也相對較好,但沙慧蘭最近一次的血檢結果并不理想。“白血球只有3000,可能還有癌組織殘留。”沙慧蘭說,接下去她就得住院做進一步的放療。

          趙虹的情況則更不樂觀。“我愛人的癌細胞已經轉移到淋巴了。這兩天她的心理壓力很大,食欲不振,睡眠也不好。晚上,吃兩粒安眠藥才能睡著。”趙虹的丈夫李生(化名)對記者表示,“董教授到現在嗓子還是啞的,不太能說話。”

          手術室疑云

          武漢協和醫院的手術室位于外科大樓的四樓和五樓,三位患病醫生的手術室固定在四樓的23號、24號,對應正上方分別是五樓的2號和3號骨科手術室。這兩間手術室內各有一臺移動式C臂X線機(以下簡稱“C臂機”)。作為X射線影像診斷設備,C臂機在骨科手術中頻繁使用。

          兩三年前,婦產科也有一位女教授和一位女主治醫生罹患甲狀腺癌。“當時,我愛人就聽說骨科的這兩個手術室沒有任何放射的防護措施。”李生回憶道,“我愛人向院領導詢問過此事,但院方表示沒問題,我們也就沒再深究下去。”

          生病后,三位女醫生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2號和3號屬于后來增設的手術室,并未按相關法規做專業防護,也沒有定期的放射環境監督檢測。這令她們堅信,頻繁放射對她們的健康造成了影響。

          沙慧蘭表示,最初為了顧及醫院的形象,她們沒有向社會公開質疑,而是與院方溝通。李生說,第一次找協和醫院談的時候,院方是比較重視的。溝通中,患病醫生提出了不同訴求:趙虹想提前辦理正式退休,沙慧蘭則想調到門診工作。

          根據沙慧蘭提供的對話錄音,醫院相關領導承認在未做放射防護的情況下開展了放射手術,并感謝沙慧蘭等人推動了醫院防護制度的完善,醫院未來會把防護補上。

          “既然醫院承認了他們有錯,考慮到我們后期治療需要巨額醫藥費,我們提出讓院方各補償300萬元的要求,具體數額雙方也是可以再協商的。但院方堅持他們有錯無責,拒絕賠償。”沙慧蘭說。

          2013年2月5日,武漢協和醫院院長王國斌又分別與各家屬進行了一次單獨面談,相互之間仍然沒有達成一致。但這次之后,董衛紅退出。

          “一位院領導甚至表示,你們要能證明樓上手術室的輻射和樓下醫生患癌有關系,可以直接得諾貝爾獎了,還說你們要去舉報就去好了。幾次交涉只有威逼,沒有利誘。”李生說。

          于是,2月7日,患者家屬將起草好的舉報信發到了湖北省衛生廳公布的官方網絡郵箱里。2月18日晚,一封求助信又發到了有“打假斗士”之稱的方舟子手中。自此,事件開始迅速發酵。

          衛生廳調查否認傳言

          2月21日上午,武漢協和醫院在官網上了《針對“協和醫院手術室工作環境造成醫生患癌”網絡傳言的聲明》,明確指稱“該傳言與客觀事實嚴重不符”。聲明中提到,該院一直按照國家衛生、環保行政部門要求,依法開展相關放射診療活動,僅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3位職工所在手術室工作環境及周圍輻射劑量進行了3次嚴格檢測。檢測報告表明:“協和醫院外科大樓手術室環境輻射水平符合《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的要求。”

          與此同時,患癌女教授及其家屬還向衛生監管部門進行了舉報。湖北省衛生廳了調查結果,經調查組和專家到武漢協和醫院實地調查和檢測,該院手術室無放射性核元素。外科大樓5樓骨科2、3號手術室所使用的移動式C臂X線機屬X射線影像診斷設備,其開機工作時,“工作場所及周圍環境輻射水平符合《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的要求)”。

          面對武漢協和醫院的聲明以及湖北省衛生廳的調查結果,沙慧蘭和李生都表示質疑,稱省衛生廳的檢測只是一個實時的狀態,無法代表其過去六年的狀態。“而協和醫院的聲明,更是簡單粗暴。”

          沙慧蘭還向記者透露,她聽內部人員說院方在調查小組來之前,就封存了一些醫用設備。

          李生同時指責院方混淆視聽:“首先,骨科手術室是拿移動的C臂機當固定的在使用,在手術中反復使用,骨科的醫生在手術時知曉相應的防護措施并在拍片時是退到手術室外的;而我們則是在毫不知情、完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長時間地累計照射。”

          是否因核泄漏患癌引爭議

          放射是否導致甲狀腺癌的主因?方舟子介紹,亞洲婦女甲狀腺癌年發生率為17.7/10萬人,是男性的3倍。而甲狀腺癌集中發病的已知因素是電離輻射,或者因為攝入放射性物質,或者因為高劑量或長期低劑量照射頭頸部,當事醫生認為是輻射泄漏所致,但核污染、核泄漏導致攝入放射性物質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對于核泄漏的說法,武漢協和醫院一位核醫學專家接受媒體采訪時稱,該院沒有核設施、更沒有反應堆,此說法缺乏科學常識且不負責任。方舟子則告訴記者,甲狀腺癌的病因復雜,但是集中發病只能是與環境因素相關,醫院即使沒有核設施,也會因為要做放療、做檢測和基礎研究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同樣有核污染、核泄漏的可能。

          一位長期從事甲狀腺研究的醫學影像學專家則表示,甲狀腺癌的發病原因并不明確,多種因素都有關系,大約5%到10%的甲狀腺狀癌與電離輻射有關。然而“與大眾的一般知識不同,甲狀腺癌是一個發病非常高的疾病,密集性發病未必與工作環境相關”。

          該專家分析,甲狀腺癌的發病率不清,且絕大部分都是隱匿性的,隨著現代影像學特別是高頻超聲的普及,實際上女性甲狀腺癌發病率不會低于30%,50歲以上女性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更接近100%,“甲狀腺癌存在嚴重的過度檢查和過度治療的問題,在醫務工作者中尤為嚴重”。

          當事人質疑調查結果

          湖北省衛生廳的調查結果公布后,方舟子又在其微博中稱,“武漢協和醫院內知情人反映,兩天前院方將幾臺應檢測的放射設備鎖起來了,所以衛生廳來檢測時結果就正常了”。

          該說法得到沙教授及李生證實,兩人均認為調查結果不可信。沙教授說,院方曾經向其承認,手術室沒有做放射防護,“如果沒有防護的手術室檢測結果正常,那還要相關的法規和標準何用?”

          李生則表示,院方的辟謠和衛生廳的調查都只針對結果,并未對醫院長期非法使用放射設備及不做放射防護等過程做出說明。“本身它的骨科放射手術就沒有任何衛生許可,是違法手術,也沒有防護和監測,這都是問題,讓我們怎么相信這種調查?”

          甲狀腺疾病預防和治療范文第4篇

          糖耐量受損(IGT)指的是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血糖水平超過正常范圍,但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長期隨訪表明,IGT患者1/3可發展為2型糖尿病,1/3維持在IGT狀態,另外1/3則可轉變為正常糖耐量。

          IGT屬可逆階段,是人體處于糖代謝紊亂的代償性階段,是由糖耐量正常向2型糖尿病的過渡階段,有更高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糖尿病心血管病死亡危險性并不依賴于糖尿病病程,而是發生于糖尿病前期,即IGT階段。國內外資料證明,IGT患者已經存在一些糖尿病的特征性表現,如眼底微血管瘤、微量白蛋白尿以及24小時血壓改變等。預防2型糖尿病要從IGT開始。

          研究結果證實:對于IGT患者,飲食和運動治療,或使用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治療,都能有效預防和延緩2型糖尿病的發病,生活方式干預的效果則更好,且在60歲以上人群中更為有效,能降低71%的糖尿病患病率。二甲雙胍對老年IGT患者的效果相對差一些。糖尿病預防研究(DPS)對500名以上IGT患者進行1年的強化生活方式干預后,43%的患者達到了減輕體重5%的目標,同時患糖尿病危險性減少61%。那些超過體重減輕目標的患者糖尿病風險進一步降低,平均體重降低11%,可使患糖尿病危險性減少83%。糖尿病危險性降低的程度與所達到目標的數量有關。86%的患者達到了每周鍛煉4小時以上的目標,其患糖尿病危險性降低62%,而該效應與體重減輕的量無關。

          所有材料充分證明了預防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干預IGT的重要性,但最為經濟可行和有效預防糖尿病的方法仍然是生活方式的改變,即多動一點,少吃一點,勤查一點。

          多吃快餐易患糖尿病

          美國一項最新調查證實,多吃快餐食品會導致肥胖,從而增加患糖尿病的危險。10年跟蹤研究發現,相對于在傳統餐館就餐而言,經常光顧快餐店更容易導致體重指數(BMI)增長。BMI是體重(千克)與身高(米)平方的比率,是目前判定肥胖程度的常用標準。

          《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發表研究報告:研究小組在第七年獲得的數據表明,每周多吃一次快餐會導致BMI全年平均上升0.13點,這相當于一個身高約1.78米的人長胖0.42公斤。而第十年的調查數據則顯示,每周多吃一次快餐BMI上升幅度達到0.24點。

          脂肪肝是糖尿病的危險因素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不飲酒或很少飲酒的人群中,除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遺傳性肝病等原因外,從單純肝臟脂肪變性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部分患者最終進展為肝硬化的廣譜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僅僅是肝臟病變,更主要的是,肝臟作為體內物質代謝的重要器官,其發生脂肪沉積后,對血糖、血脂代謝產生嚴重和廣泛的影響,危害人類健康。由于脂肪肝與糖代謝關系密切,因此作為糖尿病的危險因素,脂肪肝越來越受到重視。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與肥胖及2型糖尿病同步上升,表明肥胖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起關鍵作用。肥胖患者中,單純肝臟脂肪變性達60%,脂肪性肝炎達到20%~25%。2型糖尿病患者中,約80%的患者存在脂肪肝。脂肪肝患者中,糖代謝異常、高血壓、脂代謝紊亂、冠心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顯著升高。國外報道,非酒精性脂肪肝人群中,不同程度的糖代謝異常約50%。糖代謝正常階段的脂肪肝患者相對于沒有脂肪肝的患者更容易發生2型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因此,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對早期診斷和積極防治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有更重要的意義,遠遠大于治療肝病本身。

          一旦診斷為脂肪肝,應該到醫院相關專科診治。明確引起脂肪肝的原因,然后通過測定肝功能了解脂肪肝引起的損害程度,不容忽視的是需要進一步明確是否伴有糖代謝異常或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脂質代謝異常,以評估糖尿病和心血管病變的風險。對于糖代謝尚處于正常階段的脂肪肝患者需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測定空腹和餐后血糖。經過以上綜合評估后,才能制定正確的診療計劃。

          脂肪肝是可以防治的。其防治原則是:早期發現、規范診斷、綜合治療、貴在堅持、重在預防。綜合治療最主要的目標是降低體重,早期患者是可以逆轉的。綜合治療最主要的方法是改善生活方式,飲食控制和運動是治療的基礎和重要手段。需要提醒的是減肥速度太快容易加重脂肪肝,因此要按照醫生的指導進行。對于生活方式治療仍不能滿意控制的患者,在醫生指導下,可以合理選擇藥物治療,但是藥物治療的同時必須堅持飲食和運動治療方案,持之以恒,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

          2型糖尿病患者

          可不用終身使用胰島素

          全國胰島素臨床應用學術會日前在哈醫大二院召開。與會權威專家對糖尿病患者是否終身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等相關問題進行了大量深入探討,并突破傳統觀念,認為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不用終身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

          全國內分泌學會副主任委員寧光教授在會上介紹,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因主要是體內分泌胰島素作用不能全面發揮,或者胰島素分泌量不夠。目前,對多數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往往是在患者得病初期不用胰島素,而當病情加重、血糖難以控制時,才使用胰島素。新的方法則對糖尿病患者一旦定性為2型便立刻運用胰島素進行治療,將血糖控制為正常,當患者使用胰島素3個月后,血糖一直保持在正常范圍時便停用胰島素,也不服任何藥物,糖尿病由此進入緩解期。如果此后患者保持健康的飲食、起居等生活習慣,病情則可能不再復發,2型糖尿病終身服藥的帽子將由此被拿掉。據悉,目前經過該方法治療后,已有5年不服藥、不復發的2型糖尿病患者。

          造血干細胞移植

          治療1型糖尿病獲得成功

          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1型糖尿病在南京鼓樓醫院獲得成功,接受治療的患者已停止使用胰島素注射4個多月。

          據了解,1型糖尿病屬于器官特異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統的異常產生了可以破壞人體內分泌胰島素的胰島細胞,導致胰島素下降、血糖升高而發病。而造血干細胞可以協助患者重建正常的免疫系統,先用大量的免疫抑制劑將患者異常的免疫系統“清除”,再用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方法,幫助患者重建相對正常的免疫系統,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南京鼓樓醫院血液科、內分泌科與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免疫治療科的專家們密切協作,在進行了大量的動物及臨床試驗的基礎上,采用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方法,為南京大學一名21歲的學生進行了治療。自2006年9月22日患者停用胰島素治療以來,血糖一直維持在正常水平,患者也順利通過了畢業考試及答辯并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南京鼓樓醫院教授表示,1型糖尿病患者有望通過此項技術治療,擺脫每天注射胰島素的可能。

          觀指甲能診疾病

          指甲是透露身體健康情況的窗口,希臘一皮膚病學教授指出,指甲是人體內部部分健康狀況表現在外部的征象,人們可以從指甲的狀態發現糖尿病、心臟病等疾病的征兆,醫學專家德?貝克教授則強調,如果某個人的健康出了問題,觀察指甲有助于弄清病因,因為指甲上傳遞的身體狀況信息能使專家在對病患的某些身體部位進行檢查時更加仔細。

          在第十五屆歐洲皮膚病性病學術大會上,這位希臘教授總結了一系列指甲顏色和形狀反常的情況,通常它們能反映出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腎臟或腺體等部位的紊亂和疾病。同時指出觀察指甲很容易,但醫生必須非常清楚指甲的這些征兆,而患者也要知道,指甲的任何改變都有可能是皮膚病的表現。指甲上出現深色斑點、細白線、指甲顏色成白色、指甲脫落、指甲與指甲床分離、生長緩慢、溝壑過多、變薄甚至接近透明、指甲兩端隆起、指甲充血、甲溝炎或者指甲廓紅腫都是身體出現某種健康問題的典型征兆,應及時就醫。而指甲脫落則可能是熱病、嚴重的糖尿病、神經過度緊張、肺炎、牛皮癬或是對藥物產生排斥的跡象。隨著疾病的發生,這些現象可能出現在一個或多個指甲上。

          如果指甲兩端出現凹凸不平現象,可能是體內缺鐵或貧血、冠心病、甲狀腺機能衰退或者營養不良。如果出現毛細血管破裂造成指甲下出血現象,有10%~20%的可能是因為身體內部受到創傷。指甲邊緣部分塌陷可能是甲狀腺機能衰退或者甲狀腺機能亢進、髓細胞瘤、貧血癥、肺癌或糖尿病的征兆,當然具體診斷還應該由醫生來進行。幾個指甲上同時出現白色橫線可能是身體對某種藥物產生了排斥反應、新陳代謝紊亂、腫瘤、結核病或瘧疾等傳染性疾病、腎臟疾病或心血管疾病的反映。在甲端出現粉色帶,可能是肝硬化或是心臟供血不足的跡象。如果指甲顏色變黃、指甲變薄并且生長明顯緩慢,有可能是患上了哮喘、結核病或支氣管炎等疾病。

          中美疾控中心成功構建人用疫苗原型株

          2007年1月5日,中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人用疫苗原型株近日由中、美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合作構建成功。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其官方網站上宣布了該研究成果。

          該疫苗株是基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從我國南方地區分離的人禽流感病毒代表株,經基因重配技術構建而成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從我國大陸地區20例人禽流感病例中分離到的16株H5N1病毒進行了基因特性和抗原性分析,發現此前WHO構建的人禽流感疫苗毒株,與我國南方地區流行的禽流感病毒的抗原性有較大差異。自2006年6月開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合作,對篩選出的代表株進行基因改造,構建成可用于疫苗生產的毒株。經雙方研究人員對該疫苗原型株抗原性、安全性以及相關指標檢測分析顯示,完全符合WHO和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有關疫苗株的相關要求。

          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全球各研究機構和疫苗生產廠家都可以簽約獲得該原型株,用于疫苗研究和生產。

          上海市一醫院率先施行

          巨大裂孔性視網膜脫離新療法

          視網膜脫離多發生在600度以上的近視患者或眼睛外傷患者,以中青年居多。據統計,其發病率為十萬分之十七,而100個視網膜脫離患者中,就有3~5個是巨大裂孔性患者。修補嚴重脫離的視網膜,比“瓷器活”還難。傳統修補方法可能造成患眼屈光1000度的遠視,從而出現走路有高低、看東西缺乏立體感的狀況。

          上海市一醫院專家終于找到治愈巨大裂孔性視網膜脫離早期治療的創新方法,在國內率先采用非環扎、結合膨脹性氣體以及重水的方法,治療巨大裂孔性視網膜脫離,簡單方便,手術效果好,患者痛苦小。他們首先在眼球里注入一些重水(全氟化碳液體),將視網膜周圍的液體擠壓出來,然后用只有四分之一頭發絲粗細的專用線,將破裂的視網膜縫上,再用激光將視網膜上的漏洞“焊”住,然后往眼球內注射一種叫C3F8的膨脹性氣體,最終將破裂的視網膜完全復位。該方法使晶體得以保留,患者不會出現術后視物偏差的狀況。該手術方法得到廣州中山眼科中心、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中心等國內著名眼科機構的認可和應用,項目總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

          測量腰圍是評估心臟代謝病風險的重點

          心臟代謝風險是指一系列與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尤其是腹部肥胖有關的代謝異常,而腹部肥胖作為風險因素的重要性應該受到重視。而且測量它更容易、快捷,還很便宜,只是用一卷普通的尺子來測量有患病風險患者的腰圍。

          Despres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組認為,腹部肥胖是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腰圍同高血壓、吸煙和膽固醇一樣是估計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重要指標。著名科學雜志《自然》認可了他們的科學研究。他們的研究工作已經表明腰圍可以幫助確定腹部肥胖癥的水平,而腹部肥胖癥現在已被公認為幾種心臟代謝功能不良的主要原因。

          Despres教授指出:“腹部肥胖是迄今為止最為普遍的代謝綜合征的表現形式。然而,這不應該妨礙醫生同時致力于更傳統的風險因素(包括年齡、性別、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高血壓、吸煙史以及糖尿病),從而更全面地評估心血管風險,或更確切地說,即心臟代謝風險。通過研究帶來的知識的發展將使我們不僅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護理,還能夠使我們制定和執行預防性的護理戰略。這些戰略將通過科學的方法得到證明。”

          吃太多精致淀粉類食品

          可能提高罹患腎癌的風險

          科學家發現吃過量的面包、面食或米飯可能會提高患特定型腎癌的風險,多吃蔬菜則可以降低其風險。

          腎細胞癌是常見的一種腎癌,大約占成人惡性腫瘤的2%~3%,許多文獻指出腎細胞癌的罹患風險與人們的飲食內容有密切關系。意大利一研究團隊從1992年到2004年進行一個超過2300人的病例對照研究,經過多年的資料收集,參照每位受訪者的生活形態、飲食習慣、飲食內容,調查78種食物(含飲料),以危險對比值估計不同食物相對罹患癌癥的風險。其發表于2006年10月國際癌癥期刊中的研究報告指出,食用較多面包的組別,其罹患腎癌的風險顯著大于吃少量精致淀粉類食物的組別。相反,多吃蔬菜、家禽肉和加工后肉品的組別則降低此癌癥罹患的風險。此篇研究報告推測高升糖指數食物與胰島素生長因子可能有密切關聯。

          甲狀腺疾病預防和治療范文第5篇

          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陳官鄉衛生院,山東廣饒 257344

          [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在2013—2014年東營市居民的食用碘鹽進行碘缺乏病的防治情況。方法 在2013—2014年間,按照《全國碘缺乏病監測方案》和山東省碘缺乏病監測方案實施細則要求,對該市居民進行抽樣調查以監測居民食用碘鹽情況,進一步分析探究食鹽加碘來消除碘缺乏病的成果。結果 在3000份食用鹽抽樣樣品中,碘鹽包含2948份,不合格的52份,另外非碘鹽的52份。其碘鹽食用覆蓋率為98.27%,合格率為98.24%,符合國家的碘鹽食用普及標準。結論 該市在2013—2014年期間食用碘鹽的覆蓋率和合格率均符合國家的碘缺乏病防治標準,符合新標準碘鹽要求,碘鹽覆蓋率、碘鹽合格率和合格碘鹽食用率均達到國家要求。雖然近年來有部分非碘食用鹽的非正規途徑供應,但是在我市的廣泛宣傳以及對市場的嚴格控制下,有效的保證了居民食用碘鹽的質量,在此基礎上才能夠有效預防碘缺乏病的侵襲。

          [

          關鍵詞 ]碘缺乏病; 食用碘鹽; 覆蓋率;監測

          [中圖分類號]R59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654(2015)02(c)-0025-02

          From 2013 to 2014 in Dongying City Residents Consumption of Iodized Salt in Iodine Deficiency Disease Case Control Analysis

          ZHANG Xia

          Shandong province Dongying city Guangrao County Chen Guan Xiang Institute of health,Shandong 25734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of exploration in dongying city from 2013 to 2014 in residents’ consumption of iodized salt for id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situation. Methods From 2013 to 2014, according to "national idd surveillance programme and idd monitoring scheme implementation rules requirements, in shandong province to monitor the sampling survey to the our city residents’ consumption of iodized salt, further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salt iodine to the result of eliminating idd. Results Among the 3000 samples of edible salt sampling, iodized salt containing 2948, 52 of unqualified, 52 of the other non iodized salt. The iodized salt consumption of coverage was 98.27%, the percent of pass is 98.24%, accord with national standard of iodized salt consumption of popular. Conclusion Our city during 2013 of 2014 edible iodized salt coverage rate and pass rate is in line with national standard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conform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standard iodized salt, iodized salt coverage, qualified rate of iodized salt and rate of qualified iodized salt consumption of all meet the national requirements. Although in recent years some informal way of the iodine salt supplies, but in the our city wide publicity and strict control of the market, the effective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he residents’ consumption of iodized salt, on this basis,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Key words]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Consumption of iodized salt; Coverage; Monitoring

          [作者簡介]張霞(1970.10—),女,山東東營人,本科,主管醫師,研究方向:疾病預防控制。

          碘作為一種人體必須的元素在人體的系統的正常生長發育和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孕婦懷孕期間膳食中缺碘,可能導致早產、流產、死產,生下的孩子可能患有先天畸形、先天聾啞等病癥。孕婦嚴重缺碘,會導致胎兒大腦發育障礙,孩子出生后會聾、啞、傻、矮小、肢體痙攣癱瘓、生長發育遲緩,呈現特殊丑陋面容,重者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醫學上稱之為地方性克汀病。我國作為一個碘缺乏病較為嚴重的國家,尤其是在一些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其碘缺乏嚴重[1]。該市由于居民大多數是喝黃河水,或者是經過加工處理的水,目前,東營市部分鄉鎮飲用水中碘化物含量中位數仍小于10μg/L/升,8~10歲兒童甲狀腺腫大率大于5%,仍為碘缺乏病區。為此市政府提倡居民要食用碘鹽,并且嚴格按照《全國重點地方病防治規劃》目標進行市民的飲食和生活規范化管理,成立領導組織,同時完善其防治機構,進而展開疾病防治工作。碘缺乏病作為一個嚴重的地球物理化學性疾病,在我市已經與全國、全省一樣已基本達到消除。但為預防碘缺乏病會卷土重來,我市每年都對我國食用鹽進行了相關檢測,現對2013—2014年間的情況進行分析,對此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東營市不同的轄區進行隨機綜合選擇,對其進行抽樣調查,對5個縣區進行抽樣調查。

          1.2 方法

          按照《全國碘鹽監測方案》進行隨機抽樣,在我市不同轄區進行隨機抽取居民的食用鹽樣品,然后對其進行半定量檢測,在2013—2014年間抽取食用鹽樣品3000份,每年分別1500份。樣品按照直接滴定法進行測定,對不合格的樣品進行氧化-還原滴定方法進行復核性測定,確定檢驗的準確無誤。我國的食用鹽的判定標準含量在20~50 mg/kg即為合格的食用碘鹽,而含量小于5 mg/kg的則判定為非碘鹽[2]。該研究中心在碘缺乏病的外部質量監控考核中考核合格。首先在進行檢測之前要進行質控,其食用鹽的標準濃度為GBW10006j ( 標準值為15.5 mg/kg)和GBW10008j( 標準值為29.0 mg/kg) [3]。在本實驗室測得其標準濃度為15.6 mg/kg和29.3 mg/kg,其均在其誤差范圍內,因此其指控檢測合格,然后對其樣本進行檢測,并確定其平行樣的測定,只有在誤差允許范圍內其數據才具有可靠性。

          1.3 統計方法

          該研究數據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 結果

          在2013—2014年間的3000分食用碘鹽樣品中有2948例樣品為碘鹽,其碘含量在21.3~49.2 mg/kg,不合格的樣品有52分,含量小于20 mg/kg的樣品27分,高于50 mg/kg的樣品25份,另外有52份樣品含量低于5mg/kg,為非碘鹽。其碘鹽的覆蓋率為98.27%,而其碘鹽的合格率為98.24%,其詳細數據見表1。

          3 討論

          我國作為一個碘缺乏的國家,其碘缺乏病的發病率不斷下降,其碘缺乏病主要是由于自然環境中缺碘而引起的一類嚴重危害公眾身體健康的疾病。輕度缺碘可引起地方性甲狀腺腫嚴重的碘缺乏會患克汀病、甲狀腺腫,其臨床癥狀表現為輕中度的甲狀腺腫大,少數患者病情嚴重出現相應的壓迫癥狀[4]。在缺碘地區的發病率呈正相關性區域性分布,主要在內陸和高原地區,其日常的水和食物中含碘量較少。但是碘的攝入也不能過高,否則會導致出現相應的碘過多癥,因此采用食鹽中加入碘進行全面廣泛的碘補充,對碘缺乏病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該研究顯示,該市的碘鹽的覆蓋率和合格率均符合國家的碘缺乏病預防標準,其標準為碘鹽覆蓋率高于95%,碘鹽合格率高于90%,該研究中的統計數據在3000份食用鹽抽樣樣品中,包含碘鹽的樣本的2948份,不合格的52份,另外非碘鹽的52份。其碘鹽食用覆蓋率為98.27%,合格率為98.24%,符合國家的碘鹽食用普及標準,表明我市的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很有成效。近年來,部分地區出現非碘鹽的非正規途徑進入市場,但是對我市的碘鹽覆蓋率和合格率均無顯著影響。食用碘鹽是一個預防碘缺乏病的高效、安全的措施[5]。雖然我市的食用碘鹽達到了國家的標準,但是仍然沒有完全杜絕非碘鹽的流通,這對碘缺乏病的防治也有一定的影響,并且有部分食用碘鹽的碘含量未達到合格標準。碘鹽中碘的含量過高或偏低都不利于人們的身體健康,需要得到相關部門的關注,食用鹽是一種日常生活必備物品,長期的不正常攝入會對人們的健康帶來很大的隱患。碘的過量攝入會導致機體的過氧化物基團被占用,從而影響酪氨酸的氧化,進而影響碘的反應過程受阻,最終導致其甲狀腺代償性腫大[6]。碘易于揮發也是其含量降低的重要原因,長期的機體攝入不足會導致機體碘缺乏,尤其是在青少年體內、孕婦等對碘的需求量增加的群體。為保證碘缺乏癥的有效防治,日常碘的適量補充非常必要和關鍵。同時加強食用鹽市場的管理和監測能夠進一步鞏固其防治效果[7]。

          綜合以上報告內容,該市在2013—2014年間期食用碘鹽的覆蓋率和合格率均符合國家的碘缺乏病防治標準,雖然近年來有部分非碘食用鹽的非正規途徑供應,但是在我市的廣泛宣傳以及對市場的嚴格控制通過財政補貼配發一部分碘鹽,已有效保證了居民的食用碘鹽的質量,多年來,該市在碘缺乏病防治方面積極推行以食用碘鹽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通過市政府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消除碘缺乏病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在此基礎上才能有效提高碘缺乏病的防治成果。在食用碘鹽的管理中保證碘鹽的質量,并不斷完善其監測工作方能不斷及時掌握全市居民戶碘鹽的食用情況,從而為碘缺乏病的防治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

          參考文獻]

          [1]郭東風,張巧珍,郭曉恒,等.沁源縣2009—2011年居民食用鹽碘含量監測結果分析[J]. 中國保健營養,2012,14(22):2868.

          [2]楊以平,陳俊國,肖邦忠,等. 重慶市消除碘缺乏病對策與措施的探討[J]. 重慶醫學,2009,4(38):443-446.

          [3]閆幸茹,康建山,王彩霞,等.2008—2010年洛陽市居民碘鹽合格率、覆蓋率監測結果分析[J]. 河南預防醫學雜志,2011,2(22):119-120.

          [4]曾知柳. 2009—2013年自流井區居民食用碘鹽監測結果分析[J]. 寄生蟲病與感染性疾病,2014,2(12):104-106.

          [5]林強,楊超,劉凡. 2008—2012年北京市延慶縣農村居民食用碘鹽監測結果分析[J]. 職業與健康,2013,11(29):1349-1350.

          [6]李美麗,林強,劉愛軍,等. 2008—2013年北京市延慶縣農村居民食用碘鹽監測結果[J]. 職業與健康,2013,23(29):3118-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