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農村安全飲水管理

          農村安全飲水管理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村安全飲水管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農村安全飲水管理

          農村安全飲水管理范文第1篇

          我國首部針對農村飲水安全的研究報告《中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實踐與探索》指出,水源地保護是保障飲水安全的關鍵所在,進一步深化和推進工程管理改革、建立農村飲水安全長效管理機制是實現飲水安全可持續的有力保障。

          2 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的對策及措施

          2.1 設立水源保護區,推進農村水源環境監管及綜合整治

          地方各級環保、水利等部門等應按照當地政府要求,參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技術要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指南(試行)》(以下簡稱《集中式指南》)及《分散式指南》,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邊界設立明確的地理界標和明顯的警示標志,加強飲用水水源標志及隔離設施的管理維護。

          2.2 健全農村飲水工程,加強雨水集蓄利用

          雨水是很重要的資源,在降雨 250 mm 以上的季風區,可以采用雨水集蓄的辦法解決飲水問題。尤其是在水量不足、取水困難、保證率低的半干旱、半濕潤區的丘陵區、山區等水資源開發利用困難或水資源缺乏的偏遠山區,應充分利用雨水資源,建設集雨工程,以保證農村飲用水供水安全。

          2.3 提升水質監測及檢測能力

          地方各級水利、環保部門應配合發展改革、衛生計生等部門,按照當地人民政府部署,結合《關于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檢測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的建議,提升供水工程水質檢測設施裝備水平和檢測能力,滿足農村飲水工程的常規水質檢測需求。加強農村飲水工程的水源及水廠水質監測和檢測,重點落實日供水1000t或服務人口10000人以上的供水工程水質檢測任務。地方各級環保部門要按照《全國農村環境質量試點監測工作方案》要求,開展農村飲用水水源水質監測工作,以保障水質。

          2.4 健全農村飲水工程及水源保護長效機制

          應切實維護好、鞏固好已建飲水工程成果;堅持先建機制、后建工程,因地制宜加強供水工程建設與改造,科學規劃、精準施策,優先解決貧困地區等區域農村供水基本保障問題;進一步強化水源保護和水質保障。要建立水源保護長效機制,落實用電、用地和稅收優惠等政策,推進縣級農村供水機構、環境監測機構和維修養護基金建設,保障工程長效運行,確保飲水工程安全、穩定、長期發揮效益。

          2.5 強化宣傳教育和公眾參與

          由于農民飲水安全意識淡薄,對飲水安全問題認識不足,這也是造成農民飲水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地方各級水利、環保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利用電視、廣播、報紙、宣傳單和黑板報等途徑讓農民認識到飲水安全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切實加強農村飲用水安全、水源保護等相關知識及工作的宣傳力度,增強農村居民水源保護意識。應按照當地人民政府要求,逐步公布水源水和出廠水水質狀況,搭建公眾參與平臺,強化社會監督,構建全民行動格局,切實提升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水平。

          農村安全飲水管理范文第2篇

          1.1慈溪市農村飲用水基本狀況

          慈溪全市共有20個鎮、街道以及杭州灣新區,農村人口91.5萬人(不包括外來人口)。據調查到目前為止,自來水管網基本覆蓋到了全市各個角落,覆蓋總人口達98.4人,自來水普及率為97.42%。截止到2004年底,慈溪市的自來水廠經過擴建已達到16座,供水能力達27.9萬m3/日,基本形成了集中連片與分散分塊相結合的供水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全市社會經濟發展對水的持續需求,滿足了廣大農民生活用水的基本需要。

          但是,慈溪市的龍山、范市、掌起、觀海衛、橋頭、匡堰、橫河、周巷、庵東等9個鎮以及杭州灣新區當中的個別行政村尚有2.6萬人口還未被納入正規水廠的供水范圍,這部分農民或依賴于村級無消毒設施的小水廠供水,或還沒有安裝自來水,只能以天落水、井水、溪流水作為飲用水源,水質和水量都得不到保證,飲水條件較差并急需加以改善和提高。

          同時由于慈溪市的自來水廠的建成時間較早,原來建設時的管網材質相對較差,在目前的農村供水中還存在著管網老化、水量漏滲、水質被管道二次污染等一系列問題。

          1.2農村供水發展及取得的成就

          慈溪市的集中式供水最早出現在60年代初,當時的縣人民醫院在小山墩設置了凈化能力200m3/日的小型水廠,而后機榨油廠、食品廠、酒廠等企業都陸續設置了凈化供水裝置,但這些水廠都僅局限于在自已的企業范圍內使用。1968年慈溪縣籌建自來水廠,1969年7月建成通水,當時設計能力為1200m3/日,主要供水對象為城區,水源為界堰路地下水。

          到了80年代,隨著慈溪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慈溪的供水事業逐步向農村進行了拓展,鄉鎮水廠、村級水廠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至今全市共建有各類水廠16座,設計總供水能力為33.4萬m3/日,受益人口為98.4萬人。但是,由于受規模、資金等因素的限制,各級各類水廠的發展卻極不平衡,水質好壞不一,用水定額偏低,全市農民生活用水達到基本安全標準的人口有43.0萬人。

          近幾年來,慈溪市的農村供水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各供水企業圍繞進一步擴大農村自來水覆蓋面、提高農民用水保證率這兩個目標進行了不懈的努力。針對境內水資源嚴重不足情況,2001年投資1.2億元成功實施了余姚梁輝水庫引水工程,為慈溪新增優質水源2000萬m3/年;2004年底始又投資7.8億元動工建設了上虞湯浦水庫引水工程,預計可在2006年用水高峰以前實現通水。針對農村地區自來水管網老化、水壓偏低、二次污染較為嚴重的狀況,慈溪市又在中西部地區投資3.5億元啟動了農村二次水改工程,其中從各村到農戶的直接建設經費約1.76億元。到2004年底止已完成了7個鎮、街道中的19個行政村1.7萬戶農戶以及滸山城區14個區塊型社區約1.62萬戶居民的供水設施改造,共投入直接建設經費0.55億元,使中西部農村10.5萬人的用水條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2農村飲水不安全因素分析

          2.1農村飲水不安全的評價標準

          判定飲水不安全由水質、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證率四項指標組成。四項指標中只要有一項低于安全最低值,就定為飲用水不安全。

          1.水質:符合《農村實施〈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準則》要求的為基本安全。

          2.水量:每人每天可獲得的水量不低于40升。

          3.方便程度:供水到戶或人力取水往返時間不超過20分鐘。

          4.保證率:供水水源保證率不低于90%。

          2.2水質問題

          總體上來說,慈溪市的農村飲用水水質狀況良好。但也存在如下問題:

          1.水源地水體存在著富營養化趨勢

          根據市疾病控制中心檢測的報告,慈溪市各飲用水源水庫水質基本符合國家地表水三類以上標準,從水源角度衡量慈溪市的水庫水源屬基本安全。但部分水庫在高溫季節同時也存在個別指標超標以及藍藻發生現象,如白洋湖、長溪、靈湖、外杜湖水庫在夏季有總氮超標情況發生,里杜湖、梅湖、窖湖水庫也有藍藻發生現象,但對水質影響程度較輕,未對飲水安全構成威脅。

          2.集中式供水工程存在二次污染

          對全市各水庫、水廠出廠水的水質進行定期檢測,水質均符合國家規定的《農村實施〈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準則》。但是,在管網末端部分農村用戶的水質有時存在超標現象,主要原因是由于管道生銹、腐蝕引起。

          3.分散式供水點水質得不到保障

          據水質檢測統計,慈溪市未喝到正規自來水的人群中飲水水質不達標的人數有1.1萬人,其中細菌性超標0.7萬人,其它指標超標0.4萬人。這些人大都分布在邱王、長溪、上林湖、崗墩、乾炳、童家岙、大山等沿山地區村落。主要原因是直接飲用未經消毒處理的溪水、塘水和水窖等。

          2.3水量問題

          慈溪市的農村飲水工程的水源主要有里外杜湖、白洋湖、長溪、靈湖、鳳湖、窖湖、上林湖、梅湖和邵岙等十大水庫以及余姚梁輝水庫引水工程,正常年份每年入庫水量約為8191萬m3。慈溪全市約有150萬總人口,其中戶籍人口101萬人,外來人口近50萬,人均可用水為0.15m3/日。可見,慈溪市境內的水源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慈溪市經濟發展的要求。據統計2004年全市仍有45萬人用水量在每人50升/日一下,用水量只能達到基本安全標準。

          2.4方便程度和保證率問題

          慈溪市從地形上是以平原為主,因此取水一般都較方便,無論是沿山、沿海的村民,取水距離均較近。

          供水水源保證率要與水源保證率的概念分開,以保證生活用水優先為原則,通過水源用水的合理配置,水源工程預留500萬m3保命水,供水水源保證率可以達到90%。

          3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的對策

          農村飲水工程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當前全國各個地區都在進行廣泛實踐和積極探索,但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套比較成熟或規范的統一做法。在對全市農村飲水狀況進行全面調查的基礎上,以境外引水為先導,內部節水為措施,全面改善水環境為責任的原則進行工作。

          3.1工程對策

          根據慈溪當前農村飲水的實際情況,要采取切實可行措施設法增加優質水源,同時要對農村飲水工程進行合理布置,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種工程性措施。

          1.切實增加慈溪的有效水源。在境內挖潛的基礎上積極實施境外引水,當前要積極組織實施好湯浦引水工程和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為慈溪提供優質、充足的水資源。

          2.因地制宜地解決群眾實際飲水的困難。如周巷、庵東鎮的沿海地區以及方家河頭村、嶺腳下等地方,可以采用對現有供水管網延伸的辦法來予以解決;對目前供水設施簡陋且飲水不安全但有條件進行集中方式進行供水的地方可以通過興建一定的自來水工程予以解決,如杜岙、童家岙、關頭、尖峰、市林場等;對于目前水源受一定程度污染且恢復困難的已有飲水工程,應更換水源或開展環境整治、搬遷污染源,如童家岙村;對缺乏必要水處理設施的已有飲水工程,如崗墩、大山、長溪桂夾岙、任佳溪、邱王苗圃等地的村級水廠,要增加凈化、消毒等水處理設施,使供水水質符合國家規定的要求;對居住在丘陵地區且較為分散農戶可根據當地實際建造分散式供水工程;對于列入移民搬遷計劃但目前仍未實施的如上林湖上灘頭、毛涼坪、任家溪以及龍山的里山庵等村莊,可先修建一些臨時供水設施,以切實解決群眾的飲水困難。

          3.積極實施農村二次改水,著力改善廣大農村地區的用水條件。根據慈溪市中西部地區農村二次水改實踐,二次水改可切實提高農民的用水保證率,改善農村飲水質量。今后應把農村二次水改向全市東部和南部地區進行全面推廣,使全市農民用水條件有實質性好轉。

          4.積極推廣應用新型的供水設備、材料以及水質凈化工藝,著力提高慈溪市農村飲水工程的技術含量,積極探索分級分質供水的途徑和方法,努力使農村供水事業真正實現自我滾動、良性發展的可持續之路。

          3.2非工程對策

          1.加快城鄉供水一體化進程的管理體制

          省、寧波市已明確了由水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負責農村飲水工程的管理體制。慈溪市也應積極向市委、市政府建議落實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的主管部門,并把農村飲水工程建設項目納入水利工程管理范疇,實施項目歸口管理。要按照水利工程建設規范加強對農村飲水工程管理,從規劃、立項、施工、監理等各個環節推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管理合同制和質量終身制等一系列項目管理制度,把農村飲水工程建設成為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益的民心工程。根據慈溪市水資源區域之間分布不平衡以及水廠分散、規模較小的特點,要實現水源的聯網供應,切實提高各鎮級水廠的水源保證程度;同時在條件成熟時要撤并部分規模過小的農村水廠,按照同網同價、同質同價原則推進農村飲水工程建設。

          2.拓寬投資渠道

          工程建管資金是基礎。在境外引水工程建設上,按照市級財政投入與自來水公司自行籌集相結合的辦法來共同進行解決;在農村二次改水工程建設中,按照市、鎮、村以及受益群眾共同負擔的原則,積極籌集工程建設資金;對實施農村中小型飲水工程規劃及建設時,在充分尊重群眾的意愿的基礎上,按照個人集資、政府補助的方法進行投資建設,盡量減少農民的經濟負擔,鼓勵廣大群眾參與農村飲水工程建設。

          由于當前慈溪在境外引水以及農村飲水工程建設中市財政已承擔了大量的建設資金,財政負擔已相當沉重,為籌集相關工程的建設資金,設想在今后自來水價格調整時,擬增收用于境外引水和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的專項基金,以彌補財政資金不足。

          鼓勵民營資本投入,在境外引水工程建設中,應允許民營資本參與其中。

          3.強化節水意識的宣傳

          培育全民的節水意識,狠抓節水宣傳,要革命就要造革命的輿論,進行節水革命就必須從節水意識抓起,要讓全市公民都知道我市水資源匱乏的實際,重視緊迫感,通過各種媒體大力宣傳水情,講透節約用水的重要性,把節約用水作為一種社會公德。增強公民節水的使命感、責任感,大家都為節水型社會建設做貢獻。

          農村安全飲水管理范文第3篇

          關鍵詞:農村飲水;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S2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1009-9166(2009)020(c)-0129-01

          隨著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普及,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管理工作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如有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的起、修不起、用不起、用不久”,因管理問題沒解決好,往往是一年建,二年修,三年廢。由于產權不明確,管理責任不落實,致使水費無人收繳,損毀無人維修,影響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效益的發揮,針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供水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本人結合工作實踐,認為做好管理工作須有針對性地做好工程管理、模式管理、節水管理、質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一、工程管理。1.水源工程:由水利工程技術人員根據規劃要求尋找合適的水源地,可以通過電測、打探孔等方式了解選定的水源地的水質和水量情況,為以后的決策打下科學的基礎。嚴格按規范打水源井,成井后,取水化驗,水質必須合格,不合格要馬上整改或采取其他處理措施。2.材料工程:水利部門通過統一招標購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所需的材料,既保證了質量,又降低了成本,還節省了時間。保證了所建工程的規范統一。

          二、模式管理。根據對聊城市已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情況調查,目前有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理模式、水利部門直管模式、“能人”融資管理模式、用水協會管理模式、村集體管理模式、自建自管模式等多種類型。1、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理模式:以縣城自來水公司的供水管網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管網對接,自來水公司按協議提供足量合格的自來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機構負責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管網維修、水費收繳等工作,并負責按時交納自來水公司的供水費用。這種管理模式能及時解決工程運行過程出現的問題,并能保證水質和水量。水費收繳率和服務質量也比較高,群眾滿意率也高。城鄉供水一體化能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是實行水資源統一管理、推進城鄉水務一體化的重要突破口,是解決農村居民安全飲水問題、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別的最佳選擇和根本出路。應以縣城為中心向周邊輻射式發展。2、水利部門直管模式:對跨鄉鎮的較大的供水工程由水利部門設專管機構管理,負責水源、水井、干支管道的維修養護和水費收繳任務,由水利部門招聘站長,站長招聘站員,完成目標任務的享受全額工資,超額完成任務的實行激勵機制,調動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提升了服務水平,擺脫了農村供水工程長期以來電費靠貸款、工資靠補貼、工程修理費用無積累的困境,解決了就業問題。使農村自來水管理向制度化、規范化、經營化方向邁進。也是符合發展方向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模式。3、“能人”融資管理模式:水利部門在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中,由于由農民負擔的一部分投資,農民由于經濟原因實在拿不出,這部分資金可以由“能人”投入,待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成后,由“能人”進行管理,收取水費,按照經營年限以盈利的方式收回投資。水利部門對其供水質量和收費標準進行管理。這種方式可以利用社會上的資金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4、用水協會管理模式: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成后交由農民用水協會管理。其優點是產權明晰,管理機構明確,管理責任落實。用水協會是深化村民自治,提高村民自治能力的產物。其產生不僅是一種組織機構上的變化,也是一個思想觀念轉變的過程,將過去主要依賴政府改變為由用水戶及其代表自主管理,從而增強農民用水戶的參與意識。用水戶協會管理模式是聯村和單村集中供水工程管理的主要模式。5、村集體管理模式即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由村集體行使管理權,由村領導班子或村民代表決定具體管理方式。可以指派專人管理,由村集體付給報酬。也可以采用承包、租賃等形式。這種模式適用于村集體領導能力較強的村。6、自建自管模式:按照“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由村集體或村民及其他人投資建立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由投資人經營管理,水利部門對其供水質量和收費標準進行管理。這種管理模式適用于小型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

          三、節水管理。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不知道愛惜而浪費揮霍,在一些農村、家庭用水不是計量收費的,隨意開關水龍頭,甚至是長流水,農村的自來水來之不易,為了節約用水,充分利用寶貴的水資源,須從以下幾點做起:1、廣泛宣傳,提高人們的節水意識,利用標語、橫幅、宣傳畫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廣泛進行宣傳,在宣傳水的作用、水和人類密切關系的同時,更要著重于宣傳水資源的緊張狀況,讓人們意識到節約用水勢在必行,使節約用水光榮,浪費水可恥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2、計量收費,采取經濟手段進行干預,在農村,有相當一部分用水戶采取的是按人頭收費,即每一個人每月或每年上交一定的水費,水可以隨便用,因此浪費水的現象十分嚴重,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就是安裝水表,實行計量收費,采用經濟手段進行干預。既便于收費,又便于管理。3、分時供水,有的小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開創了每天定時供水的供水模式,雖然對用水戶的用水造成了一點不方便,但節水效果還很明顯,也得到了用水戶的理解和支持。4、采取必要的節水措施 在農村推廣節水型水龍頭、節水型淋浴器、節水型洗衣機等。家庭用水要盡量做到串聯使用,一水多用。

          四、質量管理。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中,大部分都是都是直供的水源水,沒有凈水設施,極易在輸送過程中受到污染,或者地下水由于抽取一段時間后水質也可能有變化,因此水質檢測尤為重要。農村水廠必須做到定期對水質進行監測,一旦發現問題,立即解決。有條件的水廠最好能上化驗設備自行監測,這樣既方便快捷,又可以減少成本支出,保證供水的安全。

          農村安全飲水管理范文第4篇

          關鍵詞: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存在問題維護和管理

          正文:

          一、長清區的概況

          長清區位于山東省中部,東依泰山,西鄰黃河,據濟南市22公里,是泰山隆起邊緣,地形呈東南高,西北低的傾斜地勢,由東南向西北依次為山區丘陵,山前平原和洼地。主要有黃河,南北大沙河水系,還有玉符河水系,清水河等河流。

          二、長清區農村自來水的現狀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各級政府千方百計籌措資金,讓老百姓吃上干凈衛生的自來水。據統計,截止2016年12月31日,全區共有623個自然村,共建設規模化集中供水工程13處,連片供水工程32處,單村供水工程110處,規模42648m3/d,實際受益人口30.8萬人。形成了沿黃平原地區規模化水廠為主的供水體系,南部山區形成了連村供水工程和單村供水相結合的供水體系。其中,萬德水廠等工程項目,因運行時間長,設計標準低維護養護不及時等原因,需要維修改造。

          三、當前農村飲水存在的主要問題

          3.1工程設施方面(1)已建工程建設標準低,供水保證率不高。長清區原有的工程多數建設標準低,供水規模小,以單村供水居多,用水方便程度和水源保證率都不高。入戶管網老化嚴重,原有工程鋪設管道材質大部分為小白龍和U-PVC,管道老化損毀嚴重,特別是山區地形變化較大的地區,壓力變化較大,管道基本已經無法使用,近幾年建設的規模化及連片供水工程出廠壓力較大,原有村內管網材質較低,無法與主管網對接,導致長清區部分已建工程入村入戶率低。已建的有些供水工程,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資金支持,缺少科學規劃和有效管理,存在水資源開采利用不合理、工程標準和利用率低、用水方便程度和保證率低的問題。(2)工程建后的管理不到位工程建后的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現為管理責任不明確、管理機制不活、制度不健全、水價不到位、水費計收難、工程運行管理和維修經費不足等,這些問題有可能導致大量工程管理不善,效益不能充分發揮,甚至過早報廢的嚴重影響,加強村村通自來水工程管理是當前的一項緊迫任務。3.2水質保障方面長清區原有水源保護措施不到位,多數村內沒有專門的排水溝渠。村鎮居民區因缺乏排水設施,水源地離居住地近,缺少必要的保護措施,水質合格率低。已建飲水工程無水質凈化處理設施,部分飲水工程未配備消毒設施,水質達標率低。因工程建設時設計標準低,供水工程均未配備水質檢測設備,所有工程均不具備日常水質監測能力。3.3運行維護方面有些工程規模小,管理意識淡薄,管理規章制度不完善,特別是連片及單村供水工程由村內指定一名水管員管理或村內領導班子成員兼職,未進行人員培訓,導致不少工程不能發揮其效益甚至報廢,群眾吃水重新返困。管道損毀嚴重,管網漏損率高,供水成本高,水費收繳難度大,工程無維修養護經費,收繳的水費難以保證工程正常維修和更新改造。甚至有一些供水工程不收水費,群眾吃“低價水、大鍋水、福利水”。這些都不利于供水條件的改善和服務水平的提高。

          四、如何維護

          1更改設計,使其更加適宜現代水廠的需要。根據《山東省農村公共供水管理辦法》、《濟南市農村自來水工程建設管理辦法》結合《濟南市長清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三五”規劃》等,結合長清區飲水安全工程的實際情況和當地用水的需求來進行設計。2增加投入,改造滯后的狀態萬德水廠:更換潛水泵1臺、污水泵1臺套等。廣里連片:更換潛水泵1臺套、浮球液位控制系統1套等。荊莊連片:新建機井1座等供水工程內部設備完善配套等。書堂峪供水工程:更換部分村內供水管網、維修更換水表井等針對工程老齡化問題,國家也投入了部分專項資金,但遠遠達不到現在的需求,還需要各級財政加大投入,否則水廠管道及設備得不到及時的維護保養,關鍵是群眾將喝不上安全放心的飲用水。

          五、如何管理

          1、健全組織、完善農村飲水管理體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目的是讓群眾喝上安全放心的飲用水,為此,區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區長為組長,水利、財政、衛生、環保、供電等有關部門的領導為成員的長清區農村飲水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全區農村飲水建設管理的監督協調。各鄉鎮(街道)也成立相應的領導組織,責成各水利站具體抓這項工作,各村(社區)要有一名負責同志具體分管自來水建設管理,再配備一名兼職管理員,具體負責自來水的有關設施的維護、管理及供水等,并形成制度化、規范化、常規化。2加強管理,確保人人喝上安全用水(1)長清農村飲水工程不能完全滿足生產、生活用水需要,部分鄉鎮引進了部分規模化企業,這就加劇了水污染的嚴峻性,且多數地方地表水化肥、農藥殘留,尤其是有大理石廠的更是污水遍地,污染河道,使一些水的有害物質嚴重超標。這就要求我們要積極參與,想出有效的對策,來解決這些難題。(2)加強水資源保護實施地下水保護行動,在全區劃定地下水限采區,禁采區,嚴格控制地下水開發,對東部,南部山區水源地進行有效涵養和保護,封山育林,防止水土流失。在水源的選擇上,要注意遠離污染源,即遠離廁所等,同時,要加強防護,禁止一切可能造成污染的活動,保障飲水安全。(3)完善供水配套設備盡量選擇一些既便于操作又能保證飲水安全的設備,除泥沙雜質、消毒、自動調控水量為一體的供水設備,同時還要經常定期對水質進行檢驗,以保證水質的安全。3發展規模化供水實踐證明分散簡易的集中式供水,既浪費資源又很難確保用水的安全。針對長清的地勢來說,東南是丘陵地區,而西北是平原地勢,可在平原地帶因地制宜的推行規模化供水,連片供水。

          結束語

          總之,社會是不斷進步的,農村飲水安全事業也是在不斷發展的,存在一定的問題也是在所難免的,這就需要我們有關人員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前進,總結經驗,使之成長為一個造福人民的偉大工程。

          參考文獻

          農村安全飲水管理范文第5篇

          全旗總人口為34.8725萬人,其中,農村總人口32.8009萬人。農村中飲水安全及基本安全人口為17.5612萬人,達到安全及基本安全人口占農村總人口的53%,不安全人口13.1422萬人。截止2014年,已解決了約248個自然屯、27萬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到2015年,將全部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飲水安全工程的實施使廣大農戶、牧戶用上了健康安全的飲用水。但經過長期的工程建設和管理,在其過程中也探究并發現了一些問題。

          2飲水工程建設中存在問題

          2.1投資相對緊張

          由于國家投資資金有限,在設計中壓縮了人均投資額度,使工程在投資與實施中出現了矛盾。科右前旗飲水安全工程人均投資700元左右,對于比較大的200~300戶以上的村屯,設計和施工還可以,較小一些的100戶以下的村屯,工程投資在10~20萬元左右。除去飲水井,管理井房、消毒設備等主要建設項目外,引水管道安裝等其他工程所剩資金極少,個別的工程只能采取改變供水管道長度、減少工程量來完成,對工程施工及質量管理等方面增加了難度。

          2.2施工水平較低

          由于投資及工程規模小,建設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即使是正常招投標的施工企業,除主要施工人員外,很多施工人員都是從當地雇用。由于施工人員技術水平的差距,工程質量難以保證。在2013年招標的安全飲水工程中,有的一個標段就有9個工程地點,項目多、規模小且位置分散,在有限的施工工期內,固定的施工人員根本無法滿足工程需要。

          2.3監理人員配置不足

          農村飲水工程建設項目多,范圍又廣,且大部分的工程又分散在比較偏遠的鄉村,一個監理要負責幾個工地,要求監理巡視都有難度。僅2013年科右前旗的安全飲水工程就有87處,14個標段。因此,在監理監管方面就會出現漏洞,造成工程質量存在問題。

          2.4水費征收率很低

          由于認識不足,部分地區農民收入較低,承受能力較差,因此農民對供水水價很敏感,加上部分農戶還有其他水源取水,可以不全用自來水,所以不愿多花錢交水費,即便安裝了自來水也不使用。還有部分農戶因不想交水費而拒絕安裝自來水。

          2.5管理及維修困難很多

          對于我們這樣偏遠旗縣的農村供水工程量大面積廣,而單個工程規模又小,管理難度大,相當一部分的供水工程只有1~2人管理,且大多數是沒有經過培訓的本村農民,一旦出現問題不知如何處理,只能停用。加之地方財政困難,沒有資金補助,該維修的工程不能維修,該更換的設備不能更換,甚至有不少工程連正常運行的資金都無法保證,嚴重影響了工程效益的發揮,也使當地的農戶對飲水工程產生質疑,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3解決問題的幾個建議

          3.1提高設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設計人員應到現場進行實地勘察,根據投資額度和工程項目區域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設計方案,針對一些空間分布不規整的村屯著重強調前期勘察工作,而后根據其獨有地質地貌特點進行合理設計,以減少工程由于投資低造成的矛盾,使有限的投資得到合理安排,保證工程的順利實施。

          3.2加強對施工現場質量體系的監督管理

          建設單位應派具備相關知識和經驗的技術人員現場督導,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工程技術或商務問題及時解決,對施工企業在施工中的不規范行為進行監督管理,保證工程按設計要求施工。

          3.3加大對監理人員質量體系的監督管理

          在施工中,加大對現場監理人員的管理,合理安排監理人員,對不合格、不稱職的監理人員及時調整清理,確保監理人員在工程建設中發揮作用,保證建設工程的質量和進度。

          3.4提高水費的征收力度

          可以通過講座和發放傳單等形式,加大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宣傳,使農民群眾提高對飲水安全的認識,了解這一民心工程的重要性,不要因為個別工程出現的小問題而影響了整個飲水安全工程在農民群眾中的印象,進而產生了排斥思想,不利于飲水安全工程的實施。針對特殊群體采取保障措施,聯合相關部門根據實際客觀調查備案,針對一些確實比較困難的村屯或農戶在水費或電費上給予一定的補助或者減免,使一些想吃水又怕吃不起的農戶打消顧慮,積極繳納水費,真正享受到國家惠民政策的好處。

          3.5有關部門制定并推行合理的管理制度或辦法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