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醫療處置預案

          醫療處置預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療處置預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醫療處置預案

          醫療處置預案范文第1篇

          [關鍵詞] 人尾加壓素Ⅱ;腦出血;治療方案;預后

          [中圖分類號] R74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33-000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uman urotensin Ⅱ on the pathological condition and prognosi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on the treatment options.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who were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 and 30 healthy subject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12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and the difference in treatment and prognosis.Plasma levels of human urotensin II of all patients enrolled were measured at admission,on days 3, 5, and 7 after admission. Results On admission,the level of urotensin Ⅱ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Healthy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Human urotensin Ⅱ; Cerebral hemorrhage; Treatment; Prognosis

          腦出血(intracerbral hemorrhage,ICH)是指原發性非外傷性腦實質內出血,也稱自發性腦出血,占急性腦血管病的20%~30%,腦出血急性期病死率約為30%~40%[1],具有很高的復發率、致殘率和致死率,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2]。尋找合適的方法來指導腦出血患者治療方案的選擇和預后的判斷,以降低致死率、致殘率是目前醫學研究重點。尾加壓素Ⅱ(urotensin Ⅱ,U-Ⅱ)是一種具有生長抑素樣結構的環肽[3],1998年Coulouarn Y等[4]首次在人體中克隆出U-Ⅱ,人尾加壓素Ⅱ簡稱hU-Ⅱ。hU-Ⅱ及其受體的分布提示它們可能在心血管系統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生理功能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5]。本研究納入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間在我院住院的120例腦出血患者,探討人尾加壓素Ⅱ對腦出血患者治方案選擇及預后判斷的臨床意義,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120例腦出血患者(腦出血組),其中男60例,女60例,患者年齡51~84歲,平均(61.2±11.3)歲。治療組60例,男30例,女30例,患者年齡51~82歲,平均(61.3±11.4)歲;對照組60例,男30例,女30例,患者年齡52~84歲,平均(61.1±11.2)歲。

          所有入選的腦出血患者,按照格拉斯哥評分分為重型顱腦損傷組(3~8 分)、中型顱腦損傷組(9~12 分)和輕型顱腦損傷組(13~14 分),各40例。按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外科手術治療組和藥物保守治療組,各60例,并設置30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外科手術治療組、藥物保守治療組治療前病情及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外科手術治療組、藥物保守治療組和對照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本組120例腦出血患者,均于治療后3~6個月通過門診查體或,運用格拉斯哥預后評分標準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分。并根據評分分為預后良好組72例(評分1~2分,包括完全恢復工作者和生活自理者);預后不良組48例(死亡者及評分3~5分,包括生活半自理、臥床不起、植物生存)。

          1.2 納入標準

          (1)符合1995 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各類腦血管病診斷標準[6]:①常于體力活動或情緒激動時發病;②發作時常有反復嘔吐、頭痛和血壓升高;③病情進展迅速,常出現意識障礙、偏癱和其他神經系統局灶癥狀;④多有高血壓病史;⑤CT應作為首選檢查;⑥腰穿腦脊液多含血和壓力增高(其中20%左右,可不含血)。(2)頭顱CT或MRI證實腦出血的患者。(3)患者家屬知情同意手術治療方案并簽訂手術知情同意書。

          1.3排除標準[7]

          (1)凝血機制障礙者;(2)全身嚴重疾病,有手術禁忌證者;(3)懷疑或已經有證據表明是腦腫瘤卒中、腦外傷、腦血管畸形、動脈瘤、腦梗死后出血等所導致的非高血壓性腦出血。

          1.4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組治療主要包括監護、營養支持、防治并發癥以及單獨或聯合使用包括甘露醇、呋塞米、甘油果糖、白蛋白等藥物脫水治療。外科手術組則根據病情和患者特點選擇合適的術式,對于緊急、危重甚至巳經腦疝形成的患者行去大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年老體衰患者或合并有嚴重心肺腎疾患者行鉆孔引流術、錐顱血腫穿刺碎吸術、體定向血腫穿刺引流術,對于病情較輕且穩定的患者可以選用小骨窗顯微開顱手術,可最大限度減少對周圍腦組織和重要血管神經的損傷[8-10]。

          1.5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

          入院時癥狀和體征:所有患者入院進行動態格拉斯哥昏迷評分[11],根據評分結果分為重型顱腦損傷組、中型顱腦損傷組和輕型顱腦損傷組。并詳細記錄發病原因、疼痛程度、特點、性質以及加重因素。所有入組人員均采集靜脈血液10 mL,行血常規、肝腎功能、血生化、腫瘤標志物等檢恕M時檢查血沉、堿性磷酸酶。

          留取患者入院時及入院第3、5、7天的血液標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腦出血患者血漿中的尾加壓素Ⅱ(人UⅡ試劑盒由美國Phoenix Pharmaceuticals Inc 提供)。療效按格拉斯哥預后評分標準[12]判斷。

          1.6 統計學方法

          使用IBM公司的SPSS21.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方差齊性檢驗后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三組計量數據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0.05,P

          2 結果

          2.1 腦出血組與健康對照組入院時人尾加壓素Ⅱ水平比較

          入院時腦出血組患者人尾加壓素Ⅱ水平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腦出血輕、中、重型三組患者入院時人尾加壓素Ⅱ水平比較

          入院時腦出血組患者人尾加壓素Ⅱ水平與病情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輕、中、重型三組腦出血患者間人尾加壓素Ⅱ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預后不良組、預后良好組不同時段人尾加壓素Ⅱ水平比較

          治療后3~6個月預后評估顯示,120例腦出血患者中預后良好組72例,預后不良組48例。血漿人尾加壓素Ⅱ水平變化見表3。所有患者血漿人尾加壓素Ⅱ水平術后逐漸下降,預后良好組第7天接近健康對照組(P>0.05),預后不良組發病后7 d內血漿人尾加壓素Ⅱ水平持續高于預后良好組(P

          2.4 治療前人尾加壓素Ⅱ水平對兩種治療方式預后的影響

          將納入研究的腦出血患者按人尾加壓素Ⅱ水平平均值分為人尾加壓素Ⅱ水平≥12.56 g/mL的高含量組和人尾加壓素Ⅱ水平

          3 討論

          腦出血具有高復發率、高致殘率和高致死率的特點,腦出血發生的原因主要與腦血管的病變有關,即與高血脂、高血壓、血管的老化、糖尿病、吸煙等密切相關,其中高血壓是重要原因,腦出血也是高血壓病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13]。尋找合適的方法來指導腦出血患者治療方案的選擇和預后的判斷,以降低致死率、致殘率是目前醫學研究重點[14]。

          人尾加壓素Ⅱ(UrotensinⅡ,UⅡ)是一種神經環肽,最早是從魚尾部垂體分離出來的神經肽,各種生物的UⅡ是不同的,人類的UⅡ是一環狀的十一氨基酸多肽[15],在體的血漿UⅡ主要存在于心臟、肝臟和腎臟[16]。據相關研究[17]報道血漿UⅡ是迄今為止最有效的內源性的血管收縮劑,效力超內皮素16倍。1999年Ames于《Nature》雜志首次報道GPR14是UⅡ的特異性受體,現已證明心血管組織如動脈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以及心肌細胞和心肌成纖維細胞是GPR14的主要表達部位[18]。徐佳亮等[19]利用尾加壓素Ⅱ、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預缺血聯合巴曲酶處理缺血性大鼠腦損傷中的表達結果發現各組大鼠大腦中動脈永久性阻斷后24 h,其大腦UⅡ和GPRl4陽性細胞表達達到高峰,由于尾加壓素Ⅱ對血壓及血管等關系密切,所以尾加壓素Ⅱ水平與腦出血的發生存在潛在關系。王鵬飛[20]在其研究中發現UⅡ在正常大鼠腦基底動脈有輕微表達,而在蛛網膜下腔出血后明顯表達,且其高峰與腦血管痙攣的高峰基本一致,提示UⅡ可能在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的發生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腦血管痙攣易導致缺血性神經功能障礙并發癥,嚴重的可導致患者死亡。所以人尾加壓素Ⅱ水平不僅與腦出血相關,還可能引起腦血管痙攣等并發癥,對腦血管的發生和預后判斷具有重要價值。本研究結果顯示腦出血組患者入院時人尾加壓素Ⅱ水平顯著高于健康人群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R床上現有的針對腦出血的治療手段包括內科保守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內科治療的優點是無創、花費相對較低,但在出血量大、病情進展快的患者身上,手術治療是必須的選擇。目前還沒有將人尾加壓素Ⅱ水平用于腦出血患者治療方法選擇的研究,但是存在利用腦出血灶不同CT值指導治療方案選擇的研究,研究指出血腫CT值

          人尾加壓素Ⅱ水平高含量組,外科手術治療的預后明顯好于藥物治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人尾加壓素Ⅱ水平高時應盡量選擇外科手術治療,人尾加壓素Ⅱ水平低時可以選擇藥物治療,對患者有無創、花費相對較低等益處。

          綜上,人尾加壓素Ⅱ水平可以作為腦出血患者病情及預后判斷的指標,并可以指導腦出血患者治療方案的選擇,對于人尾加壓素Ⅱ水平高的患者應盡量選擇外科手術治療,人尾加壓素Ⅱ水平低時可以選擇藥物治療。

          [參考文獻]

          [1] Lee k,Choi HA,Edwards N,et al. Perioperative critical care managenment for patients with aneuri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 KoreanJAnesthesiol,2014,67(2):77-84.

          [2] Lin N,Brouillard AM,Snyder KV,et al. Non-galenic arteriovenous fistulas in adults: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J]. J Neurointer Surg,2014,27(4):158-163.

          [3] 周睿,李莉,劉旭,等. 尾加壓素Ⅱ及其受體的研究進展[J].藥學學報,2016,51(5):684-689.

          [4] Coulouarn Y,Lihrmann I,Jegou S,et al. Cloning of the Cdna encoding the urotensin Ⅱgenen in motoneurons of the spinal cord[J]. Prog Natl Acad Sci USA,1998,95(6):15803-15808.

          [5] 方放,錢曉明. 尾加壓素Ⅱ與心血管疾病關系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3,11(2):215-216.

          [6] 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 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 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7] 院立新. 高血壓性腦出血活血化瘀法治療方案臨床研究[D]. 北京中醫藥大學,2014.

          [8] Wewel J,Mangubat EZ,Munoz L. Iatrogenic traumatic intracranial aneurysm after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J]. J Clin Neurosci,2014,45(12):178-181.

          [9] Keep RF,Zhou N,Xiang J,et al. Vascular disruption and blood-brain barrier dysfunction i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 Fluids Barriers CNS,2014,11(2):18.

          [10] Sarrafzadeh AS,Vajkoczy P,Beijlenga P,et al. Monitoring in neurointensive care-the challenge to detect delayed cerebral ischemua in high-grade aneurysmal SAH[J].Front Neurol,2014,5(2):134.

          [11] 閆傳真. 血塞通聯合西藥對顱腦損傷后GCS、ICP、GOS影響的臨床觀察[D]. 遼寧中醫藥大學,2015.

          [12] 呂昕,王秋茹,宋新濤,等. 青年腦出血97 例臨床分析[J].臨床醫藥實踐,2016,25(8):630-632.

          [13] 龐小蘭,童守義. 中重度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不同治療方案預后分析[J].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13(3):271.

          [14] 王宏,汪平 郭世文. 高血壓腦出血39例精氨酸加壓素與預后的相關性研究[J]. 陜西醫學雜志,2013,42(9):1156-1158.

          [15] 何承滿,蘭衛民,徐興偉. 尾加壓素Ⅱ與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應用纈沙坦治療療效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現代醫生,2012,50(9):4-6.

          [16] 王慶熙,吳賽珍. 超敏C反應蛋白和血清鐵蛋白與腦出血患者預后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現代醫生,2016, 54(20):7-9.

          [17] Mori K,Ikari Y,jono S,et al. Fetuin-A is associa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Coron Artery Dis,2010,21(5):281-285.

          [18] Inoue N,Okamura T,Kokubo Y,et al. LOX index,a novel predictive biochemical marker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J]. Clin Chem,2010,56(4):550-558.

          [19] 徐佳亮,姜美子,何志義,等. 尾加壓素Ⅱ、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預缺血聯合巴曲酶處理缺血性大鼠腦損傷中的表達[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09,16(1):125-129.

          [20] 王鵬飛. 尾加壓素Ⅱ與大鼠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關系的研究[D]. 河北醫科大學,2013.

          醫療處置預案范文第2篇

          【關鍵詞】 重復經顱磁刺激;無抽搐電休克;首發抑郁癥

          近幾年來, 人們生活壓力持續升高, 導致抑郁癥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嚴重影響人們的生命生活質量[1]。隨著醫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 越來越多的醫務人員致力于對首發抑郁癥治療方法的研究中, 本院為進一步研究重復經顱磁刺激與無抽搐電休克治療首發抑郁癥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特選取84例患者的臨床資料, 對其進行研究后,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首發抑郁癥患者84例, 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42例。對照組中男20例, 女22例, 年齡26~49歲, 平均年齡(35±2.1)歲;實驗組中男18例, 女24例, 年齡25~51歲, 平均年齡(37±1.8)歲。兩組患者研究前均確診為首發抑郁癥患者, 且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無抽搐電休克(MECT)治療, 其方法為:給予患者無抽搐電休克治療, 第1周、第2周分別治療2次, 第3周治療1次, 治療的同時給予患者米氮平(山西康寶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80101), 劑量為餐后口服15 mg/d, 連續服用4 d后, 藥量增加至30 mg。

          實驗組采用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對患者進行治療, 其方法為:應用重復經顱磁刺激儀(武漢依瑞德醫療設備新技術有限公司), 將儀器的線圈放置于患者的左前額處且和頭皮相切, 按照80%~110% MT的閾刺激強度刺激患者的左側額葉背外側, 治療20 min/d, 5次/周, 2周為1個療程。

          1. 3 療效評定標準[2] 對兩組患者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結果進行觀察, 顯效:HAMD減分率在75%以上;有效:HAMD減分率在25%~75%;無效:HAMD減分率在25%以下。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為頭暈、頭痛、惡心、嗜睡等。

          1. 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經不同方法治療后的臨床療效情況 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90.47%)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64.2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兩組患者經治療后, 實驗組患者出現頭暈、頭痛、惡心等不良反應的4例, 占9.52%, 對照組患者出現頭暈、頭痛、惡心等不良反應的6例, 占14.28%,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抑郁癥對患者的影響十分嚴重, 若不及時治療, 極其容易引發難治性抑郁癥, 因此, 早期首發性抑郁癥的診斷以及治療非常關鍵。本研究顯示, 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患者總有效率(90.47%)明顯高于采用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患者的總有效率(64.2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與此同時, 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采用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臨床上采用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首發抑郁癥, 其臨床治療效果十分顯著, 明顯高于無抽搐電休克(MECT), 且不良反應較少發生, 安全可靠, 在臨床上可以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傳波.重復經顱磁刺激與無抽搐電休克治療首發抑郁癥的臨床對照研究.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13, 35(10):819-821.

          [2] 張傳波, 葛茂宏, 張玉芹, 等.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首發抑郁癥快速起效作用的臨床研究.精神醫學雜志, 2013, 26(1):50-51.

          [2] 杜建彬, 邱亞峰.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對首發抑郁癥患者視覺P300的影響.臨床精神醫學雜志, 2013, 23(3):203-204.

          [4] 袁嬌, 徐樂平, 劉玉芝, 等.重復經顱磁刺激對抑郁癥患者血清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水平影響的研究.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13, 22(3):228-230.

          醫療處置預案范文第3篇

          一、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要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設立安全管理機構,配備安全管理人員,并研究制定本部門、本單位應對火災、地震、長時間停水、停電、水源污染等各類災害事故的應急預案。

          二、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在防范、處置災害事故中,要堅持預防為主、常備不懈、快速反應、有效處置的工作方針。

          三、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對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制定和完善災害事故應急預案,技術培訓和演練,人員疏散、轉移、救治方案以及應急處置工作等,進行監督、檢查和指導。

          四、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制定的應急預案,應明確醫療衛生機構災害事故應急處置組織機構、指揮體系、工作職責,明確人員疏散、報警、指揮程序以及現場搶險程序等事項,做到分工細致、崗位職責明確、責任落實到每一個人。

          五、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制定的災害事故應急預案,應明確規定災情信息報告時限、報告方式、報告程序、責任報告人等內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在第一時間內上報災情信息,對人員傷亡以及疏散、轉移情況等要在接到醫療衛生單位報告后2小時內核實上報。

          六、醫療衛生機構的全體工作人員在發生災害事故時均應主動及時到達現場,在現場指揮部統一指揮下投入救災與搶險救援工作,有組織地開展醫療救護工作。

          七、在災害事故的應急處置中,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要把人員的疏散、轉移、應急救治作為突出的重點內容,盡最大可能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

          八、醫療機構在災害事故應急預案中,要專門制定醫院病區(包括急診、住院)人員疏散、轉移方案。方案內容應包括:

          (一)災害事故發生時,病區醫務人員應當立即按照本醫院應急預案規定的程序報告,并首先組織患者和現場人員疏散和轉移。

          (二)對于能夠自主行動的患者、在他人協助下能夠行動的患者、不能自主行動或者由于病情嚴重不能移動的患者,分別制定有針對性的疏散、轉移方案,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救護措施。

          (三)按照國際通行的傷病員檢傷分類方案,對在事故中受傷的人員以及轉移出的患者進行檢傷分類處置。即按輕、重、危重、死亡分類,分別以“藍、黃、紅、黑”的傷病卡(以5×3CM的不干膠材料做成)作出標志,置于傷病員的左胸部或其它明顯部位,便于醫療救護人員辨認并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

          九、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制定的災害事故應急預案,應明確規定傷病員轉送至其他醫療機構的原則、程序、途中救治措施、交接手續等。災害事故發生地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都有義務接收轉送的傷、病人員,并承擔醫療救治責任。

          十、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要定期對全體人員進行災害事故應急處置知識、技能培訓,并組織災害事故應急預案模擬演練。

          醫療處置預案范文第4篇

          1.1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的應急響應機制,規范應急管理工作秩序,正確、快速和有效處置大型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中發生的事故,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

          1.2編制依據

          依據《浙江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麗水市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應急預案》和《景寧畬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突發性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預案。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景寧畬族自治縣全縣范圍內因以下原因造成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的應急處置行動:

          (1)因人群過分擁擠,通道嚴重堵塞等原因,發生人員擠壓、踩踏、墜落、溺水等人員傷亡的事故。

          (2)場館舞臺、看臺、欄桿等建筑物或臨時搭建設施發生倒塌,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

          (3)燃放煙花、禮炮或釋放氫氣球遇明火發生爆炸等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

          (4)其他非人為故意損害、破壞而引發的人員傷亡事故。

          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因火災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按《浙江省重大火災事故應急預案》和《景寧畬族自治縣重大火災事故應急預案》處置;其他大型群眾性活動事故應急處置參照本預案實施。

          1.4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科學決策。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地減少事故災難造成的損失放在應急處置行動的首位。運用先進技術,充分發揮專家作用,實行科學民主決策。

          (2)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指揮下,各有關部門、武警景寧支隊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和權限,負責有關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的應急管理和處置行動。

          (3)快速反應,協同處置。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發生后,各相關部門及時啟動相應級別的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應急預案,嚴格落實應急處置行動責任制。縣級有關部門及時給予配合和支持。相關部門相互協作、相互配合,保證事故信息的及時準確傳遞和事故災難的快速有效處置。

          2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

          景寧縣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應急組織指揮系統由組織指揮機構、綜合協調機構和現場指揮機構組成。

          2.1組織指揮機構

          對全縣內發生的特別重大、重大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涉及跨縣或超出事發地縣政府應急處置能力的較大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縣政府根據應急處置行動需要,成立縣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縣指揮部),統一指揮、協調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的應急處置行動。有關部門在縣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認真履行各自的職責,快速、高效處置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

          2.1.1縣指揮部組成

          總指揮:縣政府副縣長

          副總指揮: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縣公安局副局長

          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體育局)副局長

          事發地縣政府主要負責人

          成員:縣政府辦、縣公安局、縣監察局、縣民政局、縣財政局、縣建設局、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體育局)、縣衛生局、景寧電信公司和縣武警支隊等部門負責人。

          2.1.2縣指揮部職責

          (1)統一指揮、協調特別重大的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的應急處置行動。

          (2)及時掌握現場情況,根據現場事態的嚴重程度,指揮協調各有關部門,組織搶險救災人員和物資趕赴事發地投入應急救援行動。

          (3)必要時派出工作組,赴事發地指導事故處置和善后工作。

          (4)組織有關部門對事故原因進行調查。

          (5)全面掌握社會動態信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6)研究解決事故處置過程中的其他重大事項。

          2.1.3成員單位職責

          (1)縣公安局:負責指揮事發地公安機關組織搶險救災行動,對事發現場實施必要的管制和秩序維護,負責社情信息的收集掌握,確保事發地社會穩定,會同交通部門確保搶險救援人員和物資安全暢通地運往事發地,協助配合安全監管部門開展事故原因的調查取證工作。

          (2)縣安監局:牽頭組織對事故原因進行調查,確定事故責任。

          (3)縣民政局:負責指導或直接參與事故死亡人員處理,傷者和傷、亡家屬安撫、救濟工作、收集、上報相關群體的動態情況。

          (4)縣財政局:負責按照財政分級負擔原則,為應急處置行動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具體按《景寧縣突發公共時間財政應急保障專項預案》組織實施。

          (5)縣建設局:負責提供事發活動場館的建筑設計圖紙和相關設施的資料,參與縣安監局對事故發生原因的調查和處理工作。

          (6)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體育局):負責向縣指揮部提供大型群眾性文藝活動組織實施的具體情況,協助、配合對事故發生原因開展調查。負責向市指揮部提供大型群眾性體育活動組織實施的具體情況,協助、配合市安監局對事故發生原因開展調查。

          (7)縣衛生局:負責指導事發地醫療機構對受傷人員實施緊急救治,根據應急救援需要,組織醫療專家組赴事發地提供醫療救治,具體按《景寧縣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行動方案》組織實施。

          (8)縣新聞辦:負責協調事故應急處置的新聞報道工作,具體按照《景寧縣突發性公共事件新聞應急預案》組織實施。

          (9)景寧電信公司:組織、協調有關電信運營切做好應急過程中的通信指揮保障工作。

          (10)武警景寧支隊:指揮所屬部隊參加應急救援行動,參與維護現場治安秩序。

          2.2綜合協調機構

          縣指揮部下設辦公室,為綜合協調機構,辦公室設在縣公安局,負責綜合協調和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縣公安局分管副局長擔任。辦公室職責為:

          (1)貫徹執行縣指揮部決定事項,并負責檢查落實。

          (2)組織擬定和完善本預案,并負責預案的管理。

          (3)負責與縣指揮部各成員單位的協調聯絡。

          (4)指導各有關部門做好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應急處置工作。

          (5)及時收集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相關信息,匯總分析并向縣指揮部提出處置建議。

          (6)及時向縣指揮部提出啟動本預案的建議。

          (7)完成縣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事宜。

          2.3現場指揮機構

          事故發生后,縣指揮部根據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的性質、危害程度、波及范圍和處置行動的需要,派出縣指揮部部分領導、專家和應急救援隊伍趕赴現場,設立現場指揮部。參與現場應急處置行動的相關部門和單位,在現場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實施現場應急處置和救援行動。

          2.3.1現場指揮部組成

          發生特別重大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縣指揮部負責設立現場指揮部,由縣指揮部領導、成員單位領導和事發地政府主要領導等組成,指揮長由縣指揮部總指揮指派。

          2.3.2現場指揮部職責

          (1)迅速組織開展事故的先期處置。

          (2)具體組織實施現場應急救援和處置行動,依據現場情況,正確指揮有關部門和各類救援隊伍、保障力量進行應急救援行動,協調和落實現場處置中的具體事項。

          (3)開展事故原因調查的和等級評估。

          (4)全面掌握事故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及相關情況,及時向本級和上級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應急指揮部報告。

          (5)提出請求人員、物質、設備支援的建議,落實上級各項指示。

          3事故分級

          根據事故的性質、損失、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圍,將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劃分為特別重大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I級)、重大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Ⅱ級)、較大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Ⅲ級)、一般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IV級)四級。

          4預測預防

          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的安全防范工作,按照“誰主辦,誰負責”的要求,落實安全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隱患。凡組織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必須向職能部門申報、審批,組織活動的牽頭部門和主辦單位必須制定安全保衛工作方案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并按方案、預案開展相關人員的培訓和演練。在積極落實各項安全保衛工作基礎上,要充分預測可能出現的各種事故,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增強憂患意識,從思想上、物資上、人力上做好應對各類突發性事故的準備工作。

          5應急響應

          5.1先期處置

          先期處置按照屬地為主的原則,主要依靠事發地的應急處置力量。事故發生后,事發地政府和有關單位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在現場指揮部成立之前,各應急救援隊伍和職能部門、活動主辦單位,在事發地政府的指揮、協調下,先期進行處置。有關部門根據職責和規定的權限啟動相應級別的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應急預案和行動方案,及時組織應急救援行動,同時迅速向上級政府報告基本情況和先期處置情況,以及請求事項,全力控制事態擴大,嚴防次生事故發生。

          5.2分級響應機制

          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應急響應堅持屬地為主的原則。事發地政府按照有關規定全面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的應急處置行動。

          5.3信息報送與處理

          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發生后,事發地政府,活動主辦部門,立即如實向縣政府、縣指揮部報告,不得遲報、漏報、瞞報、虛報,同時通報縣主管部門。報告內容主要包括:活動主辦單位,活動規模,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現場情況,事故發生的原因分析,事故造成傷亡狀況,事故的影響范圍,事故發展趨勢和已經采取的措施。

          5.4醫療衛生救援

          事發地醫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開展緊急醫療救護和現場衛生防疫工作。醫療衛生機構根據事故類型,及時開展現場醫療救援和疾病預防。

          5.5群眾安全防護

          現場指揮部根據事故災難的特點和嚴重程度,確定保護群眾安全需要應采取的防護措施;及時啟用應急避難場所,迅速有序地轉移、疏散、撤離現場人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源頭,防止事態擴大、人員傷亡增加;對受傷群眾及時組織運送和救治。

          5.6應急人員安全防護

          現場應急救援人員根據現場處置行動需要,攜帶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行應急救援人員進入和離開事故現場的相關規定。

          5.7現場檢測與評估

          根據應急處置行動需要,現場指揮部成立事故現場檢測與評估小組,負責檢測、分析和評估工作,查找事故的原因和評估事態的發展趨勢,預測事故的后果,為現場指揮部決策提供參考。檢測與評估報告及時上報縣指揮部。

          5.8新聞

          新聞按照應急響應的級別,分別由縣指揮部或事發地政府組織實施。特別重大、重大、較大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的新聞工作,由縣府辦具體負責,或由縣府辦協調有關單位共同實施。

          5.9應急響應結束

          特別重大、重大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應急處置行動結束或相關危險因素已消除,由現場指揮部提出應急響應結束建議,經縣指揮部批準,解除應急狀態,應急響應結束,并通知縣級有關部門和事發地政府。

          6后期處置

          6.1善后處理

          事發地市政府或縣級民政、衛生、文化、體育部門積極穩妥、深入細致做好善后處理工作。對事件中的傷亡人員,以及緊急調集、征用有關單位、個人的物質等,要按規定給予撫恤、補助或者償還、補償。

          6.2事故調查

          重大事故由縣政府派出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特別重大事故由市政府派出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縣有關部門協助調查。事故調查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大型群體性文體活動事故的原因、性質、影響、責任和經驗教訓等問題進行綜合調查評估,并對有關責任人提出處理建議。

          7應急保障

          7.1經費保障

          縣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應急準備和救援工作所需資金由縣公安局提出預算,經縣財政廳審核后列入縣級財政預算。

          7.2物資、裝備保障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加強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應急處置的物資、裝備儲備,切實提高應急保障能力。

          7.3通信保障

          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應急處置工作所需的通信保障體系,由縣通信管理局等部門負責建立,確保本預案啟動時各單位的聯絡暢通,以及應急處置行動的指揮暢通。

          7.4組織紀律保障

          嚴格工作紀律,形成快速高效的部門協作機制。參與應急處置的各部門在接到行動指令后,要迅速組織或指派相關人員、裝備,在最短的時間內趕赴現場,在現場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根據預案中明確的職責快速投入事故應急處置。各部門要加強聯系溝通,互相配合,團結協作,形成合力。工作中要嚴格做到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恪盡職守,及時處置。

          7.5預案演練

          各級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應急處置指揮機構要按照本級預案及相關行動方案,適時組織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應急處置實戰演練,磨合機制、鍛煉隊伍、完善預案,切實提高防范和處置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的能力。

          8附則

          8.1管理與更新

          本預案由縣公安局牽頭制訂,報縣政府批準后實施。隨著形勢發展,縣公安局應會同成員單位及時修訂完善本預案,報縣政府批準。

          各市、縣(市、區)政府和縣級有關部門依據本預案,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情況,制訂相應的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應急預案和行動方案,報縣公安局備案。

          8.2獎勵與責任追究

          8.2.1獎勵

          在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應急處置行動中,有下列表現之一的單位和個人,應根據有關規定予以獎勵:

          (1)出色完成應急任務,成績顯著的;

          (2)防止或挽救事故災害有功,使人民群眾的生命和國家、集體財產免受損失和減少損失的;

          (3)對應急準備或應急響應提出重要建議,實施效果顯著的;

          (4)有其他特殊貢獻的。

          8.2.2責任追究

          在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應急處置行動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對有關責任人視情節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其中,對國家公務人員和國家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分別由任免機關或監察機關給予行政處分;屬于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予以治安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不按照規定制訂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應急預案和行動方案,拒絕履行應急準備義務的;

          (2)不按照規定報告、通報事故真實情況的;

          (3)拒不執行大型群眾性文體活動事故應急預案,不服從命令和指揮,或者在應急響應時臨陣逃脫的;

          (4)盜竊、挪用、貪污應急救援保障資金和物資的;

          (5)阻礙應急工作人員依法執行任務或者進行破壞活動;

          (6)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的;

          (7)有其他危害應急處置工作行為的。

          醫療處置預案范文第5篇

          1.1編制目的

          預防和最大程度地減少鐵路行車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對公共安全的影響,及時有效處置鐵路行車事故,盡快恢復鐵路運輸正常秩序。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特別重大事故調查程序暫行規定》、《鐵路技術管理規程》、《鐵路行車事故處理規則》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制定本預案。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鐵路發生特別重大行車事故,即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蹤)、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0人以上中毒(重傷)、或緊急轉移人員超過10萬、或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億元、或繁忙干線中斷行車48小時以上的事故;以及在國家鐵路、國家鐵路控股的合資鐵路開行的旅客列車,國家鐵路、國家鐵路控股的合資鐵路開往地方鐵路或非國家鐵路控股的合資鐵路的旅客列車,發生重大行車事故,即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傷),或直接經濟損失在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或繁忙干線中斷行車24小時以上的事故。

          地方鐵路和非國家鐵路控股的合資鐵路發生上述行車事故時,按管理權限,由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制定相應應急預案,并按其規定組織處置。

          1.4工作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程度地減少行車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盡快恢復運輸。分秒必爭,快速搶通線路,盡快恢復通車和運輸秩序。

          (3)實行分工負責。在國務院統一領導下,鐵道部和國務院有關部門、事發地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職責、分工、權限和本預案的規定,共同做好鐵路行車事故應急救援處置工作。

          (4)堅持預防為主。積極采用先進的預測、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技術,提高行車事故防范水平;不斷完善鐵路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提高救援裝備技術水平和應急救援能力。

          2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

          在發生鐵路Ⅰ級應急響應的行車事故時,根據需要,鐵道部報請國務院領導組織、指導、協調應急救援工作,由國務院或國務院授權鐵道部成立非常設的國家處置鐵路行車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根據鐵路行車事故的嚴重程度、影響范圍和應急處置的需要確定。

          鐵道部成立鐵路行車事故應急指揮小組,下設行車事故災難應急協調辦公室,負責協助部領導處理有關事故災難、信息收集和協調指揮等工作。

          國家處置鐵路行車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根據鐵道部建議以及相關部門和單位意見,作出應急支援決定。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依據分工,分頭組織實施應急支援行動。

          事發地省級人民政府成立現場救援指揮部,具體負責事故現場群眾疏散安置、社會救援力量支援等方面的現場指揮和后勤保障工作;負責組織處置地方鐵路和非國家鐵路控股的合資鐵路發生的行車事故。

          3預防預警

          3.1行車事故信息報告與管理

          鐵道部負責本預案規定處理權限的鐵路行車事故信息的收集、調查、處理、統計、分析、總結和報告,同時預測事故發展趨勢,安全預警信息,制訂相應預防措施。

          鐵路行車事故信息按《鐵路行車事故處理規則》規定進行報告。當鐵路行車事故發生后,有關人員應立即上報鐵道部,最遲不得超過事故發生后2小時;鐵道部按有關規定上報國務院,最遲不得超過接報后2小時;按本預案要求通知鐵道部應急指揮小組成員。

          對需要地方人民政府協助救援、協調傷員救治、現場群眾疏散等工作以及可能產生較大社會影響的行車事故,發生事故的鐵路運輸企業,應按地方人民政府和鐵路運輸企業鐵路行車事故應急預案規定程序,立即向事發地人民政府應急機構通報,地方人民政府應按有關程序進行處置。

          地方鐵路和非國家鐵路控股的合資鐵路發生Ⅰ、Ⅱ級應急響應的行車事故時,由事發地省級人民政府在事故發生后2小時內報鐵道部行車事故災難應急協調辦公室。

          3.2行車事故預防預警系統

          根據鐵路行車事故特點和規律,適應提高科技保障安全能力的需要,鐵路部門應進一步加大投入,研制開發和引進先進的安全技術裝備,進一步整合和完善鐵路現有各項安全檢測、監控技術裝備;依托現代網絡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構建完整的鐵路行車安全監控信息網絡,實現各類安全監測信息的自動收集與集成;逐步建立防止各類鐵路行車事故的安全監控系統、事故救援指揮系統和鐵路行車安全信息綜合管理系統。在此基礎上,逐步建成集監測、控制、管理和救援于一體的高度信息化的鐵路行車安全預防預警體系。

          4應急響應

          4.1分級響應

          按鐵路行車事故災難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應急響應級別原則上分為Ⅰ、Ⅱ、Ⅲ、Ⅳ級。當達到本預案應急響應條件時,應啟動本預案。

          4.1.1Ⅰ級應急響應

          (1)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為Ⅰ級應急響應:

          ①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蹤),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0人以上中毒(重傷)的鐵路行車事故。

          ②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億元的鐵路行車事故。

          ③鐵路沿線群眾需要緊急轉移10萬人以上的鐵路行車事故。

          ④鐵路繁忙干線遭受破壞,造成行車中斷,經搶修在48小時內無法恢復通車。

          ⑤需要啟動Ⅰ級應急響應的其他鐵路行車事故。

          (2)Ⅰ級響應行動。

          ①Ⅰ級應急響應由鐵道部報請國務院啟動,或由國務院授權鐵道部啟動。

          ②鐵道部接到事故報告后,立即報告國務院,同時根據事故情況,通知國務院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有關成員,組成國家處置鐵路行車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③鐵道部開通與國務院有關部門、事發地省級應急救援指揮機構以及現場救援指揮部的通信聯系通道,隨時掌握事故進展情況。

          ④通知有關專家對應急救援方案提供咨詢。

          ⑤鐵道部根據專家的建議以及國務院其他部門的意見提出建議,國務院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確定事故救援的支援和協調方案。

          ⑥派出有關人員和專家趕赴現場參加、指導現場應急救援。

          ⑦協調事故現場救援指揮部提出的其他支援請求。

          4.1.2Ⅱ級應急響應

          (1)符合下列情況之一,為Ⅱ級應急響應:

          ①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傷)的鐵路行車事故。

          ②直接經濟損失為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的鐵路行車事故。

          ③鐵路沿線群眾需要緊急轉移5萬人以上、10萬人以下的鐵路行車事故。

          ④鐵路繁忙干線遭受破壞,造成行車中斷,經搶修24小時內無法恢復通車。

          ⑤需要啟動Ⅱ級應急響應的其他鐵路行車事故。

          (2)Ⅱ級響應行動

          ①Ⅱ級應急響應由鐵道部負責啟動。

          ②鐵道部行車事故災難應急協調辦公室立即通知鐵道部應急指揮小組有關成員前往指揮地點,并根據事故具體情況通知有關專家參加。

          ③應急指揮小組根據事故情況設立行車指揮、事故救援、事故調查、醫療救護、后勤保障、善后處理、宣傳報道、治安保衛等應急協調組和現場救援指揮部。

          ④開通與事發地鐵路運輸企業應急救援指揮機構、事故現場救援指揮部、各應急協調組的通信聯系通道,隨時掌握事故進展情況。

          ⑤根據專家和各應急協調組的建議,應急指揮小組確定事故救援的支援和協調方案。

          ⑥派出有關人員和專家趕赴現場參加、指導現場應急救援工作。

          ⑦協調事故現場救援指揮部提出的支援請求。

          ⑧向國務院報告有關事故情況。

          ⑨超出本級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時,及時報告國務院。

          4.1.3發生Ⅲ級以下應急響應的行車事故,由鐵路運輸企業按其制定的應急預案啟動。

          4.2信息共享和處理

          4.2.1鐵道部通過現代網絡技術,構建鐵路行車安全信息管理體系,實現鐵路行車安全信息集中管理、資源共享。

          4.2.2國際聯運列車在境外發生行車事故時,鐵道部及時與有關部門聯系,了解事故情況。

          4.2.3發生Ⅰ、Ⅱ級應急響應的行車事故時,發生事故的鐵路運輸企業在報告鐵道部的同時,應按有關規定抄報事發地省級人民政府。

          4.3通信

          4.3.1鐵道部負責組織協調建立通信聯系,保障事故現場信息和國務院各應急協調指揮機構的通信,必要時承擔開設現場應急救援指揮機動通信樞紐的任務。

          4.3.2鐵路系統內部以行車調度電話為主通信方式,各級值班電話為輔助通信方式。

          4.3.3行車事故發生后,根據事故應急處理需要,設置事故現場指揮電話和圖像傳輸設備,確定現場聯系方式,確保應急指揮聯絡的暢通。

          4.4指揮和協調

          4.4.1鐵道部指揮協調工作

          (1)進入應急狀態,鐵道部應急指揮小組代表鐵道部全權負責行車事故應急協調指揮工作。

          (2)鐵道部應急指揮小組根據行車事故情況,提出事故現場控制行動原則和要求,調集相鄰鐵路運輸企業救援隊伍,商請有關部門派出專業救援人員;各應急機構接到事故信息和支援命令后,要立即派出有關人員和隊伍趕赴現場。現場救援指揮部根據鐵道部應急指揮小組的授權,統一指揮事故現場救援。各應急救援力量要按照批準的方案,相互配合,密切協作,共同實施救援起復和緊急處置行動。

          (3)現場救援指揮部成立前,由事發地鐵路運輸企業應急領導小組指定人員任組長并組織有關單位組成事故現場臨時調查處理小組,按《鐵路行車事故處理規則》的規定,開展事故現場人員救護、事故救援、機車、車輛起復和事故調查等工作,全力控制事故態勢,防止事故擴大。

          (4)行車事故發生后,鐵路行車指揮部門要立即封鎖事故影響的區間(站場),全面做好防護工作,防止次生、衍生事故的發生和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的擴大。

          應急狀態時,鐵道部有關司局和專家,要及時、主動向行車事故災難應急協調辦公室提供事故應急救援有關基礎資料以及事故發生前設備技術狀態和相關情況,并迅速對事故災難信息進行分析、評估,提出應急處置方案和建議,供鐵道部應急指揮小組領導決策參考。

          4.4.2事發地人民政府指揮協調工作

          地方人民政府應急指揮機構根據鐵路行車事故情況,對鐵路沿線群眾安全防護和疏散、事故造成的傷亡人員救護和安置、事故現場的治安秩序以及有關救援力量的增援提出現場行動原則和要求,并迅速組織救援力量實施救援行動。

          4.5緊急處置

          4.5.1現場處置主要依靠事發地鐵路運輸企業應急處置力量。事故發生后,當地鐵路單位和列車工作人員應立即組織開展自救、互救,并根據《鐵路行車事故處理規則》迅速上報。

          4.5.2發生鐵路行車事故需要啟動本預案時,鐵道部、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別按權限組織處置。根據事故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調動應急隊伍,集結專用設備、器械和藥品等救援物資,落實處置措施。公安、武警對現場施行保護、警戒和協助搶救。

          4.5.3鐵道部應急指揮小組根據現場請求,負責緊急調集鐵路內部救援力量、專用設備和物資,參與應急處置;并通過國家處置鐵路行車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協調組織有關部委的專業救援力量、專用設備和物資實施緊急支援。

          4.5.4涉及跨省級行政區域、影響嚴重的事故緊急處置方案,由鐵道部提出并協調實施;必要時,報國務院決定。

          4.6救護和醫療

          4.6.1行車事發地人民政府負責現場組織協調有關醫療救護工作。

          4.6.2衛生部門根據鐵道部應急指揮小組的請求,負責協調組織醫療救護、醫療專家、特種藥品和特種救治裝備進行支援,協調組織現場衛生防疫有關工作。

          4.6.3事發地鐵路運輸企業按照本單位應急預案中確定的醫療救護網點,迅速聯系地方醫療機構,配合協助醫療部門開展緊急醫療救護和現場衛生處置。

          4.6.4對可能導致疫病發生的行車事故,鐵路運輸企業應立即通知衛生防疫部門采取防疫措施。

          4.7應急人員的防護

          應急救援起復方案,必須在確保現場人員安全的情況下實施。應急救援人員的自身安全防護,必須按設備、設施操作規程和標準執行。參加應急救援和現場指揮、事故調查處理的人員,必須配帶具有明顯標識并符合防護要求的安全帽、防護服、防護靴等。根據需要,由鐵道部應急指揮小組和事發地人民政府具體協調調集相應的安全防護裝備。

          4.8群眾的安全防護

          4.8.1凡旅客列車發生的行車事故需要應急救援時,必須先將旅客和列車乘務人員疏散到安全區域后方準開始應急救援。

          4.8.2凡需要對旅客進行安全防護、疏散時,由鐵路運輸企業按其應急救援預案進行安全防護和疏散。需要對沿線群眾進行安全防護、疏散時,鐵路運輸企業應立即通知事發地人民政府,由地方人民政府負責進行安全防護和疏散。

          4.8.3旅客、群眾安全防護和事故處理期間的治安管理,由公安機關和武警部隊負責。

          4.9社會力量的動員與參與

          需社會力量參與時,由鐵道部應急指揮小組協調地方人民政府實施,并納入地方人民政府應急救援預案。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應在現場救援指揮部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

          4.10突發事件的調查處理及損失評估

          Ⅰ級應急響應的鐵路行車事故調查處理,由國務院或國務院授權組織調查組負責。其他鐵路行車事故的調查處理,按《鐵路行車事故處理規則》有關規定,由鐵道部負責。

          行車事故的損失評估,按鐵路有關規定執行。

          4.11信息

          鐵道部或被授權的鐵路局負責行車事故的信息工作。如發生影響較大的行車事故,要及時準確、權威的信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要指定專人負責信息輿論工作,迅速擬訂信息方案,確定內容,及時采用適當方式信息,并組織好相關報道。

          4.12應急結束

          當行車事故發生現場對人員、財產、公共安全的危害性消除,傷亡人員和旅客、群眾已得到醫療救護和安置,財產得到妥善保護,列車恢復正常運輸后,經現場救援指揮部批準,現場應急救援工作結束。應急救援隊伍撤離現場,按“誰啟動、誰結束”的原則,宣布應急結束。完成行車事故救援起復后期處置工作后,現場救援指揮部要對整個應急救援情況進行總結,并寫出報告報送鐵道部行車事故災難應急協調辦公室。

          5后期處置

          5.1善后處理

          事發地鐵路運輸企業負責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及時對受害旅客、貨主、群眾及其家屬進行補償或賠償;負責清除事故現場有害殘留物,或將其控制在安全允許的范圍內。鐵道部和地方人民政府應急指揮機構共同協調處理好有關工作。

          5.2保價保險

          鐵路行車事故發生后,由善后處理組通知有關保險機構及時趕赴事故現場,開展應急救援人員現場保險及傷亡人員和財產保險的理賠工作;對涉及保價運輸的貨物損失,由善后處理組按鐵路有關保價規定理賠。

          5.3鐵路行車事故應急經驗教訓總結及改進建議

          按照《鐵路行車事故處理規則》規定,根據現場救援指揮部提交的鐵路行車事故報告和應急救援總結報告,鐵道部行車事故災難應急協調辦公室組織總結分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應急救援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報送鐵道部應急指揮小組。

          鐵道部、國務院有關部門和事發地省級人民政府應急指揮機構,應根據實際應急救援行動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并提交總結報告。

          6保障措施

          6.1通信與信息保障

          鐵道部負責組織協調通信工作,保證應急救援時通信的暢通。

          鐵道部負責組織建立統一的國家鐵路和國家鐵路控股的合資鐵路行車事故災難應急救援指揮系統,逐步整合行車設備狀態信息、地理信息、沿線視頻信息,并結合行車事故災害現場動態圖像信息和救援預案,建立鐵路運輸安全綜合信息庫,為搶險救援提供決策支持。

          6.2救援裝備和應急隊伍保障

          鐵道部根據鐵路救援體系建設規劃,協調、檢查、促進鐵路應急救援基地建設,強化完善救援隊伍建設,保證應急狀態時的調用。

          鐵道部要進一步優化和強化以救援列車、救援隊、救援班為主體的救援搶險網絡,合理配置救援資源;采用先進的救援裝備和安全防護器材,制訂各類救援起復專業技術方案;積極開展技能培訓和演練,提高快速反應和救援起復能力。

          6.3交通運輸保障

          啟動應急預案期間,事發地人民政府和鐵路運輸企業按管理權限調動管轄范圍內的交通工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根據現場需要,由地方人民政府協調地方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實行必要的交通管制,維持應急處置期間的交通運輸秩序。

          6.4醫療衛生保障

          地方衛生行政部門應制定相應的醫療衛生保障應急預案,明確鐵路沿線可用于應急救援的醫療救治資源和衛生防疫機構能力與分布情況,提出可調用方案,檢查監督本行政區域內醫療衛生防疫單位的應急準備保障措施。

          各鐵路運輸企業在制定應急預案時,應按照地方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承擔鐵路行車事故醫療衛生防疫機構名錄,明確不同地區、不同線路發生行車事故時醫療衛生機構地址、聯系方式,并制訂應急處置行動方案,確保應急處置及時有效。

          6.5治安保障

          各級應急處置預案中,要明確事故現場負責治安保障的公安機關負責人,安排足夠的警力做好應急期間各階段、各場所的治安保障工作。

          6.6物資保障

          鐵路運輸企業要按規定備足必需的應急搶險路料及備用器材、設施,專人負責,定期檢查。

          6.7資金保障

          鐵路運輸企業財會部門要采取得力措施,確保鐵路行車事故應急處置的資金需求。鐵路行車事故應急救援費用、善后處理費用和損失賠償費用由事故責任單位承擔,事故責任單位無力承擔的,由地方人民政府和鐵道部按管理權限協調解決。應急處置工作經費保障按《財政應急保障預案》規定實施。

          6.8技術儲備與保障

          鐵道部行車事故災難應急協調辦公室負責專家庫、技術資料等的建立、完善和更新。

          7宣傳、培訓和演習

          7.1宣傳教育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積極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應急法律法規和公眾避險、自救、互救知識,提高公眾自我保護能力和守法意識。

          鐵道部要結合鐵路行業實際,全面開展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全體職工和公眾的安全意識。

          7.2培訓

          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鐵道部、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要組織各級應急管理機構以及專業救援隊伍的人員進行上崗前培訓,定期進行救援知識的專業培訓,提高救援技能。

          7.3演練

          鐵道部要有計劃地按應急救援要求每年進行一次演習和演練。根據需要,可開展國內外的工作交流,提高鐵路行業應急處置實戰能力。超級秘書網

          8附則

          8.1名詞術語的定義與說明

          鐵路行車事故性質按《鐵路行車事故處理規則》規定的構成條件確定。

          本預案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8.2預案管理與更新

          隨著應急救援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完善、部門職責的變化以及應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出現的新情況,鐵道部應及時修訂完善本預案。

          8.3獎勵與責任追究

          對實施本應急預案行動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人員,由各級應急領導(指揮)小組給予表彰和獎勵;在應急處置中因公殉職的人員需追認烈士時,由地方人民政府負責按有關程序辦理。對、嚴重失職造成事故的責任人,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管理權限,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