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財務管理會計區別

          財務管理會計區別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財務管理會計區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財務管理會計區別

          財務管理會計區別范文第1篇

          僧會遠(1992-),男,漢,河南平頂山人,西安財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會計學。

          摘要:有鑒于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這幾門課程內容比較相似,初學者往往不能很好的區分三者的區別和聯系,特別是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這兩門課程,存在大量的交叉內容,本文以東北財經大學劉淑蓮老師主編的《財務管理》(以下簡稱《財》),東北財經大學吳大軍老師主編的《管理會計》(以下簡稱《管》),以及中國人民大學于富生老師主編的《成本會計學》(以下簡稱《成》)為例,詳細分析了三門學科的區別和聯系,以幫助初學者對三門課程有個大概的了解。

          關鍵詞: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區別;聯系一、三門學科的聯系。

          1.三門學科的某些前提假設是一致的。首先三者的有關原理,方法均建立在理性人假設或有限理性人假設的基礎之上。無論是財務管理中的投資決策,籌資決策,還是資本運營決策,都默認決策者尋求的是最優解或是滿意解,而不是“憑著感覺走”。管理會計中無論是預測,分析,決策,控制,其都默認管理層會理性的進行方法的選擇,冷靜的分析問題所在,做出明智的決策,實施有效的控制。這其實是理性人假設的或有限理性人假設的具體體現。成本會計亦然。否則根本無需介紹這么多方法,理論,大家憑著感覺來搞定一切事就行了。除此之外,三們學科均建立在貨幣計量假設之上。無論是財務管理還是成本會計抑或管理會計都建立在貨幣計量假設的基礎之上。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中的長期投資決策需要預測分析現金流量,現金流量離不開貨幣計量假設,成本核算過程中需要分攤固定性制造費用,固定性制造費用的核算計量建立在貨幣計量假設基礎之上。

          2.三門學科均對“成本”問題進行了討論。無論是財務管理還是成本會計抑或管理會計都沒有規避對成本的定義,分類,分析。三者均認為廣義上的成本即為:企業為取得經濟資源而發生的一切耗費或代價。企業所有的經濟利益流出均可作為成本的耗費,不同的是,三者對狹義上的成本的定義存在分歧,下文將介紹這些分歧。

          3.三本學科的目的及部分服務對象是一樣的。從企業層面來講,無論是選擇投資決策還是進行成本核算,抑或實行責任會計,作業成本法,都是為了減少企業的經濟利益流出或者增加企業的經濟利益流入。只不過三者的側重不同,財務管理通過研究如何確定企業的最優籌資量,如何衡量風險與收益,如何進行投資決策等等從而如何使企業資金流的效益最大化;簡言之就是“以錢生錢”。管理會計則是通過對經濟事件的預測,經濟過程的控制,建立一系類措施,從而實現成本的最小化,利潤或公司價值的最大化;成本會計則是通過使用各種成本核算方法以系統合理的分攤企業成本,目的還是為了明晰企業成本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從而為節約成本,控制成本服務。總而言之,三者最終都是為了實現企業的價值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

          4.三門學科都需要財務會計提供相應信息。如財務管理中的籌資決策需要財務會計提供目前企業的資本結構的有關信息,以決定債務或權益籌資的數量及比例;管理會計中的存貨管理則需要財務會計提供有關存貨數量及種類的信息,以確定最優經濟批量;成本會計如果沒有財務會計提供的有關期間費用,原材料耗損等的相關信息就根本無法進行成本的分類與歸集。

          5.三門學科存在大量的交叉重復。具體言之,財務管理,管理會計這兩門學科的研究對象都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資金運動,雖然前者更側重于對資金運動的實體進行管理,后者更側重于企業日常經濟活動中的資金運動進行優化,但在以下方面兩者是重復的:經濟批量,銷售預測,短期經營決策,長期投資決策,財務計劃;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均有滿足企業內部分析決策的需要,雖然前者不受法律法規約束,一切服務管理者為宜,后者要受到會計法規的約束,但是,兩者在以下幾方面是有交叉重復的:在成本核算中,兩者都涉及成本核算的方法。在服務對象上,兩者都有服務于企業內部管理。

          二、三門學科的區別

          1.三門學科的側重點不同。從研究對象上來看,財務管理側重于企業的資金流,如營運資金管理,應收賬款管理,成本會計側重于企業的實物流轉,研究的是如何將企業的成本費用系統合理的分攤到每一階段實物流轉的過程之中,管理會計則兩者部分彼此,即研究企業的資金流轉又有研究企業的實物流轉。如長期投資決策即要考慮實物流又要考慮現金流。(需要指明的是:企業的任何活動都不可能完全脫離實物,即便是金融資產,也要考慮進行金融資產的人力成本,機器設備等。只能說更側重于實物流或現金流,在以上論述中,說“既要考慮現金流又要考慮實物流即指此意”)。

          2.三門學科在狹義的成本概念上存在分歧。因為三門學科所研究的側重點不同,三門學科對狹義上的成本的定義也有區別。財務管理主要是研究公司資本的取得與使用,所以重在考慮公司資本的使用成本,即資本成本。管理會計中將成本定義為:企業再生產經營過程中對象化的,以貨幣表現的,為達到一定目的而應當或可能發生的各種經濟資源的犧牲或代價。因其著重于探討如何利用財務信息以實現經濟過程的預測,決策,規劃,控制,責任考評等,因此對成本進行了詳細的分類,諸如:按照經濟用途可分為生產成本和非生產成本;按其與決策是否相關分為相關成本和非相關成本,等。成本會計定義成本為: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生產資料的轉移的價值和勞動者為自己勞動所創造的的價值的貨幣表現,也就是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所耗費的資金的總和。因成本主要討論如何核算工業企業產品成本,因此,成本將全部成本(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全部耗費)分為兩類: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此即管理會計中對成本的第四種分類方法。綜上可以看出,無論是哪一門學科都對“成本”進行了定義和分類,但是因其研究的側重點不同,不同學科對狹義上的成本定義也不盡相同。

          3.三者所面向的時間點不同。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是面向未來的,具有前瞻性,而成本會計是對已發生事件的記錄和反應,不具前瞻性。例如,在長期投資決策中,以凈現值法為例,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均要求對未來不同時期的凈現金流量進行預測,然后折現,通過比較從而選擇最優方案,但是成本會計則不需考慮未來的情形,它僅僅是對過去的交易或事項進行記錄和核算。

          4.不同于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成本會計不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由于是對過去已發生的事項進行核算,成本會計不需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但是,在長期投資決策中,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都要求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即今天的一元錢與未來的一元錢其所蘊含的的價值是不同的,在做決策時應當將不同時期的現金流量折算到同一時間點在進行比較分析。但是成本會計并不考慮這個問題。縱觀整個成本核算過程,沒有與資金時間價值有關的事項。

          三、結論

          總之,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三者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對一個企業而言,若想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優勢,就需要利用各種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決策分析,控制好各種成本耗費,做好財務計劃,擬定合理戰略,考核評價業績,等,這就需要三者共同來完成,誰也離不開誰。對于初學者而言,也因好好體會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三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系,以避免混淆概念。

          參考文獻:

          [1]李心合,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與財務管理的關系新論.財經科學.1995年第1期

          [2]吳大軍,牛彥秀,管理會計.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

          財務管理會計區別范文第2篇

          關鍵詞:財務會計 管理會計 聯系 區別 融合

          一、聯系

          (一)對象一致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都將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作為各自的研究對象,二者將企業會計信息進行仔細加工、提煉,將最終得到的有效信息提供給要用到的使用者,二者不同的分工導致在“時”、“空”上的關注點也不同。財務會計主要以企業的生產、經營為主,時間上關注時間軸上的過去、將來及其延伸的信息,空間上強調生產經營活動輻射的周邊信息;管理會計主要以財務會計的客體為主,時間上關注時間軸上的現在、未來及其延伸的信息,空間上強調部分可供選擇或特定經營活動輻射的周邊信息。

          (二)目標一致

          二者的工作環境相同且同以實現經營、管理目標為己任,相較于只有反映和監督兩項職能的財務會計,管理會計這門派生出的新類別則多擁有其他四項基本職能:規劃、組織、控制與評價。會計本質決定了會計目標,而會計目標則指管理會計預期想實現的境界。財務會計的目標是通過信息提供左右人們的決定及執行力;管理會計的目標是通過一些特殊方法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并有效管控人們的行為,二者最終還是要與現代企業會計整體目標一致。

          (三)母體同一

          會計是針對經濟活動通過收集、加工處理并利用經濟信息進行一系列組織、控制、調節與指導的管理活動,其目的是使人們能夠權衡利弊、講究實效。在這個管理過程中,財務會計的重點在于記錄并總結實際運行的狀態和結果;管理會計的重點在于通過各種方法將一切有利于企業發展的經濟信息整理在一起,助力于企業管理層能夠做出正確的決策,其強調運用“預測決策預算控制分析評價激勵”等管理流程完成既定目標,實現過程的全面控制。二者母體同一,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補充,共同構成了現代企業會計系統,

          (四)資源共享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二者相互聯系又各不相同,信息都來自同一個源頭,即能直接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的矢量信息。財務會計的結果是管理會計能用到的信息來源,管理會計通過對財務會計信息的加工再利用而在現代企業會計中大展拳腳,但其必然受制于財務會計完成質量。此外,管理會計偶爾也會使用部分不同于財務會計的計算方法來記錄、總結、評估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情況。

          二、區別

          (一)信息特征

          財務會計信息多發生于過去時,管理會計信息則發生于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間跨度。財務會計對外公開信息時,格式固定、報告日期明確的財務報表是其公開信息的媒介載體;管理會計則大多不具備格式統一、報告日期明確、內部信息公開的媒介載體。財務會計以向企業的投資者、管理者及政府部門等利益鏈條上的相關者提供貨幣計量單位的信息為主,并充分保證這些貨幣計量單位信息信息系統全面、連續準確、真實合法;管理會計則是以向企業內部管理部門提供定量信息為主,常會用到價值單位和非價值單位,此外還能根據部分內部管理部門的特殊要求,提供不要求計算精準及法律效力的會計信息。

          (二)作用時效

          反映過往作為財務會計的作用時效,既重視客觀性又要求不能違背歷史成本原則,這樣可以真實反映過去實際發生過的經濟往來,正因為此,財務會計又被稱為報賬型會計,其特點之一是算呆賬;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最大不同之處就是除了分析過去之外,還包括可以積極主動地憑借財務會計信息掌控現在、預測未來,所以管理會計信息發生于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間跨度內。其中要將預測未來作為管理會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為分析過去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掌控現在和預測未來的,所以管理會計又被稱為經營型會計,其特點之一是算活賬。

          (三)工作重點

          財務會計被稱為外部會計的原因是其根據日常的業務往來記錄做好賬簿登記、定期制定格式固定、報告日期明確的財務報表,并向企業的投資者、管理者及政府部門等利益鏈條上的相關者提供有利益關系的財務狀況,其工作重點是服務于企業外部;管理會計被稱為內部會計的原因是分析企業日常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將其詳細真實地反映給企業內部管理部門,以為完成“預測決策預算控制分析評價激勵”這管理流程提供理論依據,其工作重點是服務于企業內部。

          (四)遵循準則

          任何活動都要在一定的規范內進行,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業不例外。財務會計必須在《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統一的行業制度規范下進行,使提供的格式固定、報告日期明確的財務報表在時空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管理會計不同于管理會計,它不受制于《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統一的行業制度規范,工作中不必拘泥于任何呆板模式,只要有利于管理會計活動的理論指導都可以用在其中。

          三、融合

          (一)構建二者有效的融合體系

          現代企業會計系統完善的標志是二者的大力融合,也是企業會計發展的一個突破,構建二者有效的融合體系可以保證使用者對會計信息應用自如,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成本浪費:①企業的領導層與管理層應重視決策在管理會計活動中的作用,尤其是在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應用,以促進企業做出利于企業長足健康發展的正確決策與管控決定。②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強化管理會計教育。企業應對會計人員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繼續教育與技能培訓,以提高會計人員和相關管理人員的職業素養與專業技能,保證企業各級人員都能對管理會計有所涉獵并學有所成,正確企業內部形成一個高素質的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隊伍。③應用合適方法搜集基礎數據,確保二者有效融合的同時能保證基礎數據細化、財務信息資料優化。

          (二)構建確認基礎和計量模式

          單一的權責發生制這種基礎模式是限制財務會計發展的一個瓶頸,在確定基礎時,既要綜合考慮實際現金使用情況,又要爭取構建綜合的權責發生制與實際現金使用情況結合的基礎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將二者的確認基礎協調好,有利于減少會計人員的任務量、降低會計人員的工作強度,對實現資產流向明晰是個利好,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的投資者、管理者及政府部門等利益鏈條上的相關者。金融市場上不斷出現的新工具在給確認基礎帶來利好的同時也為計量模式的多元化打開方便之門。在這種環境下,會使用到多種計量模式工作的財務會計計量方式發生了一些改變,例如采用現行成本計量存貨與短期有價證券等促進二者的積極融合。

          (三)運用變動成本法進行銜接

          變動成本法能夠提供變動成本資料,有利于管理會計的量本利分析與盈虧臨界分析,能夠為成本控制、計劃及經營決策提供客觀參考依據。變動成本還能夠和責任會計、彈性預算、標準成本等直接結合,從而在生產經營與計劃控制等環節發揮重要的作用。將變動成本法引入到財務會計當中,能夠促使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銜接,促進企業運用會計更好地服務經營管理活動。

          參考文獻:

          [1]劉慶波.《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結合優勢探究》[J]知識經濟,2013(01)

          [2]高長宇.《淺談財務會計的改革與創新》[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07)

          財務管理會計區別范文第3篇

          一、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區別分析

          (一)兩者在內容方面存在著比較大的差別雖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都是服務企業自身的各項內部管理,但是兩者所反映的經濟活動存在著一定的區別。財務會計主要是反映企業已經發生或者是實際完成的一些經濟業務,重點強調會計記錄的連續性和全面性,側重于對企業生產和經營活動開展歷史性的描述。而管理會計的主要內容則是通過處理、收集和加工有關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所有資料,有著比較鮮明的指向性。從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在內容方面存在著比較大的區別,在理解的時候應該給與特別的注意。(二)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所要核算的重點內容有著比較大的區別管理會計的核算重點是面向未來的,不僅僅要反映過去,同時重點在于能動的應用已經發生的會計信息和其他的相關資料,對于未來的前景開展預測,主要是屬于“經營型”的會計。而財務會計的核算重點則主要是對企業過去經營的一種反應,單純的為企業提供解釋信息和歷史信息,屬于“報賬型”的會計。因此從兩者核算內容方面來看,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所要核算的重點內容有著比較大的區別。(三)兩者的應用方法有著比較大的區別管理會計在進行核算的過程中方法相對來講比較靈活,而財務會計則要相對的單一。財務會計在應用的過程中必須要以復式記賬作為主要的依據,以貨幣為統一核算和計量的單位,依據固定的核算程序,借助一定的算術方法,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開展記錄和匯總,管理會計則要有著一定的差別,管理會計所反映的問題,很多都不是應用數字就能夠完全解決的。主要是由其職能和對象共同決定的,在幫助企業管理者對未來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控制和規劃的時候,一般會采取多種計量的單位,比如作業量、實物量等等,同時也使用多種方法開展評級,比如邊際分析方法、盈虧平衡法等等,同時也要應用大量的數學知識,計算機技術等等。(四)兩者之間所應用的會計方法不同管理會計所采取的專門的方法在一定的時期內可以靈活多樣,管理會計人員采取什么樣的原始資料,做什完全服從于內部管理的現實要求,通過搜集企業內部和外部的相關信息,應用經濟學、統計學和管理學的相關知識,對于企業的過去進行評價,同時發現深層次的問題,透徹的剖析企業的各項財務活動,挖掘企業的潛力,促進企業經濟高速的向前發展。不僅僅如此,管理會計的內容還涉及到綜合性的管理全過程,其分析結果相對于財務會計來講,效用更高,財務會計在一定時期內,只需要采取一種專門的方法就可以滿足企業發展的現實需求。(五)兩者對于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不同管理會計工作的開展要求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員必須要具備較為寬泛的知識以及比較扎實的理論,同時還要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有比較豐富的經營管理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創造性思維,所以管理會計的開展需要復合型的高級會計人員來完成。財務會計人員則沒有那么高的要求,而且側重點也有著一定的差異,財務會計的工作人員需要具備操作能力強,工作細致的專門人才來擔任。(六)會計的主體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管理會計主要是以企業內部的各個責任單位作為會計的主體,對他們日常的經濟活動和業績進行控制盒考核,同時也要從全局出發,認真的考察各項決策和計劃之間的平衡和綜合。草屋會計主要是以整個企業為會計的主體,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概括、集中的成本信息,對企業的成本財務情況和經營的成果做出相應的考核和評價。(七)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會計程序不同管理會計的程序一般沒有固定的模式,有著比較大的選擇自由,通過情況下部涉及到賬務處理和憑證的填制,同時報表也不會定期的編制,也沒有固定的形勢,在實踐中可以依據管理人員的現實需要來進行編制。財務會計在編制的過程中則有著比較大的差別,有著憑證、賬薄以及報表等所規定的格式,報表一般有季報、年報和月報等定期的編制的要求。從以上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程序上的差別可以看出,兩者之間存在著程序不同的情況,在應用的過程中應該有所了解。

          二、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之間的聯系分析

          依據西方會計學的一般解釋,管理會計是從傳統會計中所分離出來的,企業會計中相當于組織日常會計核算和期末對外報告的那部分內容稱為財務會計,成為和管理會計相對應的一種概念。由此可見,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源于同一個母體,并且兩者之間相互的依存,相互的制約。(一)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所服務的對象相互交叉實踐過程中也有人將管理會計稱之為內部會計,財務會計被稱作是外部會計,但這僅僅只是表明兩者之間服務對象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并不意味著兩者之間在此問題上是完全割裂的。這是因為財務會計所提供的多個財務指標,比如成本和資金,對于企業管理者特別是高層的管理者來講同樣重要,這使他們制定決策和編制計劃所不可缺少的。同樣管理會計所提供的很多重要經濟信息,以及依據這些信息所確定的目標和方針也是企業的外部投資人和債權人所必須了解的重要內容。由此可見,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在為誰服務的問題上,雖然存在著一定的共同之處,但是兩者也存在著比較明顯的交叉服務的特征。(二)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所研究的對象基本相同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同屬于現代企業會計的兩個不同的子系統,他們所研究的對象都是資金的運動,知識在空間和時間上有著不同的側重點而已。空間上管理會計側重于部門的和可供選擇的經濟活動以及所發出的信息,財務會計則側重于企業整體的全部經濟活動以及所發出的信息。從時間方面來講,管理會計更加側重于現在的和未來的經濟活動以及所發出的信息,而財務會計則更加側重于研究已經發生的經濟活動和各種信息。(三)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原始資料基本相同管理會計在工作的過程中經常會直接飲用此物會計的一些憑證和賬薄進行研究分析,有時還依據這些資料開展一定的加工和調整,編制成各種內部報表,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改善和經濟效益的提升服務,財務會計有時也 把一些屬于管理會計的信息應用在實際的工作之中。

          三、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之間的融合探討

          (一)構建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兩者之間有效的融合體系現代企業會計系統的完善標志是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之間不斷的融合,這是目前企業發展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突破。構建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之間有效的融合體系能夠很好的保障會計信息應用自如,同時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成本浪費。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其領導層和管理層應當重視管理會計在企業決策活動中的應用,特別是在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的應用,從而促進企業自身的健康發展。另外要最大限度的提升企業會計人員的素質,強化管理會計的教育,企業在發展中應該定期對會計人員開展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技能培訓,從而促進企業的長足發展。最后還要應用恰當的方法收集和應用一些基礎的數據,以最大限度的確保兩者之間能夠有效的進行融合,最終實現企業資料的優化,提升企業發展的質量。(二)構建確認的基礎和相關的計量模式目前單一的權責發生制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的財務會計的發展瓶頸,在確定的基礎之上,一方面要考慮實際現金的使用情況,又要爭取構建綜合的權責發生制以及實際現金使用情況結合的基礎模式,只有這樣才可以將兩者確認的基礎協調好,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會計人員自身的工作量,降低勞動的強度,更好的服務于企業的投資者。目前金融市場上所不斷出現的一些新工具在給確認基礎帶來利好的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為計量模式的多元化打開了方便之門,在這樣的環境下,會使用多種計量模式工作的財務會計計量方式發生了比較大的改變,比如采取現行成本計量存貨和短期有價證券結合的積極融合。(三)利用變動成本法將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進行銜接變動成本法能夠提供變動的成本資料,有利于管理會計的量本利分析和盈虧臨街分析,可以為成本的控制以及經營決策提供客觀科學的依據。同時變動成本還能夠和責任會計、彈性預算以及標準成本進行結合,從而在生產經營和計劃控制等環節發揮出十分重要的作用。實踐過程中,將變動成本法引入到財務會計之中,可以很好的促進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之間的銜接,使得企業能更好的應用會計來服務自身的經營和管理活動。

          四、小結

          財務管理會計區別范文第4篇

          【關鍵詞】財務管理;管理會計;概況;區別;相同點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提升,我國會計事業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也為會計管理工作的發展開創了新的研究方向,進而形成了兩大分支: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從形成、對象、職能及方式等多個環節,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之間都存在著必然的聯系,但又存有諸多區別。在宏觀經濟管理與微觀經濟管理中可以將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必須站在理論的基礎上,對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財務會計是指利用企業的各項財務數據,進行匯總,形成相關報表,為國家宏觀指導提供可靠依據。管理會計也被叫做微觀會計,通過深加工與再利用企業財務信息,對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加以強化,最終達到企業經濟利益最大化。本文主要對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之間的異同點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一、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的概況

          1.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是對企業資金運動及其所體現的財務關系所行使的直接管理。優化企業財務狀況及對財務成果進行有效提升是企業實行財務管理的根本目的。財務管理工作主要包含的內容為:核定、籌集、運用、收回及分配資金。

          2.管理會計

          “管理會計”一詞自1952年世界會計師大會上產生,并標志著作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管理會計正式形成。隨著時代的變遷,在管理會計中不斷引入新的名詞與內容,如系統管理學派、權變管理學派、信息經濟學、人理論、行為科學等,這些知識的引入不僅促使會計與管理之間產生了密切的聯系,豐富了會計的內容,提高了技術水平,還為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作為一項以提高經濟效益為最終目的的會計信息處理系統,管理會計主要通過多種方式的應用,如確認、計量、歸集、分析、編制與解釋、傳遞等,向企業管理層及重大決策進行真實信息的提供,并充分參與到企業經營管理中。現階段,在管理會計中主要包括變動成本法、經營預測、經營決策、投資決策、全面預算、標準成本法、責任會計、存貨決策、作業成本計算法等內容。

          二、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的區別

          作為企業財會管理的主要內容,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對企業發展具有關鍵性的作用。目前企業并不重視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的區別,對其也沒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并缺乏責任意識,在企業財務管理及管理會計重要性認識中,并沒有對其內容、性質、范圍進行有效區分。導致信息不真實、管理效率降低,功能無法充分發揮,甚至影響到管理工作的開展。為此相關部門及工作人員必須從多角度對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進行區分。

          1.工作系統的性質區別

          財務管理可以對資金運動過程進行直接的系統化管理,主要管理內容為對資金運動自身進行系統性的預測、決策、計劃、調度、指揮及控制等,是一種職能性的管理工作。企業實行財務管理的目的就是將資金的功能充分發揮,對其價值實現最大限度增值,進而對企業資金效益進行有效提升。作為一個管理信息系統,管理會計的工作性質不同于財務管理,其性質主要是對信息的利用、產生、傳遞與解釋,并將經營管理所需信息向企業相關管理者進行提供。其是一種基礎性的管理工作,直接管理著企業經濟活動的各種信息,是企業管理中的信息支持系統,是企業實現經營管理有效控制的重要保障,并服務于財務管理系統。

          2.活動領域的范圍區別

          站在企業的角度來看,財務管理覆蓋的活動領域范圍并不是所有的主產經營活動,其專業性較強,是一種專業管理。管理會計活動領域涉及的范圍與內容要多出許多,但管理會計卻無法對資金運動進行直接系統管理。

          3.基本要求區別

          財務管理活動與管理會計相比,具有相對穩定性,要求其管理水平較高。有效組織、指揮及監督企業資金運動是財務管理的基本任務,而資金運動在相應期間必須遵循相應規律進行不間斷地循環周轉。

          4.對象區別

          財務活動是財務管理的對象及管理客體,其主要內容就是籌集、使用、消耗、回收及分配企業資金。傳統理念下,財務活動與籌集、使用及分配資金存在必然的聯系,往往人們會認為資金運動也就是財務管理的對象。但這種說法又較為片面,也就是說資金運動屬于財務活動的范圍,但財務運動卻不僅僅是資金運動。資金運動是一種價值運動,但財務活動是價值運動和人的組織活動的有機結合,由此可見,財務管理不僅要進行資金管理,還要進行組織管理。

          5.進行信息服務的方式區別

          為政府、股東、債權人、企業管理層和其它利益相關者進行信息提供是財務管理的主要服務對象,為企業管理層進行信息提供是管理會計的主要服務對象。進行企業經營活動狀況數據信息的提供是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解除受托人責任是財務管理的目的。進行企業未來預測數據信息的提供是管理會計的主要內容,為企業管理層進行短期、長期決策、規則的制定并對生產經營活動服務進行控制是管理會計實行的主要目的。遵循相應報表格式進行有關信息的提供,非定期是管理會計的主要形式,其信息提供方式也較為隨意。

          現金流量是財務管理的主要研究對象,并加強資金運動組織協調能力。管理企業資金及運動價值是財務管理的意義,主要體現在籌集、應用、耗費、分配資金等方面,通過管理不同資產與對外投資、成本、收入等,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通過多種專門方式的應用,傳統管理會計可以為實現企業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提供可靠地依據。在企業未來計劃制定與協調及評價實際執行任務中,管理會計實行的意義就是為企業發展提供可靠地信息依據。現金流量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研究的對象,在財務管理中主要對現金流量自身較為重視,傳統管理會計則對現金流量中包含的信息較為重視。

          三、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的共同點

          作為會計學專業兩門并列的核心課程, 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存在著較深的歷史淵源,都出現在上個世紀20年代,在內容上難免有好多交叉重復,二者有其各自的角度和側重點,并且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和服務對象以及發展方向。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管理會計的產生主要是通過企業內部管理預測、決策、控制、考核的需要而出現,有效結合會計與管理,可以對企業管理水平進行有效提升,還可以對企業經濟效益進行有效提高。 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財務管理通常是指企業管理的最終績效,并在實際財務指標上進行有效落實和反映。

          資金運動或價值運動是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的主要研究對象,主要包含的范圍有六大要點: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及利潤,兩者的主要研究方式都是以定量進行分析。相同的內容與方式,致使存在大量交叉與重疊部分,從以下幾點進行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相同點的分析。

          從服務對象角度上看,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都著眼于企業內部管理的需求。從管理內容來看,都是對企業經濟活動信息的控制與處理,并沒有實質性的區別。從核算方面看,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都是對生產經營活動全過程的反映,不僅可以對整個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反映,還可以具體到某個部門。通常情況下選用統計方式作為兩者的主要核算方式,在核算過程中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都應用了諸多現代信息知識與技術。都是科學分析財務會計資料,為企業管理層決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據。

          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的管理屬性相同,其本質都是服務于企業管理。從管理方面來看,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都是遵循一定順序進行的,如計劃、決策、執行及控制等;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的信息來源都是企業的財務會計資料,并在此前提下進行計劃、決策與控制;企業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報告文本、數據資料等文字載體都沒有法律效力,通常情況下對外不用進行法律責任的承擔;按照企業經營的實際狀況,選用相應措施對企業未來發展進行積極規劃,并為企業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之間不僅存在必然的聯系,還存在一定的區別。即使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在管理內容上存在大量交叉與重疊部分,但在企業經營管理運用中又發揮著不同的功效。為此,相關部門必須調整重疊內容,密切聯系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為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提供強有力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滿國杰. 論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與財務管理的分解與整合[J]. 現代經濟信息,2012(19)

          [2] 余曉丹. 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的課程關系探討[J].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9(06)

          [3] 姜軒彬.淺析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與財務管理的分解與整合[J]. 時代金融,2013(18)

          [4] 甘鋒.論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與財務管理的分解與整合[J]. 現代經濟信息, 2013(03)

          [5] 王立衛,榮鳳芝.對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課程內容界定的思考[J]. 新西部(下半月),2008(02)

          財務管理會計區別范文第5篇

          關鍵詞:會計;財務管理;關聯;整合

          這些年來財會學科的發展有一個明顯的特點:每門課程的“外延”不斷擴張,以至于課程之間“邊界”越來越模糊;各門課程的“內涵”也處于經常變化與調整之中;從財會實踐層面分析,財會專業工作也在“管理整合”的浪潮中走向趨同或交叉。本文主要圍繞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四門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的關系和實踐整合進行分析、探討。

          1 四門課程的獨立性與關聯性分析

          1.1 四門課程的獨立性分析

          從產生歷史分析,財務會計的產生歷史比較悠久,自從帕喬利復式記賬法產生以來,具有500多年歷史發展過程。從產生與發展歷程分析,財會理論與學科的發展受到市場經濟、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委托理論的直接影響。但是財務會計主要受到理論經濟學、信息經濟學等理論的影響;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主要受到各種數學模型、管理理論、組織理論和計算機技術的影響;財務管理學與金融學、數理經濟學的關系密切。

          財務管理與財務會計、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區別很明顯,在此不詳細討論,本文主要討論下面兩個方面的區別。

          (1)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的差異。

          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這兩門課程的交叉重復現象特別嚴重。從目前教學現狀分析,兩者的重復集中在:資金時間價值與長期投資決策分析;本量利分析與經營杠桿分析;存貨控制。

          在處理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的復雜問題上,我們認為,基本原則應該是管理會計側重于技術與方法,財務管理側重于決策時對技術與方法的應用。比如貨幣時間價值原理、資本預算的方法(如凈現值法、內涵報酬率法)、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和存貨控制模型這類知識應該列入管理會計課程中不變。在這些管理和方法基礎上,財務管理學主要闡述證券股價、價值分析、資本預算的具體決策、財務風險分析和存貨管理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說財務管理課程主要講授這些方法在財務上的應用。

          (2)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的差異。

          這兩門課程的交叉最為嚴重,以至于有的西方專業教材中把它們合并在一起,統稱“成本管理會計”。我國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中也是將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合并在一起,統稱“財務成本管理”科目。成本會計的內容應該是闡述各種成本計算方法,至于成本控制與分析則由管理會計課程完成。所以,我們主張成本會計必須與管理會計分離。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是明顯的,但是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在內容、標準、功能、信息流程上應該都是以成本會計為基礎,或者說成本會計必須同時使用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兩套標準與原則,并進行適當協調。比如產品成本計算中品種法、分步法、分批法等主要為財務會計編制損益表,其結果也會制約資產負債表的結果。而變動成本法、標準成本法、定額成本法、作業成本法主要是作為管理會計的內部報表的基礎。當然變動成本、標準成本、作業成本最好要與財務會計的成本數據分離,同時還要關注它們的銜接。在同一資料庫中可以生成多種成本數據資料是成本會計的主要任務之一。

          1.2 四門課程的關聯性分析

          這四門學科可以認為是財務管理和會計的總和。也就是說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和成本會計都是會計的范疇;而財務管理由于在本質、對象上均不同于會計,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組成會計學的兩大分支,兩者分別負責對外、對內會計信息,同時兩者也有著密切聯系,因此屬于第二層次。成本會計屬于第三層次,它作為會計信息系統的一個子系統,記錄、計量和報告有關部門成本的多項信息,這些信息既為財務會計提供資料,又為管理會計提供資料。

          1.3 學科發展趨勢的“展望”分析

          針對會計信息披露的局限性,尤其是近年全球性的會計造假案例的出現,改進財務報告的呼聲越來越高,具體包括改革現有會計報告標準、內容、質量標準,要求:淡化歷史成本、推行公允價值;增加對未來財務預測信息的形成與披露;增加表外披露;可以游離公認會計原則;首先關注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而不是會計信息的可靠性。這些主張必然導致財務會計傳統特征逐步喪失,對此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