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如何規避護理風險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 提高急診護理風險意識規避護理風險 外國主婦的風險意識 最大的風險是沒有風險意識 精神科的風險意識和風險管理 試論大學生風險意識的培養 公司經濟活動中的風險意識 工程量清單計價報價的風險意識 風險意識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再議大學生創業風險意識的培養 強化電視報道中的風險意識 加強合同管理的風險意識及對策 樹立風險意識 推進黨的建設 淺談如何增強員工的風險意識 提高公眾風險意識中的媒體作為 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文獻傳遞中的著作侵權風險及其規避 參考咨詢工作中的侵權風險規避研究 活躍市場環境下也要有風險意識 課程整合下“網上外貿”課程學生風險意識培養研究 淺議護士長的風險意識和風險防范技巧 強化風險意識完善鐵路建設財務風險管理的思考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4]Tsuchide I,Nishizono Y,Suzuki M,et al. Hita-Hita: Open Access and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in Japan Ten Years On.[2014-01-29]. http:∥ariadne.ac.ukissue71tsuchide-et-al.
[5]WILLIAMS & WILKINSOMPANY v.THE UNITED STATES.[2008-11-20].http:∥fairuse.stanford.edu.
[6]Open-Access Advocate Is Arrested for Huge Download.[2013-01-16]. http:∥t1071256nyt-open-access-advocate-is-arrested-for-huge-download.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兒科患兒200例作為研究對象,男110例,女90例,年齡1~11歲,平均(6.32±1.42)歲。將所有患兒使用隨機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中男55例,女45例,年齡1~10歲,平均(6.11±1.28)歲。觀察組中男55例,女45例,年齡2~11歲,平均(6.65±1.75)歲。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在臨床護理時,對所有患兒均需實施常規方法的護理,即進行常規的環境護理。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等。觀察組患兒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需實施風險管理的護理,在臨床護理時的方法如下:
1.2.1對風險事件進行分析
在實施風險管理護理時,首先需對我院兒科以往出現的風險事件進行分析。通過分析顯示,當前我院兒科的常見風險事件為院內意外傷害、留置針導致的并發癥和用藥錯誤以及院內感染。這些情況的出現均會導致患兒在治療和護理中出現較為嚴重的風險,也會導致治療和護理效果不佳。針對這些事件的發生原因,可找出如何預防和處理的方法
1.2.2風險教育
在對風險事件進行分析后,可對護士進行相應的風險教育。我院將患兒的護理風險管理的方法編入到了護士的崗前培訓中,讓所有護士上崗前可全面性的了解到兒科護理中出現的風險事件類型以及如何對其進行與方法的方法,增強對風險事件的認識,更好的規避這些風險事件。而針對已經在崗的護士,可在工作中找出時間,定期的為其進行風險事件的培訓,尤其是可找出在實際護理中出現的風險事件,讓這些護士更加全面的了解到風險事件,并不斷對護理流程進行規范,從而不斷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情況。
1.2.3強化護理監控
在對兒科護理風險事件進行更好的了解,并對護士進行風險教育后,需要將護理工作不斷的改進,并實施三級護理管理制度[2]。本次研究中使用護理部主任-科護士長-病房護士長的三級監控方法,全面對兒科護理的情況進行了監控,隨時了解到護士在實際護理中出現的不良操作,一旦發生了安全隱患等問題,需要及時的召集所有護士進行開會,并對這些情況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保證到護理操作的規范性。
1.2.4加強風險處置
即使再為全面和有效的護理監控和預防方法也無法將所有護理風險事件進行避免,因此在實際的兒科護理風險管理中,采取何種方法對護理風險事件進行處理也非常重要[3]。本次研究中在對護理風險時間進行處理時,需要嚴格按照衛生局針對治療風險的方法進行處理。在流程上,護理部首先可和患兒家長進行交流,若無法達成相關協議,需要按照國家有效關規定進行解決。
1.3研究標準
本次研究中需對兩組患兒的用藥錯誤率、意外傷害率和并發癥發生率進行比較。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兒用藥錯誤率3%明顯低于對照組用藥錯誤率1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意外傷害率1%明顯低于對照組意外傷害率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5%明顯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在兒科的護理中,安全有效的護理方法非常重要。由于患兒的身體抵抗力和各項機能的發育均不高,因此極易出現院內感染或是其他并發癥等情況,這對患兒的正常治療和護理均會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在兒科中找出安全有效的護理方法非常重要[4]。但有較多研究顯示,常規的護理方法已經無法取得相應的護理要求,因此對患兒實施更加安全有效的護理開始得到了較多關注。本次研究中顯示,對兒科患兒實施風險管理的護理,可明顯提升護理效果,并可降低護理中意外事件的發生率,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作者:董婷 單位:江蘇省泰州市人民醫院兒科
參考文獻
[1]高金華.風險管理在兒科輸液室藥品管理中的應用[J].臨床護理雜志,2016,15(6):74-76.
[2]盧佑英,曾培元,熊安芳,等.風險管理在新生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心理醫生,2016,22(23):19-20.
[關鍵詞] 低年資護士; 護理安全
[中圖分類號] R19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5-259-01
隨著醫療體制的改革和醫學模式的轉變,民眾的法律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斷提高,護理安全工作成為護理工作質量的重點。當前各醫院為彌補護理人員不足,在護理隊伍中出現了一支新生力量――合同制護士和臨時護士,因她們的薪酬、社保等方面與在編護士有著明顯的差距,再加上低年資護士的綜合素質差,臨床經驗少,專業理論及技術操作不熟練,應變能力弱,抗風險能力較差,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暴露的問題較多[1]。筆者所在科室固定床位50張,共有護理人員11名,在編護士4名,工作2年以下的臨時護士和合同制護士7名,年輕護士較多。因此對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分析并及時采取相應對策,多年來未發生護患糾紛,效果良好,現報告如下:
1 原因
1.1 護士缺乏法律意識,風險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差 因低年資護士工作時間短,經驗不足,自身法律意識淡薄,只重視解決患者的健康問題,而忽視了潛在性的法律問題。
1.2 低年資護士的整體素質降低 當今在臨床工作的年輕護士大多是臨時護士和合同制護士,他們多數是初中畢業考入護校,學生的自我要求和自我學習的能力差[2]。在校期間學習無主動性和積極性,所學知識根本不能滿足臨床工作的需要,工作中缺乏預見性,應急能力差,條理性差,缺乏從整體角度出發對臨床情景進行分析和把握的能力[3]。
1.3 基礎理論不扎實,操作不熟練 由于工作時間短,技術水平不過硬,各種技術操作欠熟練,對專科護理常規、專科知識掌握不夠全面,不能應用專科知識去觀察病情,不能對患者進行較全面的健康教育。
1.4 護士缺乏慎獨精神 護理工作中的慎獨就是在無人監管,單獨工作時仍能堅持醫德信念,自覺履行醫德原則和規范,積極主動的救治患者,也是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提高護理質量的基礎。當前低年資護士值夜班頻繁,單獨工作時間長,在制度執行,病情觀察,危重病人搶救,治療護理操作,藥物配制等方面缺乏慎獨精神。
1.5 護理告知制度不完善,主動服務意識差,溝通不到位在臨床上低年資護士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和溝通交流技巧,對患者及親屬的提問回答過于簡單、生硬,容易引起誤解和不滿而造成護患糾紛。
1.6 低年資護士薪酬待遇低,讓她們產生不公平感,降低了護理質量
1.7 護理人員配備不足,護士超強度工作 工作中因病人較多,護理人員少,易造成工作疏漏和護理不到位,觀察病情不及時。
1.8 特殊時期的隱患:①周末、節假日或午夜班,快下班時;②危重病人多,工作繁忙時;③新護士多或實習生多時;④護士業務生疏,技術不過關時;⑤科室人員不團結有推諉扯皮時;⑥家庭關系不和諧情緒不穩定的人員。
2 防范措施
2.1 提高對護理風險的認識,加強護理人員的法制觀念和職業道德修養
2.1.1 護士應以護理道德的基本原則作為自我評價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熱愛本職工作,學會用自尊自愛的深刻內涵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2.1.2 不斷加強護士自身的人格修養,即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優雅的風度,良好的心態,熟練的技能,滿足于所任的工作,牢固的職業責任感等。
2.1.3 經常組織護理人員學習護理安全相關知識,采取案例分析,個人經驗交流會,護理差錯大討論等形式常抓不懈。
2.2 規范有效的崗前培訓 首先護理部對新上崗護士進行為期一周的崗前培訓,培訓的內容包括衛生法律法規、醫院的規章制度、崗位職責、醫院感染知識。禮儀培訓,各種護理制度及操作流程,護理文書的規范書寫等。培訓結束后進行嚴格的考試,考試合格后進入科室進行臨床試用。由高年資護士進行跟班帶教一個月后進行綜合考核,合格后方能單獨上崗。通過崗前培訓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讓護士明白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崇高性,清楚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特點及服務對象的特殊性,增加護士的風險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
2.3 加強低年資護士的理論知識及護理操作培訓 為了督促低年資護士多學習理論知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護理部專門成立了由4名護士長組成的技術操作培訓考核小組。每月進行一次理論知識考試和護理技術操作考核,必須人人過關并將成績納入星級護士評選和績效考核中,同時鼓勵護士參加自學考試,成人高考等,提高護士的文化素質,專業基礎理論知識。也使她們的理論技術更加嫻熟,遇到突發事件隨機應變。
2.4 培養低年資護士的慎獨精神 護士長經常進行職業道德和責任心,愛心,自覺性的培養。特別是單獨值班時不要存在僥幸心理,認為無人監督,消毒不嚴格,藥液配置不規范,不按護理級別巡視病房等,護士必須防微杜漸從點滴做起,把每件細微小事看成是對自己道德信念的考驗,只有這樣,才能在任何時候真正把握自己,真正具備慎獨精神[4]。
2.5 強化護患溝通,增加責任感
2.5.1 護士長經常組織護理人員學習護理心理學溝通技巧相關知識,使新上崗的護士逐漸認識到溝通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對待患者要有五心,即責任心、愛心、熱心、細心、耐心。
2.5.2 主動服務于患者,主動關心患者,了解患者的需要,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愛,使患者產生安全感和滿足感。
2.6 重視對低年資護士的培養,提高她們的待遇 護士長要關心愛護她們,平等待人,在評選樹優方面力求做到公平合理,激發她們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緩解職業倦怠。
2.7 合理排班,確保護理安全 護士長要加強在特殊時段的護理管理,不定時進行護理查房,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在排班時要做到新老搭配,保證每班都有一名高年資護士或能力強的護士,以取長補短,規避風險。遇到危重病人或患者較多時,隨機增加護理人員[5],以確保護理安全
2.8 健全護理風險管理機制,加強護理質量管理
2.8.1 把環節質量合理控制好,從根本上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發生。護士長做到科學分配各班工作職責,合理確定護理人員的勞動強度防止因長期超負荷工作帶來的危險,穩定護理人員的情緒,規避風險時段,保障護理安全和質量。
2.8.2 重視醫療工作對護理質量的影響,加強與科主任及醫生的溝通,重視醫療工作與護理工作的不可分割性。
3 體會:
安全護理是護理工作的主題,要降低護理風險,減少護理糾紛的發生率,除應加強低年資護士的自身綜合素質外重點抓好其基礎理論及專科技能培訓。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及操作規程,改善服務態度。加強護患溝通,才能把護理缺陷消滅在萌芽狀態,從根本上杜絕護理糾紛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姜珍君.新上崗護士職業風險及防范對策[J].中國實用醫藥,2009,4(2):255.
[2] 林蘭.如何培養護士的慎獨精神[J].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08,3(2):53.
[3] 王萍.護理安全管理[J].中國醫學創新,2009,6(3):46-47.
關鍵詞:風險管理;護患糾紛;重癥護理;傳染病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1] 隨機抽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接收的傳染病重癥患者,共計86例。以隨機分組原理為依據,將86例患者均分成試驗組與對照組。試驗組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齡為21~79歲,平均(46.32±6.47)歲;病程為0.2~2年,平均(0.8±0.3)年。對照組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齡為20~78歲,平均(46.48±6.51)歲;病程為0.3~2年,平均(0.9±0.2)年。兩組病程及性別等基線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試驗組 于常規護理中運用風險管理措施:①統計近幾年中國內外傳染病重癥護理中出現過的意外事件,并對其進行綜合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同時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準確評估護理意外事件的誘發因素,主要有:?K護士未形成良好的風險意識;?L護患交流效果較差;?M護士管理制度不完善;?N醫院設施有安全隱患存在;?O護理操作不嚴格[2]。②開設護士風險管理培訓課,努力幫助護士形成良好的風險管理意識。其中,風險管理培訓課的內容主要有如下幾方面:?K指導護士對最新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進行學習,提高其業務水平;?L向護士詳細講述傳染病的相關防治方法,同時明確每位護士的義務與責任,促進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M將護患溝通技巧教給護士,比如:與患者交流時,需運用溫婉、柔和的語言,并嚴格尊重患者的隱私權;?N教會護士如何應對緊急風險事件,以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給患者帶來的負面影響。③積極與患者溝通,了解其具體情況。及時發現有抑郁以及抵觸等負面情緒的患者,并給予其針對性的心理輔導。④成立護理監督部門,同時制定獎懲制度,以提高護士工作的積極性,確保每項護理工作都能正常進行。⑤加大對特殊病患進行護理指導的力度,嚴格運用疾病風險管理措施,準確識別高危因素,并對其進行有效的規避。⑥向患者發放藥物時,需仔細核對患者的基本信息,避免藥物錯用。⑦針對壓瘡以及感染等并發癥者,需給予其變化、按摩與口腔清潔等護理措施[3]。
1.2.2對照組 僅按照常規護理要求對本組患者進行護理。
1.3臨床觀察指標 統計并記錄兩組風險事件(如,給藥錯誤;墜床;輸液反應;跌倒)和護患糾紛的發生情況。利用院制滿意度調查表,對兩組實施調查。
1.4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調查所得數據均利用SPSS 20.0軟件進行綜合分析,比較以t作為檢驗標準;計數資料的比較經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兩組風險事件及護患糾紛發生率分析 試驗組風險事件發生率(2.33%)、護患糾紛發生率(0),明顯低于對照組(16.27%、11.63%)。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護理滿意度分析 經調查分析可知,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5.35%,對照組為69.77%。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綜上所述,傳染病重癥護理工作較復雜,容易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比如:護理操作;醫療環境;護理人員;制度管理。調查發現,護理風險的出現不僅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同時還會降低醫院的整體護理水平,使護患糾紛頻發,嚴重破壞醫院信譽。為減少護患糾紛,提高醫院護理團隊的業務素質,我們需于臨床護理工作中積極運用風險管理措施。其中,風險管理為現代社會中的一種新興管理學科,可通過辨別、衡量以及控制風險高危因素的方式,達到將風險損失降至最低的目的[4]。
本研究證實,試驗組經風險管理后,其風險事件與護患糾紛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總之,傳染病重癥護理應用風險管理,護患糾紛少,護理質量高,值得臨床借鑒。
參考文獻:
[1]鄒圣強,周田田,趙群,等.傳染病重癥護理中實施風險管理效果分析[J].中華災害救援醫學,2015,3(9):496-498.
[2]雷華艷.試談呼吸內科中護理風險管理[J].醫學信息,2015,(24):158-158.
護理安全是衡量護理服務的重要質量指標,如何加強安全護理管理已成為現代護理管理者面臨的重要課題。腫瘤住院患者因心理、病情及用藥的特殊性等特點,存在有潛在的護理隱患。我科針對腫瘤臨床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因素,采取防范措施,完善了護理制度,降低風險系數,有效的規避了護理風險的發生。
1 護理風險相關因素分析
1.1管理因素:護理安全制度缺乏或不完善,管理監督不得力,發生護理不良事件隱瞞不報,造成無法了解客觀事實,無法分析改進致防范不良事件的能力下降,而重復發生類似的問題而使風險增加;制度完善但執行力度不夠,導致護理缺陷、差錯的發生。
1.2護理人員因素
1.2.1護理隊伍年輕化:醫院業務快速發展短期內招聘了大量的不同學歷不同層次的新護士,出現年輕護士業務素質與醫療護理任務不相適應的狀況,護理工作安全與質量提高面臨嚴峻考驗,增加護理風險的機率.。
1.2.2責任心不強,規章制度執行不嚴格 如查對制度執行不嚴格導致配錯藥、打錯針;給化療藥物時巡視不夠,未能及時發現滲漏而引起局部反應;病情觀察不及時、不仔細,未能及時發現病情變化而延誤搶救時機。
1.2.3專業理論知識缺乏,護理操作技能不精 由于專業理論知識的欠缺,對病情變化和并發癥的預見性不夠,未能采取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護士操作技術不精,搶救病人時不能及時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對一些新儀器設備操作不熟練,延誤了病人的治療和搶救。
1.2.4 護患間缺乏有效的溝通 由于護理人員缺乏社會經驗及與患者溝通交流的技巧,對患者及家屬的提問,回答簡單生硬,溝通簡單機械,忽視了病人及家屬的情緒與心理需要等。
1.2.5 法律意識淡薄,護理記錄不規范 臨床工作中常出現護理記錄不及時、不嚴謹,漏記、錯記、補記、涂改、醫護記錄不一致等現象,一旦發生醫療糾紛,病案將成為法律的一種證據。
1.3腫瘤病人的不安全因素
1.3.1情感障礙、抑郁、自殺傾向 晚期癌癥病人,由于疾病預后差、生活質量嚴重下降、無法忍受的疼痛、缺乏情感支持、經濟負擔過重等原因,易產生恐懼、抑郁和厭世情緒甚至自殺。
1.3.2化療藥物外滲:化療是惡性腫瘤治療的主要手段,絕大多數化療藥具有很強的化學性、酸堿性、刺激性,如不慎漏出血管,輕者引起局部紅、腫、熱、痛,重者可引起皮膚、組織壞死。
1.3.3褥瘡:腫瘤晚期病人長期臥床,皮膚彈性差,營養狀況差、水腫、被迫。
1.3.4墜床、跌倒:由于病人體質差,翻身或起床時力不從心。
2護理風險管理對策
2.1完善護理風險管理制度
2.1.1建立非懲罰性不良事件上報制:重點發現并改進系統錯誤而不是強調個人處罰,及時報告并采取有效措施。護理部每季度對不良護理事件進行統計討論分析,結果在護士長例會或護理質控會上通報。2.1.2強化核心制度,實行護理安全責任制 制定了護理部-科護士長-病區護士長安全護理責任制。對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搶救制度、等核心制度,要求護理人員人人熟知,考核過關。
2.2加強安全管理:
2.2.1加強護理安全管理:制定了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重點護理操作前后的告知程序、科室風險管理等。護理部著手編寫了《護士手冊》、《護理操作技術規范》,人手一冊,以指導護理工作。
2.2.2制定護理安全專項督察計劃:定期對病區環境、設備、急救藥品、器材、毒麻、特殊藥品、危重病人的管理進行專項檢查。護士長根據工作量的變化,實行彈性排班,確保護理安全。
2.2.3建立護理安全標識系統:設計高危藥物警示標識、化療藥物標識;預防意外標識如:對跌倒墜床、燙傷、壓瘡的高危者在床頭予警示標識。設計了各種管道的標識,便于護士在繁忙的工作中快速識別各種管道,確保管道護理安全。
2.3加強護理安全教育:
2.3.1法律法規的學習:組織護理人員學習相關知識講座,強化法律意識,提高護理文件書寫的內涵質量。
2.3.2加大“三基”培訓及考核力度 加強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培訓。科內、護理部定期組織考核。
2.3.3專科護士的培訓 重點培養穿刺護士,成立靜脈輸液的專業組織及PICC小組,保證靜脈穿刺的成功率,減少病人的痛苦。
2.3.4加強腫瘤專科知識的學習,提高專科理論和技能水平 科室制定學習計劃,每月組織護理學習及護理查房一次,定期組織操作培訓,利用晨會提問,理論、操作考核了解學習的效果。
2.3.5新護士培訓:新護士必須參加護理部組織的崗前培訓、考核,入科后完成科室的專科培訓,指定高年資護士帶教,經科室多方考核后才能獨立上班。
2.4加強腫瘤病人不安全因素的管理
2.4.1重視心理護理,預防自殺行為的發生 觀察病人的日常行為有無異常,情緒是否低落、悲觀、厭世等,對有心理障礙者針對原因予以疏導。對有明顯自殺傾向的病人耐心進行疏導,同時取得病人家屬的配合,轉移病人可能用來傷害自己的物品,要求家屬24小時陪護,同時,護士加強巡視。
2.4.2加強看護,防止意外發生 評估病人的自理能力,加強陪護力量,應用床欄,加強巡回,當病人起身或取物時隨時予以幫助。做好病人自我保護的宣教,告知病人要及時求助及求助的方法。給予病人氣墊床應用,局部墊軟枕,水墊,加強翻身按摩。
2.4.3做好靜脈管理,注重穿刺工具和血管的選擇 根據治療方案、藥物的刺激性和血管條件等選擇適合的血管通道器材,注意血管的保護,化療藥物輸注時應嚴密觀察,一旦發生外滲情況,應積極處理,將損傷降到最低。
護理風險管理是一項長期、連續性的工作,建立完善的護理風險長效機制,有效地推進護理質量管理的科學化、制度化、系統化,不斷識別、發現護理工作中存在和潛在的風險,采取積極的管理對策,才能真正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效、優質的護理,從而有效的規避醫療事故、醫療糾紛的發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