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商務管理技能

          商務管理技能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商務管理技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商務管理技能

          商務管理技能范文第1篇

          關鍵詞:商務智能;第三方物流;數據挖掘;決策支持

          一、商務智能概述

          商業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是利用計算機、通信等現代科學技術,針對的是企業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分享商業信息的流程,目的是為企業提供信息,擴大信息受眾范圍,增加信息價值,使企業的各級決策者獲得知識或洞察力,為他們及時、準確進行決策提供服務,并促使他們做出對企業更有利的決策。 商業智能的基本功能包括個性化的信息分析、預測發展趨勢和輔助決策,一般由數據倉庫(或數據場)、數據分析、數據挖掘、在線分析、數據備份和恢復等部分組成。

          信息時代另一個突出的特點是數據爆炸。企業資源計劃(ERP)、銷售POS終端、市場調查、供應商、客戶、Web、政府等都在不斷地往我們的桌面添加信息,實際上,平均18個月信息量就翻一翻,但是我們能分析的數據究竟有多少呢?有些項目專家估計只有7%,并且我們能分析的數據來源僅限于數據庫。各個企業面臨這樣龐大的數據,如何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快速準確地找出需要的信息,做出高明的決策,是商業智能發展的驅動力。

          此外,更多成熟技術的出現,比如硬件上的大容量存儲技術、并行處理器技術,軟件上的挖掘工具、數據倉庫環境的管理工具等,使企業能以更低的成本投資商業智能,進而得到更高投資回報率。再加上Internet 技術使得分銷商、供應商、商業伙伴、零售商和生產主之間的數據訪問和共享成為可能,因此商業智能成為研究和應用的熱點也就不足為怪了。

          商業智能的實現涉及到軟件、硬件、咨詢服務及應用,其基本體系結構包括數據倉庫、多維分析和數據挖掘三個部分。其中數據倉庫用于抽取、整合、分布、存儲有用的信息,多維分析可全方位了解現狀,數據挖掘則是發現問題、找出規律、預測將來,達到真正的智能效果。因此,可以說商業智能的核心就是數據倉庫系統。從系統的觀點來看,商業智能的過程是這樣的:從不同的數據源收集的數據中提取有用的數據,對數據進行清理以保證數據的正確性,將數據經轉換、重構后存入數據倉庫或數據場(這時數據變為信息),然后尋找合適的查詢和分析工具,數據挖掘工具,OLAP 工具對信息進行處理(這時信息變為輔助決策的知識),最后將知識呈現于用戶面前,轉變為決策。

          二、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所謂物流是指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是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見國標物流術語)。現代物流是以滿足顧客的需求為目標,把制造、運輸、銷售等市場情況統一起來考慮的一種戰略措施,追求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與服務水平進而增強企業競爭力。隨著社會大生產的擴大和專業化分工的深化,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應運而生。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簡稱3PL或TPL)是80年代中期由歐美提出的。其概念源自于管理學中的(Out-souring),意指企業動態地配置自身和其他企業的功能和服務,利用外部的資源為企業內部的生產經營服務。將(Out-souring)引人物流管理領域產生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所謂第三方物流是指生產經營企業為集中精力搞好主業,把原來屬于自己處理的物流活動,以合同方式委托給專業物流服務企業,同時通過信息系統與物流服務企業保持密切聯系,以達到對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種物流運作與管理方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Contract Logistics),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的企業,其前身一般是運輸業、倉儲業等從事物流活動及相關的行業。從事第三方物流的企業在委托方物流需求的推動下,從簡單的存儲、運輸等單項活動轉為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務,其中包括物流活動的組織、協調和管理、設計建議最優物流方案、物流全程的信息搜集、管理等。目前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已廣泛地被西方流通行業所接受。

          三、第三方物流企業對商務智能的需求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現階段我國物流企業有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極大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更多、更復雜的挑戰,在很多方面需要不斷改進和提高。在當今瞬息萬變的社會中,只有智能驅動型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物流企業也是如此,它對商務智能的需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長期以來,我國物流企業運作效率低、成本高,決策緩慢。由于缺乏科學的物流管理方法和技術,導致庫存過高,運輸成本高,資金周轉率緩慢等嚴重問題。最近一次中國物流市場供需狀況調查報告顯示85%左右企業商品庫存期在1 周至3 個月。現實表明我國物流企業需要象商務智能這樣的技術支持。

          2.消費者需求逐漸向多樣化、個性化發展。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物質產品的需求表現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特點,對商品品種、質量以及售后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對進貨方式、配送產生深刻影響,訂貨周期越來越短,頻率越來越高,配送要求也不斷提高。科學的管理和快速決策變得更加重要。

          3.物流的過程同時也是商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過程。現代物流要求將這些過程有機的統一起來,減少重復、非效率、不能增值的活動,提高物流效率和物流服務的可靠性。

          4.物流企業聯系著生產和銷售環節。物流企業不僅要做好內部管理工作,為企業內部從管理層到一般員工提供適時準確信息,促進企業內部效率提高。同時還肩負為企業外部用戶如合作伙伴、供應商和客戶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資源,通過信息共享提升他們的價值。

          5.現代物流企業打破傳統束縛,具有勃勃生機,同時面臨的競爭對手也日趨增多,國家也在醞釀把國外先進的物流企業引入國內物流競爭機制。我國物流企業如何才能利用后發優勢,抓住機遇,領先對手而不是被對手甩下?從日常交易數據中獲得更有價值信息,快速決策成為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四、 商務智能在物流企業中的決策支持作用

          對物流的將來,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系統將會成為最重要,最有影響的因素。對企業而言,速度就是生命。企業決策者如何在第一時間里就能獲取所需要的信息,并及時做出決策,是企業制勝的關鍵。企業擁有的信息越多,分析能力越強,速度越快,則投資回報將會更高。商務智能在物流企業管理和決策支持中的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快速查詢信息。物流企業的各種數據分散于不同部門的各個數據管理子系統中,甚至用戶界面,支持系統也不一樣,而且很多原始數據是未經加工和整理的,這給企業充分利用數據資源帶來一定困難。只有經過提煉和挖掘,分析和處理的數據才形成智能。通過商務智能,用戶可以接入聯網的關系型數據,也能接入其他數據庫,并且對數據進行整合、分析、挖掘,這樣各層次用戶才能快速查詢利用各種信息,而且操作簡單、方便。尤其是管理決策層可以擺脫計算機技術的束縛,經過簡單操作,自動生成所需的報表、報告等。

          2.突破認知極限。個人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對問題的看法及洞察也有片面性,同時個人所擁有的信息也不全面。有一半以上的管理人員承認,為彌補信息不足,會用個人直覺代替事實做出決策。商務智能通過整合、挖掘、分析存儲在不同部門、不同應用系統中的數據,為決策提供了更多的事實和信息。

          3.多角度、全面分析。隨著企業信息化的不斷深化,企業日常業務生成了大量的數據,如訂單數據、進出庫數量、作業準確率、倉庫面積利用率、運輸配送數據等。但是,大部分用戶對現有數據除了做一些簡單的、局部的和淺層次的查詢外,還缺少對企業財務、業務進行全面、歷史和多角度的分析,數據被有效利用的還不足7%。商務智能通過對數據淬取、加工、挖掘、切片分析,從多維度對問題進行全面分析,找出關鍵因素,為決策提供更為準確、信度高的信息。

          4.信息增值。信息價值如知識一樣隨著使用頻率的上升而上升,有的學者甚至認為信息價值計算方法類似于邁凱特定律中的計算機網絡價值的計算方法,價值呈幾何級增長。商務智能提倡信息民主化,倡導組織內外成員共享信息。著名管理學家德魯克認為“決策應該在組織的最下層做出,并盡可能接近決策的執行人”,物流企業的運作需要從上到下的協調一致,既要搬運、裝卸、保管等基層人員作業,也需要中高層管理人員的計劃、管理、協調工作。商務智能最大限度的擴大了信息受眾對象,使得信息不斷增值,為決策制定和執行提供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總之,商務智能通過獲得高質量,有意義的信息,幫助企業分析問題,及時、準確做出決策,提高內部運作效率,提升了物流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文德.商務智能淺析[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05(6).

          商務管理技能范文第2篇

          據IBM公司統計,網絡上的每天新增數據2.5千萬億字節(2.5TB),相當于國家圖書館絕版收藏的25萬倍,并且它會繼續以指數的速度增長。大數據被描述為是一個具有龐大的數據量和時刻更新變換且具有多種格式的數據的一個超大型數據庫。大數據概念的復雜性

          決定了企業要面臨的嚴峻考驗,因為這要求數據的使用者能夠在大數據中過濾掉不可用的其他數據,確定有價值的數據并進行分析利用,但這項工作相當于在虛擬數據的大海撈針。正如你所知,在大數據時代一個企業想要增加自身價值,管理會計師的表現是其中關鍵之一。所以讓我們看看如何從大數據中獲取價值。

          2.資產版圖的新成員

          以往我們所說的資產,包括現金、存貨以及實際存在并能創造價值的企業固定資產。現在,這張傳統的資產版圖必須擴大到包括大數據的價值主張以及其后續分析價值。即使不像傳統資產一樣具有有形的價值,大數據具有潛在的“虛擬資產價值”。這種新資產代表了企業的未來的價值,這是傳統資產價值定義之外的,因為這項新資產是無形的。如果一個企業可以識別并分析得出有用數據,并將此數據加以商務智能化處理后運用于企業的戰略性決策,那么該數據被認為是一項資產――虛擬資產。由企業收集而來的大數據在審查時應思考:收集的數據是否具有可分析性,怎樣分析,能否能給企業帶來價值。如果沒有抱有明確的目的性,不考慮數據的可分析性而盲目的去收集數據,那么數據的絕對數量將是無法管理的,且所進行的數據收集工作也是徒勞無功的。雖說企業必須為大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制定投資回報(ROI)模型并進行數據分析,但其要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是數據及其來源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

          3.無國界的數據

          在管理會計師以往傳統的管理和分析數據中,數據主要來自于他們企業內部,重點是財務信息。大數據的到來徹底打破了數據來源僅限于企業內部的規則,使得數據來源多樣化,并為包含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的全球數據世界打開了一扇窗。互聯網為企業提供了訪問海量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數據源的途徑。例如,輕點幾下鼠標就可以訪問超過10萬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用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XBRL)編寫的財務報告。其他數據格式包括視頻、電子郵箱、推特、聲吶波等。讓人不解的是,企業如何甄別這些信息并把其運用于對自身有利的方面,這就是商務智能要解決的問題。

          4.商務智能

          商務智能(BI)涵蓋范圍廣泛,包括對大數據的分析過程,利用工具去訪問,開采過程。其目的是為了分析得要有用數據用于決策,因為更好的信息和分析是企業能否提升自身競爭力、獲取更多經濟利益的關鍵所在。然而很多企業將會采取顧客導向的商務智能解決方案,新一代的商務智能工具操作簡單并且成本低效益高,并且可用于桌面辦公非常方便。例如,微軟的商務智能工具Power BI for Excel和Office 365,這些工具可以從云端獲取數據,進行商業建模,與Office 365進行協作可以提供實時的可視化功能。5年前,就可以用很小的成本使用這個工具。最重要的是,管理會計師可以不用通過IT手段去進行數據分析。商務智能的出現,意味著管理會計師數據分析時思維方式的轉變以及預測分析的崛起。

          5.預測分析

          會計師根據從前的財務業績進行仔細剖析,得到結論并以此作為制定未來戰略規劃的基礎。后見之明已經被淘汰了,而充分利用商務智能和大數據作出預測分析才是當代管理會計工作的核心。預測分析改變了整個“游戲規則”,它允許企業通過數據質量解決方案(Datalens)來進行分析和管理策略。高德納(Gartner)公司認為,預測分析具有以下四個優點:注重預測,分析快速,相關業務分析和用戶界面友好。預測分析對實時分析的需求作出了說明,并且是連接其與做出明智決策之間不可或缺的橋梁。預測分析不是基礎的電子表格分析,而是一個復雜的、精心設計的,通過利用企業數據集篩查商業信息和數據從而達到提升企業洞察力的規劃工具。其復雜性和分析質量可以降低管理會計師做出錯誤決策的風險。高德納公司預測,使用預測分析的企業到2017年時可以將他們的投資回報率提高20%。但是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預測分析解決方案。管理會計師將會在企業定制指標的發展中扮演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成為企業數據模型開發和評測中的關鍵性因素。

          商務管理技能范文第3篇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商務英語專業 跨文化交際能力

          1.引言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深入,跨文化交際能力變得日趨重要,大學生是否具備這一能力,將直接影響到我國較高層次的勞動力在經濟全球化環境下的勞務市場上的就業競爭力。對人數占據高校半壁江山的高職學生而言,該能力也絕非可有可無,特別是畢業后將直接從事涉外交際的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其跨文化交際能力顯得尤為關鍵。研究如何加強這一能力的培養,并將研究成果落實到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去,已成為高職商務英語學生培養的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

          2.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構成

          根據著名交際學者Gudycunst(1984)的理論,一個成功的跨文化交際者必須同時具備認知能力(cognitive component)、情感能力(affective component)與行為能力(behavioral component)。我國跨文化交際學者賈玉新(1997)對Gudycunst的理論作了概括與引申,指出:跨文化交際能力應至少由基本交際能力系統、情感和關系能力系統、情節能力系統和交際方略能力系統組成。對高職商務英語學生而言,跨文化交際能力具體表現為以一門國際性的語言(英語)為主要信息媒介,以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為對象,以商業、貿易甚至日常生活為內容的完成人際交流活動的能力。涉及國際貿易專業,還必須具有該專業中一定層次、領域內的專門知識或能力,并基本通曉國際行業規則。

          3.高職商務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現狀及其成因

          為了了解高職商務英語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實際情況,我們根據跨文化交際能力構成以問卷、面試、筆試的形式對浙江省一所高職院校行將畢業的商務英語專業的250名大三學生進行了隨機調查,結果發現,受試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還相當不盡如人意,具體表現在:(1)信息溝通能力不強,語言與非語言交際技能都比較薄弱;(2)相互交往能力(interactional competence)不高,對語言的社會功能與語言和情景的適應性感知模糊,對交往規則或語用規則(interactional rules or pragmatic rules)不甚了了;(3)不能靈活應用交際策略以避免交際中斷;(4)文化能力(cultural competence)欠缺,既缺乏對他國文化包括西方文化的相當了解,又對本民族文化認識不足,因而缺乏對文化差異的敏感和寬容,以及處理文化差異問題的靈活性。此外,我們還注意到受試人的國際意識不強,全球觀念淡漠,不能以恢宏的眼光去看世界,跨文化交際人格不夠健全。造成國貿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中、小學基礎教育中一些消極因素(如應試教育模式)對學生發展跨文化交際能力造成的負面影響外,高職現階段的教育教學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分析起來,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1)教育理念問題,過于強調工具性,忽視了人本性,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沒有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強烈意識;(2)外語教學問題,未能有效提高學生靈活使用英語及其非語言手段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3)在重視專業知識技能培養的同時,缺乏考慮商務英語人才應具有的國際人文修養與本民族歷史文化修養,文化陶冶過弱,人文素養和思想底蘊不夠深厚;(3)缺乏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專門課程;(4)沒有實踐性教學環節,不能充分和有效地利用涉外實踐活動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

          4.提升高職商英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對策

          4.1改進外語教學

          外語教學對于培養商英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本質上來說,外語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要通過外語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就要根據跨文化能力構成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但由于跨文化交際能力構成復雜,因素紛繁,外語教學應擇其要而攻之,先加強學生基本交際能力的培養。基本交際能力包括語言和非語言行為能力(verbal and nonverbal competence)、文化能力(cultural competence)、相互交往能力(interactional competence)及認知能力(cognitive competence)(賈玉新,1997,480-482)。首先,在語言能力方面,要特別注重聽說技能的培養。要克服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處理好知識與能力之間的關系,并盡一切可能促成知識向能力的轉化。第二,非語言能力的培養對高職商英學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一方面,非語言交際在交際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德惠斯特爾曾對人們在對話中的語言行為和非語言行為做了一個量的估計,認為語言交際最多占整個交際行為中的30%左右。薩莫瓦則更肯定地認為在面對面的交際中,信息的社交內容只有35%左右是語言行為,其他都是通過非語言行為傳遞的(Samovar et al.,1981:155)。另一方面,由于商英學生課程繁多,不可能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外語學習,要把外語學得爐火純青、流暢自如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是不現實的。因此,加強非語言能力的發展,以非語言能力之強補語言能力之弱不失為明智之舉。第三,在文化能力方面,要注重對文化差異敏感性的培養,既要傳授其他國家的歷史文化知識,又要加強本民族的人文修養。在相互交往能力中,應突出語用規則的教學,特別重視會話合作原則與人際交往禮貌及面子原則和方略。最后,認知能力作為跨文化交際中一項不可或缺的因素,必須引起外語教學的高度重視。應培養學生正確區分認知過程在交際中三個相互關聯的方面:描寫(description)、解釋(interpretation)和評價(evaluation),因為很多人正是由于不能正確區分這三個方面而造成交際失誤的。

          4.2進行多渠道文化教學

          文化能力,即相關的交際知識和行為能力,是跨文化交際能力構成中的一個舉足輕重的因素。文化能力由五個部分組成:(1)與作業程序相關的知識;(2)獲取信息的技能與方略;(3)處理不同的人際關系、承擔不同的社會角色、處理不同的情景和關系的能力;(4)對文化差異高度敏感、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5)對文化取向、價值觀念、世界觀、生活方式等有充分的知識。要提升商英學生的文化能力,除了外語課堂外,還可以利用其它渠道來進行:(1)文化講座(lectures)。文化講座的內容應盡量選取那些與商務活動比較相關的材料。講座要有系統性,應由一系列不同的文化主題構成,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系統地學習文化知識。此外,為了避免冗長乏味,設計講座應力求簡明扼要、生動有趣,且要輔之以其他方法來強化講座內容。(2)關鍵事件(critical incidents)。比如通過商務活動中跨文化交際失敗的典型案例,來闡明跨文化交際失誤的原因,幫助學生了解兩種不同文化在某個方面的不同期望和表現。由于案例來自真實的交際,對學習者來說生動有趣,而且案例具有代表性和啟發意義,能夠刺激學生進行積極思考,有利于跨文化敏感性的培養。(3)文化包(culture capsules)。即向學生講述本族文化與目的文化之間的某個本質差異。主題選擇可非常靈活,既可以是習俗、日常語言交際或非語言交際行為,又可以是抽象的思維模式或價值系統。文化包更多地要求學生進行討論,并通過視頻和音頻讓學生獲得更強烈的感官刺激,使知識更深刻地烙入學生的記憶中。(4)文化群(culture clusters)。文化群由討論同一文化主題的若干個文化包組成。比如,可以將英美教育這一文化主題細分為家庭教育、幼兒園教育、小學教育和中學教育等支題,每個支題可設計成一個或多個文化包。文化群方法的采用特別有利于學生比較全面、系統地學習和了解目的語文化。(5)模擬游戲(simulation games)。這是一種親身體驗式活動,旨在挑戰遐想,擴大視野,促進能力的提高。學生通過模擬游戲可以感受一些自己尚未經歷過的情景,從中獲取經驗和知識,這對于文化學習者來說至關重要。

          4.3在專業課中融入文化知識

          專業課比較突出工具性,強調對工具性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對人本性與人文性不夠重視,往往導致過重的功利導向,以致文化陶冶過弱,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思想底蘊不夠深厚,不利于學生整個素養的提升,很難達到人才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因此,在高職商務及其他專業課教學中融入文化知識,既能在專業課內部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有利于學生整個素養的提升,又能通過加強文化知識的熏陶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商務談判課程為例,可以在課程中適當地介紹一些其它國家,特別是西方國家的文化知識,諸如歷史淵源、政府組織、主流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以及社會習俗、商務禮儀等;可以從文化的角度來討論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人的談判風格,從而可以更好地認識中東人的精明、歐洲人的嚴謹、美國人的開放;甚至可以引入一些本民族的歷史文化知識,如儒、釋、道等思想與其它傳統觀念對中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思維方式、語言行為、交際風格等產生的影響,以及這種影響在跨文化交際類型之一的商務談判中的表現,加深對自身的文化的了解。既能提高有關本民族的文化素養,又有助于更好地認識其它文化,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其實,在商務談判的所有因素中,文化背景是最根本的,它決定了其他方面,只有了解文化背景,才能決定談判的技巧、時機和談判方式,才能取得交易的成功(胡文仲,1999,153)。

          4.4開設跨文化交際課程

          給高職商英學生開設跨文化交際課程,對于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具有格外重要的意義,課程開設本身就突現了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性,使學生對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意識得以強化。從高職教育的特點出發,跨文化交際課程應更注重實踐性與實用性。課程可以按照四個步驟安排教學內容:跨文化意識的覺醒、跨文化知識的吸取、跨文化情感挑戰的應付及跨文化技能的獲得。這四個步驟之間的關系是:(1)跨文化意識的覺醒是跨文化交際學習成功的先決條件;(2)跨文化知識的吸取是跨文化意識覺醒后學習者的內在需求;(3)跨文化情感挑戰的應付是學習者發展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必經階段;(4)跨文化交際技能的獲得是跨文化交際學習的最終目的。課程教學目的可以通過模式化、角色訓練、表演反饋和訓練遷移四個步驟來實現。

          4.5增加實踐性教學環節

          實踐性教學環可以使知識轉化為能力、內化為素質。實踐性教學可分模擬性實踐教學與田野式實踐教學(field instruction)兩類。模擬性實踐教學指以虛構跨文化交際的場景來進行教學。具體的跨文化交際的任務應圍繞商務活動來設計,比如建立貿易關系,進行商務談判等。為了凸顯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目的,可以將交際活動設計成“任務包”。每個“任務包”都包括兩個要素,即交際對象與交際目的。交際對象涉及具體的文化類型、風俗習慣、文化禁忌、交際風格。為了使交際更有效,學生需要迅速調動自己平時學得的關于該文化的知識,調整好自己的交際行為與模式。如對該文化認識不足,比如對其最基本的風俗習慣、文化禁忌等方面一無所知,就要迅速通過各種渠道包括因特網進行了解,以避免出現文化休克。交際目的涉及交際手段,比如書面語與口語的選擇,以及使用何種文體,需要使用哪些詞匯與句型等。每個“任務包”中應根據具體的交際對象與目的設置若干跨文化交際的“障礙”,而學生通過各種手段逾越了那些“障礙”,就意味著通過模擬性的實踐教學,知識轉化成了技能,跨文化交際能力有了實質性的提高。田野式實踐性教學(其實是一種隱性教學)指的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跨文化交際機會讓學生直接參加跨文化交際活動,比如有計劃地參與學校的外事接待工作,參加當地的國際商品博覽會,去涉外商務單位實習一段時間等。必須指出的是,既然將上述活動看成教學活動,就必須有一定的計劃性,有監控,有指導,有評價。

          5.結語

          提升高職商英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不僅關系到高職商英專業的人才培養水平,關系到我國較高層次的勞動力的素質,而且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個人心靈的成長、人格的完滿、人生價值的實現。在高職商英專業建設中能否注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還可以從教育教學能否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能否堅持人本主義的原則這樣的高度來認識。因此,高職院校商英專業必須進一步更新人才培養理念,在對學生進行專業的工具性能力培養的同時,要充分重視學生的人文教育,對教育的人本性予以足夠的關懷,而想方設法提升高職商英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正是在教育教學中重視人文性與關懷人本性的具體體現。

          參考文獻:

          [1]Kim,Y.Y.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a systems-theoretic view[A].In S.Ting-Toomey & F.Korzenny(eds.)Cross-cultural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C].Newbury Park:Sage,1991:259-275.

          [2]Gudykunst,W.B.&Kim,municating with Strangers:An Approach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New York:Mcgraw-Hill,1992.

          [3]Knapp,M.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Human Interaction.2nd ed.Holt,Rinehart & Winston,1978.

          [4]Levine,D.&Adelman,M.Beyond Language.Prentice-Hall,1982.

          [5]Samovar,L.et al.Understand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adsworth,1981.

          [6]Lange,D.L.Implications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inciple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In R.M.Paige(ed.),1999.

          [7]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8]畢繼萬.跨文化非語言交際.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商務管理技能范文第4篇

          [關鍵詞]電子商務;崗位;技能;招聘廣告;內容分析

          [中圖分類號]F27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024(2013)09—0097—04

          一、引言

          近年來,關于電子商務就業崗位及其核心技能的研究越來越引起學界的重視。梁春曉認為電子商務人才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其類型可以分為技術型、商務型和戰略性人才;楊榮明將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能力概括為基本職業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兩個層次;石彤將電子商務行業人才細分為商務型人才、技術型人才和綜合管理型人才;邵兵家基于招聘網站的300條網絡營銷崗位招聘廣告的內容,對我國網絡營銷人才所需要的核心技能特征進行了分析;在我們前期的研究中,基于招聘網站的1035條電子商務崗位招聘廣告的內容分析,對我國企業電子商務崗位人才所需要的核心技能進行了初步調查研究,然而,對于不同的崗位類型對核心技能需求到底存在怎樣的具體差異,我們在該文中并沒有進一步的挖掘。本文將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二、研究設計

          (一)內容抽樣

          本文基于文獻分析和招聘廣告小樣本抽樣的初步分析,將電子商務崗位劃分為技術類、商務類和綜合管理類三種類型,每種類型又進一步細分為三種代表性的具體崗位,最終選擇了9個電子商務具體就業崗位,其中,技術類崗位包括網站設計、網站編輯和網站美工3個具體崗位,商務類崗位包括網絡營銷、網站運營和網站推廣3個具體崗位,綜合管理類崗位包括電子商務專員、電子商務經理和電子商務主管3個具體崗位。

          本文以9個具體的電子商務崗位名稱為檢索詞,選擇國內知名的招聘網站——智聯招聘網()進行搜索,通過人工識別過濾掉重復的以及信息不完全的一些招聘廣告,最終獲得有效樣本1035個,其中9個具體的崗位招聘廣告各115個,也即技術類、商務類和綜合管理類三種崗位類型招聘廣告各345個。

          (二)類目構建

          經過廣泛的文獻研究,同時基于對招聘廣告小樣本抽樣的初步分析,本文將電子商務崗位技能分為技術技能、商務技能和綜合技能三個維度,每個維度下又包含若干不同的技能指標和具體的能力,總共包括9個技能指標和55個具體的能力,其中技術技能維度主要包括A硬件安裝與維護、B網站建設與維護、c搜索引擎優化以及D辦公自動化4個技能指標,商務技能維度主要包括E網絡銷售、F營銷管理以及G人際交往3個技能指標,綜合技能維度主要包括H職業素養和I專業資歷2個技能指標。限于篇幅,技能指標及其具體能力可查閱我們前期的研究論文。

          (三)內容編碼

          通過對招聘廣告的讀解來找出所提及的技能并采用直接打分法記錄頻數,某項具體的核心技能出現即計1分,否則計0分。當所有招聘廣告讀解完畢后,各項技能得分就是該項技能出現的頻數。

          三、內容分析及結果

          (一)技術維度技能需求分析

          為了研究不同的崗位類型在技術維度核心技能需求方面的差異,本文使用SPSS19.0對每種崗位類型345個樣本進行技術維度技能指標得分頻數和平均數統計,括號外的數值為頻數,括號內的為平均數,如表1所示。

          使用SPSS16.0進行雙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崗位類型:F=20.681,P=0.0000.05,表明企業類型效應不顯著,不同企業類型對技術維度技能需求無顯著差異;崗位類型×企業類型:F=0.289,P:0.991>0.05,表明崗位類型與企業類型之間不存在交互作用,不同崗位類型和企業類型的交互作用對技術維度核心技能需求無顯著效應。

          為了進一步明確三大招聘崗位對技術維度核心技能需求的具體差異,試探性的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齊性檢驗P=0.000

          表1顯示,電子商務技術類崗位的技術維度技能要求最高,平均達到4.19個指標;商務類和綜合管理類崗位對技術的要求相對較弱,每個廣告平均只有2.24個和1.36個指標。相對而言,技術類崗位特別強調“B網站建設與維護”技能指標,商務類崗位則重視“c搜索引擎優化”和“D辦公自動化”技能指標,綜合管理類崗位對技術維度技能指標需求不太突出。

          (二)商務維度技能需求分析

          為了研究不同的崗位類型在商務維度核心技能需求方面的差異,本文使用SPSS19.0對每種崗位類型345個樣本進行商務維度技能指標得分頻數和平均數統計,如表2所示。

          使用SPSS16.0進行雙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崗位類型:F=9.434,P=0.0000.05,表明企業類型效應不顯著,不同企業類型對商務維度技能需求無顯著差異;崗位類型×企業類型:F=0.238,P=0.996>0.05,表明崗位類型與企業類型之間不存在交互作用,不同崗位類型和企業類型之間的交互作用對商務維度核心技能需求無顯著效應。

          為了進一步明確三大招聘崗位對商務維度核心技能需求的具體差異,試探性地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齊性檢驗P=0.128>0.05,即方差齊性假設成立,因此接受方差齊性假定下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F值為9.798,P=0.000

          從表2可以發現,電子商務綜合管理類崗位的商務維度技能要求最高,平均達到3.23個指標;商務類崗位次之,平均達到2.62個指標;技術類崗位最弱,平均只有1.45個指標。相對而言,綜合管理類崗位特別強調“E網絡銷售”技能指標,三類崗位對“G人際交往”技能指標都較為重視。

          (三)綜合維度技能需求分析

          為了研究不同的崗位類型在綜合維度核心技能需求方面的差異,本文使用SPSS19.0對每種崗位類型345個樣本進行綜合維度技能指標得分頻數和平均數統計,如表3所示。

          運用雙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崗位類型:F=0.102.P=0.903>0.05,表明崗位類型效應不顯著,不同崗位類型對綜合維度核心技能需求無顯著差異;企業類型:F=0.375,P=0.894>0.05,表明企業類型效應不顯著,不同企業類型對綜合維度技能需求無顯著差異;崗位類型×企業類型:F=0.184,P=0.999>0.05,表明崗位類型與企業類型之間不存在交互作用,不同崗位類型和企業類型之間的交互作用對綜合維度核心技能的需求無顯著效應。

          四、結論與建議

          針對企業對電子商務不同崗位核心知識與技能需求的差異,我們對人才培養提出如下的建議:

          (一)明確學校自身的人才培養定位

          目前企業對于電子商務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大專和本科層次。因此,高校在進行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時要結合企業需求實際,不好高騖遠,而應量身打造企業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復合型電子商務人才。

          (二)制定個性化人才培養方案

          院校在電子商務專業課程設置上,應著眼于就業崗位對不同維度核心能力的需求差異,改革教學內容。既要有統一的共性課程,也要有突出自身人才培養層次、方向的特色課程和選修課程,形成共性與個性兼具的人才培養方案。

          (三)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企業在招聘電子商務崗位時,對綜合維度的核心技能需求都較為重視。這就要求高校在進行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時,不僅要注重學生對網站建設與維護、搜索引擎優化、辦公自動化、網絡銷售等專業技能的培養,更應該關注其人際交往、商務溝通、團隊合作等人文綜合素質的提高。

          商務管理技能范文第5篇

          關鍵詞: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實踐技能;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0845(2012)07-0043-02

          作者簡介:許尤佳(1973-),女,浙江富陽人,副教授,碩士,從事電子商務與企業信息管理研究;陶勇(1973-),男,浙江諸暨人,講師,碩士,從事創新與創業管理研究。一、明確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實踐技能培養的目標

          電子商務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誠信、敬業的良好職業素質,掌握現代商務管理、網絡營銷、物流管理、網頁設計、網絡貿易以及國際商務等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具有較強的信息技術處理能力和商務工作與管理能力,能從事企事業單位的網絡調研與策劃、網絡營銷、網頁制作、網站維護、進出口貿易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基本人才規格是面向企業,培養可從事電子商務系統的策劃、建設、維護與管理、網絡營銷及調研等工作的實際管理和操作人才。

          此外,我們認為,職業素養是一個人職業生涯成敗的關鍵因素。職業素養可以量化為“職商”。一個人的職業素養,除了應具備專業的知識以外,還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敬業的精神,二是合作的態度。

          二、突出實踐技能培養內容的改革

          電子商務實踐技能培養內容的改革,一要注重理論課內容的改革并要把與培養目標緊密相關的內容,如客戶關系管理、程序設計、數據庫設計等課程的講授與應用緊密結合;二要把實訓和應用以及校內外實踐教學放在突出位置;三要注重校企結合的實際操作教學內容的安排。具體見下表。

          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技能培養內容一覽表

          序號實訓項目實訓內容與要求1客戶關系

          管理實訓和某企業合作,讓學生通過技能操作,使學生具備售前客戶開發、售中客戶關系維護、售后客戶服務、客戶信息管理等能力2程序設計綜合應用本課程所學知識,完成一個較為完整的項目開發。使學生在實踐中領會和掌握項目開發和編程的方法,理解管理計算機及其網絡化的意義,培養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3數據庫設計

          與應用綜合應用本課程所學知識設計數據庫并建立一個銷售管理信息系統。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數據庫應用方法,并理解數據庫管理在實際業務中的作用4網頁設計

          與制作綜合應用本課程所學知識和相關前導課程知識設計一個企業商務靜態網站。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商務網站的規劃和頁面設計知識,培養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5電子商務

          網站開發綜合應用本課程所學知識和相關前導課程知識進行ASP方面的實踐開發和應用。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Web動態設計技術在電子商務網站中的應用。培養綜合應用知識、建設和維護商用網站的能力6網上支付

          與安全綜合應用本課程所學知識和課程知識,熟悉網上支付環境,進行網上支付和結算的實際操作,領會網上結算系統的技術解決方案和實務特征7網絡營銷

          實踐綜合市場營銷和網絡營銷所學知識,利用真實企業業務進行網絡營銷的綜合實踐能力的訓練8企業信息

          系統實訓基于用友ERP軟件,進行某企業信息系統整個流程的實訓9物流管理

          實訓基于物流軟件,進行物流業務流程當中的運輸、倉儲、配送等環節的實踐操作10淘寶開店

          實踐綜合本專業所學知識,熟悉電子商務環境,進行網上電子商務的實操創業,理解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和實務特征。培養專業應用技能。學生在這個環節能經歷整個淘寶開店的程序,提高綜合運用電子商務的知識和能力11畢業綜合

          實踐1深入企業,熟悉企業、公司或政府部門電子商務的運營、實際操作和管理過程12畢業綜合

          實踐2通過電子商務相關課題的規劃、設計及其在實際商務中的綜合應用設計,掌握本專業的實際分析、應用和拓展能力三、師生共建校內電子商務實訓平臺

          鑒于學生在校學習的特點,他們不可能直接深入企業進行實地工作,因此在校園內部建立電子商務平臺,打下堅實專業基礎是必不可少的選擇。建立校園內部電子商務平臺,是有效發展校園電子商務的最佳選擇。校內電子商務平臺以學生實驗實習為基礎,以校園內二手商品及學生常用商品為主要商務活動產品,以校內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與推廣為主要目的,在學校政策的支持下,師生共建的一種校園內部的電子商務平臺。

          當然,這樣將電子商務引入校園,在發展過程中也會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很難真正發展起來并形成一定的規模。因為一者參與人數較少,規模不能得到放大,二者沒有和真實的企業產品及市場的結合,學生很難感受到那種實戰場景。為此,我們需要給校園內發展電子商務有個合理的定位。校園內部電子商務平臺的構建,前期主要是針對學校內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讓師生進行互動,由此改變教學模式,提高專業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給學生一個真仿的電子商務環境,可以大大提高人才的培養力度。當然不是盲目地一開始就讓電子商務的完整運作模式整套搬進校園。這樣可避免因追求電子商務完整地搬進校園而導致的產權問題、人員不足和管理不善和政策支持不足等問題。解決的路徑是,先從校內電子商務開始,依托學校及專業發展,并結合區域經濟的校企合作,引企入校。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