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疾病預防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為加強年秋季動物防疫工作,根據邵農〔年〕月6號《市農業局關于做好秋季動物集中強制免疫工作的通知》要求,結合街道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目標
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四種動物疫病實施強制免疫,群體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其中應免疫畜禽免疫密度要達到100%,免疫抗體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對雞新城疫和狂犬病實行全面免疫,在重點地區開展乙型腦炎免疫。做到“應免盡免,不留空檔”,堅持防止因免疫不到位引發疫情,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維護畜牧業健康發展和公共衛生安全。
二、工作原則
1、突出重點。要扎實做好高致禽流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口蹄疫、豬瘟的強制免疫工作。種豬配種前、仔豬斷奶前必須進行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強化免疫突發疫情時,要及時做好緊急免疫。
2、嚴格程序。規模養殖場常年免疫;散養畜禽實行秋季集中免疫與月月補免結合的方式,推行村每月免疫日制度,對新補欄畜禽要及時補免。
3、落實責任。切實落實免疫責任制,針對免疫工作,逐個環節細化責任,層層落實到人。
三、組織分工
1、各社區制定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免疫方案,在街道主管部門指導下組織實施。具體日常工作由各社區村級動物防疫員負責落實。街道獸醫站負責指導、協調動物防疫工作。
2、各社區居委會負責督促村級動物防疫員工作的落實,建立春、秋防疫和日常補免檔案。做到免疫時間、地點、動物種類、數量、疫苗廠家、種類、批號、用量、反映情況、畜禽主簽名等登記在案,并發放《省動物免疫證》、耳標等給畜禽主保管備查。檔案資料及時上報一份到街道獸醫站存檔。
四、工作要求
1、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免疫是防控重大動物疫病的有效措施,是避免和減少動物疫情發生的關鍵。各地務必提高認識,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把免疫工作放在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首位,打牢防控工作基礎。
2、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社區要及早謀劃,認真組織部署,全面推廣免疫專業隊的做法,切實做好動物免疫工作;要積極協調,及時落實疫苗配套經費和免疫注射所需費用;要建立督查制度,加大督促檢查力度,確保免疫工作到位。
3、加強免疫技術培訓。各社區要在集中免疫工作開展前,組織做好村級動物防疫員到街道辦事處進行免疫技術培訓。免疫要規范操作,按要求更換注射針頭,做好各項消毒工作,防止人為傳播。同時,要加強疫苗的運輸和保存管理,保證疫苗質量。
五、免疫方案
1、時間安排:年月15日-年月31日
2、劃片負責
①片區由城豐村兩委干部、村級動物防疫員鄧光華、林蔚負責。曾雅榕負責養鴨專業戶的H5N1免疫工作。②大同、行春、華光、新建片區由所在社區主任李先英、羅文枝、施建忠、劉建瓊和村級動物防疫員嚴必健、楊貽賢負責。③登云、五一九、古城、公太片區:由所在社區干部林芬、黃燕予、肖文蓮、楊美云和村級動物防疫員林志遠、劉維忠、肖毅負責。
3、組建專業防疫小分隊
4、督導人員
一、基本原則
堅持預防為主、依法管理、統一指揮、部門協作、分級負責、科學防治、群防群控、加強防護、督導檢查、責任追究的原則,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一旦發生疫情,及時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迅速控制疫情傳播和蔓延,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職責
(一)組織管理
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實行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屬地管理。鎮人民政府負責統籌管理,組織實施本轄區疫情防控工作,實行“三個統一”,即:統一部署、指揮全鎮的預防控制工作;統一調度全鎮的醫療衛生資源;統一對全鎮的防控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檢查。
(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務必認清疫情防控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全力做好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嚴格落實國家、省、市、縣防控方案和治療指南,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制定周密方案,規范處置流程,構建嚴密的“防、治、救”工作防線,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和集中救治措施。切實加強春節期間在崗值守,確保一旦出現疫情能夠及時發現、有效處置,依法科學有序防控,將疫情防控工作落細落實落到位,切實嚴防疫情在我鎮擴散蔓延。及時客觀相關信息,加強輿論引導,統一權威信息,科學宣傳疫情防護知識,提高公眾自我保護意識,切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三、疫情監測與報告
(一)疫情監測
1.監測對象為衛生院門診就診的發熱、咳嗽病人。各村(社區)入戶收集摸排的來自湖北武漢、途經武漢及湖北省其他市縣的出差、旅游、學習、務工、經商、探親等人員。
2.鎮衛生院認真按照診斷標準作好診斷和轉診工作、及時篩查、報告疑似病例。
3.學校開學后要建立全體師生健康狀況晨查制,發現疑似病例及時報告并向醫院轉治。
4、村組(居委會)要重點對疫情流行區返回的人員進行全面排查,以村為單位,逐一登記,加強監測。一旦發現有發熱、咳嗽等癥狀的疑似病例及時報告并送衛生院診治。
(二)疫情報告
1.報告人:村衛生站人員、重點對象盯控責任人和個體開業醫生等醫療衛生人員為責任報告人,學校、村組(居委會)負責人為規定報告人。知情群眾為義務報告人。
2.報告程序:責任報告人除按常規疫情報告、疾病監測及其他常規監測系統規定要求進行報告外,對發現的疑似病毒肺炎病例要及時報告村組(居委會)負責人和鎮衛生院。規定報告人對發現的疑似病毒肺炎病例,要及時報告聯系村領導,聯系村領導及時向黨政主要領導匯報。義務報告人對發現的疑似病毒肺炎病例及時報告村組(居委會)負責人或派出所、鎮政府。
3.醫療衛生機構報告:
(1)村衛生站(室):發現武漢或其他疫區來巡人員發熱、咳嗽、乏力等,要及時報告鎮衛生院,并采取措施送到衛生院就診。衛生院就診后根據情況逐級報告。
(2)衛健辦:接到報告信息后,視調查情況需立即核實,不能排除的,請鎮衛生院會診,并將核實情況及工作開展情況報縣衛生健康局。
四、疫情處置
一旦發生疑似病毒肺炎病例,應在鎮政府統一領導下,按照責任分工,認真履行職責,全力以赴應對處置病毒肺炎疫情,迅速規范開展疑似病毒肺炎病例救治,對污染環境進行消毒,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隔離觀察,按規定要求及時上報情況。同時采取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防止續發病例。有關單位和個人要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對病人或疑似病人污染的場所、物品進行衛生處理。
五、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鎮人民政府對全鎮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負總責,各村(社區)要迅速成立村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組,明確各相關人員的職責,強化人員協作,確保疫情防控工作規范、有序開展。
(二)加強后勤保障
鎮應對病毒肺炎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最好后勤保障,一是協調各種消毒、防疫物資。二是安排專門車輛,鎮政府確定川q0303t和川q5983l2輛公車,鎮衛生院確定1臺救護車,一旦發現武漢或其他重點疫區來巡人員發熱、咳嗽、乏力等明顯肺炎癥狀人員,送至鎮衛生院發熱門診就診。
[關鍵詞]疾病預防控制;檔案管理;檔案利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08
[中圖分類號]G271;R19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06-0-02
0 引 言
疾病預防控制檔案是指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在疾病預防控制、公共衛生監測、公共衛生服務、衛生學評價、科研培訓等活動以及各項工作改革發展中形成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字、圖片及其他不同形式的記載載體。它是人類社會一種巨大的信息資源,既是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長期積累下的財富,也是疾病預防控制事業的重要信息資源。近幾年,隨著現代醫療改革工作的發展,我國的疾病預防控制事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檔案資料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各項工作部署、實行以及突發事件的處理過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顯然疾病預防控制檔案管理與利用工作已經成為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1 疾病預防控制檔案管理和利用現狀
隨著現代信息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疾病預防控制管理工作也在不斷進步,疾病預防控制檔案逐漸從紙質檔案轉變為電子檔案,方便了疾病預防控制檔案的管理,其中一些非絕密文件也開始在網絡上公開。隨著社會的發展,對疾病預防控制檔案的需求也越來越多,不但本行業需要,一些政府決策機構也需要用到,疾病預防控制檔案的利用也變得多樣性。但是,疾病預防控制檔案的管理和利用上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些領導對檔案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檔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員的素質不高。目前有相當一部分人依然認為檔案管理工作可做可不做,從思想上就沒有重視檔案管理工作。殊不知,疾病預防控制檔案是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特定事件的現場記錄,是各種疾病的歷史見證,也是查驗真偽的第一手重要資料。二是疾病預防控制檔案的管理制度依舊有不完善的地方。多數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還在沿用落后的衛生防疫機構的檔案管理模式,檔案沒有集中統一管理,檔案的管理也缺乏科學性,建檔、歸檔也不明確。三是硬件設施條件難以滿足檔案利用管理的需求。傳統紙質檔案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但這套模式已無法滿足現代電子檔案管理利用工作的需求,而且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配套設施不完善,檔案存儲環境過于簡陋、潮濕,計算機老化現象都會影響檔案的壽命。
2 疾病預防控制檔案管理和利用對策分析
2.1 健全檔案管理與利用機制
疾病預防控制檔案如果想要得到高效的管理和有效的利用,首先要建立健全檔案管理與利用制度,包括各項規章制度和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學的管理體系,這是檔案管理與利用工作的關鍵。由于疾病預防控制檔案的種類比較多,形式也各不相同,因此,檔案管理制度的完善要符合實際情況。同時檔案管理制度要不斷進行更新和完善,保證與時俱進,制定出一套標準的、規范的、統一的檔案收集標準,并明確檔案材料收集的范圍與收集的重點內容。在制定檔案管理與利用制度時,檔案管理人員應深入了解各科室的主要業務及其活動,在國家制定的相關規范制度的基礎上,與各科室進行協商,制定出科學有效的檔案管理與利用制度。
2.2 提高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和實時性
檔案管理的本質是提高檔案的應用性,且將以往的檔案資料加以整理和存儲,在之后的工作中如果需要歷史資料的支持,所存儲的檔案資料便能夠發揮作用,更好地指導工作。因此,要使檔案具有價值,必須嚴格把握好檔案收集、整理等基礎環節的質量,案卷材料是否收集全面、完整、及時對檔案的價值有著重要的影響。另一方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社會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當發生此類事件時,疾控中心檔案室將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供檔案信息服務,包括數據資料、防病知識等,與醫院相配合,減輕突發衛生事件給社會造成的惡劣影響。
2.3 檔案信息資源合理利用
檔案工作要辦得好,就要將局面進行創新,檔案信息資源合理利用是一個重要的環節。首先,要將原有的被動服務變成主動服務,這就要求檔案管理人員要積極主動地預測上級和其他部門對檔案信息資源的需求,改變以往“坐等需求”的做法,這能夠在傳染病爆發時,讓疾病預防控制業務人員快速調取檔案,節約大量的時間。其次,要實現局域網上檔案的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并且要能夠及時地更新疾病信息,讓人們能夠了解到最新的消息,這樣才能減輕民眾對疾病的恐慌。最后,在進行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同時,也要充分做好檔案信息資源的合理利用工作,做到邊建檔邊利用,不斷完善檔案,編纂人員要多方面、多角度地編纂專題檔案,整合相似的疾病預防控制檔案,將檔案信息資源能夠被充分合理的利用,進而使疾病預防控制部門檔案信息化工作早日得到普及。
2.4 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檔案管理手段越來越豐富。在檔案管理的發展過程中,檔案資料的數量越來越多,尤其是信息化發展以來,檔案數量急劇增長,也為檔案管理和利用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如,存在檔案利用率較低、檔案保存環境較差、檔案資料不共享等問題,要想使這些問題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就要對n案實現管理信息化。所謂檔案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借助計算機技術、現代信息技術等高科技技術對檔案信息資源進行保存、管理、處置、利用等工作,使疾病預防控制檔案能夠發揮出其最大價值,為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做出貢獻。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實現檔案信息資源高度共享。疾控中心應將檔案管理納入辦公自動化的總體架構中,實現檔案管理與辦公自動化的一體化,其中要包括人事、行政、財務、傳染病、調查報告、監控數據、方案措施和疫情統計等數據資料。要將檔案信息進行數字化和網絡化建設,實現檔案的收集、存儲、管理、利用的一體化建設,使檔案資源高度共享,實現檔案信息資源最大程度的利用。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是疾控中心檔案信息化建設中十分重要的一環,是實現檔案信息化水平的前提條件。這些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存儲設備、網絡設備、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以及信息安全系統等,且硬件和軟件應當以滿足使用需求為目標,避免財力浪費,要將資源用在信息化建設的關鍵地方。
(3)利用大數據等分析手段對信息進行有效利用。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最終目標是使檔案管理工作更加方便,提高檔案管理的效率,提高檔案信息的利用程度。在對疾控檔案信息加以利用時,由于存儲的檔案資料數據量大、數據結構復雜,直接進行統計工作可能比較困難。因此,利用大數據分析等手段對檔案數據進行建模分析與統計工作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并能夠挖掘出隱含的信息,發揮出檔案信息的價值,更好地為疾控工作服務。
3 結 語
疾病預防控制檔案的管理與利用工作是公共衛生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能夠提高檔案管理的有效性,發揮出檔案信息的最大價值,對當前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相關人員應當從實際出發,探析目前我國疾病預防控制檔案管理與利用工作的現狀以及所存在的問題,并找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切實提高我國疾病預防控制檔案管理與利用工作的有效性。
主要參考文獻
[1]顧興成,鄭磊,魏勝月.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檔案管理現狀及對策[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6(5).
1 實驗室建設情況
1,1基本情況
遷建的瑞安市疾控中心大樓一幢共11層,地下室1層。建筑面積12 226 m2,疾控中心使用面積7 485 m2,總投資4 850萬元。其中實驗室位于大樓的1層和上部3層,面積2 654 m2,占總面積的35.5%。實驗室結構采用框架式,層高4.2 m,凈高2.7 m,設1.5 m的技術夾層。實驗室有完善的防震、防雷和消防設施,符合國家的建筑技術規范。供電采用市政供電系統,并配有400 kw的柴油發電機組,每層實驗室單獨有配電房,各室有分閘,照明用電與設備用電分設線路,高功率烘箱、高溫爐有專用插座、開關和熔斷器,大型精密儀器配有穩壓器。供水采用變頻恒壓裝置,設獨立的純凈水供應系統,布點到每樓層的每個實驗臺面上。實驗室廢水與大樓的雨水、生活污水分流排放,集中后進入地下污水處理站進行二級生化處理,加氯消毒達到國家醫院污水排放標準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電梯3臺分布于東、西兩側,東側1臺為貨梯直通實驗室,方便實驗室物品的運輸。
1,2二次裝修
瑞安市疾控中心大樓土建工程完成后。投資535萬元對實驗室進行二次裝修和配置相應的設施。4層實驗室中,1層為門診實驗室,設門診檢驗室、痰檢室、大便采樣室、收樣室、“01”解剖室和培養室;9層為微生物實驗室,設2間P2實驗室、萬級凈化實驗室(局部百級)、腸道、食品檢驗室和培養基制備室;10層為免疫病毒實驗室,設生化分析儀器室、免疫血清室、PER和HIV初篩實驗室;11層為理化實驗室,設樣品預處理室、一般化學室、精密儀器室、天平室和氣瓶室等。每層實驗室的實驗區位于大樓的東側(即常年風向的上風側),西側設輔助辦公區,有辦公室、電腦房、衛生間和淋浴室。實驗區內配備有緊急噴淋、洗眼器、洗滌室、消毒室、樣品室和試劑室,做到各室之間互不交叉、干擾又方便使用。
實驗室地面采用2.0mm透心同質的塑膠地板。滿足地面無縫隙要求;隔斷和天花板吊頂均采用彩鋼板,邊角用圓弧和圓角結構,避免環境死角,又方便清洗保潔。普通實驗區域采用VIV中央卡式空調,潔凈實驗室、P2實驗室和生物安全實驗室采用獨立的空調、新風、回風和通風系統,空調室外機放置大樓屋面上,一般化學室都配備有獨立通風柜,試劑室有自動定時換氣裝置。在痰檢室、“01”培養室、霉菌室、PCR室、HIV初篩實驗室、P2實驗室、血清室、腸道細菌室均配備有美國熱電公司生產的半排式生物安全柜共9臺套,既方便檢測人員開展工作,又保護了檢測人員的身體安全。實驗室臺柜以鋼木結構為主,面材為環氧樹脂,由上海飛域實驗室設備有限公司提供,具有耐酸堿、耐腐蝕、耐高溫、易清洗、防火、承重性好、整體美觀、環保的特點。實驗室的計算機網絡、樓宇自控、安全防范等智能系統達到同期社會先進水平,并預留一定的發展空間,每個實驗區設置有1-2個數據與語音點與大樓機房相連接,安裝可視電話3部。
1,3驗收情況
實驗室建成后,于2008年10月實行整體搬遷,投入使用1個月后開始了相關的專項驗收。生物安全實驗室、P2實驗室達到國家萬級標準,潔凈無菌室工作區潔凈度達百級,周邊區潔凈度達萬級標準,9臺生物安全柜工作區潔凈度達百級標準,純凈水符合國家實驗室用水標準,實驗廢水達到國家醫院污水排放標準。實驗室建筑通過消防、環保、防雷等專項驗收,中心大樓也于2009年1月通過竣工驗收。但出現個別項目檢測不理想,如實驗室紫外燈的紫外線照度未達標,理化實驗室的個別通風柜通風量過小等,經整改后已達標。
2 討論
一、做好預案的基礎工作
1、校長是防范各類傳染病的第一責任人,并建立階梯負責制,明確分工、明確責任,簽訂安全責任書。
2、健全和完善校內通訊聯系網絡,建立兩極雙向聯系通訊網:(1)班主任向學生公布宅電、手機號;將班級學生的家庭地址和家長的通訊聯絡重新核對整理。(2)校長向全體教師公布宅電、手機號。
3、規范應急情況上報順序,將有關聯系電話整理備用。
二、成立預防傳染病工作小組
(一)、預防傳染病工作小組名單
組 長:劉緒彬
副組長:劉國強
成 員:各班主任
報告人:劉文明
(二)、應急領導小組工作職責
組長:負責全面工作,平時加強監督管理協調部門之間的工作,一旦發生傳染病流行,負責組織救治患者、安排隔離場所、調查傳染源,安排善后等一切工作。
副組長:在組長的領導下及時展開工作,負責做好現場秩序的維護,車輛調配,配合衛生防疫做好有關人員的隔離防護工作以及消毒工作。
成員:做好學校相關學生的宣傳教育與撫慰工作,確保教學正常開展。
三、傳染病應急處理預案
學校本著為學生和教師的身體健康的目的出發,在加強學校常規管理的同時,根據季節氣候特點加強對各類傳染病的宣傳力度,做好預防措施。校園內,發現傳染性疾病的流行,經有關部門核實,及時啟動應急預案:
1、在校內發現傳染病的學生或教職工,學校應急小組領導立即親臨現場指揮,在第一時間內利用學校隔離室進行隔離觀察,并由學校副校長馬上打電話,送定點傳染病醫院診治。
2、在組織救治工作的同時,學校要及時了解診斷結果,如果診斷為傳染病病的,要及時向校長匯報。學校在兩個小時內由報告人將疫情報告給上級教育部門和衛生部門,報告內容有:疫情發生單位、地點、時間、人數、疫情經過、接觸史、初步分析原因、組織搶況等。
3、學校對傳染病病人所在班級教室或辦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場所立即進行消毒,對與傳染病人密切接觸的學生、教職工進行隔離觀察。防止疫情擴散,迅速切斷感染源。
4、同時學校針對這次傳染病進行健康教育,出一期相關內容的板報,利用各個班健康教育課的時間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宣傳教育。還使用告家長書的形式向家長進行宣傳,以取得學生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5、加強晨檢制度,學校每日在上每一節課之前,由班主任和值周教師分別負責檢查學生和教職工缺勤情況,一一詢問缺勤原因,并登記因病缺勤師生名單。對患病的職工和學生進行電話追蹤訪問,了解其診治情況。學生若有發熱、咳嗽、出疹等不適應立即和家長聯系去醫院診斷,排除傳染病后方可返校上課。如發現同一病例在同一班級發生三例以上的疑似甲、乙、丙三類傳染病的情況,班主任應立即報校長,按程序上報區疾病控制中心和區教育局。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