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英語教學規(guī)律

          英語教學規(guī)律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英語教學規(guī)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英語教學規(guī)律

          英語教學規(guī)律范文第1篇

          關(guān)鍵詞:英語教學 母語 遷移規(guī)律

          一、引言

          京劇唱得好的人,學黃梅戲比較容易;體操做得好的人,學游泳比較容易;懂一種外語,學第二種外語也比較容易;在英語學習中,學生學會音素和單詞的發(fā)音,學習語調(diào)就會變得容易;這些就是遷移規(guī)律的作用。

          根據(jù)教育心理學理論,學習的遷移規(guī)律是學習的主要規(guī)律之一。學習的遷移現(xiàn)象廣泛存在于學習過程之中,它是“一種學習中習得的經(jīng)驗對其他學習的影響。”[1]遷移又可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僅就英語學習而言,我們的母語對英語學習所起的促進作用,產(chǎn)生的積極影響,就叫正遷移,即常說的遷移。如在“我愛你”(I love you.)這個句子中,漢、英語句中的主要成分皆分主語、謂語、賓語,且主、謂、賓的詞序完全一致。因此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可以借鑒相似的漢語加快對英語的理解和掌握。相反,漢語對英語學習所起的干擾或阻礙作用,即產(chǎn)生的消極影響,就叫負遷移,又稱干擾。如英語過去時態(tài)要在動詞后面加“ed”或“d”,但我們的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往往容易忽略這一點,這就是由于漢語中沒有這種變化,從而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干擾作用造成的。英語與漢語屬兩種不同的語系,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總體來講,干擾大于遷移。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把握和運用遷移規(guī)律對提高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生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使教師的教學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如何利用遷移規(guī)律來提高教學質(zhì)量呢?本文從三個方面試析如何促進遷移以激發(fā)英語學習的動力,提高英語教學水平。

          一、在英語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習的正遷移

          1. 加強知識的系統(tǒng)性,促進學習的正遷移。

          為了塑造學生良好的認知結(jié)構(gòu),促進遷移,教師必須注意所教知識的概括性和系統(tǒng)性。誠然,由于英語本身的特質(zhì),它是一種語言,語言是約定俗成的,因此它不像其它課程如數(shù)學、物理那樣具有鮮明的邏輯性和系統(tǒng)性,它的學習需要學生熟記很多的詞匯、語法、句型,而這些知識從表面上看是孤立的,甚至是雜亂無章的,但其實并非如此,語言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還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一個高明的教師總是會想辦法以某種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將看上去沒有關(guān)系的詞匯、語法、句型組織起來,幫助學生形成一個個相關(guān)的知識框架(圖示),而這些框架之間又是相互聯(lián)系的。這樣做將有利于學生的記憶,也能促進同類知識的遷移。[2]比如學生在學習動詞時,要善于總結(jié)哪些動詞后面應跟不定式,哪些動詞后面應跟動詞原形,哪些動詞后面應跟動名詞。把這些分類記憶,比一個個孤零零地記,效果要好得多。再換一種角度,英語中有許多不同情緒的表達方式,如表示歉意、高興、悲傷、不滿等情緒的常用句型,這些句型分散在各個單元中,教師可以將這些不同的句型加以概括和歸納,來幫助學生學習和使用。總之學生的知識一旦形成有層次的網(wǎng)絡(luò),不但對于前一種學習的鞏固會有所幫助,而且有利于他們把新事物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中去,從而促進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對新學習的正遷移。

          2. 幫助學生找出英、漢兩種語言中的共同因素,或在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共同因素

          一般來說,共同因素越多,遷移的可能性越大。英、漢兩種語言無論是在詞匯、語法、慣用法方面,還是表達方式方面都有相同之處。教師如果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留意英、漢兩種語言中存在的共同點,那么學生們所掌握的相應漢語知識就會對他們的英語學習產(chǎn)生促進作用。如英語中有些詞所表示的意義,在漢語中可以找到完全對應的詞來表達。它們的意義在任何上下文中都完全相等,像一些專有名詞、術(shù)語和日常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名稱等。學生在記憶這類詞時,就會借助中文的理解加速掌握。又如在學習英語單詞時,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分析單詞的構(gòu)成。英語單詞中有很多是由有意義的詞根、詞綴構(gòu)成的,通過學習詞根、詞綴,就可以將由具有相同意義詞根或詞綴構(gòu)成的單詞放在一起加以記憶,學生據(jù)此可以免受逐一死記硬背而又容易忘記之苦,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3. 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英漢兩種語言在表達方式上的異同

          在教學中應讓學生了解英漢兩種語言在表達方式上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這樣才能有效地利用正遷移,避免負遷移,從而促進英語教學。

          從句子結(jié)構(gòu)上說,漢英句子的基本結(jié)構(gòu)都是主+謂+賓。但是,兩種語言的句子結(jié)構(gòu)形式的差異十分明顯。這種差異最基本的表現(xiàn)為漢語注重意合(parataxis),英語注重形合(hypotaxis)。漢語句法關(guān)系主要靠詞序和語義表達,并不追求形式上的完整,往往只求達意而已;英語語法成分卻有其獨立作用,比較注重句子結(jié)構(gòu)形式的完整。然而,這一點中國學生并沒有引起足夠的注意,往往生搬硬套漢語句式而造成中文式英語,用習以為常的母語思維方式去理解或組織外語句子。[4]

          從詞序上講,英漢詞序有時不同,尤其是定語和狀語、否定句、疑問句。英漢句子里詞一般都有一定的排列次序,若不注意,就會犯詞序遷移的錯誤。請看下列例句:

          例如:那第一座美麗的中國小白石橋

          原譯:the first beautiful Chinese little white stone bridge

          有多項定語修飾時,英語句的基本詞序是:限定詞――描繪性形容詞――表形狀、大小的形容詞――表年齡、新舊的形容詞――表顏色的形容詞――表國籍、出處的形容詞――表物質(zhì)材料的形容詞――表用途、類別的形容詞、名詞或動名詞――被修飾的名詞。按照以上詞序的排列,上句應改為:

          the first beautiful little white Chinese stone bridge

          從稱謂上看,中國人的稱謂涇渭分明,即:內(nèi)外有別,有親有疏,男女有別,長幼有序。而西方人的親屬稱呼比較籠統(tǒng)、模糊,沒有漢語中的那種嚴格的等級、長幼、次序之分。例如:aunt可指伯母、嬸、姑、姨。cousin一詞包括了表哥、表弟、表姐、表妹、堂兄、堂弟、堂姐、堂妹8個漢語稱謂。

          在習俗上,中西文化在諸多方面不同。外國人受到贊許,馬上說Thank you;中國人聽見夸獎,趕忙連連說“哪里,哪里。”好像不加以否定便是盲目自滿。外國人收到禮物,馬上打開,連聲叫好;中國人收到禮物,放在一旁,看也不看,生怕別人說他貪心。中國人熱情好客,又是斟酒,又是夾菜,弄得外國人覺得難以對付。

          在精神文化上,中國崇尚集體主義,而美國推崇個人主義。在中國,國家、集體、家庭的利益永遠高于個人的利益。而美國則相反,追求個體自由和個人利益是人的權(quán)利,不允許政府、教會、家庭及其他外來因素干涉。在中國,年輕人很依賴父母;但在西方,年輕人的獨立性卻很強,強調(diào)個人特點。西方人把私事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尤其是涉及到年齡、工資、婚姻及家庭情況.[4]

          從語篇模式上說,由于英漢民族的思維方式有所不同,語言模式也必然存在差異,作為語言模式的高級階段的寫作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異:中國人的思維模式是間接式,螺旋狀,語篇多以“起,承,轉(zhuǎn),合”為基本結(jié)構(gòu),以反復而又發(fā)展的螺旋式展開主題,也就是俗話說的“繞彎子”,用大量的筆墨加以鋪墊,最后水落石出,陳述個人的觀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英語邏輯式、直接的思維模式主導下的語篇模式通常從抽象到具體,從一般到特殊。篇章結(jié)構(gòu)大致有三部分組成:開頭、主體和結(jié)尾。開頭即開篇段,起到開門見山,開宗明義的作用。其中的篇題句有闡明觀點、點破主題的作用。主體部分包含若干段落,每一段一般以主題句開頭,點明要點。進而整段圍繞主題句展開,輔以若干支持句,分點說明。最后以結(jié)尾段總結(jié)各段,再次點題。這些構(gòu)成了英語語篇的基本框架。同時注重整個篇章中各段落之間的過渡與銜接,使之自然流暢。因此中國的英語學習者在英語寫作時應努力擺脫母語語篇模式的影響,務必按照英美人的思維習慣謀篇布局,按照英文的篇章特點去構(gòu)思和行文,才能寫出較為地道易為英美人所接受的英語文章。[5]

          綜上所述,遷移現(xiàn)象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應認真學習遷移理論,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有效地運用遷移規(guī)律,盡可能促進學生學習的正遷移,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負遷移,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質(zhì)量,為社會培養(yǎng)出合格的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馮忠良.結(jié)構(gòu)――定向教學的理論實踐(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年.

          [2]古嘉惠.淺析遷移規(guī)律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九江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3.2.

          [3]張清.試論學習的遷移規(guī)律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8.4.

          英語教學規(guī)律范文第2篇

          關(guān)鍵詞:感覺記憶;工作記憶;長期記憶;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對于中國學生而言,英語的學習難度非常大。因為漢語本身非字母文字。與英語相比,是兩種差異較大的語言。如何解決學生在學習英語中遇到的困難是我重點討論的內(nèi)容。在這里,我們不是教學生如何去克服學習英語的困難,而是站在教師的角度,遵循記憶規(guī)律,合理利用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效率,解決學生學習英語的困難。

          那么,學生學習英語主要有哪些困難呢?擺在第一位的應該是單詞的記憶。所有英語學困生,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記不住單詞。對他們而言,最經(jīng)典的話就是,“我背了,沒記住。”其次,是語言點知識的記憶與運用。再者,是語法規(guī)則的理解、記憶和運用。語言是一門記憶性的學科,在教學中,解決了記憶的問題,英語學習的問題就迎刃而解。

          英語成績的高低依賴于記憶力,只有遵循記憶規(guī)律,利用有效的記憶方法,才能提高記憶知識的容量和記憶的持久性,解決記不住、容易忘記等學習障礙,讓英語學習成為一種快樂。

          講課時的信息要變成永久記憶必須經(jīng)過三個階段的處理,即感覺記憶、工作記憶和長期記憶,記憶系統(tǒng)的這三個階段就像一條流水線一樣,將進入信息進行加工、存儲,轉(zhuǎn)為長期記憶。

          首先,每種感覺所提供的信息,都可以在大腦中進行編碼和加工,并轉(zhuǎn)為長期記憶。一般來說,通常有視覺刺激,形成圖像記憶;聽覺刺激,形成聲像記憶;觸覺刺激,形成觸覺記憶;嗅覺刺激,形成嗅覺記憶;味覺刺激,形成味覺記憶。實驗顯示,聲像記憶和圖像記憶一樣,它保留的信息遠比能夠進入工作記憶的信息要多。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提供豐富的感覺刺激,主要是聲音和圖像刺激。例如,進行詞匯教學時,不只是單一地讓學生跟著教師讀,學生讀熟了,剩下的就交給學生了。要讓學生聽錄音,聽自己讀,聽同學讀,聽老師讀。相互提問,相互聽。要讓學生看,看單詞,看單詞相關(guān)的圖片,看相關(guān)的句子。當然,手寫的方式也是一種好的視覺刺激。那么隨后單詞的記憶就簡單多了,感覺刺激越多,獲得的信息就越多,就越容易轉(zhuǎn)化為長期記憶。同理,講授課文知識時,也要注重學生多方面的信息輸入,學習課文結(jié)合聽讀說的方式,適當提供相關(guān)圖像的輔助理解。

          其次,工作記憶是記憶系統(tǒng)處理信息的第二個階段,工作記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頭腦工作空間,我們現(xiàn)在這里對信息進行歸類和編碼,隨后再將其存入長期記憶之中。工作記憶的這個階段,與神秘數(shù)字七聯(lián)系在一起,也就是說,工作記憶能夠保留七項東西,誤差在正負兩個。工作記憶容量差不多都是一樣的,只需要七項就能填滿大多數(shù)人的短期記憶。對于年輕教師而言,恨不得把所有自己知道的知識講授給學生。上語言課、語法課,學生苦不堪言,內(nèi)容量大,記筆記負擔重。記得有位名師,上課很有特點。上課只講不超過七個知識點,然后進行練習鞏固,學生學得輕松,掌握得牢固。因此,精講精練是符合人大腦記憶規(guī)律的。對于新授知識的量應合理控制,提高課堂效率。

          在記憶的三個階段之中工作記憶的容量是最小的,記憶容量的限制以及二十秒后丟棄信息的傾向,讓工作記憶成為記憶系統(tǒng)的信息瓶頸。但是,我們可以使用一些辦法來克服這些困難。有兩個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兩個辦法就是組塊和精細復述。組塊是什么?舉電話號碼為例,133-6480-××××,138-9977-×××,從這兩個電話號碼中可以看出,要是直接記11位數(shù)的號碼我們肯定易忘,但是通過組塊的方式,我們就解決了以七位界限的障礙,我們不是記一個11位的數(shù)字,而是記三個模塊,就好記多了。英語的詞匯記憶,通過組塊就會化長為短,有機組合,降低記憶難度。如使用詞根詞綴記憶法。

          abuse 濫用(ab+use用用壞濫用)

          antipathy反感(anti+pathy感情)

          asleep 睡著的(a+sleep睡覺)

          awash泛濫的(a+wash沖洗)

          adjust調(diào)整(ad+just+正確弄正確調(diào)整)

          transportationn運輸(業(yè))(transport+ation)

          可以看出通過組塊的方式,單詞變短了,也變得有意義了,記憶的難度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當然了,句子的記憶、課文的背誦同樣可以使用組塊的模式。如:

          (I can still remember the moment)+(when the space stewardess called us all to the capsule)+(and we climbed in through a small opening.)通過語段將單詞進行組塊,這二十一個單詞就變成了三個模塊,這樣就好記多了。背誦文章,對于一個較大的段落,不能一味地從第一句背到第十句,根據(jù)語意相近程度,將句子分成兩個、三個或四個模塊分別記憶,然后再將這幾個模塊組合在一塊,完成較長文章的背誦。

          就精細復述而言,就是與所記憶的內(nèi)容建立關(guān)聯(lián),與長期記憶建立的連接越多,新信息就更加具有意義,更容易被記住。長期記憶可以看做是頭腦中的腳手架,你所建立的關(guān)聯(lián)越多,它能保留的信息也就越多,就好像你可以從許多方向進入一個道路四通八達的城鎮(zhèn)一樣。現(xiàn)在比較流行的詞匯記憶方法有以下幾種:

          圖像記憶法、聯(lián)想記憶法、諧音記憶法、發(fā)散思維記憶法、音形記憶法等。這里就不做詳細敘述了。

          所有這些記憶法都遵循了同一規(guī)律,那就是為新詞匯建立關(guān)聯(lián),建立盡可能多的關(guān)聯(lián),只要記得其中的一條途徑,就可以記起單詞,那么新的詞匯與長期記憶之間就建立了通道,就可以達到所謂過目不忘。簡單地說,當學生面對一個新詞時,讓學生觀察釋義和拼寫,并說出想到了什么,只要能說出來,這個單詞就記得差不多了。

          對教師而言,把新授知識與舊知識之間建立聯(lián)系,建立多種形式的聯(lián)系,學生就可以很容易掌握新知識。講解定語從句知識時,就可以做這樣的設(shè)計,定語=形容詞,喚起學生對形容詞知識的記憶,如,形容詞做定語,修飾名詞或代詞,學生就知道了定語從句的功能,那么定語從句就變得簡單了。

          英語教學規(guī)律范文第3篇

          一、非謂語動詞 

          “非謂語動詞”可分為動詞不定式、動名詞和分詞。它在句子中的作用很多:除了不作謂語外,它可以充當主語、賓語、表語、定語、狀語與復合賓語(主語補語或賓語補語)。有些及物動詞后面接不帶to的不定式作復合賓語。這些動詞歸納如下:一感(feel).二聽(hear,listen to),三讓(have,1et, make),四看(see,watCh,notice,observe)。再加上help somebody(to)do something和美國英語look at somebody do somthing。還有“二讓”屬特殊:get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 與keep somebody doing。而有些及物動詞后面接動名詞(the -ing form)作賓語。這些動詞歸納為一句話:Papa C makes friends。這是由如下動詞的開頭字母組成:permit,advise, practise,avoid,consider,mind, allow,keep,enjoy,suggest, finish,risk,imagine,escape,need,delay,stand(忍受)。 為了容易記住,也可以編成順口溜:“允許完成練習,建議避免冒險,考慮延期逃跑,喜歡保持想象,需要反對忍受”。其相對應的動詞依次是:permit/allow,finish,practise; 

          advise/suggest, avoid,risk: consider, delay, escape/miss; enjoy/appreciate, keep, imagine; need/want/require,mind. can’t help/can’t stand。 

          二、復合句 

          1、學生最容易混淆的是定語從句與同位語從句的區(qū)別。 

          例如:A、The news that our team has won the match is true. (同位語從句) 

          B、The news that he told us surprised everybody here. (定語從句) 

          關(guān)鍵的區(qū)別在于連接或關(guān)系代詞that:有意義的是定語, 無意義的是同位。因為引導定語從句的that在從句中作主語或 賓語,而引導同位語從句的that只起到連接詞的作用。 

          2、接著容易混淆的是引導定語從句的關(guān)系代詞that與 which:that之前是不定(代詞)、序數(shù)(詞)、(形容詞)最高級:which之前是介詞短語與逗號(非限制性)。 

          例如:A、All that we have to do is to practise every day. 

          B、The first lesson that I learned will never be forgotten. 

          C、I have lost my pen,which I like very much. 

          D、The house in front of which there is a garden is my home.  

          三、It的用法 

          1、It除了代替人和物以外,還可以作形式主語。而真正的主語(不定式、動名詞或從句)則放于謂語或表語之后。 

          例如:It is nor easy to finish the work in two days. 

          然而有少數(shù)表語之后接動名詞作真正的主語。這些表語是:無助(no help)、無用(no use)、沒好處(no good);工作(hard work)、費時(a waste of time)、又危險(a danger)。 

          例如:A、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 

          B、It is a waste of time waiting for him. 

          2、It還可以作形式賓語。通常下列動詞后面可接it作形式賓語:2f2tcjm(find,feel,think,take,consider,judge, make)。 

          英語教學規(guī)律范文第4篇

          關(guān)鍵詞:高中英語;詞匯;記憶規(guī)律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英語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有的人甚至去找專門的英語教學學校去學習。因此可以看出英語在現(xiàn)代生活中有著巨大的作用。高中是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時期,這就要求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有一定的學習方法,尤其是詞匯的學習。掌握一種好的詞匯學習的方法,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是至關(guān)重要的。在現(xiàn)階段的英語學習中,記憶規(guī)律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非常喜愛的一種方法,對于英語的學習也是非常有效的。

          一、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應用記憶規(guī)律法的作用

          1.利用記憶規(guī)律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記憶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遵循記憶規(guī)律,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引導學生入門,注重培養(yǎng)他們獨立學習詞匯的能力;增強理解能力,減少機械記憶;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提高記憶效果。學習,同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任何知識的學習都需要有一個從學習到吸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地記憶,就會使知識掌握得更牢固。學習英語也是如此。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對英語詞匯的學習,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根據(jù)每個學生自身的特點,采用一種適合學生用于詞匯記憶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利用記憶規(guī)律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

          詞匯是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長期以來,英語詞匯記憶難是學生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學生在英語詞匯記憶的過程中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記憶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而記憶規(guī)律在高中英語詞匯中的應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詞匯記憶能力,促進學生英語綜合水平的提高。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利用不同的方法使學生對學習英語產(chǎn)生興趣,這樣會使英語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有一種方法――記憶規(guī)律法,這種方法主要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力,提高學生記憶詞匯的能力,使學習效果更加高效。學生學習效果提高,就會對學習感興趣,從而提高他們的英語綜合水平。

          二、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如何應用記憶規(guī)律

          1.采用反復復習的教學方法

          正所謂熟能生巧,一切事物如果人們熟悉,那么就會很自然地運用。學習也是如此,作為一個學生,一定要熟悉所學習的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運用。在高中英語學習過程中也應如此,學生一定要熟悉所學的詞匯,這樣才能更好地運用英語這門語言。這就需要老師和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反復復習,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例如:在學習情態(tài)動詞的時候,學生在理解情態(tài)動詞的含義的同時,也要注重對情態(tài)的運用。如情態(tài)動詞“can”的學習,學生在理解詞的含義后,更要對它進行應用,可以利用can來造句,如:I can climb that pole.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可以爬那根桿子”。如果學習后反復復習,會使記憶更加牢固,學習效果會更好。

          2.采用舉一反三的教學方法

          一切知識的學習都有一定的限制,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可能什么都教給學生,這就需要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會舉一反三,學會了一種知識,就要知道和這個知識有關(guān)的知識。例如:在學習綴詞的時候,like和agree這兩個詞對于高中學生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但是在這兩個詞前面再加上dis是否所有的學生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呢。Dislike的意思是“不喜歡”,那么Disagree的意思就是“不同意”。在原本的詞前加上“dis”就把詞變成了相反的意思,對于其他大部分詞也是如此。學生應該學會觀察,舉一反三。學會一種知識,就應該能掌握和它相似的知識。

          3.采用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

          自古以來,交流都是學習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更應該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學習高中英語也是如此,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可以盡情地和學生交流,并在交流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自身特點,從而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習單詞的過程中,單詞的記憶一直以來都是英語學習的難點,學生往往記憶力不強,單詞的記憶也不是很牢靠。所以在學習單詞的過程中,教師要經(jīng)常和學生交流。

          高中是學生學習生涯中最重要的時期,而高中英語的學習在這一時期也是至關(guān)重要的。在高中英語學習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要適當?shù)剡\用一些記憶規(guī)律學習英語詞匯。這樣,學生找到記憶方法,對于高中英語詞匯的學習效果會更好、更快。

          英語教學規(guī)律范文第5篇

          關(guān)鍵詞: 獨立學院 非英語專業(yè) 漢英翻譯錯誤規(guī)律 翻譯教學

          1.引言

          獨立學院的辦學模式是應市場經(jīng)濟對人才素質(zhì)多樣化需求的產(chǎn)物,鑒于社會對畢業(yè)生英語能力的認識多局限于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于是大多數(shù)獨立學院英語教學仍然以應試四、六級為重要方向,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多注重詞匯積累、閱讀和寫作能力的練習,而忽視甚至放棄了占分比例較小的翻譯題目。實際上翻譯能力和英語閱讀寫作能力緊密相連,學生從中可以鞏固詞匯用法、詞語搭配、句型構(gòu)造,從而可以提高英語綜合能力,因此翻譯教學在英語學習、教學中的作用是無法取代的。當今社會翻譯在對外合作交流及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工具性作用日益明顯,掌握這一能力會使獨立學院學生在各行各業(yè)中更能施展才華。因此,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必須重視英語翻譯教學。

          那么目前獨立學院學生翻譯方面存在哪些問題,教師該如何入手提高他們的翻譯能力呢?筆者針對這些問題給所執(zhí)教班級布置了翻譯實踐作業(yè),并參考英國應用語言學家Corder的錯誤分析法進行分析研究。Corder認為學習者的語言錯誤對了解和研究第二語言習得具有重要的意義,比如可以了解外語學習者對目的語的掌握情況,發(fā)現(xiàn)學習者對目的語的掌握程度和還需要學習的內(nèi)容;還有外語學習者是如何學習外語的,他們的學習步驟和策略是什么;錯誤分析對外語學習者本人也很有幫助,學習者通過分析自己所犯的錯誤,可以避免類似錯誤再次發(fā)生,從而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根據(jù)Corder的錯誤分析理論,錯誤分析包括五個步驟:第一步,收集分析材料;第二步,鑒別錯誤;第三步,對錯誤進行分類分組;第四步,解釋錯誤產(chǎn)生的原因;第五步,改正錯誤。這一過程無論是作為教學中的學習環(huán)節(jié),還是作為教師教學研究的環(huán)節(jié),都非常具有實用價值。筆者將針對翻譯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問題,按照以上步驟進行整理研究,研究范圍雖然小,但一沙見世界,希望能對獨立學院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有所啟示。

          2.實驗設(shè)計

          (1)實驗目的:通過錯誤分析,發(fā)現(xiàn)獨立學院大學生英語翻譯中常犯的錯誤類型及其原因。

          (2)實驗對象:非英語專業(yè)本科某班大二學生29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2人。該班學生男女生成績分布落差比較大,很能夠代表獨立學院兩類大學生英語水平。

          (3)實驗過程:實驗以翻譯作業(yè)的形式進行,材料為10句漢譯英句子,包含目前的熱點話題、高頻詞匯和大學英語第四冊部分常用詞的用法。句子難度中等。

          3.實驗結(jié)果與分析

          為了方便起見,在收集錯誤例子的過程中主要是從technical errors(包括名詞單復數(shù)、主謂不一致、時態(tài)誤用、拼寫錯誤、大小寫錯誤等),expression errors(包括詞性應用錯誤,詞匯慣用法錯誤、搭配錯誤、用詞錯誤等),textual errors(包括句子結(jié)構(gòu)錯誤、條理不清等)這三個層面。

          上表只選擇三個錯誤層面出現(xiàn)數(shù)目較多的錯誤類型,不涵蓋所有錯誤類型;另外一處錯誤可歸納為兩種錯誤類型的,不重復統(tǒng)計,只選擇典型錯誤進行歸類,如technical errors包括的詞性錯用未重復計算在expression error之中。

          上表大概可以反映獨立學院學生漢英翻譯中常見的錯誤類型,語法層面基本的錯誤還是難以避免,詞匯量雖然有一些,但是對詞匯的用法一知半解,對句子的構(gòu)造模糊不清,反映了學生英語知識的薄弱點。從錯誤總數(shù)量和男女生錯誤數(shù)目的對比中,筆者發(fā)現(xiàn)男生所犯錯誤普遍較多,女生較少,男生的錯誤集中在句子語法層面,女生的錯誤則集中在詞匯表達層面。原因也和該班男女生英語基礎(chǔ)相關(guān):女生擁有一定詞匯量,具有初步的構(gòu)詞知識,掌握基本語法知識,有一定閱讀翻譯能力;男生則詞匯量少,語法基礎(chǔ)薄弱,構(gòu)詞造句能力差。

          下文中筆者將從三個層面列舉相應的例子對錯誤類型出現(xiàn)的原因進行分析研究。

          3.1從technical errors層面來看。

          主謂不一致:這里出錯的原因一般為主語結(jié)構(gòu)復雜,學生表達時不能正確分辨主語結(jié)構(gòu)的核心詞,直接就近保持一致。

          “這些實驗結(jié)果并非完全可以預知的。”

          誤譯: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is not totally predictable.

          名詞單復數(shù)錯誤:如“各領(lǐng)域的興趣”被翻譯成“interests in various area”,既然是各領(lǐng)域那么area肯定是復數(shù)形式的。

          時態(tài)誤用和大小寫錯誤:時態(tài)誤用多是前后時態(tài)不一致,前面用了過去時態(tài),后面習慣又回到了現(xiàn)在時態(tài),如“Max thought his cancer is due to...”。

          大小寫錯誤主要是句子開頭首字母沒有大寫,有很多學生還習慣于到處大寫定冠詞“the”的首字母“t”,這明顯反映了學生的英語基礎(chǔ)。還有一部分學生不知道縮略語要大寫,將艾滋病寫成“aids”。

          3.2從expression errors層面來看。

          單詞慣用法錯誤:

          “大學里講座好處很多,比如它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誤譯:“...,such as it can broaden students’ horizon...”

          出錯原因是學生知道such as和for example都可以舉例子,但是不了解such as后面一般不列舉句子。

          詞性錯用:

          馬克思將自己癌癥的康復歸因于自己堅定的信念。

          誤譯:Marx thinks that his recovery of cancer due to his firm belief.”

          不像漢語,英語中“due”是形容詞,在應用時一定要加上be動詞,學生出錯原因應該是母語負遷移,忽略沒有實義只有語法功能的be動詞。

          搭配錯誤:

          “……培養(yǎng)他們對各領(lǐng)域的興趣……”里面的“培養(yǎng)”被翻譯為train,grow,raise,bring up等五花八門的詞,但是英語熟練的人都能感到上述詞在表達時濃重的中式意味。

          詞義重復:

          “人類開發(fā)自然資源不應該以犧牲別的物種為代價。”

          誤譯:The exploit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shouldn’t be at the expense of sacrificing other species for the cost.

          學生誤譯中顯然是照著漢語意思和語序直譯,生怕漏譯,殊不知at the expense of本身都已經(jīng)含有“犧牲”的意思了,不需要一再重復。

          這一層面的錯誤是基礎(chǔ)較好的學生,或者說樣本中的女生犯錯較多的地方,原因是基礎(chǔ)好的學生掌握了相應的語法知識和單詞數(shù)量,但是在具體應用時缺乏對單詞的靈活運用,只認識單詞的字典詞條意思,不了解詞性、具體語境中的意思,積極詞匯及同義詞匯缺少,用詞單調(diào),不知道對比單詞的中英文差異。

          3.3從textual errors層面來看。

          主要是翻譯句子時結(jié)構(gòu)混亂,僅僅依賴中文句序,生搬硬套。

          “世界現(xiàn)代化不斷加速發(fā)展,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人們卻越來越多地受到亞健康的威脅。”

          誤譯:The world modernization accelerating development,people’s material life level rising,but people are more and more under sub-healthy threat.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當句子結(jié)構(gòu)復雜時,基礎(chǔ)不好的學生就容易搞不清句子的主干和分支,只好從頭到尾字字逐譯,但是漢語和英語句子結(jié)構(gòu)差異很大,這樣的結(jié)構(gòu)只會使句子結(jié)構(gòu)混亂,錯誤百出。

          謂語缺乏:

          “現(xiàn)在中國家庭中,爺爺奶奶在養(yǎng)孩子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誤譯:Now in Chinese families,grandparent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raising the children.

          上句中只有“playing”,顯然缺乏謂語。學生翻譯中漏掉謂語實際是還是時態(tài)、詞性等基礎(chǔ)語法詞匯基礎(chǔ)薄弱造成的。

          謂語重復:

          “艾滋病是20世紀80年代開始蔓延的。”

          誤譯:Aids is began in the 1980s.

          很多學生最初接觸英語be動詞是通過一些句型,如I am...He is...This is...,對照漢語,很多學生習慣上將is單純地理解為“是”,盡管后來了解了is的功能,但是由于應用不熟練,仍然見到“是”即翻譯為is。

          句子層面的錯誤反映了學生不了解英漢兩種語言句型結(jié)構(gòu)的差異,對英語句型結(jié)構(gòu)認識不足,翻譯時僅僅依賴漢語思維。

          4.實驗對獨立學院英語教學的啟示

          4.1對學生基礎(chǔ)語法知識進行強化訓練。

          學生翻譯作業(yè)中很多錯誤都與語法基礎(chǔ)薄弱相關(guān),如technical errors,structural errors。教師在翻譯實踐中可適當設(shè)置錯誤誤區(qū),讓學生通過自我批改或者相互批改的方式,自我認識語法知識中的薄弱點,改正錯誤并最終達到防范錯誤的能力。教師也可以采取集中批注,在課堂上集中錯誤類型進行分析、歸因,并針對錯誤類型,聯(lián)系相關(guān)語法知識點,統(tǒng)一講解,并布置作業(yè)強化訓練,通過鞏固基礎(chǔ)來減少錯誤。

          4.2培養(yǎng)學生詞匯學習技巧,幫助他們樹立語境意識。

          英漢兩種語言詞匯浩如煙海,一詞多義現(xiàn)象很多,大學英語教師在講授單詞時,不能只停留在單詞字面意思上,要教會學生在翻譯中,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詞的語境義,了解詞的搭配、感彩、適用場合,這樣才能在應用中避免只求英漢字典意思對應,隨便從同義詞中抓一個就用。教師可鼓勵學生通過閱讀,寫作提升對兩種語言的駕馭能力,善于利用字典、參考書和網(wǎng)絡(luò)資源把握兩種語言表達上的差異,培養(yǎng)對英語的語言直覺感。

          4.3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英漢兩種語言的結(jié)構(gòu)。

          英語和漢語歸屬不同語系,英語是印歐語系,漢語則是漢藏語系。兩種語言在音、形及句子結(jié)構(gòu)上有很大的差異性。英語重形合,漢語句式則重意合,英語在組織信息方面表現(xiàn)為先陳述主要的、重要的信息,即句子結(jié)構(gòu)以主謂結(jié)構(gòu)為主,然后層層分支,句子中各部分之間聯(lián)系緊密,連接詞使用較多,從而在形合上呈層次性和有序性;漢語則與之相反,各部分關(guān)系松散,不拘泥于連接詞,靠意義維系。學生在翻譯中如果不能了解這種情況,就常常會按照漢語結(jié)構(gòu)逐步翻譯。教師可在精讀課文講解時,有意識地進行語言分析,從句子各個成分翻譯入手,引入英漢句子結(jié)構(gòu)的差異分析,強化學生句子結(jié)構(gòu)差異的認識,日積月累母語負遷移的現(xiàn)象可得到改善。

          4.4適當傳授基本翻譯理論和技巧。

          目前外研社《新編大學英語》課本已經(jīng)將翻譯作為每單元的學習環(huán)節(jié),其中有簡單翻譯技巧的講授和練習,但是由于大學英語課時有限,四、六級考試翻譯所占比例較小等原因,這部分很少受到重視。其實,有意識地講解基本翻譯理論和技巧,比如直譯、意譯、增詞法、減字法、轉(zhuǎn)換、正反表達法、切分法等,結(jié)合每單元的精讀課文中的實例,不僅有助于課文理解,而且對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有促進作用。在實例分析講解后,教師可通過從課外閱讀材料中,網(wǎng)絡(luò)上尋找不同題材和體裁的實例讓學生進行翻譯實踐鞏固練習,引導學生通過理解、表達、校核三個步驟學習英漢語特征,了解自己現(xiàn)有知識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達到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

          5.結(jié)語

          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翻譯作為英語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雖然在各種考試中比例不大,但是其社會需求性很高,同時翻譯能力提高對閱讀寫作能力也是相互促進的。目前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對翻譯部分要求不高,重視不夠。本文實驗啟示大學教師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穿插翻譯板塊教學,可通過錯誤分析法有效了解學生的英語基礎(chǔ)、學習情況,檢查教學效果、制訂合理教學計劃,既補充鞏固學生的基本語法知識,引導學生了解英漢兩種語言在詞匯和句型結(jié)構(gòu)方面的差異對比,又適當傳授翻譯理論,進行翻譯實踐練習,最終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使獨立學院學生的英語能力達到的社會需求水平。

          參考文獻:

          [1]Corder,S.P.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2]Constanza,G.Teaching translation:Problems and solutions[J].Translation Journal,2000,Vol.4.

          [3]Rod Elli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4]羅選民.中國的翻譯教學:問題與前景[J].中國翻譯,2002,(4).

          [5]穆雷.翻譯教學發(fā)展的途徑[J].中國翻譯,2004,(5).

          [6]陶洪.非英語專業(yè)研究生漢英翻譯錯誤規(guī)律與教學研究[J].上海科技翻譯,2002,(2).

          [7]唐曉.錯誤分析法在大學翻譯教學中的應用[J].高教論壇,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