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規律教學

          規律教學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規律教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規律教學

          規律教學范文第1篇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發現圖形的循環排列規律。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知道事物排列的規律中隱含著數學知識。

          教學重點:找出圖形的循環排列規律。

          教學難點:找循環排列規律的方法。

          教具:多媒體課件,紅、黃、藍、綠卡片各四張,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圖片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引出規律

          1.最近,程老師家正在裝修,你們愿不愿意到我家去參觀一下呢?

          2.(出示課件)你們發現了什么?同學們真棒,能一下子看出來路燈與樹的排列規律。不錯,這就是我們以前學過的簡單的循環規律,今天,我們要去了解更為復雜的循環規律。(師板課題:找規律)

          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一)開啟密碼鎖。(教材中墻面主題圖變化而來)

          1.我的家到了??墒牵覀兗矣幸粋€密碼鎖,需要大家打開才能進去。你們愿意試一試嗎?

          每行都有哪些圖形?每行圖形的排列順序是什么?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1)學生分組討論。

          (2)學生匯報。

          師:哪個小組把自己發現的規律和大家說一說。

          預設:

          生1:我是斜著看的,斜著看每一斜行的圖形都相同;

          生2::橫著看,上一行的第一個圖形移到最后,其他圖形都向前移了一格;

          生3::豎著看,前面一排的第一個圖形移到了最下面,就變成了后面一排的圖案。(課件演示)

          2.師小結:同學們真棒!一幅圖,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找到了不同的規律,你們都是善于發現的孩子??磥?,老師家的密碼鎖也該換了!

          (二)鋪設地面。

          1.同學們,這就是老師家的廚房了,我已經買好了五種顏色的地磚,但還沒鋪,我想鋪成這樣的圖案。(示課件)你們覺得這樣好看嗎?為什么?

          預設:

          生1:好看,因為五顏六色的。

          師:你是說因為擺得很亂才漂亮嗎?這些地磚排列得沒有什么規律嗎?你們發現什么規律了?

          生2:很有規律

          師:你們發現什么規律了?

          2.誰愿意把你的發現說一說?(課件出示)

          3.如果我接著往下鋪的話,會是什么樣的?你又有什么發現?(和第一行一樣)是不是這樣?(師演示課件)

          師小結:很感謝你們幫我把地面鋪得又有規律又漂亮。為了感謝你們,我特地準備了水果。你們看!

          三、反復實踐,鞏固規律(水果盤里的規律)

          1.有什么想說的嗎?(生說發現的規律)你們能把剛學到的知識馬上運用到這,非常好,你們看,我們不但要學知識,更重要的是用知識。

          2.那你們知道水果盤里的水果應該怎樣擺放嗎?(生說,師演示課件)

          3.現在水果是排成一排的,你們看,現在它們發生了變化。(師演示課件)?,F在你們還能發現它們的規律嗎?快速和同桌商量一下。

          誰知道這里應該怎樣擺放水果?(生答,師演示)

          4.除了水果,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一張卡片。但這張卡片上面沒有顏色。沒有顏色的卡片多不漂亮呀,那就請你按規律涂上美麗的顏色吧。

          5.排隊游戲:其實這些規律就在我們同學的身邊。不信,老師就請四位同學到前面來做排隊游戲。(給四位同學戴上四種動物頭飾。)現在又回到了原來的排列順序了,接下來又應該是多少了呢?你們發現了什么?

          師小結:四種圖形或數字進行的循環排列現象,從第五行開始重復出現,每四行就會出現一個大循環。而且這種排列可以無休止地排列下去。(板書省略號。)這就是典型的循環排列現象。

          四.觀察生活,體味規律

          其實除了老師的家以外,生活中還有許多有趣的循環排列現象。

          1.你們知道哪些呢?(生匯報收集)

          2.(師演示課件)是的,四季的交替,精美的服飾等等中都包含著循環排列規律。

          五、動手實踐,創造規律

          1.學過的知識只能應用到了生活中才有意義。就請同學們用本節所學的循環排列知識,將手中的小粘貼手帕上帖出美麗的圖案,送給辛勤養育我們的父母吧!

          2.生自由創造,展示,評價。

          規律教學范文第2篇

          關鍵詞:物理;規律教學;思維

          物理規律(包括定律、定理、原理、公式等)反映了物理現象、物理過程在一定條件下必然發生、發展和變化的規律,反映了物質運動變化的各個因素之間的本質聯系,揭示了物理事物本質屬性之間的內在聯系,是物理學科結構的核心。整個中學物理是以為數不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為主干的一個完整體系,物理基本概念是基石,基本規律是中心,基本方法是紐帶。要使學生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就必須讓學生學好基本規律。

          縱觀整個初中物理,可以將物理規律分為以下三類:

          1.實驗規律

          物理學中的很多規律都是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歸納總結出來的。我們把它們叫做實驗規律。如杠杠平衡原理、歐姆定律、阿基米德原理等。

          2.理想規律

          有些物理規律不能直接用實驗來證明,但是具有足夠數量的經驗事實。如果把這些經驗事實進行整理分析,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推理到理想的情況下,總結出來的規律,這樣的規律我們把它叫做理想規律,如牛頓第一定律、真空不能傳聲等。

          3.理論規律

          有些物理規律是以已知的事實為根據,通過推理總結出來的,我們把它叫做理論規律。如并聯電路中電阻大小的計算等。

          怎樣才能搞好規律教學呢?

          1 聯系新舊知識、收集事實依據,學會研究物理規律的方法

          物理規律本身反映了物理現象中的相互聯系、因果關系和有關物理量間的嚴格數量關系。因此在物理規律的教學中必須將原來分散學習的有關概念綜合起來。只有用聯系的觀點來引導學生研究新課題提出新問題才能激發學生新的求知欲與新的興趣。另一方面物理規律本身總是以一定的物理事實為依據的。因此學生學習物理規律也必須在認識、分析和研究有關的物理事實的基礎上來進行。尤其是初中學生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不強理解和掌握物理規律更需要有充分的感性材料為基礎。

          2 建立思維方法,理解物理規律

          初中階段所研究的物理規律一般著重于用文字語言加以表達即用一段話把某一規律的物理意義表述出來,有些規律還用公式加以表達。對于物理規律的文字表述要認真加以分析,使學生真正理解它的含義而不是讓學生去死記結論。例如牛頓第一定律這一理想規律的教學就可采用“合理推理法”,即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推理想象,由有摩擦的情況推想到無摩擦時的運動情況,最后把這一規律的內容表述出來。在理解時要弄清定律的條件是“物體沒有受到外力作用”。還要正確理解“或”這個字的含義,“或”不是指物體有時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有時保持靜止狀態,而是指如果物體原來是靜止它就保持靜止狀態,如果物體原來是運動的它就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許多理論物理規律的內容可以用數學形式表達出來就是公式。要使學生從物理意義上去理解公式中所表示的物理量之間的數量關系而不能從純數學的角度加以理解。例如:對于歐姆定律的表達式應當使學生理解這一公式表達了電流的強弱決定于加在導體兩端電壓的大小和導體本身電阻的大小,即某段電路中電流的大小與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這段電路中的電阻成反比,公式中的I、U、R三個物理量是對同一段電路而言的。把公式進行變換得到電阻的定義式R=U/I。如果不理解公式的物理意義就可能得出“電阻與電壓成正比”這一錯誤的結論。

          3 明確物理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

          每一個物理規律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反映某個物理現象或物理過程的變化規律,而規律的成立是有條件的。因此每一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也是一定的。學生只有明確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才能正確地運用規律來解決問題才能避免亂用規律、亂套公式的現象。例如,歐姆定律I=U/R,適用于金屬導體,不適用于高電壓的液體導電,不適用于氣體導電,不適用于含源電路或含有非線性元件的電路。而且I、U、R必須是同一段電路上的三個物理量。

          4 認清關系,加以區別

          物理規律總是與許多物理概念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與某些物理規律也是互相關聯的,應當使學生把物理規律與同它相關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之間的關系搞清楚。如:牛頓第一定律與物體的慣性雖有聯系但二者有本質的區別不能混為一談。在教學中經常發現學生把慣性與運動狀態等同起來,把物體不受外力作用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說成是“保持物體的慣性”。我們知道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物體無論是靜止還是運動、是否受力,任何時候都有慣性。而牛頓第一定律是一個反映這些客觀事實的物理規律,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5 聯系實際應用,掌握物理規律

          規律教學范文第3篇

          關鍵詞:尊重規律;閱讀教學;教學質量;教學創新

          規律是經實踐千百次檢驗才成其為規律的,本來是無庸再加以論證的。在新課程背景下,有的老師卻連聲對其說“不”。這些語文教學規律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是否仍然不失為規律,實在有為之一辨的必要。假如在新課程背景下,它仍為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在教學中我們卻有違這些規律,那么將給課程改革帶來巨大的損失。

          一、正確理解與運用“多讀多寫”

          多讀多寫,不是無效、低效的讀寫多讀多寫,是提高語文能力的主要途徑,是傳統語文教學經驗的精華,也符合現代教學論中有關語文實踐的觀點。課程標準指出:“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遍喿x與習作就是主要的語文實踐活動,“大量”就是多,這里沒有前提。課程標準中的“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這是對閱讀量的“多”的規定,“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40分鐘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習作”,這是對寫作量的“多”的規定。可見,在新的語文課程中,仍然強調多讀多寫,只不過是課程標準用語文實踐來涵蓋它。在講“多讀多寫是提高語文能力的主要途徑時”,可能會有人責難:無效的讀和無效的寫是不是也是提高語文能力的主要途徑?這種人不理解內涵最豐富的概括總是最簡潔的,已成為語文教學基本規律的“多讀多寫”,是內涵最豐富的概括,它簡潔地概括了讀寫能力形成的機制在于“多”,體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多讀多寫是指有效的、高效的讀寫實踐,不同于呆讀傻寫,無效低效的讀寫。無效的讀寫不是多讀多寫的固有之義。多讀多寫所表達的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語文的方法,被無數事實證明是正確的。在課程標準中,讀寫能力是語文素養的核心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的成分。多讀多寫是培養讀寫能力的主要途徑,但不是培育語文素養的唯一途徑。培育語文素養的途徑更多,如觀察、體驗、調查、訪問、搜集資料,培養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因此,在應用“多讀多寫”這一語文教學規律時,要避免用它取代培育語文素養的其他途徑。

          二、正確理解與運用“訓練”

          訓練,不是繁瑣的練習“訓練”,含有“訓與練”的意思?!坝枴保墙處煹氖拢處煹闹v、讀、指點、引導就是“訓”:“練”,是學生的事,學生反復、多次的操練就是“練”。只有把教師的“訓”與學生的“練”結合起來,才能成為訓練?!坝柧殹保皇欠爆嵉闹v解,也不是死記硬背,更不是題海戰術。以往課程中出現的繁瑣的講解、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等弊端不是倡導“訓練”之過。從葉圣陶、呂淑湘、張志公等語文教育大家到一線優秀教師如霍懋征、李吉林等人的論述中,找不到“訓練是繁瑣的講解”“是死記硬背”“訓練是題海戰術”等說法的蛛絲馬跡。

          三、正確理解與運用“循循善誘”

          規律教學范文第4篇

          【關鍵詞】效率;突破;意識

          新的時期給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講求實效,提高效率,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這就給教師提出了一個新目標,如何在四十五分鐘內增效益,提質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占據主導性地位,應該把握教材,有明確意識,抓住基本環節,重視練習,提高教學效率。

          1. 課前準備具目標意識 課前準備是否充分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備課不光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就是指應該把握教材,明確目的,聯系學習實際,重點、難點做到心中有數,教學設計抓住思維的主線,教具準備充分,板書設計清晰。例如:教學“組合圖形”時,可讓學生自制七巧板等學具,課上用來拼一拼、量一量、算一算。抓住求“面積和”、“面積差”展開教學。

          2. 新授知識具突破意識 一般說來,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往往通過練習來達到目的,在新授時,教師如何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呢?設計練習時就要圍繞“突破”二字下功夫,一般地,可以有:

          1) 基礎性練習:新授前的這種練習有明確的目的及極強的針對性,是為新授作鋪墊的。例如教學小數除法時,可先復習整數除法及商不變的性質;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時,可先復習長方形面積及指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為新課的引入作鋪墊。

          2) 針對性練習:新授后具有針對性強的單項訓練,圍繞如何突破難點作文章。例如,教學較復雜的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時,可先通過確定誰是單位“1”的量,找對分應率,填寫關系式和作線段圖等練習來分散難點,突破重點。

          3) 操作性練習:通過畫、剪、拼等操作手段,寓教育于實踐中,既培養了動手能力,又發展了形象思維。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通過學生用自制正方形紙對折成二個三角形或把小三角形三個內角對折,拼成一個平角、或者撕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在桌上拼成一個平角等操作手段來達到目的。

          4) 口述性訓練:通過學生用語言表達來說清算理,培養初步邏輯推理能力。例如在教學一般應用題時,用綜合法或分析法講解過后,可讓學生說說每一步所表達的意思,試著讓學生獨立分析,如何從問題推算到條件,對數量間關系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3. 鞏固知識具強化意識 到了知識鞏固階段,學生對所學知識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這一表象,以達到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及應用,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化,一般的有:

          1) 鞏固性練習:對知識加深理解并轉化為技能技巧。例如在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中,可對基礎知識重點練,強化運算順序;關鍵步驟專項練,轉化為技能技巧;簡便運算完整練,強化對運算定律的運用。

          2) 比較性練習:通過尋同辨異,加深理解。例如求三個數最大公約數與最小公倍數,可以通過尋找它們的共同點及分析它們的不同之處,在對比中加深理解,達到對知識的鞏固。

          3) 變式練習:擺脫學生一味機械地模仿,克服思維定勢,一題多變。例如在學生會解基本形式工程問題后,可加強變式練習,可出現全程為“1”的相遇問題,可變換工作方法,出現“合做……完成一半……”、“獨做……余下合做……”、“合做……余下獨做……”等題目類型,拓寬思維,加強對基本數量關系的理解。

          4) 開拓性練習:通過練習,發展思維,培養能力。在教學“正反比例應用題”時,除了掌握所教比例解外,啟發學生尋找多種解法,可用整數方法解,分數方法解等等,把新知、舊知有機結合起來,融會貫通。

          規律教學范文第5篇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總復習《探索規律》P87-88。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學會運用觀察、猜想、分析、證明等數學活動、發現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數學規律,解決問題。

          2、形成發現規律、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探索、猜想、驗證、歸納等能力的培養。

          2、用語言或運用算式符號描述、表示事物中的規律。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六一兒童節到了,六(1)班同學按下面的規律為教室掛上氣球。

          課件出示情境圖,你能發現下列圖形的規律嗎?(按紅黃紅紅黃,五個

          一組的順序排列)

          第20個氣球是什么顏色的?(黃的)第27個呢?(黃色)

          按照一定的規律,我們能很快地推算出任意一個氣球的顏色。

          二、探索之旅

          (一)探索乘法表中的數學規律。

          日常生活中的規律無處不在,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乘法表中的數學規律。課件出示主題圖,認真觀察,說一說你有什么發現。

          請同學們打開書P87,你能快速的把它補充完整嗎? 

          同桌交流,探索其中蘊含的規律,并用簡潔明了的方式注明你們的發現。

          歸納整理觀察的方法:(1)橫著看,每一行的數字都是第一個數的倍數。(2)豎著看,每一列都是一個數的倍數。 (3)沿對角線斜著的一組數字1,4,9,16,25,36,49,64,81分別是1,2,3,4,5,6,7,8,9,的平方。(4) 另一條對角線上的數字則是以兩端對稱形式排列的。……

          師:“這張乘法表中,我們找出了幾種規律?是怎么觀察得到的?(橫看、豎看或斜看)

          (二)探索圖中正方體個數的規律。

          正方形邊長/cm

          1

          2

          3

          4

          n

          正方形個數/個

          用式子表示正方形個數的規律:X=N×N=N2

          三、鞏固應用

          (一)、P88第3題--擺桌椅

          (1)、1張桌子可坐6人,2張桌子可坐      人,3張呢?4張呢?

          (2)、猜想一下,10張坐幾人呢?

          (3)、擺N張呢? 小組交流 

          (4)、小結規律:不管擺多少張,我們都可以用一個式子表示桌椅擺放的規律4n+2

          (5)、驗證并填寫書P88表格。

          (二)、P88第4題--堆放小球 

          (1)、第5堆有(1+2+3+4+5=14)個小球,

          (2)、第8堆有(1+2+3+4+5+6+7+8=36)個小球。

          (3)、你知道第n堆有多少個小球嗎?(1+2+3+…+n=?)

          (4)、展示高斯求和的故事:1 + 2 + 3 + …… + 100 =5050

          等差數列求和公式:和=(首項+末項)×項數÷2

          (三)、魔方的故事

          第一個圖形由 1 個小正方體搭成;

          第二個圖形由 2*2*2=8  個小正方體搭成;

          第三個圖形由 3*3*3=27  個小正方體搭成;

          由此搭下去,第n個圖形由  n3  個小正方體搭成。

          四、全課小結

          今天在探索規律中,你有什么收獲? 

          你是否應用一些策略?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長方體體積與什么有關?怎樣計算長方體體積?怎樣計算正方體體積?

          五、布置作業

          1、P87第1題。

          2、P88第5題。

          六、板書設計:

                            探索規律

          1、觀察、比較            橫看、豎看、斜看…… 

          2、推理、分析            正方形個數:X=N×N=N2

          3、猜想、驗證            可坐人數:X=4n+2

          用符號(或字母)表        第n堆小球:X=1+2+3+…+n

          示實際問題的一般規律,     正方體個數:X=N×N×N=N3

          并用運算來驗證一般規律。 

          相關期刊更多

          黃金地質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武裝警察部隊黃金指揮部

          能源技術與管理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江蘇煤礦安全監察局

          西安科技大學學報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陜西省教育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