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怎樣做一個好學生

          怎樣做一個好學生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怎樣做一個好學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怎樣做一個好學生范文第1篇

          身為學生的我們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所以,我們要做個好學生,以后做個好公民,以便將來能對這個社會作出貢獻。

          怎樣才能做一個人見人愛,受人重視的好學生呢?在學生方面,一個好學生的求學態度要認真和不恥下問,并要準時交功課。好學生應該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并將老師的教誨銘記在心。

          在品行方面,一個好學生要時時刻刻遵守校規,樂于助人及發揮友愛精神。好學生對師長要尊敬,同學之間要相親相愛及互相幫助。在家里,一個好學生要孝敬父母,幫助父母做家務;對兄弟姐妹敬愛,對弟妹要禮讓。此外,一個好學生要謙恭有禮,不可驕傲自大。

          在運動方面,保持身體健康也是一個好學生必備的條件。有了健康的體魄,才會有充足的體力去求知識和做事。因此,我們要有均衡的飲食,并多家加運動鍛煉身體,使身體強壯和將康。

          如果同學們都能做到上述這幾點,那么你就是一個品學優異的好學生。

          怎樣做一個好學生范文第2篇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迎奧運做文明禮儀好學生》。禮儀是無處不在的,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它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在這陽春三月,春意濃濃、生機勃勃,意味著我們該有一個嶄新面貌。

          那么怎樣才能使小學生禮儀洋溢在美麗的校園里呢? 我們小學生要著裝得體,符合學生身份,體現出新世紀學生篷勃向上的風采,因為儀表、儀容、儀態可以讓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養。 升旗儀式,最為莊嚴。這凝聚了文明與熱血的國旗,在禮儀的包圍中更顯得鮮艷。此時此刻,國旗下的我們要嚴肅認真、精神飽滿、高唱國歌,不負于“禮儀之邦”這個美譽。

          課堂禮儀對老師的教學影響很大,它直接關系著一個班的榮譽與凝聚力,體現這個班的班風班貌。校園禮儀就更重要了,下課后的休息時間,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不拿粉筆頭玩、上下樓梯一律右行、見老師和客人要用普通話主動問好。我們還應該愛護花草樹木和一切設施,不穿越綠化帶,愛護清潔衛生,服從老師管理和接受值周學生的批評勸阻。受到老師的幫助,應主動誠懇地說謝謝。 同學之間也離不開禮儀,它就像油,使粗糙的磨擦消跡,如果有矛盾,多進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寬容待人。培養較強的協作精神,這樣使班級更團結、友誼更深厚。

          怎樣做一個好學生范文第3篇

          我拼命地搖搖頭,想把這個奇怪的問題甩掉,卻甩出了我的成長歷程。其實,很簡單,我曾是個愛動的女孩,也許由于母親曾經是籃球隊員的緣故。可是,后來我上學了,便告別了野外,告別了蝴蝶,告別了魚兒,告別了小鳥,總之,告別了只有小孩子才可以隨心所欲享受的“幸福時光”。那個時候,我不明白為什么,我只知道要做個好孩子就要聽家長的話,遠離我所愛的一切。

          在別的小朋友還在父母面前撒嬌時,我便承擔起了在家中接待客人的“任務”。我費勁地搬凳子,小心翼翼地倒茶,然后安安靜靜地坐著,從不插話,除非客人問我。因為我是個好孩子,媽媽說要做好孩子就必須這樣,客人們也都夸我。從他們贊許的話語和笑容里,我知道我應該這么做,因為這樣才是一個好孩子。

          別的小朋友都在為1+1=?煩惱時,我已經學會了20以內的加減法,盡管我曾對那些小小的數字恨得咬牙切齒,可我還是不止一次地掰著手指頭做一道道的數學題。盡管我很煩、很累,手指頭很疼,可當我看到試卷上鮮紅的對勾,聽到父母、老師的夸獎時,我明白了,我已經是個好學生了,要不然為什么每次考試完,我都會得到一朵大紅花或是一個寫著“三好學生”的獎狀?因為好學生才配得這樣的獎勵呀!

          “好孩子”“好學生”“優秀團員”“優秀團干”“優秀班干”……總之,一切與“好”、與“優”有關的我都有,一切與“差”、與“壞”有關的我都避而遠之。我是父母的希望、老師的期望,所以我不和同學們在自習課說笑,不喜歡聽音樂,不喜歡看課外書,尤其是長篇小說。這一切的一切我都不喜歡,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真不喜歡還是不能喜歡。但無論怎樣,我都已習慣,習慣了把自己置身于別人的希望中。外界的一切似乎都是我的壓力,我沒有力量反抗,我也不想反抗;即便我被這壓力壓得精疲力盡,我也不會去反抗,因為我要做個好學生,好學生似乎就應該“逆來順受”。

          我總是把自己限制在一個人的世界里,我怕自己會一不小心變“壞”。我總是想讓我的朋友也像我一樣做一個規規矩矩的人,可是我無法做到,連我最要好的朋友也無法忍受地說:“你整天就像一個機器人,對什么事都沒興趣,簡直比祥林嫂還麻木!”我苦笑了,但她沒有覺察到,因為我已經習慣了把自己的笑容隱藏起來。我不愿把自己的過去向別人說,因為我不想讓他們感嘆我的變化之大。我為什么會變成這樣?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我很累。

          【作者系河南省社旗縣一高中躬耕文學社社員】

          點評

          怎樣做一個好學生范文第4篇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養成良好習慣,做文明學生》。文明的一切都是由細節構成的,通過這些細節,我們看見了文明離我們國家還有一定距離,因此我們每個學生都應該養成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

          記得有人說過:“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要經常去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為怎樣的人。”做怎樣的人,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在每一個答案的背后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同學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老師時的問早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

          做文明之人,就要會用文明語,做文明事。再簡單地講就是要懂禮貌,明事理。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如果不能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就不能真正做一個快樂的人。文明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時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學問都重要。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珍貴的感情。

          怎樣做一個好學生范文第5篇

          這些話嚼之有味:我們的教育亦是如此:你心中有怎樣的學生,你看到的就是怎樣的學生。我時常回味著那個情景:成績平平的君君、嬌氣愛笑的佳雯悄悄在我的辦公桌上放上一杯杯有些苦澀的檸檬片的潤喉水,當時還覺得有些苦。而現在撫摩著剩下的空檸檬片盒(精致的小盒),心里卻是這么甜。感謝自己,那時候沒有對她們另眼相看,而是總想:再等等,她們會和其他好學生一樣!――我們的學生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可以最可愛;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可以最勤奮;也許不會拿第一,但可以最樂觀!所以,教育是美麗的,美在理解期待!

          有一句諺語說得好:“人生的真正成功不在于你憑運氣抓了一手好牌,而在于你抓了一手壞牌,但是你能把它打好。”而教育的真正成功不在于你僥幸一路走來遇到的全是好生,而在于你遇到后進生的時候,能不能讓他美好的一面,因為從跟你的交往中看到“人性中的溫暖、善良,看到你對他的體諒、包容”,而更多地表現出來。所以,教育是美麗的,美在感染交心!

          當師生變成益友,行動點燃學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時,便是教師實施教育的關鍵時候。記得10年前我遇到一個貌不驚人的“小霸王”,他在同學中影響力還不小呢。有了他,就會有“一顆老鼠屎,搞壞一鍋湯”的局面。怎樣才能讓這“小霸王”成為同學們的小伙伴呢?唯有點燃孩子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相信他,會變樣兒!針對他的實際,適時鼓勵他,與他共同探討科學的學習方法。說實話,孩子腦瓜子不笨,只不過缺乏學習動力。在我的引導下,孩子的進步明顯。然而好景不長,他又一次因一件小事與同學打架,打得人家鼻血直流。我很生氣,嚴厲地批評了他。孩子對我說:“雖然我打人不對,但如果他還說,我還要打。”后來我才明白孩子打人是因為那人挖苦他不是“好人”!我寬容了他,并與他的母親溝通,一起解決了這件事。事后,我對他說:“行動吧,先做一個好學生。”

          以后一段時間,我找機會表揚他,讓他充滿自信。并發動全班同學默默地關心他,讓他感到愛的滋味。因此他似乎變了一個人似的。我又選了一個時機,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鄭重地宣布他為班主任助理,協助管理班級的工作。也許這一切,深深地觸及了孩子的靈魂,他比任何時候都刻苦、自覺,很好地樹立了榜樣。在他的帶動下,整個班級的學習風貌在全校無以倫比。

          今年教師節,我還收到他的一張賀卡:“敬愛的趙老師,還記得以前那個‘小霸王’嗎?此刻只有一句話――感謝您教會了我如何去做一個好人……”

          事過許久,我卻一直忘不了,因為這段經歷告訴我:即使是 “一無是處”的學生,其心靈深處或多或少也有著美好道德的萌芽,因此,對后進生的成功轉化,與其說是教師向他們“灌輸”,不如說是引導他們彰顯自己身上的善良之處、高尚之處,幫助他們樹立“我是有缺點的一個好人”的道德自信。試著時常放大后進生點滴的閃光;讓后進生鼓起自我肯定的勇氣和能力。這樣做,絕不僅僅是一種教育技巧,而是一種對后進生由真誠熱愛而產生的真誠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