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護理外科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1一般資料
本院2013年6月~2014年1月對120例胸外科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措施,作為觀察組,以實施優質護理前的120例患者為對照組,主要疾病類型為肺癌、食管癌、氣胸、胸部外傷等。對照組男76例,女44例;年齡24~82歲,平均年齡(52.6±8.3)歲;觀察組中男72例,女48例;年齡22~80歲,平均年齡(51.8±8.4)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情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即在全面提升常規護理服務標準的同時引入競爭機制。所有患者在出院時完成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語言規范、服務態度、健康及藥物宣教和溝通交流四個方面等四個方面進行評價,結果分為滿意、尚可、不滿意三個等級,滿意與尚可均歸入滿意標準;存在爭議的情況以護理檢查和質量檢查記錄為標準。比較兩組患者上述四個方面的差異。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調查問卷情況
兩組患者共發放240例調查問卷,收回240例調查問卷,有效率為100%。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語言規范、服務態度、健康及藥物宣教和溝通交流四個方面的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護理服務在醫療服務中占有重要地位,因為它是與患者接觸最多、關系最為密切的部分,患者對護理服務的直接感受對于和諧的醫療關系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提升護理服務水平和患者對醫療的滿意度是擺在護理人員面前的重要任務。作者在胸外科從事護理工作數十年,對于胸外科的護理有一定的經驗和認識。尤其是近年來本科將競爭機制引入日常工作,全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使得護理工作的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現將實施優質護理的具體內容和一些經驗認識總結如下:①以患者為中心,滿足患者需求:護理和醫療一樣,其中心都是患者,因此要摒棄以往的只是簡單的基礎護理觀念,使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時不只是機械的從事技術操作,也不只是簡單地執行醫囑,而是要和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關心患者的病情,從心理上給予安慰。責任護理對于大部分患者來時是一種心理上的依靠,在護理人員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因此作為責任護士要用好這份特殊的信任,使患者從入院開始就給予住院指導、住院護理,直到最后的出院指導,在各個護理環節都要照顧到患者的需求。②修訂崗位職責,優化排班方式:重新修訂護士長、主管護師、責任護士、值班護士等工作職責,對于其中的不合理內容要進行改正;要定期進行總結和反饋,召開科務會進行強調和改進。優質的護理需要護理人員有著充沛的體力和精神,因此改革排班制度,制定合理的休息和上班時間表至關重要。為了保持護理人員的體力并且使護理工作更有連續性可在原有班次的基礎上采取彈性排班,減少交接班次數。③加強專業知識培訓,提高業務素養:現代護理認為,豐富的專業知識與嫻熟的技術操作一樣都是優質服務的重要內容。可是要定期舉行知識講座,熟悉本科室常見疾病的基礎知識,尤其是治療原則和常見的手術類型以及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使得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時能夠及時識別一些并發癥并及時采取相應措施,確保患者住院安全。定期進行護理查房,在全科室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護士自身的素質建設對于良好的溝通效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作為護士要提高自身修養,不斷充實自我,除了資深專業知識以外,還應該關注自然、人文和社會等方面的知識,擴展自己的知識面。④引入競爭機制,獎勵與懲罰并舉:將競爭機制引入工作,使護理人員在工作的同事時刻保持競爭性和危機感,促使其發揮自己的特長和主動性、責任心,有助于保持護理隊伍的活力,護士之間也可以相互鼓舞和激勵。并且將護理質量與績效考核掛鉤,對于護理出現問題較多的要給予適當的懲罰,而對于護理工作較為突出的則給予一定的獎勵,例如評選“護理明星”等方式。⑤加強藥物與健康宣教:研究證實,對住院患者實施藥物與健康宣教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滿意度,而且也有利于患者院外服藥的依從性。對所有住院患者均要進行健康與藥物宣教,使其對于自身的疾病有更為深入的認識。在輸液時要告訴患者輸液的名稱和藥物作用,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數。對于一些特殊的藥物要告訴患者不能隨意調節輸液速度,以免引起患者不適。
4結語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接收治療的神經外科患者108例,按照患者就診時間分為對照組及干預組,每組54例。對照組:男28例,女26例;年齡25.6~84.3歲,平均年齡(56±5)歲;觀察組:男26例,女28例;年齡27.1~85.5歲,平均年齡(56±5)歲。所有患者均經實驗室檢查以及臨床病理及影像學資料診斷為神經外科疾病,均排除嚴重心、腎、肝、脾功能嚴重損傷者,并且排除對抗生素等特殊藥物過敏的患者,2組患者性別比、年齡、病情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護理工作缺陷:
根據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本課題研究員對本科室所接收治療的神經外科患者護理問題存在的缺陷,總結如下:①是不是能夠認真切實的執行護士管理規定,嚴格按照三查七對的制度要求自己。②護士盲目的對自己的專業素質自信,不注重細節之處,認為細節瑣碎之事無關大雅。③護士個人修養不夠,對患者態度不夠友善,并且不注重禮節,不注重嚴格尊重患者的感受。④忽視自身專業素養不夠,專業知識不夠、基礎不夠雜實。⑤科室對本科室護士管理不夠嚴謹,制度不太明確,使護士對自己的工作職責不夠清楚,具體護理環節沒做到位,對護理實施不明確,監督不力。
1.2.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患者給予細節護理管理。細節護理管理方法主要從:強調細節護理的重要性,增強細節護理的理念;提高護士職業修養,注重禮儀細節;注重護理內容細化;加強培訓教育,提高醫務人員的整體素質四個方面進行。
1.3評價標準
1.3.1病情變化:
比較2組患者病情狀態變化,包括患者的意識狀態、生命體征變化、肢體運動和感覺功能變化。意識狀態用GCS評分測定,通過睜眼、語言、運動3個方面來評價意識狀態,每個方面5分,評分1~9分為不正常、≥9分為正常。生命體征變化測定包括患者,患者體溫、呼吸、脈搏、血壓、正常與否。肢體感覺功能變化包括患者肢體肌力、肌張力、病理反射、有無感覺障礙等多方面反射甚至有無障礙進行綜合分析以無效、好轉、顯效3個層次。
1.3.2情緒狀況:
比較2組患者愉悅、平靜、抑郁、焦慮、恐懼的心理狀態。
1.3.3患者滿意度:
比較2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包括滿意、一般、不滿意3個程度。
1.4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病情變化比較
觀察組的意識較狀態、生命體征變化和肢體感覺功能變化正常率分別為94.4%、88.9%和85.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7%、59.3%和6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2組患者情緒狀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情緒愉悅、平靜的良性變化者顯著低于于觀察組,對照組抑郁、焦慮、恐懼者顯著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2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46.3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9.6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的發病原因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1)長期高血壓使腦小動脈形成微動脈瘤,主要分布與基底神經節豆紋狀動脈供應區及橋腦,在血壓驟升時,微動脈瘤可能破裂而引起出血;(2)高血壓引起的腦小動脈痙攣可能造成其原端腦組織缺氧壞死,發生點狀出血和腦水腫;(3)腦動脈的外膜和中層在結構上遠較其他器官的動脈為薄弱,可能是腦出血比其他內臟出血多見的一個原因;(4)高血壓可加重、加速或導致腦小動脈玻璃樣變或纖維樣壞死,它使血管內膜大為削弱,促使形成夾層動脈瘤,繼而破裂出血。
2高血壓腦出血外科治療進展
2.1病因及診斷長期高血壓是導致高血壓腦出血的最常見的原因,主要病變血管為直徑100-400微米的腦穿支動脈。腦穿支動脈以直角發自供血動脈,無側支循環,所以血壓升高時無分流血管。隨血壓的升高,穿支動脈出現Charcot-Bouchard(粟粒狀)動脈瘤,從而易出現腦出血。豆紋動脈、丘腦穿支動脈、中腦周圍基底動脈分支、小腦上動脈及下后動脈供血區均是高血壓腦出血的高發區。其他最主要的病因是動脈瘤和動靜脈畸形及其它血管畸形、腫瘤。
CT檢查是早期診斷的關鍵,它能清楚地區分是出血還是缺血性卒中,動脈瘤能確定出血量的大小和部位,顯示引起腦出血的結構異常,如動靜瘤、動靜脈畸形和腦腫瘤,還可顯示并發癥,如腦病、腦室內出血或腦積水。應用造影劑能進一步顯示可疑的血管畸形。MRI和MRA和其有效檢查方法一樣有助于查明血管畸形和動脈瘤等病變。MRI診斷海綿狀血管畸形明顯優于CT及血管造影,并能提供有關腦出血時程的詳細資料。
2.2早期觀察和處理
2.2.1術后高血壓機體對手術創傷和疼痛等刺激的應激反應,可引起術后高血壓。腹部術后高血壓發生率雖然沒有心臟手術高,但高血壓對已有心腦損傷的患者可引起嚴重的并發癥如左心衰、心肌梗死、高血壓腦病或腦出血,并且還可能引起血管吻合口及創面出血。一般隨著刺激因素的消除,體內兒茶酚胺、醛固醇的代謝排出,術后高血壓很快恢復正常。但如果刺激因素持續存在,可導致血壓持續下降。因此,應加強對術后血壓的監測和應激原的管理。護理措施有:①嚴密監測術后血壓。②及時給予降壓處理,一般首選硝酸甘油。③及時去除應激因素。針對患者的焦慮心理,護士要做好心理疏導;積極緩解傷口疼痛;及時給氧;對麻醉清醒后5~7h仍不能自行排尿的患者應給予積極誘導或留置導尿,以免因尿潴留引起高血壓。④控制輸液量和速度。
2.2.2高血壓的處理大多數腦血腫病人血壓增高。血壓過早降為正常有以下危險:減少腦灌注引起腦梗塞;慢性高血壓病人腦血管自動調節功能耐受了高血壓的狀態,血壓降為正常,腦血流減少;動脈硬化的病人,局部血流狹窄,血壓下降后血流量明顯減少。所以高血壓的處理應該保守,只有當平均動脈壓MAP>16.7~18.0kPa(125~135mmHg),或舒張壓>16kPa才給予處理。
3高血壓腦出血的護理體會
3.1心理護理該類患者大多均為中老年患者,由于起病后喪失自理能力,常有焦急、恐懼、孤獨的感覺。由于病程長,患者多有抑郁或煩躁情緒,這些不良因素妨礙病情的康復,我們應給予耐心而細致的生活護理,多安慰、開導患者,使他們恢復戰勝疾病的信心。
3.2專科護理
3.2.1中樞性高熱的護理應給予物理降溫和氧氣吸人,以減輕腦部耗氧量和增加血氧含量。
3.2.2肢體和皮膚的護理手腕和足躁應置于關節功能位置,各關節受壓部位應托以棉墊,定時給予低幅度、慢動作變換和按摩皮膚;當翻向健側時,應墊以枕頭支持患肢,以防關節強直。但發病2小時內只能小范圍的動肩、俘部,以免因翻身而牽動頭部。
3.2.3病情觀察應用脫水劑時應保持快速靜脈滴人或推注,以保證體內高滲脫水作用,隨時觀察血壓和尿量變化,記錄2小時出人水量,定時測T、P、R、BP,嚴密觀察神志、瞳孔變化,保持呼吸道通暢,痰粘稠時予以輕拍背部或吸痰。
參考文獻
[1]賀晶,高英茂,管英俊.等胚胎神經細胞的培養方法及應用[J].細胞生物學雜志,2004.
[2]卜壽山,許金菊.神經生長及其受體與周圍神經系統關系的研究進展[J].皖南醫學院學報,1999.
課堂教學主要是通過教師的講解來向學生傳授知識,教學語言的表達方式和內容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教師如能用幽默風趣、繪聲繪色的語言輔以惟妙惟肖的手勢動作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有愉悅體驗。外科護理學這門課程的專業術語多、知識點分布面廣、內容比較雜,對前期較少接觸臨床的學生而言,有的內容很抽象,聽起來枯燥乏味,學習有一定難度。教師應依據本課程的特點,用幽默風趣的語言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和知識點盡量生動形象,這樣就會使學生產生興趣,聽課注意力集中,學習積極性提高。準確、簡練又幽默的教學語言是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形成的,只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予高度重視,經常總結經驗,并有意識地加以訓練,時間一長就會收到明顯效果。
2將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有機結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多媒體教學以多媒體技術為載體,集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于一體,使教學內容直觀、清楚,表現形式活潑。運用多媒體進行講解,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動態性和三維性強的特點。教師根據教材各章節的內容制作PPT或Flash課件,使一些原本抽象、枯燥的內容形象生動。對同一系統中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特點的課程內容用表格進行比較,使學生更容易找到規律,變死記硬背為理解記憶,從而理解透徹、記得牢固,并且教師有充裕的時間將重點內容講清楚、講透徹、講生動,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在傳統教學中,板書浪費了大量的上課時間,如在講授燒傷分級的時候,大量的板書往往使學生感到抽象、枯燥、乏味。而用多媒體教學,先用視頻展示燒傷病人的情況,再展示皮膚解剖結構及相應燒傷分級示意圖,加上教師講解,使課堂內容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生動有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明顯提高。多媒體教學雖然有很多優勢,但也存在不足之處:多媒體教學課件代替了板書,信息量增多,教師講課進度較快,加上在多媒體教室上課需要避光,光線一般較暗,學生難以在課堂上看教材和做筆記,容易跟不上教師的講課節奏,從而產生畏難情緒。而傳統教學方法的優點是光線明亮,信息量較少,講課進度較慢,學生可以同時看教材、聽課和做筆記,尤其是教師可在實訓室對護理操作一步步進行有序的操作示范和講解,并可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隨時進行調整,必要時可反復操作示范及減慢操作速度,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多媒體課件雖然可在屏幕上展示外科護理操作的動畫及視頻,但有些細節操作無法清晰顯示,并且不能根據不同學生的接受情況及時進行調整,往往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如T型管護理,在教師帶教過程中,演示更換引流管的操作時,往往需要多角度反復進行講解演示,而依靠視頻講解則無法完全使學生掌握操作的細節及要點,仍需要教師在實訓現場進行實際操作指導,才能使學生理解、領會并真正掌握和牢記所學的操作方法。通過實踐筆者深刻體會到,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課堂理論教學必須與實踐相結合、多媒體教學必須與傳統教學互補,才能更有效地使學生對課堂內容領會、理解和記憶。同時,教師要繼續鉆研和提高多媒體課件制作的方法和技術水平以及教學藝術,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外科護理學課程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3巧妙設疑,發散思維,活躍課堂氣氛
設疑提問是教學活動中常用的一種方式。通過設疑提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思維火花、開發智力。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思考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因為疑問能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能促進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和思考。顧名思義,設疑就是提出問題。如果問題設計得好、運用得當,就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使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與教師合作,使整個教學過程順利進行,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它是一種教學藝術,設疑不是讓學生馬上回答,而是設置懸念,使學生處于暫時的困惑狀態,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散其思維,從而使其提高探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理解問題的能力。設疑得法可引導學生產生發散性思維,興趣大增、思維活躍,也能使課堂氣氛活躍,且設疑得當能承上啟下,自然引出下一個將要學習的知識內容。然而設疑不得當,課堂氣氛就有可能“死氣沉沉”,難以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那么,如何設疑才能產生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呢?筆者認為:(1)設計的問題要圍繞課堂內容、要有新穎性、要讓學生感興趣,可引起學生對問題的思考;(2)提出的問題要難易適當,提出的問題太難,超出了學生已有的知識范圍,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影響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課堂會“冷場”;相反,提出的問題太容易,調動不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和積極性,會使學生思維懶惰。只有提出的問題難易適中,才能幫助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和透徹理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此外,要使課堂氣氛和諧、輕松、愉快,讓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教學中教師必須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引導學生回答問題,對學生的回答及時給予肯定和補充,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授課的過程中。如在講授膽道手術后病人的護理時,提問:將T型管內置于十二指腸進行膽汁引流有哪些優點?讓學生思考和討論,然后由學生選代表上講臺發言,最后由授課教師進行統一補充解答,得出正確答案:(1)促進了腸道功能的恢復;(2)促進了食物的消化與吸收,特別是脂類食物的消化吸收;(3)避免了大量膽汁外流而造成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實踐證明,設疑的教學方法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最重要的是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4角色扮演,情景模擬,增強學習主動性
角色扮演是指在創設的仿真工作情景中,要求一些訓練成員扮演角色并出場表演,按照一定的工作要求完成一系列任務。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旁觀者仔細觀察和評價表演者,以達到鍛煉表演者某方面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目的,具有真實、形象、可靠的特點。情景模擬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創設一定的模擬情景,使學生在接近真實的情況下扮演某種角色、組織學習、進行學習和研究,以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外科護理學主要是傳授外科疾病手術前后的護理知識,盡管各種外科疾病的護理要求不同,但手術前后的基本護理技術,如輸液、量血壓、量體溫、鋪床單、穿脫手術衣、刷手、傷口包扎和清創換藥及手術后的引流管護理等是相同的。根據此特點,教師在講授理論課后,開展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的實訓課,利用教學模具(模型人)模擬被救治的病人,學生扮演臨床值班護士,親手操作,對“病人”進行救治護理,實訓室則充當救治現場。教師對學生的操作訓練加以指導,并規定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操作步驟,要求達到一定的質量目標,發現不規范的操作及時給予糾正,并向在場的學生示教正確的操作技術,然后要求學生重復操練,直至學會為止,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在實訓過程中,教師邊指導邊提問,啟發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讓學生在體驗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問題進行討論,最后教師進行統一解答、歸納和總結。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的實訓課,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規范了操作技術和操作程序,而且增強了學生的無菌觀念和時間觀念,鍛煉了他們發現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加深了學生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和創新的能力,深受學生歡迎。實踐證明,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的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此種模式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的互動式教學方法,改變了過去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模式。在這種互動式教學過程中,學生熱情參與、積極投入,學習主動性明顯增強,遇到問題時主動思考、主動分析,在思考過程中又主動提出問題,教師再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對學生的不正確操作手法進行更正和示教。這種互動式教學方法改變了過去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變被動為主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了教學效果,對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有一定的提升。
5分析案例,任務驅動,善教樂學
[摘要]本文針對目前外科教學中存在的忽視能力培養的偏向,論述了改革外科護理學實踐教學的重要意義,提出了如何改革外科護理學教學,加強護生學習興趣及綜合能力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外科護理;教學;改革;實踐
高等專科醫學教育的任務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實用型”的醫藥衛生人才。這就是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傳授知識與發展智能相結合的原則,使學生不僅要掌握醫學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有運用知識和技能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索、研究和發展新知識、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1目前外科教學中的不利因素
1.1教學思想僵化,教學方法陳舊
多年統治醫學教育的傳統教學思想存在著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重理論考試,輕能力考核的偏向。在這種教學思想的影響下,中等衛生學校教學工作難以擺脫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倉庫理論”的思想束縛,大多數教師還沿用“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方法。教師不顧學生學習認識過程的客觀規律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把學生看作是一種盛知識的容器,一味地把課本知識、結論強行灌輸給學生,從而抑制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使學生思想僵化,養成的認知心理是趨從性的,思維是重復的、再現型的。
1.2教師隊伍素質問題
目前高等專科學校教師隊伍的智力結構很不合理,普遍存在資力淺,畢業后再教育不夠,知識老化,臨床經驗缺乏等問題,教師外出進修機會少,到醫院參加臨床實踐也沒有保證,長年同教科書打交道,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
1.3考試制度問題
目前高等專科學校的考試工作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偏重理論考試,忽視能力考核和基本操作考核,命題多為“求同法”,多考課本的現成答案,而很少提倡“求異法”,考核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
1.4外科實驗教學問題
由于外科教材內容繁多,學時緊,為完成理論授課任務,實驗課學時偏少。另外,外科實驗室設備不齊,缺乏手術室的基本設備,實驗室沒有按手術室模式設計,無法讓學生適應手術室的環境,不利于無菌觀念的培養。
1.5外科見習問題
雖有合并后的附屬醫院,但各醫院和學校的關系不大密切,使外科臨床見習教學失去了主動權,臨床見習得不到保證,無法按教學大綱要求實施。
2外科教學改革具體措施
2.1堅持傳授知識與發展智能相結合的原則
在教學工作中,改變重傳授知識,輕能力培養的傳統教學思想,一方面選擇有關知識的精華傳授給學生,同時把注意力集中在獨立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上,以增強將來從事醫學工作的適應性,“不僅能給學生以面包,同時交給學生以獵槍”。
2.2揚棄傳統,繼往開來,探索有效的教法
提倡現代教學理論中啟發式教學思想,依據教學的客觀規律不斷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成功地使學生學習的思維情緒和智力活動始終處于積極狀態,從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自覺地獨立地展開思維,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和技能,發展智力,學會學習,提高思考力。
2.3提高老師隊伍的素質,改進教師隊伍結構
為適應現代教學思想的要求,系部、教研室高度重視臨床教師的臨床實踐能力,有計劃、有步驟、分期分批輪訓教師,把一次教育的觀點轉變為終身教育觀點,進行“智力投資”。要求教師解放思想,擺脫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認真學習研究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深入開展教學研究,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加強學生能力培養,不僅讓學生學會,而且讓他們會學。
2.4改進考試制度
執行雙考制,既考理論又考操作。理論考試命題以教學大綱為準,出題活,避免考單純要求學生記憶的題目。既考核知識掌握深度,也考核知識廣度;既考核掌握知識的準確性,也考核運用知識的靈活性和反應速度。
2.5加強外科的實踐教學
2.5.1加強外科基本操作訓練
加強實驗室設備,把實驗室改裝成手術室模式;在外科基本操作教學中,注意抓好嚴格要求、規范示教、及時糾錯、反復訓練、加強指導、把關驗收等環節;外科考試執行雙考制,并且每學年舉行一次外科基本操作競賽。
2.5.2重視外科臨床見習教學
學校領導大力支持、重視臨床科見習教學;加強醫院與學校之間的密切配合,開展醫院與學校技術協作,把外科的臨床見習任務交給醫院外科護理部協助完成,充分發揮醫院在培養人才方面的作用,提高了醫院臨床醫師的醫學理論水平;加強外科的師資力量。每學期抽出部分教師到醫院參加臨床實踐,并負責臨床見習任務;要求臨床教師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和工作積極性。見習前預先選擇好病例,見習中抓好床邊討論和病例分析,加強臨床思維與智能的培養,切實加強外科基本功的訓練,包括病歷書寫、護理記錄、外科體檢、無菌操作及常用的診療操作等;改進臨床見習方法,提高見習效果,讓學生早接觸臨床,多接觸臨床。從一開始學習外科就讓學生到醫院見習,使他們從感性上了解外科臨床工作的概況,了解醫院、醫師對患者應負的責任,對社會應盡的義務,具體看到將來的工作和肩負的責任,使他們自己的學習目標和方向更加鮮明、具體,從而提高學生對自己的責任心,并激發他們學習外科的興趣和積極性。
2.5.3做好實習前的外科基本技能的訓練
實習前用一定時間讓學生到實驗室再進行一次外科基本操作訓練,重點放在外科無菌技術和打結、縫合上;集中見習兩周,把實習生分成若干組安排到市內醫院各科室集中見習,目的是讓他們在奔赴實習基地前能了解臨床各科的工作程序,學會開醫囑、開處方、書寫病歷、填寫各種檢查化驗單、記錄病程記錄、術前討論等,以便于工作下到實習點后能較快地適應臨床工作。
通過以上各項改革措施,在學校、系部領導及教研室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護生學習外科護理學的興趣有了明顯改善,理論知識、實踐操作水平及工作責任感都有了明顯的鞏固和提高,各實習醫院及護生反應較好。
參考文獻:
[1]孫勤,左月燃.護理大專外科護理學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與實踐[J].護理雜志,2003,6.
[2]徐友和,蔡錦芳.臨床外科教學實踐的幾點體會[J].實用醫藥雜志,2003,3.
[3]呂志珠.改革外科護理學實踐教學的探索[J].醫學教育,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