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五年制大專金融管理存在的問題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市場需求中五年制大專畢業生的優勢。
1.用工成本較低。對于企業來說經營中人力資源的成本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五年制大專生初次就業對于工資待遇的要求較低,企業會支付相對本科生、研究生較低的工資待遇。
2.營銷關系網較寬。金融行業業務中對于業務拓張極為重視,五年制大專生的生源通常來源于本地區,而在經濟發達地區學生就業也通常會選擇本地,原本的社會關系資源可以在金融行業的金融產品營銷中得到運用。
3.學習能力較強,接受新事物快。金融業存在產品業務更新快的特點,需要從業人員盡快了解新產品、操作新業務,五年制大專生畢業時年紀較小,接受能力較強,可以很快的適應新的發展。
4.具有較好的精力和體力。金融業工作較為繁忙,需要從業人員良好的體力和精力適應較大強度的工作。年輕的五年制大專生恰好具有該方面的優勢。
5.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金融行業亟需一定的創新業務,五年制大專生有朝氣、膽大,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
(二)市場需求中五年制大專畢業生的劣勢
1.知識面較窄。金融業就業人員尤其是一線營銷人員通常需要較豐富的知識儲量,綜合的服務能力,但五年制大專生的知識基礎較本科生和研究生是薄弱的,而且知識面不夠廣。
2.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當前的五年制大專生通常為90后的學生,年級較小,缺乏對于社會工作的適應能力,雖然具有較好的精力,但其卻通常缺乏堅持努力工作的態度,存在抱怨工作的態度,甚至對于工作不夠重視。
3.溝通能力一般、缺乏經驗。由于社會閱歷較少,很多畢業生在溝通能力方面較為欠缺,在工作中不能很好的與客戶進行良好的溝通。
(一)合作態度
當前的校企合作中,校方希望能夠讓學生更多的到企業中實際學習,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希望企業能夠提供“在職師傅”,提供實際工作場景;而合作方的企業卻希望能夠得到實際利益,希望學生能夠真正為企業帶來價值,儲備下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并不希望過多的占用銀行的資源。合作態度上的不同導致合作關系不穩定。
(二)師資隊伍
校企合作常見形式是學生到企業學習,獲得企業人員的在崗教學,讓學生在實際的工作場景中得到指導,較快的獲得職業能力提高。但當前銀行業務人員工作繁雜,業務量大,很多是無精力或者在思想中不愿意去帶“徒弟”學習,在師資上無法達到校企合作的目的。
(三)培養方案
當前有些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將學生放到企業中就認為達到了合作。但在學生進入企業前,雙方并未制定任何培養方案,隨機的遇到工作場景。這樣的培養方式降低了培養的效率,而且培養效果無法達到。
(四)合作監管
當前校企合作主要由校企雙方參與,并無其他部門的加入,缺少了最基本的監管。雙方本身、社會、政府對于這種合作形式并為投入足夠關注的精力,不能在良好的監督下進行,致使此類型的合作無法達到合作之初雙方期望的效果。
三、新形勢下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探討
(一)合作達成,合作關系
穩定是需要雙方能夠滿足彼此的要求,對于企業來說,國家明文規定企業因接受實習生所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按現行稅收法律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有利于企業的合理避稅;學校應出面講明能夠為其提供人才到崗的保障,對實習生進行校企雙方的共同管理,達到人才服務相對穩定;企業還可以借用學校的教師資源,對金融業行業從業人員進行培訓。以上的優勢必然會使企業增加合作意向。對于學校來說,企業應該出面講明在人才就業上提供相應崗位,能夠為校方提供實習工作場地和實踐師傅,并且行業精英可以與在校教師交流業務,更新行業知識。
(二)師資共享
學校教師和企業人才具有各自的長處,雙方既可以交流行業知識又可以對學生的學習的指導方面相互合作,互補教學。校企雙方在合作期初制定好雙方在教學中師資的安排,包括人員安排、教師教學制度安排、教師權利與義務、教師職業道德等進行詳細的討論,并形成文件雙方簽字。
(三)雙方培養全程參與
校企合作不是臨時性的合作,而應該是長期的、穩定的、發展的合作形式,因此在對學生的培養過程中雙方都應該投入足夠的精力對其教育。在合作初期雙方就應該制定好學生的培養方案,制定好具體的教學計劃、授課方式、教學后學生的崗位安置問題。
(四)政府監管加入
校企合作要想達到更好的合作效果,需要政府的加入,政府應該針對校企合作制定對應的管理條例,從政府層面對其進行監督管理。并且政府的加入可以為合作提供更多的便利條件,使校企合作的前提條件更加成熟。
(五)法律保障
校企合作由于會涉及到權利與義務問題,因此我國應從法律角度進行監管,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制定法律,從法律層面上管理雙方的合作,促進校企合作進一步發展。
作者:趙星星 單位: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