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安全教育在護理技術操作教學中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護理安全是護理技術操作教學中最為重要及關鍵的組成部分,在實際護理工作中,患者個體差異性大,護理人員必須熟知各項護理技術操作并能夠熟練應用,同時可預見每項護理技術操作規范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確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護理服務。為此筆者就以35名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安全教育在護理技術操作教學中的作用,其結果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期間到我院入職護理人員70名,根據數字隨機表將其分為觀察組35名和對照組35名護理人員。觀察組男性2名,女性33名;年齡18~24歲,平均年齡(20.3±1.2)歲;學歷:高中及中專12名,大專及以上23名;對照組男性1名,女性34名;年齡18~23歲,平均年齡(20.6±1.0)歲;學歷:高中及中專13名,大專及以上22名;兩組護理人員基線資料經統計學處理,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兩組護理人員均接受常規教學培訓。根據培訓手冊及培訓方案,采取集中授課、個案護理、集中操作示教、自學、電化示教等方法,護理人員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練習,并臨床應用,然后根據教學培訓內容對護理方法進行考核評價。觀察組的教學中采取護理安全教育。①教學設計。根據護理教學內容,相關工作制度,制定教學方案,明確教學實施措施、操作目的、目標及操作過程。操作者應明確護理技術操作目標和結果標準,護理技術操作基本內容:核對、評估、操作準備、尊重患者知情權、操作步驟及操作后等環節,在操作步驟中應嚴格按照操作原則,選取準確合理操作方法,熟知注意事項,嚴密觀察,及時發現異常問題并處理;操作后應保證患者的舒適度和安全性,整理物品,詳細記錄等。核對是護理技術操作關鍵環節,保證患者與即將實施護理技術操作相吻合;評估患者病情是否能接受此項護理操作及存在的安全隱患;環境條件是否合適,機械設備是否符合護理操作要求。護理人員尊重患者知情權,及時告知患者護理目的、步驟、安全性、有效性、風險,做好患者心理準備,并簽訂知情同意書。在操作中,護理人員應嚴格按照操作要求,如無菌技術操作原則、隔離防護技術操作原則,不斷提高自身職業素質、安全及健康意識。操作后正確處理護理操作期間的物品,根據醫療廢棄物處理原則對物品進行分類、放置和處理,并做好記錄。同時幫助患者,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臨床癥狀,不斷提高患者舒適度及安全性。②教學方法。教學中,幫助護理人員建立護理技術操作的安全意識、整體理念,確保護理技術操作的系統性,為護理安全打下堅實基礎。根據Tyler行為目標模式,將護理技術操作目標分為3個領域,包括:認知、情感和精神運動領域。分析護理人員應該完成的任務、學習需求和學習目標;明確技能分層、教學具體目標、教學內容;根據教學實際條件,盡可能提供必要的教學資源;加強教學開發,擬定教學測試標準,選擇正確合理的教學方法,提供針對性教學練習,安排教學模式,明確完成教學目標需安排多少教學工作;試教,確定教學的有效性,并采取必要的補充和改進措施。③教學安排和學習過程。首先在認知階段,要求護理人員能夠記住操作程度、步驟和注意事項;按照操作程序學習每一環節中的內容和要求,掌握護理行為要求和操作方法;熟知護理操作應遵循的原則、相關知識和涉及的法律法規,并能夠準確運用保障職業安全和健康的操作技術。準確有效識別護理操作風險及后果可能出現的損害程度,能夠采取有效的應對風險措施。其次強化階段,應評價整個護理技術操作是否正確,效果是否達標;評價在操作中有無關心、愛護、體貼和尊重患者,操作動作是否正確、安全、合理、有效,服務態度是否友好、耐心、熱情。④效果評價。擬定測試標準,按照學習目標評價護理人員學習效果,包括:學習目標是否完全實現;學習目標部分實現;學習目標未實現,并準確記錄。
1.3評價標準
護理安全能力:自制調查問卷表,評價護理人員護理安全能力情況,內容包括:發現、分析及解決護理安全問題,分為提高、無改變及降低三級。護理成績:分為理論和技能考核,為百分制。護理不良事件包括:院內嚴重感染、用藥錯誤、安全意外等。
1.4統計學方法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本次研究中具體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檢驗時采用χ2,P<0.05代表兩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人員考核成績對比
觀察組理論考核成績(91.6±4.5)分,技能考核成績(92.1±2.7)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理論考核成績(78.8±6.3)分,技能考核成績(79.1±5.8)分,差異顯著(P<0.05)。
2.2兩組護理人員護理安全能力提高情況對比
觀察組護理人員護理安全能力提高率為97.1%(34/35),對照組護理人員護理安全能力提高率為71.4%(25/35);兩組對比(P<0.05)。
2.3兩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5.7%(2/35),對照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2.9%(8/35);兩組對比(P<0.05)。
3討論
隨著患者及患者法律意識及維權意識的日漸增強,對護理操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實際護理工作中,應個體性差異,均存在安全隱患,增加了護理操作的不安全性,易誘發護理糾紛。因此,在護理技術操作教學中采取護理安全教育則顯得十分重要,護理安全一般是要確定患者在接受護理期間未發生超出法律、法定規章制度的心理、功能上的損害、障礙或死亡。通過護理安全教育,使護理人員可見每項護理技術操作規范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確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護理服務。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理論、技能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護理安全能力提高率多于對照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通過護理安全教育,可明顯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操作能力,掌握全面的護理知識,提高護理人員護理安全能力,從而可更好的預見安全隱患,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以此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避免發生護理糾紛。在護理安全教育中,應積極分析護理人員學習中所出現的問題,找出學習目標未實現的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改進措施加以改善。總而言之,安全教育可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護理人員護理水平,作用顯著。
作者:張昕妍 單位:吉林醫藥學院護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