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成年人鋼琴教學特點及方法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基本功與手指技能的科學
訓練是一切鋼琴演奏的前提、保障與基礎成年人接觸鋼琴時間短,但理解力強、目標性強,學習中常是心里明白而手笨,容易形成眼高手低的問題和急于求成、好高騖遠的心態,因此首先要讓成年人明白:手指技術是一切鋼琴演奏的基礎,任何優美的鋼琴音樂的展現都是在嚴格過硬的手指技術保障的基礎之上,才能為游刃有余地表現出來;學鋼琴的道路,也是一條只有不斷調整與尋求一種最適合自身的方法來提高效率、少走或不走彎路,并無其他捷徑可走。
1.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正確的坐姿
無論是對成人還是兒童初學者,教師首先講解和強調練琴及演奏過程中的正確坐姿及琴凳的合理擺放都是非常必要的。鋼琴演奏是一門視聽結合的表演藝術,演奏者良好正確的坐姿,不僅能給欣賞者帶來視覺上的美觀,同時也能使其自身達到真正的放松。在演奏過程中,手臂、手腕與鋼琴保持一個合理正確的角度,為下一步奏出正確優美的音色奠定基礎。一般來說,學生應坐到琴凳的三分之一的位置,上身保持自然直立,腰不要彎曲,兩腿自然放松分開,雙腳踏地置于踏板附近。當身體略向前傾,將雙手置于琴上時(初學者一開始可使兩手臂的距離大概保持與肩同寬的位置),大臂與小臂之間能大致成90度角,則琴凳擺放位置是較合理的。這樣的坐姿重心是略靠前的,在演奏中便于將手臂的力量自然通透地傳到指尖上來。切忌不能把琴凳完全坐滿,身體向后仰或過于向前傾,使大臂與小臂之間角度過大或過小,這都是不正確的,會對演奏造成不利影響;演奏過程中亦不能將雙腳懸空或放在過于靠后的位置甚至琴凳下面,這樣容易造成彈奏中重心失衡無法控制。
2.正確的手型、基本演奏技巧與正確的彈奏
方法是一切鋼琴演奏的基礎成年人手指骨骼和韌帶已發育定型,在適齡時沒有得到相應的手指訓練,因此彈琴時相對兒童關節容易僵硬緊張,此時教師如再刻意強調手型,更容易造成學習者未彈就先緊張的狀態,但正確的手型與觸鍵在鋼琴演奏中又非常重要,因此針對成年人鋼琴手型的教學,教師最好不要采取同兒童一樣的辦法,先講彈鋼琴的手型要求是怎樣的,然后再讓其做到和模仿,或采用握拳等方法,這些都容易造成成年學員的緊張。教師可讓成年學生自然站立,雙手自然下垂、放松,然后用一只手托舉起另一只手的小臂放到平面上,調整好手腕的高度,使手腕與小臂一平,然后告訴學生此時觀察到的手型才是最好的;應讓成年學生明白鋼琴演奏中的手型不是刻意做出來或模仿出來的,而是每個人最自然放松的狀態下將手放在平面上自然形成的,如果在演奏過程中不是這樣的狀態,就說明此時沒有真正放松,所以老師才要提醒并加以幫助調整,使之重新回歸到人體自然放松的狀態中再接著演奏。另一方面,成年人有著優越于兒童數倍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因此對成人鋼琴入門教學。首先沒必要過多糾纏于單獨手指斷奏的練習上,而應在做到手指能夠獨立站立的基礎上盡快步入到連奏的練習(四五指的連奏可隨后進入)。連奏可從每兩個手指做起,再到三個手指、四個手指,直至全部手指之間的正確連奏。成人的理解力是很強的,但又由于從小未接受過系統的訓練,對聲音的辨識力差,手指連奏技術如跟不上,在彈奏過程中是很容易產生內心急于求成的狀況,出現沒抬手,每個手指之間也未能真正做到連奏,有些學員甚至干脆一個音一抬小臂的用手“砸”琴或用單個手指“按”鍵,造成音與音之間無法連貫,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對成年人,教師一開始就要強調連奏的重要性,告訴學員后一個音落下的同時再松前一個音才是真正的連奏;要強調在鋼琴演奏過程中,除了同音和樂譜上一些特殊演奏方式的要求外,音樂均已連奏為主,這樣的音樂才是有走向感和線條感的優美的音樂;并要讓學員通過反復聆聽的方式仔細辨識連奏與斷奏在演奏同一練習或作品時聲音質感上的不同。第二,成年學生由于受生理條件方面的限制,在抬指方面要比兒童困難得多,教師對此應對成年學員相應放寬要求,不必像要求兒童那樣要求成人必須高抬手指,但亦不可不抬指。教師可鼓勵成年學生在小幅度范圍內做小動作的抬指,抬指與落鍵速度要快,做到要彈再抬,抬起便快速落下,能控鍵愈快,放松便愈早,不要過早提前抬指。第三,教師對成年人彈奏過程中要始終強調手指小關節的站立,勿折指,對接近發力點和受力點的指關節的訓練,是千萬不可忽視的。發力在瞬間,力量要集中,觸鍵點越小(集中于指尖而非指肚),出現的音頭音色才越干凈,鋼琴老師經常強調的“顆粒感”、“聲音要干凈”即是如此。用這樣的方式彈奏,方能彌補成年學員因無法像兒童那樣靈活流暢的高抬手指而造成的在彈奏中力度不足、聲音不干凈的狀況。最后,成年人感悟力強,因此在彈奏時教師要引導成年學生感受手臂完全放松時手指指尖承受的力量感,以及在連奏過程中手指重心力量的快速轉移。所謂的聲音力量“要通透”,即是指在彈琴時,要將身體發出的力量,通過肩、肘、腕、掌、指各關節,有效地傳達到指尖上來,做到發出強力時,肩、肘、腕、掌、指各關節無梗阻,發出弱力時,肩、肘、腕、掌、指各關節能控制。為使成年學員能夠充分深刻地感受到身體、手臂力量的通透傳達,在學習完連奏后,可接入音程、和弦的學習。每個音程、和弦之間都要求學生完全抬手,做好放松后再彈下一個音程或和弦。用這樣的方法來練習和體會身體完全放松時,手臂甚至身體的力量通透傳達到指尖上的感受,并聆聽此時奏出的單音、音程、和弦的音色,告訴學員鋼琴老師常說的“聲音要通透、深入”便是用這樣的方法演奏出的音響,培養學生對良好音色的辨識能力。對成年人,可在完成連奏、音程、和弦的教學后,再進一步加進其他演奏方法如:跳音、重音、琶音、音階等的學習。
二成年學員練琴及彈奏中需注意的問題
在鋼琴演奏中,一開始就要掌握正確快速地讀譜識譜的同時,要迅速地在鍵盤上找到對應位置,同時還得兼顧手型和其他音樂要素的正確彈奏,這種多項思維能力對于成年學員來說往往會吃力很多,尤其是在進入一目雙行的大譜表的識別、音符鍵盤的對應關系、以及雙手配合的演奏上更是如此。但成人對音樂的記憶、感悟能力比兒童強,所以很多成年學員在學琴練琴初期為了圖省事,便常常喜歡在聽完老師做示范、或教材附贈的CD后,憑聽覺感受在琴上進行相應練習;或者自己只識一遍譜,對樂譜內容有個大概了解后便把樂譜丟到一邊,只依靠記憶在琴上練習和演奏;有些人還干脆在譜上標上阿拉伯數字以代替對五線譜的讀譜識譜。這些做法在學琴初期教師就要及時發現并嚴格制止。對于之前從未接觸過聽音訓練的成年人來說,不是每個人都能具有對音樂完美高超的記憶力和聽力,很多這樣做的成年人都會造成自己完全彈錯也聽不出來,或中間彈斷回到樂譜上時根本不知自己彈到了哪兒、無法真正用樂譜來指導自己的彈奏,這種不遵照樂譜的練習與彈奏是不理性的,而鋼琴練習的過程永遠都需要先有理性(樂譜)指導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再充分發揮感性,理性與感性交替往復的過程。對樂譜不熟便加以回避,便只能會越來越不熟。教師一定要培養成年學員養成正確快速讀譜識譜,以及在鋼琴鍵盤上找到對應關系的能力。初學者即便困難,也要努力這樣去做,甚至在彈熟練后眼睛也要養成看譜的習慣,以強化音高、鍵盤位置、樂譜這種眼、手、耳三者對應關系的熟練程度。在彈奏過程中要養成多看樂譜的習慣,不可只盯在雙手上,應讓雙手逐漸靠盲彈找到鍵盤間的距離感,同時注意傾聽,仔細分辨音高、音色、力度等,這種視譜練習不僅能提高視奏的能力,對培養內心聽覺(看聽結合)、提高視唱練耳水平也大有益處。成年人理解力強、目標性強,所以容易急于求,不肯花精力去琢磨、掌握正確的彈奏方法,只要能彈幾個曲子就行了,結果彈出的曲子支離破碎;或是急于彈奏大曲子,不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不愿做必要基本練習的結果,就是欲速則不達。成年人學鋼琴,單手掌握一些技術還比較容易一些,而一旦涉及到雙手配合時就往往吃力得多,這也是一個較普遍的現象。其原因就是兒童從很小的年紀起就已開始進行訓練,使左右腦獲得了相對平衡的刺激,因此極早地就被開發訓練出了多維的思維方式,即在同一時間內做不同動作的能力,而成年人已過了這一“黃金”時期,要再開發就難得多了,因此,成年人在練琴時一定要慢練,遵循技能形成的客觀規律性,要明白鋼琴演奏技巧的掌握、演奏能力的提高,都是以充分的練習為前提的,因此要遵循腳踏實地、循序漸進的練習方法。學習一首曲子或一種新技巧的初級階段,必須用慢速練習。慢練就好體操比賽中的“慢鏡頭”,能將我們練習中出現的問“放大”,把難化解的問題和動作分解為若干個易解決的小問題,是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方法的唯一途徑;慢練還能使頭腦有充分的時間將音符、時值、力度、表情、手型、放松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兼顧,體會音樂,分析技術上的困難,這樣的練習才能起到提高質量的作用。在演奏中,最忌諱的就是經常在某些地方中斷下來,對技巧困難的部分總是“拋錨”,這些地方就要抽出來單獨練習,避免每次都是從頭到尾過一遍的練琴方式,這樣就可防止因不熟練造成粗心不準確、或在作品有難度的地方常常斷檔或速度忽然跟不上的問題;另外,還要養成分手、分聲部練習的好習慣,特別是針對一些復調作品,將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在一只手、一個聲部上,使他們彈準確、甚至達到下意識的熟練程度后,再加上另一手或多聲部的練習,效果會更好。總之,毫不夸張地說,慢練無論是對初學還是對快速或技巧較難的段落,都是可以使其致勝的“萬能法寶”。
三對教材、曲目的選用和教學方面的幾點建議
在對成年人進行鋼琴教學時,教材及曲目的選用既要符合成年人生理及心理的特點,又要考慮和兼顧個體的差異。
1.要遵循入門循序漸進、進度上可以點代面的原則
成年人理解、分析能力強,但多維思維及雙手的協調配合能力差,因此在對成年人進行鋼琴教學時,教材及曲目的選用上要遵循入門循序漸進、進度上以點代面的原則。針對兒童或專業使用的鋼琴啟蒙教材《拜厄》,經本人實驗,并不適合作為成人學習鋼琴的首選入門教材。對于成年人,即便一開始讓其雙手同時演奏do-sol這樣音高相同的五個音,他們也會比兒童感覺困難得多,因為對他們來說,右手用大指彈do的同時左手則是用小指,這種不協調對于成年人一開始也是一很大障礙。因此,成人鋼琴的入門教學,應盡可能先降低初學者的門檻,使學琴在其內心逐步確立自信、動力和吸引力之后,再逐漸加入《拜厄》中一些適用兒童和專業鋼琴啟蒙的有代表性的練習,以配合手指技能的鞏固和進一步提高,這樣效果會更好。對零基礎的成年學生,初學時可先使其進入一些簡單的左右手分手練習,待兩只手分別適應鋼琴鍵盤觸鍵感后,再進入一些需要左右手共同配合完成的較簡單、單旋律的雙手交替練習,最后再過度到雙手共同演奏的練習,經過這樣的過度,成年人適應起來便不會再覺得那么吃力。上音出版社出版的《鋼琴基礎教程》(第一冊)一開始便是這樣設計的,實踐證明這本教材作為成年人初學鋼琴或入門教材是比較好的選擇。另外,成年人舉一反三的能力較強,因此在教學進度上可以點帶面,不必泛泛去練。教師應教給學生規律性的知識,啟發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這樣便可使其在有效的時間內提高學習效率,盡快掌握鋼琴演奏的技巧。
2.技術訓練與樂感培養要兼顧
鋼琴演奏最終是表達內心的情感,是一種精神上的傳遞,而不應僅是技術上的展示。成人有著豐富的閱歷、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對美也有自己的理解與追求,如經過良好的訓練與指引,成年人在演奏中樂感的表達上,應比兒童更具優勢,因此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也不應只重視手指技能的訓練和所謂“經典曲目”的練習,而忽視學生個人興趣和對其樂感的培養。其一,在學琴初期,教師就要多向學生強調在演奏中樂句表現對于音樂的重要性;要學生把連線及連線與連線之間的呼吸,作為每次讀譜識譜的一項重要內容表現出來;告訴學生呼吸、分句、停頓也是音樂的一項重要內容,沒有呼吸的音樂就如同講話沒有停頓,就會失去其抑揚頓挫的美感和空靈感。許多鋼琴演奏者在演奏作品的時候很容易忽視其結構法,彈奏出的樂曲便缺少章法,所以要把音樂中的樂句表現,當作一種語言來學習。在樂譜中,作曲家已將自己的意圖通過各種表情術語、力度速度記號,各種連、跳、重音等不同演奏法盡可能地標記在樂譜上了,所以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在識別音符節奏的同時把這些記號盡可能地表現出來,做到句法分明;同時,還要注意樂句的傾向性和流暢性,感受音樂的線條感和延伸感,特別是對復調作品的練習。音樂是一門時間的藝術,若演奏中只是一個單音與一個單音的機械蹦出而沒有樂句線條感,便是只見樹木而不見森林,音樂就失去了其原有的生命力。中國音樂在旋律和線條感的發展上要強于西方,因此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相應程度,多選擇一些中國經典曲目如:《北風吹》《繡金匾》《瀏陽河》《歡樂的牧童》《牧童短笛》《社員都是向陽花》等來練習,或適合高級程度演奏的《二泉映月》《夕陽簫鼓》等,所有這些作品這對培養學生鋼琴演奏的線條感和旋律感方面,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其二,達爾克羅茲曾指出:“一切音樂教育都應當建立在聽覺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模仿和數學運算的訓練上”,鋼琴教育更是如此,因此教師在對教材及曲目的選擇上,還應考慮到能否有益于對學生內心聽覺的培養方面,通過聽覺——用耳朵和心靈感受音樂、再通過演奏——用手指和聲音表現音樂、最后通過對音樂立美審美的能力——創造和欣賞音樂。教師在教學中不應把鋼琴僅僅作為觸動聽覺層面的技能訓練,更應盡可能地使學生對音樂的學習成為一項能激發其心靈的審美體驗與感知的過程。以內心聽覺為指導的演奏,所奏出的聲音才是有靈魂的,才不會是空洞、機械、乏味的。其三,鋼琴音樂作品,是器樂音樂作品中時代特征、藝術風格、作曲手法最為豐富多樣的一類作品,教師在作品的選擇上,不應僅局限于對手指的技能訓練和所謂“歐洲經典曲目”上,而應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不同時期、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流派的作品,同時要培養鼓勵學生博覽音樂文獻,多接觸與學習其他相關姊妹藝術,以擴大自己的知識視野。最后,對學生所練習的曲目,要引導其充分利用現代圖書館和網絡資源,多查閱相關資料,多聆聽分析不同版本的演奏,這樣才能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音樂表現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講授技術外,也要多講授一些關于作品的創作背景、靈感來源、以及音樂表達的意境等方面的內容,逐漸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這樣學生在演奏時才會有豐富的音色層次感、生動豐滿的形象感、意境深遠的深淺感以及飽滿感人的情感。另外,教學安排也要因人制宜,切不可人人一律,要尊重和遵循個性差異。
四成年人鋼琴教學的形式
對成人進行鋼琴教學,教師不應僅局限于某種單一的形式,而應根據其具體情況、教學進度、學員接受能力和反饋信息,及時調整并采取適合不同程度的學生的教學形式和進度,使每一位學員均受益。以下筆者依多年對成年學員的教學實踐經驗,闡述個人觀點:
1.零基礎和初級階段學員成年人協調能力較兒童差
初學階段往往顧了樂譜顧不了鍵盤,找到鍵盤的對應關系又顧及不到手型,而手型對鋼琴演奏的基礎和今后快速良好的演奏技能的施展又至關重要,因此,成年人在鋼琴入門和初級階段,若采取一對一的教學模式,當手型出現問題教師指出時,學生便不利于意識到。采用小組觀摩與分別演奏討論的教學模式,在每一位學生演奏時其他學員觀察,找出演奏者的優點和出現的問題及錯誤,通過觀摩,不僅使演奏狀態變得直觀和一目了然,還有助于反思自身、及時避免同樣的問題再次發生。在起步相同的群體中,對每一階段自我練習的狀況,也有一個恰當的定位。事實證明,采用這樣的方法教學,不僅能有效地調動初學者的積極性,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和熱情。
2.中高級程度學生由于中高級程度的學生每人起點不同
所掌握的技術水平、對鋼琴作品的理解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對該程度的成年人進行鋼琴教學時,應采取一對一的方式,細致、具體、有針對性地予以指導。總之,對成年人的鋼琴教學,絕不能完全照搬兒童或以從琴童中蛟蛟者為招生目標的專業音樂學院的教學方法,而應充分考慮和顧及成年人自身的生理心理特點及個體差異,不斷調整并尋找適合成人的方式方法。在教學中既要努力克服其自身的弱點,又要盡可能地發揮成人在思維、意志力以及知識等方面的巨大優勢,這樣才能在學琴的道路上揚長避短,少走或不走彎路,在一定時期內獲得最大化的進步與提高。
作者:耿蕾 單位:大連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