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社會專業性發展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格林伍德1957年發表的《專業的屬性》一文中指出,構成專業性的要素有五項:系統理論、專業權威、社會認可、倫理守則和專業文化(Greenwood,1957)。雖然它們并非是判定專業性的唯一尺度,但是應該可成為檢驗一門職業的專業化程度的高低。從最低限度來說,一門專業首先應已成為一種職業,這門職業由于需要相應的訓練、技能和被社會認可從而進入專業領域。而倫理守則和專業文化則是進一步鞏固其社會地位與強化大眾認同的儀式化過程,它們使得一門專業首先的符號意義更強。
社會工作的專業權威在某些時候曾被人懷疑。社會工作的核心是助人和服務,它經常面臨如何解決個人和群體困難與需要的問題,從而同普通人的生活有關。在社會工作實踐中,往往不能確定一套僅被專業人士掌握的概念和語言,其專業性并不象其他社會科學那樣顯得高深。而民主和尊重個人特性的專業特質,又使得工作者的權威在某種程度上被削弱。
其實,這些只是表面的認識或者誤解。與其他社會科學專業一樣,社會工作的實踐和研究也必須遵循科學原則。如:基于證據的經驗研究、嚴密的邏輯推理等。由于專業過程必然涉及專業人員與受助對象的互動,社會工作服務人群的道德實踐就有價值傾向和倫理判斷。在某些層面,主觀或主體(Subjective)的生活經驗成為分析的重要素材,社會工作實踐還演化成藝術般的技巧,從而難免帶上主觀主義的色彩,這就與科學的價值無涉立場存在差異。價值沖突、決定主義的判斷趨向在多元化世界里喪失活力等等,都使該專業必須在更復雜社會環境中迎接挑戰。不過,專業實踐中的道德敏感性使社會工作在考慮到科學精神的同時,注重個人價值的重要性,而這正好符合科學服務于大眾的目的。
就社會工作而言。人們已不再懷疑專業所具有的獨特性,基于研究成果的實踐模式和基于實踐的理論研究已經成為社會工作者與教育者之間共識的基礎。但是,由于社會工作一開始就頻借用其他社會科學甚至科學的理論與方法,它不得不依附于其他社會科學,因此,這成為社會工作專業地位受到質疑的致命之處。
與社會學、心理學等社會科學不同,社會工作不僅要推進理論建設,更要注重理論的效度過(Theoreticalvalidity)。其實踐更直接地同特定社會變遷聯系在一起,而受助對象往往就是這一變遷中的失意者或受害者。隨著服務模式的改變,特別是市場的進入,受助者成為服務使用者,使用者參與(Usersparticipation)重新將既有的權利模式進行調整,專業工作者在很多時候要與受助者共享權力。而這無凝造成了專業化與消費者抗拒(Consumersconfrontation)之間的沖突。增權的實踐(Empowermentpractice)近年來在社會工作領域成為流行的工作取向,依附專業權威的傳統工作模式受到挑戰,福利改革又進一步加強了受助者對自我權益的訴求。因此,社會工作的專業性面臨著不安全的局面;保持專業性又不損害受助者參與和表達的民主權利,對這門專業實在是一個挑戰(Fedsteinl,1971)。
應該從專業變遷與發展的角度來理解一個專業的成長歷程。格林伍德的專業五個標準只是靜態的分析。很少有一個職業是在完全具備所有條件后被認可成專業的,因此僅僅靜態地討論一個職業群體是否是一個專業的意義不大。社會學者開普羅認為:對一門專業來說,重要的是要審視那些標志化特征的連續發展,而不是專業的理論與知識。比如,在專業范圍內,服務領域的獨特地位形成、倫理守則的建立、培訓的實施等(Caplow,1954)。也有學者提出,一門專業的發展過程本身是一種儀式化過程,其中以專業聯合會的出現為最顯著。其次就是一專業被社會接受和認同,最明顯標志是被頒發執照,工作者成為從事并管理專門領域活動的專業人員。對社會工作來說,成為專業就是使社會工作者最終變為注冊的專業人員。在此之前,所有的儀式化過程都是為形成專門才能的知識或技術范圍做準備。社會工作行業的工作人員再經過證照資格認定之后,社會對該專業的認可也就水到渠成。
社會工作與其他象牙塔式的學科實踐差異十分明顯。西方的社會工作的專業化進程中,其社會地位日益提高。但是,社會工作專業的發展不僅僅代表一個專業聯合體的利益,它還是大眾尤其是社會不利階層和普通市民的代言人。憑借專業知識和社會承諾,社會工作者可代表大眾利益進入決策體系。從而,社會工作的學科具有較強的現實性。
從事某一領域的活動時,專業人員比非專業人員更容易被社會認可。科層制的發展毫無疑問又促進了教育訓練體系的精細化,專業領域的縱深發展,使得學科內部的專業分式日益復雜。這也顯然使專業化的壟斷實踐成為可能,它使專業的排他性增強,也使專業之間的界限有可能變得清晰。
中國現階段的社會工作教育只能逐步建立其專業性和專業地位。它必須透過規范的專業教育和加強科學的研究來實現。專業工作者的產生必須經過正規教育或相應學習之后,運用專業知識和理論于實踐,促成社會問題的解決,改善社會服務。專業本身是不可以自我賦予的它通常是被加以訓練和社會認可的。所以,我國社會工作專業化的目標實現還需要時間,其過程會因為社會需要和政府政策的變動而加快。最關鍵的是,作為專業教育者的個人和協會如何發揮功能,使得該進程健康理性地發展。為自我利益而將專業化盲目推進、忽視專業標準和倫理守則,對社會工作專業的社會認可和職業化體系的都是十分危險的。困此,在教育部門、地方教育主管機構、大學或培訓單位里擔任關鍵職務的領導者和專業領域負責人的理性、審慎與責任對社會工作專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