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研究生素質教育影響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研究方法描述
SWOT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抓住外部機會,回避外部威脅;發揮內部優勢,克服內部劣勢。通過SWOT方法分析,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外部機會(Opportunities)、威脅(Threats)等因素一般能詳盡地羅列出,但各因素的重要性、優先程度又該如何區分,層次分析法(AHP)可以給出最好的回答,因為AHP方法體現了求解復雜問題的分解一判斷一綜合的整個過程,使人們對復雜問題的判斷、決策過程得以系統化、數量化。基于AHP法的SWOT分析法克服了傳統SWOT分析法割裂了要素之間聯系性和事物整體性的缺點,實現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有機結合,有利于區別各因素之間的重要性差異。所以,筆者選擇SWOT和AHP,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結合起來,共同、系統、透徹地對研究生知識產權素質教育問題進行剖析,以求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
2研究生知識產權素質教育的SWOT分析
研究生知識產權素質教育是一個復雜、綜合的系統,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概括起來主要來源于國家層面、社會層面、高校層面和研究生層面。這4個方面都跟研究生知識產權素質教育密不可分:國家從宏觀上指導著研究生知識產權素質教育的方向,社會需求是研究生知識產權素質教育的加速器,高校是研究生知識產權素質教育的基地,研究生是知識產權素質教育的對象。
2.1優勢
2.1.130年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知識產權教育,研究生知識產權素質教育大致經過了3個階段的發展(如表1),30余年來積累的大量經驗為我國研究生知識產權素質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尤其是近l0余年,我國高等院校以各院校不同條件為依托制定不同的培養方案,尤其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實踐中逐漸明確了各自的培養方案。
2.1.2建立知識產權教育和人才培養體系我國知識產權教育和人才培養,是伴隨著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而不斷發展起來的。2O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我國商標法、專利法的頒布,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先后成立了知識產權教學研究中心,為我國知識產權教育和人才培養做思想、理論和組織上的準備。20世紀9O年代以后,有l0多所院校設立了知識產權學院或專業,我國高校知識產權教育和人才培養又有了新的發展,由此,我國初步建立了知識產權教育和人才培養的體系,這無疑是為研究生知識產權素質教育創造了優良的條件。
2.2劣勢
2.2.1研究生知識產權意識薄弱
一個人的知識產權意識常常是通過其掌握知識產權知識的多少、是否具備運用知識產權知識的能力反映出來。由于我國多數高校在非法律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中沒有開設《知識產權》課程,受學習環境的限制,大部分研究生是通過看報紙、上網、與別人交談、參加課題等渠道接觸知識產權的,絕大部分理工科學生走出校園時并不具備相應的知識產權意識,甚至對知識產權一無所知J。知識產權意識的缺失,使相當比例的研究生不但不懂得保護自己的產權,對自己以及他人侵犯知識產權行為容忍度也相當高,抄襲、剽竊現象屢見不鮮。
2.2.2師資隊伍建設不完善
由于社會上知識產權人才緊缺和高校對知識產權的教學師資培養未予重視,目前我國高校知識產權教師無論從質量上還是從數量上都難以滿足教學需要。具體表現在:(1)知識產權師資嚴重不足,很難擔負起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重任。全國360所具有法學院系的高校中,僅有約占4%的大學能夠培養知識產權人才,高校知識產權師資來源嚴重匱乏。(2)教學質量不高。在為數不多的知識產權教學人員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半路出家”,沒有系統地接受過知識產權專業培訓,這些教學人員在授課中很難自如地將技術與法律、發展與現狀、教學與實踐融合在一起,大大削弱了知識產權教學的效果。
2.2.3教學內容單一
由于師資力量匱乏,高校多以法學老師承擔知識產權教學任務,把知識產權課程單純當成一種法律知識向學生灌輸,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忽視了知識產權作為一門交叉學科應當蘊含的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情報學等方面的內容。單純的法學教育只會使研究生對知識產權的認識水平停留在法律規則層面,而不能充分體會到知識產權在市場競爭中的巨大威力。這種不以專業實踐為導向、不重視實踐和應用的教育狀況,顯然與當今提升知識產權素養的時代要求相差較遠。
2.2.4缺失知識產權教學計劃
高校對知識產權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在絕大多數高校,除知識產權和法學專業的學生要必修或選修知識產權相關課程以外,其他專業學生的知識產權教育幾近空白。據有關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有72.3%的高校未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教學機構,72.7%的高校既未設置知識產權教學必修課,也未設置選修課J。隨著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深入,雖然一些高校逐漸采取措施開展知識產權工作,如開設選修課、建立知識產權管理規章制度、開展知識產權法律知識講座等,但將知識產權教育納入非法學專業教學培養計劃中的較少。
2.3機會
2.3.1知識經濟時代的呼喚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只有掌握了知識產權,才能抓住知識經濟的主動權,掌握市場的制高點。隨著知識產權制度在經濟和社會活動中的地位得到歷史性提升,知識產權素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我國建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后,在知識產權立法、司法、執法部門,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知識產權中介機構以及企事業單位中需要大量的既懂技術知識、又懂知識產權的復合性人才-9J,然而高校輸出的具備知識產權素養的人才遠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因此,知識經濟時代這種供不應求的社會狀況為我國高校知識產權教育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機遇,研究生知識產權素質教育不得不提上日程。
2.3.2國家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視
隨著知識產權在國際競爭中越來越重要,國家和教育界對知識產權素質教育達到前所未有的重視高度。2003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幾十所大學校長、專家學者和教育工作者曾聯名發起倡議,倡議普遍開設知識產權課程,展開對本科生、研究生的知識產權教育。2004年,《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知識產權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高等學校“普及知識產權知識,提高廣大師生的知識產權素養”。2008年頒布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明確提出,要將知識產權教育納人高校學生素質教育體系。2010年,教育部試點啟動國家知識產權戰略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工作。2000年以來,我國研發經費支出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長,地方各級政府也在高校知識產權教育和人才培養上給予了大量的支持。
2.3.3高校知識產權意識逐步提高
各高校不斷加大知識產權工作的力度,廣大教師、科研人員在更加積極地進行科技創新的同時,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也普遍提高。以專利為例,從1986年到2008年,我國高校累計專利申請為177146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21413件,占68.5%【11];另外,2008年高校發明專利申請量為30808件,是1986年的55倍,高校獲發明專利授權10265件,是1986年的277倍,特別是2000年后,我國高校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呈現大幅增長態勢。隨著高校知識產權意識逐步提高,很多高校還制定獎勵政策,鼓勵科研人員積極申請專利,并把專利指標納入考核、評獎、評職稱等活動中。
2.4威脅
2.4.1教育體制制約
研究生是在統一標準、統一內容、統一考試的應試教育下成長起來的,長期受這種教育制度的影響,他們養成了被動地接受他人思想和觀點的習慣;在研究生教育階段,教學方式也習慣于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以講授為主,師生間缺乏討論和互動,教學內容也是以已有定論的理論為主。在這種環境下學習的研究生,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已經受到削弱,對知識的接收方式和內容基本已經固定,知識產權素養的培養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的授課方式和內容,所以知識產權素養水平也受到了限制。
2.4.2傳統觀念阻礙
受中國傳統文化里的中庸、隱忍、輕視他人權利的“強盜邏輯”和“竊書不為偷”的思想觀念的影響,人們習慣于“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有形資產的使用要征得他人同意,無形資產則可以全社會免費共享,不需要支付費用”,這種傳統文化與視知識為財富的現代觀念難以相容,成為中國發展知識產權制度的一個主要障礙。目前整個社會尚未形成激勵、創新、尊重權利的良性氛圍,盜版、假冒、群體性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屢禁不止,維權的艱難都使人們對知識產權的信心大打折扣,也嚴重阻礙了知識產權文化的普及和推廣。
2.4.3層次性認識不足
教育界對知識產權教育應該屬于精英教育還是通才教育、素質教育還是職業教育、法學教育還是管理學教育的認識不統一,混淆知識產權專業教育和普及教育這兩個基本教育層次概念的性質,進而導致知識產權教育的培養目標定位不準,培養的人才適應性不強。專業教育主要指知識產權專門人才的培養,而知識產權普及教育主要是針對非法律或非知識產權專業的其他學生進行的教育,知識產權素質教育就是針對這個層面而言的。讓知識產權課程的開設像英語、計算機課程一樣成為基礎課程,就是要讓知識產權素養成為研究生文化素養的基本構成要素,以滿足時代對復合型人才的要求。
3權重分析及一致性檢驗
根據上述分析,將影響研究生知識產權素質教育的SWOT因素做出層次結構模型。
3.1判斷矩陣
根據研究生知識產權素質教育層次結構模型構建判斷矩陣,以便對各層次各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做出判斷。
3.2一致性檢驗及排序
運用最大特征根法對各組因素進行層次單排序,然后進行層次總排序,最后得出的計算結果。
3.3利用SWOT四邊形進行策略選擇
在運用AHP確定SWOT各組影響因素對于研究生知識產權素質教育的層次總排序(即權值)后,即可利用SWOT四邊形進行策略選擇。首先將各因素的層次總排序(即權值)分別標注在對應的坐標軸上,然后找出每一組中影響最大(即權值最大)的因素,將其順次連接形成一個四邊形(如圖2),從表7可以看出,各組中權值最大的分別為:S:0.4965,W2=0.1348,O1=0.0709,T】=0.0345。
4結語
本文集成SWOT和AHP,首先通過SWOT法,對研究生知識產權素質教育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整理、歸類,然后利用AHP對各種影響因素的重要性進行了比較判斷和一致性檢驗,并通過SWOT四邊形進行策略選擇。分析結果(如表2)表明:在各影響因素中,30年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師資隊伍建設不完善、建立教育和人才培養體系、知識經濟時代的呼喚、缺失知識產權教學計劃、教育體制制約等都是影響研究生知識產權素質教育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制定策略時首先要考慮上述因素,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同時,由于主、次矛盾是互相依賴、相互影響的,所以也要統籌兼顧,恰當處理次要矛盾。另外,S、W、O、T各因素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當事物的發展進入新的階段時,其優先級就會重新洗牌,高校要審時度勢,充分考慮各方面影響因素,制定科學的培養計劃來推動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