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與對策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與對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與對策

          隨著我國民辦高校事業的快速發展,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相對于普通高校大學生而言,由于民辦高校大學生在培養模式和就業問題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異,因此導致社會對民辦高校大學生的認識和評價也存在諸多歧視,這些因素都從客觀上造成了民辦高校大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惡化。因而,針對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十分必要。

          一、當前民辦高校大學生群體中常見的心理問題

          民辦高校大學生由于生源情況復雜,學習和生活中自我控制能力普遍不強。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進入高校后,不能有效適應緊張的學習生活,導致各種消極心理產生,對健康造成了不良影響。總體而言,當前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迷戀網絡世界,缺乏學習興趣

          作為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結晶,互聯網以其“主動性”“交互性”“創新性”和“國際性”的傳播特征對現代大學生的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一方面,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極大地豐富了大學生接觸和掌握知識的信息面,開拓了他們的知識視野,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能力;但另一方面,大學生受互聯網不良信息的影響較深,一部分學生為了躲避學習壓力和就業壓力,沉浸于互聯網世界,既浪費了大量時間,又給自身健康帶來了巨大隱患。

          (二)思想混亂,“三觀”失范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上各種思潮并存,其中不乏一些消極乃至錯誤的思想,對大學的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譬如拜金主義橫行對大學生道德情操的沖擊,西方自由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秩序思想的沖擊,都不可忽視。民辦高校的大學生接受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普遍較差,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

          (三)缺乏自我認同感,易受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

          隨著我國社會發展高峰時期的逝去,大學尤其是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們所遭遇的就業前景更加堪憂。不僅如此,當今社會生活中各種惡性事件突發,學生健康成長的環境極其惡劣。內有就業壓力的擔憂,外有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們容易自暴自棄,形成消極的心理習慣。如何扭轉這一現況,幫助民辦高校大學生建立積極的心理行為模式,成為提高民辦高校教育與教學質量的重大問題。

          二、建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資本的發掘工作客觀上需要以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建設為前提。而從實踐看,缺乏專業的心理健康隊伍建設是我國民辦高校教育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過去,在就業壓力較小的背景下,社會對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重視不足。因而,教師隊伍短缺的問題尚未能引起人們重視。現在,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和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涌現,建立專業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已經成為其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民辦高校需要因勢利導,根據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加快自身教師隊伍建設,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夯實基礎。

          三、因勢利導發掘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心理資本

          心理資本理論是近年來心理學和教育學領域的重大理論發現,以心理資本理論為指導,對于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而言,意義重大。心理資本研究的核心問題是“你將成為怎樣的人”“你如何成為這樣的人”。圍繞這一核心問題,心理資本理論以“建立基于個體基礎之上的積極心理狀態”為教育目標。“心理資本是個體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具體表現為:一是在面對充滿挑戰性的工作時,有信心(自我效能)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來獲得成功;二是對現在與未來的成功有積極的歸因(樂觀);三是對目標鍥而不舍,為取得成功在必要時能調整實現目標的途徑(希望);四是當身處逆境和被問題困擾時,能夠持之以恒,迅速復原并超越(韌性),以取得成功。”按照該指導思想,在開展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根據大學生心理行為特點,構建積極的心理干預模型

          所謂積極的心理干預模型就是指,根據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狀況,將之分為不同的心理類型,然后在實踐中根據不同的心理預設,建立相應的心理健康預防機制。

          (二)根據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構建積極的心理模型

          積極心理模型的構建,重在對學生積極心理的引導和塑造。其中有四個方面的心理要素需要重視,即希望、樂觀、自我效應和韌性。按這一理論分析,在實踐中我們需要千方百計地提高學生的未來發展預期,然后再在這一基礎上給予一定的心理能力訓練,使他們能夠養成健康、良好的行為心理習慣。

          作者:鹿秀娟 單位:西京學院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