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通識教育理念下的英語教育論文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通識教育理念下的英語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通識教育理念下的英語教育論文

          一、通識教育理念

          通識教育,還可以稱為普通教育、通才教育和一般教育,它是一種較自由的教育思想。自從在19世紀被美國的一個教授將其和大學教育加以聯系以后,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和關注。通識教育的意義是廣泛的,根據其目的、性質以及內容的不同,它的概念也不盡相同。就目的來說,通識教育的本質是對具有超強責任感的、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的、能夠綜合發展的國家公民以及社會上的人進行培養;就性質來說,通識教育對高等教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所有在校大學生都需要學習的非專業性的基礎教育;就內容來說,通識教育是非功利性的、廣泛的以及非專業性的一種基本知識、態度和技能的教育。

          (一)合理有效的知識結構通識教育的根本特點是寬廣博大的知識教育。在通識教育的背景下,學生應該對人類知識的整體情況(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人文科學等知識領域的歷史發展趨勢、思維方式以及基本觀點)進行全面的了解,并將此作為基礎,對專業方向進行理性的選擇。除此之外,通識教育還對文理兼容以及文理滲透等加以強調,并格外重視專業的縱向延伸以及橫向拓寬,尤其是跨學科課程的引入為合理有效的知識結構的形成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二)合理有效的能力結構通識教育改變了以往為考而學的觀念,減輕了應試教育對課堂教學中通識教育內容輸入的影響,為實際英語教學減負,這樣,在大學英語教學內容中,就可以積極穩妥地引導學生接受一些體現通識教育理念的新知識。語言作為有效的載體,可以為學習者提供有用、有價值的知識。學生可以在淡化考試壓力的情況下,不再急功近利,能夠致力于加深對自己本專業之外的諸學科知識的了解和學習。既可以獲取更多的、全面的知識,還可以通過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使思維方式得到拓展,并使獨立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分析問題能力、管理溝通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以此來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

          (三)較高的綜合素質通識教育的內涵是使心靈得到陶冶,理性思維得到完善。人的素質,特別是綜合素質的發展和形成,必須將廣博的知識以及豐富的閱歷作為堅實的后盾。通識教育將素質教育運用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貫穿于社會實踐以及思想教育的過程中,并對知識內化過程以及潛移默化熏陶的過程更加重視,通過優化整體教學來使大學生的身體心理、思想道德以及文化知識等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二、大學英語課程對通識教育實施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通識教育的實施主要是通過開設獨立通識課程和在整個教學以及教育過程中將通識教育滲透到其中的理念來實現的。大學英語是比較容易進行通識教育的課程,英語課程教學的相關文件明確地指出,大學英語課程是學生在校期間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也是高等教育必有的重要教學內容。大學英語教學主要是把英語語言知識、學習策略、應用技能以及跨文化交際當作主要內容,把外語教學理論當作指導內容,把多種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手段集為一體的重要教學體系。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對英語進行綜合應用的能力,尤其是聽和說的能力,讓他們可以在以后的社會交往以及工作中使用英語進行書面和口頭的信息交流。與此同時,還需要讓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所增強,并使綜合素質得到提升,以此來與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的需求相適應。除此之外,大學英語課程既是學習基礎語言知識的課程,也是學生拓展知識并對實際素質教育進行了解的課程。所以,在對大學英語課程進行設計時,需要充分地考慮學生的整體素質以及國際文化知識傳授的過程。教師一定要努力運用語言載體,使學生對西方文化以及科學技術進行足夠的了解。綜上可知,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以及學科性質與通識教學的目標完全契合。所以,大學英語課程對通識教育的實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通識教育理念在高校英語教學改革過程中的應用

          對高校英語教學進行改革,既是教學方式和教學活動的轉變,也是教學理念的改變,是把以教師為核心、僅傳授語言知識以及技能教學的模式逐漸地向以學生為核心、不僅教授普通技能以及語言知識,還要對語言運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個性化進行培養并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的教學模式進行轉變。這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里程碑式改革,也是對將培養“全人”作為使命的通識教育理念進行綜合性探索的過程。

          (一)基礎個性化教學在教學方式上,對以往的傳統教學手段(“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書”)以及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并構建以人機、人網以及人際為前提的2+2+X(即兩節大班讀寫課+兩節小班聽說課+X節網絡在線學習課程)的教學模式。而網絡在線學習是本次改革過程中的主要特征。這種個性化學習模式,不僅可以對一些起點低的學生給予照顧,還為基礎好的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指導,按照自身的水平、特征以及時間,來合理地選擇學習內容,并借助于計算機,使自身應用英語的綜合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從而避免了以往傳統課堂中出現的弊端。大班課也可以看做語言傳輸課,通過多媒體來對教材讀、譯、寫的知識以及技能的特征進行講授;小班課可以稱為實踐課和輔導課,它主要是對語言的輸出進行強調。教師主要通過英語學習過程中的特殊性和學習者自身的差異,來營造出真實的語言氛圍,以此來使學生的聽說技能得到提升。與此同時,還需要不斷地補充、檢測、評估和鞏固大班學習和網絡學習。這種將計算機手段和課堂教學進行結合、通過虛設英語交際環境來進行人機互動的教學手段更加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并不斷地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以此構建出將學生作為主體,將教師作為指導的一種新型體系,從而使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得到提升。

          (二)任務型教學法對教學理念進行更新,既要在教學手段上加以體現,又要在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中加以體現,教師的角色也由講授者逐漸轉變成了組織者和領導者。教學圍繞著教材的熱點話題以及主要內容,對任務進行精心的設計,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使其將綜合知識結合在一起,并利用網絡資源對相關信息進行查閱,通過個人報告、角色扮演、分組討論、對話練習以及訪談活動等形式來為學生提供更多溝通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可以很好地運用學到的知識。任務型教學法把以教師為核心的手段成功地轉變成了以學生為核心的手段,并把以往的注入式教學轉變成探索式教學,把單一的教學模式轉變成師生間多形式的交流互動,從而使通識教育的個性發展得到體現,并使學生的心智得到開發,從而使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

          (三)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相融合大學英語改革和通識教育進行有機結合可以表現為以往傳統課堂教學過程的無限延伸。如果要使英語通識教育得以順利實現,就一定要把英語教學課堂擴大,讓大學英語教學不再是固定教室、固定時間的模式。英語第二課堂教學對課堂教學有著重要的補充意義,課外活動對實踐環節有著重要的實際作用,可以充分滿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性化以及多樣化。例如,首先,可以通過課外時間來開展英語角、演講比賽、口語大賽以及英語講座等活動,并邀請一些外籍教師參與其中,全方位地營造語言交流環境,使學生的英語水平和應用能力得到提高。其次,還可以在全校范圍內組織英語社團,如口語、電影、歌曲、競賽、網絡、英文報刊、寫作、戲劇、廣播、多媒體以及新聞翻譯等社團,這樣就使英語學習的空間得到了無限擴大,并使應用和交流的機會也得到了增加,從而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團隊合作意識、社會實踐能力以及個人興趣都發揮重要的作用。最后,還可以構建以網絡教學為基礎的教學資源庫,如多媒體聽說機房以及電子資料室等,通過廣播、錄像、電影、電視錄音以及電腦等來進行英語學習。多媒體英語聽說課件具有豐富的題材、超強的時代感和廣泛的知識面,學生可以在相關的范圍內自由地進行學習,從而使趣味性以及多樣性得到增加,與此同時,還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了拓寬,并使綜合文化素養得到提升。通識教育改變了以往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模式,為新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任務教學法的實施創造了條件。由此,學生和教師都不會再處在被動地位,學生可以自覺主動地學習,教師也可以主動地引領學生。例如,英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教材中的一個主題內容,結合所學的綜合知識,通過寫報告、查資料、課堂討論等方式,使學生學以致用。

          四、結語

          目前,加強學生的基礎教育,使其專業口徑得到拓展,不斷地更新教學內容,完善課程體系,并打破學科的壁壘,這樣才可以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發展并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及興趣愛好,而這一點也成為高等教育界所共同關注的話題。如何在原有課程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具有深厚基礎的綜合型、創造型以及通用型人才成為高校在教育過程中的目標。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應該大力推行網絡教學方式,并開設多種具有跨學科特色的英語選修課,以此來使教師的科研能力和人文素質得到提高,并構建出“大、中、小”為一體的英語教育體系,從而為通識教育的順利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大學英語教育與通識教育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在構建和完善新的大學英語教育體系中,通識教育扮演了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是決定大學英語改革成功的關鍵。

          作者:陳樺單位:四川警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