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課程改革下的公共管理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引言
從專業內部來講,培養目標的實現是以專業課程體系為依托,其合理性最終取決于是否滿足對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劉強等,2009)。因此,如何更好地讓學生掌握知識、增強技能,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已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問題。為了解學生對目前課程的評價與需求,本文選擇公共管理學課程作為調研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法,設計了學生個人能力、課程設置、教材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5個方面的20個問題。問卷調查于2014年5月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林經管專業的11級2個班中展開,發放問卷30份,回收30份,30份問卷全部有效,有效率達到100%。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關對策建議,以期推動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調查結果分析
1.學生學習能力方面。從學習成績的判定來看,大部分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成績是中等偏上的,其中成績一般的學生最多,占50%,這符合正態分布的特征。對農林經管專業的了解程度,70%的學生反映出一般的特點。對于大三的農林經管學生來說,大部分學生竟然對該專業的了解不夠深入,反映出需要強化學生的專業意識。對該專業表現出喜歡態度的學生僅僅占16.7%,而較喜歡和一般喜歡的學生占73.4%。從影響學習成績的因素來看,60%的學生認為對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用功程度是最主要的因素,這就說明培養學生對相關學科的興趣愛好是至關重要的。
2.課程設置方面。從學生對課程目標的清晰度來看,僅有6.7%的學生認為自己很清楚課程目標,而大部分學生對課程目標的認識一般(53.3%)。這反映出作為公共管理學的目標設置不夠清晰。從學生對課程的重要性判斷上來看,認為公共管理學是核心課程的占16.7%,是重要課程的占36.7%,是比較重要課程的占26.7%。這說明,學生對公共管理學這門課比較看重,并視為重要課程來學習。從開課的學期安排來說,46.7%的學生認為比較合適,33.3%的學生認為有些偏晚。同時,關于學時長度,50%的學生認為較合適,23.3%的學生認為較短。目前,公共管理學安排在大三的下學期開課,部分同學面臨考驗復習和找工作的問題。
3.教材和教學內容方面。從選用教材的實用性來看,70%的學生認為選用的教材是較新穎的,這反映出學生對教材的認同感。從教材結構的安排來看,認為教學內容合理與較合理的分別占6.7%和23.3%,而認為一般的占53.3%。這說明很多同學對教學內容的安排不是非常滿意,后續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加以改進。
4.教學方法方面。理想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可以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鄭麗鳳等,2011)。因為調查問卷采用喜好程度排序的方式,為了全面捕捉學生對教學方式不同的偏好程度,第一位次的選項計6分,第二位次的選項計5分,依次類推,最后一位次的選項計1分。最后,計算每個選項的總得分并排序。計算結果顯示,學生對于教學方式的偏好排序依次是:實踐實習,案例教學,小組討論,專題講座,理論授課,課后習題。這種結果說明,學生對于理論結合實踐的方式是最喜歡的,因此其預期的效果應該最好。而對于純粹的理論教學,則不是最佳的授課方式。
5.課程考核方面。目前,公共管理學的期末考核分為期末試卷和平時成績兩個部分,一般來說分別占比70%和30%。表示贊同該比例的學生占70%,剩下的30%的學生表示不贊同該比重。持反對意見的學生中,100%的學生認為應該增加實踐考核環節,還有20%的學生認為應該增加學科前沿知識的了解。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此次的問卷調查,了解了學生對公共管理課程的基本需求,明確了教學的不足以及改進方向。具體來說,學生對公共管理課程的教學目標并不是很明確,課程的教學內容安排與時間環節聯系的緊密性不夠,開課的學期較晚,教材內容略顯陳舊、結構不甚合理等等,這些都會影響該課程的整體教學效果。因此,今后應該進一步明確課程定位和目標,強化學生的專業意識,完善教學內容和改進教學方法,將本課程最新的內容和前沿知識引入到課堂中,適當提前課程開課時間,增加學時數量。同時采用理論知識傳授與現實案例相結合等多種教學手段。最后,應該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感受到學有所用,真正成為新時期復合型農林人才。
作者:張寒趙青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楊凌職業技術學院交通與測繪工程分院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