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概述高中體育教育中的德育問題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概述高中體育教育中的德育問題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概述高中體育教育中的德育問題

          一、研究方法

          1.文獻法

          查閱大量有關體育德育方面的書籍、雜志、論文和體育教學的相關文獻,收集并摘錄與高中體育教育教學有關聯的具體案例,并對此進行科學詳細的分析,從而得出有效的方法與手段進行體育教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并在體育課堂上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

          2.訪談法

          走訪本學科不同年齡結構的教師、專家,聽取意見,并對部分高中階段不同年級、不同性別、不同性格的學生進行采訪了解。匯總他們的見解、想法、意見以及歸納一些較合理適用于高中生德育的方法與手段等。在訪談中,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體育運動確實能為發展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而服務,但在如何加強對學生體育教育教學中的德育以及具體適用的方法上則有不同見解。

          3.觀察法

          通過對學生平時在體育教學中表現出一系列的體育道德、行為、表現進行系統的考察和描述,從而獲得經驗事實。將觀察法和訪談法結合起來進行,使主、客觀能動性得以更好的發揮,從而得出較科學的研究結果。

          二、在體育教育教學中貫徹德育的必要性和意義

          1.體育教育教學中貫徹德育的必要性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體育課的重要任務和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的首要環節。近年來,德育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黨中央已向全社會印發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同志于2006年提出,要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樹立青少年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但根據實際情況,在實踐過程中,體育教育教學只注重對學生進行現階段的生物學方面的改造,忽視了對學生心理因素的培養,即忽視了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使德育處在一個薄弱的環節之中,導致了在教育過程中經常出現不道德、不文明的行為與現象。如:體育教學過程中,不講究個人、公共衛生,滿口粗話臟話;不穿運動服裝,穿皮鞋、牛仔褲來上課;隨意(或故意)損壞運動器材、場地;破壞課堂教學秩序,無故缺席、遲到、早退、曠課;以輕微受傷(或其它)為理由請假不參加練習,在教學比賽(對抗)過程中不尊重同伴以及裁判判罰,講些污言穢語,有甚者還大打出手。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是為了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而且也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進一步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實際舉措。

          2.體育教育教學中注重德育的意義

          體育教育教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職業道德與行為規范教育,是學校體育教育教學的任務之一。高中學生畢業后,進入高校深造,仍將繼續接受體育教育教學以及其他專業文化知識的學習,學生還是要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健全的身心,并充分發揮體育教育教學的優勢滲透德育,為高等學府培養具有優良品質的高素質的人才。這是體育教育賦予每位體育教師的重要使命,也是擺在體育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尤其是團隊、集體活動,使每位學生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更為重要,讓他們學會如何進行協作學習,對培養他們今后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等各種能力有極大的幫助。因此,體育教師應根據高中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適時、適宜地進行有針對性的德育,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應有的貢獻。

          三、體育教育教學對高中生德育的影響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學習的旺盛期,對新鮮事物特別有好奇心,模仿能力也很強,體育教育教學對學生有效地引導是保證每個學生走向正確方向的關鍵因素。然而,少數學生由于平時不注意思想學習,受到社會上一些歪風邪氣的干擾,沾染了不良習氣,比如課上故意或隨意損壞公共財物,有極個別的學生將教師的批評不服或與同伴間的一些小矛盾、小摩擦發泄到破壞公共財物上或嚴重違反課堂紀律等等。如何才能教育好這些學生?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注重言傳身教,要求學生遵守課堂常規、愛惜教學器具,不踢籃球、排球、不坐單雙杠,不用羽毛拍拍打或撞擊硬物等等,減少或避免器材的不必要的損耗。就這些情況進行分析,這主要還是屬于思想認識問題,應采用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因為高中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這些學生犯錯誤往往是由于一時的沖動,頭腦發熱,有甚者明知是錯,但對這種錯誤造成的后果缺乏必要的認識。這就要求以正面教育為主,擺事實、講道理,提高認識,以理服人,善于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幫助學生辨明是非。即使有個別學生一錯再錯,或是犯了較嚴重錯誤,也應繼續反復耐心教育。并且這些意識尚未根深蒂固,仍要從愛護學生的角度出發,啟發他們勇于承認錯誤,認識錯誤性質,找出根源,促其進行積極的思想轉換,幫助其深刻認識錯誤,轉變思想,并切實改正。切莫大吼大叫,更不能謾罵、諷刺、體罰學生。否則,會造成師生對立,使體育課難以正常進行。

          四、如何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培養

          1.在體育教學中加強課堂常規與文明意識培養,促進學生文明習慣的養成

          體育課的課堂常規能保證體育課教學的順利進行,是向學生貫徹德育的基本途徑。在學校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體育課堂常規包括集合整理隊伍、清點人數、師生問好、檢查服裝、宣布課堂內容和要求等。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時常發現學生們不能及時到達上課集合地方,達不到教師要求集合隊伍的快、靜、齊的要求,甚至有無故曠課情況出現;在著裝方面有些學生卻穿著牛仔褲和皮鞋來上體育課;在教師宣布本課內容和要求的時候,學生們只管自己交頭接耳說話,不仔細聽講,不明確課堂練習的目標與要求,上述的這一切實際上就是不文明的一種表現。針對這一現狀,加強學生課堂文明意識培養,促進學生文明習慣的養成是當務之急。教師要根據不同時期、不同班級的具體特點,有重點地把課堂常規內容、要求和講禮貌、講文明、守紀律等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關心、熱愛集體,同時要尊重同伴,并且經常提醒易犯此類錯誤的學生,及時指出,嚴格要求學生。教師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抓手來加以管理:抓集隊質量,包括課前、課中、課結束前的集合。要求學生集合要求快、靜、齊,并強調精神面貌。反復多次,提高學生的思想重視度;提倡文明運動,包括使用文明用語、穿著運動服裝、講個人、公共衛生、不留長指甲等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執行運動中的一些常用的文明禮儀,加強學生團隊協作互相幫助的和諧氛圍等。如:體操課上對體操墊子的肆意破壞,不脫鞋子把墊子弄臟掉;打羽毛球時對于球、球拍的惡意損害等。這些現象都是不文明的行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布置場地、收拾器材、保養設備等。培養學生熱愛集體、自覺鍛煉、愛護公物的教育,杜絕肆意損壞公物與體育器材的現象。沒有要求就沒有教育,沒有尊重就不能有效地進行教學,在熱愛與信任的同時也要對學生提出更合理、更有效的要求。重點要加強學生的體育課中行為教育,從而使學生逐步形成遵守規章制度和熱愛集體的良好的品質,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

          2.在體育教學中增強健康意識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體育教學中所指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高中生處在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不良的行為習慣會影響其身心健康,如不正確的身體姿勢會影響學生的生長發育。對學生中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姿勢不正確或故意模仿所造成的不正確姿勢應講明危害性。教師在教學中要主動幫助糾正,教會他們一些矯正方法,同時應加強以下兩方面教育和訓練:一是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讓學生知道體育和‘美’是緊密相關的,它包括身體美、運動美、精神美,其中健康是‘美’的基本要素;二是通過加強隊列、隊形練習,讓學生了解正確立姿、走姿、跑姿及其動作要領。在強化訓練中,逐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姿態。與此同時,學生的心理健康往往被忽視,在體育鍛煉中要完成一些有難度、有危險的動作時,學生會產生一定的害怕、恐懼等心理癥狀,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語言溝通,多采用心理疏導,幫助他們消除畏難心理,對于這些學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與關愛。另外,教師在制訂課程的目標、內容時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學生是在主動地學還是被動地學,有些學生由于沒能仔細聽教師宣講的要求和任務,導致其不知道如何去完成課堂任務,甚至會出現一些本可避免的傷害事故。當教師在安排好課的內容進入到練習階段之后,有時會遇到學生偷懶的情況,要使學生明了該項目的練習對鍛煉身體的價值和意義,并嚴格遵守要求。如在體操教學中,一些有一定難度的動作輪流練習的過程中,有些學生就不能克服自己恐懼,甚至根本就不去練習。教師要用語言加以溝通,并進行保護與幫助,使學生克服畏難心理,并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機智、果斷以及同伴之間的互幫互助等品質,也要抓住那些有能力且不愿意完成練習的學生,鼓勵、激勵他們主動完成練習。例如:在進行杠上動作練習時,應先告之學生練習過程中有一定的危險性,然后做好保護。不要影響他人的發揮和分散他的注意力,造成不必要的身體傷害;又如在耐力跑教學課中,既要讓學生了解耐力跑對鍛煉身體和在生活實踐中的作用和意義,又要讓學生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堅持跑下去,從而培養堅韌不拔、克服困難的精神。體育課具有內容豐富、范圍廣大、思想性強等特點,這些特點是對學生貫徹德育過程的有利因素,應根據每節體育課的內容有針對性地貫徹德育過程。

          3.在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安全意識教育,培養高度的責任感

          嚴密組織教學對學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選擇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法是對學生貫徹德育的有效途徑。體育課中不安全因素比較多,但不少傷害事故都是來自學生自身的不良行為習慣。例如:有的學生平時準備活動中不認真執行或懶散完成,隨后在做一些強度、難度較大的練習時身體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不適應從而受傷;在教師講解要求與方法時不認真聽講,沒能掌握動作要領,隨即出現不必要的傷害事故;還比如用腳去踢排球和籃球、用手抓籃球網并吊在上面造成他人或自身的受傷的情況等等。教師要不厭其煩,耐心細致地提醒學生,告誡他們這些行為是不安全、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及時制止。還有在集體項目比賽(對抗)時,需要學生合作,需要的是每個人的努力,教學中教師及時強調安全意識,并培養學生團結互助、認真負責的精神;在某些身體接觸比較多的對抗過程中更應該遵守規則、尊重對手、尊重裁判,減少不應該的小動作。如籃球教學中,有學生跳起投籃或爭搶籃板球時,有嚇?;蛲妻嘶蛞恍┥眢w上的動作,這可能會造成他人身體上的傷害。針對以上一些現象,教師可充分發揮體育積極分子的作用和組織學生間的相互幫助,這樣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積極主動精神、組織紀律性、團結友愛和互相協作等良好品質,同時還能培養獨立工作的能力。合理的教學方法與良好的教學效果,能提高學生學習與鍛煉的興趣,樹立學習信心,培養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等。課堂上的每一個人都應具備高度的責任心,時刻提防、避免傷害事故的出現。如果不慎出現傷害后,要及時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同時體育教師也要在平時教學中普及相關的保護、救護措施,讓學生掌握一些體育知識、急救知識與技能。因此,在體育教育教學中還應對學生進行“三愛”教育:一是,愛自己:加強自我保護動作意識。讓學生學會自我保護方法,了解一般運動操作處理。練習前必須檢查自身和場地器材不安全因素,樹立“安全第一”意識;二是,愛別人:加強保護和幫助動作技能。讓學生學會保護與幫助的方法,樹立將他人安全放在心上的責任意識;三是,愛教學用具:教會學生器材使用方法。在教學中可以有目的、有組織地安排學生布置、收拾器材,保養場地、維護設備等,培養學生愛護體育場地、器材的好習慣。這也是學生自我教育的一個過程。

          4.在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進取意識的培養,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體育教育教學實施過程中,由于教學對象的差異性較大,總有一些“困難戶”,如身體肥胖、瘦弱、膽小等受到身體條件和心理條件限制。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使他們克服困難,提升自信心,幫助他們積極地完成動作。另外,每位學生的身上總是有“閃光點”,如那些身體肥胖的學生一般力量素質比較好,在投擲課上讓他們出來做示范,就能讓他們看到自身的優勢。教師應多鼓勵那些“后進生”逐步消除他們的恐懼心理與畏難情緒,其次,加強對他們的關注,及時做好保護與幫助,讓他們漸漸地樹立信心,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他們自身優勢,及時給予表揚,同時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加強他們的身體素質訓練,教會他們一些鍛煉方法與手段,這就能起到積極效果。又如:在練習與競賽中要求學生遵守規則,在規則允許的范圍之內進行合理競爭,并提倡學生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和優勢的活動能力及其性格特點,決不能使用一些不正當、不文明、不道德的方式達到比賽勝利的目的,更不能對競爭對手進行語言或身體的傷害等不良行為。教師對此及時觀察分析,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及為集體爭取榮譽等優良品質。另外,在體育教育教學中,教師應切實抓好學生身體素質訓練,加強學生技術技能和自主鍛煉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學習平時行為習慣的養成。如經常對學生進行運動習慣、行為規范的評比與競賽。在教學中要求學生熟記動作要領,了解動作過程,抓住動作關鍵,培養學生以獨立思考或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練習的習慣。在動作泛化階段,比誰的動作學得快;在動作分化階段,比誰的動作質量高;在動作自動化階段,比誰的動作優美。久而久之,就能培養學生積極進取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5.在體育教學中加強教師自身的素質,提生學生的心理素質

          在體育教育教學中向學生貫徹德育,教師既是組織者也是實施者,關鍵在于教師的言傳身教。學校中教師“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體育教師也不例外,不僅要將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傳授給學生,同時還肩負著對每位學生的思想品德與意志品質的教育。從而,體育教師必須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的素質。教學中講解清晰,示范動作到位,言行一致,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活動的特點決定了教師對學生有很強的影響力。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個人品質和教師與學生的關系,都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發揮。比如,有的體育教師上課時,集合整隊之后將球一發,讓學生進行自由活動,自己在一旁袖手旁觀;有的要學生搬器材,自己不動手,這么做如何能使學生信服呢?可想而知,這種教育背景下的學生如何培養其自身的道德修養?因此,為人師表,言傳身教不可忽視,這是培養學生道德意識的關鍵。“身教重于言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前蘇聯教育家加里寧說:“學生處處模仿教師,教師的世界觀、品行和生活,對每一個事物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全體學生。如果教師很有威信,那么教師的影響就會在某些學生身上永遠留下痕跡。”因此,教師言談舉止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高中生在生理、心理各方面都處在一個發展的階段,可塑性很大,模仿能力極強,靠直觀形象建立動作概念,而且他們又非常崇拜、信任和依賴教師。學生們總是把教師看作接近者中最偉大、最可依賴、最高尚、最有品德的人。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學生有意模仿著自己所愛戴的教師,所以體育教師的身教對學生的影響是極大的。教師的言談舉止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深刻地影響到學生的言行,時而還加以模仿、評價教師。教師在個人表率方面若稍有疏忽,都可能造成學生對社會的失望心理,反差越大,失落感越強,有時甚至會使學生產生心理創傷而誘發對教育、對社會的逆反心理?!盀槿藥煴怼?,教師應該增強自己的自警、自律、自省的意識,千萬不要忽視自己形象的樹立和保持。體育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也最直觀。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很容易在體育活動中充分表現出來。往往通過一個具體的練習,就能察覺出學生的不同性格、能力、氣質、興趣等各種心理特征。是獨生子女條件優越,營養充足,身體各方面的生長也較好,但缺點也比較明顯,比較怕吃苦、動手能力差、性格倔犟、以自我為中心、不善于與人合作等。作為體育教師就應主動承擔起調節學生個體與集體關系的任務,把體育教育教學作為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訓練和德育意識培養的重要途徑與手段。在教學中,應注意學生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注意學生情緒的調節。根據不同教材的特點,采用“定時、定量、定強度、定具體細節要求”的辦法對學生進行訓練。啟發學生在身體條件可能的情況下堅持練習。建立優良的榜樣,樹立美好的典型,確立有效的評價。

          五、結論

          1.體育教學是培養德育的重要場合

          體育與德育各自有自身的特點,除此之外它們之間還有著內在的聯系,只有厘清兩者的關系,才能真正把“兩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教育,促進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德育、體育”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關系。

          2.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德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不但能促使學生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技術與技能,而且還是發展智力、陶冶情操、鍛煉意志、培養集體主義精神,也是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和愛護公共財物等優良品德的重要途徑。實踐證明,經過體育鍛煉,可以獲得強健的體魄和充沛的精力,為學習文化知識奠定必要的基礎,保證學習完滿完成;同時,也可以在學習中培養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集體榮譽、團結友愛、艱苦奮斗、朝氣蓬勃的精神。

          3.社會主義榮辱觀是體育教學的指南針

          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提出是新時期的主流價值觀和道德建設的標桿。在體育教學中,要根據其特有的教學形式和多樣化的教學內容,結合高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育特點,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合理地與德育相結合,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新世紀的優秀人才。體育中的德育研究一直都是熱門話題,無論是體育領域還是心理領域,對體育教學中的德育研究都不算多,所以這是一個比較新穎的研究課題。以上是筆者結合自身教育教學中實際現狀的反饋及反思,請各位專家、同行批評、指正。

          作者:趙曄單位:上海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