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主體性教學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世紀之交,世界經濟發展處于劇烈的轉型期,各國都重新研究本國的經濟與教育發展戰略,各種教育理念應運而生。但各國都把發展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以及教育教學過程的民主化、個性化放在首位,教學更關注人的發展。那么,怎樣在我們農村學校課堂教學中實施主體性教學,培養他們的主體進取精神呢?
我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誰獲取知識誰就是主體。我們的教學不應再是教師單純地教學知識。而應是老師教給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和主動進取的意識。只有這樣,培養出的人才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實施主體性教學,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成為現代教學中最重要的內容。但我們想方設法創造條件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時,卻發現學生們卻無所適從,完全不知自己應扮演什么角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農村,長期以來傳統教學方法一直占優勢,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要扭轉教學的這種講解、問答式的教學現狀,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要說,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關鍵在于全面實施主體性教學。而我們努力的方向,得從轉變觀念,提高對主體性教學的認識開始。我認為在教學活動,學生的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能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要想培養出有主體意識的學生,使他們積極進取、主動求知,發揮他們學習的主體作用,作為我們教師首先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相信學生,挖掘學習的潛力
農村教師因為覺得學生基礎要比其他學校差,因而在課堂上對學生左不放心,右不放心,覺得要講的東西太多,甚至怕學生不懂,講了一遍又一遍,結果學生仍茫然不知所措,不是自己努力得來的,印象不深,學得死氣沉沉,效果甚差。所以作為教師真正要做的事,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做一個引導航向的人,引導學生自己全身心地去讀書,去思考,去探究,而不是一個演說家。
例如,在教學“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這部分內容時,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學。看完書后問學生:“我們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示直線的傾斜程度”有學生搶答:“直線的傾斜角?!薄靶甭?。”我打出幻燈,要求學生判斷什么是直線的傾斜角。學生很容易發現了傾斜角的取值范圍。我又問:“斜率與傾斜角有什么關系?!薄皟A斜角的正切”“傾斜角是
>時斜率不存在”。整堂課學生你一句,我一句,大家互相補充,這些內容教師沒有多講,但學生通過自己看、說、討論,就掌握了它。而且由于是他們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總結的,印象深刻,不易忘記。學生不但掌握了知識,也鍛煉了自學、概括的能力,培養了理解、表達能力。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了張揚,學習的主體作用得到了發揮,成功的愉悅感得到體驗。
二、要平等相待,引導學生的辯論
傳統教學中,教師總以嚴謹的教學秩序為治學之標準。學生被遏制住興奮,壓抑著學習的沖動和發現。他們只被老師需要時,才一吐為快,老師不點名,不準開口,學生只能是機械地學習,對他以后的終身學習造成制約。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當然,學生的說話有時是雜亂無章的,特別是新接一個班級,學生常常說話不完整,或者說了一點說不下去了,這是很正常的,因為他們的思維能力不強,不可能把話想周到了娓娓道來。這時,教師就需要老師的引導和幫助。例如,在教學“線性規劃整解問題”時,根據學生解答所得最優解不是整數解(新教材第二冊65頁第4題)。因為問題比較復雜,學生開始小聲討論,我適時發問:“哪位同學來談談他的思路?”馬上有學生站起來說:“找經過點A
(8,0)直線上的所有整數解。”另外一個學生提出疑義:“這兩條直線間是否有其他整數解?!薄罢遗c原點距離稍近的直線上的整解”……我一直微笑的聽著,最后說:“嗯,這幾位同學說得很好,老師希望每個同學都能積極思考,踴躍發言。把自己知道的說出來,大家互相促進?!蹦且欢螘r間這幾位學生學習興趣非常濃,而其他的學生受其影響,上課發言也非常積極。
三、要認可預知,激發求知的欲望
有一些學生,喜歡課前把當天要上的課先了解,然后上課時積極發言,以得到老師的表揚。以傳統教學觀點看,這是一個讓老師又喜又憂的事。喜的是課前學生預習,教學起來輕松些;憂的是有可能打破教師的教學計劃。教師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剛一上課,有學生就一二三地全說出來了,精心的準備被打亂。對這種情況,我們現在要以新的眼光去看它。我們應該摒棄以前的觀點,正好利用這點來激發學生進一步求知的欲望,發揮他們的主體能動性,培養他們主動學習的意識。例如,在教學“拋物線方程”時,在學生學習了拋物線定義后,我問“怎樣的方程是拋物線的方程呢?”我一愣,但馬上轉變計劃,反問:“你們說得很好,那么你拋物線方程是如何得來的?除了這四種方程,有沒有其它形式的方程?”經過這么一改,本來頭痛的問題解決了,而且改變計劃后的教學是順著學生的思路,更能讓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對知識發生過程印象更深,同時激發了學生對知識探求的興趣,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四、要改變策略,將機會留給學生
一個班級那么多學生參差不齊,即使是同一節內容,其認識與感受也不會是相同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追求統一的所謂標準的答案。在課堂小結時,也應改變策略,可以讓學生自己來總結。教師可用“通過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請用一句話概括你所學到的知識”等之類的話,讓學生互相補充,彌補不足。練習評判時,也可讓學生互相評述,互相討論,不但使他們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說出其所以然。讓學生在這些鍛煉中逐漸掌握學習的方法,在教學中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總之,能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雖然涉及眾多方面,但教師的教育觀如何卻是前提。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營造出開放的、適合主體發展需要的教學氛圍,才有可能在課堂教學中真正實施好主體性教學。
參考文獻:
《淺談農村小學語文學科主體性教學的實施》胡惠萍
《現代課堂教學中主體性教學的研討》趙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