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經管類專業大學生創業精神培養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管類專業大學生創業精神培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經管類專業大學生創業精神培養

          摘要自主創業是繁榮經濟的有效途徑之一。從創業角度來看,經濟管理類專業大學生具有學科比較優勢,在大學培養教育過程中,應更加注重創業精神的培育,引導經管類專業大學生自主創業,是人才培養和增加新的就業途徑的新趨勢。對經管類專業大學生創業精神培養的途徑和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創業精神創業能力

          自主創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源動力,是繁榮經濟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創業可以擴大就業,加速技術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進而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實現發展經濟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從創業的角度來看,經濟管理類專業大學生具有學科比較優勢,但創業精神的缺乏使經管類專業學生很少敢于創業。因此,積極探索創業精神的培養途徑和方法,培養一批具有創業精神的經管類專業大學生,是高等學校當前要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1創業精神的內涵與實質

          國內外學者對創業精神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了深入地研究,對創業精神的內涵可概括為:第一,如果個體表現出創新、承擔風險和主動進取的行為,那么他就具有創業精神;第二,創業精神是為了開發機會而集中獨特系列資源創造新價值的過程,認為創業精神是通過創新創造租,創新是指熊彼特的引入新的組合,租是指超過行業平均利潤的收入;第三,創業精神也是創業家在個性方面所具有的獨特特征,如機會捕捉能力、高成就動機、內在控制源等。創業精神作為一種積極的思想觀念和精神狀態,對個人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著力在大學生中弘揚和培育創業精神、開拓創新的精神。既要與時俱進,更新教育目標、內容和方法,推動學科自身的發展,又要以同樣的進取精神引導學生緊跟時代步伐,尋求變革、適應變革,為大學生今后的創業提供精神動力與支持。

          大學生創業精神的實質可以概括為: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善于學習、勤于實踐;住機遇、拼搏進取;實事求是、敢于冒險;團結協作、同心同德;誠實守信、以義取利;追求卓越、永不止步。

          大學生創業精神通過“創業計劃設計大賽”等模擬實踐來培養。它要求參加者組成優勢互補的競賽小組,提出一項具有市場前景的產品或服務,并完成一份完整、具體、深入的商業計劃,闡述創立公司的進程,說明所需要的資源、提示風險和預期回報,并提出行動建議。要完成一份好的創業計劃書幾乎需要運用一個大學生在本科階段所學的全部經濟、管理知識。設計創業計劃書的過程因而可以看做是學生熟悉和運用其管理知識、技能的過程。因此,參加“創業計劃設計大賽”本身不僅是學生實際運用其所學知識的過程,也是其提高綜合能力、形成優秀管理素質的過程。從這個角度看,舉辦“創業計劃設計大賽”是符合我們通過這類活動促進大學生創業精神的培育,把學生培養成高素質人才的初衷。

          2經管類專業學生創業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2.1創業精神的培育是時代的要求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加強,以及世界范圍內人才競爭的日益激烈,開展創業教育己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一股潮流,而創業精神的培養是創業教育的重要內容。

          2.2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需要

          近年來,中國高等教育步入了大眾化教育階段,大學生的就業難題成為困擾高等教育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自主創業是方法之一。通過創業精神的培育,幫助大學畢業生認識到社會上有許多創業機會和有利條件,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大學生創業不僅會減輕政府和社會壓力,還可能創造很多的就業機會,創造更多財富,節省更多資源。

          2.3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

          從知識理論來看,經管類專業的知識內隱的成份比較大,如何使內隱知識顯性化,知識理論告訴我們,實踐充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要提高經管類學生的專業技能,使其掌握大部分隱于實踐中的知識,教學實踐是一個重要環節,尤其是在國內市場經濟體制日益完善、世界經濟國際化、信息化背景下,如何通過拓寬實踐的渠道,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知識面廣、適應能力強、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高等院校普遍面臨的問題。創業精神的內涵中包含積極實踐,勇于探索的內容,經管類專業學生能在實踐活動中逐漸培養創業精神。2.4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創新是創業精神的核心內容之一,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德克魯認為:“創業就是要標新立異,打破已有的秩序,按照新的要求重新組織。”因為“理論、價值以及所有人類的思維和雙手創造出來的東西都會老化、僵死…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創業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創新和創業精神是正常、穩定和持續的。正如管理已成為所有現代機構的特有機制,成為組織社會的主體職能一樣,創新和創業精神也必須成為維持我們組織、經濟和社會之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活動。創業精神的核心,歸根到底是由創業活動的開拓性所決定的。由于創業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它本身就是對現實的超越,就是一種創新。因此,創業就意味著創新,創新就意味著突破,創業精神的培養過程就是培育創新型的人才的過程。

          3經管類專業大學生創業精神培養的途徑

          首先,對于個體創業精神來說,許多人回避創業可能不是因為確實缺乏必要的技能,而是因為他們自己認為缺乏必要的技能;其次,可以從個性特質等幾個因素來評價個體創業潛能,識別優勢和劣勢,從而更有效地引導和運用資源來提升創業精神;最后,在創業培訓方面,不但要培訓個體創業技能和能力,也要強化創業者的認知和信念,還要培訓創業者運用各種技能減少認知偏差,以增加成功創業的機會。對于經管類專業大學生來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創業精神,增強創業信念和認知。

          3.1通過校園文化,培養創業精神

          校園文化是學生成長的外部環境。它對學生具有陶冶功能、凝聚功能、激勵功能、導向功能。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塑造學生的優秀品質,提高學生的精神狀態,而沉悶的、死板的校園文化則會扭曲人。西方校園文化如個人自由發展、獨立精神、競爭和機會均等、開拓精神、創造性和超前性等等都極大地促進了創業教育的開展。而我國校園文化在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強化自我意識,鼓勵學生在實踐中發揮才干,把對自我價值、自我實現等問題的思考融匯到社會價值、集體價值觀等方面中去都做得不夠。相當一部分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導向模糊、學生開拓能力和創新能力差,未在校園中形成一股弘揚創業精神的風氣和文化。

          經濟管理類學院要通過生動活潑、易為大學生接受的校園文化來開啟經管類專業大學生的智慧、提升人格,對大學生的創業思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校園文化的組織方式中,盡可能地將創業精神有機地融入并實施。如在學科活動、文藝活動、體育活動、科技活動、勞動活動、集會、黨團活動中,要相機滲透培養創業意識的任務和要求。在各類小發明、小制作、小創造活動中,在各種自我服務性勞動、公益性勞動和生產勞動中,要結合著進行創業精神的培養。

          3.2培育創業人格,增強創業精神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推孟在30年中追蹤研究了800人的成長過程。結果發現,他們中成就最大的20%與成就最小的20%的最明顯的差異就是個性方面的不同。高成就者具有謹慎、自信、不屈不撓、進取心、堅持性、不自卑等心理特征。這說明個性特征對個體的創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獨立性”、“堅持性”、“敢為性”、“克制性”等。所以,人格教育對創業精神與創業能力的培養是相輔相成的。可以采取運用創業案例剖析創業者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學專題、心理訓練,讓學生掌握形成心理素質與優良人格特征的途徑。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角度看,創業精神是一種實事求是的精神。創業不是紙上談兵,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新的思路,需要扎扎實實地付出艱苦的努力,引導學生以實事求是的態度面對學習、工作和生活。

          3.3通過模擬實踐,培養創業精神

          創業實踐話動為創業能力的表現和發揮提供了時間和空間相統一的社會平臺,學生通過身臨其境地去思考、去操作、去體驗,于活動中體驗真實感受,強化創業意識,確立創業信念。高校通過創造條件讓學生親身感受一個經營者面對市場競爭的精彩和殘酷,承擔風險和責任,全而提高學生的經營管理素質與能力。創業實踐模式可分三種形式:一是利用實習期間進行創業實踐訓練,主要方式有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等。參觀訪問是有明確主題的創業意識類的專題活動,如參觀某個白手起家現已成為明星企業的民營企業,訪問某個創業成功人士,請他介紹創業的奮斗歷程等。二是嘗試創業模式,即利用假期到公司去打工或參與別人的創業活動。也可嘗試營銷、競技類的實踐活動。還可以結合專業優勢和個人特長舉辦各種培訓班或開發、設計新產品等。此外,實踐活動通過吸引校外相關專業學生和本校外專業學生的參與,為學生間交流、溝通提供平臺,達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三是模擬性實踐,參加創業實踐情景的模擬,進行有關創業話動的情景體驗或擬出創業計劃、創辦虛擬公司等,如“ERP企業沙盤模擬大賽”、“跳蚤(二手)市場”、“模擬營銷策劃大賽”、“模擬創業設計大賽”等等活動。

          經管類專業學生的教學,要求在重視知識傳授的同時,也必須重視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這些能力主要包括:分析思考能力、領導能力、合作精神、創新精神與能力等。這些能力的形成無法通過知識的灌輸形成,只能在反復、不斷地模擬演練中形成。因此,筆者認為,在未來的教學中必須特別強調實踐教學,尤其是要注重類似“創業計劃大賽”這類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其所學的各種知識的模擬實踐活動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韓建立.創業精神的影響因素及其績效評價[J].心理科學進展,2005(1)

          2彼得·德魯克.創業精神與創新[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

          3賈文華.試論大學生創業精神與創業能力的培養[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6(3)

          4李映霞.財經類院校創業教育模式探索[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6(11)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