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基于師德師風建設的黨建課題,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研究,著重分析了目前高校中存在的師德師風問題,及師生關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以昆明理工大學電力工程學院為主要研究對象,找出突出矛盾,提出幾點建設性的意見,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師德師風;
師生關系教師是立校之本,師德是教育之魂。《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指出,要“大力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特別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要達到高素質的教育,必須要有高素質的教師。可見,強化人民教師的師德建設,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奠基工程。
一研究的意義
教師是學生精神文明建設的主力軍,建設一支具有優秀的師德、師表風范,具有模范的師愛形象、具備高超的知識本領和掌握精湛師藝的教師隊伍,是辦好學校的根本所在,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大舉措,是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適應市場經濟新型人才的需要。有道是:“致天下之治在人才,成天下之才在教化,行教化之業在教師”。可見教師這個職業的重要性、對學生影響的嚴重性。陶行知先生師德修養的精華在于“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的崇高理想;“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獻身精神;“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育人目標和治學做人標準;“以教人者教己”的言傳身教思想;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愛滿天下”的思想以及他的教學創新理念。教師曾被比喻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以自己的知識和人格力量培養著學生,既傳授知識,又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現代教育家夏丐尊曾說過:“教師不能沒有愛,猶如池塘不能沒有水。”教師用自己的靈魂塑造學生的靈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學生的人格。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教師。建設高素質的教育,必有高質量的教師,而青年教師又是支撐教育的主體。因此,新形勢下加強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是一項關系到教育工作全局和涉及社會各方面的系統工程,對此需要有整體性的思考。
二研究的背景
昆明理工大學作為綜合性的理工科院校,教師涉及到的專業非常廣泛,因學科不同導致的教師講授方式的不同,使得對師德師風的要求沒有統一標準,除了常規的督導組聽課、同行聽課、學生評教之外,再無任何標準的要求,因此,擬通過本學院黨建項目的啟動、通過調查師生的需求、得到反饋信息,喚醒高校教師的主體意識,完成“以身體之、以心驗之”的自我內在生長,把師德師風建設根植教師內心,讓教學活動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同時,也對高校師德師范建設提供一點意見和建議。
三研究的理論支撐
《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明確指出實施“跨世紀園丁工程”,大力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特別要加強師德建設。這些原則要求,可以分解為七個方面的指標要素,即:一是職業理想;二是職業態度;三是職業責任;四是職業技能;五是職業紀律;六是職業良心;七是職業榮譽。這七個方面的指標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依從,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根本出發點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需要作為自己所從事職業的目的,使職業利益服從于學生的利益。這七個方面,只是對指標要素的大致歸類,至于它們的實際內容,應依據青年教師的不同類型不同崗位,加以具體化。在當前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實踐中,存在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從表面上看我們對青年教師的道德要求很高,但在實行過程中,卻缺乏基本、具體的實踐標準。其實,道德總是具體的,不同時代的道德有不同的具體要求。師德師風屬于職業道德的范疇,切實的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應當根據青年教師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及職業特點,設定規范性的具體指標要素。
四研究成果分析
為了得到更全面的信息,黨建項目研究組通過兩種方式對學生進行了調研,一是組織具有代表性的學生的座談會,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二是通過對比篩選制作問卷。通過座談會和問卷調查發現問題如下:
(一)學生方面
大多數學生對我院的師德師風建設表示認可和支持,對教師的授課方式表示認可,有個別學生覺得教師授課方式有些古板,過于遵照課本,與社會動態及發展方向有些脫節。學生反映,有個別教師留作業但是不改作業,對學生起不到督促的作用。學生普遍對課間和課后教師的耐心解答表示滿意。
(二)教師方面
教師普遍反映學風急需整治,有很多學生在課堂上有睡覺、玩手機、看課外書等現象,還有個別學生課堂上不請假直接離開教室,不夠尊重教師。考試中經常有抄襲現象發生,需要嚴肅考風考紀,另外需要進行尊師重教教育,提高教師在學校中的地位,不能只看就業率而忽視最基本的知識教育和素質教育。
五幾點思考
目前社會上普遍認為的師德師風整體素質的下降是不科學的,教師授業情況跟學生表現出來的素質息息相關。
(一)尊師重教思想的日益淡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獲得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對教師的崇拜感日益下降,教師在學生中能獲得的尊重也日益減少,尤其是表現在課堂的出席率、課堂的表現上,很多同學為了睡懶覺就缺課,課堂上玩手機、看小說、聊天等現象并不少見。這使得授課教師的積極性大打折扣。甚至有的同學在課堂上不請假、不示意就擅自離開教室。
(二)實行學分制后出現的負面影響
隨著國家減負的號召,大學生也開始受益,尤其是大學英語四級成績不與學位證掛鉤之后,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極大降低,同時,實行學分制的優勢很明顯,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弊端:比如學分修不夠就留級,任課教師面對來自各個學院各個專業的學生不可能都認識,大課人數過多不能每次上課都點名,給一些學生偷懶的機會,導致個別學生出勤率極低甚至一個學期都不去上課的現象出現。同時,各專業學生水平不一,只能按照中等水平講授,會有一些學生跟不上老師的進度,更加不愿意上課或者不專心聽講。
(三)過分追求經濟效益導致的學風下降
各高校把就業率作為考核指標,使得專業分化嚴重,近年來熱門的專業學生學習積極性極大降低,成績一直沒有起色,認為只要能找到工作就可以了,成績影響不大。個別就業偏冷的專業學生因就業形勢不好,灰心喪氣而熱衷于考各種證書忽略了學業。另外,把師德師風的下降歸結于學生的素質逐年下降這個說法也是不科學的。
1.個別教師的職業操守有待提高。
各高校實行績效考核以來,很多教師因為績效點的壓力而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做科研和拉項目上,而且,教學的績效點不高,導致對待教學有應付的心理,難免會在課堂的授課中體現出來。當然,其中不乏很多兢兢業業的教師,教學的不同效果導致分化嚴重,學生的上課熱情也會隨著老師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學校評價機制導致教師不愿意過多約束學生。
每個學期末學生都要在網上評教,有一些嚴格的老師,每次課都打考勤,使得個別學生心生不滿,故意打低分,有的老師作業較多、課堂提問較多,都增加了學生的反感度,使得很多老師只好采取寬松的方法對待學生,不能嚴格約束,也是助長了不良學風的士氣。
3.教師收入的提高與社會經濟的發展不相協調也是影響因素。
目前,我國在教育上的投資還遠遠不夠,教師除了社會地位的逐年下降之外,也面臨著社會經濟增長帶來的生活壓力的增加這個難題,教師工資收入整體偏低是共識,導致很多教師為了生活要涉及一些副業,用在教學上的精力就減少了。
六結論
在這里必須說明的是,作為一種制度建設的師德師風規范,無論目標要求的設定,還是指標要素的具體化,都要注意道德規范與道德理想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應將重點放在道德規范上,體現德性倫理與契約化理的統一,意識倫理與責任倫理的統一,個人倫理與組織制度倫理的統一。此外,對于政治倫理以及人文精神,也應予充分的重視。在本次調查研究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問題有很多,由于時間限制,未能做到全面,有所偏頗在所難免,師德師風建設是個系統工程,也不是短時間之內就能取得精確成果的,它需要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教學雙方的共同努力尤為重要。希望能通過這個小小的片段窺其全貌,對各高校的師德師風建設有所幫助。
作者:王麗娟 納學梅 劉永泰 張代青 宋琪 單位:昆明理工大學電力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