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特殊教育專業手語教學淺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特殊教育專業是手語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但當前手語教學中存在著教學內容零散陳舊、教學方法傳統落后、學生手語溝通能力不強等問題,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改善特殊教育專業手語教學、提高學生手語溝通能力已成為手語技能人才培養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存在問題與原因分析
(一)教學內容繁雜,學習能力有限
高職特殊教育專業設置特殊教育概論、特殊兒童行為矯正等多門課程,且多涉及特殊兒童,枯燥晦澀的理論教學易使學生產生倦怠情緒,《手語》課程因詞匯多、內容豐、關聯少,部分詞匯手勢相近易混淆,部分詞匯無規律熟記難,對初學手語的學生來說不容易。此外,相當一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熱情和學習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語學習難度。
(二)教材開發難度大,專業人才匱乏
目前專業手語教材匱乏是影響手語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原因在于手語教材開發難度大、專業人才匱乏。由于手語教學具有較強的專業性、針對性和特殊性,因此手語教材的開發也須由專業素養高、經驗豐富的專業團隊完成。但特教人才本就稀缺,更別說專業的研發團隊了。以致我國手語教材陳舊單一,多年未能有效更新。時代的變遷、特教的改革急盼手語教材的革新。
(三)教育信息化對教學方式的沖擊
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對我國教育領域產生了巨大沖擊,其中最為明顯的是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多媒體教學、遠程教學、微課、MOOC的廣泛使用,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在特教領域,手語教學也打破了傳統的老師講解示范、學生聽講練習的方式,逐漸被多媒體教學取而代之。
(四)傳統觀念影響,手語教學愿望不強
部分人對聾人的“歧視”導致其對特殊教育、手語教學產生偏見。有學生及家長認為聾人數量有限,特教就業狹窄,前景堪憂;有家長認為聾人不健全,進入特校工作會影響子女身心健康,不愿意讓其選擇特殊教育或手語翻譯專業;有人認為正常人以口語交流,兩年學習并熟練運用手語存在難度。這些傳統觀念造成社會將特殊教育置于“底層”。
(五)課堂教學為主,缺少手語實踐機會
缺乏實踐機會是學生手語溝通能力不強的主要原因。我國大力倡導校企合作,增加學生實踐機會,提升實踐技能。但特教專業學生的見習實多安排在最后一學年,多集中于特校、福利機構、培訓學校,學生見習多實習少,聽課多交流少,且部分學生因為膽小、自卑等因素,根本無法主動與聾生進行手語交流,開展手語教學困難重重。因此,高職特殊教育專業不僅要重視手語基礎知識學習,更要增加手語實踐機會,重視手語技能的長期培養。
二、手語教學優化策略
(一)轉變傳統觀念,明確培養目標
目前全球聾人超過六千萬,數量仍在持續增長。漸長的聾人數量使與特殊教育相關的職業日漸興盛,特教專業畢業生就業領域逐漸拓寬至政府機關、特校、電視媒介、企業特殊人群產品研發部門、殘疾人福利(康復)機構、銀行、醫院、旅游景區等領域。其中手語翻譯的就業早已拓寬至公安、新聞、大型活動以及醫院、景區等窗口單位。2008年奧運會期間需要900名手語翻譯,專業翻譯不到一百人。近年一系列重大國際活動在我國舉行,高水平手語翻譯人才的缺失已無法滿足當前需求。“特殊教育就業前景堪憂”的傳統觀念早已過時,當下手語教師、手語翻譯非常緊俏,社會應更加關注特殊教育,鼓勵學生選擇特殊教育,扎實練就手語技能。此外,高職特殊教育專業要進一步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和《手語》課程目標,注重學生手語實踐能力培養和手語溝通能力的提升。
(二)整合教學資源,優化教學內容
高職手語教學內容的整合應注重整體性、實踐性、時代性。首先,要注重句子、文章的教學。手語詞匯是句子、文章學習的基礎,但手語教學的目標在于培養學生手語溝通能力,因而應側重句子、文章的學習,讓學生在短文與對話中提高手語,更要關注日常手語的練習。其次,要注重與時代結合。社會的發展衍生出“房奴”“互聯網”等新詞匯,因而手語教學應使用準確、形象的手勢巧妙表達“精髓”,并將新詞匯普及應用于日常手語交流。關注新詞匯產生、舊詞匯消亡問題,更新手語詞匯,方可適應崗位和社會需求。此外,高職應適當增加手語課程門類和學時,如增設《聾人自然手語》《聾人與社會》等課程。
(三)多種教學方法并用,提高學習興趣
職業教育應與特殊教育相互滲透、銜接,從教學方法入手改善手語教學質量,融入情景教學法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手語學習興趣。如教師設置故事場景和大致情節,學生分組練習,拓展故事內容;教師發揮引導作用,鼓勵學生創新實踐,發揮主體性和團隊智慧;教師亦可采用看圖說話的方式,鼓勵學生發揮想象,構建故事情節,通過道具、手語等輔助表演,活躍課堂與思維,提高學生手語學習的積極性、主動邀聾人參與手語實踐活動,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手語交流氛圍。
(四)加強人才引進,關注教師培訓
現有高職手語教師并不能滿足手語教學需要,社會存在手語技能高、學歷層次低,學歷層次高、手語技能低的尷尬局面。因此,高職一方面要加強專業人才引進,鼓勵有手語經驗的人才參與手語教學實踐;另一方面要加強手語教師培訓。應協調把握好教師的培訓時間與培訓質量;邀請手語名師來校兼職,加強聾人手語的實踐培訓,鼓勵參與主題演講、手語翻譯等實踐活動,加強手語實踐能力培養;要注重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的培養,構建國際化、專業化的手語教師隊伍。第三,營造聾人生活學習的氛圍,促使教師、學生將聾人的自然手語與《中國手語》融匯貫通,生動手語課堂。
(五)多方聯動,開發校本教材
高職應聯合教育、殘聯、行業、特校和聾人代表,組建手語教材研發團隊,開發具有時代特征、行業特色、崗位特點的手語校本教材,如《常用手語》《媒體手語教材》《汽車手語》等。教材中設置手語演講、情景劇表演等訓練內容,注重對手語表現力和翻譯能力的培育。
(六)深化校企融合,增加手語實踐運用
高職應多與醫院、景區等窗口單位和福利康復機構、企業、特校聯系,組建專家委員會,了解崗位需求,靈活動態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與內容;參與專業人才培養和聯合辦學,采用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增加學生實踐及就業機會,實現學生高質量就業、跨越式發展。
(七)“雙證”考評,提高手語綜合能力
高職特殊教育專業應引入并實施“雙證”制度,從看話、拼打等基本功和反應力、表現力等方面綜合考評學生手語水平,以手語資格證代替學期考核,實行嚴格“雙證”考評畢業制度。通過課堂教學、校內外培訓、技能比武、日常交流、見習實習、頂崗實訓、手語考證等多種途徑,培育與提高學生的手語翻譯與綜合運用能力。
作者:羅笑 單位:長沙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