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本土化臨終關懷事業發展沉思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主要探討推展中國本土化的臨終關懷(HOSPICE)的各種問題,認
為:1、不僅絕癥患者有臨終的問題,實際上人人都在走向臨終,所以,臨終關懷
的性質不應局限在僅僅對絕癥患者及家屬的照顧,而應理解為一種廣義的死亡教育。
2、在大陸中國開展真正的臨終關懷事業最重要的問題在于認識到靈魂的存在,并
大力開展靈性的撫慰工作。3、臺灣安寧療護事業的發展有必要引入哲學與傳統文
化的資源;而大陸中國臨終關懷事業的發展則在于引入宗教的資源。
關鍵詞:中國本土臨終關懷哲學與宗教靈魂
大自然是非常仁慈的,它生長出各種動物與植物供人類生活所需;它也讓人有
一個能夠創新的大腦,從而使社會的文明、制度、科技層出不窮地誕生,讓人類的
生活越來越豐富,品質越來越高。同時,大自然也是非常公正的,它使一切的生者
皆有死,人類不僅是"生"者,而且是"生"者中的姣姣者,同樣也必會走向死亡。
且人類又不是一般的"生"者,他是有精神意識的"生"者,因而,人在承受生的
幸福、生的歡欣、生的高品質的同時,也必要經驗死的痛苦、死的悲哀和死的恐懼。
這些所謂的痛苦、悲哀、恐懼皆非人"死"后的狀態,它們全都是人"生"前的負
面狀態,亦即所謂臨終期的感受。因此,為了提升現代人之生死品質,必須大力推
進臨終關懷(HOSPICE)的事業,這是關系到海峽兩岸的中國人福祉的大事,
應該進行廣泛深入地探討和研究。
一、臨終關懷(或安寧療護,或善終服務)的性質及其意義
認清臨終關懷的性質與意義,必須首先了解人類臨終問題的普遍性和嚴重性。
據不完全統計,自有人類歷史以來,已經有800億個個體生命死去,而現今
中國每年的去世者也有700萬之巨。也就是說,在人類歷史上,曾經有800億
人進入了臨終期,并一去不返;而中國現在則每年有700萬人要走向臨終直至死
亡,經歷這人世間最大最深刻的痛苦。非但如此,若以每個逝者約有5個直系的親
屬、10個左右的朋友計算,則全世界曾經有4000億人承受過喪親之痛、80
00億人經受過喪友之痛;而在中國每年就有約3500萬人要承受喪親之痛、7
000萬人要承受喪友之痛。如此巨大的數字,怎不令人萬分吃驚?實際上,每個
具有正常壽命者,都必然地會在某時某刻先品嘗到喪親和喪友之痛苦,然后則體驗
到自己面對死亡之臨終期的極度恐懼。
而且,不僅直接面對死亡者要進入所謂臨終期,當一個人到了老年時,他或她
也就相當于進入了臨終期。按國際通行的標準,60歲以上者可稱之為老年人,當
一個地區和國家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10%以上時,就成為老年型的地區
或國家。1999年1月,新華社公布了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達1、2億;
到2050年,中國將擁有世界近24%的老年人,約4、5億,占亞洲的36%。
那時,世界每4個老年人中會有一個是中國的老年人。(參見《養老事業面面觀》,
《中國教育報》1999年10月14日)老年人中雖然有許多生活得相當幸福,
身體也十分的健康,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老人不是身患這種疾病,便是別的什
么惡疾在逼近。而且不必說,人人心中都明白老年人都在程度不同地走向臨終的不
歸之路。這些情況說明,以目前中國的情況來看,1、2億以上的人要面對死亡的
脅迫;若仍以每人5個親屬、10個朋友計,則中國每年約有6億和12億人口有
間接的死亡問題的困撓?!肮珓諉T之家有”版權所
當然,從最廣義的角度而言,每一個人從出生那一刻起,便開始了自我之生命
邁向死亡的旅程。可見,人不是在步入老年、患了絕癥時才有所謂臨終的問題;從
生命之本質上看,當一個人的生命胚胎開始形成的那一瞬間,死亡的過程便同時展
開。這種生理意義上的死亡實存在人的生命行程中有相當一段時期并沒有演變為觀
念意義上的死亡問題,這在現代社會享樂主義文化盛行時更是如此;而中國忌談死
的文化傳統又在相當程度上遮蔽了人的死亡問題。但是,人在觀念上是否存在著死
亡的問題并非是決定性的,實際的情形是,死亡每時每刻都在向我們逼近。這即哲
人們喜歡談論的"人是一種歸終存在"、人是一種"向死而在"的生物之意。況且,
現代社會與古代社會一樣,各種突發性的事件仍然不時地發生著,甚至發生的頻率
與慘烈的程度又要超過古代社會。因此,人很難說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便會突然
地面對死亡,比如意外的自然災難的發生,各種車禍船禍飛機之禍,還有突發性刑
事案件的發生、戰爭中的死亡等等。不過,更令現代人心焦的是在某一天突然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