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公辦高校財務管理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公辦高校財務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公辦高校財務管理

          【摘要】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我國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必須充分運用和創新財務管理理念,強化效益意識,考慮風險和資源使用效率,才能在競爭中保持優勢。本文首先闡述了公辦高校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此基礎上分析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并從相關政府部門和高校兩個方面探討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高校;財務管理;對策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我國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整個高等教育體系逐步健全并發生了深刻的變革。首先,在國家宏觀管理下,各高校不同程度地取得了辦學自主權。高校作為獨立法人,在社會生活中需承擔相應地民事責任。其次,高校投資主體多元化。在所有制上突破了單一的國家公辦形式,出現股份制的民辦高校、公私合辦高校等多種所有制并存的局面。再次,辦學機制已經逐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機制。最后,畢業生分配制度的取消,使得高校畢業生成為“產品”,需要接受市場的挑選。激烈的市場競爭迫使高校必須考慮經營效益,爭取在競爭中勝出。然而,目前,我國公辦高校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也較突出。

          一、公辦高校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資產日常管理環節薄弱。高校不斷籌措資金以購置資產,增加儀器設備和擴大教學辦公用房,卻不重視資產的管理與使用,存在一些儀器設備和實驗室實際使用時間不多,使用率不高,浪費較大的情況。有些高校尚未設立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已設立機構的,也只局限于對有形資產的管理,而對高校具有極高價值的無形資產卻很少問津。

          2、資產流失較為嚴重。高校的資產一般由國家撥款和劃撥,既不提資產折舊。也不需計算盈虧,這使不少高校沒有牢固樹立使用國有資產要承擔保值、增值責任的意識。資產管理和基建管理制度往往不健全,相關手續不完備,甚至存在國有資產被個人或其他單位無償使用的情況;收入、支出和固定資產管理不到位,存在著不按經濟規律辦事,不計成本經營,不講科學管理的現象。

          3、投資和籌資缺乏理性。在籌資和投資過程中,高校往往由于缺乏時間價值意識、資金成本意識、風險意識和社會效益意識,導致嚴重影響高校財務安全或投資失敗,進而影響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4、內部控制體制不健全。上下級權限劃分不明確,容易出現“權力真空”現象,妨礙高等學校資金運動、資金循環的正常進行。高校中各部門各自為陣,資金分散。這些嚴重影響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對高校的正常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二、主要原因分析

          1、高校所有者缺位。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高校擁有越來越多的自主權,高校可以通過自由交易轉讓產權,可以通過對外投資興辦實業或參股股份制高校。但現時高校的產權制度是“國家所有,國家經營”,高校所擁有和控制的資產缺乏有效的專門的管理和監督。“所有者缺位”問題的出現,降低了高校的運營效率和效益,導致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和被損害浪費,難以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影響高校整體發展,甚至成為貪污、腐敗、經濟犯罪人溫床。

          2、財務管理理念缺失。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改革的發展,市場因素已經介入高校事業,繳費上學也使得“買”“賣”市場行為已成為現實。高校作為法人實體,必須對市場因素有正確的認識,對高校經營效益有充分的考慮。然而,目前相當多的高校對財務管理方面的認識不到位,或者存在偏差,片面強調教學和科研的重要性,卻忽視了財務管理工作。

          3、缺乏系統的高校財務管理體系和統一的衡量指標。財務管理理論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運用明顯不足,這與理論界對高校財務管理的研究不足有一定關系。高校財務管理缺乏一致的指標系統,既無法通過動態對比反映高校在不同的實踐上經營投資效益的變化程度,也無法運用經營投資效益指標在不同學校之間進行對比分析。長期以來,由于高校的教育產出比較特殊,幾乎不便定量化計算。因而高校的辦學效益研究與評價也始終停留在半量化,不全面的狀態。

          三、加強公辦高校財務管理的對策

          1、相關政府部門加強財務管理職能

          (1)建立理論研究平臺。通過對高校財務管理相關課題的立項研究,探索論證高校財務管理目標、財務管理的內容和方法等理論。在高校間開展調研工作,逐漸形成相對完善、統一的高校財務管理理論體系。

          (2)完善高校系統財務管理評價制度。在原有的檢驗評估基礎上,建立財務管理指標體系,健全高校各級經濟責任制。通過高校投資效益指標,反映高校投資的效益狀況,以便看到成績,發現管理工作的薄弱環節,從而促使高校加強管理,提高投資效益;通過資產使用效益指標,反映高校資產使用情況,以便評價高校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從而促使高校努力提高物力資源和財力資源的使用效率。同時,建立對高校領導班子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促使高校各級干部重視財務指標,樹立適應高校發展的管理理念。

          (3)建立合理有效的監督和激勵機制。財政、教育、審計等政府職能部門應加強對高校的監管工作,開展定期或經常性審計監督,行使所有者權力,及時發現學校存在的傾向性問題,采取積極措施,促進高等教育健康、穩定發展。明確所有者和經營者的職能與責任,使得“經營者”感到充分的約束,從而進行有效的管理。激勵機制本身不能阻止“經營者”以權謀私行為的發生,但在嚴格有效的監管機制下,激勵機制增加了短期行為可能付出的代價,促使管理者的眼光不是停留在短期效益上,而是對高校發展進行全盤規劃,處理好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關系。

          2、高校自身強化財務管理工作

          (1)高校管理者及財務工作人員要樹立理財觀念。要善于運用財務管理知識對高校經營、投資、籌資及利益分配等進行有效的管理。同時,既要善于借鑒西方財務管理理論的先進成果,也要善于引進企業的某些成功管理模式,并加快培養一支有創新能力的財務管理隊伍。

          (2)構建以相關專業人員組成的高校財務決策委員會。由于政府任命的方式無法保證高校領導班子具有較高的經營管理才能,因而通過發揮專業人員集體的作用,充分協調,全面論證,以彌補領導班子的能力缺陷,同時可以防止因個別領導“拍腦袋”決策而導致投資失誤的現象。例如,對大規模舉債,必須由該委員會做出科學決策,并進行可行性論證,以既確保高校財務安全,又能保證實現高校可持續發展;在投資決策階段,也應由該委員會選擇最佳方案,并進行可行性研究,以降低投資風險,獲取較高經濟效益。

          (3)貫徹全員參與的思想,提高高校財務信息的透明度。全員參加是指學校的全體教職員工都直接或間接地參加高校的重大事項的決策管理過程(如投資辦分校、參股辦企業等),為更好地實施財務管理獻計獻策,從而有利于做出改善高校管理的決策。同時可以減少學校的管理層和其他教職工之間由于信息不對稱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有利于全校上下統一思想,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4)強化內部控制,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一方面,建立健全各項內部控制制度,明確財務部門和其他各部門的職責權限。形成內部制衡機制,做到各司其職、各盡其職、相互監督、互不扯皮推諉。在積極開展財務收支審計、基建工程審計、專項審計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基礎上,增加效益審計的內容。另一方面,強化財務管理職能,把管錢、管物、管業務有機結合起來。有效利用信息、網絡的優勢。發揮財務網絡的實時報告、在線管理的功能,及時對資金進行追蹤、分析,實施有效的監督,對資金投入的效果進行定量分析,科學考核學校整體和各部門資金的使用效率;對資產購置實行責任制,提高資產利用率,促進資產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從而達到提高效益的目的;在加強對有形資產管理的同時,必須重視對知識產權、專利權等無形資產的管理,真正發揮其潛在經濟效益;重視投資項目的事中的過程控制和投資后收益的評價和信息反饋,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并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為優化投資策略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