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形勢下發展縣域經濟探析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形勢下發展縣域經濟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新形勢下發展縣域經濟探析

          吉林省縣域經濟是全省經濟的重要支撐,是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推動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最重要的基礎和動力源泉。在當今國際矛盾紛繁復雜、經濟下滑、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新形勢下,大力發展縣域經濟、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積極擴大就業、探索經濟發展新業態……提振全省老百姓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試從新形勢下,吉林省發展縣域經濟的重要性、吉林省縣域經濟發展的現狀、高質量發展吉林省經濟途徑三方面對我省縣域經濟的發展進行探索和分析。縣域經濟是一個綜合經濟體系,以發展經濟為中心,以小城鎮為紐帶,以農村為基礎,按照國家要求,根據所轄縣域的條件和優勢,存在多種所有制形式,多層隸屬關系和多部門結構,從而實現一二三產業有序發展。2017年5月26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吉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系統闡述了走出具有吉林特色的振興發展之路的深刻內涵,提出了今后五年工作的總體要求和具體奮斗目標,部署了主要任務,其中,八大任務之一就是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幾年來,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縣域經濟的發展取得很大進步,但是,和其他省份的縣域經濟發展比我們還是落后的,而且這個落后不是一點點,筆者試從以下幾方面對我省縣域經濟發展進行探析

          一、新形勢下發展縣域經濟的重要性

          縣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最基本的區域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增長點,更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力量源泉。就我省而言,縣域經濟師全省經濟的重要支撐,是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推動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最重要的基礎和動力源泉。

          (一)發展縣域經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途徑。我們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第一個百年夢想即將實現。縣域經濟發展成效如何直接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能否如期實現。尤其是我們吉林省的縣域經濟,如果我們在發展中不能努力爬坡過坎、做不到蹄疾步穩,就會直接影響全國發展這盤大旗。

          (二)發展縣域經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依托。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縣域經濟的發展,我國沿海發達地區的廣大農村正式借助于鄉鎮企業的發展推動了城鎮化建設的步伐。然而,我們省縣域經濟發展的步伐從某種程度上說還不能成為鄉鎮振興戰略的重要依托,因為我們省縣域經濟的發展還不夠強大,且很少有自己的品牌。

          (三)發展縣域經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沒有農村的穩定,就沒有全社會的穩定,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這是“三農”問題重要之所在。研究成果表明,解決“三農”問題最重要的是“減少農民”,只有這樣,農業才能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經營。只有縣域經濟發展了,農業才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也只有縣域經濟發展起來了,才能帶動農村各個方面的發展、才能夠促進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它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

          二、新形勢下,吉林省縣域經濟發展的現狀

          新形勢下,縣域各級政府在吉林省政府“富民優先”戰略的指導下,不忘初心、攻堅克難、砥礪前行,不斷破解發展難題,在規范調整中前進,著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保穩定,使縣城市場得以持續、健康、穩步發展。

          (一)吉林省縣域經濟發展的成就。隨著我省縣城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費環境和人們的消費觀念不斷改善,縣域消費支出也不斷增加,有些新興縣城消費能力增速超過城鎮平均水平。消費市場的活躍表現在,縣域消費總量呈階梯狀逐年增長趨勢,消費品市場規模的擴大,批發零售業發展良好的態勢,民營企業、個體私營經濟快速增長,以2015年為例:1.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全省42個縣(市、區)地區生產總值從2010年的5437億元增加到8108億元,占全省GDP的57%,“十二五”期間連續躍升三個千億級臺階,對全省經濟的支撐力顯著增強。2.財政實力顯著增強縣域財政收入從2010年的178億元增加到381億元,縣均地方級財政收入由2010年的4.3億元提高到9.1億元。3.縣域產業結構逐步優化縣域三次產業結構為16.9:45.6:37.5,非農產業比重比“十二五”初期提高了7.4個百分點,呈現出“一產降、二產升、三產平”的發展態勢。4.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具有吉林特色的新型城鎮化深入推進,縣域城鎮化率達到40%,比2010年提高5%。擴權強縣逐個深入推進,發展導向進一步明確。總的看,我省歷史的縱向來說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但是從橫向看,距離國家總體部署、我省整體事業發展的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

          (二)吉林省縣域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指出:“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關鍵在于補齊“短板”。筆者經過對我省縣域經濟發展情況的分析,找到縣域經濟發展短板。1.總量小,發展水平低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些年,我省的經濟總量處在全國省市的后幾位,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緩慢,進出口總額也表現不佳,與東部地區縣域經濟相比,不僅差距大,而且還有進一-步拉大的可能。我省縣域經濟盤子小,發展落后,沒有競爭力,已是不爭的事實。2.發展不協調我省東中西部縣域經濟發展極不協調,東部多山地,中部多平原,西部多荒漠。尤其是西部,有效耕地少、企業不多,發展相對落后。中部地區發展環境較好,自然條件也優于東、西部地區,不僅有豐富的黑土地,而且我省的大多企業落在這里,實力相對較大,但盡管如此,和發達省份的縣域經濟比也有距離。3.人口數量下降、質量不高我們一方面面臨著超低的生育率,另一方面是現有各方面人才的大量流失,長遠看人才可持續前景堪憂。4.創新能力欠缺,經濟缺乏發展動力我們省擁有若干讓其他省份羨慕的科研院所,科研和師資力量雄厚,但培養出來的各方面人才大多流失:科研成果轉化率低,自己擁有雄厚的研發實力的企業少之又少,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使得縣域經濟發展缺乏足夠的后勁。此外,我省縣域經濟一、二、三產業結構發展不合理、國營經濟占比過高,民營經濟發展滯后、經濟發展過度依賴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方式固化、傳統重工業比重過高,經濟結構不合理等等都是目前制約我省縣域經濟發展的短板,必須引起重視。

          三、新形勢下,高質量發展吉林省縣域經濟的途徑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形勢下如何大力發展縣域經濟,促進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筆者認為目前正是我省搶抓機遇、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的關鍵時期,轉型升級是我省縣域經濟科學發展的重要任務,也是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根本途徑之一。

          (一)以改革探索縣城經濟創新發展之路。1.解放思想觀念我省目前正在進行“解放思想再深入、全面振興新突破”教育實踐活動,活動的開展為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高質量發展營造了一個難得的人文環境。只有觀念解放,才會有奇思妙想,正所謂“荀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工作、辦事故步自封,什么事都做不成。要按照“非禁即可、簡政放權、優先優惠”等要求,提倡敢闖敢試、邊干邊試,加快全省縣域產業發展、土地利用、資源環境等體制機制創新。2.廣泛集聚人才一個時期以來,我省人才流失較為嚴重,這是制約我省快速發展的瓶頸。因此,對待特殊人才一定要用特殊方法引進、留住;對于尖端人才一-定要放寬政策,重視人才工作:著力通過項目合作、短期輪訓、專題培訓等形式,提高現有人才專業素質。營造良性循環的人才環境,為人才成長創造機會、為人才發揮作用提供平臺,進一步做到八方人才為我所用,逐步形成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選用機制,引導人才向經濟建設一線流動,更直接、更好地服務縣域經濟。3.努力優化環境我們省的軟環境建設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為什么留不住人才,除了自然、經濟等因素外,不盡人意的軟環境的負面作用不容忽視。因此,要把軟環境建設作為工作人員考核重要內容,用制度約束人,堅決實行末位淘汰制。

          (二)以產業升級探索縣域經濟特色發展之路。我省縣域經濟要轉型升級,一方面必須堅持繼續壯大主導產業,另一方面必須培育新興業態,精心搭建發展平臺。1.選好主導產業主導產業是縣域經濟的支柱和產業轉型的關鍵。不同的縣要根據自己的優勢選好選準自己的主導產業。如伊通縣在原有的產業發展規劃基礎上,突出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和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這不失為發展縣域經濟的一種突破。2.培育新興業態這需要打破單一-產業發展思路,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針對我省縣域產業發展的不平衡,要揚長避短,擴大三產比例、有效發展二產、保證傳統工業的轉型升級。借助國家的“一帶一路”和我省的發展戰略,根據各個縣的特點,因地制宜,以伊通縣為例,除了對工業、服務業發展規劃進行充實完善,還要把綠色食品、養老養生、醫藥健康、現代物流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放在突出位置,同時把梅花鹿產業發展規劃做深做透。

          (三)以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探索縣域經濟快速發展之路。我省有廣闊的黑土地,是全國產糧大省之一,也是我省縣域經濟發展的根本。近幾年,盡管農業機械化發展步伐較快,但就整體而言,土地的機耕面積、配套機井有效灌溉面積、無人機噴酒農藥面積、大機器收割面積等都遠遠少于全國平均水平。筆者認為要加大對農業產業的資金、技術、人才等的投入,以提高我省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同時,在保證我省糧食作物有效供給的前提下,科學布局,擴大特色農業規模,打造品牌,推向全國,走向世界。為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縣域經濟振興發展工作部署,吉林省下達2019年省級縣域經濟振興發展獎勵資金24385萬元。此項資金指標收入列2019年“1100313農林水收入”科目,支出功能科目列“213農林水支出”科目,政府預算支出經濟分類科目列“51301上下級政府間轉移支付支出”。

          (四)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為縣域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縣域經濟作為我省國民經濟發展的基本層面,要始終做到政令暢通,確保四個全面等重大決策部署落地生根,實現偉大目標,就必須抓好基層組織建設。具體措施是:一抓嚴管干部;二抓作風建設;三抓制度建設;四抓領導帶頭。綜上所述,縣域經濟在我省社會經濟發展中地位十分重要,它是我省國民經濟發展最基本的層面,不僅承載著廣大農村發展的重擔,而且面臨著城市經濟的沖擊,作為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礎,它的發展水平體現著我省的綜合經濟實力。縣域經濟強,我省經濟發展就會強。面對疫情防控常態化這一新形勢,必須切實增強發展縣域經濟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須知幸福是全省人民共同努力奮斗出來的,擼起袖子加油干,縣域經濟發展中,真正交出讓老百姓滿意的合格答卷。

          參考文獻:

          [1]《談治國理政》.

          [2]省委書記巴音朝魯在中國共產黨吉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

          [3]《吉林省第十三個五年規劃》.[4]王陽.新常態下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發展政策的研巧[D],東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5]楊富田.新常態下吉林省縣域產業結構調整研究[D].吉林大學,2016.

          [6]李奕陶.新常態下東三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策略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1期總第279期.

          作者:孫海波 單位:長春工程學院審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