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市域電子行業循環經濟研究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市域電子行業循環經濟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市域電子行業循環經濟研究

          本文作者:楊興華張菡菡作者單位:廣西大學

          賀州市電子產業加強與臺灣地區電子產業合作的必要性

          (一)以臺灣地區電子核心企業為龍頭,促進賀州市電子產業集群的形成

          賀州市的產業發展已經由農業主導模式轉向工業主導模式,但賀州市的經濟基礎薄弱,工業落后,桂臺合作無疑是促進賀州市電子產業跨越式發展的有效途徑。20世紀90年代后,臺灣地區成為世界電子信息產品的生產基地,十多項計算機硬件及集成電路芯片等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率名列前茅。從其實踐來看,臺灣地區電子產業最早采用OEM美國日本設計臺灣代工模式,生產電子產業中的勞動密集型、技術含量低的周邊組件,如電腦為主板、鍵盤、外殼和鼠標等,半導體側重于記憶體產品,主要以價格取勝。隨著臺灣地區技術能力的提升,運籌管理能力的構建,一些企業的能力發展到ODM(原始設計制造商)、EMS(電子制造服務類企業),有些具備國際營銷能力的企業如華碩甚至發展到OBM(自由品牌制造商)。臺灣地區廠商具備了品質、交貨期和價格方面的優勢,通過桂臺合作,賀州市電子產業以臺灣地區電子核心企業為龍頭,形成垂直分工合作關系,促進電子產業集群的形成。

          (二)學習臺灣園區建設經驗,促進賀州市電子產業循環經濟發展

          臺灣地區在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初期,非常注重園區的建設,通過搞好園區建設,合理選擇和布局園區所要發展的產業,確定主導產業、相關產業和配套產業,形成了有效協同的產業鏈,產業集群效應明顯。北部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形成了集成電路、計算機及周邊產業、通信產業、光電產業、精密機械產業、生物技術等六大支柱產業,其中集成電路是園區第一大產業。集成電路產業的形成,初期是由工業技術研究院電子所從事技術研究開發,續由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提供完善設廠環境,逐步孕育臺灣積體電路產業,再借由產業的發展,同步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如:IC設計、IC制造(晶圓代工)、IC材料、Sip封裝、測試、制程設備等。竹南科學園區以生物科技、通信、光電為主,中部科學園區以精密機械和光電為主,南部科學園區以半導體、電腦周邊通信、光電和生物科技為主。世界經濟論壇的2007—200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臺灣的產業聚落發展指標排名高居全球首位。賀州市在電子科技生態產業園建設過程中可以學習臺灣經驗,做好園區建設規劃,引進開發潛在優勢和關聯產業,延長產業鏈,促進賀州市電子產業循環經濟發展。

          (三)承接產業轉移,實現賀州市與臺灣地區電子循環產業的合作共贏

          隨著生產和經營成本上升,競爭加劇,臺灣地區電子工業陸續將勞動密集的生產線轉移到大陸東部地區投資設廠。20世紀80年代后期,一些勞動密集型、技術層次低的電子零組件與消費性電子的成品組裝業在珠三角一帶設廠,90年代后半期,珠三角開始聚集臺灣相對層次低的電腦及零配件產業,21世紀后臺灣產業層次相對較高的產業如筆記本電腦、液晶顯示器以及芯片制造業等在長三角一帶聚集,投資規模不斷加大,并設立自己的研發機構。目前,東部沿海地區以組裝、維修、生產和制造為主的臺資電子企業發展同樣面臨成本上升、競爭加劇的瓶頸,正在尋求新一輪產業轉移。臺灣地區的電子產業非常發達,是世界上較早實行生產者延伸責任(EPR)的國家或地區之一,已建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系統。賀州市電子產業也具有其獨特的產業基礎,而且希望發展電子循環產業,隨著臺灣地區進一步對大陸開放,桂臺在該產業方面的合作將會有更好的前景。一些電子產業界的企業家對賀州市大力建設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區和電子科技生態產業園的科學發展新思路表示贊賞和支持;賀州電子科技生態產業園的建設,為電子產業打造了一個功能齊全、設施配套、有利于集群發展的良好平臺,可以促進電子產業上下游產品的集中開發和互動發展;桂臺(賀州)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區建設對加強賀州與臺灣的經濟產業合作起到牽線搭橋的作用。

          制約桂臺合作發展電子產業循環經濟的因素分析

          (一)基礎設施制約

          開放經濟的實現載體是基礎設施。基礎設施是國民經濟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也是桂臺合作的基礎。長期以來,交通落后的狀況嚴重地制約著賀州市經濟社會的發展。到2005年底,賀州市境內還沒有一條高速公路、一條鐵路、一個港口、一個機場,沒有一條一級公路,是廣西兩個沒有通鐵路的城市之一,是廣西四個沒有通高速公路的城市之一。旺高工業園區從立項到2004年底,共接待500多批客商,但真正簽訂合同,交了用地款,決心投資的只有15家。2002年6月賀州市撤地設市以來,雖然實施了兩輪六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東靠西連,南北貫通”的大交通格局即將形成,但道路運輸結構性問題如電子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仍比較突出。基礎設施落后將影響外商投資和供應鏈的效率,無法開展研發活動等,最終可能會失去合作的機會。

          (二)融資服務制約

          電子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具有高投入、高回報、高風險的特點,要保持產業可持續發展,需要融資服務支持。賀州市資金短缺,資本市場不健全,風險投資缺失,融資渠道單一,入駐賀州的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導致資金鏈脫節,直接影響項目建設的順利推進。同時,多元資金投入建設工業園區的格局還沒有形成,制約了工業園區大規模建設。此外,從東部沿海地區的融資實踐來看,由于兩岸在服務業的交流有限,兩岸的金融體制、金融法規、行業標準等均不一致,缺乏金融資訊交流的渠道,大陸融資機構無法獲得臺資企業征信資料而難以授信,臺資金融機構又受兩岸政策法規限制無法跟隨臺資登錄提供服務。

          (三)人才儲備制約

          項目建成后,臺資企業必然要求本土化管理和研發。所謂本土化管理和研發就是利用當地勞動力資源和人才資源,是企業節約人工成本,增強競爭力的需要。部分臺資IT企業已逐漸擺脫“臺灣接單,大陸加工”的模式,開始在大陸設立生產研發中心,開始向臺灣、大陸都可獨立接單、獨立研發生產的模式轉變。賀州市勞動力資源豐富,但人才儲備不足,管理型人才和高級技術人員嚴重不足,很難適應本土化管理和研發的要求。據國家統計局廣西調查總隊提供的《2010年廣西投資環境調查報告》數據顯示,賀州市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萬人含有量只有203人,僅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平均水平的80%左右,其中具有研究生學歷以上只占總量的0.6%,高級專業人才只占2.1%。

          以桂臺合作促進賀州市發展電子產業循環經濟的政策建議

          (一)工業園區與新農村雙贏發展解決項目用地難題

          桂臺合作項目的初衷就是利用廉價的勞動力資源節約成本,項目用地難題的解決思路應是工業園區與新農村雙贏發展,以工業化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企業和農民雙受益。全國各地都有實踐成果,如以土地股份合作制為特征的“南海模式”、以土地換社保為特征的“嘉興模式”以及以農村建設用地入市為特征的“蕪湖模式”。本文特別推介以“地票交易制度”為特征的“重慶模式”。2008年12月5日,重慶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家土地交易所,進行“地票”交易。地票的制度前提是土地二元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平臺是增減掛鉤制度。增減掛鉤政策允許在減少農村建設用地數量的前提下,增加城市建設用地數量。鄉鎮企業廢棄的廠房可復耕為農地;農民適當集中居住,也可騰出部分宅基地復耕。通過這兩類復耕而節約的農村建設用地指標成了“地票”,重慶市將其拿到城鎮交易。地票交易凈收益的85%直補農民,15%劃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從其實踐來看,確實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但總體思路是對的,應是如何完善的問題。賀州市可在“三提”經驗的基礎上,借鑒各省的模式,創造賀州特色的模式。

          (二)多元化資本共同參與基礎設施建設

          近20年來,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開始對基礎部門的所有制結構進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引入民間資本。吸引民間部門參與提供基礎設施服務可以采取很多形式,如“服務承包”、“管理承包”、“承租”、“經營特許業務”等等。同樣,賀州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只靠政府投入不是明智之舉,應通過良好的制度設計,提高投資預期收益,采取多種方式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廣西已有成功的實踐,如1995年5月國家計委批復廣西來賓電廠二期工程采用BOT方式建設,使該項目成為我國第一個經國家批準的BOT試點項目。借桂臺合作之機,充分吸引臺資投向賀州市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電子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在項目競標時,在同等條件下臺灣地區投資者應擁有得標優先權。臺資項目在核準、立項、備案、土地利用等方面給予優先安排。

          (三)兩岸金融企業合作建立融資服務體系

          2010年6月29日,《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簽訂。ECFA的的基本內容涵蓋海峽兩岸之間的主要經濟活動,包括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市場開放、原產地規則、早期收獲計劃、貿易救濟、爭端解決、投資和經濟合作等。海峽兩岸同意,應本著先易后難、求同化異、循序漸進、積極穩妥和先經濟后政治的原則,盡快推動簽署ECFA進程。兩岸金融企業合作也納入ECFA的框架內,但目前臺灣與大陸金融業發展水平有差別,制度安排不一致,市場結構也存在差異。因此,兩岸金融企業合作必須有計劃分階段進行。目前主要是放寬臺資金融機構進入賀州的市場準入條件,吸引臺資銀行、證券、保險等機構來賀州設立分支機構或者對大陸金融機構進行投資。

          (四)廣攬人才和人盡其才并舉

          解決人才資源不足的問題要雙管齊下:一是借桂臺合作創造良好工作環境廣攬人才。以重大項目為中介,引進技術同時引進人才,引進臺資不應局限于資金資源,還應該擴大到人力資源、智力資源的投資參與。設立臺灣同胞咨政會,作為臺灣同胞參與桂臺合作建設的綜合性平臺,以便我們實時學到臺灣經驗,更好與臺灣產業對接。鼓勵臺商自行投資、自行建設、自行招商、自行管理工業園區。二是產學研相結合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人盡其才。產學研相結合充分利用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的資源,既能根據地方經濟發展有效培養本土所需人才,又能使本土人才有參與重大項目的機會,從而實現人盡其才。現代社會的競爭實質是人才競爭,人才儲備不能只立足賀州,更要立足廣西甚至國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