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學分制電氣專業論文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分制電氣專業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學分制電氣專業論文

          一、研究背景

          學分制是高等教育中普遍采用的一種較為靈活的用于衡量學生學業完成情況的教學管理制度,是依據學校培養人才的定位和結合專業培養計劃,將教學的工作量(學時)用等量的學分來等效(常規的將15或16學時折合成1學分)的一種表征方法。采用學分制進行教學管理,可以突破學生的學制年限,只要提前修完規定的學分,就可以為優秀學生縮短在學時間更早地走向社會或轉入下一步的深造提供方便途徑;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憑借興趣、愛好以及特長較為便利地選擇選修課、課程時間以及授課教師等,無疑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個性、挖掘潛在能力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這種學分制始于美國哈佛大學,已有200多年歷史,并逐漸擴展到各國本、碩、博各階段高等人才培養的教學實踐中。我國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式向大眾化的轉化過程中,幾乎普通高等學校均采用了學分制及績點考核的管理模式,取得了可喜的人才培養效果。但另一方面,采用學分制也為教學管理、教學資源配備、選課指導、績點核定等環節帶來了一些附加的麻煩,特別對于新入學的學生,因對專業方向、課程內容、平臺約定學分以及選課時點等不是很清楚,如果沒有必要的說明和指導而錯過選課機會,又會對能否正常順利畢業等帶來一些潛在的影響。故從一名基層教學單位的直接教學工作管理者的角度出發,結合多年來對學生選修課的選擇和學習情況的感悟,通過對本基層教學單位四個本科專業的選修課情況進行分析,給出一點參考性的建議,為更加理順教學管理、迎接教學審核評估等起到一些積極的作用。

          二、選課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依2014年教育部新修訂的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我校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現下設隸屬于自動化類、電氣類、儀器類和生物醫學工程類的“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和“生物醫學工程”四個本科專業,年招生500人左右,在校生現執行2009年修訂的專業培養計劃。本培養方案重點突出了“德育教育與業務教育相結合,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相結合,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在課程結構中,設置了“人文社科課程”、“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素質教育課程”、“實踐教學”和“創新創業教育”等七個平臺,選修課學分所占比例依專業分別達到21.8%-22.3%,并且重點強化了實踐教學環節,已提高到44學分。因為選修課程數量較多,分散性較廣,特別每個平臺都有最低學分的要求,故為學生的選課帶來了一定的繁瑣性以及管理上的紛雜性,特別通過對近兩年剛畢業的2009級和2010級學生的統計分析情況看,由于修得的選修課學分不夠、沒有滿足不同平臺下必要的學分數以及雖學分夠但績點偏低等原因,未能按時畢業的學生數達到總學生數的5%左右。這個問題引起學校的關注,并且很有必要從中找出原因,制定和強化選修課的指導和管理工作。通過分析,總結起來,影響選課效果的因素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不同平臺下的課程理解不夠,存在選課的盲目性。

          (2)專業開設的選修課門數偏少,可供選擇的自由度低。

          (3)對專業選修課和創新創業教育等兩個平臺下的課程理解上有誤。

          (4)選課的時限較短,資源緊張等影響了選課的成功率。

          (5)學習上缺乏像必修課一樣的認真態度。

          (6)專業教研室以及班導師對選課的指導不到位。

          (7)開課后1-2周學生名單還有變化,影響教學效果和學生最后的績點成績。

          (8)系統對學分不足以及績點不夠的學生預警提示不及時。

          三、電氣類專業選課要求

          按專業培養計劃的要求,學生四年內應修滿216學分,即相當于2500學時左右。其中必修理論課125學分;選修理論課41學分;實踐教學環節44學分;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實踐模塊6-8學分,方能達到畢業的最低學分要求。具體分布各平臺的選修課應修得最低學分要求詳見表3所示,選修課幾乎遍布各個學期,故在每學期結束的前1-2周,學校結合培養計劃給出選課規定通知和選修課一覽表,并且明確規定選課要求:

          (1)必修課由學校教務管理系統統一預置,除跨年級、跨專業選課情況之外,一般不需學生再自行選擇。

          (2)限選課各平臺均有最低選修學分要求,各學期應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專業特長或發展方向等同步選擇具體的修讀課程。比如第一學期在人文社科平臺應至少修得2學分,公共基礎課程平臺至少修得7學分;學科基礎課程平臺修得6學分,專業課程平臺修得16學分。

          (3)任選課基于素質教育平臺和創新創業教育兩個平臺,不分學期,面向全校本科生,修得規定學分即可。

          (4)學科基礎平臺選修課要求學生在專業內修得10學分的前提下,方可跨專業選修余下的學分。

          (5)選課流程基于校園網選課平臺,采用預選、正選和補退選三個步驟進行,最后補退選環節一般在開課一周內完成。

          四、解決對策及建議

          1、優化和豐富選修課程資源學校在新修訂的培養計劃中,應指導各專業強化各平臺下的選修課配置資源,給出較詳細的課程簡介,使學生事先了解,同時教研室要建立競爭上崗機制,完善課程組制,鼓勵教師一人多開課,一課多人開,同時注重師資力量的培養,保證每學期提供較多的課源讓學生去選擇。

          2、完善選課平臺建設,合理規劃選課時限一般放假的前兩周均為考試周,學生為了考試很少顧及選課的信息,故學校應合理調整現行的假前1-2周的選課時限規定,利用校園網絡選課平臺,適當提前公布下學期選課通知以及擬開選修課程一覽表和課程簡介等,讓學生事先了解和掌握,并且在開課前完成“預選-正選-改退選”三個過程,保證任課教師在上課前拿到準確的選課學生名單,便于教學管理,以形成良好的教學秩序。

          3、完善對學生學分及績點的預警提示功能利用網絡平臺以及教學管理系統,建立“教務處-學院-輔導員-班導師-學生”等多級聯動的預警提示功能,可以在學生進入選課平臺時,事先給出各平臺下已修得學分數以及績點情況,對本次所選擇的選修課進行系統自動核準,重點對大四的學生選課情況以及學分遺漏等問題給出及時提醒,避免因選修學分不夠以及績點偏低影響正常畢業的情況出現。

          4、發揮班導師的指導作用現班導師多數都是由專業老師來擔當,從管理角度必須強化班導師的指導作用,要求班導師認真解讀專業培養計劃,掌握各平臺下的選修課的情況以及至少修得的學分數,在學生選課之前,統一為學生認真講解和指導,并提示選修學分不足的同學,協助做好每學期的選課工作。

          5、注意激發對選修課的學習熱情選修課多數為考查課,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存在要求不嚴、講解內容過于簡略、課堂秩序松于管理、考核方式單一等情況,對于學生也習慣出現沒有教材、只聽不記、自律性差、缺席偏多、只求通過等現象,偏離了旨在是為適應學生興趣和愛好、發揮特長而設立選修課的初衷,對此要求任課教師應本著愛崗敬業、為學生負責的態度,發揮出講課的優勢和長處,確實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適當采用靈活多樣的考核辦法,對學習情況給出一個公平的認可成績。

          總之,學分制下的選修課制度是國家高等教育大環境下的一種必然趨勢,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學分制給予了學生在學習上可以更好地發揮自主性,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在不抹滅學生個性及興趣的前提下,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具有積極引導作用。雖然在選修課管理和教學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提高的地方,但通過校-院-室級的管理層精心設計,加之通過師生共同的努力,一定會在培養社會所需各類綜合性人才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作者:彭忠利盧秀和單位:長春工業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