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線上教學中教師角色定位探究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線上教學中教師角色定位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線上教學中教師角色定位探究

          在中國幾千年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一直被定位為教育者,學生是學習者。教師進行教學活動時,一般在班級中進行,教師處于一種指導性地位。然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教學形式已經發生了改變,出現了線上教學的形式,“以班級為單位組織授課和雙向互動,以錄播課為主,采取“錄播+線上答疑”的形式。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采用直播+線上答疑的形式。課后輔導可以采用點播或線上答疑形式”[1],在這種教學形式的改變下,教師對于自身的角色定位也隨之發生改變,具體如下:

          一.由信息知識的獨享者變為信息知識的共享者

          傳統教學中教師是教學內容的獨享者,教師處于知識的中心,課堂上傳授的知識是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線上教學則與以往不同,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他們獲得信息的手段、時間幾乎都是同步的,得到的信息也是一致的,這是由于信息社會的發展,技術的不斷革新,促使消息轉化成了信息,這些信息也在迅速地傳播給每一個人。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人類進入信息化社會,徹底告別了工業社會,而“工業社會與信息社會最突出的區別可能表現在信息傳播上”[2]。工業社會在信息傳遞上是單向傳遞,只能依靠大眾媒體,如報紙、廣播等單向地把信息知識傳遞給大眾。而信息社會,人們“根據自己的意愿左右信息內容”[2]。不僅可以尋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還可以進行多向傳遞與交流。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已經越來越緊密,近年來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教育類應用軟件,對于受眾沒有限制,人們都可以在線上開展教育活動。首先,線上教學的信息是開放的,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信息沒有設置權限,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學生可以自由地在網絡上尋找信息,學習由被動的接受者變成了學習的主動者。其次,線上教學中的信息是發散性的,教師發布的內容,幾乎同步就能發送到每一個學生的手機中。最后,線上教學擴展了教師與學生學習的知識面,如果行為主體主動去學習,那么就會他們得到海量的信息,可提高教師與學生認識世界的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線上教學使教師與學生變成了信息知識的共享者,在知識面前人人平等,教師在信息知識面前不再具有唯一的權威性。因此,教師一定要適當地調整教學策略,以適應信息社會的要求。首先,樹立信息知識的平等觀念。與以往單方面地向學生傳遞信息不同,學生與教師可以同時得到相同的信息內容,一些學生雖然年紀較小,但是學生學習能力和探索欲望強,教師不能總是抱著一種大人心態去教導學生,應該認識到信息化社會的包容性和多元性,真正做到尊重學生,應該向學生學習他們身上的優秀之處。其次,教師要擴大知識面,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教師要樹立努力學習新事物的觀念,不僅要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網絡技術水平。學生是全面發展的生命,是不斷成長的個體,要關照生命個體所需。他們生于信息化時代,從小就耳濡目染,接觸網絡,對于一些信息化技術運用得心應手,只有了解這個時代學生的學習特點,才能在線上教學中有的放矢,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最后,教師應選取一些有意義的信息知識傳授給學生。網絡上的信息知識是繁雜的,不管是積極的、消極的、正確的、錯誤的信息都能馬上傳播,并且可以保留很長時間,任何人隨時隨地都可以觸碰到這些信息知識。在教學時教師應該選取有營養的、對于學生有幫助的知識教給學生,還要教給學生識別信息好壞的方式,讓他們擦亮眼睛,篩選出積極、正能量的內容去學習。

          二.由現實空間的領導者變為網絡空間的管理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都是在班級中進行教學活動,班級中不僅有設置明確的規章制度約束著學生,而且教師還可以直觀地監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此來進行正常的教學活動,而線上教學打破了原有班級授課的教學形式,線上教學把學生上課的場所由班級搬到網絡上。首先沒有時空限制,不拘泥于教室中,只需要一部手機或電腦就可以學到知識;其次,線上教學具有一定的模糊感。線上教學是在網絡世界中進行的,網絡空間會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他們可采用匿名身份在班級參與學習活動,但學生頻繁地在現實生活與網絡世界中切換,會使學生陷入對現實產生懷疑的態度。最后線上教學空間使知識更加虛擬化。“我們自身在當今都已處于視覺處于現實主導的社會”[3],“圖片視覺通過卡通畫、電視、電影……占據了人類生活的主要部分,人類由此真正步入了“圖像時代”[4],線上教學中就是“圖像時代”下的教學形式,教師隔著一層屏幕在與學生交流,教師變成了圖像中的人,頻繁地用播放圖像、視頻的形式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用感官來刺激學生。殊不知,這種只會使知識變得淺薄,學生也會覺得疲憊,不能夠深層思考。線上教學使網絡空間變得越來越大,看似學生只有按時守在屏幕前上課就行,但是教學管理難度卻更大,更難以把控。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好網絡空間的管理者。首先,教師要明確教學目的,有具體的教學實施方案。線上教學沒有明確的規章制度來規范學生的行為舉止,教師也不能像傳統課堂上時刻觀察到學生的表情、動作,但是線上教學重心還應放在教學上,不能把課堂變成“圖像視頻瀏覽課”。其次,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與文字表達。網絡空間使知識、文字背后的意義變得淺顯,應及時引導啟發學生思考,與學生多向互動,只有讓學生有效深入參與理解知識,提升對于知識本身的認識,引導學生在網絡空間探索,并適時從網絡世界中回歸到真正學習中去,線上課堂才是有生命力的。最后,教師在做好空間管理者的同時,也應該讓學生參與到網絡空間的管理中。在傳統教學中,班級中會設置班干部,班干部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協助教師開展正常的教學活動。在線上教學中,網絡世界無形中增大了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時教師應該讓學生參與其中,重置班級中的班干部,并且可以實行輪換制,讓更多的學生認識到網絡空間帶給大家學習的便利。教師可以較快地適應環境的改變,但是學生則不是這樣,他們年齡小,自律性不強,教師應讓學生認識到網絡中的教學與班級中的教學是一致的,都是正常的學習活動。

          三.由教學評價的主導者變為教學評價的促進者

          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核心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方式單一,不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線上教學中評價是一種綜合性的評價,教師變成了對學生評價的促進者,而不是唯一決策者。首先教師可以在網絡上隨時隨地對學生進行評價,線上教學教師所進行的是形成性評價,利用網絡平臺,教師可先設置一些評價標準,讓應用軟件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匯總,之后教師再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客觀評價,線上評價教師既省時又省力,也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個客觀的評測。其次,線上教學可以幫助家長參與到學生的評價之中。在線上教學中,家長可以與老師一起監督學生的學習,線上教學是家校合作深度融合的表現,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比以往更密切。最后線上評價重視檢查的過程,而不是只關注結果,以往教師的批改作業難度較大,只能最大程度地關照到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線上教學評價更能讓教師看到學生身上的可塑性。線上教學教師變成了評價的促進者。這個時候教師就要對學生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教師首先應該擦亮眼睛,識別真假作業。“對于信息技術的過度依賴已經成為當代人遠離現實的需要”[4],對于學生來說,繁重的課業壓力,教師、家長的期望,無形中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傳統教學中學生可以面對面接觸教師,有問題可以直接詢問教師,或者與同學進行交流。如今學生與老師、同學在只能網絡上見面,距離變得遙遠,有些作業在網絡上提交答案,學生就可以隨時在網絡上查到答案。教師在對于學生提交的作業進行評價時,應該要分辨學生作業真實的情況,提醒學生要善于思考,獨立完成老師交代的任務。其次,教師不能把評價的責任過多地推給家長。線上教學加深了教師與家長聯系,使家長與教師之間的關系變得更緊密,但應注意到教師與家長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而不是一味地把作業壓力推給家長,家長工作較忙,有時難以輔導孩子,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產生一種消極的情緒,對教師布置的作業,也會越來越不認真,最后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勢必會影響家長與教師的關系。教師與家長的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線上教學評價中教師應掌握度,應認識到老師為主,家長為輔,適當讓家長積極地投入到評價之中。最后,教師應注意評價內容要靈活多變,開展一些線上活動,并且分層次對學生進行評價,而不是只給學生一個固定的分數,看似是在激勵學生發展,卻極大地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讓家長、學生自己參與到評價中,依靠現代信息技術是可以實現的的,這樣的話,不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反而可以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重拾進步的信心。線上教學是隨著社會發展變遷而衍生出的一種教學方式,看似是利于教師與學生開展教學活動,但是教學難度還很大。教師在這時一定要調整角色定位,采取正確的教學策略,做信息知識的共享者、網絡空間的管理者、做好線上教學的評價者,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發展,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參考文獻

          [1]線上教學.[EB/OL].2020-10-17.

          [2]葉瀾.教育學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9.

          [3][斯洛文尼亞]阿萊斯·艾爾亞維茨著,胡蘭菊等譯.圖像時代[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5.

          [4]葉瀾.教育學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9.

          作者:劉英英  單位:洛陽師范學院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