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山區林業經濟發展措施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林分質量方面:林分結構普遍較差,樹種相對單一,林分質量普遍較低,中低產林面積大(達13.686萬hm2),占林業用地總面積的44.3%。林權方面:村組集體擁有林地所有權的林地資源比重大,占99.35%,國有林僅為2000.00hm2,集體林為30.67萬hm2。林地使用權、林木所有權到戶率高,在全市30.03萬hm2應確權的集體林中,確權到戶的為25.968萬hm2,其中自留山7.75萬hm2,責任山18.22萬hm2,集體林均山到戶率為86.47%。五是發展不平衡。中部、西部、南部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森林物質儲量較大,北部、東北部森林資源偏少,覆蓋率偏低,森林覆蓋率最高的鄉鎮達67.88%,最低的鄉鎮僅為14.1%。總之,宣威市區位特殊、林農交錯、大資源、小產業、低效益、結構典型、發展不平衡等特點限制了宣威林業經營管理方式和林業效益的發揮。只有針對上述特點,抓住實質性問題,找準林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切入點,才能找到林業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建設生態化的發展路子,才能在發展壯大林業經濟的過程中,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積極發展和壯大林產業,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重要舉措鑒于宣威市公益林面積比重大、林農交錯等特點,充分利用農村剩余勞動力和土地、林地資源,大力發展以核桃為主的林果產業,在培育好已建的逾4.67萬hm2核桃的基礎上,每年栽植4000hm2核桃,建成規模達6.67萬hm2的核桃特色產業,力爭每戶農民擁有0.2hm2以上核桃,10年后確保戶均核桃產值達1.8萬元;著力發展以光皮樺、柳杉和杉木、滇楊等為主的人工用材林基地;管理和培育好現有云南松、華山松等用材林;構建“林農+基地+企業”的林產業體系,提高林地生產力,切實增加農民收入[1]。
實施項目拉動是增加林業發展活力的重要手段一是要大力實施天保、退耕、森林撫育、公益林建設等項目,建議逐年加大項目投入,提高公益林補助,繼續延長退耕還林補助期限,并且每年下達一定數量的退耕地建設指標,穩步推進坡耕地綠化進程,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以滿足山區林農業縣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二是要加大中低產林改造力度,加大改造投入,提高改造質量。就宣威市而言,每年改造中低產林0.33萬hm2,進一步調整樹種結構,提高林分質量,從而提高森林總體功能。三是啟動實施碳匯項目,消減工礦企業等排放的二氧化碳,有效改善氣候環境。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森林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物和土壤中,碳匯功能強大,宣威市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共29.31萬hm2,每天至少可吸收二氧化碳產林改造區塊產油量分別為90、165、210kg/hm2,改造后的第2年就取得了明顯的增長,到第3年產量分別達到285、330、360kg/hm2,與改造前相比,增產率分別達到216.67%、100.00%和71.43%,增產效果明顯。技術改造的第3年比第2年產量要高,表明持續的低產林改造技術的實施,會不斷地提高低產林分的油茶產量。此次油茶低產林技術改造,雖然最終結果與國家油茶豐產林的標準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但對于盤活舒城縣乃至全省的大面積油茶低產林還是有著重要的意義,也有著巨大的經濟與社會價值。
作者:尹富鴻單位:云南省宣威市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