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探析如何增強對煤礦煤質的認識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探析如何增強對煤礦煤質的認識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探析如何增強對煤礦煤質的認識

          1井田地層

          1.1三臺子組(K1st)

          礫石成分以火山巖礫為主,變質巖礫次之,分選、磨園都很好,以正粒序層理為主,大型及小型交錯層理次之,含有極豐富的動物化石和植物化石碎屑,除擬蜉蝣外其它與含煤段的化石基本相同。本段沉積特點是西北部薄,向東南部增厚,厚度4.20-282.30m,平均128m;

          1.2孫家灣組(K2S)

          全區廣泛發育,掩蓋了含煤地層。巖性主要為礫巖、砂巖及含礫、含砂泥巖。上部為紫紅色巖層,下部多為紫紅、雜色及灰綠色巖層互層。礫石成分復雜,以火成巖礫為主,其次為變質巖礫和沉積巖礫。無分選,磨園度較好,無層理,無化石。與下伏地層呈假整合接觸。本組沉積與煤系沉積具有繼承性,沉積中心在本區西南。厚度176.19-742.00m,平均390m。

          1.3新生界(Kz)第四系(Q)

          主要為現代殘積、坡積物,巖性為黃色粘土、亞粘土、砂土及砂礫質沉積物,全區發育厚度10.5-55.20m,平均35m。掩蓋了白堊系以前所有地層,與下伏地層呈不整合接觸。

          2井田煤質及瓦斯

          本井田共有兩層可采煤層,分別為1、1-1煤層,其中1-1煤層煤類為氣煤,1煤層煤類為氣煤和長焰煤。本井田煤的顏色呈黑色,條痕呈褐黑色、褐色。具有瀝清~玻璃光澤,呈眼球狀斷口及貝殼狀斷口。內生裂隙比較發育,有方解石薄膜呈脈狀沿裂隙充填。外生裂隙不發育,多呈均一狀結構。本井田煤灰分平均值在10.92-38.27%之間,浮煤揮發分平均值在39.16-50.94%之間,發熱量平均值在17.7-30.43MJ/kg之間,硫分平均值在0.43-5.77%之間,磷含量平均值在0.005-0.076%之間,屬中灰,高揮發分,中~中高發熱量,中~中高硫,低磷煤。

          本井田1煤層(長焰煤)CH4含量平均值為14.34%,N2含量平均值為77.6%,1煤層(氣煤)CH4含量平均值為32.74%,N2含量平均值為63.6%,根據煤層瓦斯成分劃分,均為氮氣-沼氣帶。

          3對本井田煤質的一些認識

          3.1本井田共有兩層可采煤層,分別為1、1-1煤層,其中1煤層包括長焰煤和氣煤,其長焰煤主要分布在本井田的北部,氣煤主要分布在井田的南部;1-1煤層為氣煤,分布在本井田中部,深度相對較深。

          3.2通過對本井田煤對二氧化碳反應的資料總結,得出煤對二氧化碳反應性是隨其變質程度加深而降低,且煤中的灰分越高,其固定碳的含量越低,故而進行反應的碳量也與少,所以反應性越弱。

          3.3可選性是選擇選煤方法和設計選煤廠的重要依據。通過對本區可選性曲線分析及網上相關資料查閱,可根據可選性曲線的形狀來判斷煤可選性好壞,如若可選性曲線幾乎是垂直下降,然后急劇地轉向水平,則表明煤的可選性較好;反之曲線平滑地傾斜下降,則表明難于洗選,當然,也可以按照δ±0.1含量來劃分等級:δ±0.1含量≤10%,為易選;δ±0.1含量在10.1~20%之間為中等可選;δ±0.1含量在20.1~30%之間為難選;δ±0.1含量在30.1~40%之間為難選;δ±0.1含量在>40%為極難選。本井田以易選居多,同時可選性曲線與煤的可選性也遵守此項規律。

          3.4需注意的問題

          根據對報告各煤層瓦斯成分及瓦斯含量資料成果分析,各別鉆孔甲烷含量為較高,在煤礦建設和生產時,要隨時監測瓦斯濃度,建全防治措施,注意防止煤層瓦斯突出引發的安全事故,防范于未然,更好、更安全的生產。

          作者:周旭張艷艷單位:東北煤田地質局一0一勘探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