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多方合力構平臺發展農宅對接惠民利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最近,在北京的雙花園、萊蒙湖等小區內新安裝的智能柜(由18個保鮮箱組成)引起市民關注。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以前由于工作忙沒時間去市場買菜,現在只要提前一天在北菜園網站上下訂單,第二天,新鮮蔬菜就被送到樓下的“菜箱里”,快捷、方便、時尚。蔬菜是有機的,質量好又新鮮,從地里采摘下來送到這,只需5個小時,這就是北京北菜園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推出的最新農產品銷售模式——農宅對接。
隨著消費觀念的轉變,城市居民越來越注重營養和健康,因此超市里的有機蔬菜越來越受歡迎。可高昂的價格令一般家庭難以承受,價高能否換來同等的質量也成為消費者的一個心結。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原來生產者出售有機蔬菜的價格并不是很高,只是幾經周轉后,價格就高出了好幾倍,主要原因還在中間環節。過去,為了盡量縮短從田間到餐桌的距離,減少流通成本,一系列新型的銷售模式頻頻出現,如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企對接、社區農業等,雖然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比之下,農宅對接是通過網絡直接針對消費者的一種有效的新型銷售模式。
農宅對接又被稱為“從農場到家庭”的農產品銷售模式,特點是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交易,不僅能讓消費者吃到最新鮮的蔬菜,還免去了層疊的流通環節,節省了成本,價格比市場、超市同品要便宜不少。對于生產者而言,省去中間商也使成本降低了一半,擴大了利潤空間,實現了農戶、消費者共贏。
但調查后記者發現,盡管農宅對接有諸多好處,依然有許多消費者對此并不了解,購買者不多,企業銷售量增長緩慢,農宅對接并沒有充分發揮出其優勢,為什么好辦法得不到推廣?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其一,農宅對接以網絡作為主要銷售平臺,本身就存在局限性,很多人對網購只是抱著一種試探心理。有消費者表示,他們對網上的東西缺乏信任,沒有親眼看到,心里沒底,一般不會輕易嘗試。其二,人們受傳統生活習慣影響較大。平時居民直接去市場、超市親自挑選蔬菜、水果,這樣會更放心。其三,農宅對接目前還只是針對有機蔬菜以及價格較高的產品而開創的新興的銷售模式,存在產品品種不全、供應量有限等問題。某些時候,賣菜者對買菜的也會“很挑剔”,企業沒有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宣傳推廣上,都是通過口碑一點點積累客戶,因此,農宅對接在很多消費者看來還比較陌生。
那么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互聯網的確是一個有效的對接載體,但不能僅僅依靠網絡,消費者、生產者、企業應該共同努力。首先,作為市場主體之一的消費者,要充分把握主動權,不能消極抱怨農產品價格波動,被動地接受不滿意的產品,應該充分享用農宅對接帶來的實惠,主動與農戶聯系,通過網絡等途徑增強對產品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對生產者的信任。其次,生產者要加強宣傳,雖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今天“酒香也怕巷子深”,現在的市場已經是消費者的天下,好產品只成功了一半,得到消費者認可才算是功德圓滿。生產者應該打破舊觀念,改變傳統的銷售模式,主動深入社區,擴大宣傳,加強與市民之間的溝通,把好產品、好的銷售方式推廣出去。最后,社區作為生產者和消費者溝通的紐帶,應該在中間發揮積極作用,為二者搭橋,加強產銷銜接。適當的時候,可以把居民帶到生產基地進行實地考察,俗話說,眼見為實,讓消費者目睹生產者種菜的過程,感受他們的辛苦,了解蔬菜品質,消費者放心了自然就會購買。另外,生產者也可以借助社區網絡信息、或者把種植的視頻傳到網上供市民觀看。
作為新時展的產物,農宅對接是利民惠農的一條有效途徑,應多方合力為其發展架橋搭臺,這也是未來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