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農業推廣發展趨勢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推廣發展趨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農業推廣發展趨勢

          一、發達國家改進農業推廣的新動向

          1•改進農業推廣的時代背景當今農業推廣工作的改進與發展決不是偶然發生的,有著深刻的經濟、社會和政治背景。首先,進入20世紀90年代,歐美、澳大利亞及新西蘭等發達國家的農業已向高度機械化、專業化的集約生產方式發展,農場的規模也日趨大型化,如美國占地1214~2024hm2的大型農場不斷增加,生產效率、專業化程度以及對農業技術的要求都很高。其次,隨著現代社會向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邁進,傳統的農業技術在60年代“綠色革命”以后,又產生了以生物工程、轉基因作物的培育,以及精準農業(precisionfarming)技術的開發和利用為代表的新的農業科技革命。第三,農業投入明顯出現多元化的趨勢。特別引人注目的是,農民(農場主)素質的提高,以農民為本的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已成為生產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美國50%的農場主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熟悉農業技術,使用計算機獲取信息和管理農場。法國、丹麥等西歐國家的農民,必須受過專業教育、獲得綠色證書后才能獲得農場經營權。第四,環境保護和農業持續發展的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因此,農場主不僅需要優良品種和單項的先進技術,而且更需要經濟有效、生態和社會效益好的綜合配套技術服務。也更加重視農業(種植業)與牧業、林業等結合在一起的農作制度改革和農場的經營管理,這就擴大了農業發展和農業推廣的外沿和內涵。

          2•農業推廣的方法(或途徑)和機制也發生了轉變

          (1)農業推廣的私人化(privatization)悄然興起。傳統農業推廣的模式是以農業科技成果(或信息)的傳遞和擴散為基本特征,推廣的方法主要是由政府設立的農業推廣機構從事教育與培訓和咨詢服務來實現。在一些發達國家中,農場主為了提高農產品的數量和質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增大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他們要求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直接參與農場的生產,解決實際問題,開始出現聘用專門技術顧問,并付給報酬的農業推廣私人化的形式。如荷蘭的果樹、蔬菜和花卉等園藝農場普遍雇用專門顧問,這些私人聘用從事顧問工作的農業推廣人員,總數已占全國推廣人員的50%左右。又如新西蘭,從1992年開始政府取消了農業推廣資金的全部投入,成立了名為“新西蘭農業”的推廣技術服務公司,聘用專業人員,開展有償的推廣服務工作。

          (2)農業推廣的商業化(commercialization)勢頭有所加強。世界上許多生產農業機械、化肥、農藥和種子的公司派出的推銷人員,在農村推廣產品的過程中也傳授農業技術和新產品的使用技術,成為農業推廣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如東南亞的泰國、菲律賓和非洲及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農業推廣工作既有國家推廣人員,也有商業公司的推銷人員來完成。這樣,不僅加快了新產品和新技術的推廣與普及,同時也彌補了政府派出的推廣人員不足的缺陷。

          (3)政府推廣機構與生產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的聯合也很普遍。如亞洲的日本和韓國的“農民協會”,丹麥、荷蘭等國的農民合作社等生產經營組織,是農業推廣工作面向農場(農戶)的主要渠道和十分有效的途徑。這種形式已引起世界各地的廣泛重視,1999年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銀行和國際農業生產者聯盟等國際組織聯合發起,在華盛頓召開專門會議進行研究和討論。此外,一些國家中教會和慈善機構等非政府組織(NGO)也與推廣部門聯合,開展農業推廣活動。

          (4)農業推廣由無償服務向部分有償服務轉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由政府設立的推廣機構,過去一直是無償為農民提供服務的,目前這種情況有所改變,如英國農漁部設立的農業咨詢服務所(ADAS),目前有償服務所取得的資金已占全部推廣經費的50%。墨西哥、澳大利亞以及拉美的智利、哥倫比亞等國,也出現了不同形式的有償服務方式,以彌補推廣經費的不足。

          二、發展中國家農業推廣改進與發展任重道遠

          1•發展中國家農業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進入2000年,全球人口已達60億,據預測2010年全球人口將達70億,2020年可能達到80億。世界范圍內,人口增加,耕地減少,而且新增人口中90%是生活在發展中國家的貧困農村。因此,發展中國家人增地減、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的短缺,已經成為農業發展中不可逆轉的制約因素,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只有依靠科技進步,加快新技術和新產品的推廣應用,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才能解決饑餓、貧困和落后的問題。

          2•傳統的推廣模式也有改進發展中國家由于農業經營規模小、農業機械化水平低、農業集約化程度不高、農事操作仍以手工勞動為主,加上農民生活水平低和受教育的程度也低,增加了農業推廣工作的難度。目前許多發展中國家農業推廣工作建立的歷史不長,推廣人員的數量不足,素質不高,推廣人員待遇低,開展工作比較困難,如南亞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反映特別明顯。但是有些國家,如東南亞的泰國,他們從傳統的推廣模式的基礎上發展和改進了推廣方法,一種稱為田間訪問和培訓(visitingandtraining)相結合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又如一些發展國中家借助國際組織如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聯合國糧食計劃署等的援助資金,發達國家政府的捐款,以及其他基金會的資助,以執行推廣項目為主要形式在農村開展推廣工作,其中不乏成功的例子。

          3•21世紀,發展中國家農業推廣的重點仍應放在實用技術的推廣和普及上為了迎接21世紀的挑戰,很多學者在國際會議上對發展中國家農業推廣的重點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討論。如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國際小麥、玉米研究中心的諾曼•博勞格博士認為,21世紀發展中國家農業技術推廣的重點,仍應放在推廣雜交優良品種、新型化肥、農藥及其使用技術,以及改善農產品加工貯藏條件,減少農產品收獲后的損失上。向廣大農民進行宣傳并提供培訓和咨詢服務,普及和推廣各種實用的農業科學技術是農業推廣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