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稻種植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水稻是我國主要的口糧之一,加強水稻田間管理是農業科技高度發達的表現,也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見證,因此這項工作一直被農業部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基于此,詳細介紹水稻田間管理與病蟲害防治措施。
關鍵詞:水稻;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
農業是國之根本,在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水稻是農業種植的重要類型,分布范圍廣,產量高。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水稻種植面積也越來越少。為此,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切實加強水稻田間管理,促進水稻正常生長發育。
1水稻種植田間管理
1.1前期的準備工作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是保證水稻品質的基礎。在前期管理工作中,需要對土壤進行有效選擇,因為土壤是水稻生長的基礎條件,不僅要分析土壤的松緊度、濕度及溫度等,還要對土壤中含有的肥力進行檢測,保證土壤的相關因素能夠滿足水稻的種植需求;同時,選擇優質的種子。可以根據當地的氣候變化、土壤條件以及種子適合生長的因素進行分析,并結合我國種子的相關標準進行選擇。
1.2苗期管理水稻出苗前,務必搞好保溫工作。未出苗前的水稻,如果苗床溫度在36℃以上,就要搞好通風和降溫工作,或者通過遮光降溫,防止苗床溫度過高燒傷種芽。水稻從出苗到齊苗,控制苗床溫度在30℃左右。另外,幼苗形成一心一葉后,這時苗床溫度要維持在25℃左右。如果苗床溫度超過15℃,要為苗床通風,同時做好苗床夜間的保溫工作,讓所有的苗床都得到覆蓋,如此可減少寒潮和霜凍對幼苗的傷害,栽種期如果遭遇霜凍天氣,種植戶如果有條件,可通過步道溝灌水保護秧苗免受損害,天氣放晴后及時清溝排水。當秧苗有2葉出現時,苗床溫度要維持在20℃左右,還要考慮秧苗的生長,有效控制通風位和通風量。對秧苗通風時,可根據計劃需要,降低苗床溫度。解開苗床的前7d,通風要徹底,如果遭遇下雨天氣,應及時關好通風口,做到白天揭開、夜晚蓋上,直至不再需要遮蓋,晚霜后不再使用農用薄膜。
1.3分蘗期管理分蘗期的秧苗在根、莖和葉的生長上都達到了最高峰,對溫度、養料和水分的要求較為苛刻。秧苗分蘗在32~34℃時獲得最高穗量,利于插秧。如果缺少光照,秧苗分蘗變緩,嚴重時秧苗出現死亡。同時,水分要適宜,水分太多,秧苗會由于缺氧抑制分蘗;水分太少,秧苗會干枯,直至死亡。此外,分蘗期管理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①分蘗期進行深水澆灌會阻礙育苗生長,因此要以淺水進行灌溉,將常規澆水高度控制在3.3cm左右,這是由于這個高度的水會促使地表溫度上升,無論對養料分解還是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長都是有利的;②做好防草工作,因雜草的生長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水稻的健康生長,所以水稻分蘗期雜草管理很關鍵。可將雜草于生長前期拔除,減少后續拔草的勞動強度[1]。
1.4結實期管理水稻田間管理一定要注意避免水稻早衰,養根及保根,降低小麥空殼率。首先,水稻結實期要搞好灌排水工作,改善周圍空氣的濕度,有助于授粉。通常以灌溉的方式進行調節,按照干濕效果的原理,不單單是灌溉,深層目的是為了保濕。每次灌溉結束后,間隔一段時間,讓其自然落干,有益于實現養根的效果,控制濕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根。當水稻進入完熟期后,要做好收獲管理工作,以便收獲成熟水稻,確保收獲的時效性,防止水稻發黃。1.5肥料管理對水稻進行田間管理期間,要加強對肥料的管理,因為肥料是水稻生長的核心物質,要注重肥料的選擇及配比等。在選擇肥料時,要選擇正規的生產廠家,從而提高化肥使用的質量。特別是在肥料運輸期間,不僅要保持干燥、通風,還要避免陽光的直射。肥料在使用過程中,插秧前要利用有機肥,耕田期間要將有機肥與磷肥合理搭配使用。
2水稻種植病蟲害防治
2.1病害防治
2.1.1紋枯病防治。一是選用抗病豐產品種。二是清除菌源,移栽前打撈稻田的飄浮物,減少菌源。三是加強栽培管理,并高效利用肥效,施足底肥,早施追肥,采用配方施肥,使水稻前期不披葉,中期不徒長,后期不貪青。合理灌溉,掌握前淺、中曬、后濕潤的原則,適時曬田,增強植株抗性。四是適時藥劑防治,抓住防治適期,在水稻分蘗末期叢發病率達15%,或拔節到孕穗期叢發病率達20%的田塊,用5%井岡霉素可濕性粉劑1500~2250g/hm2,兌水750L/hm2噴霧或6000L/hm2潑澆,或用25%粉銹寧1500g/hm2兌水1125L/hm2在孕穗始期和末期各防1次,效果顯著[2]。2.1.2稻瘟病防治。稻瘟病主要有苗瘟、葉瘟、葉節瘟、節瘟、穗頸瘟和谷粒瘟等,防治措施是早抓葉瘟,狠治穗瘟。一是選擇對病菌有較強抗性的品種,能明顯降低發病率。二是處理病稻草和種子處理,消滅菌源。三是科學肥水管理,按水稻的需肥規律采用配方施肥技術,氮、磷、鉀配合施用。前期保水后以淺水灌溉,后期做到干濕交替,促進稻葉老熟,增強抗病力。四是抓住關鍵,適時用藥。前期發生葉瘟應及時防治,若是發病初期,可以采用20%三環唑淵克瘟唑冤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對水稻葉面進行噴灑,間隔7~10d噴一次,噴灑兩三次;或是采用40%克瘟散乳劑1000倍液、5%菌毒清水劑500倍液在孕穗期淵破肚期冤和齊穗期進行重點防治。
2.2蟲害防治2.2.1稻螟蟲防治。稻螟蟲指的是能夠危害水稻的螟蟲,主要是三化螟、二化螟及大螟。防治稻螟蟲最常見的方法是利用各種藥劑。在螟蟲盛孵期可以使用殺螟松、巴丹等進行防治,敵百蟲等農藥則適合在成蟲期使用。2.2.2二化螟。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蟲害之一,防治措施如下。一是農業防治。即清除稻田中的雜草,稻稈焚燒或是堆漚制作肥料,在秋季將稻樁翻犁埋入泥土內,消滅越冬螟蟲,減少越冬蟲源;未翻耕的稻田,在春季越冬代螟蟲盛蛹期,可以在稻田中灌深水淹沒稻樁,保持稻田深水2~3d,此方法可以有效淹死大部分蛹。二是藥劑防治。在分蘗期枯鞘率達8%或有枯鞘團600個/hm2以上,就達到防治指標;在孕穗、抽穗期,螟卵孵化高峰5~7d,枯鞘率5%~8%,就開始藥劑防治。防治二化螟最佳時期是幼蟲期,選用低毒、低害、低殘留的無公害農藥,盡量減少使用高毒高殘留的農藥。
3結語
在水稻種植管理中,要明確水稻的生長規律,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做好田間管理,加強新技術的應用力度,保證糧食的產量,實現糧食安全。此外,水稻返青分蘗時期主要管理任務是促進水稻發育,盡快返青,早分羹、促壯羹,避免出現僵苗,主要通過水肥控制、及時中耕除草、防治病蟲害等技術手段來實現。
參考文獻:
[1]周沅宗.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6(4):199.
[2]劉峰.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探討[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1):144.
作者:王運佳 單位:達州市鳳鳴鄉農業技術服務站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