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促進科學水利工程建設的應用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
在缺乏科學指導下進行的水利工程建設,必然會導致生態環境的惡化。所以,人類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時,如果只是根據自身的需要和眼前的利益來進行,而不經過科學的規劃而全面考慮,勢必會以犧牲大自然的環境為代價,最終將導致整體生態環境發生惡化、失衡。所以,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
1.1積極的作用
在科學指導下進行的水利工程建設對優化生態環境、促進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起到了平衡的潤滑劑的作用。它滿足了當代社會人們用水、抗洪、灌溉、電力、航海、牧副漁業、旅游等方面的需求,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之一。同樣,它對生態環境的平衡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比如,可以調節用水量、合理配置資源、預防河道的斷流、對水污染的節能減排、提高防洪和抗旱的能力、減輕水災和旱災造成的損失、改善干旱地區生態用水狀況等,以上這些都有力地對生態環境的平衡建設起到了基礎性的作用。
1.2消極的作用
1.2.1大型規模的水利工程建設可以導致建設區中的生物物種滅絕。因為水利工程建設是在打破原有生物生活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針對于珍惜性的物種,它們所在的生活環境非常單一,如果破壞,就很難找到相適應的新環境而滅絕。同樣,水利工程建設還會破壞生物的食物鏈,一旦破壞,瘟疫等傳染疾病就會隨之發生。
1.2.2水利工程建設在一定程度上難免會破壞當地的古建筑或自然景觀,尤其是在大型的水利工程建設中,這種破壞幾乎難以避免的。就如同三峽庫區內的蓄水位達到正常水位值后,直接使大量的人文景觀被破壞而沉入水底。
1.2.3當水利工程建設在跨流域輸水時,因為輸水渠道滲漏而導致對地下的水位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而且由于地下水位升高后,周邊的土壤會大面積的出現鹽堿化或者沼澤化的情況,這就給環境帶來了毀滅性的破壞。尤其在地質條件不好的地區,滑坡、泥石流現象時常發生,這些都對當地百姓的財產和安全構成了威脅。
1.2.4水利工程建設對地質的破壞性影響也是極為嚴重的。由于施工所在的地殼因受到了內部結構的應力而發生變化,這非常容易誘發地震。可持續發展是一個變化的動態性系統,它要求人們積極參與其中,在保持與改善地球生態系統的同時來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因此,水利工程建設一定要按照科學的標準和規范進行,從而合理的利用自然資源。
2.1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評估和保護要做頂層設計
水利工程項目一個完整的周期包括決策、設計、施工和運營階段,如果要想在一個完整的周期中使生態環境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局面,就應當在不同的階段做好相對應的生態環境影響評估和保護的頂層設計。
2.2盡快出臺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影響的評價體系
根據人們現有的認知,應盡快出臺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影響的評價體系。如制定與生態環境關鍵要素所能承載的評價方法;制定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對各種生態環境影響的量化性的評估標準;在綜合性地考慮到社會環境、經濟、生態環境收效的基礎上對工程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切實在水利工程的規劃、建設和管理的環節中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的標準。
2.3建立健全的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影響的補償機制
要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生態環境損失成本的計算方法與補償手段,尤其是要創新移民補償機制。根據生態環境各要素的需水性特點,利用水利工程建設中的調蓄條件適當地進行補水來保護生態環境。在水利資源開發的過程中,要強調合理地開發與利用,而不是單純的充分利用;要考慮經濟發展對水資源需求的同時,為生態環境和水環境留出一定的用水比例,并提出合理的環境需水量和生態用水量。
2.4要建立多學科相融合的技術互撐體系
通過創新科技來預防和減少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不利影響。
2.5建立健全公民參與的決策性機制
在提高決策的過程中,要增強公開度和透明度,使利益相關者和公民有及時參與決策的相關渠道;要盡快建立健全水權機制和控制用水總量的制度,這樣才能大力提高用水的效率和效益,將水環境和水資源的承載能力做為約束,進而調整區域經濟的布局和產業的結構。
3結束語
水利工程建設是促進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工程,它與生態環境的平衡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水利工程防護與生態修復并舉,注重河岸空間異質性構造,提供生物多樣性條件,宜墻則墻,宜坡則坡,因地制宜,自然和諧。因此,水利工程建設一定要從國情出發,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作為必要的遵守原則,將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的平衡建設同步設計、規劃和實施,從而達到同步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共贏的局面。
作者:樸彩順單位:延邊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