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探討竹文化景觀的表達方式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探討竹文化景觀的表達方式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探討竹文化景觀的表達方式

          1以園林建筑形式體現竹文化景觀

          建筑是園林中重要的景觀構成要素,其建造材料多種多樣,竹材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種。竹文化在園林建筑中的表現形式主要有竹制建筑、竹裝飾建筑、仿竹建筑。

          1.1竹制建筑竹制建筑指全部或大部分采用天然的竹子材料,運用竹材加工的工藝手段,構筑而成的各種園林建筑。在園林中,竹建筑的應用十分廣泛,其表現形式多樣化。如傣族的傣家竹樓,園林景觀中的竹亭、竹榭、竹軒、竹廊等。建筑材料保持天然竹材的特點,色彩多為竹材干燥后天然的淡黃色,或略施清漆加以保護,造型上保留竹材最具特點的“節”。建筑風格以簡約樸素為主,沒有過分的裝修、裝飾,極少施以彩繪;建筑造型偏于纖細、通透、靈動,與竹子本身的景觀特點相互呼應,這些構成了竹制建筑重要的美學特征。竹制建筑著重突出竹材本身的特點和美感,形成了特有的天然質樸、清爽素雅、輕靈秀麗的審美感受和景觀效果。紫竹院公園的筠石苑景區內以天然竹材制作的竹亭、竹軒等園林建筑,體現出濃郁的竹文化景觀特色。

          1.2竹裝飾建筑在園林建筑表面用天然竹材做一層外裝飾,從外觀來看,依然具備一定的竹建筑所特有的景觀效果。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竹片、竹竿拼接在一起,固定在建筑外表面,遮擋原有的建筑表面,從而達到“竹建筑”的景觀效果。(圖2)

          1.3仿竹建筑運用水泥或鋼材或玻璃纖維等材料,通過模仿竹子的造型和色彩來構筑的建筑,多為亭、廊、藤架等建筑。如紫竹院公園的仿竹節的藤架和仿竹節的花窗,表現出竹子的質樸美感。竹制建筑、竹裝飾建筑和仿竹建筑均表現出竹子特有的氣質和自然之美,也是文化創意的表現形式體現。

          2以園林楹聯、匾額、景名的形式體現竹文化景觀

          中國園林追求詩情畫意,被稱為“寫在地上的絕妙好辭”[2]。園林與古典詩文的關系密不可分,可謂是“盤根錯節,難分難離”[3]。詩文在園林中的體現比比皆是,如:楹聯、匾額等。通過楹聯、匾額等形式在園林中展示出竹文化景觀。

          2.1楹聯在楹聯中以描寫竹在風中、雨中的聲音之美體現竹文化,如:“風過有聲留竹韻,月夜無處不花香”(廣東順德清暉園“竹苑”);“風前竹韻金輕戛;石罅泉聲玉細潺”(北京中南海聽鴻樓東室);“清泉澆砌琴三疊,翠筱含風管六鳴”(北京大覺寺);“石含太古水云氣;竹帶半天風雨聲”(上海豫園)。這些楹聯將描寫竹子在風雨中的聲音之美比喻為金屬相擊、笛管演奏,或將竹子的聲音比喻為風雨聲。描寫與竹為友的楹聯:“未知明年在何處,不可一日無此君”。描寫竹子氣節楹聯的:“勝賞寄云巖,萬象總輸奇秀;青陰留竹柏,四時不改蘢蔥”。體現竹的吉祥寓意的楹聯:“翠竹蒼松金壽相,清泉白石養天和”。描寫竹在月光下影子的楹聯:“月映竹成千個字,霜高梅孕一身花”;北京紫竹院公園菡萏亭“月移竹影疑仙苑,風送荷香度畫廊”。其它還有“林蔭清和、蘭言曲暢;流水今日、修竹古時”(蘇州拙政園玲瓏館),借竹子抒發思古之幽情。北京紫竹院公園八宜軒的對聯:“雨雪風霜竹益翠,詩書畫印景宜人”(圖3)。北京頤和園諧趣園“竹外泉聲招鶴至,日邊橋影架虹來”。通過楹聯描寫竹景,是對竹文化景觀的美好體現。由楹聯中竹文化解釋景觀,用于不同的景物環境之中,產生不同的意境,通過園林造園藝術將竹文化和景觀融為一體。

          2.2匾額網師園女廳前門樓磚雕有“竹松承茂”的匾額,松柏枝繁葉茂,新枝茁壯,舊枝不凋,新枝被稱為“子孫枝”,蘇軾有“庭松應長子孫枝”的詩句,因此有子孫興旺、繩其祖武的寓意。《詩經斯干》篇,作為新屋造好以后頌禱之歌,其中有“如竹苞矣,如松茂矣”之句[4]。因此匾額含有“多子多孫”、“人丁興旺”的美好寓意。北京植物園集秀園,是竹類植物竹種園。其中有軒名為“師竹軒”,取白居易“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之意,軒周邊翠竹環繞,與軒名相得益彰。紫竹院公園竹榭軒名為“綠云軒”,軒周圍植有成片的綠竹,與竹軒融為一體。

          2.3景名網師園的“竹外一枝軒”立意取自蘇軾的《和秦太虛梅花》“江頭千樹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滄浪亭曲尺型的小屋“翠玲瓏”,前后皆竹,綠意縈繞,取園主蘇舜欽“日光穿竹翠玲瓏”詩句意[2]。獅子林有“修竹閣”;拙政園有“梧竹幽居”;王維設計的“輞川別業”中有“斤竹嶺”、“竹里館”。清代紫禁城寧壽宮的西路花園,俗稱“乾隆花園”,其中有“三友軒”、“竹香館”等建筑名稱。在靜明園十六景中,有“風篁清聽”的景名,景區的植物配置以竹為主題,“竹近水則韻益清,涼暫至,蕭然有渭濱淇澳之想”[5]。紫竹院公園的“筠石苑”、“江南竹筠”、“斑竹麓”等景名的運用,均體現出濃厚的竹文化景觀。總之,以楹聯、匾額和景名形式體現的竹文化,是對景區景點的解釋說明,是一種傳播文化的重要方式,很顯然也是文化創意的具體表現。

          3以園林造景的形式體現竹文化景觀

          3.1園林景石

          竹文化在園林景石上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在景石上篆刻與竹有關的詩詞、名言、題詞、繪畫等,表現出竹文化景觀的藝術性和文化內涵。景石是中國園林中重要的景觀元素,不僅具有“色、質、皺、文”等形式美,還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象征著正直、堅強、耿介、長壽等人格理想和美好愿望。賞石的同時,石上還經常篆刻詩詞書畫、名言題詞等,進一步增加了景石的觀賞性和文化品味。竹作為文學、繪畫的重要題材,竹詩詞、竹繪畫也自然成為景石篆刻的重要內容之一。北京紫竹院公園綠云軒景區,周邊翠竹萬稈,其中4塊景石上用篆體篆刻了“剛、柔、忠、義”4個字,語出唐代劉巖夫的《植竹記》:“君子比德于竹焉。原夫勁本堅節,不受雪霜,剛也;綠葉萋萋,翠筠浮浮,柔也;虛心而直,無所隱蔽,忠也;不孤根以挺聳,必相依以林秀,義也”高度贊美了竹子所代表的高尚氣節和剛強耿直的性格。八宜軒景區以“八宜軒”為景觀核心,翠竹環繞周圍,為突出主題,在軒前布置了一系列景石,其上篆刻了不同姿態的竹畫即風竹、雨竹、霜竹、雪竹和詩文,以此展示出一年四季竹景之美。寓“畫景”于“生境”之中,竹林、竹畫相映成趣。與竹關聯的景石石刻不僅體現了竹文化,還集文學、書法、篆刻、繪畫等藝術于一身,由此提升了竹文化景觀的氛圍。通過竹文化滲透渲染的景石所表現出的竹文化景觀,進一步拓展和升華了園林的文化內涵,使觀者感受文化的熏陶,獲得精神的愉悅和享受。

          3.2園林植物造景

          3.2.1竹石造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竹、石2者在文化內涵上高度契合。石有“介”的品性,如《周易》:“介于石,不終日,貞吉”,介,硬也,進而衍生為“耿介、正直、堅剛、節操、獨特”等人格品質[4],與竹子具有的勇敢正直、堅貞有節的文化內涵高度一致。竹、石相同的文化內涵彼此呼應、相互激蕩,產生疊加和放大效應,具有強烈的“君子”、“仁義”、“正直”、“堅貞”、“節操”等文化象征意義,在園林造景中的應用比比皆是。石還有“固、壽”的吉祥寓意,漢代《古詩十九首》中,多次詠及石之堅固永久,如:“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清代篆刻家趙之謙篆印曰“壽如金石,佳且好兮”[4],都將石作為堅固長久、健康長壽的象征。竹音同“祝”。因此,竹、石又構成了“祝壽紋”,寓意多福多壽、健康長壽。

          3.2.2竹林造景以某種獨特的竹種造景,形成竹文化景觀。如:紫竹院公園東門區大草坪西側片植的斑竹竹林植物景觀,由此感受“斑竹一枝千滴淚”的歷史典故文化內涵。用不同的竹種或品種造景,如:竹稈色澤的不同、竹稈形狀的不同、竹子高矮的不同、竹葉條紋的不同等等,形成不同的竹文化景觀和藝術效果。

          3.2.3“歲寒三友”造景園林中常以松、竹、梅為主要造景要素,形成“歲寒三友”竹文化景觀。竹、松四季常青、不畏嚴寒,莊子言:“天寒既至,霜雪既降,我知松柏之茂”。梅花則在冬末“凌寒獨自開”。3者都有傲雪凌霜的特性,由此“歲寒三友”逐漸成為了固定的文化符號,象征著不畏嚴寒、堅貞有節、高尚情操的文化內涵。紫竹院公園在以竹為特色的景觀營造中,以“歲寒三友”為題創建出竹文化的景觀,2011年在公園青蓮島的調整改造中,以島嶼北坡的油松為背景,在南坡竹林的映襯下,點綴梅花、景石,體現出“歲寒三友”竹文化韻味。

          4以園林雕塑和景觀小品等形式展示出竹文化景觀

          園林雕塑和景觀小品在園林中主要起到環境點綴、增添情趣、提高文化品味的景觀作用。

          4.1竹制景觀小品采用天然竹子制作的園林景觀小品、竹制的日常生活物品,竹工藝小品等。如:北京花博會江西園,在水面上放置的竹筏、竹子制作的立體花墻;西安世博園“山水迷徑”園中夸張的鳥籠小品等。紫竹院公園在竹文化節期間制作的竹制景觀小品,如竹制水車、竹簡、竹門等等,與其他景觀要素有機結合,均展示出豐富的竹文化景觀。

          4.2竹主題雕塑以竹文化為主題的藝術作品,著重表現竹象征的人格精神。如:文樓的作品——凱風,是一組勁風中的竹葉形象;紅領巾公園的竹藝術雕塑是一棵竹筍挺起千鈞巨石(圖8),2個雕塑都表現了逆境中的竹子形象,象征著面對困難時不畏強權、堅強勇敢、百折不撓的精神。大屯奧運文化廣場,用竹筒拼出漢字“高”的造型,并配以題詞石刻——“有節品自高”,象征著高風亮節、勇往直前的品性。

          4.3仿竹景觀小品采用非竹材料,仿竹子的造型制作的園林小品。如:紫竹院公園筠石苑竹筒形狀的擋土墻;北京花博會山東園竹簡造型的景觀小品。通過仿竹筍、竹節等造型,達到展示藝術、美化環境的作用。

          4.4園林鋪裝園林鋪裝為園林景觀中的重要要素之一,竹在園林鋪裝中的表現形式主要以竹葉或竹稈等紋樣作為鋪裝的裝飾紋樣。園林造景中常使用花式鋪裝,在地面上運用卵石、瓦片等鑲嵌出幾何或動植物紋樣,烘托景區景點的園林意境。如紫竹院公園江南竹筠景區以竹葉紋樣應用于在園林鋪裝之中,與江南竹筠的整體景觀協調一致;蘇州嚴家花園中盆栽竹紋樣的鋪裝。紫竹院公園2011年在竹種園的創建中采用竹制地板作為該景區的園路路面鋪裝,其質地和色彩與竹子形成非常和諧的竹文化景觀,讓人們領悟回歸自然的情景。

          5通過園林設施體現出竹文化景觀

          園林設施是園林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擔負著重要的實用功能,自身也是園林景觀中的景觀要素,與園林環境融為一體。園林設施的外觀和質量對園林景觀效果起著重要作用。

          5.1園林路(座)椅紫竹院公園的路椅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為突出竹特色,路椅的靠背上,鑲嵌有鑄鐵的“瑞鳥穿竹林”背板;運用仿竹節制作的鐵質路椅,既增加了美觀性,也提高了路椅的牢固性。揚州個園清美堂中的座椅,扶手采用竹節紋樣,椅背等處則采用透雕竹子紋樣,景觀效果別致。

          5.2垃圾箱紫竹院公園的垃圾箱外觀采用綠色仿竹節形狀,與公園以竹為特色的環境相呼應。蘇州拙政園的垃圾箱就采用仿竹節型的立體造型,上面鐫刻有竹葉紋樣,顯得小巧精致,棕色的色彩和陶制的質感與園林風格協調一致。

          5.3欄桿竹制欄桿。竹制欄桿充分利用竹材自身的紋理、色彩和質感,搭配麻繩等天然材料,體現自然樸素、清新雅致的美感(圖9)。紫竹院公園運用竹欄桿歷史悠久,20世紀80年代年代公園綠地欄桿幾乎全部采用竹制欄桿,與公園整體環境較和諧。仿竹欄桿。利用水泥、鋼材、木材等非竹材料,通過模仿竹節的造型和色彩來構筑的仿竹欄桿,紫竹院公園在20世紀90年代年代大量應用鐵質的仿竹欄桿。竹符號的裝飾紋樣。在欄桿的各個部位,使用竹子紋樣或竹節紋樣作為欄桿的裝飾。如欄板、望柱、抱鼓石等處皆有竹符號的裝飾紋樣,起到裝飾、美化的作用。紫竹院公園運用竹子紋樣裝飾石橋的欄板、柱頭、抱鼓石,公園園墻圍欄鑲嵌有仿竹節的紋樣,這些均與公園的竹景觀環境更為協調,體現出竹文化的內涵,是文化創意的具體體現。

          5.4竹制科普畫廊紫竹院公園用天然竹材制作的科普畫廊,采用的是竹材本色制作科普宣傳廊,展現出典雅質樸的韻律,與公園的周圍環境和諧一致,形成一種獨特的竹文化景觀氛圍。同時運用展板宣傳竹文化知識。

          6小結

          綜上所述,通過形式多樣的竹文化景觀可創建園林景觀的多樣性,表達出不同風格的景觀效果,它是公園文化建園的生力軍,是提高公園竹文化品位的載體,是提升公園整體園林藝術水平的關鍵所在,是創建公園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更重要的是竹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為此,通過對竹文化景觀的不斷創新,必將對公園今后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作者:范卓敏翟敬宇馮小虎楊曉方單位:北京市紫竹院公園管理處

          文檔上傳者

          相關期刊

          理論探討

          CSSCI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

          現代經濟探討

          CSSCI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江蘇省社科院

          物理教學探討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西南師范大學